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11年,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灭亡,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长达二十年的军阀割据的时代。
现在提及清朝,很多人对他的印象肯定也是很不好的,毕竟他给中国带来了太多的伤痛,可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肯定清朝对中国的功绩,毕竟现今中国的版图大部分都是清朝时候继承过来的。
清朝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闭关锁国”导致自己科技能力跟不上所以被列强欺负,慈禧穷奢极侈,为了自己的生日竟然大规模的挪用海军的军费,导致中日“甲午海战”失败,而清朝另一个灭亡的因素也是极为重要的,那就是满汉之间不平等。
清朝一直提倡的是“满汉一家亲”,然而事实上清朝也从未有过“满汉一家亲”,我们可以看到在当时汉人的地位明显是低于满人的,比如当时清朝的军机大臣:满汉之间的比例就极为不对等,科举考试时候也是如此,如果满人不够数就会刷掉几个汉人,而且更重要的是当时清朝实行的“旗人制度”,一个什么都不用工作的旗人每年都可以得到清政府的供养,而他们可以凭着这些钱任意挥霍。可以说这个就很像明朝时期的供养朱家皇室的制度,朱元璋为了自己子孙后代也定下了这个规矩,所以大量的国家的钱用来供奉那些朱姓王爷,而这就导致朱家和百姓之间的积怨越来越深,最终爆发了明末的大乱。
所以这就导致满汉之间矛盾异常激烈,后来清朝灭亡时候,大批满人就是因为以前对汉人压迫太深,在清朝灭亡后遭到了汉人的打压,于是有些满人不得不改名换姓,那么这个问题就来了?
当时一个“旗人”一生究竟可以领多少钱?清政府究竟有多大的财力能供养这些旗人几十年?今天我们就这个问题来讨论讨论:
当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起兵反明,并建立了”八旗“制度,不得不承认,”八旗军“在一开始刚入关的时候的确是能征善战,为清朝定鼎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为了表彰八旗军的英勇善战,在当时清政府也制定了很多的奖赏来奖励八旗子弟,这就是我们之前说的对旗人的特殊照顾。
而且这些八旗兵的”世袭罔替“的,也就是他们永远可以靠着这个身份混吃混喝而不用干活,所以就算是和别人没法比,但是凭借着”旗人“这个身份,他们也能在当时过得很滋润,而清政府为了养这些旗人也花了不少钱,也正是因为清朝对八旗兵对”特殊照顾“最终让清朝走上了灭亡的老路:
据记载,当时最底层的一个旗兵“每个月就能够有2到5两的津贴,这一两银子看似不多,但是大家不要被电视剧骗了,其实古代的一两银子足够一个五口之家两三个月的开销了,因为古代生产力低,又没有很多娱乐活动,所以这一两银子对于一个五口之家是不小的财富了。
而”旗兵“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很多的福利,比如一旦出去打仗了,那么旗人不但有双倍奖金,而他们的家人也会得到奖励;而除此之外就是旗人的婚姻嫁娶根本不用他们操心,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很多家庭都在为结不起婚而烦恼,然而在当时旗人结婚都是清朝政府包办的,而家里如果有男丁出生的话朝廷还会额外奖励他们30两银子。
按照当时的生产力来算的话,假设一个旗兵能有60年寿命,这60年下来他们的薪资福利津贴相当于现在的100万,而这些好逸恶劳的”旗人“最终也成了清政府的”蛀虫“,所以正是因为清政府一天到晚养着这些”蛀虫“导致后期清政府的财政出现了赤字,可以说清朝最终还是走上了明朝的老路。1礼节习俗:
满族重视礼节。过去少辈对老辈是三天一小礼,五天一大礼。少辈每隔三天要给长辈打千请安,隔五天见长辈得叩头,打千的形式男女有别,男人哈腰,右手下伸左手扶膝,似抬物状,女人双手扶膝下蹲。路上遇见不相识的长者,要鞠躬垂手问“赛音”(满语,好的意思)。如骑马,要下马闪在路旁让路,等长辈过去,再上马赶路。远方亲友相见,不分男女皆行抱腰接面大礼。“
2婚嫁习俗:
满族旧时婚姻重视门第,盛行早婚和娶大龄女。这与旗内男子当兵出征,希望早育子女有关。贵族官宦人家,盛行指婚,多由朝廷指定结婚对象,一般旗人也有由族长指婚的情况。清代宫廷的“选秀”,是为皇帝及亲王选妃,一般限定在八旗三品官内部遴选。八旗内男女年龄到十六、七岁,即可订婚,男子订婚与结婚年龄可能更小一些。婚姻由父母包办。
3饮食习俗:
满族喜爱吃粟米,如糜子、粘谷、稗子、谷子等,喜粘食。粘食如大黄米干饭、大黄米小豆干饭、粘糕、油炸糕、粘火勺、粘豆包、豆面卷子、洒糕、苏子叶饽饽等。小米面饽饽有牛舌饼、碗坨;苞米面饽饽有“菠萝”叶饼、苞米饽饽;高粱米面甜饽饽。
1简介:
满族人口总数为10682万人(2000年),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居第二位。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是满族的故乡,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逐步统一全国,从此开始了满族贵族对全国的统治,辛亥革命之后,清廷覆亡。
2分布:
满族人口分布于全国各地,以辽宁、河北、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自治区、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多,其他散居于新疆、甘肃、宁夏、山东、湖北、贵州等省区及西安、成都、广州、福州等大中城市。
3评价:
满族是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也是一个善于博收外来文化并融汇创新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文化,满族岁时风俗,多与汉族相近,但又保持着不少满族特色。
满族是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也是一个善于博收外来文化并融汇创新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文化,满族岁时风俗,多与汉族相近,但又保持着不少满族特色。
满族重视礼节。过去少辈对老辈是三天一小礼,五天一大礼。少辈每隔三天要给长辈打千请安,隔五天见长辈得叩头,打千的形式男女有别,男人哈腰,右手下伸左手扶膝,似抬物状,女人双手扶膝。下蹲。路上遇见不相识的长者,要鞠躬垂手问“赛音”。
饮食:满族烹调以烧、烤见长,擅用生酱(大酱)。蔬菜随季节不同而变化,杂以野菜(蕃蒿、蕨菜等)及菌菜肴 类。满族先人好渔猎,祭祀时除用家禽、家畜肉外,还有鹿、麂、獐、狍、雁、鱼等。尤喜食猪肉。猪肉多用白水煮,谓"白煮肉"。设大宴时多用烤全羊。
满族禁忌较多。不允许亵渎神灵和祖宗。比如满族以西为贵,祖宗匣放在西炕上,西炕不许住人和放杂物,不能有各种不敬行为。不许打狗,更禁忌杀狗、食狗肉、戴狗皮帽子,也不允许外族人戴狗皮帽子进家。另外,满族人不仅不食乌鸦之肉,还有饲喂乌鸦、祭祀乌鸦。
春节,是满族人民重要的传统节日。节前要做满族传统糕点——萨其玛,张贴对联、窗花、挂笺、挂“福”字。午夜分发“神纸”之后,晚辈男子到族内各家“辞岁”。除夕半夜子时,家家吃饺子,取“更岁饺子”之意。还要把一枚铜钱,暗放饺子中.谁吃到了则终岁大吉。除夕,家家院内竖灯笼杆,高可达二丈,上扎松枝,高挂红灯,红灯至初六,夜夜不熄。宫廷中则于腊月二十四日悬挂“天灯”,至次年二月初三日出灯止。
婚礼当天,新郎在长辈的陪同下到新娘家。在女方家向岳父磕头后,就可以娶新娘回家了。一路唢呐高奏,鼓乐喧天,吹吹打打地一直把喜轿抬到洞房外。在进入洞房之前,先在地下放一个火盆。新娘的婚礼轿子经过火盆,据说是为了辟邪。
新郎到达新房门口时,新郎向新房门口射出三支箭,俗称为箭射新娘。新娘从轿子上下来后,有人有人将一个红绸扎口,内装五谷杂粮的花瓶(俗称宝瓶)放在新娘手中。接着在门坎上放置马鞍,让新娘从上面跨过去。
当新娘在床上坐稳后,新郎就可以揭去姑娘头上的盖布。这时候,新郎新娘按男左女右的位置并肩坐在新床上,举行坐帐仪式:由长辈妇女把新郎的右衣襟压在新娘的左衣襟上,然后新郎新娘喝交杯酒,吃半生不熟的面食,以含生子之意。
扩展资料:
满族姑娘出嫁的注意事项:
娶亲的男家一定要备有炭炉、马鞍、弓箭和米斗等物。迎亲花轿回来,一直把花轿抬进屋内,门户太小不能进花轿者,则把花轿紧则门口,在坐北向南的方向坐下,由 “娶亲太太”和“迎亲太太”一左一右伺候在花轿两旁。待花轿门打开时,即呼新娘伸出双手来接两位太太给她的“一包金”和“一包银”,然后才由这两位太太扶新娘下花轿,跨过马鞍,拜过米斗和一弓三箭后,踏着红毡进入新房。
-满族婚俗
广东省人民政府-满族婚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