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子里的故事之七.“扯上了”

屯子里的故事之七.“扯上了”,第1张

        姜宝龙

       前几天,婶子来街里帮我姑家的表弟相看对象。婶子说,现在咱们那个屯子可不是以前那个屯子了,可乱了。小子找对象不要找太漂亮的,要不,将来就会跟着操心。这不,屯子里刘铁柱和王大白话的儿媳妇就公开扯上了,把刘铁柱的媳妇气得魔怔了。

        我们那的屯里人把乱搞男女关系含蓄地说成“扯上了”。我们那个屯子前些年屯风一直很淳朴,没有胡吃海喝的耍牌九乱搞男女关系的,大多数都是勤劳肯干谨谨慎慎过日子的人家。可是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屯子里的一些人似乎想开了看明白了,一些坏风气渐渐的在暗地里滋生蔓延。先是听说,一对和我父辈年龄大小的男女,因为爱情,抛弃各自的家庭私奔了,这让他们的儿女在屯子里很是抬不起头。后来,到乡里县里洗澡唱歌下饭店成为不少年轻人追求的时尚。屯子里还发生过因为打**被警察罚钱的事儿。一些结了婚的没结婚的小青年还因为所谓的找情人在大街上大打出手。

         这些不文明现象的发生,和有些农民的自身素质、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固然有关,但我觉得,现在农村一些家庭不重视孩子学习教育,早婚早育的坏风气是产生这些不文明行径的内在因素。现在,考大学不包分配,还要交一大笔学费,所以,一些农村家庭早早的就不让孩子读书了。有的农村孩子18、9 岁就订婚,不到20岁就结婚。一些屯子要是孩子过了20岁还没订婚,就不好找对象了。加上,一些家庭找对象只看对方有没有钱,不注重对方的人品修养素质,两个孩子见了几次面就订婚,使孩子之间缺少了解,这势必要造成婚后因为缺乏了解而产生矛盾。

        我奉劝屯子里的大叔大婶,要想让你的孩子今后生活得幸福,一是有条件的要让他多读几年书。二是找对象不要只看对方能出多少彩礼。

       姜宝龙

        一说“傻柱子”这个词,你肯定猜到这是个人名,不是木头杆子,也不是水泥杆子。你猜对了,傻柱子的确是小兴安岭脚下靠山屯里的村民,送给本屯护林员张二柱的绰号,用屯里人的话讲,傻柱子和哪些死心眼的杆子没啥两样。张二柱是我的初中同学,在他25、6岁以前,屯里人都叫他张二柱或者二柱子,后来,不知咋地就成了傻柱子,大人叫小孩也跟着叫。

        屯里人觉得二柱子有点虎是从那年秋收后他去了趟县城回来后开始的。初中毕业后,我考上了县一中,继续求学。二柱子则回家务了农。二柱子身高不到一米六,小胳膊小腿小脸盘,虽说其貌不扬,但也没啥大说头。忙时跟着父母下地干活,闲时和邻居小伙伴一起下河摸鱼上山打鸟。要不就是今天东家孩子结婚去捞捞忙,明天和几个半大小子在一起扯扯蛋,屯里人都觉得这孩子挺平常,没啥特别的。可是,在二柱子十九岁那年的秋天去了趟县城后,屯里人对他的看法就变了,开始风言风语的说他虎。那年秋后打完场,二柱子和好哥们老铁子去县城溜达玩,两个人逛了逛商场,看了场武打的录像,一人买一条当时流行的喇叭裤,中午在录像厅旁边的小饭店要了尖椒炒干豆腐和凉盘两个小毛菜和二两小烧,吃喝完,两个人边嘻嘻哈哈说着录像里的情节,边往客运站走,打算买票坐车回家。走到客运站门口时,忽然看见一帮人在围观一个跪在地上的女孩儿,女孩儿一边哭一边说自己的钱包被偷了,没有回家的路费了,求大家给帮帮忙。二柱子看见女孩儿的一刻,心里当时就愣了一下,这个女孩儿咋和自己喜欢的电视剧《上海滩》里的冯程程长的那么像啊!冯程程是他的偶像,是他找对象的标准。看着“冯程程”哭的那么可怜,二柱子二话没说,当时就把自己兜里仅有的20元钱给了那个女孩儿。女孩儿感激地直说,谢谢你大哥哥!还给二柱子留了自己家的地址,说回家后一定把钱寄还给他。那一声大哥哥,让二柱子心理感觉像吃了蜜一样,甜滋滋的。过后二柱子也没在意这事,以为当成一个美好的回忆过去就算了,可是没想到,老铁子回到屯里后,给传的沸沸扬扬。这时屯里就有人鄙视的说二柱子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看上人家女孩儿了,向人套近乎,要追求人家。还有人说二柱子是虎B,那个女孩儿原本就是个骗子。就这样,屯里人渐渐的都说二柱子这孩子有点虎。

        让二柱子彻底被说成傻的是他自己定亲的事儿。二十一岁那年的春天,二柱子的父母开始给他张罗亲事。好不容易遇到个相当的,结果在会亲家商量彩礼时,女方要完了彩礼,问二柱子有啥意见时,二柱子说,国家都说了,现在男女各顶半边天,她要完彩礼了,该轮到我要了,结果把女方给要黄了。这事在屯里传出后,屯里人笑炸了肺,连晚上做梦都在笑,都说二柱子虎透腔了,开创了靠山屯人结婚男人要彩礼的先河,在全县恐怕也是第一个,创纪录了。从此,再也没有媒人蹬二柱子家的门槛。

        后来,靠山屯的林子老丢,护林员换了一个又一个,还是不顶事。最后没办法,死马当作活马医,村长忐忑不安的把护林的活儿交给了二柱子。护林员也不是啥官,就是个看树林子的。在农村是个好人不稀罕干,赖人干不了的得罪人的活儿。可没想到二柱子却把它当个了不起的官,当作大事业干得极认真。他找个小本子,把屯里屯外的林子有多少棵树,几条林带,南山新栽几棵松树,北河插了几棵柳树,都详详细细地记上,还画上了图。每天一大早,二柱子就领着自家的大黄狗,屯里屯外的转悠,把屯子里的林子看得严严实实,生怕丢了一个树枝儿。有一次,二柱子的老舅捡回两棵被风刮折的树头烧火,被二柱子发现了,二柱子急三火四的赶到老舅家,气哼哼地说,这是屯里大家的财产,你不该拿回家烧火,硬是罚了他老舅二百元钱。气得他老舅在院子里蹦高高地骂二柱子是六亲不认的“白眼狼”。再去老舅家,就没有人搭理他了。屯里人从此彻底忘记了张二柱子这个名字,都叫他傻柱子了。

       傻柱子傻柱子的......,就这样叫开了。屯里年纪大的当面叫,年纪相当或者年纪小的,背后叫。不管当面叫还是别后叫,二柱子都一笑了之,从不和人计较。每当看见二柱子在屯里的树林子里转悠,屯里人都指着他说,看,那个傻柱子又去看他爹了!屯里人都说树是二柱子的亲爹,一天见不着都不行。

        二柱子有一个哥哥一个妹妹。母亲在二柱子三十岁的时候去世了,兄妹也都陆续成家单过了,家里就剩下二柱子和老爹一起生活。前几年,二柱子60多岁的老爹得了脑血栓,瘫痪在炕上,哥哥和妹子都说自己家忙脱离不开,很少回来照顾父亲,只有二柱子一个人屋里屋外的忙活。屯里人看不下去眼,就串达二柱子说,你爹也没只生你一个,让他们都回来照顾你爹几天。二柱子说,爹养我,我侍候爹,天经地义!二柱子的兄妹愿意回来看看就回来,不回来二柱子也不说啥,他自己一个人把病爹伺候得干干净净一直到死,前后有六年多的时间。

        老爹走了,二柱子在父母留下的两间草房里,和那条也有些老态的大黄狗,空空荡荡的过着日子。依旧是每天天蒙蒙亮,就到屯里的林子里转一圈,看树丢了没有,长高长粗了没有。

         前些日子,我回屯子参加叔家妹子小燕的婚礼,和屯里人提起二柱子,屯里人都打笑的说,傻柱子这回妥了,娶了媳妇就当爹,而且儿子都十岁了。原来,屯里扣大棚种蔬菜的王大棚,两年前进城去卖菜,让一辆卡车给撞了,起不了炕,瘫了。王大棚的媳妇一个人家里地里的忙活儿,日子过得很艰难,二柱子看着可怜,就经常去帮王大鹏媳妇做些气力活。王大棚临死前,拉着二柱子的手,把媳妇和儿子都交给他来照看了。

          后来听说,结婚后媳妇还给二柱子怀上了孩子。

  “黑衣壮”是壮族的一个支系,主要聚居在广西那坡县境内。自称为“敏”的黑衣壮族由于长期居住在偏僻、贫瘠的大石山区,在婚姻、宗教和生产、生活等方面沿袭着原汁原味的族群习俗。他们崇拜黑色,把黑色作为服装颜色和民族标记,这个“以黑为美”的民族以独特的民风民俗被人类学家誉为壮族的“活化石”。

最近我有幸走近白云山中的黑衣壮,感受到了黑衣壮族人的别样风情。在我下榻的宾馆前台便有“黑衣壮族风情园”的广告宣传资料,我打电话过去,对方热情回应。既然是“风情园”必定类似公园,我想当然地这样认为。于是我简单收拾一下行李,稍事休息后,我就坐车奔赴黑衣壮风情园。风情园名叫“吞力屯”,应该是壮语的音译。到了风情园,我看到岩石垒成的长墙,中间有一个园拱的门,穿过石拱门,吞力屯便在眼前了。原来想象中的“黑衣壮风情园”也就是一个黑衣壮民聚居的自然村。

以黑为美的神奇部落黑衣壮传统文化中最直观的就是他们的服装和佩饰。据那坡县长期研究黑衣壮的学者介绍:黑衣壮以“黑”作为穿着的标记和民族的标记,首先与历史上土司制度的规定有关,在明清土司统治壮族时期,规定凡土民只准穿黑、蓝两色;其次,黑衣壮由来的传说也决定了黑衣壮服饰的形成和延续;黑衣壮至今仍然保留着穿黑色的传统,主要的原因是“以黑为美”的审美观深入人心。同时,穿戴上的实用性与款式大方朴素美观有机地结合,完善了黑衣壮服饰文化的内涵。

在屯口,我发现有不少黑衣壮族姑娘们在迎接来访的各地游人,一袭的家织布黑衣。妇女的服装更具特色,无论老少,都喜欢穿右盖大襟和葫芦状矮脚圆领的紧身短式上衣,下身以宽裤脚、大裤头的裤子相搭配,腰系黑布做的大围裙,头戴黑布大头巾。其围裙既宽且长,戴时,能系周身一圈有余,裙底垂到小腿;围裙不仅能用来装饰,如将裙角往上打个三角形系在前腰间,以示潇洒美丽;还可以把裙底翻上来当包袱用。相传在中国最早掌握纺织技术的是壮族人,黑衣壮至今都沿用着最古老的纺织术。妇女头巾也是用自己纺织染成的长条黑布折成,银簪、银链等物品的装饰更使她们黑中闪艳。黑衣壮妇女佩戴的银项圈,两端都制成鱼形状,有如双鱼对吻。双鱼对吻银项圈是黑衣壮妇女婚嫁时必备之物,说明黑衣壮有鱼图腾崇拜的信仰。黑衣壮女子的佩饰中最漂亮的是头花。妇女在成年后要绾髻,插上班簪、头笼、头叉、头花后用玉环珠缠绕头花;头花一般有六朵,未婚女青年或已婚但尚未落夫家才能戴;已落夫家的妇女只戴头叉。黑衣壮妇女的佩饰较多,耳环、耳坠、玉珠、项链、项圈、手镯、戒指都必不可少;大多来自家传或是出嫁时从娘家带来的“浮财”。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多数妇女喜欢将自己的门牙镶成金色,以表示她们的美和其身份、地位的不俗。黑衣壮男人穿的是前盖大襟上衣,以宽裤脚、大裤头的裤子相搭配。这种装束便于他们进行劳动和在山里行走。传统的男装头上还缠着圈成数圈的黑布头巾,腰间系一条红布或红绸的带子,以示驱鬼赶邪,兼有显示男人威武神勇气概之意。

说到“黑衣壮”为何以黑为美,这里面还流传着一个神话般的传说:古时有外族入侵族群,“黑衣壮”奋起抵抗,但由于势单力薄,节节败退,眼见就有灭族之灾。当晚,首领侬老发梦见祖宗拿着一束蓝靛草对他说:“它能帮助你们。”侬老发一点即悟,当即传令下去:全族人用蓝靛把衣服染成黑色!是夜,全身皆黑的族人在黑夜掩护下奇袭敌军,把敌人杀了个落花流水。胜利保卫家园的族人一致决定:世世代代都着这带来吉祥的黑衣。

游览黑衣壮的故乡,吸引人的还有他们的建筑。依山傍林的小山丘上,一排排、一行行的小木房错落有致。他们的居所用木材、石头建成,分三层,屋顶为双斜面。虽然这种干栏式民居在我国南方其它少数民族地区也能见到,但是像在黑衣壮居住的那坡这样连成片,建筑风格统一的却很少见。屯子很干净,石头铺就的路面,房屋都是新近装修过的,黑衣壮人的民居建筑下面为打磨过的坚固石柱支撑,上面用木头搭建楼房,呈“凹”形。下面放养着牲口,上面住人。房屋的内部结构也都是大同小异,房子的后半部分是卧室,前半部分很宽敞,不做任何分隔,左边是厨房,中间是饭厅,右边是客厅。房屋旁边都用石头围出一块菜地,各种各样的菜蔬长势喜人,绿油油的,惹人喜爱。我拿着相机,一面走一面拍。屯子里的大人都很热情,都会邀请我去他们家吃饭,你大可随意走进屯里的任何一家,他们都会热情地倒茶端凳子,认真地回答你的提问。他们的热情让远离家的我们感觉到一种温暖。

黑衣壮民的生活是自给自足的,自己种的粮食、蔬菜,自己养的家禽、家畜,自家织的布做的衣裤和鞋子。我在一家黑衣壮的客厅里,就看有一匹匹的棉布,自家织的,花格的、纯色的,当然,最多的是黑色的,织得十分精致,还摆放着一些手工做的布鞋、背兜,黑色的布面上都绣着花草,工艺虽不能和机器生产的产品比,却别有一番情趣。虽然生活的环境是艰苦的,但在我眼里,勤劳的黑衣壮民的生活是富足的。不论大人孩子,脸上都挂着满足和恬静的笑。家家的炉灶上,都挂满了一条条腌好的猪肉,利用柴火热度熏腊肉。这样自给自足的生活在我眼里很有情味。

黑衣壮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族群。屯子的中央有一新建的歌舞场,每逢有外来游客,黑衣壮人就穿着黑色的服装,踏着召唤的鼓点,从各自的干栏木楼里走出来,奔向村头简易的操场。这情景,就像一群群黑色的蝴蝶从树林里飞出,扑向灿烂绽开的花丛,整个村寨都变得美丽而又神奇。他们给游客表演献红舞、祝寿舞、黑枪舞、捶布舞和团结舞等舞蹈。这些舞蹈都源于他们的生活,有的反映他们抗击异族入侵的战争;有的反映他们接人待物的礼仪;有的反映他们对老人的尊敬;有的反映他们捶布做新衣、准备去见情人的喜悦。演员们虽然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但他们用娴熟的舞步表达着一种古朴的情怀,大山的神韵通过他们灵动的舞姿被诠释得淋漓尽致。据说,在那坡县的一些黑衣壮聚居的村屯,从3岁小孩到古稀老人都能够伴着古乐,翩翩起舞。

在大山里,山一座连着一座,到处是黑黝黝的石头,“九分石头一分土”是他们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村屯里没有招待外人的客栈,但热情的黑衣壮人欢迎你去任何一个家庭居住。黑衣壮目前仍过着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等传统节日。在“风流节”等传统节日中,情窦初开的青年男女来到百年老树下或大草坪上相会,红美带是黑衣壮族青年男女重要的定情物和吉祥物,把写有自己生辰八字的红美带抛入大簸箕中,经搅和后各人自己抽出一个,得出的红美带上写有的名字就是你的梦中情人。青年男女通过“红线传情”对唱情歌、互赠信物而情定终身。歌声里寄寓了黑衣壮的生活理想,也流淌着他们优秀灿烂、色彩斑斓的历史文化,体现着他们坚忍、乐观、简朴、勤勉的优秀品质。

黑衣壮至今严格执行族内婚制,但绝对禁止近亲结婚。其主要原因是恪守祖先传统遗制,为了保持族群纯“黑”的纯正传统。千百年来,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环境,也是其族内婚长期存在的原因。迄今为止,黑衣壮青年男女多喜欢在本屯本村找对象。青年男女虽然可以通过歌圩等场合自由恋爱,但结婚必须征得父母的同意,要经过媒聘、定命、纳币等一系列礼仪。婚礼是奇特而有趣的,婚礼在夜间进行,新娘出家门时,其父、兄不能看其出门。新娘出门后,不得回头看娘家,更不能往回走。否则,被视为不吉之兆。新娘到了男方家,过门入洞房后,对送入洞房的饭菜,只能象征性地吃一点点。至午夜鸡叫头遍时,新娘必须悄悄地和伴娘返回娘家。此后,每个月,由男方的妹妹或姐姐到女方家接新娘去男方家帮工二至三日,小住二三日后,新娘又返回娘家与父母兄弟共同生活。如是三到五年,直到新娘怀孕将要生子,新娘才到男方家定居下来,至此,夫妻始得朝夕相处。

现在,黑衣壮许多年轻人平时穿戴得比较随便,从原来的“全黑”过渡到“上蓝下黑白头巾”的所谓第二代服饰了。但每逢传统节日庆典或有外人来做客时,他们的穿戴仍旧非常认真,服装和佩饰一丝不苟。特别是女孩子们都要自己或互相精心打扮一番。

朝鲜族特别爱讲“良心”二字,父母从小要孩子成为有良心、有作为的人。

有没有“良心”、“良心正不正”成为看待评价一个人为人处事的主要标志和议论人时的口头禅。

在一个村屯里,谁要是被众人认为没有良心或良心不正,那就要受到全村人的鄙视和嫌弃。

朝鲜族人生礼仪包括“百日宴”、周岁生日宴等对于婴儿的祝愿性礼仪和冠礼(女人为笄礼,已消失)、婚礼,还有花甲宴、进甲宴、八甲宴、回婚礼等庆贺长寿的礼仪以及葬礼。

(1)“百日宴”:指婴儿长至100天,设宴预祝婴儿多福长命。

前来祝贺的人们带来白线绺套在婴儿的脖子上,白线绺上还要夹入一些纸钱。

婴儿的父母用白米作“白雪糕”,到十字路口分给“一百人”,以预祝婴儿长命百岁。

(2)“周岁生日宴”:一则为了祝贺婴儿度过了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春夏秋冬,二则为了预祝有美好的未来。

这一天,给幼儿换新装,宴请亲戚、邻里、朋友,又让幼儿抓周。

所谓“抓周”即摆好“生日桌”,上面摆放书、笔、钱、刀及各种食品之后,让幼儿随便抓取,以最先抓取的东西来“判断”其将来的“志趣”。

如最先抓取的是笔和书,则预示将来会有文才等等。

(3)婚礼:朝鲜族旧式婚礼中含有“奠雁礼”、“交拜礼”、“合卺礼”等古老的礼仪成分。

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式婚礼逐渐替代旧式婚礼。

在新式婚礼中,有宣读结婚证书、新郎新娘交换礼物、相互敬礼或跪拜、新郎新娘向双方父母跪拜、双方家族代表讲话等程序。

不管在新娘家、新郎家举行的婚礼,还是在饭店举行的婚礼,都少不了为新郎新娘摆设筵席,即新郎、新娘接受“大桌”。

这是来自旧式婚礼的传统礼仪。

大桌上摆放各种食品,其中最显眼而有特色的是嘴里叼着红色尖椒的一只蒸熟的整公鸡。

公鸡象征婚姻之喜,红色尖椒象征新郎新娘红心相印,日子红火,多子多福。

新郎饮罢伴郎斟的三杯酒,便要求把大桌上的食品每样都拣出一点,以便敬献给父母品尝,此为“打奉送包”。

新郎的饭碗里埋入三个剥了皮的熟鸡蛋,新郎只能吃半碗饭和一两个鸡蛋,剩下一半留给新娘吃。

(4)庆祝长寿礼仪:包括花甲宴、进甲宴、八甲宴、九甲宴及回婚礼。

花甲宴是为纪念60周岁生日而由其子女筹办的贺宴,又称还甲宴、回甲宴,颇为隆重。

进甲宴是过60周岁,进入新的甲子以后举行的贺宴。

八甲宴、九甲宴是为80周岁、90周岁生日举行的贺宴。

回婚礼是为纪念结婚60周年而举行的贺礼。

不过,举行回婚礼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一,时限为结婚60周年;其二,须是原配夫妻;其三,所生子女都健在,且无犯法服刑者。

朝鲜族的禁忌

在朝鲜族民间日常生活中曾有过很多禁忌,其中包括禁言、禁食、禁看、禁触、禁顾等内容;把这些内容亦可分类为生育禁忌(含怀孕期禁忌和分娩前后禁忌)、婚姻禁忌、丧礼与祭礼禁忌、建房和搬迁禁忌、种田禁忌、信仰禁忌等等。

例如在生育禁忌中,孕妇禁用有豁口的瓢、碗饮水,孕妇忌吃鸡肉,怕产后无奶汁。

在婚姻禁忌中,同一个祖宗传下来的同姓男女之间不能婚配,此为“同姓同本不婚”;同一个祖宗传下来的异姓男女之间不能通婚,此谓“异姓同本不婚”;不能与姑表亲、姨表亲通婚,此为“近亲禁婚”;家有丧事,在一年内不能成婚,此谓“有丧禁婚”等。

在丧礼与祭礼禁忌中,泥鳅、鳝鱼等没有鳞的鱼,因其形状像龙,不能用作祭祀食品;在举行神祭(三年以内的祭祀称为魂祭,三年后的祭祀称为神祭)时,汤菜里不能撒辣椒面;祭桌上不能摆狗肉;马口鱼不能上祭桌,因为马口鱼的下唇形同“山”字,山是神灵居住之地。

在建房和搬迁禁忌中,房屋正面要开阔,忌讳与山峰恰好相对;搬家时,要选择吉日和普通日,避开凶日(农历每月的7、17、27日为吉日,9、19、10、20日为普通日,其他为凶日)。

在种田禁忌中,大田播种日期分为伸日和缩日(农历每月的1至5、11至15、21至25日为伸日,其他为缩日),选在伸日播种,庄稼长得好。

另外,在红白喜事日,不杀狗等等。

朝鲜族的各种禁忌习俗,大部分已经废弃,但有一些仍延续至今。

总之,朝鲜族人民在漫长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继承与发扬自己优良的民俗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俗习惯。

有一部这样的连续剧,每到春节前后就悄然的霸占一些家庭的屏幕,剧中人物拉拉扯扯十二年,一个轮回依然还在斗智斗勇。有人爱他们,觉得他们可爱;有人烦他们,觉得他们庸俗。但这并不能阻止这部剧成为很多人的人生经验,甚至流传下来一个传说——“乡爱来了就是年”。

世界上没有什么事儿是一顿烧烤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亚洲舞王、尼古拉斯赵四

很难概括《乡村爱情》系列究竟讲了个啥,它有太多面,无论从哪一面看过去,都能够给人以足够的震撼。

它是一部东北乡村史诗,故事的爱恨情仇就在象牙山三巨头:刘能、赵四和谢广坤无休止的争斗中展开。

它是一部现代三十六计,千百年来人民的无穷智慧和狡黠就在象牙山村民的日常中有意无意的展露。

它是一部爱情宝典,上至九十九,下至不会走,唱着二人转,走着模特步,没有谢大脚保不成的媒,没有宋晓锋拆不散的情。

它是一部严肃的家庭伦理巨作,传宗接代、婆媳关系、亲家相斗、邻里相轻,只有你想不到的关系,没有象牙山村民活不出的生活。

它是一部创业圣经,从荒山秃岭到 旅游 山庄,从豆腐作坊到跨国豆制品厂,从苗圃到连锁绿植工坊,象牙山村民用他们的智慧和努力,谱写了新时代下农民携手开拓的致富赞歌。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长贵

不管怎么看,乡爱最让人“浴霸不能”的,就是本山大叔调教出来的植根东北土地的语言特色。可以说乡爱就是一部活得东北唠嗑百科全书,而且是自带笑果的百科全书,在东北说活不带幽默感,就等于生在海边不会游泳一样。

可这幽默呢,又不像当下流行的那些吐槽、搞怪里的有包袱有动静,乡爱的台词,可以说是土到极致,土到了土下面成了土豆。如果直接拔出来,可能有点接受不了,那种似乎是演员自行发挥,有时候磕磕巴巴,让人有些出戏的对白里面,经常会崩出一个响屁。

比如这种只有东北人才能听的出来的梗——

“你怎么又来了?

“又来了?骨头还来了呢!”

追女孩有三点,第一坚持,第二不要脸,第三坚持不要脸

——象牙山爱情箴言

由于形势一片大好,象牙山村民也过上了物质极大丰富,人民为所欲为的日子。在这样的生活里,不搞个对象啥的,都对不起象牙山大好的山水。于是一幕幕爱情的悲喜剧就在茶余饭后,村口山头展开了。

就出现了刚毕业女大学生爱中年职业经理,中年职业经理爱女大学生村官,女大学生村官爱乡镇企业家,乡镇企业家离婚的妻子求复合,女大学生村官的老妈不喜欢乡镇企业家而喜欢中年职业经理,而被拒绝的中年职业经理又回头去找刚毕业女大学生倾诉的爱情连环套。

这条爱情线,放在其他连续剧里面,足以撑起整个剧情。可在乡爱里,这只不过是六七条故事线中的并不重要的那一条。乡爱可以堪称多线叙述的典范。无论你赵四病的再严重,镜头一转就是刘能哼着小曲晒着太阳,不管谢广坤家闹得天翻地覆,到了宋晓锋那依然是扯淡胡诌。

爱情,就是象牙山村民就着大葱大酱一起下饭的菜,乡里乡村,就是一个情字,而爱情正是这个情字里最重的那一笔。

如果你爱他,就送他到象牙山,那里有吃不完的大葱大酱和谈不完的情。

如果你恨他,就送他到象牙山,那里有作不完的妖,扯不完的淡。

——象牙山佚名村民

当然,除了谈不完的情,象牙山村民还有作不完的妖,和扯不完的淡。碎碎念的剧情里,实际上包含了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的那些本质问题,穷的想钱,富的折腾,单身的伺机而动,结婚的吵架拌嘴,老两口嬉笑怒骂,邻里间明争暗斗。

如果没有进入乡爱宇宙,只是一打眼,会被他们幼稚的台词和浮夸的演技所劝退,它就是塞满棉花的大红花棉袄,里外都透着那股子土劲,喧腾,却没有什么内涵。

但一旦慢慢走进乡爱宇宙,就会发现,那些不经意的台词,无厘头的对话,有着一种亲切的魔力。久而久之,当新的一年,再次进入到乡爱宇宙里,熟悉的老观众就会说,小檬变得像企业家了,刘英又胖了,谢广坤这头发更少了。谢飞机也长大懂事了,只有赵四没怎么变,在气质这块拿捏的死死的。

乡爱宇宙,就像是带给我们对逝去的邻里关系的补偿,那个曾经生活在大院里,家长里短,邻里互助的时代,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了。高楼装点了更美好的生活,也隔开了人与人之间的 情感 。可对于这些 情感 的需求,是从来都没有消逝的。

于是在喜欢乡爱人的心中,构筑了一个邻里的宇宙,那里有四叔,有七哥,有大脚婶,有大个儿兄弟,更重要的是,那里还有个“我”,有一个虽然住在城市,却遥望着山村,在外面装酷,内心却长满苞米的乡村村民。

不管爱与不爱,谁还不是咱们屯里的人呢?

在农村有很多的大龄青年和大龄剩女,而农村大多数父母思想都比较保守,孩子一到年龄没有结婚就会非常的着急,然后就会疯狂的催促,然后开始问七大姑八大姨,周围有没有适龄的男子或者是女子,所以相亲也是必然的了,在农村也是很普遍的。

并且,农村一直比较保守,而相亲和以前的保守婚也有一点点相似之处,自由恋爱在农村老一辈心中并不是很得人心,因为很多农村的老人要么是包办婚姻,要么也是通过相亲的途径完成自己终身大事的,所以说他们对于相亲是持认可的态度,并且认为包办婚姻比自由恋爱靠谱多了,大多数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还没有结婚的时候都会让孩子去相亲。

就算你的父母思想比较开明,尊重你的意愿,但是你周围的亲戚也会开始给你介绍,尤其是在过年的时候,大家坐下来没事闲聊唠唠嗑,就会开始询问你的婚姻大事,然后就会说这附近的哪个屯里有个某某某么还没有结婚跟你年纪也差不多的,要不要认识认识?在这种情况下你也是非常难以拒绝的,很多人在妥协了第一次之后,紧接着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直到你找到了真爱,步入婚姻殿堂他们才会放过你。

但是对于我个人而言,我不喜欢相亲,我还是比较喜欢自由恋爱,因为这样会感到更加自然和舒服,有缘自会相见,相识相爱,感情本来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3196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0
下一篇2023-10-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