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千古第一才女,结婚没几年却被丈夫抛弃,晚年

本是千古第一才女,结婚没几年却被丈夫抛弃,晚年,第1张

本是千古第一才女,结婚没几年却被丈夫抛弃,晚年孤独含恨而终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女词人,她凭借自己独特的才华,成为诗词婉约派的创建者,一代才女,名流千古。在古代的历史长河中,能留名于后世的女子少之又少,于是,很多人便会好奇李清照的个人婚姻生活,这也不能怪大家太八卦。毕竟,像李清照这样的佳人在古代的知名度也相当于现代的明星大腕了,相信当时的社会也会对她的私生活比较关注吧。

李清照的婚姻在文史中并没有过多的提及,只是交代她的丈夫是赵明诚,两人男才女貌,夫唱妇随,很是幸福。可是,这是李清照婚姻的真实情况吗?其实,我们可以从当年的社会背景和两人的社会关系中一探究竟。

李清照出生在公元1084年,而等待这个才女的将是宋朝政治格局的跌宕起伏。李清照长大后正值宋朝王安石变法告终,因宋神宗的去世,变法随即停止。这时候,反对变法的保守派逐渐恢复实力,开始打击红极一时的变法派,最终,两派的政治斗争把朝廷搅拌的乌烟瘴气。

然而,李清照的未来夫君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就是变法派的一员,赵挺之在变法派得势时,为了在朝廷能有一席之地曾经极力的鞍前马后为变法派效劳,并曾为了拥护变法,组织人弹劾过苏轼、黄庭坚等保守派。而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却是保守派的成员,其实在当时,两派已经结怨过甚,这里有个小故事就足以说明。

赵挺之的连襟陈师道因为中途没落、家境贫寒,正赶上冬季天降大雪,一家人都无钱买裘衣用来避寒,于是,陈师道的妻子就去向当官的赵挺之借钱。可是,当赵挺之伸出援助之手时,却被保守派的陈师道拒绝,而陈师道不久便因寒病死。可见,当时两派已经是“水火不容”了,可奇怪的事,本为两派的赵家和李家却成了亲。

保守派的李格非把自己的女儿李清照嫁给了变法派的赵挺之儿子赵明诚为妻,这其中到底有着什么缘由呢?

原来,在李清照15岁的时候,她的诗作在当时就已经非常有名了,而赵明诚一直对李清照有仰慕之心。据说,在一次元宵节赏灯时,两人相遇便心生情愫。于是,赵明诚便向父亲吐露心意,赵家便向李家提亲,之后,二人顺利结为夫妇。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据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云:“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

听起来这是一段多么美好的因缘,而现实总是很残酷的,两人的婚姻中其实夹杂着很多的政治色彩。

两人结婚之前,宋哲宗去世,宋徽宗继位。向太后垂帘后录用韩忠彦为宰相,而韩忠彦却是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的好兄弟。李家曾经对韩家有恩,两家有世代之交,而此时的变法派已经失势,保守派重新掌握政权。苏轼等人重新返回朝廷当政,而曾经弹劾过苏轼等人的赵挺之的处境则非常危险,这时能得到李格非的帮助无疑是保全赵家最好的办法。

于是,这才有了赵明诚和李清照的这个婚姻。

这种政治婚姻无论在当代还是在古代都不会有太好的结果,而赵家父子却正是为了政治前途而不惜牺牲一切的人。公元1102年,宋徽宗重新拾起变法,宋朝的天又要变了。变法派重新当政,赵挺之自然也跟着重新得势,并在变法派主要人物蔡京手下当职,很快变成打击保守派的刽子手,官运亨通,一路升至尚书左丞。他的儿子自然也跟着升天,出任鸿胪少卿。

而身为保守派的李格非一家也深受牵连,辛巳,诏:“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为婚姻。”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更可气的是,赵明诚依仗“元祐奸党”的幌子把李清照赶回了老家。

原来,这是因为赵明诚和李清照结婚后,因为,夫家和娘家属于两派,随着政治时局的变动,两人的婚姻也被拆分的七零八碎。而赵明诚在后期,已经对李清照没有了感情,经常的寻花问柳。此时,正值朝廷有令,于是,就把李清照赶回了娘家,这样自己就可以随意的养小妾,喝花酒了。

虽然后期,宋徽宗撤销了禁令。可是,当李清照回到家中,看到丈夫赵明诚的生活状态时,已经完全相信自己的婚姻已经到了尽头。才女出身的李清照无法忍受丈夫赵明诚私生活的混乱,更不想把自己搅到争宠吃醋的生活之中。在后期,赵明诚因叛军一事,弃城而逃的举动,更让李清照认清了他的真面目。虽然,后期两人并没有离婚,但是,他们之间的婚姻已经名存实亡。

李清照虽然是一代才女,可是,生活在古代的女子对自己的婚姻也没有绝对的选择权,李清照也不得不成为政治婚姻的牺牲品。绍兴十三年前后,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越十余年,约在绍兴二十五年,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至少73岁。

美女+才女+淑女才是最好的。

但是人各有异。

我喜欢的那个不是美女,也不是才女,但是是淑女。

如果一定要我选择你上面的答案的话,我想我会选美女。

才女不一定每个人都合适。只能说是可望不可及

祝语声声贺恭喜

刘门张灯结新彩

林竹青盛展金枝

兴旺通达财源广

李桃娇翠茂玉叶

璐影出尘凤凰游

新人合欢恩爱绵

婚成连理共白头

快风送信庆今朝

乐愿佳偶早添丁

上联;刘府金龙,日耀林中庆兴词

下联;李氏银凤,月照花下贺璐诗

横批;龙腾凤翔

原创 晴诗雨

横批:

1、燕尔新婚 2、百年嘉偶 3、珠联璧合 4、鸾凤和鸣 5、笙磬同谐 6、 心心相印 7、龙腾凤翔 8、玉树琼枝 9、福缘鸳鸯 10、喜成连理 11、百年好合 12、五世其昌 13、情真意切 14、幸福美满 15、莺歌燕舞 16、花好月圆 17、永结同心 18、喜气生辉

在民国时期,出现了很多才华横溢的优秀名媛女作家,比如苏青、关露、潘柳黛、吕碧城、萧红、石评梅等等,当然这里要说的,则是最引人注意的“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张爱玲。

张爱玲是一位才女,她才华横溢,7岁开始写小说,12岁就在杂志上发表自己的作品,写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然而她的感情生活却是不顺的,甚至最后还孤独终老,死后一个星期才被发现。

那才华横溢的张爱玲,有着怎样的坎坷人生呢?

张爱玲,原名张煐,1920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张爱玲的家庭也曾是显赫的。她的祖父张佩纶是清朝末期的大臣,她的祖母李菊耦则是清末重臣李鸿章的长女。

当初张佩纶很有口才,李鸿章对他很器重,所以就把长女李菊耦嫁给了他。婚后李菊耦生下一儿一女。儿子就是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

张志沂是一个典型的少爷,他虽然接受过西方教育,但由于他从小就在锦衣玉食的生活中度过,所以当张家开始走向衰败时, 他只得依靠变卖房产和出租房屋为生。

在张志沂19岁的时候,经家里安排,他和黄素琼结婚。婚后生下一女,也就是张爱玲。黄素琼是大户人家的姑娘,她的祖父是李鸿章麾下长江水师提督黄翼升。

虽然张志沂和黄素琼在家世上,是门当户对,但他们的婚姻并不幸福。因为张志沂是遗少型的少爷,而黄素琼却是一个新式女性,所以在思想上他们就不能认同对方,以至于两人经常吵架。

张志沂没有办法说服强硬的妻子黄素琼,时间久了,就在外面又娶了一位侧室。

张志沂虽然和黄素琼的夫妻感情不和,好在他对女儿张爱玲很不错,并给了张爱玲一个很好的教育环境。

1923年,张志沂在津浦铁路找了一份工作,张志沂和黄素琼,以及张爱玲的姑姑张茂渊就搬到天津居住。

1924年,4岁的张爱玲开始进入私塾,接受私塾教育。

而也正是在1924年,张志沂和黄素琼的夫妻关系彻底决裂。黄素琼一气之下,就丢下女儿张爱玲,跟着张爱玲的姑姑张茂渊去了英国留学,这一走,她就走了四年。

而黄素琼前脚刚走,张志沂就把侧室接到家中,更加严重的是,张志沂和侧室还染上了鸦片,

这发生的一切,都让张爱玲看在眼里,也在她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27年,年仅7岁的张爱玲开始写小说,而她写的第一部小说,写的题材就是家庭悲剧。

张爱玲自母亲离开后,一直沉浸在失去母爱的痛苦之中。直到四年后,也就是1928年,黄素琼从国外回国,虽然她和张志沂的夫妻感情没有得到改善,但却给张爱玲带来了一些母爱。

本来呢,黄素琼就是一位大家闺秀,又接受过西式教育,本身她就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女子,所以张爱玲跟着她学了不少东西,比如绘画、英语、钢琴等等。

1930年,张爱玲( 张煐 )在母亲黄素琼的坚持下,得以到美国教会办的黄氏小学插班读六年级,期间,张煐就把名字改为张爱玲。

也正是这一年,张志沂和黄素琼离婚,年仅10岁的张爱玲亲眼目睹了,本来就不温暖的家庭的破裂,见到了父母的离婚, 她的心里是很痛苦的。

父母离婚后,张爱玲本想和母亲黄素琼一起生活。但遭到黄素琼的拒绝。当然黄素琼并不是不想抚养女儿。只是她认为张志沂的经济情况要好些,女儿跟着张志沂比跟着自己生活要好,最为重要的是,自己虽然跟张志沂不和,但张志沂对女儿张爱玲还是很关爱的,

所以黄素琼才决定让张爱玲跟着父亲张志沂生活。

而父母的离婚,在张爱玲的心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为在张爱玲看来,母亲黄素琼本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子,但只是由于家中的包办婚姻,就嫁给了不爱自己的人,从而让黄素琼走向了悲剧的道路。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让张爱玲有了一个决定,她决定将来一定要找一个自己真正喜欢的,同时又真正喜欢自己的优秀男子,不能像母亲那样,被一场失败的婚姻,毁了自己的一生,

然而,张爱玲的决定向往是美好的,但事实却是残酷的,事情的结局并非她向往的那样美好,反而比她想象的更糟。

1931年,张爱玲进入上海圣玛利亚女校读书,此时她经过自己不断的写作和学习,使得自己写作方面的才华和天赋,逐渐的凸显出现。之后,张爱玲就不断的在校刊,或杂志上发表自己的作品。

到了1934年,张爱玲的家中,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当初张志沂和黄素琼夫妻感情不和,一气之下就娶了一个侧室,但没想到的是,这个侧室比黄素琼更加蛮横,当张志沂和黄素琼离婚后,由于侧室蛮横的气焰越来越严重,张志沂一气之下就把她赶走了。

没过多久,张志沂又和孙宝琦的女儿孙用蕃结婚,当时孙用蕃36岁,她和张志沂结婚后,给张家带来了很多的益处。

比如,孙用蕃不仅带来了很多的陪嫁物品,而最为重要的是,她为人端庄,又把家打理的井井有条,连张志沂也听她的。

而张志沂在孙用蕃的支持鼓励下,不仅找到了一份工作,并且还当上了经理,此时的张志沂也算是小有所成了。

本来呢,孙用蕃是端庄贤惠的,她作为继母,对张爱玲还是很关爱的。张爱玲有一个弟弟,名叫张子静。

孙用蕃的孙家家风,就是对男孩子严格,所以孙用蕃到张家后,虽然和张爱玲没有什么冲突,但孙用蕃为了让张子静将来成才,所以对他的要求非常严重。

孙用蕃此举,虽是好心,但在张爱玲看来,继母孙氏是在“虐待”弟弟,所以在后来,张爱玲逐渐和父亲张志沂、继母孙用蕃越来越不和,以至于后来还曾和继母大打出手。

在这样的情况下,张爱玲为了抒发心中的不快和不满,也为了寻求心灵上的一些安慰,她就经常去母亲黄素琼那里。

1937年夏,张爱玲从上海圣玛利亚女校毕业,没过多久,于同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自此拉开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序幕。

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中日双方就在上海淞沪爆发了一场极其激烈的会战,也就是淞沪会战。

此时张志沂是在日资银行工作,他担心自己会因工作的原因,被定为汉奸,所以就辞职了。

1938年年底,张爱玲参加英国伦敦大学远东地区入学考试,第二年,张爱玲考取了伦敦大学的奖学金,并准备前往英国留学。

但由于当时世界各地都在发生激烈的战争,所以张爱玲就没能去英国留学,而是改为去香港大学文学院读书。

1942年,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战事波及香港,香港大学停办,张爱玲只得中断学业回到上海。

此时由于张爱玲生活经济状况紧张,为了生活,为了赚钱养活自己,张爱玲就走向了职业作家的道路,成为了一位职业作家。

张爱玲一生的黄金创作生涯,是在1943年到1945年这三年之间,期间她发表了不少作品,使得她在上海一举成名。

张爱玲在创作方面取得了成功,此时除了有真心为她高兴的人,也有对她不怀好意的人。

1944年初春,张爱玲认识了胡兰成。

胡兰成,早年学习刻苦,所以有一定的文学功底,他擅长写作,但他人品却很低下。在抗战时期,当上海沦陷后,他追随汪精卫,做了汪伪政权宣传部副部长,成为了一名汉奸。

张爱玲和胡兰成相识后,张爱玲此时虽然已经24岁了,但却没有谈过恋爱,而胡兰成却是一个情场高手。

所以,不久张爱玲就对胡兰成有了好感,并坠入了爱河。

人们常说,恋爱中的女子,智力是零,这说的还真有些道理。

张爱玲坠入爱河后,虽然她知道胡兰成有妻子,也知道胡兰成的年龄很大,更加知道胡兰成是一个汉奸,但张爱玲却不想这些,此时她想的只是胡兰成能和妻子离婚,而和她白头到老。

1944年,胡兰成和她的妻子离婚,然后和张爱玲在上海结婚。

其实,从一开始,张爱玲的这段婚姻,就注定是一段悲剧的婚姻。

因为胡兰成就是一个毫无道德可言、个人生活非常糜烂的汉奸。

所以,张爱玲和胡兰成的婚姻,只维持了两年就结束了。

在未认识胡兰成之前,张爱玲是对爱情非常憧憬的,本希望找一个自己真正的喜爱的,同时也真正喜爱自己的男子,但事与愿违,

由于和胡兰成这段失败的婚姻,给张爱玲带来了很大的打击,让她对美好的爱情因此破灭。

1947年6月,张爱玲明白这不是爱情,这只是胡兰成在利用她,于是她毅然的和逃亡中的胡兰成分手。

上海解放后,张爱玲没有去台湾,而是留在了上海。

1952年,张爱玲前往香港居住。

1953年,张志沂在上海去世,享年57岁,张爱玲没有参加其父的葬礼。

1955年,张爱玲离开香港去美国定居。

1956年3月,36岁的张爱玲在美国遇到了比他大29岁的剧作家赖雅。同年8月14日,张爱玲和赖雅结婚。

1957年,黄素琼在英国伦敦去世,张爱玲也未能参加其母的葬礼。

张爱玲和赖雅的婚姻,总的来说,还是幸福和睦的,因为赖雅虽然比张爱玲年龄大很多,但他对张爱玲真诚善良。

1967年10月8日,赖雅去世。

赖雅去世后,张爱玲就一个人在美国独居,1972年,她移居洛杉矶,开始了自己的幽居生活。

她在洛杉矶独居期间,几乎不见外人,也不和外人说话,甚至有朋友给她写信,她也不想看。由于后来她有了严重的心理疾病,以至于她在晚年,竟然搬家搬了180多次。

张爱玲在洛杉矶独居,不愿和外人交流,这也就注定了她孤独终老、没人知道的结局。

1995年9月8日,75岁的张爱玲在洛杉矶的寓所中孤独离世被房东发现,而重要的是,此时她已经去世一个星期了。

她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她曾经风光无限,但最后却孤独终老,落下悲凉的结局,实在让人叹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4473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3
下一篇2023-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