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聊聊对你身心灵影响最大的书籍

一起来聊聊对你身心灵影响最大的书籍,第1张

偶像@V先生跟我聊天,他问我能否推荐十本对我影响最大的书。想起我早在2013-10-23就在其他平台写过一篇。现在重新整理一番。我想抛砖引玉来说一说对我影响比较大的书籍。

关于写梁凯恩经历的书籍《别说不可能》,那时候是大学即将毕业的季节,原本很忧郁的我常常会花大量时间泡在图书室和图书城。励志的书籍很多,但是只有这本是一直影响着我的。因为他让我了解到忧郁症是可以摆脱的。并且,此书告诉我一定要去追寻自己喜欢的。梁凯恩说他之所以没有选择自杀是因为还有**没看完。于是,那时开始我也疯狂看**去学习。

然后遇到了第二本对我意义深远的书《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那时候每天坚持读里面的羊皮卷。羊皮卷共十卷,每一卷都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用最美好的语言。每卷坚持读一个月,每天早中晚读一遍。然后就是写工作日记。就在坚持读羊皮卷的那两年,我刷新了我们公司的外贸记录,不论是单笔订单,还是总体销售业绩。但是,懒得天天读的人,或者光读但是不能领悟其精髓不能从行动上改变的人,估计看此书没多大帮助。

后来在2011年遇到《零极限》,感觉就是或许是一本好书,但是周围没有一个人赞成也没有一个人理解。我也并没有实践里面提到的总总。直到2012年8月25日,我在生活一团糟,对于未来感情很绝望的时候再次遇到“我的吸引力”这个网站,看到很多留言都是“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内心里知道我一定能在这里找到许多我想要的东西。现在想起来,都有种感动得想流泪的感觉,于是很快抽时间将《零极限》看了好几遍。为什么喜欢零极限,推荐里面讲了个故事,修蓝博士可以在不见面的情况下治愈整个精神病院的病人。我们即使没他那么强,那么厉害,学到一点点,生活也会有不少改变。很快我就每天将零极限的种种观念运用到生活中,对所有的事情负全责进行清理。开始不论遇到什么事情,总是先审视自己的内心。从来没有想过,这么简单的一本书,将我的人生推向了一个新的巅峰。也正因为零极限,让我的生活充满了奇迹。当然后来陆陆续续看了《内在小孩》,《零极限的美好生活》,《零极限之富在工作》,《最简单的方式》,《阿罗哈》。最喜欢的是《零极限的美好生活》。

《爱情的吸引力法则》其实具体里面讲了一些什么,我也记得不那么清楚了。但是就是这本书让我真正思考我到底需要找到一个怎样的人生伴侣。当我们抱怨好男人都结婚或者有女朋友的时候,该如何审视我们内心的要求。以前的我忘了所有的要求需要包含这点,就是“单身异性恋”。这本书给我的启发就是:很多时候,读很多书,只要一个观念能对你有帮助就好。

记不清是什么时候买了《水知道答案》,那些美丽的水结晶一直震撼着我,结合零极限,我才发现万物都有灵性。你把所有的物体都当做有感情的去对待,你也能够收到各种事物馈赠给你的种种情绪。我爱的房间,会散发温馨。我爱的植物,会长得异常有活力。我用我的爱心去感动自己,去感动我周围的事物,也感动着那些曾经不能理解我的人。后来有人留言说水知道答案是伪科学,我也从没想过去计较,学过了,就过去了。我学的是凡事用心!

因为偶然缘分,从一个不知名的寺庙取了一本书《了凡先生家庭四训讲记》,就是《了凡四训》白话文以及翻译。据说是可以改变命运的书。此书让我更加深入去反思自己,发现自己种种不足,然后真正去面对,去改善。并且从思想,语言,行动上去修善,去传播美好。关键去留意自己做什么事情处于一种什么动机,看问题站在一个怎样的角度。念念为别人着想。去付出,并且是有智慧地去付出。因为光付出,不思考付出的方式,有时候反而导致不好的结果。当然,这条路是永远学不完的。要学的,要改的总是很多,但是自己真正成长了许多许多。

《情绪的惊人力量》,我不得不承认,以前的我是个死脑筋,很容易钻到死胡同,并且是忧郁绝望的死胡同,并且一发不可收拾。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运用换个思维的方式,去让事情改变。对于我当时的忧郁性格起了非常大的帮助。不过现在运用零极限,总是能让事情往好的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也许是零极限让我更多活在当下,完全信任宇宙。升起的念头越少,负面越少,奇迹和美好才会越来越多,灵感越来越多吧。

《力量》《魔力》,我很喜欢。为什么我没有刻意推荐《秘密》,是因为我看了视频也看了书,每次看都非常激动,真正正儿八经又没有用到。(如果你觉得秘密很有用,恭喜你。如果你因为《秘密》陷入困惑,可以看看《秘密的副作用》) 但是遇到《力量》,我才开始启动自己的好感觉,看《魔力》,才更了解如何针对性去感恩。

《女人的资本》,据我所知同样书名,有很多不同版本。我那本是彩色的,也是很多年前送给自己的情人节礼物。这本书让我明白,人首先要给自己定义一个角色,你归纳一下你是什么类型的女性,你如何去发展你的个性特质。对于外表,装扮,声音,表达等等要如何去完善。

《生命喜悦的祈祷》,这不是一本祈祷的书,更像是教你做人的书。文字非常优美,经常读,经常听,里面的种种思维就开始从潜意识影响自己,带给人和平与喜悦,最喜欢里面的奇迹祈祷文。

《莱斯特利文森自传》《瑟多纳释放法之丰盛之书》都是与释放有关的,可以突破更多内心的各种限制,释放掉无用能量。但是我还想推荐一个与此相关的视频《Letting go》,通过放空你的欲望,来达到心灵平衡,从而产生奇迹。

《治疗密码》首部量子物理能量疗法,它通过调整身体的能量分布,修复潜意识,开启身体的正能量,而治疗的方法仅仅是做一套简单的动作。6分钟/次的“治疗密码”,能帮助人们将潜意识中的痛苦记忆注入爱的能量,疗愈内心的创伤,摆脱焦虑、压力和恐惧。书中还介绍了立竿见影的“深呼吸压力解除法”,随时随地清理负面的情绪垃圾,获得内心的宁静。

 治疗密码不仅治愈了特蕾西(作者洛依德妻子)12年的抑郁症、班•琼森的绝症,还帮助90多个国家数万人解除了忧郁症、癌症等身心疾病的困扰。其实这本书多数在讲道理讲例子。但是手势真的很好用。很多人听名字以为是专门治疗疾病的,其实我倒觉得可以用来辅助治疗。而我自己常常用来静心,深挖一些情绪。第一次收到这书,正好喉咙很痛,坚持了两天治疗密码就好了。有天长了一颗很硬的痘痘,用治疗密码几分钟就能挤破了。治疗密码还能让气色特别好。有天早上做治疗密码,突然就能理解妈妈了,理解妈妈的种种不易,用治疗密码无形之中能流露很多情感吧,然后疗愈。看这本书是一下子翻完的,最初不能接受每天三次治疗密码,所以懒得继续,后来发现确实是很好的。说实话也并没坚持每天三次,依旧有很好的效果。

《墨菲文集》《迎向富裕》,很全面的潜意识书和祈祷文。总之很赞啊,很多祈祷文对我特别管用。(但是,我并不认为对每个人管用。)

《与神对话》,用“我”与“神”对话的方式解答人生的困惑。

彼尚的课程很好啊,特别喜欢彼尚老师,我也没有上过他的课,光是听他的课程录音就非常有收获了。转变了很多我看问题的方式。他的书也很好,比如《奇迹课程》《轻而易举的富足》喜欢的话,就坚持实践吧,坦白说他的课程真的很受益的,书籍你能坚持实践,你会体验种种好处的。

《砰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扫除力》,或许很多书都在告诉你做加法,结果你感觉越来越重,而这两本是告诉你做减法。现在不是流行极简主义,流行断舍离嘛。这两本书就是让你通过扔掉一些杂乱无用的,不那么喜欢的,渐渐让自己被喜欢的东西喜欢的环境包围。同时教会你整理。因为外界干净舒适了,心也就敞亮了。

其实,很多书的具体内容,随着时间推移,会渐渐遗忘其内容。而我现在最喜欢的就是将零极限,治疗密码,EFT等等每天每天去运用。看书不是为了看书而看书,而是真正对自己管用,真正能每天运用。

我说这些书对我有用,但是并不代表对每个人都有用。有时候,有些人甚至不用读书,只保持运动的好习惯,以及独有的智慧,就可以幸福快乐过好一生。我曾经喜欢去找各种书,是因为我迷茫过。我想去找答案。

很想听大家说说自己喜欢的书,喜欢的作者,对自己有重大影响的人。

后记:这篇文章,有人不理解其实是预料之中的事。所以,此文写给懂的人。

小的时候看过一部**《楚门的世界》,影片讲述了楚门是一档热门肥皂剧的主人公,他身边的所有人都是演员,包括他的亲人和朋友,但他本人对此一无所知。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上学上班结婚生子,孩子长大了继续上学上班结婚生子,一切都平静的轮回着,仿佛一切都是安排好的。人生真的就是这样,一眼望到头?那我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前些天,机缘巧合我加入了“初心之地”——一个尚未在公众亮相却深得我心的青年组织,和很多有想法的年轻人一起,开始学习看书聊人生。也是机缘巧合,我看到了《了凡四训》、《播种幸福》、《零极限》、《小女生职场修行记》这些书籍,曾经妈妈推荐给我无数次,我都没往心里去,这次看完后,我内心的声音是,我仿佛知道了孔子说“三十而立”立的是什么;如果说前方纵有千般艰险,只是以不变应万变,那我又应该揣着怎样的“不变”上路。

《了凡四训》让我发现,在我过往20多年的人生中,只知“自强不息”,不知何为“厚德载物”。努力能够解决自己掌控范围内的事情,但所谓“运气”归老天爷管,只有顺应天道才会慢慢改变。那老天爷认为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呢?是否和我的标准一致呢?

讲个故事,从前春秋时代的鲁国制定了一种法律,凡是鲁国人被抓到别的国家去做奴隶,若有人肯出钱把这些人赎回来,就可以向官府领取赏金。孔子的学生子贡去赎了人,却不领赏金,孔子知道了就骂他说,你错了,君子做事可以移风易俗,行为将成为大众的规范,你怎么可以只为了自己的高兴,为了博得虚荣,就随意的去做呢。子贡听了之后有些疑惑,皱着眉,望着孔子。孔子解释说,现在鲁国富有的人少,穷苦的人多,而你创下了恶例,让大家认为赎人接受赏金是丢脸的事情,以后谁还会肯去赎人呢?

所谓积德行善,不是为了顺乎世俗人情,讨好世人掩人耳目。而是要诚心诚意的一心为他人的利益着想,不能只看现在,只论个人的得失,需要看到他对大众的影响。若现行是善,而其结果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善;若看似不善,而其结果有利于大众,则虽非善而实是善。关于善恶之间很多细微的探究,《了凡四训》中讲了很多,在这里不一一分享。

真正了解善恶之后,生活中的我,多了一份觉察和谨慎,也多了一份内心的笃定,不再那么容易人云亦云。了解“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法则,接下来,《播种幸福》告诉我种子的原理,“你想要的,先帮助别人得到它;你不想要的,切记不要给别人”。在看完书的第二天,我便有了一次“清种子”的机会。早上刚起床吃完饭,我坐在沙发上,打算休息一会就开始做今天的功课。妈妈边收拾房子就边说“你看,你们从来都不把功课放在心上,我早上一起来就读完书了,你说你吃完饭做,也没做。”我心里就一百个冤枉,还有点生气,我哪里有不把功课放心上了,总否定我。等情绪过去之后,妈妈也上班去了,我开始觉察到,我总埋怨妈妈在用她的标准要求我,我同样也在用我的标准要求她。她认为我应该早早做功课,我认为她应该耐心等待,并用正向积极的语言表达。我讨厌被人要求,却还是种了“要求别人”的种子。想通之后,我做了一个决定,下次听妈妈说话的时候,不关注她的语言表达是不是在否定我,只关注她的发心是督促我学习,希望我好,就ok了。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被看见,被听到,不是表述的话语,而是背后的发心和需求,此刻就种下一个“看见别人的需求”的种子,把自己过去的标准清理掉。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做着“己所不欲,施于人”的事情,只是自己没有觉察到,一直认为自己的标准是对的,我开始意识到“我是对的”是多么伤人,尤其是对自己亲近的人。

感谢年轻的我,能够有缘将“因果法则”装进自己的行囊。感谢大家宝贵的时间听我分享,也感谢“初心之地”这样一个“游戏”让我有缘接触到这些书籍,感谢!

“男人应该养女人。”

“女人应该结婚、生子。”

“和贫穷的男人结婚,会变得不幸。”

“身边的情侣看起来比我幸福。”

“反正只有漂亮的女性和有钱的男性才有异性缘。”

“偷情的男人最差劲。”

如果你的心里赞同上述的句子,那么就可以从那个地方进行清理。一旦开始谈恋爱,我们就会开始对恋爱观与幸福下定义,也会有很多期待,所以必须一项一项进行清理。

为什么要清理呢?因为不管做什么,我们都希望维持归零、纯真的状态。零的状态就是没有记忆的状态。如果不进行清理,只以自己对这些事物的期待与价值观来看待或解释自己与恋人,那么问题就会一直出现。说得更清楚一点,恋人只是将你所拥有的记忆表现出来罢了。

与恋人体验到某些问题时,我们可以在心里找到许多借口与理由,例如“因为自己没有魅力”、“因为对方的成长环境”、“我要去可以遇到更好的人的地方”、“因为年龄的关系”等。结果不管你选择哪个结论,也只是改变了遇见的人或发生的事情,但还是会体验到相同的问题。

这么说虽然可能不够具体,但如果你的先生是一个不肯工作、出轨、到处借钱的人,造成这些事情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几百年前你曾经把先生当成奴隶使唤。即使不知道真正的原因,但现在你所遇到的人,都是过去和你有某种缘分的人。

缘分不好也不坏,而是你必须加以清理的东西。因为有某件事情必须消化,才会在现在这个瞬间有了这样的连结,所以要进行清理。为了使自己和对方都归零,为了以爱和对方往来,因此要进行清理。

只要一项一项清理自己的记忆,就能消除问题原因所在的记忆,让对方不会引发问题,而且彼此都能从灵感发起新的行动。由于彼此都戴着“期待”的眼镜看对方,而无法展现原本完美的样子,也因此不用强迫对方“看着真正的我!”,并强摘下对方的眼镜。

只要拿下自己的眼镜,一切就会变得不一样;只要你展现真正的自己,对方也会自然展现出真正的姿态。借由“爱”,可以让彼此看到对方,而不是期待、执著与憎恨。

和喜欢的对象一起出去吃饭时,如果抱着期待来看待对方、与对方交谈的话,会怎么样呢?对方会觉得很累,而且也会以相同的期待来看待你。

结果因为我们共同拥有记忆,当自己心中回放名为期待的记忆时,对方的心中也一样会回放记忆。所以当你一旦发现期待的讯号时,就要开始进行清理,这一点很重要。希望大家不要误解,记忆并不是不好的东西,也不要觉得自己回放记忆是不好的。清理记忆可以让自己归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才会将这些必要的东西交到我们手上。

只要当下针对体验到的问题进行清理,就可以善加利用这段时间,并且以原本的样貌面对彼此。能让我们显现出原本样貌的人是非常棒的,虽然这段关系可能是普通朋友,也或许会为你带来一个很大的工作案子,如果只是想着“这个人居然是我的恋爱对象!”或“这个人明明是我丈夫!”那么就会看不见对方了。

不管是恋爱关系、亲子关系或朋友关系,人际关系基本上都是由构成“我”的三个自我开始的。自己(尤哈尼)会照顾内在小孩,而当两者紧握双手时,就会和奥玛库阿(超意识)产生连结,然后神性(神圣的存有)就会从灵感获得爱。

只要在自己心里进行这件事(荷欧波诺波诺)即可。只要心里这三个自我真正和平相处,就会创造出最佳的人际关系。当你这么做之后,恋人、家人、朋友与同事也会开始进行清理;街道、房屋、马路、公司、大地也会倾听你的声音,并且开始爱你。爱灵感本身,也就是“真正的你”。 (源自:《零极限的美好生活》)

文○周梵

匮乏感不仅会让人变得焦虑、充满恐慌而且连智商都会降低,几乎所有人在生活中做的那些愚蠢的决定,都跟匮乏感有关。

通常人们比较容易看清自己的匮乏感是比较外显的,比如金钱或时间的匮乏感,但在这下面还有更深的匮乏在施加作用力。

如果按照对生命的重要性的排序的话,那么应该是这样的,越底层的越重要。

金钱

时间

注意力

认知开放性/对生命的好奇和探索

内在力量感/爱的能力

所以最大的匮乏不是金钱的匮乏、时间的匮乏,而是勇气和认知开放性的匮乏。

前段时间推了一篇关于孩子教育的文章—— 《扎克伯格让孩子不要担心未来,你却还在执行“挫折教育”》 ,后台读者的有些留言类似:

“扎克伯格花几十万请保姆,我们这种普通人怎么跟他比”、“何不食肉糜”。

其实有些人会有这样的言论,确实并不意外。查建英说,没有代沟,只有认知结构沟。

我深以为然,而且不仅仅没有和年龄有关的代沟,也没有贫富、男女…沟。

因为贫穷的人可以因为其思考方式去行动然后变得有钱;

有钱人也可以因为一些思维定式做错误的决策让自己破产;

男人可以有女性视角而尊重和信任女性,女人也可以比一些直男癌患一样更贬低和物化女性。

所有的差异本质上都是意识状态或者认知结构的差别,而不是他们所拥有的身份、年龄或财富等表象上的区别。

一个人的能量状态会决定了时间在他身上的流淌之后,经由时间的累加,他的意识体最后会带入到三维空间会呈现的是什么。

本质上,每个人当下所拥有的生活,就是你过去无数次说出的语言、做出的行为、和每个时刻做出的哪怕最微小的决定所累加出来的结果。

而这些行为层面的表现底层的原始动能,就是能量状态或者说意识状态。

我记得几年前一次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讲一个国外的普通女性,怀孕的时候状态很差,几乎要得抑郁症。

但是生完孩子之后,开始积极的运动,自我成长,过非常自律的生活,孩子四个月的时候身材就回复的比生产前还好。

还有她在家里游泳池边抱着孩子的照片,身材确实棒极了。

那时这种辣妈网红还没有现在这么多,所以第一次看这个故事,真的觉得满满正能量好励志,立刻感受到了信心!

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这篇文章,而是这篇文章下面的评论,有不少人说:

“还不是有钱。”

“我要是有钱请三个保姆,我也能瘦的下来。”

“像我们这种没嫁给富豪,只能自己每天带孩子的妈妈哪有时间健身。”

当我看到这些评论时非常讶异,我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就能看出文章里的辣妈家请了三个保姆的。

也不知道为什么运动塑身成功这事儿跟有钱没钱变成了因果关系,好像生活中一切问题,都是因为没钱才会这样。

没钱也是因为自己不是富二代,没嫁给有钱人或时运不济,总之跟自己都没关系。

就像有些男人也很喜欢说,她跟我分手就是嫌我没钱,她就想找个有钱的。

可是却从来看不到自己性格中的情绪化、多疑、暴躁、粗糙的生活态度才是让对方真正失望的原因。

归因方式呈现了这个人内心深层的信念系统,你是以善为基调推测别人的动机还是反之。

你是外归因,把所有的结果都推到外部的不可抗逆因素上:原生家庭不好、运气不好、市场环境不好、政治环境不好、教育环境不好……

还是会透过某种结果的发生去审视自己作为一段经验的创造者和体验者,应该承担的责任?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是他们自己创造了自己的生活现状包括所处的环境,反而认为是因为这种环境所以我才不得已会这么想的。

而没有意识到,正是这一刻他选择相信:

“我跟扎克伯格根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我很无奈我生存的世界,而且我没有选择,只能这样。” 的这种思维模式本身就是一种选择倾向,就导致了ta只可能被卡在原来的生存状态中。

他们不明白的是,他眼中的扎克伯格是他创造出来的,独属于他的世界,他选择赋予“扎克伯格”这个形式有什么意义。

是榜样,或是展示了一种新的可能性,还是代表不公平社会的阶级符号,全都取决于我们观察的视角。

他们认为我和我所体验到的世界没有关系,是迫于环境,我只能这么想,或者说是环境才让我有这种思考方式,你们这些人没有处在我这样的环境中,所以才会有这种论调。

我做父母课程这么多年中,我见过很多父母一遍抱怨现在的教育体制,一边又逼迫孩子去上各种培优班。

然后说“我知道孩子很累很不开心,但我也没办法啊,大家都这样啊。”心里知道这是错误的,但是依然决定当帮凶。

这是内心力量感的匮乏时,就会下意识选择一条看似“安全”“有保障”的道路,而这种所谓的看似“安全”的道路,可能正是把人生推向一个艰难方向。

当你不会被你的环境改变,你才具备了改变自己环境的前提。当不敢遵从与自己内心的感受时,勇气和自信并不会凭空降临到谁身上。

内心的力量感是需要不断的做有勇气的选择,一次一次练习的结果。心灵的力量就如同身体肌肉的力量一样,用进退废。

最大的匮乏是力量感的匮乏,这种匮乏会直接导致对责任的逃避。

蜘蛛侠里有一句著名的台词,“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然而反过来说同样成立,“责任越大,能力越大。”

你愿意为生命负责的范围和深度,决定了你的力量能扩展到什么程度。 讲述著名的夏威夷疗法的 《零极限》 的作者说:

当你对自己的生命负完全责任,那么所有你看到的、听到的、品尝到的、接触到的,或者以任何方式体验到的都是你的责任,因为它出现在你的生命里。

或者,不妨这么说:要不是从你的内在投射出来,他们原本是不存在的。因此,问题不在于他们,而在于你。

你体验到世界是经由你的视角创造而来,因为观察本身就是参与创造的过程。

当你在看你的世界时,当你在感受时当你在判断时,你就已经在创造了。

每天有无数的信息在这个世界传播流动,但是只有很少一部分会进入你的视野,并更少一部分会被你关注,并且通过你人格的模式来解读这些信息。

你接收的信息本质上就是你选择的世界,你的注意力投注在哪里,你的世界就呈现出来什么样子。

根本没有一个独立于我们之外的世界存在,没有你观察的参与,你的世界根本就不存在。

《生物中心主义》的作者兰札博士提出一个古老的哲学题,“如果一颗树倒下,没有人在场,那么那棵树会发出声音吗?”

一颗树倒下,会引发周围空气的振动,这是一种空气脉冲,耳朵这种感知器官可以接受特定频率的空气脉冲。

经由观察者的大脑处理过之后,只有观察者的意识中感知到“声音”这种感觉。所以观察者加上耳朵和大脑,是“声音”的绝对必要条件。

外在世界和意识是直接关联的,空旷的森林中倒下的一棵树产生的只是无声的脉冲——微吹的风。(甚至连感受到风也需要皮肤这种感知器官)

作者同时也写到,一定会有某些人不屑地回答说:“要是没人在场,一棵树当然也会弄出声响来。”

兰札博士说,这不过是证明他们无法思考没人在场的事情。他们的头脑发现这个难题很难解决,就竭力想象自己不在现场却又在现场的情形。

这种想象自己不在现场又在现场让我们有了世界是独立于我们之外的错觉,认为世界在没有观察者的参与下也同样会存在,甚至一个故事没有它的观察者参与创造也同样会发生。

在做个案的时候,常常会有学员问我“周梵老师,如果是你,结婚几年后,老公对你的不满越来越多总是指责你,你会怎么做?”

或者“孩子现在很自闭,不愿意上学,对我们很排斥,周梵老师如果你是他妈妈,你会怎么办?”

每次遇到这种 “如果是你遇到这样的状况,你会怎么办?” 的问题,我总是觉得很好笑。

当然我还是会尽量满足对方,给一个答案,比如说我可能会如何沟通啊,会如何看到关系底层累积的情绪……

但更终极的真相是,如果是我,这一切根本就不会发生,没有假设的可能性。

因为这就是要求我去想象一个自己又不在又在现场的状态,当你有今天的生活现状,无论是和你的伴侣的关系,或是生命中其他任何领域,是因为你是这样的你,才会发生!

只有这样的你才会在过去做无数个符合你的人格模式的特定选择,才能把事情推动到这一步,而换一个人作为参与者,则会有完全不同的版本发生。

很可能在起始点选择就会不同,也可能中间就会很不同,无论在哪个节点做了一个截然不同的选择,生命的路径就会开辟出一条新的可能性,都不会是此刻的样子。

总之,你遇到的这个现状,没有你的参与根本发生不了。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创造者,但是很多人无法接受这种理念,他们会反驳,那我的出生,我的原生家庭不是我选择不是我创造的啊。

当你变成自己命运的受害者时,其实连这种受害者的状态都是你自己创造出来的,进而强化了你过去命运的轨迹。

就如同我在 《降临影评:你在创作你的未来,未来也正在创造你》 里写到的:

你最初来到地球的这些已经设定好的常数,来到这颗蔚蓝色的星球,成为这个国家的人,以及生活在这个族群和他的文化中,还有选择自己的父母,并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来到地球上,其实在这样的限定范围内,注定了我们以这个个体身份能体验的范畴。

而这种范畴即是一种限制也是一种方向的指引,自由和限制是相对的,选择和被选择也是。没有限制的前提,连自由的概念都不会存在。

如何在有限制的情况下体验到自由,才是能理解自由的意义。

到底是你在选择你的命运还是命运选择你,其实也是如此,因为最终你会发现,你和你的命运本身就是一体的。

你创造了你的命运,然后再去体验自己的命运,你和你的命运彼此互为因果。

力量感的练习就是不断在生命中去做一些超越于你安全感的尝试,一次剖白袒露自己脆弱的表达,一次旅行,尝试那些知道对自己有帮助但又不敢做的事情。

一次又一次的敞开和尝试,你会发现你的世界越来越宽广,外在世界的扩展也就意味着你的内在世界已经不同了。

-end-

○作者介绍:周梵,幸福心理学家丨资深关系教练丨优质畅销书作家丨两个孩子的母亲。

亲密关系的第二个阶段是幻灭期,幻灭期里伴侣间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争吵,而争吵的目标就是在争夺亲密关系的主控权,努力地想改变对方的想法和行为。想想生活中太多的例子,因为双方都不肯主动改变,并认为自己是对的,错在对方,所以互相指责,互不想让,整天吵吵闹闹,甚至分道扬镳。

伴侣间为什么会为了一些外人看来不足挂齿的小事争吵不休呢?原因是期待,亲密关系容易让人有伴侣对我的幸福负有责任,和她/他是我幸福的源泉的想法,一旦对方不能给自己带来满足,内心的空洞就会浮上心头,吞噬人的理智,导致过激行为,从而使争吵愈演愈烈,双方痛苦不堪,为了逃避痛苦,又开始回避矛盾,回避沟通,此时的亲密关系让人备感折磨。

所以要想早日走出幻灭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意识到我的幸福我负责,象《零极限》倡导的一样,“我对发生在我身上的一切负100%的责任”,伴侣没有义务对我的幸福快乐负责任。这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难,一定会有人说“如果不是为了幸福,我结婚干嘛”,常人就是因为走不出这个境界所以才倍受亲密关系的煎熬。许多心理学方面的理论都倡导,爱是付出不是索取,这个付出不是倾其所有无底限的付出,而是先爱自己,当自己的爱富足了,再去给别人,先满足自己再满足别人,爱是“杯满自溢”。也一定会有人理解为那爱就是自私,我现在逐渐在理解爱自己与自私的区别。爱自己是自己能满足自己的情感和物质需求,而不指望从别人那里索取,能自娱自乐,能自我取悦,即使一个人也不会感觉孤单寂莫,内心是丰盛富足的。而自私则是的以损害别人利益来满足自我需求,或以占有为目的独享别人也需要的资源,这二者动机是不一样的,所以有本质的区别。比如我有二条丝巾,我都很喜欢,经常佩戴,你想要而我没有给你,我认为这就不是自私,而如果我有N多条,从来也不用而且也不珍惜,明知你想要却也不舍得给你一条,那叫自私。通过读这本书,我也想到了之前读过的一些书里的理论,逐渐对“爱自己”开始有一些感悟。

感情不独立的人在亲密关系中很容易陷入权力斗争中。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亲密关系中因一方在不打招呼的情况下晚回家的例子,剖析了双方内心的黑洞。

貌似因为对方晚回家引起的争吵,实则是自己内心的不受重视、不配得的黑洞在做怪,而对方之所以晚回家不打电话,也是因为内心的黑洞在作祟:晚回家有负罪感,负罪感让他觉的自己不配被爱,打电话就要面对自己的负罪感,所以选择不打招呼,到时候再说的做法。当然一般人不能认清矛盾背后的感情需求,而往往认为对方不重视自己,甚至不爱自己,所以用蛮力抗争,结果却背道而驰,适得其反。我现在认为情商高的人其实就是洞悉人的本性,了解人的心理需求,并顺势而为的人。

书中也教授了处理权力斗争的方法,原则:1、自己对自己的快乐负全责,不把伴侣当作自己不快乐的根源。2、亲密关系的目的是共享快乐,而不是控制对方。凡是总想证明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思想,都是试图控制对方的想法。3、勇于面对自己内心的痛苦。4、学会有效沟通。

书中讲了,亲密关系中,人们一定要学会用全新的心态来面对不时浮现出的痛苦,而这种痛苦除了来源于小时候受的创伤以外,还有更深一层的痛苦,这种痛苦是生而为人的痛,是来自孤独感的痛苦。并讲了,痛苦是不能避免的,但要不要苦却是可以选择的。逃避痛苦只会延长受考验的苦难,只有坦然面对痛苦,痛苦才会转化为生命的礼物,使自己更坚强、更自信、更快乐。

书中给出了有效沟通的八个纲要:

1、我想要什么?

2、有没有什么误会要先澄清?

3、我所表达的情绪,有哪些是绝对真实的?

4、我或我伴侣的情绪,是不是似曾相识?

5、这种情绪是怎么来的?

6、我该怎么回应这种情绪?

7、情绪背后有哪些感觉?

8、我能不能用爱来回应这种感觉?

沟通是不能用一人做一半的方式来进行的,如果我认为我做这一半,伴侣也得做他那一半,两人才能沟通的话,那么还是有所期待,也就是再一次把我的快乐当作对方的责任了。

争吵时,双方的目标都要定位在完美解决问题上,而不是谁对谁错上,在此基础上遵循以上8个纲要沟通,觉察彼此内心的感情黑洞,直到发现彼此其实同病相怜,背负着同样的痛苦为止,然后就可以选择从痛苦中超脱,这就是灵魂关系中两人心灵合一的开始,也是每对伴侣的终极愿景。

伴侣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你看到他/她的不完美之处,其实就是你自己的不完美所在,你之所以排斥对方的缺点,其实是因为你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部分,而选择把它压到潜意识里面不让它浮出来,伴侣的出现就是来让你看到真实的自己,选择接纳或逃避,决定了你能否成为更好的自己,所以说婚姻就是一场修行,伴侣就是你的功课,当你把这些功课都解决了,过关了,就修成正果了,婚姻也就圆满了。但愿每个修行者都能早日开悟。

灵修类的书籍也看了好多,这次读完张德芬老师的《爱到极致是放手》,感觉是时候来写一些东西,总结回顾自己灵修路上的心路历程。

起初是因为大学毕业从学生到社会人身份转变难以适应,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我陷入了迷茫,渴望通过阅读一些书籍来获得心灵上的安慰。读了一些励志类、成功学、心灵成长类书籍。发现那些“鸡汤文”,只能给你打一时的鸡血,让你瞬间热血沸腾动力满满,但是过了几分钟药效过了又是满满的空虚。通过买书,我发现自己总是愿意去阅读灵修类的书籍,想着既然喜欢放自己去吧。通过零极限、玛雅历、以及一些心理学、心灵成长类书籍,我越来越发现向自己内在看的重要性,让我明白了灵修的意义。

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孩子长大之后的一些心里问题,很多都于年幼时的经历有关。父母对孩子不当的管理模式一般有两种:过于干涉和疏于关心。过于干涉,会让孩子缺乏创造力。疏于关心,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下面只说一下自己在父母关系上存在的问题。和母亲的关系比较和谐,她会尊重我的想法,也会给我支持和爱。一直困扰我的是和父亲的关系,我总是觉得他不够关心我,不够爱我。所以努力去好好学习来讨好他。后来发生了一件小事,让我明白了父亲一直都是很爱我的,只是他的表达方式不对。我在微博上敲下了这句话:今天很开心,能和自己的世纪大难题和解。成年人遇到的很多事当中,很多都是因为内在小孩没有被满足。

对亲密关系一直有种渴望,毕竟是连初恋都没有过的人。觉得恋爱是一件多甜蜜的事情。亲密关系对两个人来说都是修行。你曾经逃避过的问题都是通过亲密关系来重蹈覆辙,直到你完成你的功课。所以也有些庆幸自己没有在没有清楚游戏规则的情况下就进入了考验。遇到问题时要跳出自己演员的身份,想想这件事发生是让我学会什么。对于亲密关系,不仅有甜蜜。还有你不愿意去面对的痛苦,但是我想大声说,我已经准备好了。

不要以为结了婚,他就是你的,不会离开你。结婚之后,每天生活在一起,更是容易被鸡毛蒜皮的小事引发矛盾。不过这是两人修行的好机会,其实我觉得两个人慢慢磨合,通过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彼此说出不会和别人讲的内心痛苦,相互安慰,达到身心灵的和谐是多么甜蜜美好的一件事情啊。具体内容可以看《亲密关系》,这本书,很棒。

你遇到的一切事物都是你内在的反射。面对同一件事情,不同人的反应就会不同。现在每当自己情绪不好时,我明白这是自己的事情,和对你做这件的人没有太大关系。(一些特例除外)。我会分析,是什么原因让我这样。如下图:

强烈推荐大家去看这本《臣服实验》。“臣服不是懦弱,不是委曲求全,不是消极地随波逐流。真正的臣服是勇敢地放开自我,全然拥抱当下的变化。然后,我们会看见生命所安排好的、种种超乎意料的惊喜。“

自己从开始读了这本书后就一直在践行这个理念。这是一种对宇宙全然的信任。前段时间跟宇宙下订单,想找到一份实习工作。没想到很快机会就来了,但是时间不对。本来打算是考完注会再实习。但是我知道在我这个小城会计事务所招实习生几乎不可能,即使时间不对,我也愿意臣服,我愿意全然信任宇宙。和书中主人公的体验相似,第一时间想逃避的感觉太过强烈,但是我还是愿意去相信、去臣服。

发生的每一件事,我都会问自己这件事是来教导我学会什么样的功课的,去接纳不喜欢的事情发生,慢慢就会发现自己内心的力量增强了,空间变大了,感受到更多的自由。

就像你只允许自己有积极向上的一面,压抑自己的负面能量,而遇到的伴侣恰恰都会是消极的一样,修行并不是一种一劳永逸的方法,可以让你不再受苦。一些灵修类课程拿”不再受苦“作为宣传点,其质量也可想而知。只要是人,就一定会有痛苦,痛苦是如影随行,永远去除不掉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培养受苦的能力,回到自己的内心,诚实的面对自己,觉察自己。

自己通过阅读大量的灵修书籍,有了基本的方法论。接下来的打算是,减少去读相关的书籍了(除非是很多人推荐特别好的),减少参加灵修类课程(虽然自己几乎没有参加过),更多是自己去实践,践行臣服实验,保持觉察。另外自己对玛雅历,是在太感兴趣了,会去学习。三维空间的最高能量是爱。心中有爱,脚下有风。世界是我的游乐场。谢谢你,我爱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3900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1
下一篇2023-10-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