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名人故事

爱国名人故事,第1张

(1)张自忠,国民革命军33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多次于日军血战,曾取得过喜封口,临沂,随枣的战役的胜利后在枣宜会战中殉国

(2)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大部队撤退阻击树倍与己的日军,最后弹尽粮绝,全部跳下山崖

(3)林则徐,禁烟运动,壮我中华

(4)李宗仁,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抗战时期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组织徐州会战,冬季攻势,枣宜会战等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取得过台儿庄大捷有效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出生于北宋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的一户佃农家里,青年时代,正遇上金女真贵族对宋发动大规模掠夺战争。他亲眼目睹北宋灭亡前后的惨痛史实,和当时中原沦陷区的人民呼吸相通,有坚决抗击女真贵族民族压迫,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和要求。

北宋末年,深受民族压迫的汉族、契丹族、渤海、奚等各族人民,“仇怨金国,深入骨髓”,纷纷自动组织起来反抗。

从十二世纪二十年代起,黄河南北、两淮之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金民族战争。岳飞和抗金名将宗泽、韩世忠等一道,站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可是,腐败的北宋统治集团,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1127年(靖康二年),徽宗赵佶、钦宗赵桓被掳走后,继而接位的南宋小朝廷的头目赵构,同样是个投降派。他偏安于江南一地,沉醉于歌舞逸乐之中,没有真正组织抗金民族战争并把它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打算,所不同的是一面信用秦桧等投降派,通过他们出面进行一系列议和投降活动;一面则利用宗泽、岳飞、韩世忠等抗战派,抵挡金军的凌厉攻势,以保住他的皇帝宝座和积累屈膝求和的资本。到了十二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东自江淮、西至陕西一线的宋、金双方对峙的军事分界线形成后,赵构、秦桧统治集团,实际上已经成了南宋抗金斗争最大绊脚石;反过来,岳飞、韩世忠等抗战派,则成了赵构、秦桧投降派活动的最大障碍。南宋朝廷内部抗战派与投降派的斗争,日趋尖锐。

岳飞坚决反对议和,主张抗战到底,置个人荣辱安危于度外,对赵构、秦桧的投降活动进行坚决斗争。1139年(绍兴九年),岳飞在鄂州(今湖北武昌)听说宋金和议将达成,立即上书表示反对,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抨击了“相国”秦桧出谋划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动,使“秦桧衔之(抱恨)”。和议达成后,高宗赵构得意忘形,颁下大赦诏书,对文武大臣大加爵赏。可是,诏书下了三次,岳飞都加以拒绝,不受开府仪同三司(一品官衔)的爵赏和三千五百户食邑的封赐。他在辞谢中,痛切地表示反对议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并再次表示收复中原的决心,“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这无异于给宋高宗当头泼了冷水,从而更使赵构、秦桧怀恨在心。“但岳飞不顾个人得失,坚持抗战到底的立场,率领军队,联络北方义军,卓有成效地从事抗金战争,筹划收复中原、统一祖国,成为全国抗金民族战争中的有力支柱。

1139年(绍兴九年)夏,金兀术撕毁绍兴和议,倾巢而出;再度发动大规模的对宋战争。在东、西两线军取得对金大捷的形势下,岳飞挥兵从长江中游挺进,实施锐不可挡的反击”,他一直准备着的施展收复中原抱负的时机到来了。

岳家军进入中原后,受到中原人民、忠义民兵的热烈欢迎。这年七月,岳飞亲率一支轻骑驻守河南郾城,和金兀术一万五千精骑发生激战。岳飞亲率将土,向敌阵突击,大破金军“铁浮图”(侍卫亲兵)和“拐子马”(左右两翼钳攻的骑兵),把金兀术打得大败。岳飞部将杨再兴,单骑闯入敌阵,想活捉金兀术,可措没有找到,手杀敌人数百,身被几十处创伤,豪勇无比。岳家军将士具有“守死无去”的战斗作风,敌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军阵容摇动。郾城大捷后,岳飞乘胜向朱仙镇进军(离金军大本营汴京仅四十五里),金兀术集合了十万大军抵挡,又被岳飞打得落花流水。岳飞这次北伐中原,一口气收复了颍昌、蔡州、陈州、郑州、郾城、朱仙镇、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金军全军军心动摇,金兀术连夜准备从开封撤逃。南宋抗金斗争有了根本的转机,再向前跨出一步,沦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复了。岳飞兴奋地对大将们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破掉酒戒庆祝)”而金军则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但是,外敌难以撼动的岳家军,却遭到了南宋朝廷内部投降派的摧残。就在这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甘心充当儿皇帝的高宗赵构,因担心一旦中原收复,金人放回他的哥哥钦宗,他就保不住皇位,而急切地希望与金入议和。金人安插在南宋朝廷里窃取了宰相高位的内奸秦检,也抓住高宗这个难言的心病大肆活动,破坏岳飞的抗战。他们狼狈为奸,密谋制订了全线撤军、葬送抗金大好形势的罪恶计划。他们首先命令东西两线收兵,造成岳家军孤军突出的不利态势后;即以“孤军不可久留”为名,连下十二道金牌(红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在要末“班师”、要末“丧师”的不利形势下,岳飞明知这是权臣用事的乱命;但为了保存抗金实力,不得不忍痛班师。岳飞愤慨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的抗金英勇斗争,至此被迫中断。 岳家军班师时,久久渴望王师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拦道恸哭。岳飞为了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故意扬言明日渡河,吓得金兀术连夜弃城北窜,准备北渡黄河,使岳飞得以从容地组织河南大批人民群众南迁到襄汉一带,才撤离中原。这时,有一个无耻的书生,骑马追上金兀术扣马而谏:“太子(兀术)毋走,京城可守也,岳少保兵且退矣!……自古没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金兀术这才又整军回到开封,并以不费吹灰之力,又把中原土地夺了回去。

岳飞一回到临安,立即陷入秦桧、张俊等人布置的罗网。1141年(绍兴十一年),他遭诬告“谋反”,被关进了临安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车桥附近)。监察御史万候(音末期屑)亲自刑审、拷打,逼供岳飞。与此同时,宋金政府之间,正加紧策划第二次和议,双方都视抗战派为眼中钉,金兀术甚至凶相毕露地写信给秦桧:“必杀岳飞而后可和。”在内外两股恶势力夹击下,岳飞正气凛然,光明正大,忠心报国。从他身上,秦桧一伙找不到任何“反叛朝廷的证据,但岳飞却仍于绍兴十一年农历除夕夜,被赵构“特赐死”,杀害于临安大理寺内,年仅三十九岁。岳飞部将张宪、儿子岳云亦被腰斩于市门。岳飞父子及张宪死于奸臣昏君之手,激起了抗金军队和老百姓的强烈愤怒,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秦桧支吾其词“其事体莫须有(也许有)。”韩世忠当场驳斥:“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民族英雄岳飞,就在“莫须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临死前,他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这是悲愤的呼喊!

岳飞虽然被杀害了,但他的精忠报国的业绩是不可磨灭的。正是他,表达了被压迫民族的要求,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在处境危难的条件下,坚持了抗金的正义斗争,并知道爱护人民的抗金力量,联合抗金军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国人民免遭金统治者的蹂躏,从而保住了高度发展的中国封建经济和文化,并使之得以继续向前发展。岳飞不愧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

二战空中豪杰陈瑞钿

1997年10月4日,美国空军历史博物馆所属的美国空军战斗英雄馆举行仪式,表彰了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位空战英雄。出人意料的是他竟是一位华裔,此人就是二战空中豪杰陈瑞钿。显然,对陈瑞钿来说,此项殊荣迟到了几十年。

美国空军历史博物馆,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米德兰(Midland),它收藏有美国各种飞机300余架。其下属的美国空军战斗英雄馆,专门收集和展出美国空战英雄的事迹。但入选该馆的空战英雄,必须具有击落5架以上敌机的战绩,经该博物馆顾问委员会评选之后,才能被授予空战英雄(ACE)的头衔。顾问委员会则由现役和退役的美国空军参谋长、军事专家、航空专家组成,其中还有一名已退休的英国空军元帅,共120人。

在今年纪念“七七卢沟桥事变”和“八一四抗日空战大捷”的日子里,美国舆论界就陈瑞钿荣获空战英雄一事,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并对其英雄事迹和坎坷人生进行了介绍。例如象美国的《世界日报》、《国际日报》、《星岛日报》、美国有线电视军事频道等。1998年8月14日版《国际日报》撰文称他是“中国战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国第一位空战英雄”;《世界日报》在刊登他在广东空军的戎装照时,称他是“中美共同的空战英雄”、“永远令人景仰”。这在美国社会,尤其是在华侨同胞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战功卓著1932年,年仅19岁的陈瑞钿怀着满腔热血,返回祖国。1937年“八一三事变”的第二天,他便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八一四”空战。两天后,他驾驶美制“霍克”双翼战斗机,击落了日本的“三菱”轰炸机,首开了自己击落敌机的纪录。在1937年至1939年间,他共击落敌机六架,并协助僚机击落敌机三架。在空战中,他骁勇奋战,敢打敢冲,其座机曾三度被敌机击落,但都跳伞成功幸运生还。其中有一次,当他的座机被击中后,他奋不顾身驾机直冲敌机,将其撞毁。他自己则是在座机失去一个机翼的情况下成功跳伞生还的。另一次是在1939年秋任空军副大队长的陈瑞钿,曾两度率机掩护苏联援华空军轰炸昆仑关一带的敌占区。在12月27日邕宁附近上空的战斗中,中方参战的3架飞机与日本10多架战斗机遭遇,经过长达1小时的激烈空战,中方共击落了3架敌机。在战斗中,陈瑞钿的座机油箱不幸被敌机击中起火,自己全身也着了火。他带火跳伞,为借助高速气流吹灭身上的火焰,他跳伞后并未及时开伞,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直到快着陆时才开伞,虽然跳伞成功,但面部和全身上下仍被大面积烧伤。他的英雄事迹当时被广为传颂,被誉为“中国战鹰”(Chima's Warhawk),同时还被编成美国英语课外读物《中国战鹰》出版。美国于1946年发行的《真正英雄的真实漫画故事》(RealHeroes,True Stories in Comics)系列丛书,在当年3-4月出版的第13期,以《真正英雄的动人故事》(Thrilling Stories abourReal People)为题,介绍了他的抗日战绩和不平凡的经历。为纪念他1937年以相对落后的双翼霍克战斗机击落日本先进的三菱九六式单翼轰炸机的战果,美国著名画家罗伊·格林内尔(Roy Grinnell)还专门作画表现了当时激烈的空战场面。据说,好莱坞一**公司还有意将他的事迹搬上银幕。去年10月4日,美国空军博物馆将他评选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最早的空战英雄,也在情理之中。在表彰仪式上,他被称为“美国第一位二次大战的空战英雄”。

经历坎坷陈瑞钿,祖籍广东省台山县大江村,父亲是华裔母亲是秘鲁人。1913年,陈瑞钿出生于美国俄勒岗州的波特兰市,早年就有志于飞行事业,所以在高中时期,就靠打工挣钱来学习飞行。在日本入侵中国时他就取得了美国的飞行执照。1932年“九一八”事件发生后,波特兰市华人决定派遣志愿军回国参加抗日空战,当时陈瑞钿已从当地华人创办的美洲航空学校毕业,他便志愿与来自俄勒岗州、华盛顿州、加利弗尼亚州的13位爱国青年一道参加了志愿军,其中还有一位女青年。

陈瑞钿一行乘船首先抵达上海,但竟未被国民党中央军收留,当年11月,他便辗转到广州陈济棠麾下,参加了广东空军,不久便分配在广东空军第六飞行队,军衔少尉。1935年,他被派往德国学习战斗机飞行和战术回国后晋升为中尉。1936年7月,因陈济棠投归南京政府,广东空军随之被中央收编,陈瑞钿则被分配在杭州笕桥中央航校任战斗机飞行教官。同年10月任驻广东空军第3大队17中队中队长。

1938年夏升任少校中队长。

1939年又升任第3大队副大队长。

自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以后,到1939年12月27日的昆仑关战斗他在华东、华南、中南地区执行过多次截击、护航等任务,参加过著名的杭州笕桥大捷、武汉大空战和南京保卫战等重大战役。陈瑞钿在昆仑关战斗中,因座机油箱起火被严重烧伤以后,因交通不便,整整用了三天才被送往柳州医院,当时面部伤口已感染发炎。由于当地医疗条件较差,不能得到很好治疗,以后又辗转香港、衡阳,最后经飞虎队的陈纳德将军和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女士的帮助,才于1940年返回美国就医。在美国,他的面部虽然经过五年的整容治疗但并不成功。他不顾面部已扭曲变形,于1945年初又返回祖国,在驼峰航线执行空运任务,继续为抗日贡献力量。抗日战争胜利后,则转任中国航空公司飞行员。1949年夏天,他回到波特兰市并于1952年在当地一家邮局从事信件整理、分发工作,直至1983年退休。1997年9月3日不幸病逝,享年84岁。

陈瑞钿前后有三位夫人。第一位是爱国华侨伍月梅,是孙中山先生革命政府外交官员伍迁芳之女。她是在广东读书时与陈瑞钿认识的。在一次日本飞机夜袭柳州时,为救丈夫,她扑伏在丈夫身上不幸被弹片击中遇难陈瑞钿与伍月梅育有2男。开始第二位是他在美国纽约的五年治疗过程中认识的一位护士**,美国人弗朗西斯·梅尔道克(FrancisMurdock)。1945年,由于陈瑞钿出院后又返回祖国抗日,所以他们从此分手。两人育有一女。

第三位夫人叫杨瑞芝,是上海人。她是在中国航空公司作地勤服务工作时与他认识的,于1948年结婚。他们育有一个男孩,现为美国国务院驻新加坡的一名外交官。

陈瑞钿现共有子女4人、孙子10人,曾孙1人。

名列榜首

陈瑞钿的英雄事迹和坎坷经历极大地震动了另一位美国空战英雄,他就是肯恩·杰恩斯特(KenJernstbt)。

肯恩·杰恩斯特是美国空军志愿援华飞虎队飞行员,他在退伍以后曾担任俄勒岗州参议员30多年。在二次大战期间对日作战中,他取得了摧毁12架敌机的辉煌战绩(空中击落日机5架,击毁地面日机7架)。因此,他早就获得了美国空战英雄(ACE)的头衔。

在陈瑞钿1940年乘机返美就医时,他也搭乘同一架飞机,两人因此相识。他自己虽然已功成名就,但当他了解了陈瑞钿作战英勇无畏、战功卓著和不幸遭遇后,深为感动。他认为,陈瑞钿无疑是美国二战的第一位空战英雄,为此他长期以来一直为陈瑞钿在空战英雄榜上无名打抱不平,并竭力向空军博物馆顾问委员会推举陈瑞钿入选空战英雄榜。

但是,顾问委员会认为,美国正式对日宣战是在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以后,而陈瑞钿在1940年已返回美国就医,而且,当时陈瑞钿参加的不是美国空军,而是广东空军,所以迟迟不能认定。

其实,长期以来,国民党空军的态度也很令人失望:首先,把怀着以航空报效祖国到上海投军的陈瑞钿拒之门外就不应该;其次,对有如此战功的陈瑞钿不宣传、不表彰,原因是陈不是嫡系中央军而是广东空军。前台湾空军总司令赖名汤上将在谈及此事时,就曾说:陈瑞钿是陈济棠的广东派系军队,非属中央军,虽打下多架日机,但不算数。真是荒谬!

经肯恩·杰恩斯特坚持不懈地奔走、游说,顾问委员会终于以陈瑞钿是打击同样的敌人,美国空军飞虎队早在美国对日本宣战之前就已在中国战场与日作战,陈瑞钿本人也是美国公民为理由,接受了杰恩斯特的推荐在评选过程中,杰恩斯特也极力坚持陈瑞钿才是第一位击落日本飞机的美国英雄。因此,陈瑞钿的名字才在1997年刻在了美国空军战斗英雄馆的英雄榜上,正式被评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的第一位空战英雄。此次与他同时被评选列入《美国空军战斗英雄名人录》的还有另外七位美国空军英雄。

陈瑞钿是在生前得知这一消息的,原打算亲自到场参加表彰仪式,不幸的是,就在举行仪式的前一个月零一天与世长辞了,而由他17岁的孙子代他出席了这次盛会。

陈瑞钿的英雄事迹和不幸遭遇,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很大反响,美国华人和新闻媒体更是关注。新闻界除广为宣传报道外,美国有线电视军事频道还准备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拍摄成专集,并有意将当时返回祖国参加抗日战争的空战英雄们拍摄成系列专题片。为此,他们特地委托美国硅谷专家叶晨晖博士帮助寻找、收集有关陈瑞钿生前的资料,特别是面部毁容前的照片,以及其它英雄的资料。

叶晨晖先生对空战历史颇有研究,去年他曾经通过华文媒体(见本刊1997年6月号《巴伯的在华奇遇》一文),并经过湖南有关部门的多方努力,终于在今年初找到了曾在抗日战争时期救过美国空战英雄巴伯的两个恩人。巴伯在那次遇险获救之前,曾驾机击落了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的座机(见本刊1997年6月号《谁击落山本该水落石出了》一文)。

徵集陈瑞钿生前资料的消息通过新闻媒体披露以后,不少热心读者纷纷提供线索,叶晨晖先生很快就找到了现居住在波特兰市的陈瑞钿少校的遗孀杨瑞芝女士,并有幸见到了她珍藏的陈瑞钿初入广东空军时的英俊戎装照,以及《中国战鹰》一书。

结婚证字号由 字母J+办理地的行政区划代码-年份-本地区当年办理的序数 组成。

如:上饶信州区2016年办理的 J361102-2016-000001

361100 江西省上饶市

361102 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

361121 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

361122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

361123 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

361124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

361125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

361126 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

361127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

361128 江西省上饶市波阳县

361129 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

361130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

361181 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市

李绮年

李绮年原名李楚卿,1914年出生。为了摆脱家庭贫困,20岁那年,前往香港大观影片公司报考演员,一举得中,从此开始了她的银幕生涯。当时拍摄的都是“粤语片”,其中有一部《生命线》,使李绮年获得了“爱国影星”的称号。

中文名:李绮年

别名:李楚卿

国籍:中国

出生地:广东省

出生日期:1914年

逝世日期:1950年11月

职业:艺术演员

代表作品:《女皇帝》和《梁红玉》等

简介

李绮年(1914年-1950年11月4日),原名:李楚卿,籍贯:广东省,活跃于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的粤剧艳旦及**演员。

《生命线》是1935年大观影片公司出品,由**界元老关文清编导,李绮年和粤语片小生吴楚帆联袂主演。影片描写一名年轻的工程师,为了抗日救国,不顾个人安危,去参加建筑一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生命线”——铁路。这是香港**史上第一部爱国影片。

编导关文清被誉为“爱国导演”,李绮年也被誉为“爱国影星”。

此后,李绮年不仅积极参加拍摄爱国影片,并且乐善好施,热心参加各项公益活动,成为战前香港影坛片酬最高的“香港第一影后”。

“八一三事变”后,上海沦为“孤岛”,“影戏大王”张善琨赴香港邀请另一位粤语片红星陈云裳加盟新华影片公司,以《木兰从军》一片轰动影坛,打响了第一炮,名利双收。

当时“孤岛”上另一家艺华影片公司见此情景也跃跃欲试,便也将香港的“第一影后”李绮年邀请来上海拍片,准备和陈云裳“打擂台”。

1940年,由李绮年担纲主演的《女皇帝》和《梁红玉》先后推出。这是两部借古喻今的古装片。

接下来,李绮年又在“艺华”拍摄了《风流寡妇》《天长地久》《现代青年》《贼美人》4部“时装片”。由于“星运不佳”,李绮年的“擂台战”尚未告捷,而太平洋战争的战火已经燃烧,上海所有的影片公司先后沦入了日伪主持的“中联”和“华影”。

演艺历程

11岁首次参演粤剧《回春之曲》;1938年7月主演粤剧《貂蝉拜月》,为中华民国的伤兵难民募集四千多港元;受“邵氏兄弟公司”签约聘请三个月,以月薪2,000港元及2,000叻元(新加坡元),于1938年8月7日出发到南洋(现在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文莱)一带六十多家戏院演出粤剧:《梁红玉》、《西施》、《花木兰》、《王昭君》、《貂蝉拜月》、《卓文君》及《燕子笺》等。**演艺历程

1932年为了见她的偶像阮玲玉**,曾到上海市独自生活一年,每天的工作,只是看阮玲玉的**及“联华公司”的**。回港就进入**工作,李楚卿最初以艺名“李绮莲”,然而宣传部李芝清先生笔误成“李绮年”,李楚卿遂沿用“李绮年”作艺名。20岁报考香港“大观声片公司”,开始她的银幕生涯。银幕处女作《昨日之歌》(1935年),担任第一女主角,饰演贤妻云英,新靓就(关德兴)饰演她的不忠丈夫冰鸿;黄曼梨饰演她的女儿月娴。爱国**《生命线》(1935年),担任第一女主角,饰演贤妻廖夫人,使李绮年获得了‘爱国影星’美誉。李绮年居住在九龙土瓜湾谭公道28号三楼,室内配以蓝色墙及蓝色窗帘,书柜填满书籍。她习惯每天阅读两小时英文书籍,有系统地回答影迷的信件。1939年夏季在香港岛铜锣湾利舞台举行两天“李绮年照片展览”,义卖照片为中华民国抗战筹款。李绮年曾经到上海拍摄国语片,担纲主演两出古装**《女皇帝》(1940年)及《梁红玉》(1940年);四出时装**《风流寡妇》(1941年)、《天长地久》(1941年)、《现代青年》(1941年)及《贼美人》(1942年),然后结婚息影。1948年,李绮年在香港复出,演出《花香衬马蹄》(1948年)等片,可惜已无复昔日光辉。李绮年的**遗作是《卖肉救家姑》(1949年),饰演贤妻余若冰。李绮年一生参演的40多出**尽是香港及上海的黑白粤语及国语声片。

1950年11月12日,香港《华侨日报》刊登短信:“香港第一位**皇后李绮年,于11月4日在越南服食安眠药自杀逝世。”

作品

花香衬马蹄(1948)

风流女贼(1948)玛莉七月落薇花(1948)邓曼薇

冷月照郎归(1948)

贼美人(1942)

风流寡妇(1941)

现代青年(1941)

天长地久(1941)

梁红玉(1940)梁红玉

女皇帝(1940)

梁红五(1940)

虎啸枇杷巷(1940)少女

千金一笑(1940)

西关四美人(1939)

夜光杯(1939)郁丽丽

银海鸳鸯(1939)眉眉

胭脂马(1939)

三审玉堂春(1939)玉堂春

姑缘嫂劫(1939)唐倩英

太平洋上的风云(1938)马碧珠

女战士(1938)刘馥华

叱咤风云(1938)

柳曼玲(1938)

女中丈夫(1937)

**的疯狂(1937)夏惠芳

七姊妹(1937)

女性之光(1937)

弹性姑娘(1937)

自梳女(1937)

有女怀春(1937)

重见天日(1937)何美珍

风流**(1936)

人言可畏(1936)

女间谍(1936)

生命线(1935)

大傻出城(1935)

昨日之歌(1935)云英

残歌(1935)歌女

摩登新娘(1935)

参与制作过的**:

昨日之歌(1935)演唱

女间谍(1936)演唱

喜茶创始人聂云宸还没有结婚。

聂云宸1991年出生于江西省德兴市,毕业于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喜茶创始人,现任中国深圳美西西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喜茶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深圳喜茶企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2010年,大学毕业后开始售卖智能手机,后转行开店做茶饮,5年时间在广州、深圳、上海等地设分店。最终于2016年,创立喜茶。聂云宸入选2019年福布斯亚洲“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在《2020胡润80后白手起家富豪榜》排第42位。

喜茶社会公益

2019年7月,喜茶开启云南红河红米产业扶贫项目。在该项目中,喜茶将在两年内向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赠钱财用于产业支持,同时通过责任消费的方式采购当地红米,研发两款爱心红米包,连接市场,倡导消费者支持可持续造血的产业扶贫项目。

2020年1月25日,喜茶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款,用于支持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2021年7月21日,喜茶发布捐赠公告,称已向郑州慈善总会捐款,用于防汛救灾,同时也在紧急调动资源启动物资捐赠。

2021年7月24日,喜茶再次向河南省慈善总会捐款,用于防汛救灾。2022年9月8日,喜茶官方微博发布消息,已向四川省慈善联合总会进行爱心捐赠。

  东山人历代都很崇拜关公,家家户户家中大厅堂都悬挂关羽神像和楹联。外甥结婚,舅父必要赠送一套“母舅联”和关帝神像及楹联,形成一种城乡民间风俗。 为什么东山人家家户户都要悬挂关帝像呢?关帝名羽,字云长,河东解州常平村宝池里人(今山西省运城常平村)。他一生以忠、义著称。他具有忠君爱国、神勇威武、待人至信、事友仗义的高尚品德,为历代人们所敬仰,被尊为神明。历代皇帝都给于封敕,从侯而公而王至帝,清顺治九年(1652年)敕封为“忠勇神武关圣大帝”。至光绪五年(1879年)关羽封号已达28字,合称“忠义神武灵佑神勇威显保民精诚绥靖痛心疾首诩 赞宣德关圣大帝”。 早在唐朝,陈政、陈元光父子率领五十八姓将士开拓闽南,建置漳州,部分将士也到东山岛开发建村,并从祖籍地引来关圣帝君香火。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八月五日江夏侯周德兴亲临东山建铜山城,以防倭寇,建关王祠, “刻像祀之,以护官兵,官兵赖之”。就有许多官兵、民众前往膜拜,香火鼎盛。因祠庙太小,不能容纳多人,到正德三年(1508年)云霄吴子约及铜山善士等九人募众资财扩建,经四年建设于正德七年(1512年)二月落成。庙之规模雄伟壮观,为八闽之冠,而且香火鼎盛。 明崇祯八年(1635年)十月,武英殿大学士黄道周为关帝庙撰写长楹联,表示对关帝的敬重爱戴之情。郑成功驻铜山时,也到关帝庙进香,传说他在1661年收复台湾之前曾到东山关帝庙抽签,更坚定他收复台湾的决心。施琅将军在康熙年间从铜山出师统一台湾,也多次亲临关帝庙祈签择日。明万历年间朝廷派铜山水寨官兵戊卫澎湖台湾,1661年,有500多铜山青壮年跟随郑成功赴台湾。这些铜山人为求得外出平安,把关帝香火带在身上。 清康熙三年(1664年)清政府实行惨无人道的迁界政策,使东山岛成为废墟。至康熙十九年(1680年)铜山复界,回归者只有十分之二、三。清政府对这些回归的铜山老百姓,采取放弃蔑视的态度,以奸民看待,不准注册入户籍,任意欺凌。传说,关帝闻讯后,策马前往漳浦,向县令陈汝咸辩诉,取得县令同情,表示要向康熙帝奏议。关帝回庙后又托梦岛上各大姓族长,敦促各姓到关帝庙里开会,商议申请入籍事议。各族长立即会集庙中,悟得关帝托梦缘故,无不感恩戴德,稽首跪拜,立誓愿做关帝裔孙。康熙四十年(1701年)漳浦知县陈汝咸见铜山民情纯朴,才允许编入黄册。铜山人民感念关帝,信奉关帝,因此立户名“关世贤”,但仍作为军籍处理。康熙五十年(1751年),铜山父老又上书请求入户籍,经过审议,才将铜山城各姓立为一户,批准户名“关永茂”,补入十七都六图九甲,正式编入清政府户籍,东山人民才被批准承认为清朝子民,豁减赋税徭役。这样,铜山人民更加把关帝做为保护神,对关帝信仰越来越广泛。为了感激关帝恩择,从注册之日开始,家家户户悬挂关帝神像和对联,作为家中保护神奉祀。每年农历五月十三(关帝逝世纪念日)、六月廿四(关帝诞辰日)为全岛人民谒庙祭祀日子,一代传一代,成为东山城乡的风俗习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3242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0
下一篇2023-10-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