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是多少岁娶亲?

唐太宗李世民是多少岁娶亲?,第1张

大业九年,年仅十二岁的长孙氏嫁给了时年十六岁的李世民,婚后长孙氏回永兴坊省亲,舅舅高士廉的小妾张氏在长孙氏居住的地方看见了一匹高头大马,而且鞍勒等物准备得一应俱全,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丈夫,于是高士廉令人占卜了一番,占卜的人说:“此女贵不可言。”果然不出所料,不久之后李渊在长安称帝,改元武德,封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册封其妻长孙氏为秦王妃。

武德二年,秦王妃长孙氏与李世民的长子诞生于承乾殿,故以此殿为名,取名李承乾。不过承乾有着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所以此二字虽为宫室之名,然而用作人名时却有着无比深意,是以“承乾”一名当为唐高祖为这个孙子亲赐。

武德三年,长孙氏为李世民诞下第二子,取名李泰。同年六月,李承乾与李泰分别被册封为恒山郡王与宜都郡王。

武德四年,长孙氏为李世民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丽质——天生丽质难自弃,单从这名字中就可想见李世民对这个宝贝女儿的喜爱之情。同年,唐高祖又将宜都郡王李泰进封为卫王,加授上柱国,以继李元霸之后。原本作为秦王的嫡次子,李泰日后的爵位原本最高不过是从一品的郡王,然而李渊却将其封为了正一品的卫王(而不是从一品的嗣卫王)并授予上柱国的勋官,这对李世民一家来说是莫大的恩宠。

这一年的七月十日,唐高祖废五铢钱,发行开元通宝。唐高祖特别准许李世民可以自己铸三炉的钱,据唐玄宗时的大臣郑虔所说,欧阳询奉上蜡样时,王妃长孙氏曾不小心在蜡样上留下了一点指甲的痕迹,于是开元通宝铸造完成后上面便有了一缕“掏文”。

武德五年,李世民将长孙氏的侄子、长孙炽之孙长孙家庆任命为长子李承乾的侍读。

武德七年,唐高祖将恒山郡王李承乾徙封为中山郡王。而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后,将陆德明与孔颖达这两位儒学大师双双任命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令他们教导李承乾儒学经典,同年,李世民又将长孙氏的另一个侄子,也就是长孙家庆的胞弟长孙祥任命为李承乾中山王府的功曹。

又因为妻子长孙氏的身体不太好,李世民在经过太原的时候想到妻子曾经在玄中寺聆听钟声并修葺寺庙一事,便特意到玄中寺拜会寺中的高僧道绰大士,供奉了大量珠宝,以此为妻子祈福。

随着大唐江山的统一,李世民大部分时间都留在了京城,又因为功高震主,秦王府与太子李建成的摩擦积怨也日渐加深。长孙氏便充分发挥了自己身为女眷的优势,时常进宫侍奉高祖与他的后宫嫔妃,尽力弥补彼此之间的嫌隙。

武德九年,秦王府与东宫的局势越来越紧张,长孙氏与房玄龄“同心影助”,共同辅佐李世民。最后,李世民为了自保不得不率先带领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等人在玄武门埋伏,长孙亲自为将士们分发盔甲,勉励众人,将士们都感激万分。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成功诛杀了李建成与李元吉后,被唐高祖立为皇太子,而长孙氏也被册拜为皇太子妃。

八月二十一日,唐太宗登基后的第13天,就将自己的妻子长孙氏册立为皇后,并追赠自己的岳父长孙晟为司空、齐国公,谥曰献。十月癸亥,又立嫡长子中山郡王李承乾为皇太子。

贞观元年,唐太宗将玄武门之变中功勋第一的长孙无忌袭爵齐国公,实封一千三百户。又因为长孙无忌与自己年少时就是好朋友,如今又是外戚与功臣的双重身份,唐太宗对他格外重视,经常让他出入自己的居室之中,又授予了尚书右仆射的要职。三月癸巳,长孙皇后举行了亲蚕礼。

同年,长孙皇后的叔父长孙敞因为受贿被免官,唐太宗却因为长孙敞是妻子叔父的缘故,经常命人送绢给他,供他开销,不久又让他以宗政卿的官衔退休,又加授了金紫光禄大夫的散官,以及正二品平原郡公的爵位。

十二月,长孙皇后的异母哥哥薛国公长孙安业与李孝常、刘德裕、元弘善等人谋反事泄,按罪当死,但长孙皇后却流着泪向丈夫求情:“安业之罪,万死无赦。但他早年将我和母亲赶出家门,此事天下皆知,如果杀了长孙安业,世人必然会认为我是仗着陛下的宠爱报复兄长。”于是别的主犯全部被诛,甚至李孝常的几个儿子也因连坐全部被杀,惟独长孙安业得以免于一死。

贞观二年,长孙皇后反对哥哥长孙无忌担任要职,常常对丈夫说:“我身为一朝皇后,尊贵已极,实在不愿兄弟子侄都在朝廷之上。汉朝的吕家和霍家外戚正是前车之鉴,希望陛下千万不要任命我的哥哥为宰相。”唐太宗一开始并没有听从妻子的意见,坚持给了长孙无忌高官厚禄,于是长孙皇后私下让哥哥主动辞去这些职位,直到唐太宗最终不得不答应,只加封长孙无忌为开府仪同三司的虚衔,长孙皇后这才喜笑颜开。

五月,卫王李泰改封越王。李泰因为是长孙皇后所生的缘故而宠冠诸王,唐太宗令其遥领扬州大都督与越州都督,封地竟然有22州之多!比同时受封的亲王封地多了近两倍。

六月庚寅,长孙皇后在丽正殿生下了第三个儿子李治,唐太宗欣喜异常,不仅大宴五品以上的官员,赐帛有差,还下令只要是在这一天出生的人都可以领取粮食。据说就在李治出生三天后的“洗三朝”时,长孙皇后将当年丈夫从晋阳宫中得来的玉龙子与缀满珍珠的朱红襁褓一并赐给了这个小儿子。从此,这枚“广不数寸,而温润精巧,非人间所有”的玉龙子就成为了唐朝的吉祥物,由皇帝们代代相传。

同年,长孙皇后的长女,年仅八岁的李丽质被册封为长乐公主,食邑三千户。

贞观五年正月庚戌,唐太宗封长孙皇后之子李治为晋王。同年,唐太宗召法师元琬于苑内德业寺为长孙皇后写藏经。

贞观六年,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特所钟爱的长乐公主将要出嫁,唐太宗特别下令让有司准备比长公主多一倍的嫁妆,然而不久之前御史大夫韦挺刚刚上表批评过时风:“今贵族豪富,婚姻之始,或奏管弦,以极欢宴;唯竞奢侈,不顾礼经。……若不训以义方,将恐此风愈扇。”结果唐太宗竟然“顶风作案”,要为自己的爱女准备的嫁妆甚至比长公主还要多许多,此举自然而然招徕了魏征的严厉制止。

魏征认为嫁妆比长公主多一倍不合礼法,极力谏止,唐太宗下朝后将这件事告诉了长孙皇后,长孙皇后感叹道:“我知道陛下器重魏征但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今天才知晓原来魏征果然是于社稷有益的肱骨之臣,而魏征作为臣下却能够秉直上谏,这份品行实在是难能可贵。”于是下旨赏赐了二十万钱与四百匹绢给魏征,并特意嘱咐道:“我希望郑公能够一直将这份敢于直谏之心保持下去,认为不对的就直说,不要因为君臣之礼而有所讳言。”

三月,唐太宗与长孙皇后到九成宫避暑。四月癸卯,夫妻二人在散步时,发现丹霄殿西面有片土地略感湿润,于是用手杖通导,即刻便有泉水涌出,随即用石槛围住,将之引伸为一个水渠。又因泉水出自丹霄殿之西,唐太宗便在丹霄殿置酒宴请诸位大臣,并赐帛各有差。而由魏征撰稿、欧阳询正书的《九成宫醴泉铭》,记叙的正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散步时发现醴泉的这件趣事。

几个月后,长孙皇后所生的小公主满月,唐太宗十分欣喜,大宴群臣于丹霄殿。九月丙申,太子李承乾来九成宫朝见,唐太宗高兴之余大宴东宫官属,又赐帛各有差。

十月乙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自九成宫回到长安,唐太宗亲自侍奉太上皇李渊,与长孙皇后一起献上饮食服饰等,直到夜深了才离开。唐太宗想要亲自送太上皇回去,太上皇不肯答应,让太子李承乾代为相送。

贞观七年,在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后,长孙皇后与唐太宗的爱女长乐公主出嫁,而驸马不是别人,正是长孙无忌的嫡长子,未来的赵国公,现在的宗政少卿长孙冲。同年,长孙皇后的幼子晋王李治遥领并州大都督一职,那么并州又是什么地方呢?

根据史书的记载,并州即太原府,也就是说李治得到的是太原这块封地。但凡对唐朝有所了解的人就会知道,有唐一代,太原贵为北都,在政治、军事、经济上可谓是地位全面超然。因为太原不仅是中原王朝的北方重镇,更是李唐的龙兴之地!而唐太宗却轻描淡写地将晋王这个封号给了李治,又将地位如此独特的太原封给了他,唐太宗对妻子所生的这个小儿子的宠爱之心也由此可见一斑。

同年,越王李泰也在遥领鄜州大都督及夏胜北抚北宁北开五都督的同时,又被授予了左武侯大将军、雍州牧等职位,而在别的同龄皇子已经远赴封地上任的时候,李泰不仅仍旧留在父母的身边没去封地上任,唐太宗甚至还下令让他搬进武德殿居住。

贞观八年三月甲戌,太上皇李渊在两仪殿大宴西突厥使者,唐太宗与长孙皇后亲自奉上膳食以及衣物等,全部都是奇珍异宝,长孙皇后又亲自为唐高祖梳头,为他戴上冠冕,并感慨道:“至尊年事已高,头发都全白了。”众人无不伤感流涕,一家人如同寻常百姓一样。

庚辰,长孙皇后与唐太宗一起驾幸九成宫,一天夜里柴绍匆忙前来上报说有急变,唐太宗不得不穿上盔甲离去,而同床共眠的长孙皇后虽然正抱病在身,但也坚持要一同前往,宫人纷纷劝止,长孙皇后却说:“陛下如此震惊,我又如何能够安心养病?”

贞观九年三月,长孙皇后举行了亲蚕礼。同年长孙皇后身体不适,唐太宗担忧之下接连请了昙藏法师、法常法师等诸位得道高僧进宫为妻子受戒祈福。后来昙藏法师逝世于会昌寺,长孙皇后与太子李承乾皆派人前往为其吊丧,唐太宗又下诏安葬了昙藏法师。法常法师也因为为皇后受戒的缘故,得到唐太宗的旨意有幸成为了空观寺上座。

贞观十年,随着长孙皇后病重,李承乾为母亲的病情十分忧心,想要大赦天下以此为母亲祈福,但长孙皇后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并说道:“死生有命,非人力所能改变的。何况赦免囚犯是国家大事,崇尚佛教又是陛下所不为之事,怎么可以因为我一介妇人而乱了天下的法度呢?”承乾于是把这件事告诉了房玄龄,唐太宗与朝中大臣十分感慨,大臣们纷纷请求大赦天下,但是长孙皇后坚决拒绝了大赦一事。

唐太宗虽然不忍违逆妻子的意思,没有大赦天下,但是却另辟蹊径,想到了用别的方法来为爱妻祈福。

四月,唐太宗下诏说:“皇后虚风日久,未善痊除,修复废寺,以希福力,天下三百九十二所佛事院宇,并好山水形胜有七塔者,并依旧名置立。”唐太宗下令大修天下392所废弃寺庙,希望佛祖能够保佑妻子早日康复。相州的修定寺,益州的善寂寺,皆是因此得到修复的寺庙,大名鼎鼎的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为此亲自撰写了《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一文并流传至今。而明明崇尚佛教本是自己所不为之事,但是为了从死神手里抢回妻子的生命,唐太宗还是为了。

然而,尽管唐太宗想方设法想要从死神手里将爱妻的生命夺回来,却天不遂人愿,这一年的六月己卯,长孙皇后抛下了少年时代相伴至今的丈夫,抛下了刚刚弱冠的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抛下了出降不久的爱女长乐公主以及更为年幼的4个儿女,崩于长安太极宫立政殿,年仅三十六岁。

长孙皇后盛年而逝,留给丈夫、儿女的是无尽深重的哀痛。唐太宗面对妻子的离世悲恸万分,诸位皇子公主也悲伤异常,尤其是晋王李治,哀慕感动了周围的人,唐太宗亦十分心疼,于是做出了令世人瞩目的举动:亲自抚养了长孙皇后的一双儿女晋王李治与晋阳公主,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亲自抚养皇子的皇帝,也是唯一一位亲自抚养公主的皇帝!

试想中国上下五千年有过多少位皇子,有过多少位公主,又有几个能有这份殊荣被皇帝父亲亲自抚养?而长孙皇后的儿女并没有因为母亲人走茶凉,反而享受到了这等殊荣,这实在是唐太宗这个性情中人情之所至下的惊世举动!

九月丁酉,长孙皇后将要安葬昭陵,虞世南为此撰写了一篇《文德皇后哀册文》,而提到长孙皇后的谥号“文德”二字,又是说来话长。

皇后有谥号是从东汉开始的,但直到隋朝,所有的皇后都只有单谥而不是复谥,只不过史官为了便于区分,才将她们的谥号和皇帝的谥号合在一起。如唐高祖即位的时候,追谥窦皇后为“穆皇后”,唐高祖死后合上他的谥号即为“太穆皇后”。而长孙皇后却在逝世后直接被唐太宗上了复谥“文德”。

根据春秋礼法,单谥为正,双谥非正,在古人看来,只有当单谥不足以道尽逝者的美好品德时,才会用上复谥。所以复谥极为罕见,纵观贞观十年长孙皇后逝世之前,也就只有刘感这位忠君死节的烈士被唐高祖李渊赐了复谥“忠壮”,除此之外再没有人有过复谥。

而长孙皇后的“文德”这两个谥号皆为美谥,尤其是“文”这个字。唐人认为“文”是最好的谥号,“为美无以尚也”,就算是在美谥里,也没有哪个谥号能比文还要美好。可见在唐太宗的心目中,只有“德”这个单谥并不足以表现出妻子的美好,只有再加上唐人最为尊崇的“文”这个谥号,才能表现出长孙皇后的盛德。

十一月庚寅,长孙皇后安葬昭陵,唐太宗亲自为妻子撰写碑文,特别提及了长孙皇后临终前曾百般嘱咐过要“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的心愿,所以唐太宗亲自选定了九嵕山为帝陵墓址,因山为陵,“凿石之工才百馀人,数十日而毕,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皆用土木形具而已”,以完成妻子的愿望。

长孙皇后下葬时,唐太宗又特意挑选了名声嘉美、英俊可爱、博通诸艺、富于才情的于尚范、袁公瑜、齐世武、独孤士餮、宋思真、陆绍、崔玄籍、郭敬宗等少年为挽郎。

就在这段百官为皇后服丧的期间,又发生了一件事。中书舍人许敬宗看到欧阳询的相貌丑陋怪异,大笑出声,唐太宗知道后十分生气,立马将许敬宗贬为了洪州司马。许敬宗不仅一下子官职连降3级,而且还从京官被贬为了地方官员,罚得极重。

而唐太宗对妻子的追念远远不止于此。长孙皇后逝世后,唐太宗度人在宗圣观出家,为皇后追福。

又根据史书的记载,长孙皇后安葬进昭陵的玄宫后,唐太宗下令让人在五重石门外修建栈道,令宫人起居供养一如皇后生前。而这条栈道直到唐太宗驾崩后合葬昭陵玄宫,这才拆除。

唐太宗又因为十分思念妻子,在上苑中建了层观以登高眺望昭陵。一次,唐太宗和魏征一起登上层观,唐太宗指着昭陵让魏征看,魏征则回答说:“臣老眼昏花,看不清,臣以为陛下是在让臣看献陵(唐高祖帝陵),如果是在看昭陵,那么臣看到了。”唐太宗闻言潸然泪下,不得不流着泪毁掉了层观。

事实上在这个百善孝为先、夫不祭妻的时代里,唐太宗如此张扬地思念妻子被魏征嘲弄讥讽也是理所当然的,但唐太宗对爱妻的思念却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反而越发汹涌难以自控,以至于他在一次给魏征的回诏中,公然向大臣倾诉说起了自己丧偶之后的悲苦心情——“顷年以来祸衅既极,又缺嘉偶,荼毒未几,悲伤继及。凡在生灵,孰胜哀痛,岁序屡迁,触目摧感。自尔以来,心虑恍惚,当食忘味,中宵废寝”。如此一字一血泪,当真令人唏嘘不已。

贞观十四年,唐太宗将只有皇帝才能用的《光大之舞》定为祭祀长孙皇后时用的庙乐。

按照惯例,只有当皇帝驾崩后,皇后才能跟随丈夫一同配享太庙,但唐太宗却早早将长孙皇后配享太庙,并且连指定的庙乐也是只有皇帝才能用的《光大之舞》——这需要唐太宗何等的深情与重视,才会让妻子与自己的祖先们一起享受同等级别的祭祀?

贞观十五年四月二十八日,唐太宗令律宗南山宗初祖释道宣为妻子写了《大般涅盘经卷》作为供养经,以此为长孙氏追福,这部经书后来由清末民初的收藏家李盛铎所收藏。

同年十一月辛卯,魏王李泰发愿为母亲长孙皇后所造的龙门山三龛落成,唐太宗驾幸伊阙,亲自检阅佛龛。而伊阙佛龛之碑上的《三龛记》则是由岑文本撰稿、初唐四家之一的褚遂良书写,是龙门形制最大的摩崖碑刻。字画奇伟,名垂千古,其工程之浩大,装饰之宏伟壮丽,乃至“有金银之语”,足可见李泰对母亲长孙皇后的一片孺慕之心,更可见唐太宗对此佛龛之重视。

贞观十六年,唐太宗在太平观内为长孙皇后建造了一尊元始天尊像,为已逝世的爱妻追福。

同年八月二十日,唐太宗将年仅8岁的小女儿封为衡山公主,食邑三千户。衡山郡即是衡山所在之地,衡山自古以来便是五岳之一,位在名山之列,而《唐六典》中则有言:“凡名山、大川及畿内县皆不得以封。”唐太宗却大方地将衡山作为封邑,封给了这个嫡出的小女儿。

贞观十七年四月,太子李承乾意欲谋反的事情败露,而通观历史上那些走上谋反之路并失败的皇子,下场往往只有身首异处这一种结局。但是轮到李承乾时,唐太宗却沉默了。

承乾的所作所为固然让他感到失望,为了将爱子栽培成为合格的储君,自己付出了多少的心血与精力!只是李承乾逼宫谋反固然是大错特错,但唐太宗终究还是爱着这个儿子,更不想让逝去的妻子伤心,可是自己又不能公然带头违反法律规定,这该如何是好呢?于是唐太宗将这个棘手的问题拿到了朝上,扔给了诸位大臣——你们说说,该怎么处置承乾?结果没有一个大臣敢回答。

因为关于皇子谋反一事该如何处理根本就无需商讨,按律当诛,可现在唐太宗却当着众大臣的面公开询问要怎么处理李承乾之事,很明显就是在表示他根本不想杀了李承乾。最后还是通事舍人来济站了出来,说:“陛下上不失作慈父,下得尽天年,即为善矣。”于是唐太宗下令将李承乾废为庶人,流放黔州,总算是保住了儿子的一条性命。而来济也因为此事得到唐太宗的看重,官职不断得到升迁,不久就考功员外郎,次年便升迁中书舍人,与令狐德棻等人共同撰写《晋书》。

纵然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因为夺嫡而双双被贬,唐太宗也因此伤透了心,但为了同时保全这三个心爱的儿子,唐太宗果断立了年幼但性格温和的幼子李治为太子,并说了这样一段话:“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而意欲夺嫡的魏王李泰所得到的最大处罚,也不过是降了一级爵位,只被贬为了东莱郡王,后又改封顺阳郡王。

李承乾作为谋反案的主谋保全了性命,只被废为庶人,但身为从犯的城阳公主的驸马杜荷却依旧难逃一死。杜荷死后,唐太宗心疼女儿,于是亲自为她挑选了薛瓘作驸马,而为了让城阳这一次的婚事再无缺憾,唐太宗特意令人占卜了一番,卜文则显示:“两火俱食,始则同荣,末亦双悴。若昼日行合之礼,则终吉。”

按照当时的惯例,婚礼应于傍晚时分举行,不过根据占卜的结果,婚礼需要白天举行才会吉利。于是唐太宗决定破例将城阳的婚礼改在白天举行,但此举却遭到了马周的强烈反对,唐太宗不得不作罢。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城阳与薛瓘的婚事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夫妻二人婚后感情十分和睦,他们的儿子薛绍正是日后唐高宗爱女太平公主的驸马。

八月,正值青春少艾的长乐公主病逝,唐太宗对爱女的早逝悲痛异常,下令让长乐公主的墓使用了三道石门的规格——这不仅是在昭陵现已发掘的陪葬墓中独属一份,即便是在整个已发掘的唐代墓葬中,也就只有“号墓为陵”、按天子等级安葬的懿德太子墓同属这一情况。

然而皇家的不幸并没有就此戛然而止。唐太宗一直亲自抚养在膝下的晋阳公主也因病逝世,年仅十二岁。唐太宗悲伤不能自己,甚至一个多月都不能正常饮食,每天要哀伤数十次,身体也因此变得羸弱不堪。大臣们纷纷进谏劝慰,唐太宗则答道:“我又怎么会不知道人死不能复生,如此悲伤根本无济于事呢?只是情不能自禁啊,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无法控制自己的悲恸。”

最终唐太宗只得强忍悲伤,下诏给有关官员,将晋阳公主封邑所得的余钱于她的墓旁修建佛祠,以此为不幸夭折的爱女的往生祈祷,同时也希望能够借此给予自己一丝丝的安慰。

贞观十八年十二月,李承乾逝世于黔州,唐太宗为此辍朝,并以国公礼安葬了他。

贞观二十年,高士廉生病,唐太宗亲自到他的府邸看望他,提及往事时不禁潸然泪下。

贞观二十一年正月壬辰,高士廉薨于长安崇仁里,唐太宗带着病体执意要亲临宅邸吊丧,并对前来阻拦的房玄龄说:“我这次前往,不只是为了君臣之义,更是为了当年允婚的情谊,士廉也是我的舅舅,姻戚义重,你不用再劝我了。”于是唐太宗带着数百骑士兵从兴安门出发,一直到了延喜门,长孙无忌上前说道:“陛下圣体抱恙,此时前去吊丧是大忌,陛下念及亡舅的旧情,臣很感激,但亡舅临终前曾说过:‘陛下对我恩情甚重,我死了以后也许会亲自前来吊丧,而我只不过是朝堂上很普通的一员,活着时对陛下没什么帮助,怎么可以死后还要让陛下如此劳烦,如果我泉下有知,一定会十分愧疚的。’”长孙无忌跪在唐太宗的马前流着泪极力劝止,唐太宗这才答应回宫。

同年十一月,唐太宗将顺阳郡王李泰重新进封为濮王,食邑一万户。

贞观二十二年六月,太子李治为了纪念母亲长孙皇后,修建了一座被唐玄奘评价为“壮丽轮奂,今古莫俦”的大慈恩寺。如此宏伟富丽的大慈恩寺,面积之大甚至占据了整个晋昌坊的半坊之地,共修建了10多座院落,1897间房屋,云阁禅院,重楼复殿,十分奢华,用今天的话来说,这是一项劳民伤财的工程,如果没有皇帝的支持和允许,即使是太子,也没有这个能力与胆量这么做,而《诏建大慈恩寺》这封诏书也证明了这座规模宏伟的寺庙得以修建,正是出自唐太宗本人的旨意。

十二月大慈恩寺落成,唐太宗下诏令太常卿李道宗带领九部乐,万年令宋行质、长安令裴方彦等人各率县内音声及诸寺幢帐,务必要让大慈恩寺显得庄严肃穆,并下旨度了三百名僧人,请了五十名得道高僧。随后,唐太宗又带领太子李治与百官在安福门楼执香炉,目送高僧与各种佛像、经卷、舍利等依次奉进大慈恩寺,各种奇珍异宝“眩日浮空,震耀都邑”,甚至一眼都望不到尽头。

贞观二十三年二月六日,就在长孙皇后的生辰这一天,唐太宗将妻子所生的小女儿衡山公主下嫁长孙诠,唐太宗还因此特意将长孙诠的父亲长孙操升为岐州刺史——岐州即扶风,与京兆尹、冯翊并列为三辅,地位非同一般。唐朝将州县分为八个等级,岐州位列第二,仅次于雍州、洛州、并州,中晚唐时更是一度被定为了西京,所以长孙操身为一介臣子,只因儿子尚主便被提拔为了岐州刺史,唐太宗对衡山有多重视可想而知。但是公主出降的仪式极为繁琐,所以遗憾的是直到唐太宗驾崩,婚礼仍未完成。

五月己巳,唐太宗崩于九成宫含风殿。八月庚寅,唐太宗下葬昭陵玄宫,与长孙皇后同穴而葬。

随着唐太宗的逝世,一代贞观帝后的故事似乎就此落幕。其实不然,从古至今各种关于贞观帝后的传说一直屡出不穷,至今未歇,比如长孙皇后怀孕患重病,孙思邈引线诊脉传颂千古;又比如唐太宗为产后体虚的爱妻访求一种名为蜜碗的美食;再比如唐太宗亲自酿了葡萄酒与长孙皇后共饮等等。

而关于长孙皇后的种种事迹,也历来为世人所喜闻乐见,如长孙皇后所作《春游曲》,唐太宗对妻子的这首诗是“见而诵之,啧啧称美”,但偏要有老学究认为长孙皇后作为一代贤后却“作情艳,恐伤盛德”;又如长孙皇后一双保存至宋时的岐头履,“以丹羽织成,前后金叶裁云为饰,长尺,底向上三寸许,中有两系,首缀二珠”——这双岐头履由鲜艳光灿的羽毛织成,黄金珍珠点缀其中,后来传到宋代秘库中。此履制作精细绝伦,宋朝画家米芾奉命为文德皇后履作画题字,后又流传到明代,亦被时人当做国粹来保存,有人欲出数万钱只为看一眼,主人仍不许。

而这只遗履的出现,也使长孙皇后“布衣补丁”求贤德的说法不攻自破。一双鞋子尚且如此华丽,那么衣饰的华丽程度更是可想而知,事实上史书记载的也是长孙皇后对这些衣饰物品的态度是够用即可,杜绝不必要的铺张浪费,而不是说她苛求自己,只穿破旧或打着补丁的衣服。而这双饰金缀珠、丹羽织成的遗履也恰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长孙皇后灿若丹羽,金裹珠耀的华丽一生。

很多人奇怪,为什么唐太宗的后宫那么风平浪静,是长孙皇后的宽容慈悲感动了这些嫔妃吗?不,当然不是!宽容慈悲并不能阻挡争宠出头之心,史书中不乏善良的皇后被得宠的妃子踩下去的例子,能让后宫风平浪静真正平息了争宠之心的只有皇帝本人。也正因为唐太宗只爱长孙皇后一人,后宫中这些除了生育皇子外再无记载的无宠嫔妃们并不会蠢笨到以卵击石自寻死路,只能安分守己,后宫中自然也就没有任何争风吃醋的事情发生。

很多人奇怪,长孙皇后为什么不妒忌后宫,为什么会善待后宫?原因很简单,后宫是自古以来的制度,并非唐太宗才有,何况历数唐太宗后宫的嫔妃,基本上除了因为生育皇子而被记载了一笔外再无更多的记录——对于早已三千宠爱在一身的长孙皇后而言,这些无宠后宫又有什么值得她妒忌呢?这个世上锦上添花者也许不多,但更多人也还不屑于落井下石,面对已无力还击的这些弱者,长孙皇后照顾她们,善待她们一些又何妨呢?

很多人奇怪,魏征明明阻挠皇帝给长乐公主加嫁妆,长孙皇后却重赏魏征,这是在假装贤德吗?她难道就不想亲生女儿嫁得风光些?答案很简单,因为她的女儿一直很风光,“上以公主皇后所生,特爱之,敕有司资送倍于永嘉公主”,这句话已经胜过了世界上的任何奇珍异宝,这句话就是长乐公主最为珍贵的嫁妆。

很多人奇怪,长孙皇后临终前为什么要说“妾之本宗,慎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则为幸矣”。难道她不想家族荣耀吗?理由很简单,当一个皇后不用去担忧人走茶凉,反而担心皇帝莫要赏赐太多时,必然是因为皇帝已经对自己的家族实在太好了。

自己的母妃刚刚去世,妻子又被父皇李隆基夺走,李瑁的心中悲愤不已,但是面对至高无上的皇权,李瑁只能暗自隐忍,并且对于宫中的宴会从不参加,避免遇见杨玉环,最后郁郁终生。提起唐朝的李隆基,大家对于他和杨玉环的故事都津津乐道,而这件事中的另一位主人公却常常受到忽略,他就是寿王李瑁。

李瑁的生母是武惠妃,当时在宫中非常得李隆基的宠爱,这也连带着寿王李瑁得到李隆基的重视。当时寿王李瑁在宫外参加一次宴会的时候,见到了漂亮的杨玉环,一见倾心,宴会结束之后,寿王李瑁立刻进宫和母妃说明情况,并请求赐婚。武惠妃在听完之后,和李隆基进行了商议,李隆基也立即下旨赐婚,可见当时的李隆基对于李瑁还是非常有疼爱之心的。

成婚之后的两个人过着如胶似漆的生活,不久李瑁的母亲武惠妃因病去世,李瑁伤心不已,杨玉环也是在身边百般安慰陪伴。而宫中的李隆基痛失爱妃之后更是茶饭不思,为武惠妃准备了盛大的葬礼仪式,在葬礼上,李隆基见到了梨花带雨的杨玉环,立刻被她的容貌所吸引,心中暗想一定要得到她

在身边奴才的建议下,李隆基用为国祈福的借口命令杨玉环出家为尼,几个月之后便接到宫中封为贵妃,宠爱不已。而这一切对于寿王李瑁来说简直是天崩地裂,昔日慈爱的父皇竟然夺走了自己的妻子,而朝夕相伴的爱人竟然成为了自己的庶母,李瑁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但面对这一切,只能忍耐

唐玄宗李隆基非常的宠爱杨玉环,但是最后却只封她贵妃,而没有封后。这主要还是因为唐玄宗得到杨玉环的手段令人不齿,再加上杨玉环的身份原因,所以不能封她为后。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朝代,在唐朝时期,有几位能力很不错的君王,他们带领的唐朝走向了繁荣,开创了盛世。就比如说李世民,还有李隆基,又或者是一代女皇武则天,他们都是历史上比较优秀的君王。对于李隆基,人们首先想到的并不是他的政绩,而是他和杨玉环之间的那些风流韵事。杨玉环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大美人,唐玄宗李隆基对杨玉环也是非常的痴迷。众所周知,杨玉环一开始的时候是李隆基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妻子,杨玉环刚和李瑁结婚的时候,感情也是非常的好,两个人如胶似漆的过了几年快乐的日子。

后来李隆基看到了杨玉环,第一眼看到这个儿媳妇,李隆基就被深深的迷住了。于是他就开始想尽各种办法,想要把杨玉环占为己有,后来成功了,杨玉环成为了李隆基的女人,李隆基抢了儿子的老婆,本身就已经影响很不好了,如果再强行把杨玉环封为皇后的话,那么李隆基的名誉只会更加的不好。而且反正该得到的已经得到了,就没有在执着于封后。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杨玉环自从跟了唐玄宗李隆基以后,一直都没有给李隆基生下一个孩子,杨玉环有狐臭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的,为了遮掩体味,杨玉环用了很多香料,同时也付出了代价,那就是不容易怀孕。作为皇后,如果没有孩子的话也是很有影响的。出于种种考虑,虽然李隆基非常的爱杨玉环,但是终究还是没有给杨玉环封后,不过贵妃的封号已经很高了。

11年没有孩子,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男女双方身有问题!区别在于是一个人有问题,还是两个人都有问题!咱们来捋一捋!

杨玉环可能没有生育能力!

杨玉环在没被唐玄宗收入宫中之前,是他的儿媳妇!某一次见过面后便念念不忘,一见钟情了!作为万万人之上的皇帝,本来能要啥有啥,可是和自己儿子抢女人,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可是相思之苦让唐玄宗最终下手,从儿子手中把杨玉环抢了过来!

杨玉环在进宫之前和唐玄宗的儿子李瑁结婚有五年之久,而这五年里杨玉环也并不没有生一男半女!这就说明可能杨玉环没有生育能力!

有人会说,可能是李瑁身体有问题。那就错咯,在杨玉环进攻之后,为了表示对儿子的愧疚,唐玄宗赐给李瑁一个韦王妃。在唐玄宗与杨玉环恩恩爱爱花天酒天的时候,李瑁把精力全部发泄到了韦王妃身上,韦王妃为李瑁诞下五子二女!这就说明李瑁身体是没问题的,李瑁与杨玉环的那五年,没有孩子的根本原因就是杨玉环没有生育能力!

唐玄宗虽说晚年但不至于无法生育!

唐玄宗把杨玉环纳入宫中时已经60岁,按常人来说,是有生育能力的。杨玉环之前是唐玄宗的儿媳妇,说明唐玄宗身体是没有问题的!再说,唐玄宗的儿子足足有三十多个,精力还是很旺盛的!

唐玄宗非常宠爱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武惠妃,及李瑁的亲娘!武惠妃死后,唐玄宗才见异思迁把目光转到杨玉环身上!唐玄宗在杨玉环身上投入太多的精力,那样的耕种,杨玉环都都没有生下孩子!只能说问题就出在杨玉环身上!

总结:杨玉环可能存在不孕不育的病症!

唐朝杨玉环先后嫁给两个人,原先的丈夫寿王李瑁是唐玄宗哪个妃子的儿子

说起来杨贵妃大家都是非常的熟悉了,提起来杨贵妃,大家还能联想到的一个人物就是李隆基。那么李杨两个人的爱情,在古代可真的是感天动地, 他们的爱情完美的诠释了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大家除了知道他们刻骨铭心的爱情之外。还有一些所谓的绯闻,那就是杨玉环,其实是李隆基儿子的妃子,这样算起来的话,杨玉环其实是李隆基的儿媳妇,不过后来她把她抢过来,成为了自己的妃子,其实就是老子给儿子戴了绿帽子。

李隆基的儿子李瑁 是一个挺没用的人的,他比较软弱,也比较懦弱,他的母亲是李隆基的皇后武惠妃,这个武惠妃可是个厉害的角色,他的厉害程度不亚于武则天,在开元年间,吴惠妃诬陷了李隆基的三个儿子,说他们意图谋反,所以说李隆基便把这三个亲王剥除宗籍废为庶人,不久之后,这三位书人便暴毙身亡,其实明眼人都知道,是武惠妃把这三个人给杀害了。他的身上确实是有武则天的风范,毕竟武则天是武惠妃的姑祖母。

正是因为礼貌的软弱无能,杨玉环对礼貌并不抱有很大的希望,虽说自己已经归为太子妃,但是他对于礼貌这个人非常没有信心。而李隆基在去探望自己儿子的时候,看见自己儿媳妇一见钟情,于是便设法把,自己儿媳妇抢进宫做了自己的老婆,而且整个过程杨玉环都是非常愿意的,等于说这两个人是情投意合,自愿的。

杨玉环原先的丈夫寿王李瑁是唐玄宗哪个妃子的儿子?

武惠妃

唐玄宗贞顺皇后武氏(699年-737年),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武惠妃遗传了姑祖母武则天的聪慧、阴狠。差一点把高宗立武后的故事来个翻版。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四月,惠妃构陷非己所处的三位亲王,说他们三个与太子妃薛氏之兄薛锈共谋异事。玄宗便废三王为庶人,赐薛锈死。不久,三位庶人皆遇害,天下人都为他们感到冤枉。 杨玉环本是李瑁王妃,李隆基是怎样霸占儿媳的?

俗话说得好,冰从薄处裂,绳从细处断。杨玉环本是寿王李瑁的妃子,也就是李隆基的儿媳妇,那么贵为天子的李隆基,是通过什么手腕,将儿媳妇抢过来纳为自己的贵妃的呢?故事是这样子的。

杨玉环本是寿王李瑁的妃子,寿王的母亲武惠妃又是唐玄宗李隆基最喜欢、最宠爱的妃子。武惠妃在的时候,唐玄宗李隆基非常幸福和开心,经常在上朝理政之余,领着武惠妃、寿王李瑁和杨玉环去骊山游玩。一家人活的也是有滋有味,幸福平安。

慢慢的,武惠妃为了自己的权利,也为了儿子以后的发展,就想撺掇着玄宗李隆基立李瑁为太子。当李隆基向朝臣提出自己的想法时,却受到满朝的反对,于是作罢!只能立李瑛为太子。可是,武惠妃心中有一万个不如意,于是想方设法地除掉太子,慢慢的,在一步步的实施中,太子李瑛也遭算计,最后被杀。虽然李瑛死了,但是武惠妃的内心,因为做了太多亏欠太子的事情,常常犯癔症。不久,也随李瑛去了。

他不走还没事,这一走,唐玄宗一下子感觉身边空落落的,没有武惠妃叨叨叨的声音,还真不适应。怎么办呢?高力士赶紧给玄宗找寻心头的可人儿。可是,依恋找了好多人,寻了好多事!玄宗,都是不满意,脸上依旧愁容满面。

于是乎,高力士迅速启动大脑记忆搜索机制。发现有这样一个镜头片段:就是有一次,玄宗和武惠妃、李瑁去骊山游玩,忽然间一个美女骑马从玄宗身边跑过,差点惊吓了圣上。奇怪的是,玄宗不但不责罚,嘴里还默默地叨念着:此女惊为天人。于是乎,高力士不停地在脑海里面拨弄着小算盘,得罪寿王的最大代价。最后,为了玄宗的幸福,豁出去了。

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建议玄宗去骊山散散心,随后高力士到寿王府邸宣读杨玉环伴驾的口谕。就这样,李隆基和杨玉环又见面了。这次见面,李隆基那面若枯槁的神色,忽然间变得很有光彩。于是,在高力士的运作下,杨玉环从此与李隆基相伴一生。为了杨玉环开心,李隆基的整个天下,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杨玉环成为李隆基的妃子之后,寿王李瑁怎么办?

对于寿王李瑁来说,日子还是要好好过下去的,毕竟当时太子之位还没有定下来,自己的前王妃成了自己的小妈,万一小妈念着曾经的夫妻情分对给自己说说好话,说不定自己就成太子了,只要自己成为太子,那天下都是自己的,区区一个寿王妃算什么!所以我认为寿王肯定是又煎熬又怀揣希望地活着。

寿王一直是煎熬的吧!当自己父王身边的人告诉自己:自家的王妃被老爹看上了,你自己看着办吧!寿王一定很崩溃,在古代男权社会(除了太监),所有男子都希望自己的老婆是自己一个人的吧!现在有人抢就算了,还是自己的老爹!这就意味着自己以后戴的绿帽子被全天下人看在眼里,寿王又反抗不了,所以寿王肯定很煎熬。

其次,寿王自己反抗不了唐玄宗,他就是希望自己的老婆能反抗。他心里估计会认为要是老婆能自杀就好了,这样即不得罪自己的皇上爹,又能保全自己的名声,估计杨玉环此时此刻在寿王眼里就是个长毛的猴子,寿王已经欣赏不了杨玉环的美了,他只能记住杨玉环给自己即将带来的屈辱。

可惜的是,老爹没有退让,老婆也没有自杀,他俩反而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每天上朝都要看着别人同情的眼神,但是李瑁心里有忍不住想:老爹会不会看我献老婆有功,就把太子之位给我?杨玉环会不会愧疚对不起我,然后帮我说好话,让我当太子?每天在希望和纠结里挣扎的李瑁,还是要继续生活下去的,毕竟只有活着才有希望。

杨玉环是儿子李瑁的王妃,李隆基如何冲破道德礼教,封她为贵妃?

杨玉环原来的丈夫其实是李冒,唐玄宗的儿子,李隆基为了娶她大费周章以为母亲杜祈祷的名义,让杨玉环成为道教僧侣,正式将杨玉环封为你的妾。本来他儿子李冒的老婆,当李冒遇到杨玉环时,他一见钟情,于是求母吴惠妃主持这场婚姻。吴惠妃当时是李隆吉最喜欢的妾。为了让儿子的婚礼更前卫,吴惠妃去找唐玄宗和杨玉环结婚。

不过,唐玄宗以前为什么不让杨玉环进宫呢?让我们仔细想想,古代妇女不出门,第二扇门不老,也许杨玉环的美貌不为人所知。有人说杨玉环和李隆基是偶然相遇的,音乐上都有共同语言,所以李隆基想送杨玉环进宫。

总之,每个人的故事都不一样,但事实是一样的。杨玉环进宫后,成了唐玄宗的宠妾,当时没有人讨论这种违反伦理道德的问题,也许是因为李氏在唐朝的地位,所以全世界的人都不关心。那时候,他儿子心情一定很郁闷,然后他的妻子被父亲带走了,这种悲哀实在太难了。关于他的心情我们还不清楚,估计连唐玄宗也看不见,为了安抚他,还亲自为他安排了另一场婚姻,那就是寿王的女儿。

我们无法想象唐玄宗嫁给杨玉环的幸福。也无法想象他儿子的痛苦,唐代诗人李商隐在他的诗中描写了妻子被抢劫后李冒的表现。父亲儿子带了绿帽子这个放在现代来说真的比较尴尬。

杨贵妃有子女吗,是李隆基的还是李瑁的

李瑁是杨贵妃的前夫,李隆基是杨贵妃的丈夫,但李瑁是李隆基的儿子!这样说来其实就是公公娶了儿媳妇!原因是李隆基先前的一个妃子{就是李瑁的妈妈}得病快要死去时,便要给李瑁娶媳妇}便选中杨玉环,之后她就嫁过去了,当时因为李瑁的妈妈快要去世,所以李隆基也没在意杨玉环一心只是伤心自己宠爱的妃子死了!但到后来李瑁的妈妈去世了!李隆基看上了杨玉环便不顾伦理道德去追求自己的儿媳妇

李隆甚抢了儿子李瑁的老婆,又给了儿子一个女人做妃子。问:那女子姓什么?

正史记录,寿王李瑁在王妃杨玉环离开后的第二年,就替刚刚死去的伯父宁王李宪守孝三年,以后虽被父皇疏远冷淡,但他还是与另娶的韦妃相依为命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玄宗命寿王妃杨氏出家,为女道士。开元29年(741年),宁王李宪去世,他穿丧服报李宪私恩。天宝四载(745年),韦昭训之女韦氏为寿王妃 古代的那些妃子有名

1、班婕妤

班婕妤(公元前48年―公元2年),名不详,汉成帝刘骜妃子,西汉女作家、著名才女,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

班婕妤是楚令尹子文的后人,左曹越骑校尉班况的女儿,也是班固、班超和班昭的祖姑。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遗失。现存作品仅三篇,即《自伤赋》、《捣素赋》和一首五言诗《怨歌行》(亦称《团扇歌》)。

2、杨贵妃(杨玉环)

杨玉环(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号太真。善歌舞,通音律,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她出的父亲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她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唐玄宗李隆基册封为贵妃。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随李隆基从延秋门出长安,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杨玉环于六月十四日(公历7月15日),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

3、万贵妃(万贞儿)

万贞儿(1430年-1487年),后世多称为“万贵妃”,青州诸城(今山东潍坊诸城县)人,明宪宗朱见深妃嫔,荣冠后宫。

万贞儿是朱见深幼年时期的保姆。明宪宗即位时便封年长他17岁的万贞儿为贵妃。成化二年正月,生下明宪宗的皇长子,明宪宗大喜,加封她为皇贵妃。同年十一月,皇长子薨。成化二十三年春天,因暴疾过世,帝明宪宗为此辍朝七日,下令上谥曰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

4、年妃(敦肃皇贵妃)

敦肃皇贵妃(?-1725年12月27日)年氏,雍正帝妃嫔之一,其名于史无记载。湖广巡抚、后加太傅、一等公年遐龄之女。清朝首位汉军下五旗出身之贵妃,皇贵妃。

雍正帝在藩邸时年氏为侧妃,康熙五十四年,生皇四女。五十九年,生皇子福宜。六十年,生皇子赠怀亲王福惠。雍正元年五月,生皇子福沛。雍正元年十二月,册封贵妃。雍正三年十一月,年氏病重,晋封为皇贵妃。十一月二十三日薨,谥号为敦肃皇贵妃。

5、珍妃(光绪帝珍妃他他拉氏)

恪顺皇贵妃(1876年-1900年),即珍妃,他他拉氏,原任户部右侍郎长叙之女,满洲镶红旗人,清朝光绪皇帝的仅有的两个妃嫔之一。

光绪十五年(1889年)与姐姐(瑾妃)被入选宫中,封为珍嫔,后因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加恩得晋珍妃,光绪二十年因忤逆太后被褫衣廷杖,降为珍贵人,次年复升为珍妃。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因慈禧太后强词借口带走珍妃不便,留下又恐其年轻惹出是非,有辱皇家颜面,被投井杀害,享年二十四岁。

-班婕妤

-杨玉环

-万贞儿

唐玄宗61岁时,爱上儿媳杨玉环,后来两人真心相爱!因安史之乱,在马嵬坡这个地方,迫不得已赐杨贵妃一死。。。在以后的十多年里,他念念不忘,直到临死之前,想的仍然是杨贵妃…用情至深、含恨而终…

这是因为李隆基被杨玉环的美貌所惊艳一见钟情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得到她。说起李隆基和杨玉环也确实是一段比较唯美的爱情故事只是结局比较凄惨。但是关于这段恋情也是一段不伦之恋是李隆基从儿子手中抢来的女人,但就是这样的爱情在后来也依旧是一段佳话。

在第一次见到杨玉环的时候李隆基就被她吸引了。那时的杨玉环还是李隆基儿子李瑁的王妃,而且二人已经结婚五年了。有一天李隆基就无意间看到了杨玉环被她的容貌所惊艳到,那时的李隆基也不管这个女人和自己的儿子有关系在色心的驱使下一心想要得到杨玉环。虽然那个时候杨玉环和李瑁也很恩爱但是李隆基也不在乎这些。

李隆基为了得到杨玉环让杨玉环去做了五年尼姑。李隆基想要娶杨玉环那就一定要让杨玉环和儿子之间的关系断的干干净净于是李隆基就找了个理由把杨玉环送到了尼姑庵去做了尼姑。就这样杨玉环就和自己的儿子没了关系而且经历了五年时间李隆基也有理由娶杨玉环了。于是李隆基就名正言顺的得到了杨玉环。

李隆基对杨玉环非常宠爱尽可能满足她的一切。虽然这段爱情确实有些荒谬但不得不说李隆基是真的把杨玉环放在心上。不仅找七百人给她做衣服而且还不远万里运输荔枝每一样在那个年代都是奢侈至极的。而且渐渐两个人心心相惜他配乐她跳舞成为了人人羡慕的神仙眷侣,只是后来这场爱情最终得不到祝福悲剧结尾。

玄宗皇帝和杨贵妃,一个老人和一个年轻妻子的爱情故事,通过历代文人墨客的流传而声名鹊起。起初,杨玉环是长寿王李茂的妻子,李茂是唐玄宗的儿媳。

后来,我的岳父唐玄宗看中了他的儿媳杨玉环,于是他想出了一个“绝招”,花了五年时间为爱情而战。在这个过程中,最憋屈的是寿星王李茂,他的头渐渐变绿,却又无可奈何。

与皇帝和太子,一字之差,却是天壤之别。皇帝是九五,手握天下大权,可以任性。太子地位高贵,但只是皇帝的副产品。他在老百姓面前可以有权有势,可以威风凛凛,他只能乖乖地臣服于皇帝。

一个人能否得到他想要的,取决于那个人的实力。李茂是万寿王,唐玄宗是皇帝,而万寿王只是皇帝的分支。他能否过上安稳的生活,完全取决于唐玄宗对他的态度。

如果李茂有李世民的权威,唐玄宗就算暗恋杨玉环也只能是梦中相逢。不幸的是,武惠妃死后,李茂彻底失去了靠山。当时的李茂在朝廷没有足够深厚的根基,只有一支一人之军。

所以,唐玄宗要杨玉环,就是要执行皇权意志,软弱的李茂绝不敢说三道四。

是中国大唐历史上的盛世,气象多样,社会相对开放,社会包容度高。唐朝皇室有鲜卑血统,游牧民族在婚姻上会如此开放,后人会觉得不可思议。但在当时,她儿子娶小妾并不稀奇。武则天是李治名义上的“母亲”,后来嫁给了李治。

唐玄宗娶了杨贵妃。在开放的唐朝,这并不是什么大新闻,也没有引起轩然大波。此外,唐玄宗与杨贵妃结婚的过程也是正当的。他让杨玉环先和寿王分开,实际上就是离婚。那就让杨玉环出家,洗清过去。整个流程下来,很难找茬。

李茂的母亲武惠妃在生下他之前已经死了几个孩子。当时人们有点迷信,武惠妃觉得这一定是命运和风水不好。生下李茂后,武惠妃把孩子送到宫外由宁王抚养,以使他健康成长。我是在李茂十几岁的时候才叫他入宫的。

在宫中,感情是一种奢侈品,很多王子从小就在父皇身边争宠,博取皇上的欢心,加深感情。由于武惠妃这样做,李茂虽然长大了,却更加疏远了唐玄宗父子的感情。唐玄宗有很多儿子,李茂长大后才回来,有点像收养。

太子和皇帝的关系决定了太子的分量和话语权。李茂得知唐玄宗的意图,父子深情,可以为自己而战。但如今,被冠名父子,其实是路人。

作为太子,李茂在爱情上郁郁寡欢,但最后还是能够安享晚年。与情敌唐玄宗相比,李茂最后是幸运的,因为她的美貌毁了她的国事,她的晚景凄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3210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0
下一篇2023-10-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