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洞房是每个 婚礼上少不了的环节。
从新娘进门开始一直闹到新婚夜半。聊城俗有 “进门三天无大小”的说法,什么人都可以闹洞房,但是闹洞房的主 要还是晚辈,尤其是弟侄辈为甚,他们围绕着新娘索烟要糖,说些俏 皮话,造成一个快乐的氛围。
各地有各地的习俗啊!
结婚当天
祭祖:男方出门迎娶前,应先祭祖。
迎亲: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六的倍数最佳。
燃炮:迎亲礼车应於途中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祝。
食姐妹桌:新娘出发前要与家人一起吃饭,表示别离,大家要说吉祥话。
请新郎:礼车至女家时,一男童持茶盘恭候新郎,新郎下车后予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家。
讨喜: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问好之后,应持捧花给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姐妹或好友应刻意阻扰,经新郎哀求后以九九九元红包礼成交,喻长长久久。
盖头纱:新郎予捧花后,将新娘头纱放下并挽出大厅。
拜别:新郎与新娘上香祭祖,新娘叩拜父母道别,新郎行鞠躬礼即可。
出门:新娘由一福份高之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走,进入礼车。
礼车:应悬挂一棵由根至叶的竹子,根上挂著萝卜,意有头有尾。礼车后方则有朱墨画的八卦竹饰。
敬扇:新娘上礼车前,由一生肖吉祥之男童持扇置于茶盘给新娘回赠红包礼。
不说再见:当所有人要离开女方家时,绝不可向女方家人说再见。
泼水:新娘上礼车后,女方家长将一碗清水、稻谷及白米撒向新娘,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掷扇:礼车启动后,新娘将扇子掷至窗外,谓弃坏性子;掷扇后应哭几声,且在礼车后盖竹筛象征繁荣。
迎娶队伍以竹筛为先,青竹连根带叶,竹端系猪肉一片,防邪神白虎。
燃炮:一路燃放礼炮,车抵男方家门时,家人应燃炮竹。
摸橘子:由拿著两个橘子的小孩迎接新人,新娘轻摸橘子,并赠红包答礼。
牵新娘:新娘下礼车时,由男方一福气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持新娘入厅。
忌踩门槛:门槛代表门面,故新人应横跨门槛过去。
新娘入厅后要跨过火盆踩碎瓦片。
敬茶:将新娘介绍给家中长辈认识。
拜天地:新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相拜,送入洞房。
进洞房:以竹筛覆床,桌上置铜镜压惊,新人共同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谓两人同心,并求日后生男。然后新郎掀开新娘面纱,合饮交杯酒、吃甜汤,象征早生贵子。
忌坐新床:婚礼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
观礼喜宴: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
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於门口端喜糖送客。
吃茶:由男方已婚亲友喝新娘的甜茶说吉祥话并赠红包。
闹洞房。
这个是汉族的总习俗 算是比较全的了 !
所谓“十里不同俗”,山东地盘儿不小,结婚习俗也是五花八门,但有一些是有共性的,新郎来新娘家迎娶新娘的时候,热闹就开始了,这个时候,新娘的闺蜜和亲友们可以尽情地各显神通,“刁难”新郎。先从吃喝开始,水果、甜点、水饺都可以有,但是里面的“文章”嘛,就大有做头咯。一个小小的饺子,一张不透明的饺子皮,可以包含无数可能,答主就见过饺子里面包上芥末辣椒大蒜的,煮个半生不熟,新郎一口下去,自己脑补吧。象征性地吃喝完毕,就开始“进闺房”了,这个时候,新娘家里人会“堵门”,新娘一方的人在房中,新郎一方的人在房外,双方展开人和力的双重“博弈”,新郎会事先备好多个红包,力量解决不了的事,交给红包办,一个个红包从门缝中塞进,拿到的人也就自觉撤出了,毕竟都是图个乐,好戏还在后面呢!
山东婚俗
过去在鲁西一带,孩子们长到七八岁时,父母早就给他们订下婚了。假使父母疏忽,以至于使孩子到十几岁还没订婚,就会引起民间大众的非议。特别是女孩子一过十五六岁就更是不好过日子了。
在山东鱼台地区民间订婚的手续并不复杂。媒人征得两家的同意,都认为"门当户对"、"才貌相当"之后,只需两张"媒人柬"即婚妁,请媒人吃一顿酒席,这婚事便算定了。不过在年龄方面,女的总是比男的大一二岁乃至于四五岁,据说这样是预备着早娶亲早中用。而特别注重的是年命的合不合。所谓年命即是十二属相。假使一个是寅年生人属虎,一个是未年生人属羊,即使门当户对,才貌相当,而因为年命的相克,也决不能定婚的。
婚姻订就之后等到男的长到十六七岁,至多到二十岁左右,就要迎娶了。结婚的日期一般由男家决定,男家多半在结婚的前三四个月里看定日期,告诉女家以便大家在这个期间预备嫁妆。"闺女出门,粪堆也撅三天嘴",所谓撅嘴是生气的样子。陪送嫁妆在女家认为是极大的事情。中产之家,在木器方面至少要陪送一只大橱,一只条几,一张方桌,一张抽屉,两条睡凳,两把椅子,一只衣柜,一只皮箱。在衣服方面衣箱衣柜中总须要填得满满的。
迎娶有大小之别,贫寒之家都用小娶,抬一顶轿子,由压轿的乘到女家,这轿由新妇乘回来而压轿的则换乘车子。中产以上的人家都用大娶。大娶是抬两顶轿,有鼓乐有旗锣伞,声势非常显赫。路途稍远些的都要头一天过轿。这两只轿一只由新郎乘着,一只由压轿的乘着,须在夜色朦胧时走到女家,女家设宴款待。
东明嫁娶习俗 辛苹 0位粉丝 1楼过去民间的婚姻制度,多为娃娃亲。从三、四到十六七岁不等即行计婚。其过程是1、媒人说合,双方父母同意,俗谓“父母之命,媒约之言”。2、先问恳,后传启,男女允贴十二拆全红贴。“传启”仍同问恳样式,但为正式聘。男为女家购买首饰彩礼,女家为男家回压文具或钱。建国后已基本停办,只用一次恳贴,即为订婚契约。3、男冠女笄,双方家长议妥完婚,男家向女家索取年庚,俗称抄年命。去时拿一红贴,女家把女方的生时八字写到贴上,男家根据抄回的生时请人看好选择结婚吉日。4、吉期选好后,把对新娘的要求和禁忌等写在贴上,一式两份,,一份送给女方,俗称“送好”。另一份男方留存,作新娘到门使用,俗谓“婚书单”。结婚吉日选好后,由男方发启,请女方家长商议祝媒人,谢月老日期。由男方下贴摆宴女家作陪。此项建国后多不实行。整个结婚过程一般是,结婚头天晚上,女方举行装箱宴,凡给女方赠送礼品的女眷都请来,一面为新娘送行,一面为新娘装箱。门上贴大红出闺对联。旧时陪送的嫁妆,一般是五件,一柜一橱,一箱一橱,一个抽屉桌,富有的八件,另加方桌,两把陡椅。特富有的陪送金银。贫、佃者便只有一个小包袱了。男方在结婚头天下午,门上贴大红喜联,晚上由哥或其他儿女双全的男人铺床,晚辈男童压床。结婚之日,富人家使用两顶轿,由新郎乘一顶,迎亲至女家。花轿到男家门,先围轿放鞭炮。由娶女婆打开轿帘,送女婆扶新娘下轿,走在铺地红毯上,至院中拜天地,入洞房行礼,俗喝“交心酒”。成婚三日后,新妇拜公婆,尊长及亲属,受拜者须封拜礼钱。然后由新娘、新郎到女家拜见亲族,俗称“回门”。贫者使不起轿,迎亲时用大车扎一彩车,新郎不去迎娶,按不述程序,把新娘接回,行结婚礼便行了。甚贫者常收一幼女至家扶养,名日童养媳,至宜婚年龄,即拜天地结成夫妻。结婚谓之大喜,东明习惯是,结婚第二天女方到男家“送饭”,或日“道喜”。
建国后,提倡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喜事新办,已成风气。又形成了多种结婚形式。举行婚礼已不在遵守旧俗,旅行结婚,在饭店举行婚礼者已有多数。但在农村,从相亲,订婚,商定结婚日期到结婚,仍有很多沿用旧俗,并索要彩礼及衣物,少者几百元上千元,多者几千元到上万元,并且随生活水平的提高且愈来愈多。迎娶时,由过去的大车、花轿、自行车、拖拉机变为时兴的轿车、少则三五辆,多者八九十余辆不等。办酒席,少者几桌十几桌,多则几十桌不等。逐渐形成奢侈浪费之风。
东营结婚风俗是指的山东东营地区的人们结婚的风俗习惯。东营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位于山东省的北部,黄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带,是古代大军事家孙武的故里。东营的文化积淀可以说是非常的深厚的,东营人一直坚持着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结婚风俗,使得东营的结婚风俗独具魅力。
东营地区的人们都是非常坚持本地的结婚风俗习惯的,而且东营每个县的文化习俗也是有所不同的,可以说是各具特色,各具亮点。下面我就来同大家说一说东营结婚风俗,希望可以帮助到想要嫁娶东营地区的人的朋友们。
首先,定亲,东营地区的人是先经过提亲的,这个提亲都是自家的亲戚觉得某某不错和自己的侄子很合适,于是和兄弟弟妹商量上门去女方家提亲。双方父母觉得两家是门当户对,男女双方也同意,便可以挑选一个吉利的日期正式的定亲。
其次,彩礼,当代的东营地区的人结婚都是要彩礼的,彩礼都是双方一起商定好的,礼金一定要是吉利的数字,而且女方第一次到男方的家中去,男方的父母都是要给见面礼的。等到领证后还要再买些衣服以及化妆品给女方。
再次,婚礼,婚房布置是有讲究的,要十八铺十八盖,现在的数量可能没有那么多了,但是最起码的是要有两铺两盖的。而且还有些地方是盆装麦子插大葱,葱白上面系红绳的做法,都是寓意落地生根,红火喜庆。另外还有在婚床的脚边摆放一块长方形的踏脚石以寓意吉祥。迎娶新娘的时候要求新娘车盖红布,过桥过路要放鞭炮扔钱。新娘上车后娘家人要车后泼一盆水表示女儿是泼出去的水等等。
最后,看完这些东营结婚风俗是不是觉得讲究还是很多的呢?现在的年轻人结婚都是会将婚礼全权的交给婚庆公司来完成的,因此年轻人结婚要更加的轻松了。但是如果说年轻人要想自己的婚礼举办的非常具有东营地区的特色的话,就要了解足够多的东营的婚俗知识,这样才可以更好的策划自己的婚礼,与婚礼策划师沟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