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集。《顶楼》是朱东民执导,金顺玉编剧,柳真、金素妍、李智雅、严基俊等主演的季播连续剧,分为三季在韩国SBS电视台播出,在剧中何博士在13集中杀死了朱丹泰,该剧讲述发生在韩国上流社会居住的一栋100层的顶级公寓(名为“赫拉宫殿”)中,富豪家庭为将子女培养成为名流不择手段的故事,同时伴随着复仇、出轨、金钱交易等内容。
1 请问在美国读博士期间结婚的多吗
有的哈
我有一个哥哥,学的地球物理,然后拿的全奖
他在要博二的时候就结婚了~~~~
现在过的滋润的很
他妻子是他以前在中国读大学的校友
是通过很多中国人聚会认识的,当时那个女孩子是在加拿大,他把她转到美国和他一个学校
楼主不要为了结婚而结婚哈,其实结婚早晚,是看缘分的,如果没有遇到合适的,又何必找人凑合呢
当然如果楼主喜欢小孩子要生一个的话另外说
我觉得一般能够读到博士的中国男生还是可以信赖的
这个就需要楼主自己把握,其实单身也有单身的精彩嘛
祝福楼主哈
其实楼主捏~~~很多东西是要缘分的,我想你既然出去读博士了,看人肯定有自己的标准的,如果勉强凑合,估计你自己也痛苦
不过这个真的等你到外面读书了,接触的人不一样了,应该就不会有那些顾虑了
A ZA A ZA FIGHTING!
2 出国前领结婚证对读博士有影响吗
两个人都要出国,最好不要出国前拿结婚证,原因如下:
一、出国就算在同个城市也不一定在同学校,要知道外国不是中国离的距离都很近,有可能两个人学习忙的时候几个月见不了一次,和异地恋没有区别,虽说距离产生美但也有距离产生隔阂,加上交友环境不一样更容易有矛盾。
二、相距远就算身体在一起也有可能心早已不在一起,结婚证不过就是一张纸,拴不住人更不可能拴住心。
三、结婚证会影响出国面试,面试官会认为有移民倾向,可能会拒绝留学申请,从而影响行程。
3 出国读博士,妻子可以和我一起出国吗
去读博士当然选在研究生毕业之后。
美国虽然不太承认中国的硕士学历,但是你读书期间的研究经历是非常有用的。
为了增加录取和获得奖学金的概率,最好针对申请的专业极大的丰富自己的研究背景,多跟导师教授交流,最好能在知名刊物上发表几篇Paper,这是申请者研究能力最有效的证明。
博士生如果被录取了大部分都有奖学金--最重要的是要让某个教授觉得你有资质,愿意录取你,这方面你可以试着跟教授套磁,多推销自己,说明自己的研究方向和他吻合,如果他肯带你的话,你会努力做好研究之类的
具体操作步骤去百度一下吧,搜索‘套磁’,十万多个搜索结果,很多有用的东西,建议多看看。
I-20非常重要,是美国学校在录取你之后发给你的入学许可,上面有你就读的课程时间规划,所需要缴纳的费用等信息。最主要的用途是用来获得美国签证,因为没有签证,即使你被录取还拿了全奖也出不去。
充足的资金证明也很必要,是出示本人或者亲属,在你不非法打工或从事别的活动的前提下,有能力承担你的学习和生活费用。 这点不用太担心,申请博士如果被录取了一般都是有奖学金的。
至于你妻子,完全可以跟你出国。最简单的方法是申请F-2签证,伴读。这个只要你到美国之后要求学校发一封邀请性质的证明信即可,很好办理。
4 本人想出国读博士,然后博士后三年再谈恋爱结婚
听我说,并不是你想谈恋爱就能谈恋爱,要有适合的人选才可以, 恋爱是两个人事情,不能想怎么着就怎么着,我认为读博士因人而异,也不是谁都可以去读的,如果你真的对学术很向往,和你所研究的领域很感兴趣,那么我建议你去圆了你这个梦。如果你只是想将来有了博士学位好找工作,那么我劝你还是算了,因为博士学历在社会上没有就业竞争优势,因为我也是博士,所以这方面我太了解了。
说说你的感情问题,你说谈了一次恋爱,成绩就下降了,这说明你不能够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我的好多博士同学都是在读期间谈恋爱,有的甚至结了婚,学习也没有放下,这说明什么?说明学术的研究和谈感情没有太大冲突,我觉得你应该从自身寻找问题,看看是不是有时候对自己要求太高了?是不是对学术太过重视?是不是没有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
理想是一面旗帜,值得你去扬帆远行,爱情是你的后盾,为你提供安静的避风港。
另外,我认为31岁,对于男人来说并不算大,先打下一篇江山,也是很可取的
祝你成功,朋友
5 我今年28岁,本来打算10月份结婚,可昨天突然有个机会让我公费出
认真的和男朋友谈谈吧
分析一下目前两人现状。不过以我本人来看女人到了这个岁数的话,其实不宜出去的,而且还是到国外去。想一下现在是28岁+4=32,对女人来说这个时候生小孩的话就算是高龄了。而女人嘛,求的就是一个归宿,一个安稳的家才是女人最重要的东西吧。以前,我老婆也是有过这个的机遇,不过后来我们讨论后,她为了我们放弃了这个机会,而现在也过的很好。在工作上还是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的努力的。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浅见,还是你们两个好好的讨论一下,必要时可以和父母商量一下的
6 出国读博士如何准备
我是在日本,我的了解日本材料很厉害,尤其是高分子,你的方向不是很了解。但可以给你些建议。
第一,根据你想去的国家,语言一定要过关才行,我是在日本,就日本而言你要是读博的话日语真得有实力才行,当然你日语不好(二级是必要的)的话,英语达到如火纯青的境界在日本也是可行的,因为日本很多教授英语完全不存在问题,只是发音不能恭维。语言是前提,这事最重要的。
第二,在你上研究生期间就应该仔细考虑自己将来索要研究的方向,然后确定自己要去的国家,学校,搜索相关老师的研究方向,最好在申请博士的时候手头能有详细的研究计划书,研究方向一定要跟导师对号入座。
第三,去美国如果申请不到奖学金我觉得花费有点大,一年20W-30WRMB左右吧,日本我就很了解了,国立大学10W-15W通常就能够,自己再打打工,花费很少,像早稻田这样牛逼私立大学一年15W-20WRMB吧,也都要看你怎么花,我所说的是学费生活费都在内了,总开销。同时你研究生毕业,如果研究生学校好点,日语,英语,专业成绩各方面都比较优秀,你可以申请到日本的国费生,这些学生每个月日本 会给你16W日元左右的奖学金,再加上留学生减免,就算不打工,也可以不用家里的钱。
我觉得既然研究生读完决定出国就不要抱着混的态度去学习,如果不是抱着混的态度的话,研究生期间你就最好让自己变的更加优秀,这样不论是美国还是日本,才能申请的好的学校好的导师。
可以给你列几样我觉得出国申请好学校最重要的东西因为当初我就是因为这些东西中的某些东西没有拿到所以后悔了很长一段时间。
1、一张成绩优秀的成绩单
2、如果是美国自然不用说英语刚刚的,托福GRE越高越好,这都是关系奖学金的东西,如果是日本那就不仅日语要刚刚的,英语还要顶呱呱的(中国的本科生考日本的修士(=国内的硕士)很多国立院校都要求学生必须要有托福或托业成绩的,可想而知英语多么重要,在中国这样,日本也一样,如果来日本最好有托福成绩),日本教授很重洋的,一口流利的英语会让导师对你刮目相看
3、有技术含量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最重要)申请博士时,这个东西在日本貌似是导师必看的东西,申请日本老师的话至少得翻译成英文版,有日语版最好不过
4、有技术含量的研究计划书,这个是你博士想要研究的方向,是跟你申请导师的研究有关的课题,内容必须具体,不要空洞,就日本导师来说最烦空洞不切实际的东西(我觉得中国很多研究生论文很没有货,几十页的论文废话太多)
能想起来的大概也就这些,祝你顺利
何博士备论
一部评论宋朝以前历代用兵得失的兵书,北宋浦城人何去非撰。现存版本有4卷本、2卷(上、下卷)和不分卷(即1卷)本3种,均为26篇、佚2篇。有的版本在目录中虽然著为27篇,多“邓禹”一篇,但实无内容。今存26篇篇目是:六国论、秦论、楚汉论、晁错论、汉武帝论、李广论、李陵论、霍去病论、刘伯升论、汉光武论、魏论上、魏论下、司马仲达论、邓艾论、吴论、蜀论、陆机论、晋论上、晋论下、符坚论上、符坚论下、宋武帝论、杨素论、唐论、郭崇韬论、五代论。该书对战国至五代各王朝的兴亡成败和重要军事人物用兵得失进行了评述,以古喻今,从中寻求历史借鉴,每篇评论一朝或一人,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引用古代正反事例阐明作者观点,谋略思想颇丰。作者针对北宋实际,提出了“深谋至计”的谋略思想。认为要赢得战争的胜利,必须要有智谋,“智”能胜“勇”(《楚汉论》)“智足以役勇”(《杨素论》)在评论三国军事人物用兵得失时,作者指出:“兵以势举者,势倾则溃;战以勇合者,勇竭则擒;唯能应之以智,则常以全强而制其二者之敝”。(《魏论上》)对于谋略设计,作者主张要“慎谋”,作战前要谋画的深远周全,要考虑到“顺逆之情”、“利害之势”、“强弱之势”以及地理上所处的战略位置诸方面因素。此外,作者还非常重视谋士作用,“古之豪杰有功业之大志,其才力虽足以取济,而无谋夫策士,合奇集智,以更转其有怠,使无失乎事机之会,则往往功败业去,而为徒发者,皆是也”。(《吴论》)对于作战、治军之谋略本书都有较详的论述。本书亦存阶级和历史局限性,某些评论有偏颇之处。
何去非
何去非,字正通,北宋浦城(今福建省浦城)人,一说建安(今福建建瓯)人。
何去非喜谈兵学,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被任命为右班殿直、武学教授,不久升任武学博士。
善于做文,颇受苏轼赏识,称其对策“词理优赡,长于论兵”。
曾参与校定《武经七书》。
中文名:何去非
别名:何正通
国籍:宋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浦城(今福建省浦城)
出生日期:1077
逝世日期:1145
职业:武学博士
主要成就:参与校订武经七书
代表作品:《何博士备论》
人生经历
字正通,浦城官路河村人。生卒年不详。学识丰富,累举进士不第。宋元丰五年(1082年),神宗诏命朝臣推举硕学之士。去非得中书舍人。经大臣曾巩力荐,在宫廷对策时,侃侃而谈古今用兵之要略,议论宏焯,词理优赡,神宗大为赞赏,即任他为右班殿直武学教授。不久,升为左侍禁武学教授,受命校订武经《孙子》、《武子》等七本书,统称《武经七书》。书成,升博士。《武经七书》定为武学官书。高宗时规定,凡武学都要读《武经七书》,考试以该书命题。
元_四年(1089年),苏轼看到去非的著作,深感文章笔势雄健,阅视高远,仅授为武职不妥,写《举何去非换文资状》,以为“去非虽善论兵,然本儒也,不乐为武吏。又其他文章,无施不宜,欲望圣慈特予换一文资”。哲宗诏准,加去非承奉郎,博士如故。
诗文作品
次韵和翟公巽猩猩毛笔
宋代:何去非
貌妍足巧语,躯恶招揶_。赋形具人兽,宁脱荆榛居。
肉尝登俎鼎,饷馈传甘腴。失计堕醉乡,颠踬无与扶。
柔毫传束缚,航海归仙癯。浴质逸少池,_藻知章湖。
杀身固有用,赋_从众狙。坐令宣城工,无复夸栗须。
文房甲四宝,万兔惭蒙肤。数管友十年,闭门赋三都。
之子信豪迈,嗜学每致劬。未冠游胶庠,已推经行儒。
蓬山天禄阁,峥嵘凌碧虚。期予早登蹑,同舍校鲁鱼
人物评价
去非为人正直,立志坚毅,不阿谀苟合当时公卿,不久被贬职出京,任徐州(今属江苏)教授。苏轼又写《进何去非〈备论〉状》的奏章,将何去非的《备论》呈哲宗,认为“若不为所举,臣甘伏所典”。但去非终未受到重用,改知富阳(今属浙江)县。任内主持兴筑富阳石堤,以抵御钱塘江洪水,利便交通。部使者将其政绩上奏,改去非为通直郎,通判沧州(今河北沧县)。他抚恤流动百姓,使之安居乐业。后改任授司农寺丞,但去非力求外任,改庐州(今安徽合肥)通判。73岁病故。著有《文集》20卷、《备论》4卷、《司马法讲议》3卷、《三略讲议》3卷,都是重要的军事文献。《备论》一书,评述对战国至五代的兴废成败和军事人物的用兵得失,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人物评论集。
何凤山:中国的 “辛德勒”
2001年1月23日,以色列政府在耶路撒冷的犹太大屠杀纪念馆举行隆重仪式,授予何凤山“国际义人”荣誉称号。他70多岁的儿子何曼德和女儿何曼礼从美国赶来,代替父亲接受了荣誉证书和证章。以色列外交部和大屠杀委员会负责人,中国、奥地利驻以大使,何凤山救助的犹太人及后裔等400多人出席了仪式。二战期间,时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的何凤山向数千犹太人发放了前往上海的签证,使他们免遭纳粹的杀害,被称为“中国的辛德勒”。
何凤山1901年9月10日出生于湖南益阳市赫山区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21年考入长沙雅礼大学,1926年考取德国慕尼黑大学的公费留学生,并以特优成绩获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他1937年任中国驻奥地利公使馆一等秘书,1938年至1940年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上任时,欧洲上空已战云密布,纳粹德国肆虐横行,掀起反犹恶浪。1938年3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奥地利是欧洲第三大犹太人聚居地,犹太人总数约18.5万人。纳粹欲将这里的犹太人赶尽杀绝,规定集中营的犹太人只要能离开奥地利就可以释放,赶不走的则在集中营里成批屠杀。因此,对奥地利的犹太人来说,离开就是生存,不能离开就意味着死亡。于是,犹太人纷纷想方设法离开奥地利。
要离开首先要有目的地国家的签证。但不少国家都 “强调自身困难”,相继对犹太人签证亮起了红灯。求生的欲望使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每天奔走于各国领事馆之间,但大都没有结果。17岁的艾瑞克·高德斯陶伯把除中国以外的驻维也纳的50多个领事馆都跑到了,一个签证也没有拿到。富有同情心的何凤山不忍看着犹太人在维也纳等死,勇敢地打开了向犹太人发放签证之门。高德斯陶伯1938年7月20日一次就从中国总领事馆拿到了20份前往中国上海的签证。这消息在犹太人中迅速传开,中国总领事馆门前每天从早到晚排着长龙,许多求助无门的犹太人在这里拿到了去上海的“生命签证”,从而逃离欧洲去了中国,或转道上海去了美国、巴勒斯坦、澳大利亚等地。
何凤山成批地给犹太人发放签证,引起了纳粹当局的不满。纳粹以中国总领事馆的房子是犹太人的财产为借口,没收了房子。何凤山就自己掏腰包,迅速把领事馆搬到了另一处很小的房子里,坚持发放签证。当时国内政界对向犹太人发放签证意见也不一。蒋介石对德国有好感,使用德国军事顾问,购买德国武器,还把儿子蒋纬国送到德国学军事。这自然对何凤山形成了很大压力,何凤山于1940年5月被调离维也纳。
何凤山到底向多少犹太人发放了签证,至今尚无准确数字,只是以找到的签证号码推算,至少是几千份。一位幸存者1938年6月得到的签证号码为200多号,另一位7月20日的签证号码为1200多号,而汉斯·克劳斯的签证日期为1938年10月27日,号码为1906号。1938年纳粹的“11月大屠杀”之后,申请签证的就更多了。到1939年9月,70%的奥地利犹太人已外逃,我国上海收容的犹太人就达1.8万人。1938年后,中国的上海成了全球惟一向犹太人敞开大门的城市,向在死亡边缘痛苦挣扎的犹太人伸出了救援之手,给他们提供了一处生死攸关的避难所。从1933年到1941年,上海先后接纳了3万多名来自欧洲的犹太难民。除了数千人经上海去了第三国外,到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之时,仍有大约25万犹太难民在上海栖身。
何凤山救助犹太人的壮举,直到他过世后才公诸于世,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从1937年到1939年,上海被日本占领,犹太人进入上海无需签证,研究人员难以想到驻欧洲的中国外交官能有此等壮举。二是二战结束后中国陷入内战,以后又由于各种政治因素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关于中国人救助犹太难民的研究工作一直没有开展起来。1995年,上海犹太研究中心的学者访问德奥两国时才得知,虽然当年入境上海不需签证,但犹太人没有到上海的签证就不可能离开奥地利。三是何凤山一生淡泊名利,并不认为救助犹太人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自己很少对人提起。他同女儿何曼礼谈及此事时就说:“我对犹太人的处境深感同情,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我感到帮助他们义不容辞。”他在《我的外交生涯四十年》一书中,对这件事也只花了很少笔墨。书中写道:“富有同情心,愿意帮助别人是很自然的事。从人性的角度看,这也是应该做的。”
1997年9月28日,96岁高龄的何凤山在美国旧金山去世。女儿何曼礼在讣告中提到父亲在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期间,曾向犹太人发过签证。讣告在《波士顿环球报》刊出后,在美国的犹太裔历史学家艾立克·索尔即打电话向何曼礼询问此事。接着,这位历史学家找到了何凤山亲笔签证的一些犹太幸存者及其后裔,找到了当年的签证。以后,犹太人在举办纳粹大屠杀展览时,都把何凤山放在显著位置,世界各国不少媒体也相继对他进行了报道。索尔教授说,两年前,在犹太人圈子里,没人知道何博士的名字。而现在,几乎接触到的每一个犹太人,都在讲述何博士的故事。1999年,由加拿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和犹太人大屠杀问题教育中心联合举办、上海犹太研究中心协办的一个名为“犹太人在上海”的系列活动中,中国外交官何凤山帮助数千犹太人免遭纳粹杀害的壮举被公诸于世。2000年1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办的一个名为“生命签证”的展览,介绍二战期间各国外交官救助犹太人免遭纳粹杀害的实物和资料,最先介绍的就是中国外交官何凤山。之后,这段尘封了60年的历史终于大白于天下。
“国际义人”称号授予仪式之后,何凤山的儿女来到耶路撒冷大屠杀纪念馆的“义人园”。自1963年以来,已有1.7万名义人的名字刻在园里各国的石壁上。在一堵刻着“中国”的石壁前,何氏兄妹轻轻地揭开一小块黑丝绒布,花束装饰下是何凤山三个字,兄妹俩人久久地抚摸着父亲的名字。实际上,那些被救的犹太人谁也忘不了何凤山的救命之恩。不少被救者已不在人世,但恩人何凤山的名字仍珍藏在他们后人的心中。现居加拿大的犹太裔妇女克劳蒂亚的父母凭着何凤山发的签证,到达上海后生下她。她说,当时在奥地利有50多国的外交官,只有中国外交官何凤山敢于帮助他们。因此,她对中国有着特殊的感情。现维也纳爱乐乐团首席小提琴演奏家海因茨·格林伯格随父母逃到上海时还只有6岁。他在上海接受了音乐启蒙,学会了拉小提琴。他对何凤山帮助他们一家到上海避难十分感激。他认为,他的生命和事业都是何凤山给的。加拿大的克劳斯回忆道,当年,他的丈夫在中国领馆外排队等候时,见总领事的车经过大门,就从车窗把签证申请表扔了进去。他很快接到电话通知,拿到了救命签证。一位被救者的女儿在父亲的签证前与何凤山的女儿何曼礼含泪拥抱,激动地说:“看见你,我好像看见了我爸爸。”何曼礼也说:“看见你,我也好像看见了父亲。”美国大名鼎鼎的亿万富翁、现任世界犹太人大会秘书长辛格的父母也是何凤山救的。他含着泪水,激动地对历史学家索尔说:“我的父母是何博士救的,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我一定要把他介绍给全世界的人。”
何凤山1973年定居美国旧金山,以写作自娱。长期漂泊,乡思日深。80年代后,他曾多次回国观光,盛赞改革开放后中国发生的巨变。1986年11月,他应邀回湖南,参加长沙雅礼中学80周年校庆,发表了题为《怀念雅礼》的长篇讲话,还向雅礼中学捐资9000美元。他向亲友表示,希望百年之后魂归故里,长眠在家乡的土地上。为纪念这位国际人道主义的卫士,益阳市决定修建“何凤山先生纪念馆”。纪念馆建成后,家乡人民将以隆重的礼仪欢迎何凤山魂归故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