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异国一见钟情,全运会冠军郑鹏飞的爱情故事

在异国一见钟情,全运会冠军郑鹏飞的爱情故事,第1张

在9月23日的第十四届全运会男子双人划艇1000米比赛中,广东名将、东京奥运会该项目银牌获得者郑鹏飞与搭档刘浩上演强强联合,以3分35秒185的成绩一举夺金!

异国相识一见钟情

“我们俩是2015年在意大利米兰认识的。”周敏彦大方透露了两人相识的细节,原来当时周敏彦在意大利上学,郑鹏飞刚好在米兰参加世锦赛,机缘巧合之下两人相遇,然后一见钟情。

“他蛮符合我的理想型的,有最吸引我的特质——阳光、有韧劲,我觉得是上天派了这样一个人来到我身边,那时候我正在犹豫究竟是回国还是在当地找工作,他的出现坚定了我回国的想法,从那时候起有了好感,就慢慢走了下来。”

按照周敏彦的描述,两人原本是八竿子也打不到一块去的两路人,周敏彦从事的是金融行业,郑鹏飞则是日复一日训练、比赛,但两人在短暂的相处中却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我们背景完全不同,我就是一个普通人,遵循读书、上班这条路,身边的人也和我差不多,而他是职业运动员,身上有一些特质是普通人没有的,比如特别阳光,会对自己的职业、人生不断进行超越和迭代,这些都是普通人身上没有的特质。”

两人刚相处的时候,郑鹏飞会跟周敏彦讲述自己遇到的一些坎坷,包括小时候训练被桨打伤头部,住进医院,但依旧挚爱皮划艇运动这样的小故事。

两人分别的时候周敏彦也会上网搜索有关郑鹏飞的一些新闻,“我觉得他这么小的年龄,经历了这么大的事情,能够克服它,没有消沉,而是坚持走下去,后来又能达到这样的心境,世锦赛取得如此好的成绩,蛮不容易的,很有韧劲。”

相知相守30版

周敏彦是江苏姑娘,回国后在上海找了份工作,而郑鹏飞继续天南海北地跑,不是在封闭训练,就是到各地比赛,两人聚少离多,最长的一次分离达到了8个月之久。这样的爱情如何保鲜,周敏彦透露,这六年两人经历了三个阶段。

10阶段:两人经常为了相聚的事情吵架,出于私心,周敏彦当然希望能够天天和爱人在一起,但对于一名专业运动员来说,并不可能实现。

后来随着周敏彦对于爱人的职业有了深入的了解后,两人的相处进入了20阶段,“后来我了解到竞技 体育 是怎么一回事后,知道他们需要一个封闭的环境,需要有一个比较大的压强,才能迸发出极限的水平。而他13岁开始练 体育 ,对外界不太了解,后来他也逐渐理解我,了解到正常的工薪族会加班,大家慢慢找到双方相处的平衡点。”

相识相知这六年,周敏彦和郑鹏飞如今已经进阶到了30版本,“现在是无论他身在何方,他都能感受到家人的力量,我有机会看他就尽量去。他大部分时间封闭训练,没有机会见面的情况下,我们也是每天视频,看电视给他加油,给他力量。在遇到坎坷的时候,给他做一些心理按摩。我们在生活上遇到困境,他也会鼓励我们,我们已经达到了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互相扶持着往前走的阶段。”

这个过程现在说起来轻松,但其实非常艰辛,比如两人结婚的当天上午,周敏彦还陪伴丈夫去了健身房,完成当天的十公里训练。领结婚证的那天,郑鹏飞在上海待了不到24小时便归队训练。包括产前,周敏彦也会帮丈夫寻找合适的健身房。

周敏彦性格开朗、知书达理,广东队上下都很喜欢她,都认为郑鹏飞找到了一个好媳妇。看到周敏彦接受采访,教练还把身上的广东队服脱了下来,让周敏彦穿上接受采访,在他们心里,早把周敏彦当成了队里的一份子。

支持丈夫巴黎圆梦

此次全运会夺金,郑鹏飞也算是弥补了东京奥运会的小小遗憾,赛后他也说出了要在三年后的巴黎奥运会上夺金的豪言壮志,对此周敏彦是支持的。

在她看来,丈夫一点点在挑战自我,在自我迭代的过程中也是一个非常有艺术性的过程。“他平时喜欢摄影和画画,是能够静下心来回顾自己,反思自己的一个人。在我看来艺术和 体育 是相通的,任何东西到了极致后都是一种艺术化的表现,已经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呈现了。”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刘毅

《说好的幸福呢》歌词是当心里问着这句话时,幸福,早已经消失不见了。这是一首令人听了会想哭的歌,钢琴哽咽着,大提琴低吟着,唱分手的伤,爱情离开的惆怅;那些爱过的感觉都太深刻,都还记得;方文山以疑问句写爱情的不舍与后悔,只是所有的疑问得不到对方的回答,回忆的音乐盒还旋转着,要怎么停呢?只剩下钢琴声,代替了回答。

《说好的幸福呢》有三个不同的版本,人间小可、周敏、童非非向我们一一讲述关于幸福的故事。另有《说好的幸福呢》是周杰伦专辑《魔杰座》中的歌曲,由杰伦作曲、方文山作词、钟兴民编曲、陈匡怡出演mv女主角。

2008年主演周杰伦MV《说好的幸福呢》及林宥嘉MV《神秘嘉宾》走红,“匡怡的出现,能为台湾**界带来清新的空气”。看到陈匡怡的眼睛、气质、有如净化心灵的喜悦,比起给新生代气质女演员桂纶镁,有过之而无不及。

周杰伦《说好的幸福呢》吉他谱,这是一首令人听了会想哭的歌,钢琴哽咽着,大提琴低吟着,唱分手的伤,爱情离开的惆怅。

抗击疫情医护人员感人 事迹材料 5篇

 国家正在变强,有句古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我相信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共同对抗新型冠状病毒,实现幸福生活。下面是我整理抗击疫情医护人员感人事迹作文,欢迎阅读。

 

 

 抗击疫情医护人员感人事迹一

 谭青苗:疫情不退 战斗不休

 “护士长,拿套防护装备过来。”“护士长,这个表格怎么填”2月29日10点30分,黄冈市中医医院综合科里,护士长谭青苗正忙得团团转。

 谭青苗是宜昌姑娘,在黄州安家多年。如果没有这场疫情,她本该与父母、年幼的儿女共享天伦。1月21日,她的父母从宜昌来到黄州,准备和她一起过个热闹的新年。不料早在1月19日,谭青苗就已进入市中医医院感染科,回不了家。她的父亲说:“你让我来过年,我整个春节都没看到你的人。”“特殊时期没有办法。”她很愧疚地对父亲说。

 1月22日晚,谭青苗转战黄冈市惠民医院。那里三层楼住了97名新冠肺炎患者。刚入院的病人还不适应隔离,每天谭青苗都得大着嗓音讲解着隔离知识,没两天嗓子都哑了。护理部主任周祥想法找来扩音喇叭,这才让她的嗓子轻松了点。每天的隔离知识讲解与安抚,让病人们慢慢接受了不能出门的治疗生活。

 特殊时期又正值春节,保洁工人和护工都不好找,谭青苗就与另一名护士长承担了整个三层楼的所有垃圾清运工作。每次做完清洁,两人的衣服都是从里湿到外。“这些垃圾处理不好,容易造成污染源。”谭青苗说,就算找到清洁工人,她们也是会跟着清洁工人,指导他们做好防护:“毕竟我们也要为他们的生命安全负责。”

 1月29日晚11点30分,有8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需要转运到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本该跟车的护士因不适应负压车无法跟车。谭青苗当即顶上,一直到1月30日凌晨4点左右才转运完成。在凌晨2点左右,一名70多岁的婆婆被抬上车,婆婆担忧地问:“我是不是好不了”谭青苗握着婆婆的手,说:“别担心,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医疗条件很好,您一定会好起来的。”婆婆却说:“姑娘,你看起来好累,你睡会儿。”

 谭青苗一回想起此事,就抑制不住感动,她说:“我一定要坚持战斗到最后,为这样可爱的人尽一份力。”

 抗击疫情医护人员感人事迹二

 周敏:职责所在 累也坚持

 “虽然很累很辛苦,但只要工作需要,我还会继续干下去。”2月28日晚,刚回到驻地休息的黄冈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医生周敏表示,疲惫的声音里,透着坚定。

 为了集中收治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病人,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自2月18日投入使用,急需大量医务人员值守,周敏第一时间请战。而当时,他刚刚结束19天的县市疫情防控督导工作。

 从2月22日开始,周敏和同事两人承担起新院区4——11楼的医疗废物转运工作。每天早上7点多准时上岗,9点进入各楼层,对电梯通道前的医疗废物进行整理、搬运,送到楼下污物出口,再转运到暂存间……因为医疗废物大多是患者的治疗和生活垃圾,为了保障所有人的安全,必须及时进行清运,最多时,仅一层医疗废物就达20多桶。尽管接触医疗废物很危险,需要两个小时进行一次修整,但他和同事在工作时几乎没有时间概念,只想着全力加快进度,连续工作6、7个小时是常事。有时等同事招呼吃晚饭时,才发现自己的中饭都忘了吃。

 “前几天天气闷热,不到半个小时,口罩和身上的防护衣就全部湿透了。”周敏告诉记者,防护衣穿脱不便,加上密闭的防护镜和口罩,本就行动困难,呼吸不畅,每次搬运一桶桶重达几十公斤的医疗废物时,他们更会面临体力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稍有不慎还会受伤。“好几次,我坐着就睡着了。”周敏每天完成工作任务回到驻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快休息,好积蓄力量迎接第二天的高强度工作。

 周敏的妻子余灿是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副护士长,每天早出晚归,一直在老院区负责产科病人的收治及护理工作。两岁的儿子年前被送回浠水外婆家看护,夫妻俩已有一个多月没看到儿子。

 “我们都不敢和儿子视频,怕他哭,也怕自己难受。”周敏低声说,自己很想儿子,也知道妻子的辛苦,但是,身为医务工作者,站在抗疫一线,这是职责也是使命,他愿意付出,选择坚守。

 抗击疫情医护人员感人事迹三

 “我是一名好医生,但却不是一个好孩子“

 “我是一名优秀的医护人员,但我不是一个好孩子。”工作6年的90后武汉第四医院医护人员姜思达对健康时报记者这样评价自己。

 几天前接到通知,医院需要紧急开设两层抗病毒的新病区,急缺人手,经过再三考虑后,他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连夜写好了请战书,交给了院领导。

 姜思达说,母亲身体不好,早在十年前就做了子宫切除术,父母就只有我这一个儿子,我如果不幸感染牺牲了,谁来给他们养老。

 “但是时间不等人,病毒正在以飞快的速度肆虐传播!我就是应该冲在最前面!”1月25日12点,医院下达了通知,下午两点钟之前到西院报道!此前四天,他已经工作了70多个小时了。

 姜思达作为东院第一批护理支援队队员,主动要求被划分到门诊输液室,感染病人最开始接受的治疗就是在输液门诊。“明显觉得自己身体极度透支,随时都有可能倒下。” 姜思达回忆到。当时心情极度困扰,一方面是因为没有休息好,另一方面是担心自己现在状态很差,免疫力是极度低下的。

 上前线之前,必须要回家看父母一眼。吃饭的时候骗父母说,科室最近有人感染了病毒,自己跟那个同事有过接触,去科室住把自己隔离几天,如果没什么症状就回来。

 “这一餐我吃得特别多!眼眶里的泪水不停的在打转,因为我知道,很久以后才能够再次吃到父母亲手为我做的饭菜了,下次回家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时候。”

 抗击疫情医护人员感人事迹四

 延迟婚礼主动请缨上抗疫一线

 普外科90后护士陈娟娟,原定正月初十结婚,为了坚守一线抗击疫情,她主动推迟婚期,从正月初七开始便投入隔离病房紧张的工作中,同“战友们”并肩作战。作为年轻的护士,她说,“进入隔离病房之前,我们都接受了严格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接诊、检查、治疗及自我防护等一系列相关救治流程专业培训。”当问及家人的态度时,姑娘腼腆着说到:“我的家人也很理解我,既然医院需要我,定当不辱使命、坚守岗位。我和家人共同商量把婚期延迟,等这场战役结束,再来准备做最美的新娘”。

 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李艳艳、邢静护士因为长期戴口罩,鼻梁、耳背的皮肤都被压烂了,反复的洗手、消毒使他们的双手都开始皴裂,因为穿防护服如厕不便,她们甚至都不敢多喝水;同时进入感染科的党彪大夫的妻子也是医院妇产科的一名护士,因为工作两个小孩也只能留给年迈的父母照看了;李晓红结婚不到十天就放弃婚假,到感染病区工作……

 当前通渭县人民医院隔离病房共有3名患者,其中1例为通渭县第1例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其余2例均为医学观察患者。目前,3名患者病情平稳。

 新春佳节,本是万家灯火、阖家团圆的日子,疫情无情人有情,正是有无数医护人员坚守在抗疫防疫一线,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才多了一份保障。

 抗击疫情医护人员感人事迹五

 医务人员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冲上疫情防控第一线,他们夜以继日、连续奋战,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不少医务人员不幸被病毒感染,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付出换来了一个个患者的康复,换来了疫情防控形势的持续向好,他们是新时代最可敬、最值得关爱的人。

 在大屏播放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的照片,既是向广大抗疫一线医务人员表达敬意,也是在宣传医务人员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宣传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的事迹,不仅能起到激发医务人员战斗力的作用,而且也能激发更多人抗击疫情的信心,还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浓厚氛围。

 宣传医务人员要找准宣传对象。疫情肆虐,全国数万名医务人员不惧危险、奋战在抗疫一线,他们有的主动请战,写下“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请战书;他们有的推迟婚期,立下“疫情不结束,我们不结婚”的承诺;他们有的亲人去世也没能看最后一眼、送最后一程,诠释了忠孝难两全的古语……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体现着他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和临危不惧、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舍己救人的责任担当。宣传医务人员,我们就要深入挖掘这样的典型人物。

 宣传医务人员还要找准宣传载体。不同的宣传载体背后有着不同的受众群体,不同宣传载体也有着不同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我们要精准研究载体的特点和受众喜好,让典型医务人员事迹既走进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也要走进微信、抖音等新媒体,还要走上讲台、舞台,走进影视剧……只有采取立体化的多载体多形式的宣传,医务人员的感人事迹才能走进千家万户,使之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通过对典型医务人员事迹的宣传,就会发挥出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鼓舞和激励广大医务人员更加英勇地奋战在抗疫一线,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同时,也一定能鼓舞和激发更多的人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推动这场战“疫”尽快全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3841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1
下一篇2023-10-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