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夫人是谁?

孔子的夫人是谁?,第1张

孔子的夫人是亓官氏,宋国人,19岁嫁与孔子,先孔子七年去世。她的情况古籍很少记载,直到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才被宋真宗赵恒追封为“郓国夫人”,元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又被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夫人” ,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孔子改称“至圣先师”,她也被称为“至圣先师夫人”。孔子死后,“即孔子所居之堂为庙”,亓官氏即同孔子一起被祭祀,唐代始有寝殿专祠,早期曾有塑像,清雍正火后重修时已为神主牌位,上罩木刻神龛,龛前置供桌。

孔圣人孔子,一般来说,我们关注的地方都在于孔子的思想,他的作为、言论、事迹等等方面,毕竟我们的民族两千多年来就是生活在儒家思想中,对于这个儒家的创始人,自然是非常关注了。不过,今天要为大家讲的,不是孔子的思想,而是他的家庭,他的妻子。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孔子的妻子到底是说,为什么能成为这样一个伟大之人的妻子,而且为什么还有人说,孔子也是离过婚的呢?

1孔子之妻

孔子之妻,一定有很多人都并不清楚,或许是因为孔子的光环太大,掩盖了他身边所有人的光芒吧。孔子的妻子亓(音齐)官氏,在孔子十九岁的时候与孔子成婚,但她并不是鲁国人,而是宋国人。史书上关于亓官氏的记载很少,我们所知道的就只有她嫁给孔子一年之后,生有一子孔鲤,而她直到宋朝时期,才被追封为郓国夫人,此后的待遇一次比一次好,好歹是圣人之妻。

2孔子离婚

但是,孔子也曾是一个离过婚的人,正是和亓官氏离的婚,为什么?这其实只是历史上的一种说法,认为,亓官氏和孔子不一样,毕竟当时女性地位不高,她或许也是没有受到太多教育或许是天性使然,总是在孔子面前絮絮叨叨说个没完没了,而孔子并不喜欢这样的女子,也许是显得太没有学问吧,而且当时如果女子犯了说话太多的问题,是要被休掉的,亓官氏就这样被离婚了。

毕竟,孔子肯定是个很有想法的,他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节奏,可以想象,如果你在专心做自己的事情的时候,总是有个人在你身边说个没完没了,时间一长,当然会觉得烦躁不堪,而且孔子有学问有学生,他的社会地位即便没有现在这么高,那也是不低的,偏偏遇上一个不出众的妻子,心里也是觉得不平吧,终于,孔子再也忍不下去了,亓官氏就这样被休掉了。

3孔子后人

根据不多的一些史料记载,孔子也只有这一个妻子,亓官氏为他生有一子,在孩子出生的时候,鲁昭公特意送来一条大鲤鱼作为祝贺,孔子感念,就给儿子取名为孔鲤,然而孔鲤基本上没什么成就,相当平凡。还有说亓官氏还生下了一个女儿名为孔姣,但是记载太少,只知道一个名字,还不能确定是否真有其人,那么她的生平就更无从得知了。

关于孔子之妻亓官氏,我们也无从得知,她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到底是贤良淑德,还是叽叽喳喳,我们或许更愿意相信,她就是那个圣人背后默默支持的女子,有了她,孔丘才能成为孔子。

孔子的太太

  金陵客

  

  孔子的太太是谁?恐怕许多人不知道。《论语》记载孔子的言行,没有一个字涉及他的太太。历朝历代研究孔子者甚多,也没有看到有谁专门研究过他的太太。对许多人而言,这个人似乎不存在。但是孔子肯定有太太。因为,《论语》记载着孔子教子和嫁女的事。既然有儿子有女儿,可见孔子一定有太太。

  第一个提供孔子太太信息的人,是三国时代的王肃。他在《孔子家语》中简略地写了孔子生平,有这样几句话:“孔子三岁而叔梁纥卒,葬于防。至十九,娶于宋之亓官氏,一岁而生伯鱼。”这些话让我们知道,孔子结婚年龄为十九岁,太太的姓氏为“亓官氏”,婚后一年,他们就有了一个儿子。可以说,王肃的报道算是比较全面了。

  可是现在的人喜欢追根究底。对孔子这样的“老牌明星”而言,王肃这样短短的几句话显然让人不过瘾。

  其实孔子太太一生一定很有故事。王肃没有写,读者却可以想。历史记载,孔子三岁丧父,十七岁之前丧母。尽管孔子有九个姐姐和一个哥哥,他们却均属同父异母,孔子的哥哥孟皮还是残疾人。

  孔子能够娶妻,有没有得到哥哥姐姐的帮助?看来,可能性不很大。一个“贫且贱”的孤儿,能够依靠自己的能力娶妻生子,除了说明孔子自有其过人之处外,却也证明,那个当初看上他的姑娘,确实好有眼力。

  这位“宋之亓官氏”姑娘,到底看中孔子哪一点,她自己没有表白。分析起来,最主要的一点,我看恐怕是她认为孔子迟早能够出人头地。因为坚信这一点,她嫁给了孔子。事实上,他们这段婚姻的开头几年,还是很能够证明这一点的。生了个儿子还有国君赐鱼,在她看来,恐怕真的无比荣耀。

  不过,孔子实在不是那种官场混混式的人物。等她发现并确认这一点之后,她已经跟在孔子后面吃了多年的苦了。这种苦日子终于过不下去,她对孔子青云直上的信念终于破灭,她也就离开了孔子。

  历史记载,她去世后,儿子伯鱼为母亲服丧一年,期满之后,念及母亲一生的不幸,依然禁不住伤心落泪。孔子知道后说:“嘻,其甚也。”有人这样理解:孔子不以为然的原因是“礼”,按照“礼”的规定,对已经改嫁的母亲的去世,是不能这样尽情伤心的。我却认为,孔子不是一个没有人情味的人。太太虽然离异了,谁敢说,在孔子心里,就没有一点对太太的怀念之情呢?

  在我看来,孔子婚姻失败,最可能的原因,是贫穷。《论语·阳货》记载孔子的感叹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两千五百年来,学者们各有各的解释。鲁迅曾在文章中说:“孔子把女子与小人归在一类,但不知道这‘女人’是否也包括了他的母亲。”我却知道,这一定包括了他的妻子。

  其实,所谓“难养”,不过是一句大实话。首先,这个“养”,必须有相当的物质条件;其次,这个“养”,同时必须具备必要的精神条件,可以猜测,除了物质上的需要,孔子的夫人也更需要感情上的呵护、志向上的认同。然而,孔子是轻富贵的人,这让夫人感觉看错了人。孔子陷入了两难境地:在家则经常吵闹,离家太久了,妻子又幽怨不绝。

  孔子太太大约死于公元前485年,十多年后,孔子去世。司马迁记载了孔子去世的盛况,却没有一个字说到孔子夫妇合葬。这大约是因为孔子太太没有能一直陪伴孔子。其实,在这个问题上,孔子倒真的开明得很。他的儿子50岁先他而去世,儿媳妇随即改嫁,没看到他老人家说一个“不”字。

  一直到宋代以后,在孔庙大成殿后建造寝殿时,人们才开始想到她。从此,她才作为专职的“至圣先师夫人”,和她的前夫一起被人供奉在那里。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在。 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於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父亲叔梁纥去逝,母亲颜征在就带著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到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也去逝。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孔子19岁时,娶了宋国的官丌氏(同“基”字),过了一年后生下一个男孩,这时鲁昭公送了一条鲤鱼来恭喜他,孔子对于鲁国国君的赏赐感到十分荣幸,因此将儿子命名为鲤。同时由于是第一个儿子,所以字伯鱼。(伯是老大的意思。)很可惜的是,孔子虽将第一个儿子唤做伯鱼,但一生却也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并且先于孔子而死,终年50岁。 详情是: 公元前533年,孔子十九岁。 一天上午,孔子正席地而坐,专心致志地向竹简上刻着字。忽然,曼父闯了进来,不由分说地拽着孔子的右臂就往外走:“快,仲孙大夫来了,要给你提亲呢!” 孔子被弄得蒙头转向,不知所从。 来到曼父家,从母和哥哥正满面春风地招待仲孙大夫喝茶,仲孙大夫脸上挂着微笑。 原来,楚灭陈后,为与各国通好,楚平王招集几个大国到陈国聚会,商讨如何治理陈国的事情,鲁国派去了仲孙大夫。聚会期间,宋国如会大夫与仲孙大夫谈起了宋国流迁鲁国的一支后裔,谈到了叔梁纥和孔丘,谈了孔丘目前的处境和生计。宋大夫是个很痛快的人,当即对仲孙大夫说:“鲁宋两国历有姻联,孔丘祖为宋人,应娶个宋女为妻。”仲孙大夫答应归国后秉明国君,认真办理。鲁昭公听了仲孙大夫的秉奏,为与宋修好,十分支持这门亲事,责请仲孙大夫负责,抓紧办理。 国君过问,仲孙大夫操办,这真是天公赐福,孔子自然是举家欢庆。曼父娘与孟皮以家长的身份主婚,所费资金,由仲孙大夫筹措。 接着便是六礼文定:纳采(向女家送礼,求婚),问名(向女家问清女子的名字、生辰),纳吉(卜得吉兆后到女家报喜、送礼、订婚),纳徵(订婚之后向女家送较重的聘礼,也叫纳币),请期(选定完婚吉日,向女家征求意见),亲迎(新郎到女家迎娶新娘)。 时近中午,迎亲的车轿被人们簇拥着缓缓地驶进阙里街,驶近孔子家那所低矮的茅草房。街上,鼓乐喧天,人声沸腾,曲阜的人们成群结队地涌来。顽童们爱凑热闹,在人群中钻来钻去,还有的爬上了树丫,攀上了墙头。花龄闺女抑制不住心头的激动与兴奋,颊染红潮,眉带羞笑,似在分享他人新婚之乐。小伙子们更是借机喧笑打闹,竭力显示自己的存在,期冀能够得到哪位闺女的青睐。年轻人行至何处,何处便是欢乐的潮头。吹鼓手则使出了平生的气力,大显其能。 新娘在伴娘的搀扶下走下车轿,只见她娇步轻移,环佩叮当,丰体细腰,丽质芳颜,真如三月春桃迎日开,六月芙蓉含水笑! 春潮般的赞美声、说笑声和欢快的鼓乐声将新娘新郎送到了喜堂之上,傧相唱道: 天监在下,(天上监视地下的人,) 有命既集。(选定了文王做天的儿子。) 文王初载,(文王刚刚明白事体,) 天作之合。(天就给他配个妻子。) 在洽之阳,(在洽水的南方,) 在渭之涘。(在渭水的旁边。) 文王嘉止,(文王知道有位贤明的女子,) 大邦有子。(是大国的女儿。) 大邦有子。(是大国的女儿,) 伣天之妹。(是天的妹子。) 文定厥祥,(聘定了吉祥的喜事,) 亲迎于渭。(文王就亲身去渭水相迎。) 造舟为梁,(把船连结起来做了浮梁,) 不显其光。(这难道还不显耀,还不荣光!) 这是一首歌颂文王迎新的诗,后人崇敬文王,就把它作为祝贺结婚的赞辞,“天作之合”等词句直延用到现在。 傧相又唱:“一拜天地。” 孔子与新娘亓官氏在伴郎、伴娘的扶持下,一副诚惶诚恐的神态,向天地揖拜。 “二拜高堂。”傧相此语一出,孔子不觉鼻酸气嗝。孔子自母亲死后,多亏曼父娘百般照应,他想起父母,自然悲伤,泪水在眼圈中转了几转,强自忍住,向曼父娘深施一礼。 “夫妇合卺。”傧相又大声唱了下道仪式,随手从供桌上拿起预先准备的一只新瓠,从中间切开分为两半,斟满酒,分送给新郎新娘各一瓢,两人各啜一点。 “新人入洞房。”傧相的长音未落,细乐骤起,人群簇拥着新郎新娘向洞房涌去。 洞房里,一应物品摆设齐整,喜烛高照,新娘敛气凝神与孔子并排而坐。傧相开始唱礼:“一杯酒夫妻和睦。”新郎新娘各啜一点酒。“二杯酒白头偕老。”夫妻二人又各啜一点酒。“三杯酒早生贵子。”傧相唱罢,新郎新娘各将手中的酒啜了一点,然后将酒杯交换过来,再饮。这就是所谓的交杯酒,此俗延袭至今。两位小伙子趁新娘饮酒之机,上前按了一下她的头颈,只呛得新娘咳嗽不止,满身玉玦环佩随着身体的颤动,在烛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众人欢闹了个把时辰,傧相劝大家散去。 孔子见众人离去,尤其是傧相和曼父走到门口又回过头来伸了伸舌头;扮了个鬼脸。他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心里怦怦直跳…… 孔子有生以来,还从没有和女孩子单独在一起呆过。四周静静的,只有微微摇曳的烛光和蜡蕊偶尔熔化的嗞嗞声混杂着两个人的呼吸声。床上的全新被褥散发着丝絮醉人的幽香,引人发困。烛影中新娘白皙的脸膛更显得风韵,两颊微微发红,高高的鼻梁,一双凤眼似睁似闭,嘴唇紧抿。孔子似乎不敢正视眼前这个女子,不相信她就是自己的妻子,将与自己同床共枕,休戚与共。孔子是个思想极其活跃的青年,无论何时何地,他总比别人想得多,想得深,想得远。此刻他不禁想起了母亲:母亲的不幸、母亲的辛酸、母亲的泪水、母亲与年龄极不相称的衰老……他决心不让妻子重蹈母亲的覆辙,他要尽到做丈夫的责任,庇护她,关心她,同情她,体贴她,给她更多的温暖与情爱,让她生活得更美满,更幸福!当然,决不能自此沉溺于温柔之乡,而要为人类之泛爱,为仁义之畅行于世,为实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世界而奔走呼号!不知过了多久,孔子思绪的野马才被收缰勒住,他从妻子时粗时细的呼吸声中,觉察到她的心在紧张慌乱地跳动着。是啊,她家远在宋国,此刻也许想家了吧?孔子并非像有人蜚传的那样冷漠,他也是个热血男儿,也有七情六欲。他只愿像傧相唱诺的那样与妻子恩恩爱爱,早生贵子。他的心不禁一阵狂跳:成婚就是为了上祭宗庙,下继后世,繁衍子孙。他不由得向妻子看去,恰在这时,亓官氏也抬头向他看来,四目相对,似闪电,若流星,转瞬即逝。 烛泪淹没了烛心,亓官氏慌乱中借机去剔剪烛花,孔子摆手阻止。亓官氏悄声说:“这灯要长明,它喻我们夫妻长命百岁。” “这都是人们的祝愿,人的命运怎能和蜡烛相提并论。” 亓官氏听后,不再剔除,回到床边坐下。 房中渐渐暗下来,烛光越来越微弱…… 孔子走近妻子,将她紧紧揽在怀中,柔声说道:“夜深了,咱们休息罢!……” “扑”的一声,烛焰完全熄灭…… 结婚之前,仲孙大夫就保举孔子做了委吏。委吏是管理仓库的小职员,他上任后,发现账目混乱,原来前任委吏与其他工作人员串通一气,中饱私囊。孔子利用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清点物资,审查账目,秉公办事,不到半年,就弄得仓盈账清。季平子很赞赏孔子的忠诚与才干,又提升他做乘田,乘田是管理牛羊的小吏。春秋时期,祭祀是头等大事,祭祀需要肥壮的牛羊,因此,乘田虽地位不高,却需可靠的人承当。曼父对季平子委孔子任委吏、做乘田十分不满:“他们简直是瞎了狗眼,竟让一个满腹学问的人去干这等卑微的小事!”孔子解释说:“只要有事情做,就要做好,要做好什么事都不那么容易。再说,喂养的牛羊都是为了祭祀所用,还有比这更重要的吗?管理仓库也是很重要的,管仲曾说过:‘仓廪实而知礼义。’因此,叫我管仓库,我就把仓库里的账目计算得清清楚楚。叫我管牛羊,我就把牛羊管理得肥胖强壮起来。” 完婚以后,孔子夫妻恩爱,相敬如宾。白天,孔子外出工作,管理仓库或牛羊,妻子纺纱织布,料理家务。夜晚,孔子秉烛读书,妻子在一旁做针线相伴…… 孔子小时候为生计所迫给富人家放牧过牛羊,因此很了解牲畜的习性,掌握喂养的技术,上任不久,便制订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譬如,未长成的牛羊一律放牧,既能强健身体,又可节省草料。待体魄健全,逐渐趋肥时,便雌栏雄圈分养,饲以好草好料,雌雄不得合圈合群,不得交配。栏圈的范围不宜过大,尽量减少其活动量,以促使其肥胖上膘。饲草要严格过筛,以免混有泥砂杂物。限定严格的饮水时间,如牧放方归不饮水,运动过后不饮水,食不饱不饮水,刚交配不饮水等等。上膘期间,每夜至少喂两次,正所谓“畜不吃夜草不肥”。选择优良的雌雄牛羊作为种畜,专槽喂养,专事繁殖…… 这样以来,经过不到一年,饲养场里便牛羊成群,膘肥体壮,六畜兴旺。这年郊祭禘祭和祭宗庙,都用上了空前的、最上乘的好牲畜,朝野上下,无不赞誉,都夸孔子是个无所不能的青年,不似一般贵族后代,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大事干不了,小事又不愿干。鲁昭公也十分赞赏。 公元前532年,孔子二十岁。 一天,孔子正在察看下属们拌和草料喂饮牛羊,忽见孟皮一跛一拐地走来,对孔子说:“仲尼,你生了个儿子!”不等孔子答话,众同事围上来,纷纷讨喜酒吃,孔子喜不自胜,向众人说道:“待我回家准备,定请兄弟们痛饮喜酒。” 孔子扑进屋里,见嫂子抱着婴儿,妻子疲倦的神色里透露出初做母亲的喜悦。孔子站在床前看着妻子,嘿嘿笑着。亓官氏被看得不好意思,忙用话岔开:“你快看看儿子吧!”孔子似梦初醒,从嫂子手中接过儿子,仔细端详一番,不禁低头吻吻他那嫩嫩的小脸。 “二弟,快来,国君派人送来了礼品。”哥哥在外喊道。 孔子急忙把儿子交给妻子,去迎接国君派来的使者。 孔子赶到门口,见哥哥领着一位宫中打扮的人向门内走来,急忙上前施礼。 来人还礼说道:“大王喜闻夫子得子,令我送来鲤鱼,以示祝贺。” “孔丘乃区区小民,怎能受此大恩?请大人代我多谢国君!”孔子施礼,并将来人领进门内。 “我要回禀大王。这是小人与贵公子的见面礼,莫嫌轻微,请笑纳。”来人从身上取出一串钱币给孔子。 “怎敢让大人破费,孔丘多谢了!”孔子受币,再施一礼。 来人招呼从人把鲤鱼等物献上。孔子与孟皮接过,放在院内的桌子上,施礼道:“臣民孔丘拜谢国恩,永世不忘!丘定严教,不负君赐。” 众人见此,十分高兴,彼此又说了些祝贺的话,来人方回。 孟皮命妻子熬制鱼汤,孔子正色制止,说道:“哥哥此话差矣,此乃先祖列宗的阴德。他刚出世的婴儿,怎能受此大恩。此鱼万不可食用,我们要牢记国君的隆恩,为小儿取名鲤,字伯鱼,志此不忘,以荣君赐。至于补养身体,可再想办法。” 孟皮夫妇听二弟说得有理,不再说什么,全家十分高兴。 昭公送鱼的事像春风一样迅速吹遍了曲阜,吹遍了鲁国,人们对孔子更加尊敬了。 公元前531年,孔子二十一岁。 孔子任委吏,做乘田,成绩卓著,表现了非凡的才干,加以昭公赐鱼,声誉满城,季平子擢升他任司职吏,司吏人口。 春秋诸侯纷争,人口大量死亡,人口多寡,常常是一个国家强弱的标志。司职吏表面上是调查人口,但实质上更重要的任务却是繁殖增加人口。这不是一般人所能胜任的。 孔子一就任司职吏,季平子便给他出了个难题:三月内拿出一个行之有效的增加人口的章程。 孔子一向忠于职守,又有超人的才干,所以,不足十天便交了“答卷”:一、轻赋税;二、轻徭役;三、慎刑戮;四、倡节俭;五、定婚嫁。 季平子看了,觉得颇有道理,但又不尽解其意,忙派人去将孔子召来。 来到丞相府,季平子以礼接待,孔子彬彬有礼,侃侃而谈。他说:“赋税苛重,人们衣食无着,就会迁徙别处。抽取壮丁,摊派杂役,人们恐惧临阵身亡,也要逃亡他邦。滥用刑罚,人们行动无准绳,不知所措,只好逃亡。用度不知节俭,生活则易艰难,到了无法维持的地步,就要流离他乡。反之,做到了这四条,天下人便会闻讯来投,何愁人口不增?最重要是莫过于定婚嫁,此乃繁殖人口之根本所在。男婚女嫁无定期,生男育女必不多,人口何望剧增?……” 季平子听得津津有味,孔子稍一喘息,他便急忙追问: “仲尼言之有理!但不知如何定法?” 孔子微微一笑,接着说:“定婚嫁指的是成婚年龄和排场大小。早婚,男女发育未足,生出不健全的后代,遗害无穷;晚婚,生育必少,这两条都不可过分。男子十六岁发育阳通,六十四岁萎阳。女子十四岁成熟阴通,五十岁绝育。这样算来,男子应在二十岁至二十二岁成婚,女子应在二十岁成婚。周礼规定男子三十岁而婚,未免有些过分。再者,现时婚礼耗费太甚,不少人家缺‘六礼’之费不能成婚,影响人口的繁殖,应大力倡俭。凡到了成婚年龄而不婚嫁者,要治其父母之罪……” 季平子听得眉开眼笑,赞叹不已。季平子奏禀昭公,颁布全国,一时鲁国人人奔走相告,外邦人纷纷迁入,鲁国人口剧增。孔子的名声也因此大振。 孔子自赴任司职吏后,自觉比管牛羊惬意得多。司内一应人都是熟手,孔子以礼待人,众人如同群星拱月般对待孔子。内中一位叫景和的小笔吏①更是百般殷勤,很得孔子重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3953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2
下一篇2023-10-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