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女儿楚楚动人,嫁给一40岁男人,他的孙女是谁?

李鸿章的女儿楚楚动人,嫁给一40岁男人,他的孙女是谁?,第1张

提起李鸿章有人会说他是清末朝廷的支柱,有人会说他是卖国求荣的贼人。不管外人对李鸿章的评说如何,这些历史大家无法辩论真假也无法死死地去判定他的所作所为到底是为了什么。除去他身上的历史性,始终觉得他是一个有担当并且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一个人。这一点从李鸿章貌美如花但也很有才华的女儿身上就能看到。今天就带大家简单的看一看李鸿章的家事。说起李鸿章很多人都会谈到他那美丽的女儿,在那个年代,很多人都不重视对家里女孩子的教育。

很多父母甚至认为女孩子反正都是要嫁人的,读再多书最终还是要去夫家打理一些琐事,也没什么用。这种观点如今仍然存在。但在李鸿章家里就不一样了,从小李鸿章的女儿李菊藕就和她的兄弟们一起读书。长大后更是在父亲的支持下去国外接受西方教育。在这貌美如花的年纪里,李菊藕也遇到了那个让她甘愿陪伴终生的人。这个人就是张佩纶。说起张佩纶那也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一个人。

只是李菊藕遇到他时他已经四十岁了,颇有些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意味。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只要你有魅力,哪怕人到中年也能吸引到优秀的小姑娘。这时的李鸿章也不过是四十岁左右,而且张佩纶原本也是有夫人的,让自己的宝贝女儿去做一个老男人的续弦可能很多人都不愿意,但是对于女儿的这场恋爱,李鸿章并没有去一味地阻止,去棒打鸳鸯。最终让他们带着自己的祝福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结婚后张佩纶和李菊藕也是十分的恩爱,不像现在的一些老夫少妻恋一样,只能享受恋爱时的快感,经过了重重困难走到了一起后,却经不起生活中细碎的摩擦。婚后的二人一起看书、写诗、吟唱、下棋,日子十分滋润。因此小编认为恋爱时的甜蜜可能会淡化彼此眼中对方的缺点,但婚姻是一场漫长的旅行,需要两个人有共同的爱好,这样他们才能在后半辈子中开心地去做许多平淡的事情。

没过多久李菊藕便为张佩纶生下了一双儿女,而他们的儿子后来生了一个女儿,就是著名的中国现代女作家——张爱玲。小编上学时便喜欢摘抄张爱玲的经典语录,过了这么久依旧清楚的记得她通过红玫瑰和白玫瑰最后对男人做出的一个总结。她对生活的倔强、对爱情的执着、对世事的透彻,都让人羡慕不已。

开始时,人们关注的可能都是李鸿章的高官之位、李菊藕的惊人之貌和她在花季与一个四十岁的男人结婚这些事。谁也没有想到多年后他们的孙女竟是家喻户晓的张爱玲!所以说,不用过多的去为子女操心,儿孙自有儿孙福。

01 《小团圆》男主的女友没有一个善终的

张爱玲一生写过三本自传,除了《小团圆》之外,还有《雷峰塔》和《易经》。

《雷峰塔》写的是张爱玲从四岁到十八岁的成长经历,《易经》写的是张爱玲十八到二十二岁的成长经历,《小团圆》写的是张爱玲二十二岁到三十岁的事情。

很多“张迷”都觉得,《小团圆》这本书不像是创作,更像是一种倾诉和追忆。

作者好友宋淇说,小团圆的含义是反讽——因为,一般才子佳人的小说里,都是历经坎坷然后大团圆的结局。但在《小团圆》里,男主角邵之雍是个汉奸,为了逃命浪迹天涯。他的女人,要么被休,要么分手,没有善终的。

02 反套路的《小团圆》为何这么有名

那么,为什么反套路的《小团圆》却这么有名,这么受欢迎呢?

首先,因为这是张爱玲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

为了这本小说,她和自己的好友宋淇邝文美夫妇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信件,多次修改。甚至,都没有改完小说,就去世了。

其次,这本小说是以张爱玲和胡兰成的爱情故事为蓝本进行创作的。

其实啊,在胡兰成的自传《今生今世》里,也写过他和张爱玲,但张爱玲觉得胡兰成写的不清不楚的,没有还原事情的原貌。

所以,在《小团圆》中,我们会看到另一个版本的张胡之恋。

可以说,读懂这本书,会对我们了解张爱玲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03 与张爱玲密切相关的人物关系

《小团圆》里的人物基本都能跟张爱玲现实生活中的家人朋友对上号:

书中的盛九莉,当然就是张爱玲自己啦。邵之雍是胡兰成。蕊秋和楚娣分别是张爱玲的母亲黄素琼和姑姑张茂渊——这两个是对张爱玲影响很深的女性。比比的原型是张爱玲现实生活中的闺蜜炎樱。

就故事情节来说,《小团圆》的人物关系也错综复杂。

盛九莉和邵之雍、燕山的情感;邵之雍和小康**、巧玉、日本女人、以及他的两个妻子之间的感情;暗恋盛九莉的绪哥哥、德国医生范斯坦;盛九莉的姑姑楚娣与绪哥哥、简炜之间的感情;九莉母亲蕊秋和她父亲、劳以德的感情;九莉父亲和另外三个女人的感情……

在书中啊,张爱玲称自己的父亲为二叔,母亲为二婶。从称呼上就能看出来,她跟父母的关系是非常生疏的。

关于张爱玲家庭的这部分情况,我们放到后面讲。

04 “胡张恋”带给普通女性的启发和警示

要重点说明的是:《小团圆》的女主角是盛九莉,也就是张爱玲自己,但男主角并不是邵之雍,并不是胡兰成。

这本书的前三章,写的基本是她的求学经历和家庭情况,还有当时的战争动乱。光是第三章的篇幅就已经占了全书的四分之一。

直到第四章才出场,那时候小说已经到了一半了,而且后面还有好多篇幅没提到他。

所以《小团圆》绝不是只写他们俩的事,把它当作一段爱情八卦来看,是一个误区。

其实啊,他们俩的恋爱故事,并不复杂:就是一个没有恋爱过的少女,爱上了一个多情的有妇之夫。两人不顾世俗反对结合之后,男的花心不改,多次劈腿。少女在经历了痛苦矛盾的挣扎后,终于看穿了爱人的真面目,两人最终分手。

整本书中,邵之雍占的篇幅并不多,但对盛九莉的人生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就像是现实中的胡兰成和张爱玲,虽然在一起只有短短的三年,却对张爱玲影响很深。

胡兰成在大家的眼中,一直是个不折不扣的渣男。

甚至很多“张迷”都扼腕感叹啊:“才女懂得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也经常遇到有读者问我,为什么明明知道他不那么好、甚至有点渣,但我还是放不下呢?甚至还被分手?为什么一段感情的结束总是那么突然,毫无征兆呢?

在读这本《小团圆》的时候,我发现——

危险的男女关系背后,有很多可掌握的规律和潜在的危险信号。

女主角盛九莉,在和所谓的“渣男”谈恋爱的过程中,早就出现了很多危机,都预示着这段感情的悲剧,但是当事人却选择了忽略,直到悲剧真的成了现实。

所以啊,从女性成长的角度看,张爱玲胡兰成的爱情故事,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和警示。

05 恋爱初期的危机:对方是否单身进入这段关系

在《小团圆》中,邵之雍是九莉的初恋。两人认识的那年,邵之雍39岁,有家室;盛九莉22岁,没谈过恋爱,只写过爱情小说。

这就是我们要说的危险关系的第一个信号:身份不明。

在确认恋爱关系之前,最应该做的事情,不是衡量对方收入,不是讨论三观合不合,而是确认彼此二人都是单身状态,这应该是最大的前提。

在邵之雍和盛九莉开始恋爱的时候,邵之雍还处于另一段婚姻中,是基于跟盛九莉确定了关系,才从婚姻中脱身。

胡兰成也是一样,在跟张爱玲恋爱之前,胡兰成已经是有过几次婚姻的人了。胡兰成的第一个女人叫玉凤,结发妻子,比胡兰成大一岁,属于媒妁之言的旧式婚姻。结婚七年因病去世,为胡兰成生了一儿一女。

第二段婚姻,是在广西和一个叫全慧文的中学教员。第三段婚姻是和一个叫做应英娣的上海舞女。第四段就是广为人知的张爱玲了。

此处要划重点了:也就是说,在认识张爱玲之前,胡兰成已经结了三次婚,而且当时第三段婚姻还没结束。

邵之雍当时在汪伪政府工作,有一天他就在报纸上读到盛九莉写的小说,惊为天人。于是就到九莉家来拜访,九莉的姑姑楚娣就一语双关地问邵之雍:“太太一块来了没有”这等于是提醒九莉:要对有妇之夫适当保持距离啊。可九莉根本没把这当一回事。

随着二个人差不多要到谈婚论嫁的时候,盛九莉才问他,“那你太太呢”,而邵之雍则轻描淡写地说“我可以离婚”,就应付过去了。

所以,这段感情在还初期,就存在很大风险。如果对方是为了你而分手,牺牲了另一个人的利益,就很有可能为了下一个人而放弃你。

06 看清感情里的沉没成本,懂得及时止损

事实证明也是如此——

后来政局动荡,邵之雍四处避难,不断地认识新的女人,甚至结婚,而且丝毫不回避地都告诉九莉。

那九莉当然很痛苦啊,书中写道:“那痛苦像火车一样轰隆轰隆一天到晚开着,日夜之间没有一点空隙。一醒过来它就在枕边,是只手表,走了一夜。”这其实就是张爱玲在得知胡兰成不断劈腿的时候,自己的心情啊!

而邵之雍这个渣男呢,却大言不惭地说:“你这样痛苦也是好的。”

简直不可理喻。

到最后,在邵之雍逃亡前夕,在她家过夜,她竟然起了杀心,心想:“厨房里有一把斩肉的板刀,太沉重了。还有把切西瓜的长刀,比较伏手。对准那狭窄的金色背脊一刀。”

你看,错误的开始,就注定只能一路错下去,到最后心理都要扭曲了。

虽然张爱玲自己说过“爱就是不问对错”。但是,不论是书中的盛九莉,还是生活中的张爱玲,都不可能不知道那是错的,只是爱情麻痹了她们。

早发现,早止损。

不要惧怕承担感情中的沉没成本,这样总比后来痛苦强。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邵之雍虽然是渣男,但并不代表他不爱盛九莉。胡兰成是个情场高手,用情虽然不够专一,但至少也没什么虚情假意。

胡兰成对女性的心理非常了解。而当时的张爱玲才刚二十来岁,一次恋爱也没谈过。

张爱玲在和胡兰成相处后不久,写了一封信给他,意思是两人不要再见面了。而胡兰成却把张爱玲的言外之意猜得一清二楚,他说:“女子一旦爱上了男子,是会有这种委屈的。”

又有一次,两人出门,并肩而行。他突然说:“你的身材这样高,这怎么可以?”言下之意是:都快和我一样高了,或者都快比我高了,这样我们看起来不般配,这怎么可以?对于这种明显的暗示,少女张爱玲根本招架不住。

另外,胡兰成对张爱玲的生活也颇为关心,而且颇为大方。

在第一次见面时,邵之雍就问盛九莉说:“你一个月稿费是多少?”言下之意就是,不够的话,我以后可以补贴你啊。

当知道九莉在筹钱还母亲时,邵之雍提了一箱子钱就过来了。并且跟她说,“经济上我来照顾你,好吗?”

还有一次,张爱玲的朋友去看她,发现张爱玲穿了一件新袍子,高兴得不得了,说这是胡兰成给她买的。虽然张爱玲大可以用稿费养活自己,但她也享受这种被人宠着的感觉啊。

从胡兰成的角度来看,这些行为可能只是惯用套路。但对于缺爱的张爱玲来说,胡兰成提供了一种非常温暖踏实的感觉。

所以,在《小团圆》里,盛九莉放不下的,也是这份温情和依赖,这就是沉没成本。

生活中,很多女孩因为在感情中投入了时间和精力,往往就会在一些原则性问题上做出不该有的让步。她们会觉得,既然都谈了这么久了、既然家长都见了、既然两个人房子都买了……那就忍一忍谈下去吧。

| 重点

这就是没有认清一个事实——不是每一分成本都会带来收益,感情更是如此,除了靠努力经营,还要受很多其他因素的集体作用。

如果你总是执着于过去的付出,就等于放弃了未来的机会。

这么想想,是不是很不划算呢?

07恋爱中的警觉:他是否保持多线联系

男女关系危险的第二个信号是:在恋爱中,对方是否三心二意,保持多人多线联系。

书里的邵之雍和现实生活中的胡兰成,都不是专一的人,而是同时和多位女性保持密切关系。著名诗人柏桦评价胡兰成,说他是“文学水平的试金石,也是人品人格的照妖镜。”

可见胡兰成的口碑啊,差到什么样了??

在胡兰成自己写的书——《今生今世》里,先后和他结婚和恋爱的就有八个。这还是有记载的,另外还有不少短期的没名份的伴侣,比如像他的学生王爱娟。

胡兰成之所以被说成渣男,倒并不是因为他的感情经历丰富,而是因为,他习惯同时发展好几段感情,脚踏几条船。自己还觉得很正常,并且毫不避讳地跟张爱玲分享自己的感情生活。

比如,他在武汉办报纸,认识了小护士周训德,那时候他还没跟张爱玲分手呢,还跑去跟张爱玲说这小护士长得啥样,对他多么好,你说气人不气人?

后来在逃亡过程中,他又先后勾搭上了温州的范秀梅、日本的有妇之夫一枝。

胡兰成对感情和婚姻,抱着游戏的态度,坦然得近乎于无耻。而且有意思的是,他看脸下菜,分别用不同的态度面对这八个女人,而且自创了一套严密的逻辑。

我们就来简单说说,“渣男逻辑”是什么样的?

08 藏在《小团圆》里的渣男逻辑

在书中,胡兰成这样描述第一次结婚时的感觉——“我不满意玉凤,因她没有进过学校……绣花也不精,唱歌也不会。”

对第二任全慧文的描述也是一笔带过——“我那年二十八岁,不要恋爱,不要英雄美人,惟老婆不论好歹总得有一个,如此就娶了全慧文。”这一次又把锅推给了传统风俗。

对第三任老婆应英娣也没什么留恋——“应**原是我前妻,昔年为了张爱玲,发脾气离开了我。”又说,“我一生就是对好人叛逆,对应,对爱玲。可是我不后悔。”

显然,前三任都比他弱很多,他的态度就是随意批评、概不负责。

到了大名鼎鼎的张爱玲,胡兰成虽然手段和心思花了不少,但也还是拿她当个猎物。他说,“我与爱玲亦只是男女相悦。”又说:“我已有妻室,她并不在意。再或我有许多女友,乃至挟妓游玩,她也不会吃醋。”

但实际上,哪有女人会不介意自己老公花心呢?这只是胡兰成的一面之词。

张爱玲饱受煎熬,都写在小说里了,当盛九莉面对风流成性的邵之雍,甚至都有过想要杀掉他的念头。

张爱玲后面的三个女人,都是胡兰成在逃亡过程中,聊以填补空虚而结交的。基本属于换一个地方,就换一个人。他跟日本女人一枝有过三年秘密关系,后来再没通信。他大言不惭地说,“李白诗‘永结无情契’,我就是这样一个无情的人。”

你看,渣男在面对比自己弱的女性时,是丝毫没有尊重的,只有狡辩。

他们就是用这套逻辑,让女人心甘情愿地为他服务,又不让自己陷入舆论的谴责。因为都是别人自愿的嘛。

所以,直到后来张爱玲真的死心了,才逃脱出了胡兰成编织的渣男逻辑。

09 什么样的女人能镇得住渣男呢

1954年3月,胡兰成和佘爱珍结为夫妻。这是胡兰成的最后一次婚姻。

为什么佘爱珍能治得住胡兰成,而其他女人却不行?首先,佘爱珍对胡兰成,可以说没用多少情。感情不深,就可以做到不在乎。

胡兰成逃到香港,四处筹钱偷渡日本。当时,佘爱珍由吴四宝的徒弟供养,依然是阔太太。胡兰成向她求助,佘爱珍只给两百元港币,就打发他走了。而佘爱珍自己吃一顿饭都会花好几千块。

一直都享受着女人无私付出的胡兰成,面对精明的佘爱珍,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自我安慰:钱是小事,枉为我当她是知己,原来,她不了解我,从来亦没有看重过我,她这样的对我无心,焉知倒是与我成了夫妻,恰如说的,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但是后来我心境平和了,觉得夫妇姻缘只是无心的会意一笑,这原来也非常好。

他用自创的一套逻辑又成功地说服了自己。而佘爱珍,属于一上来就不被他的逻辑带着跑的女人。

10 你是否处于低自尊的一方

男女关系危机的前两个信号,都是向外观察别人,一个是看对方是否单身进入这段关系,一个是看对方在这段关系中是否保持了多线联系。

但是,能否客观认识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个信号是,在爱情中,你是否处于低自尊的位置?(重点)

张爱玲在这段感情中就是处于“低自尊”的位置。

张爱玲刚遇见胡兰成的时候,形容自己:“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小团圆》在写两人的初识中,很快就出现了“她崇拜他”这四个字。

书里有一个细节。邵之雍来九莉家做客,走了之后,九莉把烟灰缸里的烟蒂,一只一只拣出来,装在一只旧信封里收起来。这种行为常人无法理解,已经痴迷到癫狂的地步了。

当感情中掺有自卑情绪,两人的关系就不再对等。一方低自尊,另一方的陋习就成为了可包容的缺点,比如混乱的男女关系。

书中写,九莉前往温州去探望正在逃亡的邵之雍,邵之雍竟然与辛巧玉一道来见她——辛巧玉是邵之雍在逃亡路上认识的女人。

晚上,九莉就睡在邵之雍和辛巧玉睡过的那张床上。你看这对于张爱玲来讲,是多大的屈辱。

邵之雍还给九莉洗脑,说“刘桓公做公子的时候,出了点事逃走,叫他的未婚妻等了他二十五年”。意思就是说,你现在的这点等待啊,不算什么。

九莉实在是忍不了了,让他在自己和辛巧玉之间选择,邵之雍也只是敷衍。

到这里,张爱玲已经把邵之雍这个男人的无耻写到了极致。邵之雍根本不可能会设身处地考虑九莉的感受,九莉所崇拜的偶像破灭了。

书里写:“她再看到之雍的著作,不欣赏了。是他从乡下来信中开始觉察的一种怪腔。她一看见‘亦是好的’就要笑。”这股“怪腔”,正是对胡兰成的精准刻画。

直到这里,九莉对邵之雍,终于恢复了一个正常女人的正常辨别能力。

与书中这一段故事相对应的是:1946年2月,张爱玲去温州看望正在避难的胡兰成。

张爱玲那个时候还处于痴迷的状态,她给胡兰成写信,这么写的:“想你就在那里,这温州城就像含有宝珠在放光。”而胡兰成呢,看到张爱玲千里迢迢来看望自己,心理活动却是:“心里即刻不喜,甚至没有感激。”

张爱玲这下算是看明白了,心死了,回到上海后,就给胡兰成写信,说:“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考虑到胡兰成没有收入,生活困难,信里还附了三十万块钱——这是她新写的**剧本《不了情》和《太太万岁》得到的全部稿费。

直到这里,“姿态很低”的张爱玲也终于重新恢复了她的自尊。

女人遇到渣男,一定要赶快止损,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千万不要浪费时间和感情。

| 重点回顾

我们通过分析《小团圆》中邵之雍和盛九莉的爱情,以及胡兰成和张爱玲的爱情,总结了男女关系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三个危机信号——

1、恋爱初期,我们要确认对方是否是单身进入这段关系的,如果不是,及时喊停。

2、恋爱中,要注意看对方是否除了你之外,还保持着多线联系。如果是,及时止损。

3、除了观察别人,也要客观认识自己。在恋爱中,你是否处于低自尊的一方。如果是,尽快调整自己的心态。

11 从小的生活环境让张爱玲变得自卑、敏感

第三部分,我们来说一说张爱玲的家庭背景。

我们刚刚讲到,像盛九莉和张爱玲这样完全可以自立自足的女性,在爱情里依然低自尊、委曲求全。这是一种心理失常的表现。

有一本书,叫做《战胜低自尊》。

在那本书里啊,作者把低自尊定义为:“不敢去追求最好的,相反,有瑕疵的东西才让他们感到安全,低自尊的人在生活中,也会表现出担忧和恐惧,害怕失去,害怕被别人讨厌。”

很显然,原生家庭和不愉快的童年经历对书中的盛九莉、现实中的张爱玲,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 第一个影响:贫穷带来的自卑 ”

不管是读没读过张爱玲的人,应该都知道:张爱玲可是个妥妥的名门之后啊!

她的祖母李菊耦是李鸿章的大女儿,祖父张佩纶呢也是清末的一位名臣。也就是说,大名鼎鼎的李鸿章,是张爱玲的外曾祖父。

但自打张爱玲记事以来,大家族就已经在渐渐没落了。祖上遗留下来的财产在她父亲这一代,基本被败光了。

张爱玲的父亲没什么大追求,只会花天酒地抽大烟;她的母亲黄素琼是个比较新潮的女性,看不惯老公这样,于是在张爱玲十岁的时候啊,父母就协议离婚了。

《小团圆》中的九莉跟张爱玲的情况一模一样。上的是贵族学校,但却是学校里的“穷人”,书里写:“在这橡胶大王子女进的学校里,只有她没有自来水笔,总是一瓶墨水带来带去,非常触目。”为了省旅费,寒暑假也不能回家,为了省住宿费,只能住在免费的修道院里。

对于正在青春期的女生而言,这种自卑感是一辈子都忘不掉的。

“ 第二个影响:长期的缺爱 ”

我们在前面也说了,张爱玲从小就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很多人以为胡兰成是张爱玲一生的痛点,但如果你看完《小团圆》,你就不会这么想了。你会发现,她的家庭对她造成的伤害和影响更大。

父母分开之后,张爱玲就只能和父亲生活在一起。但是父亲对她也好不到哪去,经常打张爱玲,尤其是娶了继母之后,张爱玲更是活得像棵野草一样,整天饱受虐待。

张爱玲去探望母亲,事先没和继母说,就这点小事,就遭到了父亲毒打,还被软禁了起来。直到张爱玲生了大病,父亲也没有给她请医生。

父亲暴躁,母亲也不怎么样。

张爱玲的母亲,原本就不是那种特别爱孩子的人。她在张爱玲才四岁的时候,就跟张爱玲的姑姑一起跑到欧洲游学去了。

书里写到一个扎心的细节。九莉九岁时,母亲带她过马路,九莉牵她手的时候心里是犹豫而且挣扎的。可见母女俩的感情真的很疏远。

还有一次,学校的老师看九莉可怜,就以个人的名义给了九莉一笔奖金,800港币。刚巧,母亲来香港看她,九莉很兴奋,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结果呢,母亲随手把钱拿去赌没了。

书里写到的这些事情,基本都是张爱玲的亲身经历。这种家庭背景和童年经历,塑造了张爱玲自卑和敏感的性格。

所以,我们总说张爱玲的作品有种凉薄的气质,其实就是因为张爱玲经历了家族从风光到没落的过程,童年又没有得到多少爱,她骨子里是很悲观的。

12 自卑、敏感的个性塑造了张爱玲的爱情观

正因为在原生家庭里没有感受过什么温情,所以,张爱玲长大后,就一直在寻找能够给她安全感的伴侣。

张爱玲也曾经跟她的闺蜜苏青聊自己的婚姻观:“我一直想着,男人的年龄应当大十岁或是十岁以上,我觉得女人应当天真一点,男人应当有经验一点。”这种择偶观的形成,其实就是她对于父爱的一种变相追寻,对于破碎的原生家庭的一种“代偿心理”。

张爱玲先后有两段婚姻,胡兰成比她大14岁,赖雅比她大29岁。

赖雅病故后,张爱玲一直在美国过着隐居的生活。1995年,75岁的张爱玲病逝在洛杉矶的一所公寓里,一个礼拜后才被人发现。桌上摆着的手稿里,就有这部还没完成的《小团圆》。

张爱玲去世后,这份手稿也是几经辗转啊,直到2009年,才首次出版问世。

木心评价张爱玲,说她,称得上“活过”“写过”“爱过”。

从来都是看她写别人刻薄,在《小团圆》里,你能看到,她对自己也没有怜悯,像一个旁观者,注视着过去,平淡地叙述出很多不那么体面的经历。可以说,如果没有《小团圆》,我们至今为止只能看到一个被神化的张爱玲。

我读过不少张爱玲的书,对于胡兰成和张爱玲的这段故事,也看过很多个版本。虽说大家热衷于议论才女的私生活,但男女之间的感情,说到底也只是两个人的事。

张爱玲受过委屈,但一辈子都没有公开对前任有过一句差评。

作为一个女人,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13 本节回顾

1、《小团圆》是张爱玲的遗作,也是以张爱玲胡兰成的爱情故事为蓝本创作的自传体小说,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和警示。

2、我们通过分析《小团圆》中邵之雍和盛九莉的爱情,以及胡兰成和张爱玲的爱情,总结了男女关系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三个危机信号:确认对方是否单身。注意看对方是否还保持着多线联系。检查自己是否处于低自尊的一方。

3、张爱玲的原生家庭对她在感情中的“低自尊”造成了直接的影响,也塑造了她的爱情观。

这部自传,能帮助读者走近一代才女张爱玲的真实内心。

如果大家感兴趣,建议大家亲自去读一读这本书,相信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见解。

张爱玲与胡兰成,一个是当时上海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一个是汪伪政府的要员。在乱世之中,他们的相识、相知、相恋,及至最后的分手,都堪称是一场“传奇”。

小说之媒

如果不碰到封锁,电车的进行是永远不会断的,封锁了。摇铃了。“叮玲玲玲玲铃。”每一个“玲”字是冷冷的一小点,一点一点连成了一条虚线,切断了时间与空间。

1944年初春的一天,南京的一座庭院的草坪上,有一个躺在藤椅上翻读杂志的中年男人。当他看到一篇小说时,才刚读了个开头,就不由得坐直了身子,细细地读了一遍又一遍。这个男人就是胡兰成,他读的小说就是张爱玲的《封锁》。

胡兰成是浙江嵊县人,生于1906年。从小家贫,吃过很多苦,赤手空拳拼天下。他原有个发妻玉凤,在玉凤过世之时,胡兰成借贷以葬妻魂,却四处碰壁。对此,胡兰成后来回忆说:“我对于怎样天崩地裂的灾难,与人世的割恩难爱,要我流一滴眼泪,总也不能了。我是幼年时的啼哭,都已还给了母亲,成年的号泣,都已还给了玉凤,此心已回到了如天地之不仁!”就是这个生活在社会底层只身闯世界的文人,在挣扎中淡漠了自己的人格、尊严、价值观。所以在汪精卫为组织伪政府而四处拉拢人才时,他们看上了胡兰成。而胡兰成也不顾是非黑白地应允,成了民族的罪人。

此时的胡兰成,已在汪伪政府中任职,正在南京养病。当他收到苏青寄来的杂志《天地》第十一期,读到《封锁》的时候,喜不自胜。文人与文人之间的那种惺惺相惜,使他对作者张爱玲充满了好奇。于是他立即写了一封信给苏青,对张爱玲的小说大加赞许,并表示极愿与作者相识。苏青回信说,作者是位女性,才分颇高。这更是让胡兰成对张爱玲念念不忘。不久,他又收到了苏青寄来的《天地》第十二期,上面不仅有张爱玲的文章,还有她的照片。他越发想结识张爱玲了。胡兰成回到上海之后就去找苏青,要以一个热心读者的身份去拜见张爱玲。苏青婉言谢绝了,因为张爱玲从不轻易见人。但胡兰成执意要见,向苏青索要地址。苏青迟疑了一下才写给他——静安寺路赫德路口192号公寓6楼65室。胡兰成如获至宝。虽然此时,他是个有妻室的人,而且,是他的第二次婚姻。

“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胡兰成第二天就兴冲冲地去了张爱玲家,她住的赫德路与他所在的大西路美丽园本来就隔得不远。可张爱玲果真不见生客。胡兰成却不死心,从门缝里递进去一张字条,写了自己的拜访原因及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并乞爱玲**方便的时候可以见一面。第二天,张爱玲打了电话给胡兰成,说要去看他不久就到了。张爱玲拒绝他的到访,又自己亲自去见他,主意变得好快。其实早前,胡兰成因开罪汪精卫而被关押,张爱玲曾经陪苏青去周佛海家说过情。因此,她是知道他的。于是,就这样见面了。

真正见了面,胡兰成只说与他所想的全不对。他一是觉得张爱玲个子之高,二是觉得她坐在那里,幼稚可怜相,不象个作家,倒象个未成熟的女学生。但他两人一谈就是五个小时。从品评时下流行作品,到问起张爱玲每月写稿的收入。对一个初次见面的**问这样的问题,实在是失礼的,但“因为相知,所以懂得”,两人已有了知交之感,所以张爱玲倒未觉得胡兰成的话很唐突。胡兰成送张爱玲到弄堂口,并肩走着,他忽然说:“你的身裁这样高,这怎么可以?”只这一句话,就忽地把两人的距离拉近了。“这怎么可以”的潜台词是从两个人般配与否的角度去比较的,前提是已经把两人作为男女放在一起看待了。张爱玲很诧异,几乎要起反感了,但,真的是非常好。

次日,胡兰成去回访张爱玲。她房里竟是华贵到使他不安,胡兰成形容说,三国时刘备进孙夫人的房间,就有这样的兵气。那天,张爱玲穿了一件宝蓝绸袄裤,戴了嫩黄边框的眼镜。多年后,胡兰成对这些细节都有着清晰的回忆。此后,他每天都去看张爱玲。一天,他向张爱玲提起刊登在《天地》上的照片,张爱玲便取出来送给他,还在后面题上几句话: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倾城之恋

这一年,胡兰成38岁,张爱玲24岁。但很快,他们恋爱了。他们谈情说爱的方式似乎是他们最初相识的延续。胡兰成在南京办公,一个月回一次上海,一住八、九天。每次回上海,他不回美丽园自己的家,而是径直赶到赫德路,先去看张爱玲两人每天在一起,喁喁私语无尽时。

但当时世人并不了解他们之间的感情,只觉得胡兰成的政治身份是汉奸,又有妻室,年纪大到几乎可以做张爱玲的父亲。世人都觉得这样的爱情似乎有些不可思议,都是为张爱玲惋惜的。但张爱玲自己并不这样觉得。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胡兰成是懂张爱玲的,懂她贵族家庭背景下的高贵优雅,也懂她因为童年的不幸而生成的及时行乐的思想。仅仅这一个“懂得”,也许就是张爱玲爱上胡兰成的最大原因。其实细细分析来,张爱玲本身就不是一个世俗之人,她不以尘世的价值观去品评一个人。她没有什么政治观念,只是把胡兰成当作一个懂她的男人,不是汪伪政府的汉奸;对于胡兰成的妻室,她也不在乎,因她似乎并不想到天长地久的事。她在一封信中对胡兰成说:“我想过,你将来就是在我这里来来去去亦可以。”也许她只在乎胡兰成当下对她的爱,其他的,她都不愿多想。胡兰成的年龄比她大出很多,但这也许又成了她爱他的原因。

张爱玲从小缺乏父爱,便容易对大龄男性产生特别的感情,所以,年龄问题也不是障碍。于是,她倾尽自己的全部去爱他了,就这样在世人诧异的眼光中相爱了。爱得那样的超凡脱俗。

1944年8月,胡兰成的第二任妻子提出与他离婚。这给了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一个升华的机会——结婚。他们就这样结婚了,没有法律程序,只是一纸婚书为凭。因为胡兰成怕日后时局变动,自己的身份会拖累张爱玲。没有任何仪式,只有张爱玲的好友炎樱为证。“胡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前两句是胡兰成所撰,后两句出自张爱玲之手。就这样,他们的感情有了一个踏实安稳的关系——夫妻。

这一段时间,也是张爱玲创作生涯中的黄金时间。胡兰成对她的写作是有帮助的,两人会一起讨论一些文学话题。而张爱玲的散文《爱》,在开头就说,这是一个真的故事。的确是真的故事,是胡兰成的庶母的故事。也许他是给她的创作提供灵感的吧。但,这样的时间,并不长

“天涯地角有我在牵你招你”

时间已经接近了44年年底,时局明显地在变动。日军在中国的势力已经江河日下。而胡兰成作为汪伪政府的官员,也有了危机感。有一个傍晚,两人在张爱玲家的阳台上看上海的暮色。胡兰成对她说了当下的时局,恐自己将来有难。张爱玲虽对政治不敏感,但此刻,她知道,这个国,这一次是真真连到她的家了。汉乐府中有“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的句子。而张爱玲此刻是真切地体会到了这两句诗的含义。胡兰成说“将来日本战败,我大概还是能逃脱这一劫的,就是开始一两年恐怕要隐姓埋名躲藏起来,我们不好再在一起的。”张爱玲笑道:“那时你变姓名,可叫张牵,或叫张招,天涯地角有我在牵你招你。”

就是这样真实的期盼!但两人果真是要分别了! 1944年11月,胡兰成到湖北接编《大楚报》,开始了与张爱玲的长期分离。那是一个时常有警报和空袭的时期。有一天,胡兰成在路上遇到了轰炸,人群一片慌乱,他跪倒在铁轨上,以为自己快要炸死了,绝望中,他只喊出两个字:爱玲!这个时候,他还是全心爱着张爱玲的吧。

但胡兰成毕竟是个毫无责任感的人,来武汉不久,他便与汉阳医院一个17岁的护士周训德如胶似漆。他不向小周隐瞒张爱玲,但又向她表明要娶她——只有做妾了。但小周的生母是妾,她的反应是,不能娘是妾,女儿也是妾。于是胡兰成又进行了一次婚礼,似乎全然忘了张爱玲的存在。而张爱玲对此一无所知。她给他写信来,还向他诉说她生活中的一切琐碎的小事。她竟还是那样投入地爱他。

1945年3月,胡兰成从武汉回到上海。在张爱玲处住了一个多月。此时,他才将小周的事情告诉了张爱玲。她是震动的,因为她把自己对胡兰成的爱看作是那样坚贞不可动摇的,但又怎么会冒出来一个小周?此时,张爱玲的心已被刺伤了,但她仍是爱他的。于是她只有默默承受。两个人在一起,胡兰成倒是再也不提小周了。也许他就是这样一个只看见眼前的人。

可惜,5月,胡兰成又回到了武汉。一见到小周,就有回家的感觉——他又忘了张爱玲了。

时局大乱,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胡兰成末日也来了,重庆方面定会惩办他这样的汉奸。于是他逃到了浙江,化名张嘉仪,称自己是张爱玲祖父张佩纶的后人——果是姓张,只是不叫张牵或是张招,住在诸暨斯家。

斯家的儿子斯颂德是胡兰成的高中同窗,胡兰成年轻的时候就曾在斯家客居一年。斯家的男主人已逝,是斯家主母维持生计。斯家还有个庶母,范秀美,大胡兰成两岁,曾经与斯家老爷生有一女。在这样的乱世中,斯家人安排胡兰成去温州范秀美的娘家避难,由范秀美相送。只这一路,胡兰成就又勾引上了范秀美。未到温州,两人便已做成夫妻,对范家人以及邻居也以夫妻相称。刚离开张爱玲、周训德的胡兰成,此刻又与范秀美在一起,可见他的滥情!

然而,已有半年未曾见面的张爱玲,竟一路寻着来到了温州。这两个女人与一个男人的三角关系,无论如何都只能是尴尬。因为怕范秀美的邻居对三人的关系有所猜忌,他们三人都是在旅馆见面的。一个清晨,胡兰成与张爱玲在旅馆说着话,隐隐腹痛,他却忍着。等到范秀美来了,他一见她就说不舒服,范秀美坐在房门边一把椅子上,但问痛得如何,说等一会儿泡杯午时茶就会好的。张爱玲当下就很惆怅,因为她分明觉得范秀美是胡兰成的亲人,而她自己,倒象个“第三者”或是客人了。还有一次,张爱玲夸范秀美长得漂亮,要给她作画像。这本是张爱玲的拿手戏,范秀美也端坐着让她画,胡兰成在一边看。可刚勾出脸庞,画出眉眼鼻子,张爱玲忽然就停笔不画了,说什么也不画了,只是一脸凄然。范秀美走后,胡兰成一再追问,张爱玲才说:“我画着画着,只觉得她的眉神情,她的嘴,越来越像你,心里好不震动,一阵难受就再也画不下去了。”这就是世人所说的“夫妻像”吧。张爱玲真的是委屈的,她的心里只有这一个男人,而这个男人的心里却装着几个女人,叫她怎么能不感伤?

离开温州的时候,胡兰成送她,天下着雨,真是天公应离情。这场雨,也冲刷了他们曾经的“倾城之恋”。张爱玲已经知道,她这一生最美的爱情,已经走到了辛酸的尽头,再有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我将只是萎谢了”

此后的八、九个月时间,两人偶有通讯。张爱玲也会用自己的稿费接济胡兰成,只因怕他在流亡中受苦。

有一次,胡兰成有机会途径上海,在危险之中,他在张爱玲处住了一夜。他不但不忏悔自己的滥情,反倒指责张爱玲对一些生活细节处理不当。还问她对自己写小周的那篇《武汉记》印象如何,又提起自己与范秀美的事,张爱玲十分冷淡。当夜,两人分室而居。第二天清晨,胡兰成去张爱玲的床前道别,俯身吻她,她伸出双手紧抱着他,泪水涟涟,哽咽中只叫了一句“兰成”,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这就是两人最后一次见面。

几个月后,1947年6月,胡兰成收到了张爱玲的诀别信:

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长时间考虑的。彼惟时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小吉就是小劫的意思。此时的胡兰成已经脱离了险境,在一所中学教书,有了较安稳的工作。张爱玲选择他一切都安定的时候,写来了诀别信,随信还附上了自己的30万元稿费。自此以后,这二人一场传奇之恋,就这样辛酸地谢幕了。胡兰成曾写信给张爱玲的好友炎樱,试图挽回这段感情,但张爱玲没有理他,炎樱也没有理他。这段感情,真的是谢幕了。张爱玲曾对胡兰成说:“我将只是萎谢了。”萎谢的不仅仅是爱情吧,还有文采,此后张爱玲的创作也进入了低谷。

然而,还有后话。

50年代初,胡兰成移居日本,与上海大流氓吴四宝的遗孀佘爱珍同居。而张爱玲也已离开大陆到了香港。胡兰成得到消息,曾托人去访她,但未遇着,那人便留下了胡兰成在日本的地址。半年后,胡兰成收到了一张明信片,没有抬头,没有署名,只有熟悉的字迹:

手边若有《战难和亦不易》、《文明与传统》等书(《山河岁月》除外),能否暂借数月作参考?

后面是张爱玲在美国的地址。胡兰成大喜,以为旧情可复,又以为张爱玲还很欣赏自己,便马上按地址回了信,并附上新书与照片。等到《今生今世》的上卷出版之时,他又寄书过去,作长信,为缠绵之语。张爱玲一概不回,末了才寄来一张短笺:

兰成:

你的信和书都收到了,非常感谢。我不想写信,请你原谅。我因为实在无法找到你的旧著作参考,所以冒失地向你借,如果使你误会,我是真的觉得抱歉。《今生今世》下卷出版的时候,你若是不感到不快,请寄一本给我。我在这里预先道谢,不另写信了。

爱玲

胡兰成一见,便彻底断了念头。至此,这段爱情是真真地谢幕了。

张爱玲从未就这一场恋情说过只言片语,我们只有从胡兰成所著的《今生今世》中《民国女子》去考证。这段感情,究竟孰是孰非,也许真的并不重要。

就象张爱玲在《金锁记》的开头说的:

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应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纸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后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带点凄凉。

胡兰成与张爱玲的恋情于我们,也许,就是“三十年前的月亮吧”。屏蔽词语中的一段恋情,随风而逝。

《小二黑结婚》写于1943年5月,取材于太行山农村。当时“土改”刚刚开始,地主利用农民群众的愚昧和封建迷信思想妄图阻挠“土改”。为了使“土改”顺利进行,反对封建意识、破除愚昧思想就具有必要性。

基于以上背景,《小二黑结婚》就表现出了对时代的强烈的关注意识,它虽然是以农村日常生活、家庭婚姻为题材,但是蕴含着尖锐的现实针对性。它对农村问题的揭示,也成为对农村生活的启示录。

简介

《小二黑结婚》是现代小说家赵树理写于1943年的短篇小说。小说描写了抗战时期解放区一对青年男女为追求婚姻自由,冲破封建传统和守旧家长的阻挠,最终结为夫妻的故事。

小说塑造了二诸葛、三仙姑两个落后农民和小二黑、小芹两个年轻进步农民的形象,通过这两对思想观念截然相反的农民的对照,揭示了当时农村中旧习俗的封建残余势力对人们思想行为的束缚,以及新老两代人的意识冲突与变迁,说明实行民主改革、移风易俗的重要性,同时歌颂了民主政权的力量,反映了解放区的重大变化。

小说结构完整,情节跌宕,语言通俗,富于地方色彩,开创了中国评书体的现代小说形式

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原名心远,恨水是笔名,取南唐李煜词《乌夜啼》“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张恨水是著名章回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作品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更以作品多产出名,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长篇章回小说,总字数近两千万言,堪称著作等身。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本名张煐。1920年0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的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张爱玲的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44年张爱玲结识作家胡兰成与之交往。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09月08日,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终年75岁,死因为动脉硬化心血管病。 琼瑶,原名陈喆,中国当代作家、编剧,湖南省衡阳县渣江镇人,现居中国台湾省台北市。笔名除了琼瑶外,还曾用过心如、凤凰。1938年4月20日生于四川成都,1949年随父陈致平由大陆到台湾。父亲陈致平是大学教授,母亲袁行恕出身书香门第。高中毕业后不久结婚生子,做主妇的同时开始尝试写作,其后步入职业作家行列,并相继进入**、电视剧制作行业,其间婚姻破裂。现任丈夫平鑫涛为其经纪人、出版人,经营家庭作坊式的皇冠出版公司,琼瑶所有作品均由该公司出品。

求采纳

两次不幸婚姻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小说名家,夏志清称她为“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上个世纪40年代末,张爱玲几乎红透上海文坛,这是她在文学上的成就;就身体资源来说,她也相当优秀,有人形容她“柔艳”,一位传记作家称她是“地道的美丽”,“聪明灵透又温柔多情的女人”。她还是响当当的港大学生,就这样一位条件很优越的女作家,她的婚姻却是不幸的,而且一次又一次。

1944年1月,张爱玲与胡兰成相识,随即坠入爱河。胡兰成当时政治上投靠汪伪政府,在两性关系上他又是一位花心男人。追求张爱玲之前,已有两次婚姻,之后与舞女、寡妇、护士等都有暧昧关系。张爱玲对胡兰成百般体贴,一往情深。两年后,张爱玲在乱世中跋山涉水不远千里到温州寻夫,此时,胡兰成一见爱玲的面,第一反应不是高兴,不是热情,而是板着面孔大声吼道:“你来这里干什么?”当晚更拒绝她在家里住宿。张爱玲不计名分,不要回报,只求“岁月静好”,但得到的是愤怒、烦恼与痛苦,后以分手告终。

1956年,张爱玲到了美国,在麦克道威尔文艺营认识了赖雅,这时距认识胡兰成已经整整过去了12年。赖雅是位德裔美国人,从事文学创作,两人志趣相投,惺惺相惜。他因她的孤单而伸出友谊的手,她因他的落魄而怜悯同情,于是两人便相爱结婚了。此时的赖雅已65岁,张爱玲才35岁。好景不长,赖雅以前曾有过两次中风的记录,婚后中风更是隔三岔五向他袭来,张爱玲无形中成了他的看护妇。1967年10月赖雅病逝,爱玲虽然得到了解脱,但精神与体力几乎给掏空了。

盲目的“唯才”、“唯爱”

毫无疑问,这是两次不幸的婚姻。张爱玲一生写过无数爱情婚姻故事,且都是悲剧,相信她对男女婚姻尤其是对男人的心态、爱欲、追求等会有透彻的了解与体察,为什么她未能为自己设计一条通往执子之手、白头偕老的路呢?据我看,根源之一是张爱玲“唯才是举”,在择偶时把“才”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上。根源之二,“唯爱是举”。在张爱玲的婚恋观中,爱也是至关重要的。她认为,“爱是无目的的”,“爱就不问值不值”,爱就是付出,爱就是奉献。因此,她甘愿为爱人委屈,为爱人吃苦,为爱人烦恼。

择偶时注重另一半的才华是可以理解的,有才要比蠢笨如牛好得多。唯爱其实即是西方资产阶级的爱情至上主义。要取得美满的婚姻,这两者当然都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但不能“唯”,唯就脱离实际,陷入了盲目性。与胡兰成的这段婚姻,给张爱玲招来诸多的麻烦和障碍。到了大洋彼岸之后,张爱玲对赖雅的健康也是知道的,健康虽不等同于政治与人品,但同情与爱情是两码事,况且当时他已经65岁,跟他结婚幸福从何而来?

家庭文化心理背景

张爱玲为什么会“唯才”呢?这有她深厚的文化心理背景。她从小就崇拜天才,11岁时曾发表一篇小说《天才梦》,反映了她对天才的向往与崇拜。此后她也被人称为“天才”而沾沾自喜。还有,张爱玲小时候读过许多才子佳人方面的书,书中的才子毫无疑问对她会产生影响。“天才”两字早就深深地嵌入她的脑子里了。也许这就成为她以后结交朋友,待人处世,选择配偶时的重要因素。

张爱玲出身于名门望族,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但到她父亲这一辈,家道中衰。父亲嗜食鸦片,母亲流浪欧洲,张爱玲从小缺乏父母之爱,这是否就成为她以后以男女之情爱来填补父母之爱的不足呢?她的两任丈夫都是父执辈的人,她是否想从他们身上获得父爱呢?张爱玲是一位著名作家,她的爱情婚姻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命意义,如此,它有其值得思考的地方。

王剑丛

一、李清照与张爱玲之比较

李清照(1084年~1155年)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重要代表, 与蔡文姬、卓文君、上官婉儿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才女。后人有《漱玉词》辑本,收词61首。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1920年09月30日出生在上海,1995年09月08日逝于美国加州。与吕碧城、萧红、石评梅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著作非常丰富。惊世之作《倾城之恋》(1943)、《金锁记》(1943)。

均为名门之后 。

1、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李格非曾师从苏轼,他才学深得苏轼的赏识,被称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李清照的母亲的身世十分显赫,据《宋史·文苑传》记载,李清照的母亲姓王,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王拱辰北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十七岁举进士第一,宋仁宗赐其名拱辰(韩愈24岁中进士,王安石20岁中进士,苏轼22岁中进士),有才子盛誉。王拱辰曾出使辽,契丹王在席中主动向王拱辰敬酒,并亲自弹奏琵琶助兴,异常敬重王拱辰。

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王拱辰到京城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皇上认真审阅了每一个考生的考卷,发现王拱辰的文章立论新颖,见解独到,文笔流畅,没有人比得上他,于是就把王拱辰定为状元。第三天,皇上把考中前三名的书生都召集到王宫的大殿上,在早朝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宣布了他们的名单。其他两个书生都赶紧跪下磕头谢恩,王拱辰不但没有谢恩,反而说:“陛下,小生不配当状元,请您把状元判给别人。”金殿上的人都议论纷纷,科举考试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从没听说哪个人把到手的状元往外推,这真是天下奇闻。

皇上听了也很纳闷,就询问原因。王拱辰说:“陛下,我也是十年寒窗苦读,做梦都想中状元。可是这次考试的题目不久前我刚好做过,所以被选上状元是侥幸。如果我默不做声当上了状元,我就是个不诚实的人。从小到大我都没有说过谎话。我不想为了当状元,就败坏自己的节操。”皇上听了,非常受感动,特别赏识王拱辰的诚实,认定他将来一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于是皇上就说:“此前做过考题,是因为你勤奋,况且从你的文章里可以看出,你表达的是自己的真实想法,理应选为状元。再说,你敢于说真话,能够诚信做人,这才是一个堂堂状元应该具有的品质,你的诚实比你的才华更可贵。因此,朕一定要选你做状元,你就不要推辞了。”

就这样,王拱辰成为历史上有名的诚信状元。他在朝中做官五十五年,以自己诚信正直的品格和惊人的才华,得到百姓和官员们的尊敬。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一生有过两人任妻子。李清照的母亲王氏是李格非的第二任妻子。李格非的第一任妻子也姓王,是宋神宗时期宰相王珪的侄女,与李格非结婚不久就去世了。这位王氏有一个侄女,就叫她小王氏吧,后来嫁给了秦桧,这样算来,李清照应该叫秦桧表姐夫了,当然,秦桧比李清照小6岁。

2、张爱玲的爷爷张佩纶,晚晴名臣、翰林院学士。曾率领福建水师抗击法国的入侵,主张设立南北洋水师。张爱玲的奶奶是大名鼎鼎的晚晴重臣李鸿章的女儿。

均经历了乱世,均为旷世才女,均有伟大作品传世,均有心向传统但又有反传统的双重人格思想等等。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是这样开头的:

胡琴咿咿呀呀拉着,

在万盏灯的夜晚,

拉过来啊

又拉过去,说不尽的沧凉的故事——

不问也罢!

……

胡琴上的故事应由光艳的伶人来扮演的,

长长的两片红胭脂夹注琼瑶鼻,

唱了,笑了,袖子挡住了嘴

……

然而,这里只有白四爷单身坐在黑沉沉的破阳台上,

拉着胡琴。

胡琴声苍凉而忧伤。白四爷单身坐在黑沉沉的破阳台上,拉着胡琴;我们也可以想象李清照单身坐在黑沉沉的破阳台上,拉着胡琴。但时光如果能够倒流,白四爷就不会单身坐在黑沉沉的破阳台上,拉着胡琴;当然时光如果能够倒流,李清照也不会单身坐在黑沉沉的破阳台上,拉着胡琴。我们假设时光能够倒流……

二、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戋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为什么“见客入来”“和羞走”,但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又不舍呢?

在一个梅子将熟的初夏的早晨,太阳刚刚升起,花朵还没有完全绽开,花朵上的露珠依然浓重,而我们的女主角,豆蔻芳龄魅力四射的李清照已像只快乐自由的小鸟一样登场了。在自家的后花园里,打罢秋千,有点疲倦,有点放松。恰恰这时有个不速之客,男的,闯入李清照家后花园里,也闯入了花季李清照的目光里,李清照急忙含羞回避,“袜戋刬金钗溜”-------走得匆忙而狼狈,就这样,来不及穿鞋,仅穿着袜子,掉落了金钗,乱了头发。但是,就是那一眼,竟使得李清照像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所以“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不言而喻,她停步不为闻青梅,只是为来人,想看但又不好意思公开看,于是假托闻青梅而偷偷看来人。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李清照家的后花园也许“桃花依旧笑春风”,但是东京的大相国寺就不一样了。大相国寺就是《水浒传》中花和尚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地方,也是一个经常举行庙会的繁华集市。在这里往往汇集了不少古今名人的金石碑刻字画,也算是个民间的文物市场。

大约十七岁时,元符三年(1100)夏秋之交的一天,李清照和父母还有侍女翠玉来到大相国寺游玩。赵明诚也和父母还有还有仆人来到大相国寺的文物市场淘宝。

赵明诚,字德甫,祖籍山东密州(今山东诸城县),后移居山东青州。自幼聪明,有神童之称。他博览群书,酷爱书画艺术,专心搜集、整理、研究金石文物。著有《金石录》30卷。

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当时任吏部侍郎。而此时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同在朝任礼部员外郎。同朝为官,也都是山东人,平时早有来往,关系也不错。

两家人相遇了,相互打了招呼,李清照这才正式认识了赵明诚,而这个赵明诚就是一年前闯入李家后花园的“客”。回家后,李清照再也忘不了英俊潇洒、才气四射的赵明诚了。赵明诚也同样忘不了甜美可人、才貌双全的李清照了。

赵明诚后以梦中诗“言与司合,安上以脱,芝芙草拔”(词女之夫)暗示自己的父母,使父母前往李家提亲。由于两情相悦也门当户对,所以一切都顺理成章。经过几个月的筹备,21岁的赵明诚和18岁的李清照终于在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三月下旬完成婚礼。有情人终成眷属。

李清照作品中有一首词《减字木兰花》,表现出婚后的幸福。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花儿含苞欲放,轻带露珠,妍如彤霞,楚楚动人;人儿花容月貌,飘散着鬓发,斜挽着发簪,气质高雅,也是楚楚动人。但是好景不长啊。

三、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已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才刚有情人喜结良缘,但为什么此时却“空对烛花红”呢?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蔡京升为宰相。蔡京支持王安石变法,属于新党,他即位宰相后,大力排除异己,打击旧党。宋徽宗的前任为宋哲宗,宋哲宗属于保守派,他的年号为元祐、绍圣、元符,于是把旧党称为元祐党人,共120人,两年后又增至309人,并且御书刻在石碑上,立于皇宫前。其中就有苏轼、秦观,还有李格非等人。此时的苏轼已经去世,李格非也被削去了礼部员外郎之职。在这之后的两年内,皇上接连下诏书:

诏党人子弟毋得擅到阙下。

诏责降人子弟毋得任在京及府界差遣。

诏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为婚姻。

赵挺之这时候可是一个大红人啊。在蔡京的大力推荐下,位至门下侍郞,即第一副宰相。李清照向公公赵挺之求助,赵挺之不予理睬,李清照很气愤,写下了“炙手可热心可寒”的诗句。

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九月,李清照只得陪着自己的父母等家人,告别了赵明诚,离开了东京,回到了家乡山东济南明水镇。无奈又无奈,依依又依依啊。在李清照的词中出现了不少此次别离后的情意绵绵、满怀愁绪的作品。如《浣溪沙》,又如:

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四、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又添了一段怎样的“新愁”,为什么又添了一段“新愁”?

世事如棋,政治风云变幻莫测。当旧党人物已被驱逐殆尽之后,蔡京与赵挺之的矛盾就开始暴露出来。赵挺之最终败给了善于结党营私的蔡京。并于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3月罢相,罢相几天后就病逝了,终年68岁。

赵挺之在相位的时候,赵明诚一路升迁,官居鸿胪少卿,正六品,大体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礼宾司司长。赵挺之死后三日,蔡京就开始了大规模的诬陷整治活动,甚至把赵挺之划归为元祐党人,赵家也不能呆在京城了,全家只得移居家乡山东青州(今山东省益都县)。由于家变,赵明诚失去了在京城飞黄腾达的机会,然而却能安居乡里,屏居青州十数年,与李清照团聚,并在李清照的支持和帮助下,专心收集整理骨器书画,以及写作《金石录》。

收藏整理的工作是枯燥繁琐的,但赵明诚、李清照却能从中获得最大的快乐。

“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在政治风云变幻的两宋之交,李清照、赵明诚共患难、同祸福。在他们屏居青州的十二年中,蔡京等人陆续退出政治舞台,赵明诚也重新返回仕途之路,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出任莱州知州。李赵又要天各一方了。于是有了“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有了“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咸愁”(《一剪梅》),有了“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藫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五、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唱诗作赋,填词作对,是李赵生活中的一部分,但为什么现在“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呢?

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十月,金兵大举南下,直取北宋国都开封。宋徽宗在极度惊慌中将皇位让给太子,宋钦宗即位,改元靖康。在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兵攻陷开封。在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掳走宋徽宗和宋钦宗,押往金国,北宋灭亡,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靖康之难”。五月,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宣布继承帝位,是为宋高宗,改元建炎,史称南宋。不久逃至杭州。

1127年三月,赵明诚接到正在金陵(今南京)任职的长兄存诚的家书,告之母亲去世。赵明诚南下奔丧,随带十五辆车子的古器书画,另将余下的十多间屋子的古器书画交由李清照看守。“期明年春再具舟载之。”(《金石录》后序)

1127年秋,金兵逼近山东。一天旁晚,李清照和管家带着部分行李以及几件珍贵的文物奔金陵而去。时年十二月,金兵攻陷青州,十余间屋子的金石文物化为灰烬。历经周折,李清照于1128年春到了金陵,总算逃离了战火与赵明诚团聚了。

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九月,赵明诚服丧未满,即被任以建康府知府。结果在第二年三月由于镇压王亦在金陵的叛乱不力而被罢官。

建炎戊申秋九月,侯起复,知建康府。己酉春三月罢,具舟上芜湖,入姑孰,将卜居赣水上。夏五月,至池阳, 被旨知湖州 ,过阙上殿。遂驻家池阳,独赴召。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 遂驰马去 。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至行在,病痁。七月末,书报卧病。余惊怛,念侯性素急,奈何病痁?或热,必服寒药,疾可忧。遂解舟下,一日夜行三百里。比至,果 大服柴胡、黄芩药 ,疟且痢,病危在膏肓。余悲泣,仓皇不忍问后事。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悲痛之中,李清照为赵明诚写下了一篇祭文,全文现已散失,只剩下中间的一对残句:

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

这对残句中用了两个典故。白日正中,是说唐代著名的禅门居士庞蕴坐化之前,令其女灵照出门观看日头,灵照回报说,太阳已至中天,但是略有侵蚀。庞居士出门观看,灵照趁这个当口,坐到庞蕴的座位上,合掌化灭。庞蕴看到后,夸奖女儿对禅机的领悟高超,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李清照运用这个典故的意思是:赵明诚在自己之前亡故,总要好过亡与自己之后,免得更加痛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赵明诚的死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当然是李清照宽慰自己的话。

坚城自堕,指的是春秋时期,齐国攻打莒国,齐国大夫杞梁战死,他的夫人听说后放声大哭,听到的人都哀伤不已,莒城因此而崩塌。这个故事后来演变为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说。但无论是杞夫人的悲痛还是孟姜女的悲痛,李清照的丧夫之痛一定有过之而无不及。

此后李清照又经历了文物再失、颁金之诬、被骗再嫁、被判入狱之悲,但再大再多的伤痛也难掩失夫之痛。如《孤雁儿》,又如: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赵翼·清)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梅圣俞诗集〉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4264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2
下一篇2023-10-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