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就是两个家庭的事情,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1、两个人的结合就是两个家族血肉的结合人:每个人都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打从出生的那刻起,你就是这个家的孩子,血液、基因、肉体都是父母的结合体。
随着渐渐地长大,吃着父母做的饭,你的口味渐渐和父母的口味达成一致,甚至觉得妈妈做的饭菜是世界上最美味的;你跟父亲出门,爸爸的老哥们碰见就会夸你长得真像爸爸,你跟母亲出门,妈妈的老闺蜜就会感叹你笑起来真像妈妈,你甚至在某些方面跟家族里的某个亲戚很像,俗话说:“三代不出舅家门”;父母教你学会了说话,你说的话只有你住的那个地方的人懂;父母带你走过很多“路”,教会你不少人生道理,你对世界最初的认知离不开父母为你创造的环境。
哪吒的故事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传说。哪吒为护陈塘关周全,不忍心父母受连累,选择一人做事一人当,当场割肉还母,剔骨还父,不再是李靖夫妇的孩子,这才化解了怨气。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是不容置疑的。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深深地刻着父母的烙印,每个人都是父母的作品。
当你看到一个人的时候,你应该看到这个人背后的父母乃至一大家族。你俩的结合,哪里是两个人的结合,分明就是两个家族血肉的结合。
2、两个人的结合就是两个姓氏的家族血缘关系的结合。姓氏是标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打从出生的那刻起,我们就被冠上一个姓氏。
姓氏这东西就是这么的神奇,只要冠上姓氏,“他就是我们的人”这一暗示,大家是不是多少都有点体会?在茫茫人海里突然遇见个与自己同姓的人,是否多少对这个人产生莫名的亲近和信任?因为我们可能五百年前是一家哦。
为什么儿媳妇始终觉得自己在夫家是个外人?因为她跟夫家人没有血缘关系,还不是一个姓。她自己从内心里就不认同自己跟夫家是一家人,只能靠日后慢慢感情的培养和积累,生下孩子后,儿媳妇就跟夫家通过赋予这个孩子姓氏,有了血缘关系,成为血亲一家人了。
如今,生二胎随“母姓”似乎成了新潮流,但也出现了这么个现象:虽然两个宝宝都是由父母养着,但是显然随父姓的宝宝,更受爷爷奶奶这边喜欢,他也更亲近这边的家人。而随母姓的宝宝,则更受外公外婆这边喜欢,自然也更亲近那边的家人。
当你看到一个人的时候,你应该看到这个人姓氏所代表着的家族血缘关系。你俩的结合,哪里是两个人的结合,分明就是两个姓氏的家族血缘关系的结合。
3、两个人的结合就是两个家庭财富的结合。全世界都这样,家庭财富不外流。父母辈的财富,无论是从感情上还是从法律上,都是要留给自己的后代的。
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成人,花了父母多少的心血和钱财?这多少,任何人都算不清,也都无法回避。网络上现在就有这么一段话流行:“人生在世,谁都不易,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都是辛苦钱,血汗钱,凭什么无偿给你,除了父母这样无私,其他人寥寥无几。能帮你的人是不图回报,是望你渡过难关,要记得别人的恩情。”也就是说,只有父母的给予是无私的,其他人的给予是有偿的,早晚要还。
从你说的这番话可以看出你是一个对现实不满,有点仇世的人,也是一个耿直,没有自信的人。你的这种思想长期发展下去,对你丰常不利,会让你心态更差。与其这样生活让你不舒服,不如改变一下自己,让自己积极乐观些,重树自信,努力拚傅,我相信聪明的你会通过自己付出,得到你想要的回报,加油,朋友!
壮族的春节从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共三天。除夕,家家杀鸡宰鸭,蒸制扣肉、粉精肉、叉烧肉等。除夕的米饭要蒸得很多,象征富裕。饭桌上要有白斩鸡,有老人的家庭,还要炖猪脚和炖整鸡。粽子是壮族春节必不可少的食品,但在三十晚上却不吃。壮族的粽子是较高贵的食品,大的一、二年重,小的仅二、三两。除此还有一种“凤莫”,意为特大粽子,重达一、二十斤。粽子味香堪称一绝。正月初一和初二有客人至要吃粽子。春节期间要举行对歌、打陀螺、跳舞、赛球等文体活动。
藏历新年
据藏族学者说,在古老的年代,西藏并不是冬春之交过年,而是夏天过年,“麦熟为岁首”,“雪山下,麦子黄了,快乐的新年来了。”现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都有秋收前过“望果”节的传统。人们穿古代服装,骑着马,沿丰收的青稞地转圈祈祷,还要骑马射箭,围着篝火跳舞狂欢,既娱乐自己,又娱乐本地的保护神。相传,这都是古代西藏六月过年的遗留。
还有在藏历十月初一过年的,“麦收为岁首”。拉萨东面四百公里、雪山和原始森林环绕的工布(林芝)地区,到现在还是藏历十月初一过年,称为“工布洛萨”。藏史记载,工布地区历史非常久远,早在吐蕃王朝建立之前,西藏的原始宗教苯教就在这里非常盛行。藏历十月过新年,源起于那些古老的时代。
大约公元13世纪,萨迦王朝统治西藏的年代,藏胞便在藏历正月过年了。但农民们往往提前在十二月初一过年,称“索朗洛萨”(农民新年)。因为到藏历正月,春气萌动,备耕繁忙,农民已没有心思过年了。
新年要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珍贵的首饰,即使是经济条件较差的人,也要预备一件过年的袍子,或者一两样粗糙的装饰品,藏话叫‘萨举”,即新装。这些当然出自藏胞爱美的天性。但也有说法,神王辛者曲杰,要从铜镜里观察世人的生活,大家穿得漂漂亮亮,他高兴,再给世人一些恩惠,穿得破破烂烂,他心烦,降下灾害和瘟疫。因此,过年穿新衣,有取悦于神王的意思。
正月初三,拉萨人成群结伴,走出喧哗热闹的街市,来到东郊的宝瓶山和西郊的药王山,插经旗、挂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
藏历正月初五,拉萨郊区的农人要举行隆重的开犁礼。农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强壮的犏耕牛打扮得更加漂亮,额头贴着酥油图案,犄角上插着红旗和彩色羽毛,肩上披挂彩缎,缎子上缀满贝壳和松石,尾巴上系着五彩缤纷的绸带,用“花枝招展”来形容,是毫不过分的。
蒙古族
蒙古族历来崇尚白色,所以将农历正月称为“白月”,把过年节称为作“白节”。蒙古族过年的准备工作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即开始。除了扫除、沐浴、布置蒙古包外,还要人着新装,马佩红缨和新鞍。要把放有哈达的整只牛、羊献给至亲厚友。除夕夜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先向长者敬辞岁酒,再向同辈敬酒,亲朋间互赠哈达,恭贺新年吉祥如意。初一给长辈拜年一定要在上午。
白族
白族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祝愿日子比蜜甜。早饭后,孩子们由成人带领到亲友家给长辈拜年。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是节日不可缺少的活动。
布依族
布依族在除夕前要准备粑粑、米酒等节日食品,除夕夜守岁至天明。雄鸡报晓,姑娘们争先恐后到河边担水,谁先担回第一担水,就说明她最勤劳、最幸福。
朝鲜族
朝鲜族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古老的伽耶琴和筒箫乐曲将人们带入新的一年。在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举行压跳板、拔河等比赛。正月十五晚上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为福,意味他们的儿孙健康、进步、万事如意。随后,大家围着点燃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乐曲翩翩起舞。
达斡尔族
达斡尔语称春节为“阿涅”。年三十早上,家家洒扫庭院,在大门的正前方用杂物和家畜粪码成一个高高的垛,傍晚燃起垛后,轻烟缭绕,到处笼罩着节日的气氛。老人们将大块的肉、馍、饺子等食物抛进火堆,祝福人畜安康、五谷丰登。晚上全家吃手把肉并进行各种辞旧迎新活动。人们在房屋西侧雪地上插上香,朝西叩拜,以示缅怀祖先。除夕夜家家吃饺子,饺子里包有白线,意寓长命百岁。春节期间有曲棍球比赛、化装舞会、听书唱歌等游戏。
高山族
高山族的人们在春节里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成群结队欢聚在村边寨头畅饮美酒,并在乐器伴奏下尽情歌舞。有的村寨还举行叉鱼比赛,开展背篓球、竿球等体育活动。
赫哲族
赫哲族的春节是一年中最快乐的节目。除夕夜家家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大年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都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到亲朋好友家拜年。鱼宴是赫哲族人款待客人的美味佳肴,有酸辣风味的“踏拉长”(生鱼)、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透明鲜红的大马哈鱼籽。滑雪、射草靶、叉草球是赫哲族青少年迷恋的娱乐活动。
拉祜族
拉祜族在正月初一至初四过大年,在正月初九至十一过小年。腊月三十晚上要杀猪、舂糯米粑,每家要做一对大的粑粑,象征星星,表示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拉祜族亦有大家聚集一起守岁的习俗。
满族
满族过春节时要贴窗花、贴对联和“神”字。年三十全家包饺子,饺子讲究有褶的,不能捏光边的“和尚头”饺子,恐日子过“秃”了。饺子要码得横竖成行,象征新的一年财路四通八达,饺子不能摆成圈,恐日子过得没有门路。
畲族
畲族过春节要舂糍粑,取其谐音,祝愿在新的一年里有好糍(时)运,日日粘粘(年年)甜。畲族祀奉“盘瓠”祖先,大年初一,全家叩拜“盘古祖图”(根据盘瓠传说绘成的画像),讲述祖先创业的艰辛。
土家族
土家族过春节要跳“摆手舞”。过去跳摆手舞时,要先在“摆手堂”挂三笼帐子,帐内挂猪头、猪肉、香烛和野猪的头、蹄等,然后由身穿红色法衣头戴法冠的老土司手持法器,带关摇摆呐喊,男女老少都参加,拜了神后再跳舞。现在土家族除了跳摆手舞外,还要耍龙灯、耍狮子、表演戏剧和武术等。
佤族
佤族在大年初一互相祝贺,特别要向寨子里的长者拜年。拜年时,双方互赠芭蕉、糯米粑粑和甘蔗,象征团结和睦。沧源等地的佤族男女在节日晚上聚在广场跳圆圈舞,老年妇女则穿长裙,几十个人为一队,手搭前人双肩,边唱古老的歌曲边轻移舞步。
-------------------------------------------------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虽有不同的语言、文字,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但是他们大多数都以春节作为本民族的重大节日来欢庆。 达斡尔族:年年高 北方的达斡尔族有拜年的习惯,春节时,人们穿上节日盛装,逐家走访,互相祝贺。每家都备有蒸糕,拜年者一进门,主人就用蒸糕款待。“糕”在汉语中与“高”谐音,以糕款待,表示互相在新的一年中,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节日期间,达斡尔族还举行歌舞、体育活动,一直持续半个月。 蒙古族:酒肉不尽 北方的蒙古族过春节却是另一番景象,节前家家户户都备下了当年生长的公羊和各种奶制品以及几坛美酒。除夕之夜,人们穿上漂亮的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这样象征着新的一年酒肉不尽,吃喝不愁。初一早晨,身穿各式服装的男女,跨上骏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串包时,先要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主人家的女婿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人们边歌边舞。 壮族:迎英雄 居住在中国南方的壮族,称春节为“新年节”。这一天,人们出门无论遇到谁都要相互祝贺,认为这样一年才能吉祥。在壮族民间还有过晚年的习惯,壮族称做“吃立节”。“吃立节”是在这个月的30号,相传在100多年前,壮族的一支农民武装在抗击外来侵略者后凯旋归来,这时春节已过,壮族群众为了欢迎他们,就在这个月的30号为他们重过春节。 布依族:姑娘抢挑第一担水 居住在中国西南边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达旦地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去挑水,谁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的姑娘。而那里的景颇族人民喜欢在春节前举行打靶活动,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她们把绣好的荷包用线吊在竹杆上,在树尖中左右摇摆,请小伙子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酒作为奖品送给谁。荷包里一般装有一枚硬币,几粒谷子和几颗装饰用的珠子,作为幸福的象征。 哈尼族:荡秋千 春节前几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经热闹起来,妇女们都忙着舂粑粑。粑粑是用糯米做的饼子。而小伙子们则忙着上山砍竹子,准备立秋千。那里的秋千有十几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爱荡秋千。节日里,大家都穿着自己最喜爱的衣服去荡秋千,处处呈现出热闹、和睦的节日景象。 傣族:掷糠包 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历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他们把泼水看成是驱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高山族:“围炉” 居住在中国台湾省的高山族,他们在过春节时则是另一番情趣。除夕晚上,一家老少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上聚餐,叫做“围炉”。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围炉”时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净后带根煮熟,表示祝愿父母长寿。如果家里有人外出,也要空出一个席位,把这个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人对他的思念。 满族:挂旗过年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节日期间,男孩成帮结伙地放鞭炮,或乘坐自制的各式各样的木爬犁,在山岗上、冰面上嗖嗖飞驰。少女和年轻的媳妇们穿着新做的花衣服,三五成群,分家合伙地玩嘎拉哈(猪或牛的膝关节骨)。从初一到初五的晚上,人们还自愿组织起来扭秧歌拜年,阵容较强的秧歌队,不仅在本村扭,还到外村去扭。围观的群众常常乐得前仰后合,忘记了疲劳和寒冷。甚至还有热心的观众—直尾随着秧歌队走乡串户,直到天明才归。 白族:“放高升” 云南白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男女青年都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接受对方的爱情了。 侗族:芦笙会 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彝族:跳虎 在云南省双柏县小麦地冲的彝族人过年时有着“跳虎节”的特殊风俗,正月初八,全村成年男子集于村后土地庙遗址,杀鸡献“咪司”(“咪”意土,“司 ”意主人,迷司即为土主神之意),随后由本村“毕摩”祭土主请虎神。8位村民化装成老虎翩翩起舞,“老虎们”两耳高耸,尾巴粗壮,浑身虎纹,额上绘一汉字“王”,颈上挂一个大铜铃,威风凛凛。“毕摩”念罢祭辞请虎神后,虎王率众老虎入村。 整个跳虎节期内,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观虎跳跃和驱赶邪恶鬼怪的一派欢乐气氛中,当地老百姓都深信只有通过一年一度的传统跳虎、敬祭虎神和祈愿老祖宗的保佑后,全体村民才能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一年比一年更美满幸福。 撒尼族:食汤圆 除夕,撒尼语叫“思搓期”。除夕之夜供祖,吃年饭,是很肃穆的。午后,家家门前插上绿树枝,枝上挂一顶草帽。这是无言的告示:请勿入内!不许谈话!就连家中的人也是不可以高声言谈的。 撒尼语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汤圆”和“过新年”是同一个词,叫“阔期玛”。因为过新年必食汤圆。 从正月初一起的半个月内,人们纵情欢乐。初一晚上举行篝火晚会,民歌对唱、三弦胡独奏,古朴抒情。嘭嘭咚咚的大三弦高亢激昂,人们伴随音乐载歌载舞。 初二祭山神,初四送火星为的是驱逐灾害,显示人的力量。 每年春节初二日午后,农民要把牛牵出来,绕着寨心走几圈,在它的额上戴红布扎的花朵,表示对它一年贡献的敬意。还喂它米饭和肥猪肉,表示对自己亲密伙伴的慰劳。 撒尼人从除夕至初五,都有祭祀祖先的活动。从他们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可以发现这个民族的凝聚力和传统道德中美好的东西。
刚问了一个彝族的朋友,说是送东西方面没有什么禁忌,不过我建议你别送表,不是贬值的问题,你应该想到,他以后戴也不是,不戴也不是,会很矛盾的~还是买个好看又贵重的金饰吧。
附:刚才在别处查到的彝族其他禁忌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87458431html
彝族人所禁忌的事: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和禁忌,而彝族禁忌较多,主要表现在行为禁忌、语言禁忌、饮食禁忌等方面。
一行为禁忌:
1、忌骑马遇人不下马。
2、忌孕妇来往于他人婚礼。
3、未满月的婴儿忌见狐臭之人。
4、不准用脚蹬锅庄石,更忌从火塘上方跨过。
5、忌用粮食在手中抛玩。
6、忌打布谷鸟。
7、灵牌是祖灵的化身,禁外人挨近或不洁之物摆放周围。
8、忌订婚、过年所杀的猪羊等畜无胆汗或脾脏暗淡翻卷。
9、忌杀牲时未先烧内祭祖先,而先被狗、猫、鸡碰着。
10、忌火把节时,在田地中间随意走动,如此会招来虫灾。
11、忌白天点着火把到处走动,忌从屋里相继点着两把火把走出。
12、家中有人出门远行,忌随后扫垃圾出门。
13、忌在屋内弹口弦、吹口哨,夜间不关门。
14、禁砍神树或在神树旁高声喧哗打闹。
15、忌锄、斧一起扛或搁放在一起。
16、忌与人有冤仇时当着对方的面折断树枝、吐口水、打鸡、打狗、砍扫把、拍打头帕。
17、不能随意抓摸男子的“天菩萨”。
18、不许妇女抚摸男人的头,更不准从男人帽子上跨过。
19、忌当众放响屁。
20、到彝家作客,不能坐在堆放东西和睡铺的下方和左方。
21、主人酒肉款待,客人要品尝,以示谢意。
二语言禁忌:
1、忌对婴儿用“胖”、“重”、“漂亮”之类赞词。
2、忌在众人面前直言小便、大便、放屁、生育之类的话,更忌口头禅中带有类似两性生殖器内容的语言。
3、忌翁媳和兄媳之间随意开玩笑。
4、忌随便与毕摩、苏尼嘻笑打闹。
5、忌在家人外出时说不吉利的话。
6、忌在人有病时说死伤之类的话。
7、忌无故恶语咒骂他人。
三饮食禁忌:
1、禁食马、骡、狗、猫、猴、蛇、蛙等肉。
2、忌食搅拌时筷子折断的食物。
3、拉羊到堂屋备杀时,羊突然叫者忌食。
4、忌吃粮种。
5、鸡跳过的饭菜忌食。
6、忌用镰刀割肉而食。
7、男子忌食推磨时磨轴折断的面粉。
8、禁孕妇吃獐肉、兔肉,禁小孩吃鸡胃、鸡尾、猪耳、羊耳。禁吃鸡回肠。
9、忌烧荞面粑、包谷粑从火塘右侧(客位方)放入取出。
01
我朋友刚和男朋友分手,明年他们就打算结婚了,朋友的家人说,结婚必须要有房子,不然结婚后住在哪里?
很多人说,物质就是现实,没办法。
我朋友和男朋友说了,男朋友告诉她,我想自己挣钱买房子。朋友犹豫再三,分手了。
原因有以下几点,父母都是为了子女考虑,她父母内心也不希望她远嫁,但是她自己喜欢就可以,可是父母也怕女儿以后没住的地方啊,男方没有给她安全感。
然后她又告诉我,“你知道吗?他们家很有钱。”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家里人可以帮助男方买房子,可是男方说要自己赚钱。我知道北方的一个小县城有一平方米2000多的房子,但是在福州如果要买一套房,靠自己,估计就十年后了。
十年,一个女人真的等得起十年吗?
可能会有人问,相爱不久行了,要什么彩礼?这不是强人所难嘛?而且这个男的不想靠父母,自己赚钱,有错吗?
其实没有错,但是这样的情况,他直接拒绝了,而不是说我去商量,他甚至都不愿意说一句,我先问我父母拿钱,以后再还。
这是态度问题,彩礼,房子其实有时候是检验一个男人爱不爱你的手段,爱你的人即使没有,也希望将最好的给你,而不爱你的人,只会找理由。
02
我还听到了很多言论,既然追求男女平等了,凭什么让男方买房子?这不是变相的卖女儿吗?
而且现代社会很多人认为彩礼,说什么没有必要,只要彼此相爱,甜蜜幸福就可以了。这些话大多出自男性之口,说句不好听的,空手套白狼。
我看到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女的结婚的时候没有要一分钱彩礼,她说:“只要他对我好就可以了。”
于是他们住着简陋的出租屋,辛苦的时候有上顿没下顿,丈夫刚开始对她很好,告诉妻子,辛苦你了,我一定让你过上好日子,可是好日子究竟是什么时候呢?谁都不敢确定。
有一次丈夫对妻子动手了,妻子离家出走后,才发现自己身上都没有几分钱,回娘家也不好意思。她那时候才想起当初母亲说的话,“彩礼必须要,你听妈妈的话。”她执意说爱情大于一切,这人好,不听话。
要知道人在现实面前会变的,即使嘴上说着爱你一辈自己,也会中途下车,这就是所谓的现实。
有句老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父母总是主张要彩礼,不是为了他们自己,他们总是想让自己的孩子过上好日子,希望嫁出去的女儿哪怕回来了,也不会太委屈自己。
03
我之前有问过我父母,我说:“等我以后要结婚看,我一定不会问他要彩礼。”
我妈立马否定了我的话,她说:“我不是卖女儿,这是你应得的,你以后生孩子,照顾家里,你自己的生活都被压住,根本没办法,虽然是嫁人,但是有幸福也有委屈,这些钱就是底气,就是为了不让你委屈的。”
也有很多人说,我嫁给了爱情,我一分钱没要,我现在过得很幸福,可是十个里面只有一个才会这样说,其他的人都不敢保证自己究竟是不是幸福的。
我有一个同事是一位单亲妈妈,在我们一次聚会的时候,她建议广大单身女性,“爱情和面包,一定要选择面包。”
有些男性说:“这女的穷疯了。”
他门们觉得女性物质,殊不知过来人是如何过来的,她说:“结婚的时候,他没钱但是我们家要了彩礼,他说好好爱我,可是还是离婚了,那笔钱我没有花,我就想着以后遇到难处好用,他倒好,不用我说,自己就逃跑了,和一个有钱人。”
她说幸亏听了妈妈的话要了彩礼,不然刚离婚那段时间,她都没有钱生活。
其实每对父母他们都有自己一点点私心,但是他的私心不是要这些钱自己用,而是留着给女儿,以防万一。
这就是父母千方百计想要彩礼的原因,要彩礼不是很多人嘴里说的那么不堪。
04
很多事情确实不能一概而论。
在过去的社会中,彩礼是必须要给的,因为大家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和父母这边就没有任何关系了。相当于父母养了一个女儿要送给另外一家做牛做马。
现代社会说不上做牛做马,但是女人嫁过去生孩子就是一大难关。
出彩礼不是很亏的事情,是男子对女人的态度,在乎程度。能够让女方心里踏实,能够给女方一种安全感。
现在女人承受的压力其实比男生大很多,因为他们生理机制的不同,女子要经历生孩子的痛苦,要尽力照顾孩子。
有句话说的很多,她给你的不仅仅是她自己,还有后代,男生应该拿出自己的态度,去告诉女人,去认可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