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中的老夫少妻属张纪中与杜星霖的热度高,70多岁的高龄,还要抚养3个年幼的孩子,和一个貌美如花的娇妻,生活压力可想而知有多大。好在张纪中身强体壮,虽然满头白发,满脸白胡子,但是他的身体素质一点都不输年轻人,经常和杜星霖一起直播带货,两人的经济条件也能养活一家5口。
张纪中有3个孩子,但是,与杜星霖结婚后,大家只知道他们生了2个孩子,但他们家还有一个大儿子马丁,模样很西方化,不像是与杜星霖生的,面对种种猜疑,张纪中首次公开混血儿子的身世。事情的起因是,前段时间张纪中在网上发了一段与马丁玩耍的视频,本来马丁就鲜少出镜,张纪中与杜星霖晒得也是小儿子和女儿。
张纪中的混血儿子马丁的生母是谁,一直都是网友关注的焦点,张纪中曾有过三任妻子,离过两次婚,最后与小30岁的杜星霖走到了一起。虽然两人的婚姻普遍不被看好,但为了直播带货,张纪中夫妇天天在网上秀恩爱,遭到过很多人的冷嘲热讽。
张纪中在社交平台晒出了一段马丁和弟弟妹妹玩耍的视频,7岁的马丁长高了不少,模样越来越成熟,与弟弟和妹妹完全不相像。马丁在视频中的镜头很少,摄影师一直都在拍张纪中的小儿子和女儿。有网友留言,马丁是不是樊馨蔓所生,张纪中直接否认了。樊馨蔓是张纪中的第一任妻子,与他育有一儿一女。
不过,张纪中7岁儿子马丁,长得大眼睛高鼻梁,一直被外界猜测生母到底是谁,他们两口子从未正面回应过。就在今天,张纪中终于正面给予了答案。张纪中和杜星霖二人养育三个孩子,儿子嘟嘟妹妹小花仙长得都很像张纪中, 这兄妹俩一看就是一家人。
有人问:“混血孩是谁的啊”,还有人调侃说:“截至目前尚无任何人宣称对该事项负责”,张纪中就主动承认:“是夫人的”,网友还跟着说:“我看也是夫人的,儿子干净利索,女儿外表长得拖泥带水像你”。
总而言之,借着这波热度,张纪中和夫人算是在网上“出道”了。打那以后,张纪中夫妇便开始把重心转移到了短视频平台上,两人隔三岔五就会分享他们一家的温馨与幸福。奈何由于人们对这种“老夫少妻”的偏见,他们的婚姻和感情没少遭受质疑和指责。现在造成的局面就是,外界越是质疑,两人便越是秀恩爱。
在张纪中和杜星霖的婚姻生活中,公众一直有一点不解,那就是他们的儿子马丁的身份。张纪中对这个儿子很好,经常晒出接孩子放学的视频,但我们都知道,杜星霖嫁给张纪中后一共为他生下一儿一女,分别是儿子“嘟嘟侠”和女儿“小花仙”。张纪中在回应婚姻质疑时曾说过一段话,他说自己和妻子是在上一段婚姻失败后重新合法建立,我的孩子都是合法所生。儿子马丁也是合法所生。
那么正常情况下马丁的身份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张纪中和别人所生,一种就是杜星霖嫁给张纪中之前生下的。鉴于马丁的混血身份,无论是张纪中还是杜星霖,对方都应该是老外。据公开资料显示,张纪中一共有过三段婚姻,大女儿张语芯就是他和第一任妻子所生,她是某视频平台的高管,也是一位出色的制片人。
张纪中的第二任妻子叫樊馨蔓,这个名字大家应该熟悉。当年张纪中和樊馨蔓感情破裂时,身为张纪中“助理”的杜星霖也曾卷入舆论。此外,张纪中的长相和马丁也没有丝毫相像之处。因此,很多网友都觉得答案应该在杜星霖这里。
马丁这次露面,大家发现7岁的马丁长势迅猛,比之前露面的时候,又高了不少,模样也比之前看着要长开很多,但是与弟弟妹妹的样子完全不同。众所周知,张纪中有3段婚姻,第一段是与樊馨蔓,两人有一儿一女,可是,他们已经离婚多年,孩子肯定不止7岁,这个猜测的想法,张纪中自己也否认了。
大家就对马丁的身世更加疑惑,追着问张纪中马丁是谁的孩子,这次张纪中也没有避讳,透露马丁是杜星霖所生,但是却没说是自己与杜星霖的。也就是说,杜星霖在与张纪中结婚前,就生过一个孩子,可是,据了解,杜星霖的上段婚姻嫁得也是中国人,不可能生出混血模样的小孩。看张纪中与马丁相处得很愉快,他一点都不介意马丁的身份,把他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对待,马丁之所以出现的镜头少,很有可能就是夫妻二人担心他会遭到众人的非议。
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
每一个生命奇迹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温暖故事,倘若你无法相信爱与感恩的力量,看看那些劫后余生的人们,生命被重启之时,唯有这位高贵的品质会被深深铭刻在心。
有如莎士比亚所言,当一群人共同守护并见证了生命的奇迹,这注定是一段让人向往又无比感动的历程。
在南非,曾有一位植物人男孩名叫马丁,他曾卧床整整十四年。 可就在父母的不放弃以及上天的眷顾之下 ,“ 幽灵男孩 ” 等来了苏醒的那一天。
如若马丁没有康复如初,他曾经在病榻上遭受的非人待遇也无法被人所知,可这位无声承受一切又在命运之火中涅槃的男孩,注定值得世人的赞许!
马丁于1975年出生在约翰内斯堡。本来,小马丁是一个幸福的男孩子,父亲是一家大公司的工程师,收入很好。 马丁从出生开始就在殷实的家庭中无忧无虑成长,可这快乐却戛然而止于马丁12岁那年。
1987年,马丁和平时一样在学校里上课。突然间,他觉得特别难受,好像身体开始不受控制。没办法,马丁不能再坚持上课,来到医院做检查,没想到的是,噩梦从此开始,他再也没能回到学校上学。
在医院里,医生为马丁做了详细的检查后,诊断为隐球菌性脑膜炎和脑结核。 虽然医生对马丁全力抢救 , 可是马丁并没有好转 。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 , 马丁的病情彻底恶化 。
从一开始还能生活自理的状态,马丁开始逐渐变得越来越虚弱,身体功能也逐渐消失,甚至不能说话、彻底失语,这时候的马丁已经是植物人无疑。
由于病因没能最后确认,医生只是说马丁的症状是渐冻症和植物人的典型表现。 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治疗 , 医生宣布马丁已经成为一个植物人 , 而且永远不会再醒过来了 。
可是马丁的父母并不想放弃自己的儿子,只要马丁还能正常呼吸,有正常的心跳,他们就不想放弃,期待这一线生机可以创造出奇迹。
一段时间后,马丁出院了,他被父母带回了家悉心照料。虽然每天都很辛苦,但是他们仍然坚持着。
在马丁昏迷的前几年,他的的确确是在昏睡着,不能动也没有意识。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不知道是马丁脑子里的病灶发生了变化 , 还是父母的照料让马丁身体得到了恢复 。 他的大脑逐渐醒来,慢慢地可以感知外界的一切 , 就是身体还不能动弹 。
这样一来,马丁却变得非常痛苦,他的窘境让自己在精神上遭受了巨大的折磨。
父母为了照料马丁生活发生了很多变化,母亲变得非常焦虑,有时候甚至会对着马丁抱怨:“ 结束这一切该多好,我们就可以解脱了。”
生活的压力让母亲的精神状态出了问题,她还曾经有过自杀的倾向。而这对大脑已经苏醒的马丁来说更加残忍,他能感受到母亲的绝望和痛苦,可自己却什么也做不了,只能一个人孤独咽下所有苦楚。
马丁的父亲为了照料他失去了工程师的职位,可他依旧按照医嘱定期给马丁洗澡、清洁身体,还帮他按摩,保持肌肉功能, 这位父亲坚信自己的儿子会好起来。 马丁感受着父亲的爱,依然什么也不能说、不能做,只能在心里做无声的呐喊。
为了生活,父母会偶尔去外地工作一段时间,此时的父母会把马丁送到疗养院,由那里的护工照顾马丁。
如果说马丁在家里感受到的是无法和父母沟通的痛苦,那么在疗养院里等待父母的那段时间就是痛苦的炼狱。因为这些护工不都是善良的人,工作的辛苦会让他们变得疯狂, 甚至经常通过虐待无法自理的患者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马丁这个植物人当然是他们眼里最安全的发泄对象。这些护工会用最难听的话侮辱马丁,还会打马丁的耳光,甚至把滚烫的勺子塞进马丁的嘴里。 更有一些变态的护工还会对马丁进行性骚扰。
无论如何,马丁还是不能动也不会说话,他只能选择像一棵植物一样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暴行。内心波涛汹涌,除了在心里祈祷,马丁别无他法。
也许是上帝听到了马丁虔诚的祈祷,想给这个饱受磨难的男孩子一个惊喜。 马丁在26岁这一年遇到了他生命中的贵人,此时的马丁已经在病榻上躺了14年。
她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女护工,名字叫维纳。她每天都尽心尽力的照顾着这些病人,工作非常认真细致。
有一天,维纳发现马丁的表情和平时有些不同,或者说马丁开始有轻微的面部表情了,维纳立刻通知了马丁的父母,这对马丁的父母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惊喜。
他们一刻都没有耽搁,立刻把马丁送到一家代沟通中心,开始为马丁做测试。测试结果相当让人振奋,医生肯定地告诉马丁的父母: “马丁已经有了意识,而且他的身体也正在恢复中。”
多年的坚持终于等来了奇迹,马丁父母欣喜若狂,母亲立刻辞去工作,回家专门照顾儿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马丁在父母的精心照顾下恢复很好、进步很快。他先是借助电脑程序逐渐学会和外界沟通,就像霍金一样,把自己的思维转化成电脑语言,和别人交流,同时进行的还有身体上的复健。
经过了几年的努力,马丁这个14年的植物人,居然逐渐恢复到与正常人无异。
在复健的过程中,马丁不忘学习,回到了学校完成学, 最后马丁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网页设计师。
不仅如此,自从醒来后马丁的人生仿佛开了挂一样。事业渐入佳境的他遇到了一生挚爱——乔安娜,两人结婚后相亲相爱,还生下了两个可爱的孩子。
都说大难不死 , 必有后福,马丁的经历就是真实的写照。 事业有成的的马丁经历大难后,真的是福泽深厚,可他的一切恰恰也是无数爱与感恩堆砌成的结果。 倘若你此刻也深处人生低谷,相信爱与感恩的力量,更要明白,坚持不放弃,奇迹就在不远处 。
马丁·范布伦
马丁·范布伦(MartinVanBuren,1782年12月5日-1862年7月24日),美国第八任副总统(1833年-1837年)及第八任总统(1837年-1841年),他是《美国独立宣言》正式签署后出生的第一位总统。
祖籍荷兰,是第一位荷兰裔美国总统。1821年,范布伦当选为美国参议员,后又担任第十一任纽约州州长。安德鲁·杰克逊总统第一任时,范布伦进入内阁任国务卿。1832年范布伦被提名为杰克逊的副总统(第八任美国副总统),并于1835年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1836年,范布伦击败辉格党(现共和党前身)的四名对手,当选为总统。四年后竞选连任未成。后来又两度参加竞选,皆遭到失败,从此退出政坛,影息故乡。1862年7月24日,他于肯德胡克附近自己的庄园中去世。
1962年历史学家投票排名:马丁·范布伦在31位总统中排名第17位;在12位“普通总统”中排名第6。他排在门罗之上,塔夫脱之下。
中文名:马丁·范布伦
外文名:MartinVanBuren
国籍:美国,祖籍荷兰
出生地:纽约州金德胡克
出生日期:1782年12月5日(壬寅年)
逝世日期:1862年(壬戌年)7月24日
职业:政治家,律师,法官
信仰:美国归正会
主要成就:提出《独立国库法》
建立十小时工作制
代表作品:《回忆录》、《美国政党的起源和进程》
绰号:小魔术师
人物生平
早年生涯
范布伦家族的祖居地在荷兰海尔德兰省的比马尔森村,其最早的美洲移居者是马丁·范布伦的曾祖父科内利乌斯·马森,1631年,他作为自由契约奴漂洋过海来到北美。登记时,因一时疏忽将自己家乡错写成布伦·马尔森,此后范布伦便作为家族姓氏得以沿用。范布伦的父亲叫亚伯拉罕·范布伦(1737~1817)是个小种植园主和小酒店老板,拥有六个奴隶。老范布伦虽然没有进入政坛,却十分关心时事,第一次革命时期参加了反英斗争,建国后成为民主共和党的追随者。范布伦的母亲玛丽亚·霍斯·范艾伦·范布伦(1747~1818)的祖籍也在荷兰。亚拉伯罕·范布伦是她的第2任丈夫。
1782年12月5日,马丁·范布伦在纽约州金德胡克村出世。范布伦家中荷兰语为第一语言,所以范布伦在说英语时偶尔也流露出荷兰口音。少年范布伦家境并不宽裕,经常举债度日。范布伦放学后常常要去帮助父亲运货或打杂,由于个头矮小,被人戏称为"小蒲包"。在小范布伦的眼中,父亲的酒店是个色彩缤纷的大世界,它是大人物们经常光顾的场所。他们在这里喝酒,闲聊,大谈政治,当时一些大名鼎鼎的政治家,常常在这里进行政治辩论。在这里,小范布伦初步受到了政治熏陶,并喜爱上了这一职业。虽然他并没有介入争论,却逐步成了一位坚定的反联邦党人。
范布伦最早受教育的场所是家乡的村办学校,破旧的校舍和凄冷的钟声伴他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后来,他曾在金德胡克学院短期就读。在那个时代,律师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是通向财富和仕途的一条捷径。为了尽快改变自己的命运,范布伦在十四岁时开始研习法律,阅读了大量法律和文史名著,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为了过自食其力的生活,在整个求学期间,他常常外出打工。由于担心被看不起,即使生活再拮据,范布伦也十分注意衣衫整洁得体。这一习惯后来成了他被政敌们讥讽嘲弄的把柄。范布伦在二十岁那年成为执业律师。
范布伦执律师业所涉及的地域范围主要是金德胡克及其附近地区,由于知识渊博,辩才出众,精通律师业务,因此他的律师工作十分顺利成功。就在这个时期,他开始进入政坛,成了当地民主共和党领袖克林顿·列文斯顿的追随者,曾借债为该党领袖助选。
范布伦于1807年2月21日结婚成家。新娘是汉娜·霍斯**,也是一位荷兰后裔,长得清纯可爱,待人热情诚恳,与范布伦是小学同学。两人情投意合,婚后生活十分和睦,共养育了四个子女。
早期从政经历
1808年,范布伦出任哥伦比亚县遗嘱检验法官。他的业务水平很高,工作态度认真,完全胜任这一工作。
1812年,范布伦被民主共和党人推选进了纽约州参议院,成了麦迪逊总统的坚定支持者和崇拜者。他赞同政府为发展经济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积极维护债务人的利益,主张国家应出面干预银行业中的欺诈性活动。他在议会中多次发表演说,坚决支持1812年对英战争,后又拥护政府为结束战争而采取的外交行动。此时的纽约政坛上民主共和党内部两大派别的角逐十分激烈。范布伦在"公羊尾巴派"的支持下出任该州的总检察官,但三年后又在党派竞争中失势。他还与一帮地方政客控制了纽约的政治机器,试图操纵地方的选举政治。大约就是在这时,他的政治形象被人为地扭曲了,政敌们攻击他狡猾善变,玩弄诡计,并给他起了一些不雅的绰号,如"小魔术师"、"金德胡克红狐狸"等。
1821年,范布伦当选国会参议员。尽管政敌们给他泼了不少污水,政坛上流传了大量关于他闪烁其词和左右逢源的故事,但他的同僚们也注意到他确实不仅思维敏捷,管理有方,而且并不是一个见风使舵的伪君子。范布伦这时仍坚持杰斐逊主义的基本主张:一个节俭的政府,其权力受到严格的限制。因此,在参议院他很快就成了杰斐逊民主主义传统的继承者和捍卫者。他重申杰斐逊的民主原则和理想,反对民主共和党内某些人与联邦党人合流的政治主张,反对政府实施的某些有损州权的措施。他还猛烈抨击最高法院,批评它的复审惯例。
在1824年的大选中,参选者众多,形势错综复杂,最后,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五个人的身上:约翰·C·卡尔霍恩、约翰·昆西·亚当斯、威廉·哈里斯·克劳福德、亨利·克莱和安德鲁·杰克逊。范布伦是克劳福德的支持者,但后者由于中风而退出了竞争,小亚当斯脱颖而出,当选总统,执行"国家主义"政策。在国会中,范布伦挑起了反"国家主义"的大旗,对小亚当斯的国内外政策大张挞伐,使其很难有所作为,而范布伦的政治声望却一路攀升。1828年大选开始后,范布伦全力支持安德鲁·杰克逊,认为他是杰斐逊主义的忠实继承者。他不遗余力地四处游说,网罗了小亚当斯总统的各种反对力量,组成了一个强大的竞选阵营。
1829年,范布伦出任纽约州州长一职,其间,出台了一个抑制银行业舞弊行为的法令,并采取了相应的保障措施。但范布伦出任州长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给杰克逊助选。经过他的努力,杰克逊在纽约州的选举中大获全胜,为其当选总统铺平了道路。
国务卿时期
杰克逊就任总统后,立即任命范布伦出任美国第10任国务卿。在外交领域,范布伦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通过与英国进行谈判,使英国开放了西印度群岛与美国的直接贸易。范布伦还派人与土耳其方面交涉,订立了一项对美国有利的双边条约;他还与墨西哥就购买得克萨斯一事进行了谈判。
在国内事务方面,范布伦更是杰克逊总统的左膀右臂,帮助杰克逊解决了许多难题和危机。他支持杰克逊更换了大批前总统小亚当斯任命的官员。其间"伊顿事件"闹得满城风雨,范布伦通过努力,终于打破了由该事件所引发的阁员之间的人事僵局,这使他与总统的关系更加密切。为了赢得总统的信任,年届五十的范布伦还专门学会了骑马,以便在杰克逊遛马时伴随左右。而作为回报,杰克逊选定范布伦为他的继承者。
副总统卡尔霍恩既是杰克逊竞选总统时的搭档,又是他的政治继承人,但他的这一地位逐渐被范布伦所取代,卡尔霍恩不甘心吃这个哑巴亏,他和他的党羽也在寻机报复。经幕后酝酿,1831年范布伦辞去国务卿职务,奉命出使英国,旨在让杰克逊对内阁全面调整。利用该次调整引发的政坛震动,卡尔霍恩的追随者在参议院否决了对范布伦的任命。卡尔霍恩得意地断言:范布伦彻底完蛋了!但实际上,卡尔霍恩此举使人们的同情心倒向范布伦,从而为他的东山再起创造了条件。
很快,范布伦被提名为副总统候选人,并于1833年出任该职。
副总统时期
作为副总统,范布伦全力支持杰克逊的各项施政措施,并且继续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扮演为总统"救火"的角色,这更坚定了杰克逊要帮助他当总统的想法。尽管在某些问题上,范布伦并不完全赞同杰克逊的主张,但只要总统作出了决定,他总是鼎力相助。特别是在与银行进行的艰巨斗争中,正是由于范布伦的公开支持,杰克逊才取得了成功。
杰克逊总统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根据他的安排,民主党人早在1835年5月就确定了范布伦为该党的总统候选人。与之抗衡的是辉格党。此时的辉格党刚刚组建,纲领尚不明确,组织松散,其策略是分别让几位大名鼎鼎的辉格党候选人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参加竞选,对范布伦进行层层阻击。但在美国,造就总统的重要因素是政治组织和竞选策略的优势。范布伦充分利用了民主党成熟的组织架构,并在一些人们普遍关注的的问题上(如联邦的经济政策、如何对待黑奴制度等)左右逢源,设法讨好南方和北方,因此,顺利地赢得了大选的胜利(但双方的选民票数非常接近)。
总统任期
1837年3月4日,范布伦出任美国第8任总统。选举结果使他认识到,反对派的实力是强大的,胜利者必须保持谦虚和冷静的头脑,所以在就职典礼上,他尽力使杰克逊成为人们欢呼的对象,而自己却以守成者的面目出现。
范布伦上台时,整个美国正处在繁荣和平静的状态。可是两个月以后,一场经济大恐慌迅速席卷了全国。经济恐慌所引起的严重萧条造成了人民生活窘迫,社会秩序动荡。范布伦把危机的主要原因归于美国的银行制度。他致力于维护国家和政府的偿付能力,反对在美国增设新的银行,禁止把政府的资金投放到州银行,为建立一个处理政府收支的独立的财政制度而奋斗。
1837年9月,范布伦提出《独立国库法》,建议建立一个独立的金库系统,由独立金库掌管政府资金,以保证财政的独立,防止某些利益集团从银行业中捞取好处。但由于遭到了强有力的反对,该法案直至1840年才成为法律。为了支持国家财政,范布伦还要求发行一千万美元国库券。但范布伦的各项措施并未得到迅速贯彻,国会的行动极为迟缓,反对党则乘机大肆攻击政府的腐败无能,漠视下层民众,民主党内部也发生了分裂,使范布伦政府举步维艰。但范布伦仍坚定地按照自己的既定方针行事,仅凭这一点就不能说他是一个毫无原则的人。
劳资矛盾在经济危机时期变得更加尖锐了。美国的普通工人不仅劳动时间长,工作条件恶劣,而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也比较低,因此不断进行抗议和罢工斗争,向政府施加压力。面对普遍的社会危机,1840年3月,范布伦政府同意将每日工作时间缩短至十小时。
在范布伦那个时代,奴隶制问题已成为影响国家安定和统一的突出问题,对此,范布伦的宗旨是尽力缓和南北矛盾,维持现状。在得克萨斯问题上,他设法阻止了合并计划,因为它将会导致奴隶制区域的扩大和国内的分裂,为此他遭到了南方奴隶主的攻击。但由于他继续执行杰克逊的印第安人政策,强迫塞米诺尔从佛罗里达迁移至西部,他又遭到了反奴隶制一方的强烈反对。
在外交方面,范布伦比当时的政治家们都要高出一筹。在加拿大边界危机问题上,他表现得十分沉着老练。范布伦刚刚上任就遇到了卡罗琳事件。加拿大一些反对英国统治的起义者在攻打多伦多失败后,撤至尼亚加拉河。同情他们的美国人立即派出救援船向他们运送给养。其中一艘名为"卡罗琳"的轮船被英军截获,冲突中船只被毁,并造成了美国人的伤亡。范布伦总统公开发表讲话,谴责了杀害平民的暴行,并派出军队加强戒备,但同时宣布美国不介入加拿大的内部事务。1839年,美加双方在美国缅因与加拿大新不伦瑞克之间的未定界地区发生纠纷,战争一触即发。但范布伦再次发布公告,宣布美国保持中立,最终通过和谈避免了冲突。
在严重的经济萧条之中,美国迎来了1840年总统竞选。这是美国有竞选以来到那时为止最喧闹招摇的一次大选,充满了政治丑闻。竞选双方各显神通,别出心裁,但不是在竞选纲领上,而是利用歌曲、招贴画和各种装饰物进行宣传炒作,甚至招摇撞骗,整个竞选就像一场闹剧。党内的分裂和政治丑闻严重损害了民主党人的形象,而辉格党则攻击范布伦搞糟了国民经济,说他是一个过着奢侈生活,不顾百姓死活的腐败的贵族,"打倒小范,小小范!"的歌曲响彻大街小巷。反对范布伦的势力联合在威廉·亨利·哈里森的旗帜下,夸张地向广大普通民众宣扬说:哈里森是他们的领袖,是一个"住小木屋,喝烈酒"的汉子。于是,小木屋和烈性酒成为辉格党人竞选运动的象征。辉格党人的方法虽然粗俗,却赢得了阵阵喝彩声和众多的选票。
政界元老
民主党人始终认为辉格党胜之不武,自竞选失败之日起就开始筹划下一届总统选举,范布伦仍是他们公推的候选人。因此,在1844年竞选运动开始之时,形势对范布伦十分有利。但这时范布伦走错了一步棋,导致了他最终满盘皆输。他与辉格党结成竞选联盟,把反对立即吞并得克萨斯纳入纲领,并发表了公开信。范布伦之所以这样做,是害怕吞并得克萨斯会增加蓄奴州的数目,并由此导致全国性的争端。但此举不仅使他失去了南方人的选票,也自乱阵脚,造成了民主党内部的争吵。
在1844年5月的民主党提名大会上,支持吞并的派别有备而来。范布伦在头几轮投票中遥遥领先,但后来形势发生了逆转,由于反对势力的活动,选票大批倒向了田纳西州的詹姆斯·波尔克,使他取得了提名,并最终当选总统。这是美国选举史上出现的第一匹黑马,也是第一位以不足一半的竞选票当选的总统。
波尔克总统上任后曾任命范布伦为驻英国公使,但他没有接受,因为他不认为自己在政治上彻底失败了,还在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波尔克当政后期,美国又进入了新的危机时期,特别是国内围绕奴隶制问题的斗争日益剧烈,因此各个政党都不约而同地请出有军事背景的人物作为总统候选人。辉格党人推出的是侵墨战争的英雄扎卡里·泰勒将军,而民主党人起初推出的则是1812年战争的英雄刘易斯·卡斯,这一提名得到了波尔克总统的大力支持。此时的纽约州民主党已分化为两大对立的集团--以范布伦为首的"焚烧谷仓派"和受到波尔克支持的"守旧派"。"焚烧谷仓派"坚信只有限制奴隶制才能拯救联邦,反对提名卡斯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于是他们联合自由土壤党提名范布伦为总统候选人。这一提名对于卡斯和民主党的打击都是沉重的,卡斯失去了大量本党成员的选票,从而使并非政治家的辉格党人泰勒当选为新的美国总统。这是范布伦最后一次在政坛亮相,从此他便退出了政坛。
退休后,范布伦隐居在林登沃尔德庄园。这是他任总统期间购置的产业,距他的出生地不远。他喜欢与家乡父老们一起消磨时光,更喜欢独自一人照管农田和垂钓。同时,他还著书立说,写有《美国政党的缘起和进程》一书,在他去世后公开发表。范布伦在晚年曾到欧洲各地旅行,晋见过英国女王和罗马教皇等各国的显贵名流。南北战争爆发后,虽然他未完全放弃对待奴隶制的温和立场,但全力支持政府进行反对南部分裂国家的内战。1862年7月24日凌晨,他在林登沃尔德庄园去世。享年79岁。
主要成就
一八三七年九月,范布伦提出《独立国库法》,建议建立独立的联邦金库系统,由它掌管联邦资金,保证财政独立,防止银行业利用联邦资金捞取好处。但遭到强力反对,直至一八四零年该提案才成为法律。范布伦还要求发行一千万美元国债,来缓解经济危机。始于一八三七年的经济衰退持续了六年,因国会行动迟缓,反对党对政府的攻击,和民主党内部的分裂,使范布伦政府举步维艰。劳资矛盾在经济危机中也变得很尖锐。普通工人劳动时间长,工作条件恶劣,政府工务员的工资也很低,他们不断地通过抗议和罢工向政府施加压力。一八四零年三月,范布伦政府将最长工作时间缩短至每天十小时。
外貌性格
范布伦个矮但体格健壮,身高约5英尺6英寸(约168cm)。肤色白皙,蓝色眼睛,眼窝深陷,古典希腊式鼻子。前额高,随着年龄的增长,淡**卷发逐渐脱落,高耸的前额更加突出。就任总统时,只剩下头顶的乱发像一顶皇冠戴在头上,加上巨大的络腮胡子,使得他的形象非常突出。说话语速快,发音有力清晰,据说在激动时会不知不觉地带出一点荷兰口音。衣着讲究,毫无可挑剔之处。确实,他的整洁的外表经常成为报纸嘲弄的对象。
范布伦基本上是一个乐观、愉快的人,很容易微笑或者大笑。他的魅力、礼貌和优雅的举止使得他成为一个备受追捧的晚会嘉宾。从年轻的时候起,他就是个迷人健谈的人。然而,在政治方面,他宁愿让别人讨论具体的问题,而不陈述他自己的观点。他能够让别人说出他们的观点,而同时丝毫不透露自己的想法,因此,赢得了狡诈的党徒的名声,正如他的一个同事所说的,他“用隐藏起来的桨划向目标”。“肯德胡克的红狐狸”、“小魔术师”这些不太好听的绰号反映出他的形象。他发言谨慎,措辞小心周密,使得听众怀疑他所说的并不是他的真实感觉。范布伦是个野心勃勃的人,但也是一个有原则的人。
轶事典故
马丁范布伦是常用语“OK”的发明者,他来自纽约的肯德胡克(Kinderhook)、该地的别称是「老肯德胡克」-“OldKinderhook”_而范布伦竞选美国总统时、来自故乡的助选团就取名为「老肯德胡克俱乐部」(OldKinderhookClub),自此OK这个说法便成为“一切都好”之意被广泛使用。
人物评价
正面评价
“我认为他不只应该得到我的信任,而且也应该得到国家的信任他不仅完全有资格得到这个最高职位,而且他希望有才能的人来辅助这个最高职位,这些有才能的人将会发现他是一个真正的朋友,一个值得将他们的权利和自由托付给他的可靠之人。”——安德鲁·杰克逊总统,1829年。
“我越熟悉范布伦先生,我个人对他的尊重就越强烈。他是我见过的最文雅、最亲切的人。”——作者华盛顿·欧文。
“范布伦,就像莫里哀所写的《安菲特律翁》中的梭西一样,是‘全人类的朋友’,这也许是他在公众生活中之所以成功的最大秘诀吧。特别是现在,他正在与竞争对手争夺实现他的抱负的最后一步范布伦的原则就是保护民主的法宝,只要联邦不倒下,永远不会失败。”。
“他纯洁的品德,他出众的政治才能,他高尚的爱国精神,以及他的已经延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出色的政绩,使他的名字值得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负面评价
“范布伦与杰克逊将军相比,就像粪土之于钻石他就是英国人所说的花花公子。当他早上走进参议院大厅的时候,大摇大摆地招摇过市,就像一只贫民区的乌鸦。他像都市里的女人一样身穿紧身内衣,将身体束紧,如果可能的话,甚至比大多数女人束得更紧。从他的外表来看,很难判断是男是女,只能从他的巨大的络腮胡子去判断。”。
“这位民主党总统的房子装饰得富丽堂皇,具有帝王气派,连真正的君主都会感到满意这就是对人民所宣传的朴素、简单、谦逊、因劳动而双手粗糙的民主党领袖他也许可以称自己是一个民主党人——无疑他是这样宣传的,但是称呼与事实具有很大的差别。
历史评价
马丁·范布伦(MartinVanBuren,1782年12月5日-1862年7月24日),美国第八任副总统(1833年-1837年)及第八任总统(1837年-1841年),他是《美国独立宣言》正式签署后出生的第一位总统,也是是第一位荷兰裔美国总统。他创立了奥尔巴尼摄政团,长期控制着纽约州的政治。他一手造就了民主党。范布伦组织了民主党代表大会,在会上提名总统侯选人。这种方式一直延续到今天。范布伦代表东部,卡洪代表南方,形成了联合阵线。此举打破了传统党派观念。传统政党以意识形态划界,至少以政策划界。范布伦的作法是政党以选举为界,不问意识形态,是为现代选举的先河。范布伦发起的《安全资金计划》,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抑制了纽约州银行业的欺骗行为。范布伦入主白宫时是一个反对奴隶制的民主党人,直到他逝世时政见不变。
个人生活
1807年2月21日,马丁·范布伦和他青梅竹马的恋人汉娜·霍斯结婚。他们生有四子。结婚10年后,他的夫人逝世。范布伦没有再娶。
子孙后代
亚伯拉罕·范布伦(1807~1873)他毕业于西点军校,在西部地区任步兵军官,后晋升为上尉。1837年辞去军职,在父亲就任总统期间担任父亲的秘书。他的妻子(闺名安杰莉卡·辛格尔顿,南卡罗来纳州人)在马丁·范布伦任职期间充当白宫的女主人角色。墨西哥战争爆发之际,亚伯拉罕·范布伦以上少校职务重新参军。扎卡里将军驻扎蒙特雷的时候,范布伦担任副官,表现出色。由于他在冈特雷拉斯和库卢布斯库战役中的英勇表现,被晋升为中校。1854年,从军中退休。
约翰·范布伦(1810~1866)律师。在他的父亲被委派为英国公使即将上任之际,他在伦敦任美国公使馆秘书。回到美国之后,他在奥尔巴尼开业当律师。在父亲任总统期间,他出访英国并受到了像皇族一样隆重的欢迎。在接待会的新闻报道中,他的名字与诸多王公贵族的名字并列在一起,使得反对范布伦的美国报纸将他称为“约翰王子”。1841年,他成为美国众议院中的一名民主党议员,反对弹劾泰勒总统和扩大奴隶制。在纽约州,他成为一名主要的废奴主义者,一名烧仓派成员,反对在奴隶制问题上与南方进行任何妥协。作为一个能言善辩、激情洋溢的政治家,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没能踏着父亲的足迹入主白宫。
小马丁·范布伦(1812~1855)“马特”·范布伦,专修政治和历史,担任父亲的政治助手,并将前总统所写的回忆录汇编成册。然而遗憾的是,他与父亲出访欧洲时,突然死亡。
史密斯·汤普森·范布伦(1817~1876)曾担任父亲的政治助手,并起草了父亲的一些演说词。同时,作为总统遗留的文学资料的执行人,编辑了范布伦的文集。第一个妻子死后,与华盛顿·欧文的一个侄女结婚。
此外,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是范布伦的远房侄外孙。
由英国广播公司BBC出品的电视系列剧《神探夏洛克》可以说是一部堪称卓越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改编自阿瑟柯南道尔的经典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集》,《神探夏洛克》自2010年出品以来,目前已经陆续推出了四季,截至2015年《神探夏洛克》系列剧集在英国**和电视艺术学院电视奖中获得了包括最佳剧集在内的10个奖项,并且在艾美奖上则夺得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编剧等7个奖项及21项提名,《神探夏洛克》这部系列片更是在全球范围内超过两百个国家和地区播放,获得了全球广大观众朋友们的喜爱,而在《神探夏洛克》中的两大主角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和马丁·弗瑞曼也成了全球范围内人气很高的演员。
本尼和马丁私下关系恶劣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饰演的夏洛克福尔摩斯和马丁·弗瑞曼饰演的华生医生可以说是这部系列剧集中的超强cp,不过之前有爆料称,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和马丁·弗瑞曼虽然是好搭档但是两人私底下的关系却不怎么样,不过之前网上倒是有一个关于马丁的专访,马丁表示自己非常开心能够和本尼成为最佳拍档,可见两人私下里关系还是不错的。
本尼结婚马丁没有去
本尼和马丁目前都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幸福家庭,之前网上爆料称本尼结婚马丁并没有参加,由此猜想两人私下关系不好,其实作为演员他们的时间还是非常受限的,即使是没有出席婚礼也并不能代表两人关系恶劣吧,想必是吃瓜群众们想太多了吧。
文雅丽是混血儿,她有4分之1的中国血统,所以被称为华裔王妃。之前,文雅丽30岁时认识了丹麦王子,两个人是同事,经过5个月的追求,文雅丽终于同意了小自己5岁的王子的追求,成为了丹麦王妃。婚后,文雅丽受到了丹麦国民的喜欢,她为王子生育了两个儿子,同时做着自己喜欢的慈善事业。尤其她受到了自己的婆婆喜欢,即使她离婚后,也给她保留了王室的待遇和称号。离婚后,文雅丽又找了一个比她小15岁的王室摄影师,8年后又宣布离婚,说不再爱他了……
1、文雅丽是一个追求自由奔放的女人
文雅丽的个性率真,追求自由奔放的生活方式。她本人很聪明,很博学,精通多国语言,仅用300小时就学会了丹麦语,在各种场合和丹麦人民亲切交谈,非常得民心。就连她的婆婆也是十分喜欢她和纵容她,觉得她的所作所为给皇室增光了,还曾经授予她的父亲一个大奖章,就是为了表扬他养了一个好女儿。文雅丽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人,她爱就是爱了,不爱就是不爱了,勇敢放手,绝不贪恋王权。王子是一个很风流的男人,喜欢赛车,文雅丽可能是受不了这种生活,所以选择放手了。因为她懂得做人,所以到现在王室还是把她当成自己人。
2、文雅丽嫁给小15岁的王室摄影师马丁
文雅丽与王子离婚后,与小她15岁的王室摄影师马丁结婚,两个人相恋了,并结婚了。据说,当时结婚时王子前夫哥也来参加,并且送了贺礼。马丁对文雅丽的两个儿子也很好,谁知好景不长,8年后,文雅丽提出了离婚,她说不再爱马丁了。
虽然文雅丽有4分之1的中国血统,但是她的行事风格完全不像我们中国人,对待爱情,她也是非常勇敢的。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柏拉图的名句:若爱,请深深爱;若不爱,请放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