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金玫瑰洞,我觉得有点像,以前正大剧场放过,你去看看吧,也还是很好看的~~~~ 原片名:Fantaghirò 简体中文名: 金玫瑰洞 导演: Lamberto Bava 主演: Alessandra Martines / Kim Rossi Stuart 上映年度: 1991 语言: Italian 制片国家/地区: Italy 又名: Cave of the Golden Rose 《金玫瑰洞》,又名Fantaghirò,是九十年代初期及中期在意大利很受欢迎的电视连续剧。故事单纯而却寓意深刻。中央电视台的正大剧场曾多次播放过它的第一、第二部。美丽的人物,神奇的魔法,梦幻的情节,令我甚为着迷。该片共五部,第一部是最好,最后一部最差。我一时兴起,查到了相关资料,虽然没机会看最后的三部,但过过干瘾,也是好的。这是我自己翻译的,所以算是半原创,是全球唯一整合五部《金玫瑰洞》全部剧情的中文介绍!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他很想生一个男孩来继承王位,为国家带来和平。但是,正像白衣女巫预言过的那样,她的妻子又给他生了个女儿,并就此死去。这就是范塔戈萝(Fantaghiro),一个倔强、坚强、好胜又美丽的姑娘。她拒绝婚姻,暗随白衣女巫学习剑术,希望有朝一日可以保卫国家。在学剑的魔法丛林,范塔戈萝巧遇了敌国的国王罗莫尔多(Romualdo)。罗莫尔多对这神秘女子的眼睛一见钟情。白衣女巫骗他说,那是偷跑出来的林中仙子,不是他这个凡人所能染指。侍卫为年轻的国子铸了一把剑,他拿起剑时,竟在在明亮如镜的剑面上看见那双曾见过的美丽的眼睛!他的相思病又发作了。他要求全国的女子都蒙上面,只露出眼睛来见他。但没有一比眼睛象那一双…… 为了结束两国间旷日持久的战争,罗莫尔多提议各国各派最好的骑士进行决斗,胜利者便获得战争的胜利。白衣女巫预言只有国王的孩子能取得胜利,于是,范塔戈萝和她的两个姐姐女扮男装踏上了征途。两个姐姐穿上盔甲,心中没底。芳塔戈罗却剪下头发表示决心:“我们不比男人弱!”大姐智慧,二姐美丽,可是能取得胜利的当然只有范塔戈萝。罗莫尔多认出了那双眼睛,却不能让自己爱上一个男人。为了证明“他”的性别,他让“她”去了金玫瑰洞,所有女人都惧怕去的地方。可勇敢的范塔戈萝不是普通的女人。最后的决斗在两人之间展开,胜利者必须砍下对方的头颅。范塔戈萝赢了,可是面对罗莫尔多的眼睛,她怎砍得下去…… 罗莫尔多和他的臣子无言以对。他回到宫中,吃不下也睡不着。“神龙没有吃他,说明他不是女人;但也没有杀他,说明他不是男人。那么他是什么人?” 侍卫说:“决斗就行了,管他什么!” 罗莫尔多满肚子火正没处出。他一把揪住侍卫:“我爱她!我爱她!你再一句我就杀了你!”他倒在王座上,“就是那双眼睛,那双眼睛!” 河边。侍卫问罗莫尔多国王:“万一他真是女子,怎么办?” “我就取消决斗,向她求婚。” “万一是男子,怎么办?” “我就先杀了他,然后自杀。” “为什么要自杀呢?” “为了那份不可能的爱。” Fantaghirò 2 (1992) (TV) 年老的国王让范塔戈萝(Fantaghiro)和罗莫尔多(Romualdo)继承了王位,自己云游四方。结婚后,范塔戈萝答应罗莫尔多不再舞刀弄剑。她的剑被锁在了盒子里,并立刻消失不见。范塔戈萝的王国和平快乐,而这正是黑巫女最痛恨的。她用尽一切办法来破坏它。老国王被绑架,罗莫尔多失踪了。范塔戈萝只好再次拿起了剑。后来她寻回了她的国王,可是罗莫尔多已经被施了魔法,忘记了过去的一切。在白衣女巫的帮助下,范塔戈萝终于打败了黑巫女,可是自己却被变成了一只癞蛤蟆。只有恢复记忆的罗莫尔多能救她…… 仙女告诉罗莫尔多,在周围的动物中,有一个是范塔戈萝,但他只有一次机会找到她亲吻她,才能令她恢复原形。只要他认错一次,范塔戈萝就永远回不来了。周围所有的动物都在叫:“是我,吻我!” 罗莫尔多冷静地观察着,看见一只默不作声,悲伤地叫唤的癞蛤蟆。他对周围那些动物说:“你不是,你也不是,黑女王不会将她变得那么好看。”它们听了都惭愧地走了。那只癞蛤蟆也躲开他,跳入水中。罗莫尔多跳进水中,捉住它,捧在手心,欢喜地说:“你才是我的爱。”他亲吻它一下,它跳入水中。罗莫尔多也潜下水。我们看到罗莫尔多和芳塔戈罗浮出水面。 “我从来没有那样吻过一只癞蛤蟆!”罗莫尔多笑着说。 Fantaghirò 3 (1993) (TV) 邪恶而强大的巫师塔拉班(Tarabas)获知了一个秘密,就是将来有一个国王的孩子将会打败他。于是,他派出了他的死亡骑士去绑架世界上所有国王的孩子,不论死活。在偷范塔戈萝姐姐孩子的时候,这些死亡骑士差点就得手了。范塔戈萝发现,水能把这些看起来不死的骑士变成石头。罗莫尔多领导士兵把敌人一个接一个打倒了,可是他自己也被毒水变成了石头。没有人能够救他,范塔戈萝决定去找巫师塔拉班,因为只有这个人的吻才能唤醒罗莫尔多…… Fantaghirò 4 (1994) (TV) 有一片黑云沿途经过各个王国,它所到之处,牲畜横死,庄稼毁坏,河流干枯。现在这黑云来到了范塔戈萝(Fantaghiro)的国家。一阵令人窒息的风把三个黑暗骑士带到了范塔戈萝的国家,她只有打败他们,才能把她的人民从饥饿、干渴和疾病中解救出来。但是,这根本是场无望之战,因为这三个黑骑士根本不是血肉之躯。另一个叫特诺的人的领土上也受到了这些黑骑士的肆虐,而这个人可能就是招来这场灾祸的原因所在。和一个叫帕瑟( Parsel)的王子一起,范塔戈萝勇敢战斗,为了 她的家园,她的人民,她的家人,她的爱。 Fantaghirò 5 (1996) (TV) 打败黑暗巫师塔拉班(Tarabas)后,范塔戈萝(Fantaghiro)和她的王国似乎能享受和平了。但是和平是能难持久的。因为邪恶黑暗女巫又复活了。她要摧毁范塔戈萝的一切。但是,在黑暗女巫要进一步进行她黑暗计划的时候,范塔戈萝突然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叫做"Elsewhere"的神奇世界。那里一个大人也没有,所有的居民全是小孩,可范塔戈萝很快发现,就算是在这里,她也不是安全的,一个怪异的力量渐渐逼近了……
希望采纳
春秋的婚姻流程,根据后世《仪礼士昏礼》所总结的一套理想化的程序,可称之为“婚仪六礼”,依次稍作介绍:
其一为纳采:即男方请媒人去女方家说媒,女方应允了,再送上大雁为礼物,并正式提亲。这一步很重要,尤其贵族家庭,如果无媒,就算是男女两厢情愿,可能也难成婚,即《氓》说的:“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其二为问名:男方派使者在纳采礼后询问女方基本情况,比如一般秘不示人的女方的名字、排行、出生年月日时等,这一点与后世相似,问清状况有利于占卜吉凶。然后还要问女方生母之名,以区别嫡庶(是不是正妻所生)。在这一步骤中,还是要送大雁为礼,然后女方设宴款待使者,女父亲送使者离开等。
其三是纳吉:男方拿着女方的基本情况去祖庙占卜,问祖先或天神婚姻吉凶,假如得到的结果是吉,则派使者拿着大雁(呃,又是大雁)去报喜,称之为“纳吉”,凶兆的话,婚事就吹了,大雁也省了……当然,自由行过纳吉礼,前面所做的一切才有意义,婚姻也才算正式确定了。
其四是纳征:也称“纳财”,看名字就知道,和今日“送彩礼”的习俗很像。即男方送聘礼去女家,双方宣告订婚。不过,周人比较质朴,礼仪上要求送的不是金银珠宝等物,而是“玄纁束帛”和“俪皮”,前者是黑色(三匹)与红色(两匹)的五匹帛,后者是成对的鹿皮。顺便说一句,纳征礼即是《红楼梦》里面那个“虽善无征”的谜底。 三国时 陈宫:“从下聘礼到成亲,不同的等级时间长短不同。天子一年,诸侯半年,大夫一季,平民一月……”
其五是请期:男方家占卜,选好一个吉日,然后派使者又带着大雁(第四次出场)去征求女方的同意——同不同意只是意思意思,实际上这个日子的决定权在男方,只是礼节上需要知会女方一声罢了,因此也有称作“告期”的。
其六是亲迎:这一步是整个婚姻仪式中最重要的,也是最繁琐的,几个部分,1,迎亲,2,饮宴,3,相见;4,拜舅姑。
1,迎亲
迎亲是最麻烦的(古今一如),首先在出门之前,男方在家里摆上一大堆东西(基本上都是能吃的)。然后新郎穿着“爵弁服”,浅绛色的黑边的“裳”,再带着一票身穿“玄端”的遂从,驾着黑漆车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娘。
一路上,前面有人举着火把带路,新郎的车后面有两辆从车以及准备给新娘的婚车。
车队到女方大门口停下,然后等女方梳妆打扮(红边的“纯衣”),站在房里等着(朝南边)。女方的父亲出门接新郎进门,新郎又递上大雁(哈哈)为礼,双方行礼(没这么简单,事实上是对一堆人行一堆礼,略过),然后新郎带着新娘出门——
完了吗?没有。麻烦的是新郎还要假装坐在车上驾车,请新娘上车,新娘上去后,新郎再跳下来请人代为驾车,自己跑上另一辆车,急匆匆地先赶回去,跑到自己家门口,再站着等车队回来。
2,饮宴
麻烦的迎亲过后,是更麻烦的饮宴,首先,如果我们信《仪礼》的话,新郎、新娘、舅姑、媵等还要各自找好方位,行一大堆不知所谓的礼节——让我们快进,反正饮宴上最重要的环节是新婚夫妇共吃祭品,象征双方尊卑相同,互相扶持。
具体来说,新人们要吃牛羊的肺、肝,菜酱、肉酱、黍稷、猪肉等等,两人先祭黍稷、肺,然后夹着肉食蘸菜肉酱共食,一共吃三次,就结束了。
结束之后举行“合卺礼”,把一个匏瓜剖两半,双方各执一个饮酒,饮漱三次,称为合卺。这之后将新婚夫妇吃剩下的食物撤走,有意思的来了——食物撤出,但是,新郎吃剩的交给女方家人一扫光,新娘吃剩的交给男方仆从大快朵颐。
3,相见
下人和仆从们给新人们准备好婚房,新郎、新娘脱衣——礼服,新郎的礼服交给女方的人,新娘的礼服交给男方的人。然后红烛摇曳,新郎亲自为新娘摘下头上的“缨”,缨据说是发带,男方送给女方,订婚后新娘用它束发,直到成婚后才能由新郎亲手取下,浪漫得很。
再之后,撤除室内的蜡烛,不相干的人离场,女方的陪嫁人员待在门口(据说是为了“呼则闻”)。
4,拜舅姑
婚后第一天,新妇得早起,沐浴整洁(没说新郎要沐浴),身穿着“俪笄、霄衣”拜见公婆,她双手捧着笲,里面盛着腶脩、枣、栗子,并将枣献给阿公,腶脩给婆婆,公公得摸一下枣起身答谢,婆婆则手持着腶脩拜谢。再之后新娘再出去,回来时手上端着牛肉猪肉等,在一系列的繁琐不堪的手续中侍奉公婆进餐,婚姻到此,终于皆大欢喜,告一段落了。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的婚礼在一些关键环节上是有差异的,表现出中国文明早期即已产生的社会成员的等级层次。
周天子一般娶诸侯公室的女子为王后,诸侯的嫡女、庶女、同父姐妹乃至大姑、小姑都可以作为王后人选。天子娶后从择女求婚到定婚、迎娶王后的礼仪是有特别规定的。周天子是地位最高的社会成员,即使在春秋时期,在名义上其身份也远比诸侯高贵,因此周天子不亲自参与迎娶诸侯公室女子的礼仪,而是委托同姓诸侯代为主持。但迎接王后的婚使应是周王室的大臣,身份必须是卿。周桓王娶纪国的季姜为后时,迎娶的礼仪是同鲁桓公主持的。王室的婚使祭公先前往鲁国,从鲁桓公那里接受了使命,才去纪国迎接季姜到京师洛邑。周惠王娶陈妫为后,请虢公、晋献公、郑厉公代为主持迎娶,婚使是世为王室卿士的原庄公。《左传》庄公十八年记载为“虢公、晋侯、郑伯使原庄公逆王后于陈”。使人感到奇怪的是,周灵王娶后时,《左传》中没有再提到代为天子主婚的同姓诸侯,而且去迎接王后的婚使刘夏也并不是卿,《公羊传》称他是“天子之大夫”,《谷梁传》中称他为士,《左传》中称他作“官师”,并清清楚楚地写着“卿不行,非礼也”。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一些王室衰微,礼崩乐坏的春秋后期的气象。
诸侯的妻子一般称为夫人,多为各国公室之女;也有的是周王室的女子,通常被称作王姬;少数是卿大夫家的女子,如郑庄公娶了宋国大夫雍氏的女儿——后来郑厉公的母亲雍姞。《左传》中提到的诸侯婚礼礼仪很多,如聘、纳币、逆女等。聘是表示通婚之意,也即是求婚,要派卿或大夫专使。如《左传》成公八年所载“宋华元来聘,聘共姬也。”又《左传》昭公四年载“椒举遂请婚”。(椒举,楚大夫。)纳币是指前往女方赠送礼物以定婚,一般诸侯不亲自出行,委派卿、大夫成礼即可。所以《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所载鲁庄公如齐纳币一事,《公羊传》、《谷梁传》都评论说:“新纳币,非礼也。”诸侯婚礼中重要的礼仪是逆女,也就是把新妇迎接回国。诸侯不亲自出国境逆女,但一定要派卿前往成礼。所以《左传》隐公二年说:“纪裂繻来逆女,卿为君逆也。”又《左传》文公四年说:“逆妇姜于齐。卿不行,非礼也。”《春秋》经传中也有两起诸侯亲自逆女的例子。一是《春秋》庄公二十四年所载“夏,公如齐逆女。秋,公至自齐”。二是《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所载“晋侯逆夫人嬴氏以归”。其中,晋文公重耳迎娶文嬴事出偶然,在此之前,他为躲避国内吕、郤之乱,已经悄悄地来到秦国。可见,周代诸侯亲迎新妇的事极为罕见,而诸侯不亲自逆女才合乎当时礼制。与娶妻一方逆女相应地,嫁女一方有送女、致女和聘等礼仪。送女,是遣嫁之礼,一般不出国境,如《诗·邶风·燕燕》记载卫君之妹远嫁也只是“远送于野”,即送到国都郊外罢了。致女则是把所嫁之女送至目的地。无论送女还是致女,诸侯都不亲自执行。《左传》桓公三年记叙送女之礼说:“凡公女,嫁于敌国,姊妹,则上卿送之,以礼于先君;公子,则下卿送之。于大国,虽公子,亦上卿送之。于天子,则诸卿皆行,公不自送。于小国,则上大夫送之。”若所嫁女非诸侯正夫人,则遵循“送从逆班”的原则,即送女者的位次依逆女者的位次而定。[5]送王姬之礼又与此不同,天子不与过问,由同姓诸侯主持。如《春秋》庄公元年所载“夏,单伯送王姬。秋,筑王姬之馆于外。王姬归于齐”即指鲁庄公代天子主持送女。是以单伯先送王姬至鲁,接着鲁国就于国都外为王姬修建馆舍,以备齐国来迎娶。至于嫁女之国所行的聘礼,如鲁桓公三年齐即嫁文姜,“冬,齐仲年来聘(鲁),致夫人也”,[6]是嫁女之后使大夫随加聘问,所谓“存谦敬,序殷勤”。诸侯公子娶妻,礼仪稍异于诸侯,要亲自迎娶新妇。如《左传》隐公八年所载:“四月甲辰,郑公子忽如陈逆妇妫。辛亥,以妫氏归。甲寅,入郑。”即行此礼。诸侯公子立为太子者,娶妻不亲迎。《左传》昭公十九年记载楚太子建聘娶秦女,就由少师费无极前往迎接。
卿、大夫婚礼礼仪也有聘、逆女等步骤。聘,见于《左传》文公七年“穆伯娶于莒,曰戴己,生文伯,其娣声己生惠叔。戴己卒,又聘于莒,莒人以声己辞,则为襄仲聘焉”。又《左传》成公二年载“巫臣使道(夏姬)焉,曰:‘归,吾聘女。’”《左传》昭公元年载“郑徐吾犯妹美,公孙楚聘之矣,公孙黑又强委禽焉。犯惧,告子产。子产曰:‘是国无政,非子之患也。唯所欲也。’犯请于二子,请使女择焉,皆许之”。杨伯峻注:“聘即近代之订婚,古亦谓之成昏……盖已纳币。”并不恰当。如上诸例,若聘即是订婚,莒人又何以能拒绝穆伯呢?再者,徐吾犯之妹尚未择婿,又与谁定婚呢?这里聘还是视为求婚妥切。至于上面第三例中的委禽,也是伸通婚之意的礼仪。杨伯峻注:“古代婚礼,第一件事为纳采。纳采用雁,故亦言委禽。”卿大夫娶妻一定要亲自前往女方迎接新妇。《左传》中不乏其例。如宣公五年载“秋九月,齐高固来逆女,故书曰逆叔姬,卿自逆也。”卿大夫婚礼中又有反马之礼,上文提到的高固,于迎娶叔姬的当年冬天,又同她一道回到鲁国,《左传》解释为行反马之礼。杨伯峻说:“至大夫以上娶妇者,则乘母家之车,驾母家之马。即婚三月以后,夫家留其车而返其马。郑玄注:‘留车,妻之道也。’者,盖谓妻不敢自必能长久居于夫家,恐一旦被出,将乘此车而归,杜注所谓‘谦不敢自安’之义也。郑又云‘反马,婿之义也”者,夫家至以后不致发生出妇之事也。”已解释得很清楚了。
士之娶妻,其婚礼应如《仪礼·士昏礼》所言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等步骤。《诗·卫风·氓》中还有关于士婚礼的形象描述。诗中以女子口吻写道:“匪我衍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清楚地记叙了周代士阶层婚礼中媒聘、占卜、定婚期、亲迎等仪式。而且也明白地记载了士是以车来迎娶新妇。这与卿大夫以女方车、马迎娶新妇不同。
对周代各层社会成员的婚礼过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后,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体会到蕴含在婚礼制度中的社会成员的等级差别。例如在迎娶新妇这一环节上,各等级所应遵循的礼仪制度明显不同。天子、诸侯不亲迎,派卿为婚使逆女。天子又使同姓诸侯代为主持迎娶礼仪,更突出了地位的高贵。卿大夫、士都要亲自迎娶新妇,但在礼仪的细节上仍有差异。由此可见,中国上古时代礼制的职能在于肯定并维护社会成员等级分化和以它为中心建立的社会秩序。礼制不但固化了不同社会阶层间的等级差异,还详细规定了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的行动准则。反映到婚姻上,就是以上提到的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婚礼礼仪的不同。此外,当时人们是自觉遵循、维护礼制对婚姻的指导和干预的。可以说,礼制精神已渗透到道德和价值观念的体系之中。如周代婚礼始于媒、聘,所以当时人们对此很重视,未经聘娶的妻子,地位很低贱。《左传》成公十一年记载,鲁大夫声伯的母亲未经聘娶,以至于同为人妻的穆姜耻于跟她作妯娌,待声伯出生,她就被遗弃,嫁给了齐国的管于奚。《诗·卫风·氓》中描述的女子虽钟情于抱布贸丝的男子,却因他还未托媒人来求婚,而不愿仓促草率地嫁给他。
周代婚姻除具有严密完整的婚礼制度外,还有其他一些特点。
周代贵族婚姻形态普遍为一夫多妻制。以各国诸侯为例,《左传》中提到他们配偶的名称有夫人、元妃、次妃或二妃、下妃、诸子和嬖人等,其中只有夫人或元妃是正夫人。诸侯配偶很多,如齐桓公的妃妾见诸记载的就有夫人三位:王姬、徐嬴、蔡姬,又有内嬖如夫人者六位:长卫姬、少卫姬、郑姬、葛嬴、密姬和宋华子。晋文公的妃妾也很多,曾为怀公妻又嫁于他的辰嬴只排在第九位。
周代贵族婚姻还普遍实行媵制,即陪嫁制度,这也是使贵族配偶数目增加的一个原因。媵制又分为两类:一是诸侯之间相互以女陪嫁。杨伯峻解释说,古代,诸侯娶于一国,二国以庶出之女陪嫁,曰媵。《左传》成公八年说:“凡诸侯嫁女,同姓媵之,异姓则否。”更为详备。但当时礼制虽然如此,也有异姓诸侯媵女的记载,媵女之国的数目也不限于二国。象鲁成公八年鲁共姬出嫁,不但同姓的卫国、晋国来媵女,后来异姓的齐国也来媵女。《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也记载“晋将嫁女于吴,齐侯使析归父媵之。”又是异姓媵女。据杨伯峻的解释,诸侯媵女的具体过程是,媵女一国派大夫护送庶女至嫁女一国国都,再与出嫁之女同至娶女一国。[18]但《左传》中成公八年至十年卫、晋、齐遣女陪嫁鲁伯姬的记载却反映了如下事实:只有卫人媵女在伯姬嫁往宋国之前,至成公九年二月,鲁伯姬已被迎婚到宋国,但夏季晋人才来媵女,而齐人媵女更在成公十年。可见,媵女之国一般把陪嫁的庶女送到嫁女之国,再由嫁女之国遣送,但不一定与出嫁的女子同行。二是周代贵族婚姻中,妇家以妹、侄陪嫁的现象普遍存在。试举数例。《左传》隐公三年载:“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左传》闵公二年载:“闵公,哀姜之娣叔姜之子也,故齐人立之。”《左传》文公七年载:“穆伯娶于莒,曰戴己,生文伯。其娣声己生惠叔。”《左传》襄公十九年载:“齐侯娶于鲁,曰颜懿姬,无子,其侄鬷声姬,生光以为太子。”《左传》哀公十一年载:“冬,卫大叔疾出奔宋。初,疾娶宋子朝,其娣嬖。”以上,戴妫、叔姜、声己、卫大叔妻之娣等都是以妹的身份陪嫁,鬷声姬则是以侄女的身份陪嫁的。
1、中国历史上科举中进士的,平均年龄35岁。古人结婚早,16岁前几乎都结婚了。35岁,基本都当爷爷了。从进士到大臣,又要好几十年。所以公主根本不可能嫁给老头子。
2、历朝历代(除了清朝)公主基本都是嫁给功臣(武将)、或者武将的嫡次子。因为古代武将多数是世袭,所以一出娘胎就有官身,比如戚继光,10岁出头就已经是正三品高级武将了。嫡长子需要继承祖宗的爵位,于是一般是嫡次子去当驸马。这也是皇帝笼络武将,控制兵权的一种方式。
3、清朝的公主、郡主,几乎清一色嫁给蒙古王公贵胄。满清人口少,为了拉一个蒙古作为强援。统计显示,满清出嫁蒙古公主、郡主高达600多。著名的僧格林沁,就先后娶了两个公主,死一个,又娶一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