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壮族一些特有的婚礼风俗

关于壮族一些特有的婚礼风俗,第1张

壮族婚姻按传统习惯大体可分为提亲、定亲、接亲、送亲、成亲、回门等婚礼过程。

提亲:首先需聘请口才好、能说会道的已婚男、女(未离过婚、未死过配偶、儿女无夭折)两人。提亲由两位媒人带着男方家做的糍粑,喜饼,喜糖,到女方家说亲。

定亲:先由所聘媒人带着鸡一对,酒、肉、糯米各四、五公斤,定婚礼钱万元不等(按女方家的要求不同,收取不同礼钱)左右,到女家定亲。近几年礼物、礼钱倍增。结婚以后男方家也有习惯,在过年过节送礼的风俗 按不同时节,送不同吃食。

接亲:在结婚的头天,男方应按吃小酒时商定的彩礼备齐——猪肉攻、八十公斤,白酒四、五十公斤,饵块五十余公斤,币200元,送到女方家,并由媒人领着对身着盛装,手提着腊肉,米花,首饰,各种贵重物品(被子,热水器,衣柜,洗衣机等代表寓意美好的东西)等物的漂亮姑娘到女方家接亲。

送亲:送亲要有陪娘一对。陪娘的条件是外表美丽且兄弟姊妹多,若已婚要未离过婚、未怀孕的。

成亲:壮族举行婚礼首先要择吉日吉时(按男女双方的生辰来计算,选两个人最好的一个时间点迎亲,其中也会出现凌晨两点半,早晨四五点)吉时良辰一到,唢呐齐奏,鞭炮齐鸣。

回门:新婚第三天,新娘早起挑井水倒入厨房水缸中,办一桌酒席,请家族近亲、村老、厨师们入席,新娘领送亲者向入席客人一一敬酒表示感谢。

婚后礼俗:壮族盛行婚后女子“不坐家”的习惯,即婚后第三天回娘家,仅在家忙、节日,由婆婆或丈夫的弟妹接回,在婆家住上。农忙过后即返娘家。近几年,新娘“不坐家”的习俗逐渐减少。

我来自四川,这里有许多有趣的结婚习俗让我十分自豪。

首先,四川人的婚礼通常会派出一支队伍来接亲,被称为“迎亲队”或“迎娶队”。队伍一般由自行车、电动车、面包车等多种交通工具组成,车跑在前头,队伍里面的年轻人则打着响亮的锣鼓,边打边唱着四川民间的婚庆歌曲,传统的迎亲队规模越大,越显气势磅礴。

其次,在四川婚礼上,新人在进门前必须要请神,并请道家道士为新房子、新车、新衣服、新床铺、新相册等进行婚礼道观仪式活动,祈求吉祥如意。新婚夫妇在拜天地和拜堂后,要到娘家敬糖,在娘家吃喜饼,以示感恩和谢意。

还有一种打糍粑的仪式也十分有趣。在四川婚礼仪式上,女方亲友会在当晚婚礼宴会结束后,把糯米磨成糯米粉,然后挟着辣椒、花生等馅料,用手搅拌成糯粉泥。最后,将糯粉泥压成核桃大小的圆团,一起放入一个大锅里,大家一起在锅里翻动拌炒,等到糯粉团子煮熟后,就可以品尝纯天然、严选优质的四川特色糍粑。这种习俗不仅可以体现四川人的团结感和乡土精神,还能增强整个婚礼的喜庆氛围。

最后,在四川婚礼上,一个有趣的传统是,男方要在婚车上放置竹笋、红薯、红枣等寓意幸福生活、早生贤子的食物,在四川地区,这被称为“安挂”。此外,四川婚礼上,新人还会在婚礼中会游戏、叫客等方式,增加气氛,让现场充满喜悦和欢乐。

总之,四川婚礼上体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浪漫的情调,例如迎亲队等仪式,以及赏月、作糍粑等传统习俗,都能让人感受到四川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喜庆气氛。它们凸显的是四川人民欢乐、热情、豁达的性格和家族、族群的团结与亲情,让四川婚礼变得更加难忘和有意义。

嫁妆八件套及寓意

1、梳子:所谓“一梳梳究竟,二梳青丝齐眉,三梳子孙满堂”, 梳子有“结发”之意,尤白首相庄,寓意两人能终身相爱相守,白头偕老。

2、尺子:量具,指百子千孙,夸姣源远流长,寓意这新人往后日子步步高升的祝福。

3、绣花鞋:鞋与“偕”同音,寓意夫妻相亲相爱,长相厮守,在花繁秀丽的夸姣岁月中白头偕老,共沐日子的绮丽与芳香。

4、满意:在传统婚礼典礼中用于新郎掀开新娘红盖头的满意秤,现作为爸爸妈妈送给出嫁女儿的婚庆之宝,期望女儿往后的日子称心满意,夫妻满意同心。

5、镜子:代表满意、完美,寓意新娘的姿容秀丽,是对婚后日子香甜圆满的祝福;纵使时光流 逝依然永葆青春、闭月羞花的夸姣寄予。

6、都斗:原是量粮食的用具,在婚嫁礼仪中用于显现男方的财富雄厚、家境殷实,女儿嫁过去之后也能过上锦衣玉食、轻松无忧的殷实日子。

7、剪刀:是传统婚礼中的“六证”之一,婚嫁礼仪中寓意新娘婚后日子的绫罗绸缎、前程秀丽,同享人生的荣华富贵。

8、算盘:在平常用于算筹收入和开支的核算东西,在婚嫁中的千足黄金算盘,寓意新人对未来安定殷实日子的抱负与规划,能够合理的出资理财,赢得广阔财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3371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0
下一篇2023-10-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