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的风俗 传统节日

壮族的风俗 传统节日,第1张

年三十晚

“除夕”壮家称为“年三十晚”,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这是南宁市壮族一年中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在月初就开始做好各种过年准备, 年三十这天,各家都忙着打扫庭院房屋,换洗衣服,杀鸡、打鱼、炸油豆腐、包粽子、蒸年糕。晚餐前,各家都以猪肉、鸡、酒、米饭等作为祭品,祭拜祖先诸神 灵;然后烧纸钱、燃放鞭炮。祭毕,便开始吃团圆饭。菜肴丰盛,大家开怀畅饮,以酬一年的艰辛和合家之乐,而且这一餐的菜肴要有所剩余,以示“年年有余”。

爱猴节:

农历五月初五届时,家家户户派人带着南瓜、李果、芭蕉和煮熟的玉米棒等果品食物,或到深山野岭中,或到弄场上摆放,然后匿藏到石旮旯里, 一直等到成群结队的猴子会聚,看着它们一只只吃足嚼饱,又活蹦乱跳地将大南瓜搬进山洞里之后,人们才悄悄地离开。传说这一习俗与农智高起兵反宋有关。一 次,农智高的部队被困山上,靠挖草根剥树皮以充饥。五月初五的一天早晨,忽有数以万计的猴子抱着一只只大南瓜自悬峭壁而降,义军因此得救。故人们立节报 偿。

蓄水节:

七月初七举行家家户户都有将蓄水的缸罐洗净,然后到泉边、溪边或江河边挑回清水将其灌满。人们称这天挑回的水为“仙水”为老人熬制长寿酒,给小孩煮长寿粥,浸腌各和酸菜、水果,还可用于染布、酿酒、制醋、治病

拜请月神节:

8月15俗称中秋节、仲秋节、团圆节。壮族群众在这一天吃月饼,蒸粉做糕,当鸡杀鸭欢度节日。以各种方式赏月、祭月、拜月。

初一初二

凡来客必吃粽子。壮家的粽子是较高贵的食物。粽有大有小,大的一二斤重,小的二三两,还有一种叫“风莫”(特大粽子)的,重达一二十斤。粽子主要原料是糯米,但要有馅儿。馅儿是由去皮的绿豆、半肥不瘦的猪皮拌上面酱制成,挟在粽心里,煮熟后,其味之香堪称一绝。

送灶节 

十二月二十三日为送灶节。传说,天帝派灶王到人间掌管各家烟火和监察人们的品行。每年是日,灶王都要返回天庭述职,禀报人间情况。人们 为了讨好灶王,使它 “上天言好事,下天降吉祥”,便用牲醴祭奉之,祈求家人平安,生活美满。届时,各家必杀一只大公鸡以祭,让灶王上天时作座骑用,送灶王上天。除夕还得祭迎 灶王返回。所以,壮家都趁灶王离去期间,各家便修建新灶,打扫卫生。送灶节过后,各家即开始为过好春节作准备。

重阳节 

过去,市郊壮族有过重阳节的习惯。九月初九,各家设案具牲以祭祀祖先诸神,然后全家聚餐,孝敬老人。是日,有的地方还有祭扫祖坟之俗,如双定五联村一带的壮族,各家在清晨时就带着祭品外出祭坟。

农具节

桂西南地区壮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九日举行。是日,各家各户把自家加工制作的各种农业生产工具,挑到圩上,依次排列成行,有犁架、牛轭、簸箕、畚箕、扁担、锄头、犁头、耙、锄柄、箩筐、竹垫、谷箩、谷桶及家具等。人们纷纷选购以备春耕。

娅拜节

云南省富宁县剥隘镇者宁、索乌一带的壮族,每年四月属兔那一天,都要杀一头牛、一口猪、两只鸡和四十八尾鱼,到娅拜山去,奠祭壮 族妇女娅拜(有传说为侬智高母亲)。那天,男女老少都到场,礼仪十分隆重。相传娅拜是一个壮族山寨的头领,她率领壮家百姓同官兵打仗,失败后被残杀。众人 把她埋葬到高山之巅,并将此山叫作娅拜山。每年到娅拜遇难之日,壮族人民就杀牛宰猪去祭奠她。这样年年祭奠,从未中断,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个节日——娅 拜节。壮族的传统节日,壮族的风俗习惯

陀螺

在广西壮族聚居的地方,每年都举行一次有名的体育盛会——陀螺节。时间是由旧历年除夕前两三天至新年正月十六日,历时半个多月。陀螺,壮语叫“勒江”,它有大有小,有轻有重。有大如河田柚的,重一斤左右,有小如鹅蛋的,也有二三两。制作陀螺一定要选用质地优良的坚木。它的“头”要圆滑。“打”的时候,用两三尺长的麻绳一圈一圈往上缠,一直缠到自己认为适当的地方,再用右手的无名指和小指挟住麻绳的尾端,迅速往地面一旋,陀螺就“呼呼”地转动起来。质量好的陀螺,再加上旋的技术高明,转起来长达七八分钟才倒下来。比赛打陀螺更是热闹非凡,获第一名者荣称“陀螺王”。据说打陀螺自兴起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2018年12月20日,刘昊然加入“脱贫攻坚战——星光行动”,来到云南文山州富宁县。一路乘车,刘昊然都在不停感叹,富宁县的很多地方随手一拍就像是风景画,其中以坡芽最让人难忘。

      坡芽村是文山州富宁县剥隘镇甲村村委会所辖的一个自然村,坐落在滇桂结合部右江上游地区的大山之中,位于剥隘镇东部,距集镇所在地7公里,是坡芽歌书的发源地、壮族文化的传承基地、全国民族特色示范村、生态农业示范园和民族文化与旅游高度融合试点村。全村共有65户324人,全部为壮族人口,是一个典型的原生态壮族村寨。

      坡芽,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壮语意为“山花烂漫的地方”。坡芽村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代代传唱的山歌,也在这里得到了完整保存。

      坡芽村是唱响世界坡芽歌书的发源地。壮族坡芽情歌——《坡芽歌书》,2011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歌书是2006年富宁县对全县壮族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普查时在剥隘镇坡芽村发现的,歌书是用仙人掌的汁液绘成,以原始的图画文字将壮族情歌记录在土布上的民歌集。

      歌书由81个图案组成,分别代表81首歌,每个图案代表一首情歌,壮族歌手称之为“布瓦吩”。整部歌集记录了一对青年男女从相遇、相知、相恋到白头偕老的情感历程,坡芽人将歌集代代相传。

      这些古文字图画符号,有月、树、稻谷、犁、禽、马、人、衣、鸟、房屋等,线条简单质朴。有专家认为,这些图画符号已初步呈现出壮族文字的“萌芽”形态,被称之为”文字之芽”。

      坡芽村点缀在山水草木之间,郁郁葱葱的树林,古色古香的房屋,都体现着质朴的乡村之美。

      据村中老人介绍,该村建于清朝初年,世代以种稻狩猎为业,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由于地处深山,极少受外来文化影响,至今依然完整保留着壮族传统的习俗礼仪。

      一直以来,天南地北到此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2015年在村内举办的“命好来相会·2015年坡芽陇端节”活动后,更是吸引了一批批来自四面八方的国内外游客,白天优柔婉转的歌声响彻山间,夜晚团结和谐的舞曲律动了整个村落,游客们在优美的歌声、美丽的乡景、可口的美食中流连忘返。

      花米饭、竹鼠、土鸡、腊肉、蜂蛹、芭蕉花、芭蕉芯汤,当地的芭蕉酒、米酒是坡芽村的特色美食。

    今天的坡芽村,正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眼球,慕名而来的探访的人也越来越多……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一个壮族聚居的小村庄里世代传唱着一种山歌,唱山歌时人们会参照一张画着奇怪图形符号的土布帮助记忆,这就是后来被惊叹为“活着的图画文字”的坡芽歌书。

“坡芽”为壮语,是开满染饭花的山坡之意。当地村民习惯用一种叫做“染饭花”的花朵与糯米浸泡,做出彩色的米饭招待远道而来的贵客,“芽”即染饭花。

坡芽村现有55户人家,全是壮族,其中农姓有48户,其余为韦、黄等姓氏。他们世代以稻作为主业,有时也进行狩猎。坡芽村由于地处深山,极少受到外来文化影响,因此民风古朴,代代相传的山歌也在这里得到了完整的保留。

坡芽歌书是2006年富宁县对全县壮族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普查时在剥隘镇坡芽村发现的,原件为一块画有81个奇特图形符号的土布。

据介绍,这是祖传的一份歌书,每一幅图画代表着一首特定的山歌,81幅图画记载了81首壮族情歌。这些图画根据每首歌中用以表情达意的主要物象绘制而成,书写符号相对抽象而固定,且能唤起人们对歌词的相同记忆,只要见到这个图画,即可根据它约定俗成的特定涵义演唱整首山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1164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5
下一篇2023-10-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