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最惨烈的就是苏德战场,苏联也是欧洲战场伤亡人数最多的一个国家,整个二战期间,苏联有将近2680万人死亡,其中苏联红军的死亡人数高达一千四百万人,因为战场上打仗的主力是男兵,所以二战后的苏联面临严重的男少女多,人口比例失衡的问题。
二战结束后苏联人口约为167亿,而男性人口仅为7437万,男女比例只有08比1
为了解决人口危机,快速恢复人口,恢复正常的工业生产和国家建设,苏联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
首先给未婚女性降低女性合法的结婚年龄
以前苏联女性只有年满18岁才可以嫁人生孩子,二战后苏联就将这一限制降低到了16岁,要知道现在16岁的女孩子才刚刚上高中,也就是说当时不少苏联女性自己还是个孩子就已经嫁人替别人生孩子了,这其实是非常不尊重女性的,对于很多女人来说简直就是痛不欲生。
一些丧偶的女性被允许与战俘结婚
而二战结束后,有几十万的战俘被押送到苏联境内,开始漫长的劳役岁月。
战后苏联女性的生活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她们很多人失去了丈夫变成了寡妇,只能一个人扛起整个家庭的重担,而未婚的男性比较少,因此就有一些苏联女性开始打起了战俘的主意,爱情这种东西,就是洪水猛兽,落入爱河的男女也会摒弃身份的障碍,这样苏联政府就顺手推舟允许一部分女性和苏联战俘结婚生子。
苏联出台了奖励生育的政策
为了鼓励生育,苏联还出台了奖励生育的政策,而且这个政策到现在一直在执行,那就是“母亲勋章”奖励计划,
对于那些能生育多名子女的母亲,苏联就会授予这位母亲“英雄母亲”的荣誉称号,这在当时那个特别看重荣誉的时代,是一个特别荣耀的事情。
给予实惠的生育补贴
除了给多生多育的母亲给予荣誉上的奖励,苏联也为每个生育子女的母亲带来了更多实际的实惠,只要生一个孩子,政府就给以一定的补贴,还能享受到免费的医疗和教育服务。
这样的奖励举措很好的鼓励了国内女性生育,刺激了人口迅猛增长,对于苏联人口快速恢复并增加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战的回忆是苦痛的,在这样的记忆中,有很多这场事件的经历者都不愿提及到此事,因为这样的记忆是依靠着鲜血,依靠着硝烟筑成的。在“日”投降后,他们的战俘被两个国家进行处理,在亚洲战场的战俘是被“苏”方所统治的,而太平洋上的战俘则是被“美”方所统治的。
在“日”方战败后的军中,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那就是宁愿投降给“美”方人,也不要投降给“苏”方人。这可能是因为某种的历史遗留问题,也可能是因为“苏”方在对待战俘的问题上过于残忍,而“美”方在对待战俘的待遇上,就“苏”方来说简直就是“天差地别”了。一来是因为“美”和“日”的矛盾出了“偷袭”和大洋的战争外,没有更多的“交集”。
而且“美”方当时的战略设想就“苏”来说更为超前,他们想要借助“日”方的战败,从而在亚洲建立一个自己可以操控的傀儡,所以在有了这个想法后,他们对于“日”战俘的问题上,可以说是更为的“宽大”,毕竟在“日”对他们宣战前,“美”因为独特的地理优势独身于这场硝烟外,他们对于这场战争的消耗就政府来说,也都是客观的。
“苏”因战事,男性锐减
因为德军的猛烈攻击,导致了“苏”国内男性人口的大量消耗,从“德”开始对“苏”发动进攻开始,到“苏”对“德”一步步的反击,再到攻陷柏林的这段时间中,“苏”军的消耗是空前的,这种消耗不仅是资源上的消耗,还有男丁上的消耗。而在战争结束后,为了能够补充男性劳动力,“苏”政府将一些日本战俘送到了当时被称为“活死人之地”的西伯利亚。在这块贫瘠且寒冷的土地上,这些“日”方战俘为了能够活命,只能去认真的工作,只能去听从统治着他们生命的女军官的话。
之所以在这个地方驻扎的不是男军官,而是女军官,这也是因为“苏”国内男性力量的锐减,所以其政府考虑人力资源的调配,才让一些身材健硕,具有多年从军经验,并且经历过战火的女性去担任这片疾苦之地的管事人。
而这些在这里驻守的女军官也大都是三十多或四十多岁,自己的丈夫也大都在二战中丧生了,所以这些女军官为了能够得到些许慰藉,在看到战俘中有长相不错,且多才多艺的日本人时,她们便会将其带回自己的暖和的木屋中。而这些被选中了的男人,也基本上会在后来逃出升天,得到这些军官们的“手续”,从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劳苦的工作。
除了女军官的垂怜外,在西伯利亚中还有很多进行劳作的苏联女性,这些女性有的是含苞待放的青年,也有历经沧桑的妇人,他们在和这些“日”方战俘的交往中,会渐渐的展开出一定的感情,从而发酵。所以在那个时候,苏联女性和日本战俘结婚的事情,也是有的。
为什么政府会允许?
从厌恶角度来说,就“日”和“德”来说,“苏”方更多厌恶的是德国人。因为如果不是这些日耳曼人,他们的国家也不会丧失掉很多的男性,也不会使得国力大大的亏损。再加上在整个战争的过程中,与“苏”直接对抗的便是“德”所以他们对于战争的仇恨就大大的加到了“德”人的身上。
虽然“日”方和“苏”有历史上的不愉快,但是这些不愉快已经被德国所给予的痛苦所掩埋,再加上“苏”方政府也考虑到国内缺失男性的原因,这才慢慢没有对这种行为有所限制。
1943年6月底,日军第37师团在河南济源袭击了从山西撤退下来的中国守军第27军。在大雨滂沱、武器装备全被淋湿的情况下,27军奋起抵抗,与鬼子展开惨烈厮杀。血战至7月31日,守军阵亡1371人,被俘4853人。图为:日军
而在这些被俘的人中,竟然有一名8岁的操着晋南口音的男孩子。这个孩子名叫俊明,这是养父母给取的名字,原名早已经不得而知。他只记得自己出生在晋南农村,父亲饿死之后,母亲将他送到27军打仗吃粮养活自己。图为:日军
被俘虏之后,日军士兵曾请示高桥中队长如何处理这个男孩。高桥看着俊明一脸憨厚的模样,竟不忍心将他杀死,于是下令让他跟着日军一起走。由于俊明剃着一个光头,又聪明伶俐,所以日本兵都称其为“光俊明”,这三个字在日语里的发音是“拖西阿奇”。从此,光俊明的日本名字就是拖西阿奇。图为:童子军
1945年6月,光俊明跟随日军到达越南西贡。不久后,日军战败光俊明再次当了俘虏。由于光俊明在中国的亲人难以寻觅,光俊明又适应了与日本人的生活。再加上当时日本军医加地正隆提出申请,希望能够收养光俊明,于是盟军同意将其给加地正隆收养。图为:光俊明被俘(右)
1946年5月,加地正隆带着光俊明回到日本的老家熊本市。加地正隆对光俊明如亲儿子一般对待,回到日本后,加地正隆让光俊明到八代市代阳小学读书。1949年4月,光俊明又考上了八代市第一中学。1955年4月,光俊明考上熊本商科大学。图为:日本的学校教育
1959年3月,大学毕业后,光俊明到日本一家外贸企业工作。1969年,34岁的光俊明与日本姑娘范子结婚,并且生下了一子一女。1986年,光俊明从公司辞职,在神户开始经营一家自己的出口公司。光俊明有着中国人的智慧和勤劳,他的公司越做越大,越做越好。图为:日本美女
光俊明从一个小战俘,成为了拥有数千万美金资产的外贸公司的老总。虽然在日本过得很好,但光俊明每时每刻都在思念远在中国的母亲和妹妹。战争的创伤给他心灵的伤害是无法抹去的,但常常在夜里流泪,对着大海望向中国。图为:光俊明的地产
1987年,光俊明开始申请到山西晋南寻亲。1986年10月,光俊明带着养父加地正隆回到山西运城寻找亲人。在经过多方人士的帮忙之后,光俊明找到了一个神似他母亲的人,但是经过交谈之后,他失望地否定了这位“母亲”。图为:光俊明寻亲的村子
寻亲行动从1987年持续到1994年,光俊明依然没有找到他的母亲和妹妹。也许他们已经不在人世了,但光俊明一直没有停止寻找。在寻亲行动没有进展的情况下,他将精力放在支援家乡运城的建设上,用自己的力量为家乡捐钱捐物,为家乡父老尽一尽孝。图为:村中的老人
光俊明的一生都是战争造成的,战争的残酷让他至今无法与亲人团聚。他也成为了日军侵华的活证据,时刻警醒着后人勿忘历史,发愤图强。我们也希望有一天光俊明能够找到亲人,实现他数十年来的梦想。图为:孤雁回乡
二战末期,为了解放中国东北,苏联红军越过中苏边境进攻日本关东军,在这场战争中,日本关东军战败,并且苏联红军俘虏大批日军。这批俘虏被苏联红军押送到西伯利亚当劳工,最后,为什么苏联后来会同意他们自己的女人嫁给日本俘虏?
在那一年,苏联刚刚经历战争过后,国内男性劳动力严重短缺,为迅速恢复苏联经济,将60万日本战俘押送到寒冷西伯利亚地区挖掘搞建设。但这样暂时解决劳力问题,苏联男性减少,出现了男女比例不平衡,也许因为这个原因,苏联才有打起对日本俘虏的主意。当时在苏联男女比例大约是3:7。十个苏联人男性有三名女性有7名,社会都需要劳动力经济要恢复运转,所以苏联女性成为了社会主义建设主要力量。无论哪一种工作岗位上都可以看到许多苏联女性,即使是看管日本俘虏狱警,大多数是女性。
苏联女性不亚于男性,对日本俘虏可以实施各种惩罚。因为他们手中有枪,可以对俘虏开枪处置。正常情况下,她们不会开枪击毙战俘,如果被激怒了,他们可以把日本战俘关进一个没有暖气的房间,活活冻死。日本战俘为了生存下去,只好去讨好苏联女狱警,不惜一切代价有时还会用色相互相补偿。发生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是苏联男性太少,苏联女人都想嫁一个男人,有一个家。苏联妇女在看守俘虏中,慢慢的有很多人对日本俘虏产生感情,并确立了恋爱关系。这件事发生后,苏联发布各种法令禁止跟战俘太恋爱,可是谁能阻止爱情的力量,到最后苏联政府只能默默允许下去。在日本战俘有部分人是经过很长时间调查和审查,可以获得苏联国籍。还有一部分都是暗地里结了婚并生了孩子,苏联政府考虑到国内人口减少问题,也就不追求此事,为国家未来补充人口资源。可以说,纵观历史,没有哪个国家的战俘,能和对方国家女性相恋,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的爱情并结婚生子的事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