《黑龙江志》载:“新妇入洞房,坐炕上面墙,谓之坐福,傍晚,男女集新房,陪新夫妇食长寿面。翌晨,仍宴亲友,新妇依次拜谒,亲友尊长,皆有赐予,钱物不一”。临夏的回民一是请媒,二是定茶,三是纳聘礼,四是迎娶。 族青年男女结婚不看黄道吉日,一般都是以伊斯兰教的主麻日或主麻日的前日以及阴历双日为佳期。在结婚的前一两天,由男方带一只羊、一百斤大米和半斤重的大馒头、油香若干个,送到女方家去,这叫催装礼,意为请女方家老小放心,保证姑娘过门后,好光阴赛蜜糖。女方家接受催装礼后要尽快做准备。结婚当天上午,如女方家住得较远,接亲车要早点出发,主要是怕与怀孕的妇女相见,要图吉利。宁夏径源等回族聚居区在娶亲这天,男方家还要请一位结婚不久的新媳妇去接亲,临去时还要带些核桃之类的东西,到女方家后先把核桃之类的东西撒到院子里,乘人不注意时赶忙到客屋吃饭;之后,陪同新娘上车。女方家一般在结婚头一天要设宴款待亲戚朋友和邻里乡亲。来的人一般都要给新娘送衣服、袜子、鞋、毛巾被、布料和钱,回民管它叫“填箱”。结婚这天上午,姑娘要洗大净,这叫“离娘水”。要绞脸,用交叉的线绞掉脸上的汗毛。梳妆完之后,要穿上红色的棉袄,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也要穿上,这叫“厚道”,主要是讲究吉庆,如果穿得太薄,则认为是“薄情寡意”,头上要搭上一块红绸子或红纱头巾,将新娘的面孔盖得严严实实。然后从近邻和亲友中请几位上有老、下有小、夫妻和睦、儿女双全的人去送亲,回民也叫吃“宴席”。在送亲途中,若遇其他娶亲人马,新娘子要互相交换腰带,以防“冲喜”。
接亲车快到男方家大门口时,新郎要由姐夫带上跑步迎上去,围着接亲车转一圈,故意碰一下车,这叫“撞亲”。到大门口时,恭贺新喜的人要自动排成两行,迎接新娘和送亲的宾客,并向来宾道“色俩目”问好。然后将宾客安排到客屋先喝茶、入席。男方家还要从新房门口到大门口,铺上红毡或毛毯子,没有条件的,新娘的哥哥或舅舅要抱着新娘走进洞房。无论如何,新娘的鞋是不能沾土的。同时,将新娘的陪嫁物和箱子也抬进院里的桌子上,待男方家给了开箱钱或搭门帘钱后,女方家陪新娘的嫂子或新郎才揭新娘头上的“搭妇巾”。
维吾尔族的风俗如下:
维吾尔族是一个十分热情而又好客的民族,每当友人来到维吾尔族朋友家里作客时,都会受到热情的招待。维吾尔人招待客人的第一个程序是首先请客人喝茶。在喝茶时,要端出馕、方块糖、冰糖、葡萄干、杏干、果酱及自己制作的各种小点心和饼干。
遇到夏季,主人还要拿出各种水果及西瓜、甜瓜来招待。在招待喝茶时,从来不用过夜茶和剩茶,而是重新烧茶。条件好的人家还用大碗奶茶招待客人,并喜欢把馕掰成小块放在茶碗里,让客人吃好喝好。喝过茶之后,维吾尔人还要做饭食来招待客人。
热情好客
若羌的维吾尔族人热情好客,淳朴厚道,在礼仪方面,很讲究。见面时一般要行礼,即使平常见面也要握手问候一声“提西勒克模”。平时,在相互称呼方面,十分注重和讲究。在小男孩名字后加“江”,在小女孩名字后加“古丽”或“克孜”,均表示爱称。
维吾尔族的住宅,多成院落,一般大门忌朝西开。房屋呈方形,有较深的前廊,庭院多栽花卉、葡萄、果树,打扫得十分洁净。室内砌土炕,墙上挂壁毯,开壁龛,并饰以多种花卉图案。饮食方面,他们以面粉、大米为主食,喜喝奶茶,佐以面粉烤制的馊。
—维吾尔族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多问问南方,那些需要休息,不然过去造成矛盾就不好了。在不违背自己原则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了解,学习他们。才能更好的融入对方家庭。楼上说话真逗,还规矩自己订的,结婚,恋爱两码事。要是嫁给回族,你第一餐饭给他们家人做个红烧肉试试!
维吾尔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风俗,那你知道维吾尔族的风俗是什么吗?
在维吾尔族,如果家中来客,要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各种糕点、冰糖等,夏天还要摆上一些瓜果,先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如果用抓饭待客,饭前要准备一壶水,请客人洗手,吃完饭后,由长者带领祈祷与祝福,待主人收拾完食具,客人才能离席。
维吾尔族人路遇尊长或朋友,要把右手放在胸口,男子相见要握手,妇女相见要互相拥抱,贴一下右脸,都以“撒拉木”问安,最后,双手抚膝躬身道别。
1、饮食风俗:维吾尔族的饮食以面食、羊肉、奶制品为主,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烤馕、烤包子、拌面、馓子、烤全羊、手抓羊肉等,具有伊斯兰特征。
2、待客:维吾尔族用手抓饭待客,需提水请客人洗手,吃饭时客人不可随意拨弄食物,饭后要待主人收完碗具,客人方可离席,不可随便去灶台前。
3、礼仪:维吾尔族重视礼仪,路遇长者要站到道旁,手放胸口鞠躬让长者先行;坐下时让长者上座。有客人做客时,须出门迎接,请客人喝茶。
4、清洁:维吾尔族注重清洁,餐具洗净后,会倒扣放置,使其自然晾干;洗手后也不能将水甩干,而是要紧握双手挤出水分,再用毛巾将手擦干。
我国的维吾尔族和汉族可以通婚,结婚时男必须年满二十二周岁,女必须年满二十周岁,男女只要达到了结婚年龄就可以进行结婚登记,成为合法夫妻。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
结婚的条件是什么
1、男女双方必须自愿结婚(自主把握)。
2、结婚年龄:男年满22周岁女年满20周岁。
3、双方均无配偶(未婚、离婚、丧偶)。
4、双方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自主提示)。
我国的《婚姻法》倡导婚姻自由,按理来说每个人都具有结婚的权利,其实不然,按照我国的法律规,至少以下几种人不具备结婚的条件:
(一)已经与第三者有婚姻关系,而且这种婚姻关系没有中止的人。这种人结婚也就犯了通常所说的重婚罪。
(二)低于结婚年龄以下者:男性早于二十二周岁,女性早于二十周岁。
(三)患有不应结婚的生理缺陷。患麻风病未经治愈或患其他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者,禁止结婚。
(四)和自己有着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关系的亲人结婚,也是不允许的,也就是平时说的近亲结婚。这违反我国提倡的优生学原则。
(五)对于丧失性行为能力的人倒不是说不能结婚,但必须事先要与对方讲明。如果隐瞒这一情况,与对方结婚,婚后因此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一方要求离婚,应当准予离婚。
我国结婚登记程序
(1)登记的机关:1994年发布实施的《婚姻登记条例》具体规定了办理婚姻登记的办法。《条例》第5条规定“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在城市是街道办事处或者市辖区、不设区的市;在农村是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婚姻登记的管辖范围,原则上与户籍管理范围相适应。
(2)登记的程序:
结婚登记大致可分为申请、审查和登记三个环节。
申请
1、中国公民在中国境内申请结婚。
必须双方亲自到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申请时,应当持下列证件和证明:
(1)户口证明;
(2)居民身份证;
离过婚的,还应当持离婚证。离婚的当事人恢复夫妻关系的,必须双方亲自到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复婚登记。
2、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包括常驻我国和临时来华的外国人、外籍华人、定居我国的外国侨民)在中国境内申请结婚。
男女双方当事人必须共同到中国公民一方户口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申请登记的中国公民和外国人须分别持有下列证件:
(1)中国公民须持有:
①本人户籍证明;
②本人户口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或工作所在单位的县级以上机关、学校、事业、企业单位出具的本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婚姻状况(未婚、离婚、丧偶)、职业、工作性质、申请与何人结婚的证明。
(2)外国人须持有:
①本人护照或其他身份、国籍证件;
②公安机关签发的《外国人居留证》,或外事部门颁发的身份证件,或临时来华的入境、居留证件;
③经本国外交部(或外交部授权机关)和我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的由本国公证机关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或该国驻华使、领馆出具的婚姻状况的证明。
(3)外国侨民须持有:
①本人护照或代替护照的身份、国籍证件(无国籍者免交);
②公安机关签发的《外国人居留证》;
3、凡证件齐全、符合法律规定的中国公民和外国人,可持证件和男女双方照片,到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
4、申请婚姻登记的当事人,应当如实向婚姻登记机关提供规定的有关证件和证明,不得隐瞒真实情况。
审查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对当事人的申请应当进行审查,查明结婚申请是否符合结婚条件,不明之处,应当向当事人询问,必要时,可要求当事人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六条
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七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八条
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九条
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尔族节日习俗或礼仪含义 尔族 尔族的住宅,多成院落,一般大门忌朝西开。房屋呈方形,有较深的前廊,庭院多栽花卉、葡萄、果树,打扫得十分洁净。室内砌土炕,墙上挂壁毯,开壁龛,并饰以多种花卉图案。饮食方面,他们以面粉、大米为主食,喜喝奶茶,佐以面粉烤制的馕。饭菜种类很多,有抓饭。肉粥、拉面、汤面、薄皮包子、烤包子、油塔子、烤肉等。喜欢吃甜瓜、西瓜、葡萄、苹果、梨、杏、石榴等水果,主要吃牛、羊肉以及鸡、鸭、鱼肉;禁食猪肉、驴肉、食肉动物及凶禽猛兽;禁食一切动物的血。 尔族的传统服装为,男女老少均戴四楞小花帽。男子普遍喜欢穿对襟“袷袢”(长袍),内着绣有花纹的短衫。女子喜着连衣裙,外套黑色对襟背心,戴耳环、手锡、戒指、项链等装饰品,姑娘多梳小辫,现在城市居民一般穿时装。 尔族人待人讲究礼貌。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体前倾,连声问好。家里来客都热情招待。 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轻巧、优美,以旋转快速和多变著称,反映了 尔族人乐观开朗的性格。 尔族以农业为主兼营牧业,有经商传统,同时传统手工业十分发达,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他们制作的地毯、刺绣、丝绸衣料、铜壶、小刀、民族乐器等,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新疆 尔族重要节日和习俗 “ 尔”是 尔族的自称,意为“团结”或“联合”。 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 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等地。建国后,推广使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现两种文字并用。
尔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维族舞蹈等闻名中外。维族传统舞蹈有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等;维族民间舞蹈有赛乃姆、夏地亚纳;民间乐器有“达甫(手鼓)、“都他尔”和“热瓦甫”等。 尔民族医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俗
尔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讲究。如果来客,要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各种糕点、冰糖等,夏天还要摆上一些瓜果,先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饭做好后再端上来,如果用抓饭待客,饭前要提一壶水,请客人洗手。吃完饭后,由长者领作“都瓦”,待主人收拾食具完,客人才能离席。吃饭时,客人不可随便拨弄盘中食物,不可随便到锅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时注意不让饭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来放在自己跟前的“饭单”上。共盘吃抓饭时,不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进盘中。饭毕,如有长者领作“都瓦”,客人不能东张西望或立起。吃饭时长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饭前饭后必须洗手,洗后只能用手帕或布擦干,忌讳顺手甩水,认为那样不礼貌。
婚俗
男女青年结婚时,由阿訇或伊码目(均为宗教职业者)诵经,将两块干馕沾上盐水,让新郎、新娘当场吃下,表示从此就像馕和盐水一样,同甘共苦,白头到老。婚宴要在地毯上铺上洁白的饭单,最先摆上馕、喜糖、葡萄干、枣、糕点、油炸馓子等,然后再上手抓羊肉、抓饭。
食俗
日食三餐,早饭吃馕和各种瓜果酱、甜酱,喝奶茶、油茶等,午饭是各类主食,晚饭多是馕、茶或汤面等。以面食为主,喜食牛、羊肉。主食的种类有数十种。最常吃的有馕、羊肉抓饭、包子、面条等。
弗族喜欢饮茯茶、奶茶。夏季多伴食瓜果。
典型食品: 尔族最爱吃馕、抓饭、包子、面条等食品,有很多著名的风味菜肴和小吃,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帕尔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此外还有:油馓子、银丝擀面( 尔语称“玉古勒”)、哈勒瓦、羊杂碎、曲连、烤南瓜、黄萝卜(胡萝卜)酱等。
节庆
尔族信奉 教。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初雪节等。 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古尔邦”节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宰羊、煮肉、赶制各种糕点等。屠宰的牲畜不能出卖,除将羊皮、羊肠送交 寺和宗教职业者外,剩余的用作自食和招待客人。过肉孜节时,成年的教徒要封斋1个月。封斋期间,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白天绝对禁止任何饮食。
房屋建筑:住房一般为土木结构的平房,经济条件好的住房讲究,设有廊房,并雕花纹或绘图案。
尔族在新年有什么习俗 尔族主要节日有肉孜节和古尔邦节。肉孜节意译为“开斋节”。按 教教规,节前一个月开始封斋。即在日出后和日落前不准饮食,期满30天开斋,恢复白天吃喝的习惯。开斋节前,各家习惯炸馓子、油香、烤制各种点心,准备节日食品。节日期间人人都穿新衣服,戴新帽,相互拜节祝贺。肉孜节过后的第七十天是古尔邦节,意译为“宰牲节”。有经济条件的人家要宰羊,邀请亲友邻居来家做客。 以上两个节日,各 寺都打鼓、吹奏唢呐欢庆,召唤 尔族男人们到各自所在地的 寺内会礼,向 祈祷。会礼功后,先上坟,然后各家请阿訇到家诵经。
这是 尔族的教历新年~
对于元旦和春节他们没有什么习俗
新疆 尔族的传统节日 尔族信奉 教。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 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古尔邦”节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宰羊、煮肉、赶制各种糕点等。屠宰的牲畜不能出卖,除将羊皮、羊肠送交 寺和宗教职业者外,剩余的用作自食和招待客人。过肉孜节时,成年的教徒要封斋1个月。封斋期间,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白天绝对禁止任何饮食。肉孜节意译为“开斋节”。按 教教规,节前一个月开始封斋。即在日出后和日落前不准饮食,期满30天开斋,恢复白天吃喝的习惯。开斋节前,各家习惯炸馓子、油香、烤制各种点心,准备节日食品。节日期间人人都穿新衣服,戴新帽,相互拜节祝贺。
尔族的春节习俗 诺鲁孜节是一个十分古老的传统节日。在新疆, 尔,哈萨克,克尔克孜,乌兹别克等突厥民族都庆祝这个传统的节日。 “诺鲁孜”一词来自古伊朗语,意为“春雨日”。相当于伊朗古太阳历的每年三月二十二日,也即公历3月22日。
尔族把一天的时间分为日出更、午时更、日落更、星现更、午夜更和黎明更等六更。诺鲁孜节仪式在节日的黎明更开始。那一天,男女老少都要着民族盛装举行各种节日活动。各家的家长首先起床,在房屋正中燃烧起一堆松柏树枝,将冒烟的树枝在每人头上转一圈,预祝他们在新的一年中平安快乐。然后,家长把冒烟的松枝带到牲畜圈门口,让畜群在烟上通过,祈求新的一年里,牲畜膘肥体壮,迅速繁殖。
节日当天日出更以后, 尔人要做“诺鲁孜饭”,家家户户用剩余的粮食和食物,加上多种佐料(也加野生调味佐料)煮成稠粥,称作“克缺”或“冲克缺”(丰盛粥)。做这种饭时,不再宰牲畜。从当天午时更起, 尔人成群结队地相互拜年。到日落更以后,每户请客吃饭,男女老少分别跳舞和唱歌,尽兴表达对新春的欢悦之情。
“诺鲁孜”节过后,在农村,紧张的春耕生产就开始了。诺鲁孜节距今至少已有3千年的历史,内容与汉民族的春节相似。该节日形成初期,包括 尔族在内的突厥部落的先辈过着游牧生活,他们在晚冬初春把昼夜时差持平之日称之为“日生”、“年头”,并把此日开头的月称之为“羊羔月”。此时正值冰雪消融、草木返青、大地复苏、牲畜产仔的时节,这时牧民们―面兴高采烈欢度节日,一面清点安全越冬的牲畜,准备开始草原放牧。随着以牧转农、定居、城郭进程的发展,该节日增添了更丰富的内容。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史料上以“九回鹘”记载的西回鹘用塔吉克语称此节为“诺鲁孜节”。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节在保留原始面貌的基础上,增添了浓郁的“艺术节”色彩。
如今,每年的3月20日至22日,全世界有30多个包含 尔族在内的突厥民族在同一时间庆祝诺鲁孜节。 尔族相传至今的节日形式主要包括:(1)每年昼夜时差相等时分即3月20日――22日夜晚零点击打诺鲁孜节鼓,普告天下节日来临;(2)听到鼓声的人们自发地汇集到击鼓地点唱歌跳舞,直至天明,这是诺鲁孜节麦西莱甫开幕的标志,第二天从日落开始至次日太阳冉冉升空为止。这是琴师、歌手、舞手显示才能的最好舞台;(3)次日,人们洗浴净身,换下冬装,吃诺鲁孜节饭,邻里间相互赠送诺鲁孜节饭以示祝贺新年。原先有恩怨纠纷的人们相互间拜年谅解和好,甚至离异夫妻间协商破镜重圆;(4)早餐后,邻里中的男人汇聚到德高望重者家中,就帮助居住区内贫困残疾者进行讨论,自愿捐助贫困者;(5)家家户户全部动员,对家里户外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拆洗衣物被褥; (6)为鸟雀筑巢,为它们繁殖打基础;(7)上坟,在亲人坟头上施洒谷物;(8)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维修或重建桥梁,清理池塘,做好引进春水的准备,并全面动员,植树造林,美化环境;(9)该节也称之为踏青节,家家户户连续诺鲁孜节是 尔族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出来的系统的迎新年节日,是为进入春耕生产,绿化、美化、净化环境做准备的节日,是艺术的节日、体育的节日。
诺鲁孜节上的叼羊比赛
尔族节日和风俗 尔族的春节是诺鲁孜节
节日当天日出更以后, 尔人要做“诺鲁孜饭”,家家户户用剩余的粮食和食物,加上多种佐料(也加野生调味佐料)煮成稠粥,称作“克缺”或“冲克缺”(丰盛粥)。做这种饭时,不再宰牲畜。从当天午时更起, 尔人成群结队地相互拜年。到日落更以后,每户请客吃饭,男女老少分别跳舞和唱歌,尽兴表达对新春的欢悦之情。
尔族的主要风俗习惯 尔族的主要风俗习惯:
1、待客习俗:
尔族 尔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讲究。如果来客,要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各种糕点、冰糖等,夏天还要摆上一些瓜果,先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饭做好后再端上来,如果用抓饭待客,饭前要提一壶水,请客人洗手。吃完饭后,由长者领作“都瓦”,待主人收拾完食具,客人才能离席。吃饭时,客人不可随便拨弄盘中食物,不可随便到锅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时注意不让饭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来放在自己跟前的“饭单”上。共盘吃抓饭时,不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进盘中。饭毕,如有长者领作“都瓦”,客人不能东张西望或立起。吃饭时长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饭前饭后必须洗手,洗后只能用手帕或布擦干,忌讳顺手甩水,认为那样不礼貌。
2、结婚习俗:
男女青年要结婚时,由阿訇或伊玛目(均为宗教职业者)诵经,将两块干馕沾上盐水,让新郎、新娘当场吃下,表示从此就像馕和盐水一样,同甘共苦,白头到老。婚宴要在地毯上铺上洁白的饭单,最先摆上馕、喜糖、葡萄干、枣、糕点、油炸馓子等,然后再上手抓羊肉、抓饭。
3、节庆习俗:
尔族 尔族信奉 教。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 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古尔邦”节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宰羊、煮肉、赶制各种糕点等。屠宰的牲畜不能出卖,除将羊皮、羊肠送交 寺和宗教职业者外,剩余的用作自食和招待客人。过肉孜节时,成年的教徒要封斋1个月。封斋期间,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白天绝对禁止任何饮食。肉孜节意译为“开斋节”。按 教教规,节前一个月开始封斋。即在日出后和日落前不准饮食,期满30天开斋,恢复白天吃喝的习惯。开斋节前,各家习惯炸馓子、油香、烤制各种点心,准备节日食品。节日期间人人都穿新衣服,戴新帽,相互拜节祝贺。节日期间杀羊或骆驼,到 寺去作聚礼,唱歌跳舞,并举行赛马、刁羊和摔跤等活动。
4、饮食习俗:
一日食三餐,早饭吃馕和各种瓜果酱、甜酱,喝奶茶、油茶等,午饭是各类主食,晚饭多是馕、茶或汤面等。以面食为主,喜食牛、羊肉。主食的种类有数十种。最常吃的有馕、羊肉抓饭、包子、面条等。 尔族喜欢饮茯茶、奶茶。夏季多伴食瓜果。 新疆盛产绵羊,由此 尔族便有了烤羊肉串的习俗。讲究的羊肉串肉质鲜嫩,味咸辣,孜然的特殊味浓郁。 与羊肉串相媲美的手抓饭,也是 尔族的传统风味食品。在新疆 尔、乌孜别克等民族地区,逢年过年,婚丧娶嫁的日子里,都必备抓饭待客。他们的传统习惯是请客人围坐在桌子旁,上面铺上一块干净的餐巾。随后主人一手端盘,一手执壶,逐个让客人净手,并递给干净毛巾擦干。然后主人端来几盘抓饭,置餐巾上(习惯是二至三人一盘),请客人直接用手从盘中抓吃,故取名为“抓饭”。
尔族在肉孜节有哪些习俗 尔族主要节日有肉孜节和古尔邦节。肉孜节意译为“开斋节”。按 教教规,节前一个月开始封斋。即在日出后和日落前不准饮食,期满30天开斋,恢复白天吃喝的习惯。开斋节前,各家习惯炸馓子、油香、烤制各种点心,准备节日食品。节日期间人人都穿新衣服,戴新帽,相互拜节祝贺。肉孜节过后的第七十天是古尔邦节,意译为“宰牲节”。有经济条件的人家要宰羊,邀请亲友邻居来家做客。 以上两个节日,各 寺都打鼓、吹奏唢呐欢庆,召唤 尔族男人们到各自所在地的 寺内会礼,向 祈祷。会礼散后,先上坟,然后各家请阿訇到家诵经。 这是 尔族的教历新年~ 对于元旦和春节他们没有什么习俗
尔族的民族风俗 民族习俗
尔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讲究。如果来客,要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各种糕点、冰糖等,夏天还要摆上一些瓜果,先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饭做好后再端上来,如果用抓饭待客,饭前要提一壶水,请客人洗手。吃完饭后,由长者领作“都瓦”,待主人收拾完食具,客人才能离席。吃饭时,客人不可随便拨弄盘中食物,不可随便到锅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时注意不让饭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来放在自己跟前的“饭单”上。共盘吃抓饭时,不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进盘中。饭毕,如有长者领作“都瓦”,客人不能东张西望或立起。吃饭时长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饭前饭后必须洗手,洗后只能用手帕或布擦干,忌讳顺手甩水,认为那样不礼貌。
男女青年要结婚时,由阿訇或伊玛目(均为宗教职业者)诵经,将两块干馕沾上盐水,让新郎、新娘当场吃下,表示从此就像馕和盐水一样,同甘共苦,白头到老。婚宴要在地毯上铺上洁白的饭单,最先摆上馕、喜糖、葡萄干、枣、糕点、油炸馓子等,然后再上手抓羊肉、抓饭。
典型食品: 尔族最爱吃馕、抓饭、烤包子、拌面等食品,有很多著名的风味菜肴和小弗,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帕尔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此外还有:油馓子、银丝擀面( 尔语称“玉古勒”)、哈勒瓦、羊杂碎、曲连、烤南瓜、葡萄干、哈密瓜、黄萝卜(胡萝卜)酱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