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爱情传说的真相是什么?你知道这个故事背后隐藏的细节吗?校易搜带给你相关的内容。感兴趣的朋友来看看。
中国古代有四大爱情传说,至今仍广为人知:孟姜女为长城呐喊、牛郎织女、梁祝和白蛇传。
几代中国人把他们美丽的想象和对爱情的悲伤记忆寄托在这四个爱情故事上。
然而,你有没有想过:经过几十万年的传播,这些故事已经被改写了无数次,它们变得面目全非了吗?经过长期的模式解读,这些故事的初衷是否被扭曲了?
如果你不听别人的话,如果你仔细想想童年时熟悉的故事,你会发现很多隐藏在故事背后的细节。
01孟姜女不哭
让我先告诉你孟姜女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最具代表性的情节是哭下长城,但事实上,在最早的历史记录中,这个女人因不轻易流泪和极其遵守礼仪而受到称赞。
据历史学家顾颉刚考证,左传中孟姜女的故事是由齐梁之妻所生。
据左传记载,齐梁与齐侯同去赴死,齐侯回来后,在郊外遇到齐梁的妻子,向她表示哀悼。齐亮的妻子不同意,说按照礼节,你应该来我家正式吊唁。
虽然她的丈夫去世了,她很难过,但还是按照当时的礼仪要求去悼念死者,这是绝对不含糊的。这是一种女性的礼貌和克制的典范,所以春秋时期的知识分子记录了她的言行。
神奇的事情发生在背后,这个简单的故事在历代的流传中不断被添加,齐梁的妻子形象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唐朝时,齐梁的妻子没有名字也没有姓氏,她有自己的名字叫孟姜女;她的丈夫齐亮不再是一个战死沙场的将军,而是一个被抓来避难后在城墙上修建的民夫。孟姜女哭着进城,为了找到她的丈夫,推倒了长城。
这个故事的传播高潮出现在明朝。明代流传的孟姜女的故事,把秦始皇和孟姜女之间的纠葛纳入情节,说孟姜女是因为哭长城而被秦始皇报告和召见的。秦始皇看到孟姜女后,他看到了血色。孟姜女提出了安葬的条件。提到的大部分条件有三个:建桥、埋葬和亲自参加秦始皇的葬礼。一个接一个,孟姜女淹死了。
到目前为止,孟姜女已经从左传中一个不知名的懂礼仪的女人变成了一个忠诚、敢于面对权力的坚强女人。但最糟糕的是秦始皇,在这个影响深远的故事中,一代男性大师的形象被毫无意义地批评了。事实上,孟姜女比秦始皇早几百年出生,他们不可能在同一个舞台上。
我们不禁要问,当明朝人讲述孟姜女的故事时,他们为什么要拖秦始皇?
毕竟,这并不难理解。明朝是中国古代社会最后一次大修长城。人们编造并传播孟姜女为长城哭泣的故事,旨在将现实中修复长城的痛苦与历史上的暴君联系起来,从而讽刺当前的政治,发泄不满。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只是弱者口头反抗权力的武器。
从某种意义上说,秦始皇是在为明太祖提锅。
02流氓牛郎
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中国情人节——七夕节的起源之一。就影响力而言,它绝对是四个爱情故事中的第一个。由于它的巨大影响,人们对这个故事的感受很容易被正统的解释引入歧途。
正统的解释集中在牛郎织女被天帝/太后无情地分开的幸福生活上。此外,天帝/太后被认为是封建势力的代表。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听着这个故事,最终激起了对封建权力的厌恶和谴责。
很少有人会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在一个非常注重个人道德的国家,为什么一个年轻的农民偷看女人洗澡,偷女人的衣服,却受到表扬而不是批评?
牛郎织女的故事现在是偷窥+恋物癖+小偷+非法绑架和监禁女孩。这是一个由流氓犯罪行为积累的情节,但它被包装成一个美丽的远距离爱情故事。只能说,流氓文化的强大基因自古以来就存在于民间和中国的底层。
在中国,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很多版本,但大多数版本都有藏衣护女的情节。什么意思牛郎结了婚,甚至生了两三个孩子后,牛郎必须小心翼翼地把偷来的衣服藏起来,以免让织女发现,而织女则想尽一切办法把衣服找回来。这件衣服相当于织女的飞行器。一旦找到,她就会飞走。
可以看出,织女和牛郎之间没有爱情,只有被胁迫和被胁迫的性关系。
就像孟姜女的故事一样,我们现在认为牛女的悲剧是天帝/太后造成的,也是明朝人处理的结果。明代以后流传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开始美化这个被囚禁的流氓女孩的爱情。偷了衣服的织女不仅没有逃脱,而且还和牛郎一见钟情,夫妻俩幸福地耕作编织。以前主持正义的天帝/太后,此刻成了恶棍。
一段难以启齿的强迫婚姻被改写,并成功地通过反封建和反封建的对立模式转移了故事的焦点。
用民俗学专家田兆元的话说,牛郎织女的故事是生育互助的典范。),但它在伦理上不是很好,所以神话把它掩盖起来,用丰富多彩的东西展示它,并为过去的事件辩护,从而达到宽容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然而,现代人称赞女牛的故事是一个爱情故事,这是非常美妙的思考。
牛郎织女会已经成为情人节的典型意境,但织女却不想。
朱良不是革命者
人们对中国四大爱情故事的普遍理解与所谓的反封建主义有关。秦始皇,天帝/太后和法海,以及朱良故事中的贾珠和马甲的父母,都是封建势力的代表。
事实上,这种使故事简单化和二元化的解释模式,有助于我们抓住中心思想,在考试中多得两分,但它在更大程度上掩盖了故事本身丰富的主题。
在反封建的大帽子下,朱良的故事被误解最多。
祝英台装扮成男人,与已经在学校学习三年的梁山伯有着深厚的友谊。临别时,祝英台假装有一个妹妹,并答应嫁给梁山伯,暗示梁山伯将在十天后嫁给他,但梁山伯误以为是三十天。30天后,来到朱家求婚时,朱元伟已经把许配给了马元伟的儿子,并定下了婚期。朱良怀着复杂的感情相遇,但这并不能改变现实。
离开贾珠的家后,梁山伯病了,死于仇恨。在与马家的结婚的路上,坚持要与的坟墓告别,并得到了许可。祝英台痛哭流涕向梁山伯致敬。当时,风雨交加,祝英台跳进坟墓,死于双重自杀。
在后来的版本中,朱良和蝴蝶君给了这个传说一个悲喜交加的结局,这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
朱良的故事被认为是反抗封建包办婚姻的典型例子。祝英台与马远外的儿子订婚了,暗示他希望远外以牺牲女儿的幸福为代价来贪财。这也被认为是马家族用财富欺骗人民,并希望家庭贪婪的金钱和欺负妇女。
但从的原著来看,朱家和马家是相得益彰的。此外,我希望我的家人允许英台伪装学习,马的家人允许英台在结婚的路上向致敬,这是一个非常罕见的决定。可以看出,当时父母双方都很开明。
至于父母包办婚姻,它是近代以前婚姻制度的主要形式。我们不能把我们现在的婚姻观念强加给古人。
朱良和他的妻子始终认为婚姻必须有媒人的话和父母的命令。
根据法制史学者朱苏力的解释,朱良过去常常同床共枕。如果他们真的提倡婚姻自由,他们可以把生米煮成熟饭;但祝英台必须回家,等待梁山伯按照程序求婚。当得知是个女人并答应嫁给马的家人后,他只是表示深深的遗憾,或者是准备在分手时娶虚构的妹妹。只有当他发现这个希望也破灭时,梁山伯才放弃。
这时,祝英台仍然说,我这辈子不这么认为。我建议你忘记它。他坚持尊重传统的婚姻程序和制度。最后,他们很伤心,离开了。整出戏没有朱元伟或马元伟对祝英台施加压力或胁迫。
可以看出,在传统的婚姻制度下,朱良和他的妻子始终是守法的人,即使面对不能结婚的不利结果,他们也从未打算挑战这一制度。
祝英台最终决定双重自杀,这是由梁山伯的意外死亡造成的,是一次突发事故。
现代人把包装成传统婚姻制度的叛逆者,丑化朱家、马家的父母,把他们视为传统婚姻中顽固的恶势力,实质上是一种解释模式。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以父母安排和门到门匹配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婚姻,长期以来都有其历史合理性,我们不能事后还坚持古人的先见之明。
04白色女士的欲望
受许多改编自白蛇传的影视剧的影响,我们对白蛇传的故事非常熟悉,并对其抱有成见。简而言之,虽然白娘子是个蛇妖,但她已经把自己培养成了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并冒着生命危险去救许萱以报答她的恩情。然而,法海不理解爱情,坚持认为她不可能坠入爱河,并突然分手了一对模特夫妇。
这样一个故事符合现代人的自由恋爱美学,但也是一个很晚才形成的情节。
最早的白蛇故事充满了恐怖。唐传奇中有一个叫白蛇的故事,讲的是陇西一个叫李皇的男人,被一个穿白大褂的漂亮女人勾引,到他家去住三天,到处找乐子。第四天,当我回到家,我的身体变成了血。一家人去找那个穿白衣的漂亮女人,发现她被蛇妖变了。
宋明两代有冯梦龙的西湖三塔和白蛇城雷峰塔两个版本。白蛇故事的情节基本上是完整的,但是故事的要点与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完全不同。
杭州西湖,重建雷锋塔。
宋明时期的白蛇故事强调情欲,白娘子的妖性并没有消亡。我曾经威胁许萱说,现在我告诉你,如果你听了我的话而欣喜,一切都会好的。如果你生来就有一颗外在的心,你会被教导说整个城市充满了血和水,每个人都会用手爬上波浪,踩在波浪上,他们都会死去。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以许萱受不了诱惑,生活艰难的例子警示世人:
劝世人不要爱颜色,爱颜色的人对颜色着迷。心是自然而邪恶的,那么鄂莱怎么能欺骗你呢?然而,看到徐铉对颜色的热爱带来了一个疲惫的诉讼,造成麻烦。前来救援的不是老和尚,而是白蛇吞了它,没有留下一点。
在这个时候,法海的形象也是积极的,蛇妖是克制的,建议男人禁欲,不要贪恋女人,否则后果会很严重。
可以看出,早期的白蛇故事并不是反佛教的,相反,它是佛教的广告。
直到清朝,白蛇的故事才在最后一轮被修改和定稿。最大的变化是白娘子从蛇妖变成了蛇妖,而法海则从正面形象变成了负面形象。这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白蛇的故事。
为什么会有这一轮变化?这应该与明末清初佛教在人们心目中的衰落有关。僧侣们不遵守戒律,禅宗森林遭到破坏和退化,这导致民间对佛教的评论急剧恶化。
在民间文学中,白蛇传中的僧侣形象被颠倒了,从最初拯救穷人的恩人变成了破坏美好生活的罪人。
新白人女性传奇的经典剧照。
05简短结论
揭露中国四大爱情故事的真相并不是让人们不相信爱情。
了解神话传奇的门道,你就会知道所有的故事都是当时历史现实的写照。这样,虚构的故事可以成为解构历史的关键。
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认为,在神话传奇的变化下,有一个稳定而深刻的心理结构。
通过对中国最流行的四个爱情传说的传播和改写,我们也可以发现我们民族深层的心理结构。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李白一生结过四次婚,或者说有过四段婚姻生活。从文献记载看,大致情形似乎是这样的:李白的第一、四段婚姻是较为正式的,中间两段似乎只是同居;第一、四两段婚姻的对象都是有来历的妇人,她们的祖先都曾经做过宰相,而且都是权重一时的宰相。
李白第一次结婚,是在27岁,婚姻的对象是安陆(在今湖北省)的许氏。许氏出身高门望族,其祖父许圉师曾经做过左丞相。许圉师的父亲许绍更是了得,跟唐高祖李渊同过窗,后来被封为安陆郡公。许圉师因为小儿子许自然打猎时杀了人,为抵罪遭到贬谪。但是,百年之间,许家一直是满门簪缨,相当兴旺的。李白这一次结婚,居间搭桥牵线的是一位姓孟的官员(少府)。
李白何以能够高攀上这一门亲事呢?文献没有明确的记载,学术界也没有统一的看法。猜测起来,有多种可能。从许家角度讲,一是可能许氏形貌不佳,年岁不小,再不结婚将有老死闺中的危险;二是李白生于富商之家,许李联姻,有经济上的好处;三是李白人才不错,会剑术,会作诗写文章,相貌堂堂。从李白方面讲,可能主要是为了方便进入上流社会,谋取仕途晋升的机会,实现他“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李白出生于西域,生长于西蜀,身世不详,来历不明,甚至有可能是胡人。用今天的话说,他几乎是外星人。要想跻身唐王朝的统治集团,这样的身份显然是不行的。因此,他想通过婚姻改变身份,取得通行证,同时也能拥有一份像样的入仕人事资源——从后来的情况看,李白的这一动机基本上是落空了的。
李白跟这位许氏夫人大约生活了十年,生有一女一儿。女儿名平阳,儿子小名明月奴,后改名为伯禽。李白后来带着儿女,移居东鲁(今山东济宁),诗文之中再也没有出现许氏身影。有人以为许氏病故,有人以为婚变,没有定论。
李白在第一段婚姻期间,大部分时间过着类似于隐居的生活。住在安陆白兆山桃花岩,造了石头房子,开垦出山田。耕种之余,每天读读书,时常呼朋唤友一起赋诗、饮酒。应该说,日子过得挺滋润。估计前半段时间,夫妻的关系还是可以的。后半段时间,李白忽然离家四出,有时候是为了寻找做官机会,有时候是为了寻访名胜古迹。合理想象一下,李白夫妻的关系可能有了变化。
这一段婚姻,最让李白烦恼的是入赘一事。入赘,即使他是胡人,传统观念比较淡薄,但是,从李白内心讲,显然是不情愿的。这种烦恼心思,他的一些诗文中有所流露。例如,《少年行》一诗的“遮莫姻亲连帝城,不如当身自簪缨”,《邺中赠王大人》一诗中的“投躯寄天下,长啸寻英豪”、“富贵吾自取,建功及春荣”等诗句,都不难品味出李白的苦恼心情。
许氏病故之后,李白带着儿女移居东鲁。李白自己说移居东鲁的原因是“学剑”,所谓“学剑来山东”(《五月东鲁行》)。这当然是诗人在吹牛,实际情况应该是为了生计,投靠亲友。李白的家族,大部分定居在山东。这大概就是后来杜甫等人称李白为山东人的由来。到了山东不久,李白一位名叫李冽的堂弟(当时做着兖州长官佐副的官职),帮助李白续娶了一位刘姓妇人。
这位刘姓妇人,不是一个浪漫之人,她对李白的诗歌完全不感兴趣,对李白整天只知道饮酒作诗、高谈阔论而不懂得挣钱养家,让她过上吃香喝辣的生活,很快就感到了不满乃至厌恶。二人关系,终于以离婚了结。
跟刘氏的这一段婚姻生活,李白无疑是很郁闷的。他的远大理想,他的诗酒山水之乐,一定都曾经遭受刘氏无数次的数落、嘲笑和痛骂——后来他在诗中把刘氏比作汉人朱买臣妻子,足以证明。这一时期,李白的痛苦也曾多次在诗篇中流露出来。《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中的“鲁人重织作,机杼鸣帘栊”、“举鞭访前途,获笑汶上翁”等诗句可以看到,李白不切实际的言行举止,遭到了鲁人的讥笑。《南陵别儿童入京》一诗最后四句,“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显然是跟刘氏离婚之后,李白郁闷心情的一次大释放。这是天宝元年(742)的事,当时唐玄宗李隆基征召李白入京,李白以为从此一去,荣华富贵唾手可得。于是,借着这一首诗,发泄了胸中积蓄的恶气。
李白的第三段婚姻,妇人只是妾,并未扶正。这位妇人原来是李白的一个邻家女子,可能是李白看上她的姿色之后,再想办法纳为妾的。李白有一首《咏邻女东窗下海石榴》诗,专门表现诗人对这女子的爱慕之情。诗如下: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无由一攀折,引领望金扉。
从这首诗看,李白很可能经过一个暗恋、苦恋、追求的恋爱过程。如果把这一段婚姻理解为李白的自由恋爱,未尝不可。之所以是纳妾,而不是娶为正室,原因可能是这位邻家女子只是普通民女,按照唐律,属于士大夫阶层的李白不得将其娶为妻子。
这位连姓氏都没有留下来的妾,下落如何,是一直跟着李白生活,还是离婚、夭折了,都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她给李白生了一个儿子,取名颇黎。
李白的最后一任妻子是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他们结婚的地点在宋州(今天河南商丘一带),时间应是天宝十二载(753)之前,李白五十岁左右。今天可以看到不少李白写给这位宗氏妻子的诗歌体书信和他代替妻子写给自己的诗歌,仅天宝十四载就有《秋浦寄内》《自代内赠》《秋浦感主人寄内》等,诗中饱含着思念之情。由此不难想象,宗氏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妇人,李白对她是相当有感情的。
宗氏妇人基本上是跟李白偕老了的。安史之乱,其间两人离多聚少。李白因为曾从永王李璘,被关进监狱,定为叛逆罪,长流夜郎。其间,宗氏夫人利用其家族关系,设法搭救。李白被赦免返回之后,两人曾经重逢聚首。李白61岁那年,曾亲自送宗氏去庐山拜访尼姑。宗氏跟李白一样,都是狂热的道教信徒,两人都向往得道成仙,一旦羽化而去,可谓志同道合。相比较而言,李白跟宗氏夫人在一起的十来年时间,应该是比较和谐的。
第一个老婆,是公元727年在湖北安陆经过两个朋友胡紫阳和马正公的撮合,娶了前宰相许围师的孙女,其实也谈不上娶,就是当了个倒插门女婿。由于在婚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李白都生活在他老丈人家里,寄人篱下的滋味本来就使他非常的不爽了,哪儿还有心思去琢磨其他的事情。这是李白的第一次婚姻,可能他还是抱着很负责的心态去对待的,并且从婚后得育一男一女两子这个情况来看,双方的性生活还是十分和谐的。
第一个情人,公元739年,也就是在距第一次结婚12年、距第一任老婆去世一年之后,李白泡到了一个姓刘的女人,为了使气氛更为轻松一点,我们可以想想一下这个女人的姿色和身材。李白带着这个女人曾经到安徽买了一套房子,也可能是公寓,也有可能是别墅。总之,他们没有经过明媒正娶就这样生活在一起了,应该算是非法同居罢。但是,这个女人却没有觉得李白买了房子就跟定他了,大约嫌他没车,或者不是政府领导,也或者嫌他生活作风有问题,总之,不久两人就拜拜了。通过李白在这段的生活状态来看,整体比较颓靡,经常喝酒。估计两人的性生活也不怎么和谐了。
第二个老婆,公元745年,李白在山东任城,与一当地妇人结婚。这时候的李白刚从首都长安出来,背着一大布袋金银财宝和杜甫、高适一路嫖娼取道河南商丘,并再此逗留很久。与他二人分手之后,李白自己前往泰山考取道箓,路过任城,寂寞的他结识了这位妇人,两人情投意合,当下便领了结婚证。李白的这个老婆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并且李白在山东兖州置下了大批田产,在此后他云游在外的生活中,这些田产就交给了妻子。可见,李白对该妻子十分信任,可惜的是这个妻子在他们结婚五年后,不幸亡故。
第三个老婆,公元750年,李白在河南开封结识武则天时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氏,要说起两人的结识还颇有点浪漫的味道,说是李白酒醉梁园,诗兴大起,便挥笔在墙上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梁园吟》,写完了可能还找个墙角撒过尿,然后提起长衫歪歪倒到的走了。走后不久,宗氏就和仆人来到了这,看见这首诗,久久不能释怀。正好梁园的保洁员看见了,马上就要擦掉,宗氏便要求不能擦。但是人家保洁员,不擦掉是会被扣工资的。无奈,宗氏实在是被这首才华横溢的诗歌所折服了,便花千金买下了这面墙壁。于是也就留下了这段“千金买壁”的佳话,考,此时我已经开始嫉妒李白这小子了,吗的,凭什么美女一个接一个的都被他占了去了。在很多史料的记载中,都描述这个宗氏是一才貌俱全的大家闺秀,唉,羡慕啊。并且宗氏美女也是忠实的道教信仰者。好了,现在的这个妻子应该和李白有着共同的革命信仰和一致的文学道德情操,应该算有记载的李白的第一次爱情,注意是爱情。但是,也是可能是信仰这个东西太重要了,有时候甚至会超过爱情,公元761年,宗氏到邝山学道去了。于是,李白便又孤零零的一人了,此后便不复再娶,男人要是经历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爱情之后,便视天下女人如无物了。但是由于二人感情深厚,宗氏在李白从磷冤案时多次施救。得一此女为妻,足矣。
你说的诗应该就是那首《梁园吟》
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
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
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
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渌水扬洪波”。
洪波浩荡迷旧国,路远西归安可得!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平头奴子摇大扇,五月不热疑清秋。
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
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昔人豪贵信陵君,今人耕种信陵坟。
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
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
舞影歌声散渌池,空馀汴水东流海。
沈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
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晖。
歌且谣,意方远,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