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找到作文,只有这些例子。
送毛岸青,送不走的毛泽东家风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日期: 2007-4-1 23:52:46
4月2日上午9时,开国领袖毛泽东与杨开慧烈士次子毛岸青的追悼会将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举行。(国际在线)从3月23日开始,对他的悼念在各大网站成为热点。在悼词中,有送别、有颂扬、有寄托、有反思、有激励。一个十分显著的特色是,人们都把毛岸青的凡人一生与毛泽东家风紧紧相联。
毛岸青“贵”为开国领袖之子,数十年来却默默无闻,过着平民般的生活。开国之初,在中宣部当翻译,他像一般干部那样认真工作,没有丝毫架子,赢得了同事们的尊敬;在婚姻问题上,他不要领导出面,也不要父亲的特殊关照,而是以平等的身份与女友即后来的邵华谈心沟通,赢得了女友的爱慕;在晚年,他以坚强的毅力与家人一起重走长征路,又以多种形式帮助失学儿童,赢得了人们的敬意。一个出身不平凡家庭的人,却走出一条平凡之路,身后赢得了不平凡的尊敬,个中原因令人深思。
平凡的人生之路,为何会赢得不平凡的尊敬?人们在翻阅毛岸英、毛岸青成长历程中不难发现,是毛泽东的家风使他们变得崇高。
可以说,毛岸英和毛岸青并没有从父亲身上“借到多少光”。在1942年2月,毛岸英从莫斯科大学毕业回到延安时,毛泽东郑重而严肃地对他说,你在苏联大学毕业了,你学的只是书本知识,只是知识的一半,这是不完全的,你还需要另一所大学,这个大学,过去中国没有,外国也没有,这就是“劳动大学”。后来,毛岸英尊父嘱,背着被子到吴家枣园上“劳动大学”,拜农民为师了。在抗美援朝中,毛岸英不幸牺牲后,毛泽东发自内心地说,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革命战争,总是要付出代价的。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大事。(见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毛泽东读史有学问》第31页)
毛泽东的家风,是毛泽东教育家人严于律己,勇于奉献,乐于助人,不搞特殊化,艰苦朴素,谦虚谨慎的良好作风,也是民众所称道的平民作风。在这样的严父教育下,毛岸英、毛岸青走上了平凡人之路。
自从毛泽东1976年逝世以来,尽管经历改革开放,然而,人们依然没有减去对毛泽东的怀念之情,毛泽东的家风连同毛泽东一生的丰功伟绩一样,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
网上对毛岸青的追思,其实也反映出民众对干部家庭清廉的期待。而今,随着改革开放国家综合实力显著提高逐渐走上富强,某些官员子弟养尊处优的问题也突显起来,这也是一种忧患。胡总书记今年3月强调进一步树立“三个意识”,其中就有“忧患意识”。而官员端正家风教育后代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从这一角度看,毛泽东家风值得重新得到重视。
忠烈家风 中国 顾月忠 吴克鲁
摘自 了望198536
六十多岁的刘斌,白发满头,背也有点驼了。近来,他时常独自一人坐在僻静处默想沉思。这位荣立过战功的老军人,在担任云南文山军分区司令员的日子里,接连把两个儿子送上了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前线,又接连得到了儿子们牺牲的噩耗。作为父亲,他一度悲痛得难以自持。如今,他在想些什么呢?
一
1979年春,越军疯狂挑衅,屡屡侵犯我国土,打死打伤我边民,一场强加于我方的战争近在眉睫。担任文山军分区副司令的刘斌,回家对老伴王昌群说:“实在欺人太甚!如果上面命令自卫还击,我上,咱们家能上的都上!”他给儿女们一一写信,要他们到时候不要贪生怕死当孬种,丢党的脸!
儿女们果然从信中受到鼓舞。在昆明工作的大女婿张继功,连夜向组织交了求战书。
不久,上级把坚守猛峒某高地的任务交给了刘斌,他出征了。
刘斌带着一支边防部队坚守猛峒某高地。战斗十分激烈,跟随刘斌的一位同志怕他出事,劝他下去避避。刘斌火了,喝道:“就我的命金贵!?”他拿来几颗手榴弹,向冲到阵地前沿的敌群投去……
与此同时,在部队当侦察兵的大儿子刘光翻开笔记本,写下“精忠报国”四个字。刚从军医学校毕业的二女儿刘丰也报名参加了火线救护队。王昌群所在单位——文山州商业局,从八个县中抽调四十多名服务人员,组成“支前服务队”正准备出发。在确定由谁带队时,王昌群站出来说:“我去!”于是,她也上去了。
这一家人在战斗期间尽管互相不通音讯,但都怀着同一信念,个个表现出色。参战的四人中,三人立功,一个受嘉奖。为此,刘斌还举行过一次家宴来庆贺呢。
二
立功后,大儿子入了党,被提升为排长,并被送到南京外语学院深造。1981年初,刘光以优异成绩毕业,十四门功课,五门满分,其他九门都是九十九分。
云南省军区领导机关看到这张成绩单,立刻把刘光叫去,一看,嘿,小伙子又棒又机灵!听说还喜欢打球、游泳、弹吉他,是个“全才”,当场拍板:“你回去准备一下,马上到省军区机关报到!”
刘光对这一决定感到太突然。毕业前夕,他在给未婚妻段玲的信中写道:“我的毕业文凭上凝结着烈士的鲜血。我想,我并不脱俗,也不是什么英雄,但我有理想,生愿做岳飞式的卫国志士,死愿做国歌中的一记音符。一个革命军人,天职是保卫祖国,奋战沙场……”刘光请组织上重新考虑对自己的安排。
省军区机关派人找此时任保山军分区司令员的刘斌谈话,请老子出马做儿子的工作。
刘斌知道儿子的心愿是想上前线,毅然表态:“刘光想到基层干,就遂他的心愿吧!”省军区机关的同志怀着惋惜而又敬佩的心情放走了刘光。
在前线某部侦察连当了副连长的刘光,如鱼得水,工作越做越有劲。这年十月,他带领小分队执行各种任务二十四次,亲自排除敌人埋设的地雷八枚。一次,连队在执行任务中与入侵的越军突然遭遇,敌人凭借有利地形,居高临下,用猛烈火力封锁住道路。关键时刻,刘光不顾危险,端起一挺机枪跃出战壕,迂回到敌人的侧后,突然开火,一下子把敌人打懵了。连队趁机通过了道路。
三
刘斌对自己的儿子感到欣慰。不过,他没向老伴透露:由于想儿心切,他常做恶梦。
妈妈对前线的事儿果然一无所知。她可忙啦,又是跑商店买毛毯,又是请人帮助缝新被褥,准备给光儿办喜事。因为段玲已是二十好几的大姑娘啦!
刘光的大姐刘勤这些日子也老抿着嘴笑,不时地对刚出世的女儿说:“柳柳,快别哭啦,大舅舅回来结婚,给你带回最好的礼物!”
段玲的心更像吃了蜜一样甜。脸上时时泛起红晕。
全家人喜气洋洋。可就在这时,噩耗传来——刘光牺牲了!
经过是这样的:1981年12月5日,刘光率领一个小分队在边境我方一侧执行巡逻任务。在一个山洼里,他们发现了越军在我境内埋下的地雷。刘光知道,自己的排雷技术比战友们强,他果断地命令排雷的战士们撤后隐蔽,自己上前排雷。当他排除了一颗雷,准备再搜索时,不幸误触响了另一颗雷……
全家人陷入巨大的悲痛中,刘光的妹妹刘丰眼睛哭肿了;姐姐刘勤的奶回了,小女儿柳柳饿得哇哇哭。刘斌赶到连队,一见儿子静静地躺在那里,只觉一阵晕眩,女婿张继功急忙一把搀住,刘斌推开他的手,说:“没事儿,就是腿有点软。”王昌群扑倒在儿子遗体上,别人拖都拖不开:“小光啊小光,你一个人走太孤单了,妈妈陪你去……”
姑娘段玲的泪早哭干了。她送了一个大花圈,坚持在花圈的缎带上写上“妻子敬献”几个字,谁也说不回她。刘光的遗体火化后,她抱着骨灰盒要去领结婚证。
刘光生前的同学闻讯纷纷赶来,在失去了长子的父母面前,扑通扑通,跪倒一片,表示今后要替刘光尽心。刘斌一见,眼泪刷刷地淌。
这时,商业局政工科副科长丁丕芳找王昌群谈话,说:“你的大儿子是革命烈士,组织上考虑,你可以把小儿子调回身边工作。”
王昌群跟老头一商量,刘斌坚决摇头:“我们只有报效祖国的义务,没有接受照顾的特殊权利!”
保山军分区政委陈秀田对王昌群说:“老王,你再给老刘做做工作,把小儿子调到分区来吧,你们家的情况特殊,别人不会说什么的!”
刘斌还是摇头:“情况特殊?情况特殊的就咱一家?”
刘光生前所在部队副政委段光寿来访,听说刘明在前线部队工作,马上说:“我回去反映反映,这种情况,应该照顾!”
刘斌摆了摆手,说:“不必了!我是军分区司令员,不能通过关系干这种事!”
在昆明市民政局优抚科当副科长的田嘉玲,这时也对老战友王昌群说:“老王呀,我做了一辈子民政工作,这方面的事情我懂,只要你给有关部门写封信,他们就会照顾的!”
刘斌仍不同意。王昌群哭了,说:“老头子,你怎么这样糊涂!大道理谁不会讲?高调谁不会唱?可你刘斌就剩这么一个儿子了,万一有个三长两短……”
刘斌也发了火:“我是唱高调吗?正打着仗,把我这司令员的儿子从前线调回,就不怕扰乱军心!”
四
明儿返回前线后,刘斌一天更比一天消瘦。他离休了,住进云南省军区小虹山第二干休所。大女儿回来看他,喊爸爸没人应,一找,才发现他一个人像雕塑一样呆在没人的地方。
刘勤把他扶进屋,说:“爸爸,你要是想小明,就去看看吧!听说好多战士的亲属都去过了。”
他沉思了一会儿,还是摇摇头:“我不能去!我一去,部队上就会猜测:刘斌大儿子不在了,他来,是不是要让部队照顾一下他的小儿子?”
第二天,刘勤和丈夫请假乘坐火车来到刘明的部队驻地。刘勤看到弟弟回到连队,从头到脚泥糊糊的,膝盖处裤子挂破了,头发老长,心里直发酸。正想上去拍打拍打,谁知弟弟一瞪眼,气虎虎地说:“你们来干什么?”没容姐姐解释,他又说:“今晚十一点多还有一趟末班车,你们回去!”
姐姐望着执拗的弟弟,忍不住哭了:“好,小明,我们走!”说完,从提包里掏出一袋巧克力糖和几条烟,放在桌上。
副连长发怒了:“九班长,你耍什么态度,姐姐、姐夫来了,住一宿有什么不可?”
刘明低下了头。他掏出十块钱买了几瓶罐头、一瓶酒,请几位战友陪姐姐、姐夫吃晚饭。他很少吃菜,只喝了几杯酒。战友们离去后,他遮着脸,为的是不叫姐姐看见自己的眼泪:“大姐,大哥,你们不知道我多想你们呀!看到别人的亲属来,我半夜半夜睡不着!可是,光哥给我留下了榜样;我不能让光哥失望,让爸爸失望啊!”
第二天,刘明送大哥、大姐到火车站。列车就要启动了,刘明突然抓住继功的手,说:“大哥,打仗的事,难免有万一,如果我回不来,跟光哥一块走了,两位老人就全托付给你们了!”停了停,他又说:“我没有其他要求,我死了,给我坟上添一把土吧!”
刘明脱下军帽,向亲人告别。
万没想到,车站一面竟成永诀!1984年7月13日,刘明在一次抗击越军军级规模进攻的战斗中光荣牺牲。
当时,刘家还没接到通知。妈妈把那只大公鸡喂得肥肥的,足有七八斤重,说是等明儿回来再杀。两个姐姐又跑商店,又做针线活,给小明准备结婚的用品。娘儿仨在一块说:“小明回来那天,咱们每人炒个菜,看谁的菜味道鲜!”
刘斌表面上看来很平静,可是每当前线有伤员转来,他总是顾不上吃饭,跑去打听小儿子的近况。一天上午,刘明的好友陈浩来家,刘斌看他神色不对,像刚哭过一样,心里一惊,问道:“有什么事,快跟我说。”
陈浩张了张嘴,没说出声,就一扭脸跑出了屋。刘斌一下全明白了。但他不信,急忙让大女婿去核实。过一会儿,大女婿回来,眼哭得红红的。
刘斌浑身一阵发软,往床上一躺就起不来了。一连三天,老伴下班后问他哪不舒服,他说:“腰疼。”第四天,他起了床,来到老伴刚调进的新单位——云南省粮油运输公司,对老伴说:“家里有点事,你回去一下。”
刚进家,刘斌嘴唇哆嗦着说:“小明……他……也牺牲了!”
王昌群的脸刷一下变白了。她张了张嘴,一头栽倒在地上。
刘斌竭力控制着自己。他不当着家人的面哭,跑到楼上老战友张副司令员家,止不住泪如溃堤。
仅仅过了半个多月,刘斌又要送二女婿陈加勇上前线了。当时,老伴尚卧床不起,听说后,把刘斌喊去,轻轻地说:“老头子呀!万一加勇再有个好歹,怎么跟小丰交待呀?”
妈的话被刘丰听到了。她走过来说:“妈,别伤心!我同意了,就让他去吧!”妈没再说什么,她理解,拦是没有用的,也是不应该的。她只是掏出手帕帮女儿擦去泪。
刘斌用颤抖的手拿出一瓶酒,交给加勇说:“你给小明带去,替我浇在他的坟头上……”
没找到作文,只有这些例子。
送毛岸青,送不走的毛泽东家风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日期: 2007-4-1 23:52:46
4月2日上午9时,开国领袖毛泽东与杨开慧烈士次子毛岸青的追悼会将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举行。(国际在线)从3月23日开始,对他的悼念在各大网站成为热点。在悼词中,有送别、有颂扬、有寄托、有反思、有激励。一个十分显著的特色是,人们都把毛岸青的凡人一生与毛泽东家风紧紧相联。
毛岸青“贵”为开国领袖之子,数十年来却默默无闻,过着平民般的生活。开国之初,在中宣部当翻译,他像一般干部那样认真工作,没有丝毫架子,赢得了同事们的尊敬;在婚姻问题上,他不要领导出面,也不要父亲的特殊关照,而是以平等的身份与女友即后来的邵华谈心沟通,赢得了女友的爱慕;在晚年,他以坚强的毅力与家人一起重走长征路,又以多种形式帮助失学儿童,赢得了人们的敬意。一个出身不平凡家庭的人,却走出一条平凡之路,身后赢得了不平凡的尊敬,个中原因令人深思。
平凡的人生之路,为何会赢得不平凡的尊敬?人们在翻阅毛岸英、毛岸青成长历程中不难发现,是毛泽东的家风使他们变得崇高。
可以说,毛岸英和毛岸青并没有从父亲身上“借到多少光”。在1942年2月,毛岸英从莫斯科大学毕业回到延安时,毛泽东郑重而严肃地对他说,你在苏联大学毕业了,你学的只是书本知识,只是知识的一半,这是不完全的,你还需要另一所大学,这个大学,过去中国没有,外国也没有,这就是“劳动大学”。后来,毛岸英尊父嘱,背着被子到吴家枣园上“劳动大学”,拜农民为师了。在抗美援朝中,毛岸英不幸牺牲后,毛泽东发自内心地说,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革命战争,总是要付出代价的。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大事。(见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毛泽东读史有学问》第31页)
毛泽东的家风,是毛泽东教育家人严于律己,勇于奉献,乐于助人,不搞特殊化,艰苦朴素,谦虚谨慎的良好作风,也是民众所称道的平民作风。在这样的严父教育下,毛岸英、毛岸青走上了平凡人之路。
自从毛泽东1976年逝世以来,尽管经历改革开放,然而,人们依然没有减去对毛泽东的怀念之情,毛泽东的家风连同毛泽东一生的丰功伟绩一样,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
网上对毛岸青的追思,其实也反映出民众对干部家庭清廉的期待。而今,随着改革开放国家综合实力显著提高逐渐走上富强,某些官员子弟养尊处优的问题也突显起来,这也是一种忧患。胡总书记今年3月强调进一步树立“三个意识”,其中就有“忧患意识”。而官员端正家风教育后代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从这一角度看,毛泽东家风值得重新得到重视。
忠烈家风 中国 顾月忠 吴克鲁
摘自 了望198536
六十多岁的刘斌,白发满头,背也有点驼了。近来,他时常独自一人坐在僻静处默想沉思。这位荣立过战功的老军人,在担任云南文山军分区司令员的日子里,接连把两个儿子送上了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前线,又接连得到了儿子们牺牲的噩耗。作为父亲,他一度悲痛得难以自持。如今,他在想些什么呢?
一
1979年春,越军疯狂挑衅,屡屡侵犯我国土,打死打伤我边民,一场强加于我方的战争近在眉睫。担任文山军分区副司令的刘斌,回家对老伴王昌群说:“实在欺人太甚!如果上面命令自卫还击,我上,咱们家能上的都上!”他给儿女们一一写信,要他们到时候不要贪生怕死当孬种,丢党的脸!
儿女们果然从信中受到鼓舞。在昆明工作的大女婿张继功,连夜向组织交了求战书。
不久,上级把坚守猛峒某高地的任务交给了刘斌,他出征了。
刘斌带着一支边防部队坚守猛峒某高地。战斗十分激烈,跟随刘斌的一位同志怕他出事,劝他下去避避。刘斌火了,喝道:“就我的命金贵!?”他拿来几颗手榴弹,向冲到阵地前沿的敌群投去……
与此同时,在部队当侦察兵的大儿子刘光翻开笔记本,写下“精忠报国”四个字。刚从军医学校毕业的二女儿刘丰也报名参加了火线救护队。王昌群所在单位——文山州商业局,从八个县中抽调四十多名服务人员,组成“支前服务队”正准备出发。在确定由谁带队时,王昌群站出来说:“我去!”于是,她也上去了。
这一家人在战斗期间尽管互相不通音讯,但都怀着同一信念,个个表现出色。参战的四人中,三人立功,一个受嘉奖。为此,刘斌还举行过一次家宴来庆贺呢。
二
立功后,大儿子入了党,被提升为排长,并被送到南京外语学院深造。1981年初,刘光以优异成绩毕业,十四门功课,五门满分,其他九门都是九十九分。
云南省军区领导机关看到这张成绩单,立刻把刘光叫去,一看,嘿,小伙子又棒又机灵!听说还喜欢打球、游泳、弹吉他,是个“全才”,当场拍板:“你回去准备一下,马上到省军区机关报到!”
刘光对这一决定感到太突然。毕业前夕,他在给未婚妻段玲的信中写道:“我的毕业文凭上凝结着烈士的鲜血。我想,我并不脱俗,也不是什么英雄,但我有理想,生愿做岳飞式的卫国志士,死愿做国歌中的一记音符。一个革命军人,天职是保卫祖国,奋战沙场……”刘光请组织上重新考虑对自己的安排。
省军区机关派人找此时任保山军分区司令员的刘斌谈话,请老子出马做儿子的工作。
刘斌知道儿子的心愿是想上前线,毅然表态:“刘光想到基层干,就遂他的心愿吧!”省军区机关的同志怀着惋惜而又敬佩的心情放走了刘光。
在前线某部侦察连当了副连长的刘光,如鱼得水,工作越做越有劲。这年十月,他带领小分队执行各种任务二十四次,亲自排除敌人埋设的地雷八枚。一次,连队在执行任务中与入侵的越军突然遭遇,敌人凭借有利地形,居高临下,用猛烈火力封锁住道路。关键时刻,刘光不顾危险,端起一挺机枪跃出战壕,迂回到敌人的侧后,突然开火,一下子把敌人打懵了。连队趁机通过了道路。
三
刘斌对自己的儿子感到欣慰。不过,他没向老伴透露:由于想儿心切,他常做恶梦。
妈妈对前线的事儿果然一无所知。她可忙啦,又是跑商店买毛毯,又是请人帮助缝新被褥,准备给光儿办喜事。因为段玲已是二十好几的大姑娘啦!
刘光的大姐刘勤这些日子也老抿着嘴笑,不时地对刚出世的女儿说:“柳柳,快别哭啦,大舅舅回来结婚,给你带回最好的礼物!”
段玲的心更像吃了蜜一样甜。脸上时时泛起红晕。
全家人喜气洋洋。可就在这时,噩耗传来——刘光牺牲了!
经过是这样的:1981年12月5日,刘光率领一个小分队在边境我方一侧执行巡逻任务。在一个山洼里,他们发现了越军在我境内埋下的地雷。刘光知道,自己的排雷技术比战友们强,他果断地命令排雷的战士们撤后隐蔽,自己上前排雷。当他排除了一颗雷,准备再搜索时,不幸误触响了另一颗雷……
全家人陷入巨大的悲痛中,刘光的妹妹刘丰眼睛哭肿了;姐姐刘勤的奶回了,小女儿柳柳饿得哇哇哭。刘斌赶到连队,一见儿子静静地躺在那里,只觉一阵晕眩,女婿张继功急忙一把搀住,刘斌推开他的手,说:“没事儿,就是腿有点软。”王昌群扑倒在儿子遗体上,别人拖都拖不开:“小光啊小光,你一个人走太孤单了,妈妈陪你去……”
姑娘段玲的泪早哭干了。她送了一个大花圈,坚持在花圈的缎带上写上“妻子敬献”几个字,谁也说不回她。刘光的遗体火化后,她抱着骨灰盒要去领结婚证。
刘光生前的同学闻讯纷纷赶来,在失去了长子的父母面前,扑通扑通,跪倒一片,表示今后要替刘光尽心。刘斌一见,眼泪刷刷地淌。
这时,商业局政工科副科长丁丕芳找王昌群谈话,说:“你的大儿子是革命烈士,组织上考虑,你可以把小儿子调回身边工作。”
王昌群跟老头一商量,刘斌坚决摇头:“我们只有报效祖国的义务,没有接受照顾的特殊权利!”
保山军分区政委陈秀田对王昌群说:“老王,你再给老刘做做工作,把小儿子调到分区来吧,你们家的情况特殊,别人不会说什么的!”
刘斌还是摇头:“情况特殊?情况特殊的就咱一家?”
刘光生前所在部队副政委段光寿来访,听说刘明在前线部队工作,马上说:“我回去反映反映,这种情况,应该照顾!”
刘斌摆了摆手,说:“不必了!我是军分区司令员,不能通过关系干这种事!”
在昆明市民政局优抚科当副科长的田嘉玲,这时也对老战友王昌群说:“老王呀,我做了一辈子民政工作,这方面的事情我懂,只要你给有关部门写封信,他们就会照顾的!”
刘斌仍不同意。王昌群哭了,说:“老头子,你怎么这样糊涂!大道理谁不会讲?高调谁不会唱?可你刘斌就剩这么一个儿子了,万一有个三长两短……”
刘斌也发了火:“我是唱高调吗?正打着仗,把我这司令员的儿子从前线调回,就不怕扰乱军心!”
四
明儿返回前线后,刘斌一天更比一天消瘦。他离休了,住进云南省军区小虹山第二干休所。大女儿回来看他,喊爸爸没人应,一找,才发现他一个人像雕塑一样呆在没人的地方。
刘勤把他扶进屋,说:“爸爸,你要是想小明,就去看看吧!听说好多战士的亲属都去过了。”
他沉思了一会儿,还是摇摇头:“我不能去!我一去,部队上就会猜测:刘斌大儿子不在了,他来,是不是要让部队照顾一下他的小儿子?”
第二天,刘勤和丈夫请假乘坐火车来到刘明的部队驻地。刘勤看到弟弟回到连队,从头到脚泥糊糊的,膝盖处裤子挂破了,头发老长,心里直发酸。正想上去拍打拍打,谁知弟弟一瞪眼,气虎虎地说:“你们来干什么?”没容姐姐解释,他又说:“今晚十一点多还有一趟末班车,你们回去!”
姐姐望着执拗的弟弟,忍不住哭了:“好,小明,我们走!”说完,从提包里掏出一袋巧克力糖和几条烟,放在桌上。
副连长发怒了:“九班长,你耍什么态度,姐姐、姐夫来了,住一宿有什么不可?”
刘明低下了头。他掏出十块钱买了几瓶罐头、一瓶酒,请几位战友陪姐姐、姐夫吃晚饭。他很少吃菜,只喝了几杯酒。战友们离去后,他遮着脸,为的是不叫姐姐看见自己的眼泪:“大姐,大哥,你们不知道我多想你们呀!看到别人的亲属来,我半夜半夜睡不着!可是,光哥给我留下了榜样;我不能让光哥失望,让爸爸失望啊!”
第二天,刘明送大哥、大姐到火车站。列车就要启动了,刘明突然抓住继功的手,说:“大哥,打仗的事,难免有万一,如果我回不来,跟光哥一块走了,两位老人就全托付给你们了!”停了停,他又说:“我没有其他要求,我死了,给我坟上添一把土吧!”
刘明脱下军帽,向亲人告别。
万没想到,车站一面竟成永诀!1984年7月13日,刘明在一次抗击越军军级规模进攻的战斗中光荣牺牲。
当时,刘家还没接到通知。妈妈把那只大公鸡喂得肥肥的,足有七八斤重,说是等明儿回来再杀。两个姐姐又跑商店,又做针线活,给小明准备结婚的用品。娘儿仨在一块说:“小明回来那天,咱们每人炒个菜,看谁的菜味道鲜!”
刘斌表面上看来很平静,可是每当前线有伤员转来,他总是顾不上吃饭,跑去打听小儿子的近况。一天上午,刘明的好友陈浩来家,刘斌看他神色不对,像刚哭过一样,心里一惊,问道:“有什么事,快跟我说。”
陈浩张了张嘴,没说出声,就一扭脸跑出了屋。刘斌一下全明白了。但他不信,急忙让大女婿去核实。过一会儿,大女婿回来,眼哭得红红的。
刘斌浑身一阵发软,往床上一躺就起不来了。一连三天,老伴下班后问他哪不舒服,他说:“腰疼。”第四天,他起了床,来到老伴刚调进的新单位——云南省粮油运输公司,对老伴说:“家里有点事,你回去一下。”
刚进家,刘斌嘴唇哆嗦着说:“小明……他……也牺牲了!”
王昌群的脸刷一下变白了。她张了张嘴,一头栽倒在地上。
刘斌竭力控制着自己。他不当着家人的面哭,跑到楼上老战友张副司令员家,止不住泪如溃堤。
仅仅过了半个多月,刘斌又要送二女婿陈加勇上前线了。当时,老伴尚卧床不起,听说后,把刘斌喊去,轻轻地说:“老头子呀!万一加勇再有个好歹,怎么跟小丰交待呀?”
妈的话被刘丰听到了。她走过来说:“妈,别伤心!我同意了,就让他去吧!”妈没再说什么,她理解,拦是没有用的,也是不应该的。她只是掏出手帕帮女儿擦去泪。
刘斌用颤抖的手拿出一瓶酒,交给加勇说:“你给小明带去,替我浇在他的坟头上……”
营造清廉家风
江华
今年是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因为撰写纪念文章的需要,笔者认真阅读了陈云纪念馆中的资料文献,当阅读到介绍陈云一生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并且带出清明澄澈家风时,不禁肃然起敬。早在解放战争时期,时任东北党组织重要领导职务的陈云同志,就向亲属子女提出了极为严格的“约法三章”:不准随便进出他的办公室;不准翻看、接触只供他阅读的文件、材料;不准搭乘他使用的小汽车。对于陈云同志的“三不准”要求,他的亲属子女几十年如一日,一丝不苟地认真执行。新中国成立初期,陈云同志的夫人在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工作,上下班和陈云走的是同一路线,尽管顺路,但他的夫人一直坚持骑自行车上下班,从没有搭乘过一次陈云的小汽车。为使子女真正树立起清正廉洁的思想观念,他多次教育子女要像普通人家的子女一样学习生活,不能搞任何特殊化,不要沾染不良习气。正是在陈云同志严格的要求下,才培养了其子女自强自立的精神品质,才带出了全家“拒腐蚀、永不沾”的廉洁情操,才造就了他清明澄澈、堪称楷模的家风。这良好的家风,体现了陈云同志心系群众、遵守党纪的高风亮节;反映了他高尚的道德修养和崇高的思想境界,为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良好的风范。
当今有的领导干部不但在蝇头小利上任由亲属子女胡作非为,而且在重大问题上袒护纵容亲属子女,不但任由亲属子女将自己的工作用车变成“私家车”,任由亲属子女与他人争权夺利,而且赤膊上阵为亲属子女索贿受贿、侵占公款“开山劈路”、“遮风挡雨”。有的领导干部虽然自己尚能自律自警,却经不住亲属子女枕边风、撒娇风的吹拂,这里说情,那里批字,为子女“发财致富”提供帮助。有的领导干部自己贪婪成性,以致亲属子女学而跟之,步其后尘。这样的家风,是私欲膨胀的家风,是混浊贪婪的家风。这样的家风,只能败坏党的形象,损害党的利益。领导干部如果有了这样的家风,不但会毁了自己,而且可能毁了整个家庭。刘方仁就有这样的家风,他不但自己收受贿赂,而且受儿媳请托,向他人打招呼,帮助儿媳谋取非法利益,最后翁媳同台受审,成为历史罪人。林国娣就有这样的家风,他一家三口,分工合作,狼狈为奸,在谋取非法利益时默契配合,结果,一个好端端的家庭三人被绳之以法。马德也有这样的家风,他夫妇俩夫唱妇随,勾结连环,你办事我收钱,以致夫妻双双都没有好下场。这些都是家风不正的典型,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前车之鉴。
党员领导干部家风的好坏关乎党风建设。家风正,不但能给群众起表率作用,维护党的形象,而且能够促进党风建设,促进党的事业。领导干部家风的好坏也关乎其家庭的幸福安康。俗话说,妻贤夫祸少,儿孝家平安。良好的家风,不但能保持领导干部家庭声誉,而且能为家庭赢得幸福快乐。营造良好的家风,党员领导干部首先自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加强道德修养,既严格要求自己,更严格要求家人,不以在家而降低觉悟,不因亲情而忘却党纪国法。党员领导干部的亲属子女,也要以家庭声誉为重,以家庭长远利益为重,少找麻烦,不添乱子,支持亲人、长辈一心一意为党工作。只有这样,清廉家风才能逐渐形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