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一个人的声音和五行,也可以知道这个人的大致运势和这个人合适的结婚对象。因为很多时候,找结婚对象最重要的是要合适,所以只要按照殷娜的五行找到合适的人就可以了,彼此在一起自然是好的。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一剑一生金婚?
简金峰名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的声音和五行是一把剑和一条黄金命,那么这个人通常会有一个比较顺利的职业生涯,因为他有一个非常凶的气场,可以帮助他获得职业发展。既然事业上的势头很猛,自然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好运,比如财运,婚姻。
顺着小溪进入水中
因为五行属金生水,对冯健金明来说是非常合适的结婚对象。首先,他们互相吸引是非常容易的。其次,他们很容易给对方带来更好的情感体验。也就是说,他们的性格和观念非常契合,所以自然而然地契合在一起。
婚姻与河流的命运
如果冯健金明和建水明结婚,那么他本人也会给建水明带来富贵,而且由于两人结婚后的运势多次互相共有,他本人也能从中获得有利因素。
有了城墙。
因为五行是土生金的,所以城墙的寿命也和刀剑的寿命是兼容的。所以两者一般会互相吸引。如果住在一起,很快就会建立感情关系,然后甚至发展成婚姻关系,因为感情会加深。
与城墙当地生活的联姻
和城墙本地命结婚后,剑与金命的运势通常会在很多方面变强,因为城墙本地命对其有旺财作用。同时,城墙的运势也会因为婚姻而得到提升甚至提升,所以他们都会因为婚姻而获得好运,未来的生活也会更加顺利。
以上是剑锋金命的运势和适合的结婚对象。看来这类人的运势整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当然,如果你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结婚对象,那么将来你的婚姻会很和谐幸福,你自然会有更好的生活。
一、个旧,梦开始的地方
自打小就知道有一个叫个旧的地方,离我们并不远,地理课本上的中国地图总有“个旧”的图例,个旧字样后是一个括弧,括弧里标示上“锡都”二字。就连我们的地理老师也都充满自豪,每说到个旧锡都时,他的眼神光亮,声音也似乎高了起来,他说他家就有亲戚在个旧当工人哩。
个旧自此在我们的心目中,是一个挺高级的地方。
事实上确实如此,村里就有几个在个旧当工人的,人家命好,大都是抵退休父亲的班而当上响当当工人的。
在七八十年代农村人当工人是很不得了的事,当工人意味着可以穿上鸭蛋青的劳动布衣服,意味着可以头戴农村人说的撮箕帽,意味着脚上是棕**的洋气翻毛皮鞋。刚当上几天工人的,回家时口音就变了,很甲,开始操着地地道道的个旧腔音,艳叨叨的,我们想学却怎么也学不会这种调子轻扬的语言,人家工人们也变得斯文起来。最夺农村人眼球的,莫过于逢年过节,探亲工人们肩上扛一腿火腿,意气风发,从公共汽车上下来就只奔家见老母老父哥弟姐妹,顺便把一大兜花花绿绿的糖果放在吃饭桌子上,一家人咯咯咯直笑。
家里干农活的也就顺便沾光成了工人家属,在村里的地位自然长了一截。
个旧其实只是个总名,个旧最能体现威风的是老厂,后来个旧老厂总是干脆连在一起念的。
我家在个旧倒是有几家亲戚,终于去了个旧也是八十年代末以后的事,也终于陆续知道了雄伟的七层楼那个高啊,巴金命名的个旧金湖那个美啊,个旧工人文化宫那个壮观啊,个旧宝华公园那个令人流连忘返啊,个旧老阴山那个险峻啊,个旧人的声音那个好听啊,个旧工人老大哥在的地方多高级啊……就连个旧的空气也透着好闻的气息,至少没有农村特有的牛粪泥巴味儿!
二、老厂是一道历史烙印
但我以前从未到过老厂,一次也没去过。只知道老厂是出大锡的地方,是有票子的地方,是石屏人建水人为国家做贡献的地方,连牙膏皮也是用锡制成的。
我们几个屁孩就用破洋铁碗烧熬锡制的破牙膏皮,等熬出来的锡珠冷却了,再抠下来一点一点塞入抠空了的皂角果内,再咬了一小片葫芦瓢塞紧皂角果口,当成赢皂角果的果王。赢皂角果的游戏一玩一整天,也因此被大人用细竹棍抽打,说是不务正业,但哭一阵又忘乎所以了。大人心疼好好的葫芦瓢被少不更事的我们咬缺了,那年头,什么都金贵。
能看一眼老厂就是儿时最大的梦想,此梦想竟然死死根植,死脑筋兼顽固,直至中年!
终于见到老厂的时候,二十一世纪都过了五分之一了!2020年8月底,从个旧城乘车朝东方向山脉蜿蜒曲折而上,老厂并不远,一顿饭的时间就到了。
老厂并没有工厂的气息,老厂已经不再是以前的老厂了,尽管我以前从未谋面过老厂。
老厂的社区简介说明了老厂的地理概况:海拔最高2400米,最低1450米,面积1022平方千米,从个旧市区往东,经过黄茅山选厂,进入老厂矿区第一个岔路口。直行是老厂街、现在的云锡老厂分矿、老厂镇政府所在地;左转到马鹿塘坑、期北山、羊坝底选厂和原个旧市革新矿等单位。
查旧版《石屏县志》,始知石屏人赶赴老厂始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左右。石屏人旧有“穷走夷方急走厂”之说,走夷方即走西头,现在的普洱、景洪一带;走厂即到个旧老厂。石屏人过怕了人多地少的日子,穷则思变,一路向西赶马帮做生意,一路向东淘金矿觅殷实。
这条一路向东的淘金之路是一路无助的心酸之路,所以,昔日底层矿工的走厂调成了眼泪汪汪的诉说,走厂调子很多,摘抄其一于下:
正月里,是新年,租税重,渡日难;
叫声爹娘莫挂念,四十八厂走两年。
二月里,天气长,大风丫口来歇凉,
三条大路通个旧,不知哪条通伙房。
三月里,雾沉沉,个旧街心找熟人,
找着熟人不认我,揩揩眼泪走出门。
四月里,四月中,老板下山招弟兄。
白纸上面落黑字,不知哪天帮满工。
五月里,是端阳,挑着破盖进伙房,
敲钉磕锺我不会,自缝塃包拉出场。
六月里,火把节,窝路矮小最难越,
鹞子翻身葫芦口,长虫钻过要脱皮。
七月里,七月七,手扳绷子眼泪滴,
弟兄问我哭哪样,背背沟沟拉出血。
八月八,月儿圆,老板借我几吊钱,
一心想要寄回去,老板逼我去赌钱。
头天骗去九百九,二天又成穷光蛋,
还是兄弟心肠好,借床簑衣过冬天。
九月九,九月九,要找东家个旧有,
不去寻找两三年,弟兄饿得要逃走。
十月里,冷凄凄,清风苦雨吹破衣,
老板盖的鸭绒被,砂丁盖的烂簑衣。
冬月里,冷得慌,大风丫口望家乡,
郎在外面干月活,妹在家中眼望穿,
一心要想往回转,两袖清风无盘缠。
腊月里,一年完,父母盼儿去团圆,
一年辛劳盘剥完,要想回家是何年。
那时的石屏人注定是吃苦的主,干不到钱是无脸回家的,出门在外必然要吃一堑长一智,上文走厂调就是极好的明证。
不挣银钱誓不还,黄天厚土终不负。石屏人同建水人一道,从做蝼蚁一般的砂丁开始,入坑硐,熬苦命,冒风险,吸粉尘……苦字是他们寻常到极致的生活常态。苦,把石屏人逼上自强不息终有巨为的道路。我们今天把“坚韧不拔,善作善成”当成新时代的励志口号,然则先人们早已视之为风轻云淡。假使置身于今日,他们恐怕都是高级别的劳模吧!
白骨一枯荒野杳,黑夜一去是朝晨。个旧老厂硬是从一片苦寒之地变成了石屏人的第二个家,石屏人涌现出一批蜚声海内外的实业家,
时谚曰:“石屏的李恒(升),建水的马成”。可见民国时期的老厂是石屏建水人的天下,石屏陈鹤亭、李恒升、张正堂、张信之……他们是民国时期的个旧老厂金主,他们也是当时国难犹在,岂敢忘乡的大爱儒商。1921年陈鹤亭倡导捐资创办石屏中学校,1925年,陈鹤亭牵头修建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个碧石铁路(个旧—蒙自碧色寨—石屏);1937年,李恒升捐一百五十万元滇币,用于购买战斗飞机抗击日本侵略者……
这些巨大爱国之义举,在旧中国也绝对是大手笔。同期,李恒升捐资一千银元出版袁嘉谷穷经皓首二十余年终达成的《石屏县志》,成为研究石屏历史的珍贵文献。石屏文献名邦的厚誉,个旧老厂的石屏实业家们功劳不言而喻。
石屏人在个旧老厂的奋斗史还不是一部实实在在的万言大书吗?
三、老厂的热闹曾经震天响
旧时的老厂没有乡镇概念,老厂泛指矿山(矿区)。 新中国成立,个旧老厂矿藏由资本私营转为国家管控,以前的砂丁成了第一批工人,他们终于享受按劳分配的工资生活,工人们没有理由不爱老厂,他们是农村人眼中的大拇哥。
皇帝爱大儿子,国家爱大企业。老厂的地位在国家难出其右,老厂资源丰富,技术力量雄厚,设备齐全,车间有翻砂、金工、机修、农机等,机床有车、钳、刨、铣、磨等,可以说大厂企业的家什一应俱全。各科室部门齐齐整整,有财务科、供销科、生产计划科、检验科等等。
只是,几十年后,昔日的大拇哥渐渐变成了一个湮没于时光深处的形容词兼名词。
老厂山头雾气缥缈,老厂上空细风细雨,八月的天气竟有些寒意,昔日厂房和职工宿舍星罗棋布,隔几十米便一阵模糊在高矮不一的山隅间。老厂主街上的水泥路面一片湿潮,还想肆意飘飞的尘埃霎时又憋屈为泥泞。
曾经在老厂挥洒青春,如今已步入迈年,却还在坚守老厂的工人老大哥老大姐们心头也一片湿潮。
他们的心头没法不潮湿。
老厂光阴的故事,仿佛只能去浩荡声势的黑白记录**中去寻找一样,有蜚声海内外宏大场面,亦有难以忘怀的温情细节。
咱们工人有力量,那时的工人忘我劳动,劳动模范评比声势猛烈嘶吼,比赛业绩,比赛产能,比赛技术,比赛氛围一阵紧似一阵,胜利坑、和平坑、革新矿、胜利矿劳动模范叠彩。
一个字,干!
老厂矿区的灯一直亮着,高品位的锡矿从纤细的铁轨上井喷而出。竖井坑口提升的笼子上上下下,三班倒的工人和生产物资来来往往……;
浑身上下带着采矿泥土的工人有年轻面孔有老成模样,下班就到矿区大澡堂里冲澡,再换上一身干净衣服,浑身透着怡人的肥皂香味,再燃上一根“锡都”牌香烟,什么叫累呢?老厂工人们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锡人。
那时的工人们每人抬一个粗瓷大碗到胜利坑食堂排队打饭,印有“劳动模范”的白色搪瓷口缸是一道分外抢眼的荣誉和生活道具。看,我是劳动模范呢!打饭菜师傅也不能看轻了,心领神会,肉末饭粒自然多有些优惠。
他们有资格享受额外一点的待遇。
老厂百盛商业街虽不怎么长,但也热闹非凡,街市兴旺,商铺林立,十分繁华,尤其是工人们发工资的日子,售主们一清二楚,包子,豆浆,油条,米线,烤豆腐,糖烟酒……百盛街就是小吃一条街。那时的农村人还在为一天两餐奔波劳碌,老厂工人早就享受了一个令人羡艳的名词:早点!
百盛生活区什么没有?除了小吃,食堂、职工宿舍、托儿所、图书馆、篮球场、舞台,城里人能享有的,这里都有。镇上有什么大型会议,学校里的“六一”儿童节等都要借这里的会堂举行。
八十年代是充满激情的年代,激情四射的精神体现之一是照相。
老厂照相馆师傅忙得不亦乐乎,工人们的工作是体面的,年轻工人们照相是要上档次的。
谈情说爱的青年男女很时髦地摆好poss造型, 女的烫卷了头发,擦了香粉,涂了口红,男的留着一头长发,梳得滑顺,唇边两撇浓黑胡子,一身花格子的确良衬衫,显得老成,从此告别懵懂无知的少年时代。
靠拢一点,再靠拢一点,再笑上一点点,得嘞!过一个星期来取相。照相师傅一脸微笑,把一对对情侣打发走,又微笑接下一批客人。
照了相以后的光景依旧是浪漫的,看场**是不错的选择。
那时的老厂红旗剧场绝对是一个好去处,下班休息的工人们早就等着**开场了。剧场外面早就是黑压压的一片人头,青年们全然没有了坑道里的灰头土脸样,此时有些美好时代贵族的感觉。
离**开场还有一段时间,男女青年们一副深沉模样,谈谈人生谈谈理想,争做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好青年。
不过天天说这些也有些乏味,装深沉累不累啊?要不来一段迪斯科吧?这个提议不错,于是四眼喇叭录音机开始慢三步快四步地指挥着青年们转动躯体,张扬舞姿,花格子衬衫脚打一个结,皮鞋格外踢踏作响,青色的料子布喇叭裤,带起一阵风,把水泥地板上的瓜子壳也吹到一边去了。
开始的时候,姑娘们还显得矜持,不过录音机里的音乐太有诱惑力了,大伙逐渐放开步伐,干脆在众人面前炫耀。他们都是有为的时代青年,尽管那时的文艺音乐还寒蝉禁声,报纸上还时不时地为一些新潮音乐扣帽子,什么远离靡靡之音呀,什么**歌曲唱不得呀!但是这种反对之音的力道越来越弱。时至今日,当时要消灭在萌芽状态的“**”歌曲竟也是享誉歌坛几十年的歌曲。当时的青年男女们,至今还时不时记得哼唱几首。
**开场的时间终于到了,那时放映最多的,基本是红色题材**,据说放得最多的是《东方红》,观众们早就熟悉了**里的音乐和台词,厂里包场,私人观看,再外加请女朋友也看,早有些腻了,后来居然是“捏着鼻子看”。
好看的**已经看得乏味了,还不如一群好玩的年轻人唱歌跳舞带劲,于是老厂的山上,除了厂区机器声,就是咿咿呀呀的唱歌声。
那也是诗情满怀的年代,一批批男女工人正是芳华正茂,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龄,精神生活除了听歌跳舞,也学着写些连自己也似懂非懂的诗词,试着写惹乱芳心的情书。有的不甘心当一名普通工人,重拾课本学习,找老师辅导,试图考取心中的大学中专,实现理想抱负。
工人们的思想新潮,矿区逐渐呈现市场经济的迹象,卡拉OK的影子由踟蹰走向急促,录像的嘿哈之声也从某幢红砖房中冒了出来。老厂的厂墙受不了外来脚步的冲击,时代大潮令厂规厂律变得苍白。
终于,新观念一槽一槽出列在人们的思想深处,老厂开化的热闹生活有点使人受不了。
娱乐是第二的,工作才是第一的,工人们的劳动观念不断更新,据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老厂又与上海缝纫机三厂联营,生产蜜蜂牌家用缝纫机,称为上海缝纫机三厂吴江分厂,但大家还是习惯叫老厂,听着亲切。这是个旧地区第一家与外省联营的工厂,原材料来自上海,技术由上海派人指导。农机车间改为零件车间,生产缝纫机零件,当时机壳、烘漆、装配三个车间在新厂。那个年代,作为重要生活物件之一,缝纫机是结婚的必需品,老厂生产的蜜蜂牌缝纫机,名字不错,甜甜蜜蜜,听着就很吉利,很受大家欢迎,所以当时厂里的产品是供不应求,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工人的福利也很好,过年的年货,平时的苹果橘子发得不亦乐乎……
四、老厂的历史宿命令人喟叹
老厂励精图治,功绩炫目辉耀,一路走来很不易,老厂也绝非昙花一现,但,老厂,让我怎么说你呢?
锡矿,曾让数万人的老厂风光无限,老厂,也终有狼狈悲怆的一天。
狼狈悲怆的日子终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来临了。
仿佛一夜天变了天,老厂开始走下坡路,产品滞销,矿源枯竭,偷矿现象蜂起,国有资产流失。过去已经丢弃的矿渣只能重新再挖出来,进行深加工,工人们的晶亮眼神逐渐变得迷茫,他们工作是为了生活,但生活的希望却逐渐消逝。
工人们的出路在哪里?
出路在改制,改革开放的时代朝流大势,谁也阻挡不了,数万工人有的下岗,有的内退,另谋生路。
这条阵痛之路很难走,这条路不走不行,就像当时的石屏人一路走来一样,只是走的形势背景不同而已。
我走过老厂红旗剧场,我走过老厂新华书店,我走过老厂照相馆,我也走过昔日的老厂民居。
老厂真的很老了,像极了一个辛苦一生,形单影只的老人,空荡荡的街子上行人也不多,上年纪的都去了个旧城居住或者回家乡了,空置下来的工人民居透出隐隐的潮霉味儿,玻璃窗有些七零八落,入屋的风肆无忌惮,把另一侧窗外的破碎塑料皮吹得一阵飘忽。
小饭店的老板娘挥舞着湿毛巾驱赶苍蝇,有一搭无一搭地与隔壁邻居说着话。
我终于看见了三两个从矿山上回来休息的挖坑工人,头顶上是一顶安全帽,安全帽前有一盏小巧的矿灯。他们默默不发一言,有些疲倦,朝赶苍蝇的小饭店老板娘走去。
我倏然觉得老厂没有老酒,也没有故事,眼前商店的酒是刚刚烤出来的,眼前走动的身影是健硕的。
我看见的都是年轻的面孔,大的估摸也只是四十多岁而已,但年轻面孔也实在不多,若不是还存留的一间间红色砖房,还以为老厂是有待开发的处女地呢!
仅这些看见的年轻身影,老厂似乎还不算老吧!
今天是老厂的街天,老厂集市是一条一百米的斜坡,和农村集市差别并不大,售主们的商货无非就是米,面,油,农家蔬菜水果之类。顾客也寥寥无几,可能是我错过了赶集高峰时间段吧!
街面钢筋混凝土房顶上长着瑟瑟的芦苇花,铁皮雨栏的苔藓在不屈生长,过滤着从房顶上滴落下来的雨水。
这已经是昔日老厂的中心区域了!
当我到了马鹿塘原厂区时,天气越发阴冷了,刚刚水渍褪去,又是一阵细风细雨袭来,已经露出干色的水泥路又是湿漉漉一片。
老厂马鹿塘照例既然无声,照例几十栋人去楼空的房屋,若不是还在这片原厂区住着的几十人带来点生气,寂静还真令人不习惯,心里瘆得慌呢。厂办公楼前水泥地板一层厚厚的潮土,笨厚的花坛里是野草们的乐园。
马鹿塘坡头有羊坝底村的几个果农在卖苹果。苹果味儿真不错,甜,脆,水,与街上水果店的略有不同,这是老厂海拔高的原因使然。
果农们脸色红润,天然美白,老厂终年云遮雾罩,紫外线不强,阳光对皮肤伤害不大。我也一直记得,那时老厂工人探亲回家,有人问他们,吃了什么灵丹妙药,肤色这么好?老厂工人们都说,老厂的水土养人,喝点老妈妈汤(青黄豆汤)也是极好的护肤食品哩。外人去住上一个月就能收到美白效果。
老厂坡头还有大草乌,这道极苦的药膳令人又爱又怕,据说只要不怕出事,吃几口和着猪脚熬煮熟透的大草乌汤,能强身健体。我也尝试过,但也没感觉身体突然有多好,除了苦极。
老厂的水土养人,老厂的苹果好吃,但老厂高高的烟囱不再冒烟了,曾经风光无限的云锡公司已彻底沦落到门前冷落车马稀的际遇,除集团的办公楼里依稀可见些许干部模样的人出出进进外,炼矿车间早已经蒙尘多时。
奔锡而来的人们纷纷撤离,人潮涌动的个旧老厂最终风烟俱净,不再与世一争高下。
基于此,老厂的现在的基调已经变换成另一个词眼:怀旧。
是的,老去的老厂,很适合怀旧,怀旧也是一种幸福的精神享受,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传承。
没有怀旧情结的民族才是没希望的,没有怀旧的心态才是可怕的。
20201031
时隔六年,再一次踏进建水。
我以为我对这座城市会有些许熟悉感,但颠簸了5个多小时,到了建水车站才发现,丝毫没有。
不得不吐槽那天开车的师傅,真的很慢欸!
到某个加水点时,我问师傅:还有多久到建水?师傅说:一个多小时吧!我惊了:什么?不是3个多小时就到了?怎么那么慢!此话一出,车上的人都笑了,告诉我至少得4小时,尔后开始吐槽师傅的车技,还有这该死的炎热天气!
上一次来建水,也是五一。当时,对这座陌生的城市已有莫名的好感。不用猜,直接公布答案。我曾喜欢的那个少年在这座城市学习和生活。
于是,多年之后,我到他生活过的城市,走他可能走过的地方,吃他可能也喜欢的美食,去他学习和生活过的校园拍照。那时的我在想什么呢?忘了!往事不要再提,人间几多风雨……
唉,一不小心,暴露了当年的少女情怀!
这一次,纯粹是为了妮子口中的美食而来。
我与妮子,上次见面还是2015年7月,我去泰国旅游之前,与她、单细胞吃了餐饭,尔后又回归各自生活。
这一次相约同游,也是极巧妙的事。说真的,我们在酒店见面的一刹那,完全没有五年未见的尴尬,直接开始吐槽师傅车技,聊一会要吃什么。妮子也还是那个快人快语,开朗又可爱的妮子。
那时已五点多,随意整理一番后我们就出门觅食,路过一家凉米线小店,就成了我俩在建水的第一餐。虽说是小店,但如妮子所说,味道不会太差,凉米线、木瓜水、烤串,臭豆腐等,我俩是真饿了,快速扫光。
妮子对建水的熟悉,省了我每次自己出游做攻略的时间,放心跟着她走。这样的行程极少,感觉还不错噢。
吃饱喝足后,我们边向古城方向走边聊着这几年的生活,聊父母的催婚,聊她人的劝婚,聊她为数极少的几次相亲糗事。这里必须强调是她,我还属于听别人相亲很好奇,让自己相亲很排斥的阶段。当然,下次妮子再去相亲,若乐意带上我旁观,也可以。只是不知道,她是否还会去呢?
妮子身边有相亲成功的案例,但如她所说,需要相亲多次才能遇到那个对的人。这一场认识人的游戏,你已经加入了么?欢迎留言聊一聊。
30+,还未婚的我们,有一个很明显的标签:剩女。耳边时不时就会出现的话题:催婚。单身不是罪,大龄、女、未婚,就是罪!
有人说:你是不是曾被深深伤害,不敢再恋爱了?
有人说:你是不是还想着XXX啊?
有人说:你是不是有病啊?如果有,一定要治。
有人说:眼光不要太高,随便找个人就嫁了吧!
有人说:大不了结婚以后不合适就离呗,有个孩子就有了一切!
有人说…………
亲耳听到的,听别人转达的,我们完全不知道的,一定还有各种奇怪的猜测和言论吧!
每每听到这样的问题,哭笑不得,开始还极力解释或反驳,再后来,什么都不想说,听听就过了。
我们呢?我们相信爱情。我们希望结婚的人,至少是兴趣相投的。我们相信会遇到对我们很好的人。我们希望我们有能力给到孩子很好的生活。我们还看偶像剧,但并没觉得会活得像偶像剧。我们没有你们想的那么孤单寂寞冷。我们一个人生活,也很好。我们……
大龄未婚的你,一定懂吧?
走到建水古城边的商业街,看到很多穿着汉服的人。我说:我也有类似的衣服,或者说是改良版的日常款,但没机会穿,全压柜底了。妮子说:来这你就可以放心大胆穿,很正常。嗯,有的衣服,确实需要在恰当的场合,才显得不那么突兀。我们常说不要太在意他人眼色,但也没法完全跳出这个圈。
看着路过我们身边的这些少男少女,各式各样的汉服着于其身,恍惚觉得,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cosplay也好,喜欢汉服文化也罢,随意便可遇到一群同频的人,无所顾忌的嬉戏打闹。这个时代,给予了大家更大的包容度!
踏进建水古城的一瞬间,熟悉感回来了。不管城市如何发展,这里的变化还是稍显缓慢,或者说,是刻意保留它的文化底蕴。熟悉的朱家花园,熟悉的汽锅鸡味道,熟悉的石板路……
之后,我们到了位于广慈湖畔的紫陶街,主街道全长近400米,以紫陶特色、建水美食、休闲娱乐为主的步行街。它有一般网红街都会有的灯光效果、美丽夜景,但应了承载千年的紫陶文化,又赋予了它非常独特的魅力!边走边看,各种有趣的紫陶小摆件映入眼帘,如壶、杯、盆、碗、碟……,让人目不暇接。
除了游客慕名而来,当地居民也常来附近散步,带孩子在广场里玩各种儿童娱乐项目。
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初中同学慧,还有她的孩子,坐在一起聊了一会。我们每个人都在各自的生活轨道里走了多年,偶尔从旁人的嘴里听到一些对方的事,过得如何,真的不是三言两语便可说清吧。
我们和慧告别后,又拍了些照片,随意选了一家摊位点了烤串。不得不说,疫情得以控制,大家出游的心情却无法控制了。嘈杂的人声,孜然的香味,不断送进嘴里的美食,这一夜,在此收尾,刚刚好。
第二天,睡到自然醒,吃了早餐后我们去了黄龙寺,随行增加了一位小朋友,妮子八岁的侄子,也为我们的行程增加了另一番乐趣。
坐落山间的黄龙寺不大,香火也不旺,但别有一番寂静,整体干净、清净,我们一一跪拜后,坐在寺外的大树下休息,开始进入8岁小朋友的表演时间。
从吃早餐、坐小黄车到现在,除了跪拜之时最安静,其它时间,都刷新了我对8岁小朋友的认知。现在的孩子接触面广,真的是能说会道,什么吃鸡游戏、抖音神曲、撩妹话术,一套一套的,逗得我俩捧腹大笑!这时代,稍微不留神,很容易被孩子秒杀欸!
出了黄龙寺,我们到附近一家生意火爆的饭店等待此行的重点美食:烤鱼。妮子说,当地生活的人才知道这里的烤鱼好吃。烤鱼要好吃,腌制颇为讲究。毕竟,都是鱼,就看各家配料如何。这家烤鱼,外焦里嫩,香气四溢,看着很辣,其实不然,符合大众口感。
下午回到城里,我俩30+的大龄未婚女青年,在一个8岁小朋友的带领下,穿街走巷,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建水小火车景点。一路上,我俩不断质疑他的方向感,他说:你们就不能相信我么?求求你们相信我吧!我俩嘴里说相信相信,我们信你。毕竟该给孩子鼓励的时候还是得鼓励。心里却想着,一会实在找不到就打车吧!着实没想到,十几分钟后,我们到了!在此,必须给小朋友点个大大的赞!
这里确实适合打卡拍照,即使阳光强烈,也没抵挡我们想要留念的心情。逛够了,冷饮店坐着喝杯果汁,看着其它行人,舒服惬意。
送小朋友回家后,我们又到朝阳楼附近闲逛聊天,听妮子绘声绘色的聊起工作中遇到的那些奇葩人物。妮子是个语速很快,但很会描述的菇凉,从她的讲述中,我看到了奇葩老板的奇葩行为,好像跟着她重回了过去一般。具体细节不便透露,毕竟,奇葩老板有他的社会地位,以后若写其它故事,说不定会有他的原型噢!
聊着聊着突然灯光一灭,整个广场陷入了短暂的黑暗之中,尔后看到朝阳楼方向几束灯光打过来,伴随彝族的歌曲《火把节》,灯光不断变幻,似弱似强,颜色轮换,在空中随音乐飞舞。对面城墙上开始出现一幅幅画面,我们才知晓灯光秀来了。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展现建水发展历史的灯光秀,看到了历史和现代的完美结合,颇觉有趣。我不知道此刻同我们站在广场上,或道路两边的上百人,是不是和我有同样的感慨。只见大家都拿起手机,不肯放过任何一个镜头。
这是我愿意看第二遍的灯光秀。
为什么要旅行?不管一个人,还是有人同行?为什么要马不停蹄的辗转不同的城市,只为了一道美食或一处景色?真正在路上的人,都会明了。
我认为,女孩子就该多出去走走,欣赏美丽的世界,开阔自己的视野,放宽自己的心胸。在旅途中,去遇见,去感知,去经历,去书写自己的人生故事!
忘了在哪看到一句话,大概意思是:我们总觉得人生苦短,可又喜欢说来日方长!不管是20+,30+,40+,50+,趁还走得动,趁还有激情,趁还有颗流浪的心,去旅行吧!一个人也好,有人为伴也行,去你想去的地方吧!
既然是建水之行,尔后昆明的行程,就留给下一篇吧!至于这下一篇,写不写这事儿,另说!
建水以古文化著称滇南。建水从前是临安府所在地,其古文化和古建筑,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建水城,还分布在辖区内各处。单在县城西边13公里处的团山村,就全是百年古建筑,外地人到此参观,无不瞠目惊叹。
团山(彝语:有金有银的地方)村,建在一个半坡上,共有百余户人家,全是砖木建筑的深宅大院,古色古香,一户挨一户,栉次连毗,像是一个博大丰富的古建筑博物馆。历史的风云变幻都隐藏在其中。到此观光,使人引发一种怀旧的心思,给人觉得时序的递移在这里似乎是迟缓下来了。
概览这百余户的深宅大院,我不禁产生一种怀想:按解放初的土地改革运动,这百余户无疑全都是大地主。但按各户占有的耕地面积来划分,却构不成地富。百余年前,这些古建筑的建造者全都是穷人,他们全靠到个旧开锡矿发家,大致到抗日战争初期都已没落。他们的后代,除了祖辈遗留下这豪华的房产,并无什么财富。而今所见,人们的生活与普通的山民一样清贫。
张家花园
建水城有座“朱家花园”遐迩闻名,但团山有座“张家花园”却鲜为人知。
张家花园位于村寨东北边,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占地面积3495平方米,建筑面积2950平方米,平面布局由围墙朝门屋外大门、一进院、中院、三进院、祠堂花园和外围碉堡组成,共有房屋119间,大小天井21个,组成一座城堡式的私人住宅庄园,是团山村古建筑群中最大而又辉煌的私人宅院,也是建水仅次于朱家花园的第二大庄园。
张家花园的建造者并无朱家花园那样具有官吏的雄厚背景,而是个一贫如洗的穷汉,能够建造起这样规模宏大的华丽花园居宅,真有如“天方夜谭”般的奇迹。
房主叫张家林,生养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张国义,一个叫张国民,因家境贫穷难以维计,两个儿子长大后就出门跑江湖去帮工,后做小生意,赚到一点钱后,就回乡来买了几匹马,牵到个旧锡矿给老板驮土荒,获得一点报酬用来维持家庭生活。逐渐熟悉了矿山环境,弟兄俩发现给人驮土荒不如采矿赚钱,于是就弃驮土荒去挖矿。那时宽大的矿山并未归属哪家所有,谁有力气去开采,矿石就归谁。锡矿价值高,可卖给冶炼厂家。张氏弟兄在莲花洞挥镐举锄开采,不辞辛劳苦干,一天下来累得精疲力竭,采得的矿石日复一日堆累,不久就积得百余石。那时以石为计量矿石,批售给冶炼厂家,然后又进洞继续采矿来批售。积得一笔资金后,就在下河沟建起了自己的冶炼炉,收购矿砂冶炼大锡出售,收入大增。生意兴旺,逐年发展,冶炼炉由一个增至三个,雇用工人终年冶炼。锡锭积多了,就雇马帮驮运至红河边的蛮耗口岸上船,由水运从河口出境取道越南转运到香港。那时个旧人在香港开设了贸易栈专售大锡,销到欧洲各国,获利颇丰。张氏弟兄有了钱,就扩大贸易,把生意做到昆明、上海等大城市,财源滚滚而来。发了财就回老家团山购地建房,先是修建起五间耳房,后又盖起三进院居宅和花园祠堂。正当张氏弟兄的矿业生意蒸蒸日上越做越红火之时,哥哥张国义猝然暴病死亡。弟弟张国民在悲痛中掩埋了哥哥的尸体,撑起了整个企业,并把生意做得更大,先后购下长涝塘、高涝塘等几个矿洞,成为个旧锡矿业富商之一。张国民在家乡原建宅院的基础上,又扩建了一进院房屋,并在花园后面筑假山培植花卉草木美化环境,同时又筑起了防御门楼和炮台,成为团山村一座独立的私人建筑群庄园,像个土皇帝蛰居之所。想必当年张氏家人是雇养有家丁保卫安全的。
张国民两弟兄曾跑江湖见过世面,对居宅的构造与装饰自然要赶时尚,建房购买好木料,砖木结构,木房为逗榫二层楼,装潢花哨高档,不惜用高价聘请手艺高明的工匠雕梁画栋。正厅檐枋刻镂花鸟鱼虫、野兽和人物形象;门楣绘有彩画,窗户镶着各种图案透雕,并请当地书法家在屋壁外部题写唐诗、宋词,请画家绘竹、菊、梅和山水人物国画作品。真是锦上添花。斑斓高雅的书画艺术作品,装点着屋壁,蓬荜增辉,显出气派豪华的氛围,像个有学问的富豪书香门第。我们漫游领略各处房屋的雕刻工艺和书画作品,虽已陈旧或破损,但均属上乘之作。
中院廊厦甬道环绕,居住房屋为两层木楼,顶盖筒瓦。围墙脚镶嵌雕花砖块。房屋门窗施有精致的花鸟透雕图案。天井筑有花台、石缸。后院是“走马转角楼”,即横直两排木楼相连接,形成直角。走廊甬道直通的房厦内供有祖宗牌位。大门左侧的花园,上为约两米高的台基,两边修有吊脚楼,下边筑有一方形大池塘,池塘边的石板围栏间隔等距竖立若干方形石柱镶接拉固。石柱上端凿刻成工字形或圆形宝顶;有的雕成狮、虎动物造型。面对台基上正中的一块石板围栏的正反面刻有“活泼泼地”、“活泼天机”斗大题词。据说,各庭院内原来布满了各种名贵花木,房屋门窗甚多,有“百种花卉,百扇雕花门窗”之说。其房屋构造的典雅、恢宏与装饰华丽奢侈,仅次于朱家花园。可以想见,这样大的宅院庄园,不知要雇多少佣人来搞环境卫生与培植花木。
解放战争时期,张家花园后裔张有武因憎恨国民党腐败统治,参加了中共建水县委地下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九人团”,现存的左侧吊脚楼便是当时“九人团”活动的场所。张家花园现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参观时已人去屋空。建筑群因年久失修,一副衰败凄凉的景象,失去了昔日的辉煌煊赫;房屋的雕刻、绘画已蒙上了经年的痕迹,有的已枋损脱落,当年的奇葩异草,百卉争妍的美景已不存在。由于无人管理,处处脏乱不堪。漫游其间所见,许多雕刻精致的动物造型,在“文革”时期破“四旧”已被敲击得残缺不全,呈现出历尽沧桑的劫难。池塘上边轩敞的屋宇变成了团山村小学的教室。大池塘被人扔下许多塑料袋、饮料瓶及各种杂物垃圾,污黑的池水表面泛绿苔。其人文景致已黯然失色。
张家花园因缺乏维护和管理有的墙垣已倾圯,部分房屋损毁,失去了原有的完美与灵光。但透过这些古建筑群,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美质,看到前辈工匠造屋的智慧工艺,也可以想到张氏家人由贫穷变富豪辉煌时的风光。可以这样说,这座富丽豪华的庄园是从个旧锡矿山“驮运”回来的——百年前,张氏弟兄白手起家,筚路蓝缕,凭双手艰苦劳动开采、经营锡矿业发迹,营造出这样庞大而又富丽堂皇的城堡庄园,这听起来似令人难以置信,但张家花园便是历史的写真。
将军府
我们在团山村串游,看见有一户悬挂着“将军府”匾牌的人家,十分引人注目,便进去参观。
“将军府”并非将军的官邸,而是一名下级军官的府宅。房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占地面积880平方米,共有房屋38间,大小天井7个。房屋装饰有雕粱画栋、花鸟鱼虫、人物浮雕,以及书画、匾额,色彩斑斓,富丽堂皇。能够修建起这样宽大的居宅,想必有一番非凡的来历。房主后代的家长不在家,其家属也说不清个来龙去脉,只晓得建造房屋的祖辈叫张和。
据知情人介绍,张和自幼丧父,全靠母亲抚养。6岁时看到家境实在贫穷,就随堂兄张恺到个旧矿山谋生。在锡矿山做童工钻洞背土荒度过苦难童年成长起来的张和,性格开朗,胆识过人,喜交朋友,诚恳待人,重信誉,讲交情,朋友甚多,简陋的居宅经常门庭若市。朋友有事都来找他出主意商量对策,逐渐在矿工中竖立起了威信。当时,到个旧挖矿的民工来自四面八方,大多以地域为集群合伙,各占领一个地盘。凡矿山发生争夺富矿而吵架斗殴,都由张和出面调解纠纷,他站在正义立场评判谁是谁非,并果断定夺。官府见他是个人物,就命他为维护矿山的保警队长。张和不负重任,名正言顺地担当起了职责,这自然大大有利于建水籍的矿工,大家不再担心受外人欺凌而放心开采、冶炼大锡,获利颇丰,财源不断。人们相继回家盖起了豪华居宅。张和一面维持矿山秩序,一面与本寨人合伙经营大锡,自然也发了财,在团山盖起了自己的居宅。
1911年,爆发辛亥起义,个旧厂矿发生了滇南匪首李绍宗打劫事件。已被委任为管带营长的张和率众平息匪患,擒获土匪数百名,就地正法,保护了矿产。云南都督蔡锷获悉匪患已平息处理,便即时召见张和了解事件经过。得知此事处理得当,蔡锷就任命张和担任个旧国民军第四营管带兼稽查员,并授予“将军第”匾额悬挂其居宅。故村里人称张和府宅为“将军府”。
民国元年1911年,张和与张运桂发生争执,不久就在个旧遇害。噩耗传来,其母胡氏痛不欲生,并在《滇声日报》发表声明,坚决要求官府惩办凶手。张和尸体埋葬于村后山脚。蔡锷闻讯很痛惜,亲自提笔为张和写墓碑,碑文为:个旧国民军第四营管带张和之墓,云南光复使陆军上将全统滇军都督愚弟蔡锷拜书,民国岁次祭丑腊月初三吉旦。
张和自幼艰苦劳动长大成人创下家业,苦尽甜来走到他人生的辉煌。但人有旦夕祸福,就在他风华正茂仕途向上之时遭到不测而丧了命,知晓他的人无不唏嘘惋叹
张和死后,其母胡氏克勤克俭,抚养独孙子遗孤,并挑起了管理个旧厂务与团山田产的重任。同时,为教育好下一代,还将二进院厢房辟为“读书楼”,聘请先生教育后代,直到她人老去世。
张和所建的房屋在团山并非是最大最豪华的,但由于他和他母亲两代人不同凡响的经历,颇有声望而受人尊敬,“将军府”的装潢也别具一格。那“三段式”大门的门楣和墙体镶嵌的花砖上凸印着“三级连升”图案,显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一进院落是三坊一照壁,庭院筑有大石缸和花台。石缸装水,备作消防,亦可养鱼。缸壁正面题有“静观鱼跃”四个行书大字,两边题有诗词。我们参观时缸内无水。正厅屋檐下的六扇屏门分别刻有“封侯挂印”、“鹿鹤同春”、“象呈升平”、“鲤鱼跃龙门”、“狮戏绣球”、“麟鹤托印”等透雕或浮雕图案,每幅图案都有一个典故,无不凝聚着我国传统的历史文化。那些巧夺天工的组合艺术,把人引向一重又一重美的境界。仔细欣赏,耐人寻味,一切都富于幻想,富于色彩正厅两侧是耳房,房屋两边板壁上端正方形的窗棂刻有枇杷、柿子、石榴、荔枝、核桃等镂空透雕图案,仿佛是果实累累的林园装点着居宅,表达出主人对环境自然美的欣赏情致。
还有正厅檐板四周的装饰,更具高雅的艺术品位,有地方名人题写的几十幅格言警句书法和国画作品,堪称艺术瑰宝。
进入二院内,有临安建水原名知府贺章宗为胡氏题写的“永享遐龄”匾额,有本宗族人祝贺胡氏六七十大寿的“金萱永荫”、“松心鹤算”、“锡尔纯嘏”、“百鸟朝王”、“德庇福广”等红底金字匾额,表达了张氏家族对这位母亲在逆境中养育后代的敬佩和尊重。
概览这些雕刻、书法、绘画和匾额题字都具有很高的水平,把“将军府”点缀得琳琅满目,充满气派与奢侈,具有很浓厚的文化氛围。
随着岁月流逝,这些木质结构逗榫建筑与雕刻工艺已显陈旧,有的书法、绘画已破损脱落。房主的后代已无力修葺,环境卫生也不那么洁净,表明现在的房主已没有他们先辈的财力与文化素质了。然而,古建筑留给后人包括房主以外的人的是一种中国传统房屋建造文化,一页历史,一种艺术,一种智慧,一种精神,供后人鉴赏、学习。
参观罢“将军府”走出来,我们想到了府宅的建造者张和。领引我们参观的建水县文联副主席谢恒知道张和的坟墓在何处,便带我们去参观。我们走出寨子上端,沿着田塍上了一个小坡,岔进一墒菜地,在菜地一隅,看见几座坟茔龟缩在山麓。我们逐一寻觅,找到了张和的坟墓,那墓碑不大,蔡锷题写的碑文是正楷,书法功底很深,字体工整清秀。但小小的墓碑要装下全部文字,就压缩镌刻得小而挤,好在字迹凿刻得很精细,保留原作的笔锋,每个字都清晰可见。可是整座坟被山体泥土挤压得很局促,被山草覆盖,仿佛已不负重荷。我感触地说:“蔡锷生前留下的字迹不多,我是在此第一次看见,这块墓碑应作文物保护。”谢恒自然作不了主,但希望引起县里有关部门的重视。
皇恩府
我们走到寨子中间,远远就看见一户宅院大门挂着一块书有“皇恩府”三个大字的金底匾牌,便拐道去探访。
何谓“皇恩府”﹖据介绍,房屋建盖者叫张树元,出生不久就丧父。年轻的母亲朱氏遭受沉重打击;精神支柱倒了,失去了生活依靠,她痛苦万分。封建社会妇女受“三从四德”礼教枷锁制约,不可改嫁。要活命,要抚养婴儿,只有下地劳动。一个十分年轻的寡妇,作为家庭的主要劳力要维持包括公婆在内四口人的生活实在够辛苦。但贤慧的朱氏却任劳任怨,起早贪黑到地里干活。辛苦一天,夜里还纺纱织布给全家人做衣服。她积年累月含辛茹苦支撑着家庭,以美德孝敬公婆、抚育后代,平时与邻里和睦相处,颇受众人的同情与尊敬。
年幼的张树元长到懂事时,看到母亲太苦了,就随寨里人到个旧矿山背土荒,换取一点微薄酬金帮补家庭。就这样年复一年,张树元从幼年干到成年,以矿为家,勤俭度日,一直干到40多岁,终于积攒了大笔钱,回家来建盖房屋,报答母亲。
张树元和其他人一样,盖起了三坊一照壁与四合院五天井组合的宅院。后院为三间六耳房;三间厅附后山转角楼。房屋建于清光绪末年,占地面积1885平方米,建筑面积863平方米,平面布局由两大天井、六小天井、六个过道和二进院落组成,主体建筑计有37个房间,宣统元年1909年竣工。前院花厅是接待客人的地方,请工匠雕刻图案装饰,精致高雅;廊檐上的“八仙供寿”图案创意新颖;窄长的枋板上有9个近6寸的人物浮雕,八仙分列两侧向寿星祝寿。人物造型栩栩如生,身份特征分明,脚踏祥云瑞雾翩翩而来,显出神奇梦幻的境界。
朱氏没有想到儿子如此争气,人到中年还能盖起这样阔绰的宅院。她年已花甲,深知儿子一生的劳苦也不亚于自己,疼爱与幸福交融的感情注满心窝。寨里人看到张树元一家苦尽甜来,丰衣足食,都很钦佩和敬重。因朱氏毕生勤劳,扶孤立业,到老来人丁兴旺,儿孙满堂,人人赞不绝口,名扬四方。县官知道后,也深受感动。为表彰朱氏为人美德,临安知县呈文禀报上一级官府,禀文一直转呈至朝廷,被清朝廷授予“皇恩旌表”匾额,以表彰朱氏恪守当时奉行的封建礼教,并准许在大道上建立“节孝坊”,以昭彰其美德。
张氏家族为此已备好料,选好地址并请工匠下了石脚。讵料寨里人认为牌坊建在两寨交界处,于风水不利而加以反对。此事虽有朝廷昭示允许,但张氏家族为了顾全大局,遵循祖先“百忍”家训,放弃了这一光宗耀祖工程。备好的石料和请工匠精工雕凿的一对石狮子,一直存放了80多年,到1986年,建水县修城东门花园时,张树元的后代就把这对保存完好的石狮子捐献给了政府。
但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建水这座集文化与人文于一身的 历史 古城,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成为继大理、丽江等之后,云南又一处 旅游 目的地,由于建水古城开发时间,相对比云南其它地方略晚,因此游客量相比云南其它地方少,而且古城内文物建筑相对比较集中,这让这座国家级 历史 文化名城更显得独具魅力。
今天我将用镜头带领大家走进这里的主要几个景点,或许可以为您今后的 旅游 目的地多一个选择。
既然来到古城,那么古城的 历史 就不能不了解一些,原因很简单,当您了解了这座城的 历史 ,你的游览才不是走马观花,只有您了解了这座城的前世今生,你才能知道它的 历史 沧桑。
建水古称步头、巴甸等,步头的意思是道路的尽头,建水地处中国东南门户,也是滇东南的边境重镇,再向东南不远就是边境,因此“步头”的解释不言而喻。建水城既然成为古城,城池的始建 历史 可以追溯到唐代南邵时期,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 历史 。元代时称为建水州,明代称临安府,后来到了清代乾隆年间才称其为建水县。
建水城,扼守中国西南要冲,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唐代到清代,这里都是屯以重兵。逐渐,滇南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城,逐渐成为滇东南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也正因如此,建水古城内保留了众多的古代建筑、人文景观。
建水文庙可以说是建水古城内,最具代表的古建筑之一。文庙建于1285年,距今已有700岁“高龄”。建水作为滇东南的文化中心,在滇东南乃至全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历代时期,对文庙的修复、扩建高达50余次。成为继山东曲阜孔庙之后的,全国第二大孔庙建筑群。
从这所建筑的名称上看,您就会初步了解,这是明代所建。这就是文庙的“邻居”临安署府。临安署府始建于1382年,历经明清两代的六次修缮。九十年末,二十年代初,临安署府已破败不堪,2015年临安署府启动了修缮工程,经过4年的修缮,在2019年重新面世。
天君庙也位于古城步行街上,只不过除非刻意的寻找,要不很难找的它的踪迹,正应了那句话“小隐于野大隐于市”,天君庙正是隐于世。天君庙并不大,但是它的大殿和戏台,是它最具魅力的地方。这座天君庙,还见证了旧中国 历史 上的两次起义,周云祥起义和临安起义,为天君庙平添了些许神秘色彩。
在建水古城内还有一处宅院,它被誉为“滇南大观园”,这就是朱家花园。这座朱家花园不仅规模在云南首屈一指,而且建筑中采用的雕梁画栋、彩绘砖雕也堪称精品中的精品。朱家花园称为“滇南大观园”,不仅仅是建筑规模上的,花园的主人朱家的命运,也和红楼梦中大观园里的人物有极其相似的经历,同样,朱家花园也同大观园一样,见证了宅邸主人从辉煌走向没落的过程。
我还未到达建水前,就曾听一位建水人说,在建水也有一个“天安门”,到了之后我才发现,别说还真有点像,这就是建水的朝阳楼。朝阳楼其实是建水城的东门城楼,建于1389年,到如今也六百多岁了。它不仅是建水的重要标志建筑,还是祖国边陲,滇南重镇的象征。
至此,您也为建水所有的景点都介绍完了?当然没有,建水古城内还有很多地方,比如:学政考棚、众多的古井、指向寺,城外的团山民居和十七孔桥等等,因为篇幅的问题,无法一一展示给大家。或许这是我给您卖的一个关子,有机会需要您自己亲临建水,亲自走进宽街窄巷,把您的所见所闻告诉我,我相信,每个人眼中的建水古城都各不相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