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金主要经历

马丁·路德·金主要经历,第1张

马丁·路德·金

马丁·路德·金(MartinLutherKing,Jr,1929年1月15日—1968年4月4日),非裔美国人,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美国牧师、社会活动家、黑人民权运动领袖。

1947年,马丁·路德·金被任命为埃比尼泽浸礼会教堂助理牧师。1954年9月,接受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德克斯特大街浸信会教堂的聘请,担任该教堂的牧师;同年,当选为蒙哥马利市有色人种协进会执委。1955年12月,被推选为蒙哥马利改进协会主席,领导了蒙哥马利对公共汽车的抵制运动。1957年8月,建立了南方基督教领袖会并当选为主席。1963年4月12日,在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领导了大规模群众示威游行;8月28日,组织了争取黑人工作机会和自由权的“华盛顿工作与自由游行”,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馆的台阶上发表了“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同年,马丁·路德·金成为《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1964年,马丁·路德·金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1968年4月4日下午,马丁·路德·金在孟菲斯市洛林汽车旅店二层被种族主义分子暗杀,终年39岁。

2006年12月,马丁·路德·金被美国杂志《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8名。

(概述图)

中文名:马丁·路德·金

外文名:MartinLutherKing

国籍:美国

出生地: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

出生日期:1929年1月15日

逝世日期:1968年4月4日

职业:牧师、社会活动家

毕业院校:波士顿大学

信仰:基督新教

主要成就:领导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196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被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8名

代表作品:《我有一个梦想》

血型:O型

人物生平

求学生涯

1929年1月15日,马丁·路德·金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奥本街501号,一幢维多利亚式的小楼里,本名迈克尔,因父亲对德国宗教改革先驱马丁·路德十分仰慕,在1934年将其改名为马丁·路德·金。马丁·路德·金天赋聪颖,勤奋好学,学习成绩优异。13岁时进入布克·华盛顿中学。15岁进入莫尔豪斯学院攻读社会学,校长梅斯博士是一位布道家、神学家,公开反对种族压迫。受梅斯博士的影响,马丁·路德·金在17岁时选择了浸礼会牧师为终身职业。1947年,被任命为埃比尼泽浸礼会教堂助理牧师。

1948年春,马丁·路德·金从莫尔豪斯学院毕业,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同年秋,进入宾夕法尼亚州的克鲁泽神学院(CrozerSeminary)攻读神学,并于1951年6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获得了学士学位及奖学金。在学习中,马丁·路德·金探究了圣雄甘地在社会改革方面的非暴力策略。

1951年秋,马丁·路德·金进入波士顿大学神学院就读。

前期运动

1954年9月,马丁·路德·金接受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德克斯特大街浸信会教堂的聘请,担任该教堂的牧师。因热情工作、为黑人办事、建立各种委员会帮助黑人,马丁·路德·金当选为蒙哥马利市有色人种协进会执委。

1955年春,马丁·路德·金通过了波士顿大学神学院的论文答辩,获神学博士学位。12月5日,蒙哥马利市黑人领袖们开会建立了蒙哥马利改进协会,推选马丁·路德·金为主席,在蒙哥马利市发起了对公共汽车的抵制运动。

1957年1月,马丁·路德·金应邀参加了加纳独立庆典,回到了祖先的国土,从此,他十分关心非洲事务,并同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保持密切联系。

在抵制运动期间,贝阿德·拉廷斯曾向马丁·路德·金建议建立南方的民权组织,团结各种抗议力量,推进南方的民权运动。马丁·路德·金很同意贝阿德·拉廷斯的建议,经过一番筹备,1957年8月,马丁·路德·金邀请了115名南方的黑人领袖在蒙哥马利开会,建立了南方基督教领袖会,马丁·路德·金当选为主席。

1958年,马丁·路德·金因流浪罪被逮捕。

1959年初,马丁·路德·金对印度进行了一个月的访问和考察,坚定了他对非暴力抵抗的信仰。

1960年1月,马丁·路德·金辞去了蒙哥马利市德克斯特大街浸信会教堂的职务,返回亚特兰大成为埃比尼泽浸信会牧师,并全力领导南方基督教领袖会。

1960年,黑人大学生们揭起了入座抗议的浪潮,这促进了学生非暴力协调委员会的形成。马丁·路德·金支持学生运动,并对创建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的青年分部表现出兴趣。

声望渐隆

1963年4月12日,马丁·路德·金和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在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领导了大规模群众示威游行。马丁·路德·金于当天被捕。他在狱中写作了《从伯明翰市监狱发出的信》。信中,他阐述了美国民权运动的初衷、期望和梦想,批驳了对民权运动的种种指责。1963年夏天,当沙特尔沃思牧师在白宫会见美国总统肯尼迪时,他说:“没有伯明翰,我们今天不可能坐在这里。”

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组织了争取黑人工作机会和自由权的“华盛顿工作与自由游行”,此次示威运动中有超过二十五万的抗议者聚集在华盛顿特区。在林肯纪念馆的台阶上,马丁·路德·金发表了“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同年,马丁·路德·金成为《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

1964年,马丁·路德·金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遇刺身亡

1966年,出版了《我们从这里往何处去?》一书,宣传以非暴力直接行动在北方消灭黑人贫穷的主张。

1967年,城市种族间暴力升级,美国联邦调查局主管埃德加·胡佛则趁机加强了破坏马丁·路德·金领导力的全面努力。加之马丁·路德·金对美国介入越南战争的公开批评,使得他与林登·约翰逊政府关系紧张。

1967年12月,马丁·路德·金发起了意在对抗经济问题的穷人运动,但这项活动并没有得到早期民权革新运动者的支持。

1968年4月3日,马丁·路德·金和几位南部基督教领袖联合会的领导者一起抵达田纳西州孟菲斯机场,准备于4月8日参加孟菲斯清洁工人的罢工游行;4月3日晚9点30分,马丁·路德·金在梅森教堂开始了名为“高山”的最后一次演讲;4月4日下午6点01分,马丁·路德·金在孟菲斯市洛林汽车旅店二层被种族主义分子暗杀,终年39岁。

主要成就

人物思想

早在莫尔豪斯学院期间,马丁·路德·金就接触到了亨利·戴维·梭罗的非暴力抵抗说。而在克鲁泽神学院期间,马丁·路德·金潜心学习和研究哲学、神学和美国奴隶制度史,他阅读和研究从柏拉图到洛克、马克斯、黑格尔、尼采等人和当代美国神学家的著作以及关于美国黑人争取自由的道路的主张。此后,他听了访问印度归来的霍华德大学校长莫迪凯·约翰逊关于甘地生平和其学说的演讲,马丁·路德·金很受鼓舞,认为甘地的非暴力消极抵抗不合作主义,正是他一直寻求的理论上的方法。1951年秋,马丁·路德·金进入波士顿大学神学院就读,求学期间,马丁·路德·金进一步研究哲学、神学、各主要宗教教义和宗教心理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著作,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他把黑格尔的伟人是“世界精神”的代表的英雄史观纳入了自己的历史观。他从黑格尔的辩证法受到启发:发展是通过斗争实现的,世界历史的道路是走向普遍正义。他接受了黑格尔的合题论,即高一级的真理寓于调和正题同另一个与正题相矛盾的反题的合题之中。据此,马丁·路德·金认为对立的事物可以调和起来处于合题之中。这是他认为新教自由主义(人性善、理性的力量、爱的力量、非暴力主义)同尼布尔的新正教说(人性恶、非暴力和暴力并无根本的道德上的差别)的矛盾,可以调和起来处于合题之中。马丁·路德·金认为真正的和平主义,如甘地所说的,不是“不抵抗邪恶,而是以非暴力抵抗邪恶”。用金自己的话说:真正的和平主义是以爱的力量勇敢地面对邪恶,相信受暴力之害比对人施加暴力要好;诉诸压迫者的良知,爱的抵抗可以实现人的心灵的转变,并且使人向普通正义靠近一大步。这一思想使马丁·路德·金反对任何战争,他确信,基于爱的非暴力抵抗是美国黑人争取自由的道路,终身奉之不渝。

政治成就

蒙哥马利抗议运动

1955年12月2日,蒙哥马利市有色人种协进会秘书罗莎·帕克斯因拒绝遵从蒙哥马利公交车上的种族隔离政策,不给白人让座,而被警察逮捕并遭到控告。12月5日,蒙哥马利市黑人领袖们开会建立了蒙哥马利改进协会,推选马丁·路德·金为主席,领导黑人在蒙哥马利市发起了对公共汽车的抵制运动。最终美国最高法院于1956年11月宣布亚拉巴马州的种族隔离法律违反宪法,蒙哥马利市公车上的种族隔离规定也被废除。这次抗议运动,是黑人在美国南方第一次以非暴力直接行动进行的抗议斗争,突破了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局限于法庭斗争的传统斗争方式。它把黑人牧师作为民权运动领袖的作用提到新的高度,唤起了南方黑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伯明翰抗议运动

1963年4月2日,马丁·路德·金在伯明翰发动了反对公共设施的种族隔离运动。市当局采取高压政策,把许多示威者投进监狱。州法院发出禁令,禁止金等人示威。金在记者招待会上痛斥禁令是“在维持法律和秩序的掩饰下的暴政”,率领群众游行,被捕入狱,金从监狱中寄出《从伯明翰市监狱发出的信》,义正词严地逐条驳斥各方面对伯明翰抗议运动的攻击,特别驳斥了对他们“不守法”的指斥。最终,伯明翰黑人的抗议运动经过两个月的反复较量,终于取得胜利。这是金领导的第二次成功的抗议运动。这是一次比蒙哥马利斗争影响大得多也深远得多的胜利,被认为是南方黑人民权运动的一个转折点。在伯明翰胜利的影响下,约900座南方城市的黑人在1963年进行了非暴力直接行动,从纽约到加州有100万人举行了声援示威。结果南方261座城市取消了种族隔离。

华盛顿游行

伯明翰抗议运动后,总统约翰·肯尼迪于1963年6月11日向全国发表了关于民权的电视讲话,并于8天后,向国会提交了他的民权法案。为了向国会施加压力,推动新民权法的通过马丁·路德·金与美国另外三大民权组织领袖和黑人工会领袖法默、威尔金斯、怀特利·扬和兰道夫决定于1963年8月28日在首都举行盛大游行和全国大会,最终有来自全国的25万黑人和同情黑人的白人在林肯纪念堂举行群众大会。马丁·路德·金发表了《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这是一次显示黑人争取自由的决心的大会,对新民权法的通过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演讲成就

马丁·路德·金被誉为百年来八大最具有说服力的演说家之一,出众的演讲才华使他具有非凡的个人魅力和组织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他不仅能鼓舞黑人民众进行斗争,而且还能争取白人民众的支持。综观他的各种演讲,可以发现其实每一次都是对各种语言修辞能力的综合运用。每一篇讲稿都可谓经过细密的设计:从生活中的现实体验切入,适时地运用历史和《圣经》典故,用排比勾勒出未来社会的美好面貌,辅以一系列蓬勃激烈的辞藻将演讲情感推至高潮,于热烈之中谢幕。

人物评价

美国演员查尔顿·赫斯顿:金是20世纪的摩西。

历史学家泰勒·布兰奇:金像摩西那样的先知一样,跨越了被种族分隔的大地。最后他变成一根火柱,照耀着后人继续前行。他在精神上遏止了黑暗与黑暗对峙、仇恨与仇恨循环的可能性。

前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兰尼·威尔肯斯:金先生激起了人们为公民权利而作斗争的心。

2006年时任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我们怀念马丁·路德·金,不仅是为了纪念他的品格和领袖风范,还是为了记住尚未走完的行程。

2013年时任美国总统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金的演讲激发了美国人的良心,现在人们正是站在金的肩膀上前进。

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①在华盛顿,马丁·路德·金挑战美国人,让他们实现民主承诺,让上帝的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公平的真实存在。②我一生敬仰的英雄是马丁·路德·金和约翰·肯尼迪,他们一直在和华莱士所主张的事情(指种族隔离)作斗争。

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勒布朗·詹姆斯:①马丁·路德·金是那种付出自己生命为大家创造更好生活的人,帮助大家生活在一个自由世界,让我们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不管我们的肤色如何,我们都可以自由外出。不管你是谁,不管你的身高和体重如何,也不管你来自哪里,大家都可以在这个世界上共处。②马丁·路德·金有着广阔的视野,他为我们所有人挡住了一颗子弹。理论上,我们可以这么说。虽然现在还有人想把大家分成不同的类别,但是大家今天能一起站在这里,马丁·路德·金有很大的功劳。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瑞华:①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马丁·路德·金就是那篇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想”。事实上,金代表的不仅仅是那个梦想,更是一场运动、一个年代以及一种精神。②金一生追求非暴力,最终却成了暴力的牺牲品,这不免令人悲哀。值得庆幸的是,他为后人留下他的梦想与信念,人类为此会永远纪念他。

轶事典故

马丁·路德·金一生受到无数次的恐吓,曾十次被人以各种各样方式监禁,三次入狱,三次被行刺,第一次被精神病人捅了一刀,第二次在教堂被扔进了炸弹。第三次则是1968年4月4日遇刺身亡。

亲属成员

家族

马丁·路德·金的家族发源于非洲裔美国人的浸信会。

祖父

亚当·丹尼尔·威廉姆斯,埃比尼泽浸信会的牧师和美国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亚特兰大分会的发起人。

父亲

老马丁·路德·金,继承父亲威廉姆斯成了埃比尼泽的牧师

母亲

马丁·路德·金的母亲是一名教师。

妻子

科雷塔·斯科特,马丁·路德·金在波士顿求学期间,经友人介绍,与在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学习的科雷塔·斯科特相识,二人一见钟情,并于1953年6月18日结婚。2006年,科雷塔·斯科特去世。

子女

长子,马丁·路德·金三世。

次子,德克斯特·金。

长女,约兰达·金,于2007年去世。

次女,伯尼斯·金。

个人作品

(以上)

人物争议

亲共嫌疑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曾指责马丁·路德·金是一个危险的进行颠覆活动的***人,因为马丁·路德·金在1957年参加过美共培训班,且在一次演讲中,他声称自己“基本上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此外,马丁·路德·金有两个朋友与左派组织有联系。

私生活

美国联邦调查局前副局长马克·菲尔特在2007年出版的《特工人生——深喉回忆录》一书中记载了马丁·路德·金“在紧闭旅馆客房中行苟且之事”的“放浪形骸的性行为”。英国《每日邮报》则刊登文章称,美国前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在采访中披露,罗伯特·肯尼迪曾跟她说,FBI的记载显示,在1963年华盛顿大游行前,马丁·路德·金还计划举办一次性聚会。此外,报道中称,马丁·路德·金曾利用其成立的民权组织退税金召白人妓女。

和马丁·路德·金关系密切的人权牧师拉尔夫·阿伯内西在1989年出版了一本名为《和墙壁一起轰然倒下》的自传,其中也提及马丁·路德·金的私生活。但在这本书中并没有“召妓”、“和白人妇女有性关系”以及“挪用组织经费召妓”等内容。阿伯内西在书中承认,马丁·路德·金有婚外性行为,但照他所言,即便婚外情的对象也没有白人妇女。

作家大卫·加罗是马丁·路德·金的崇拜者,他在1986年出版的《轴承十字架》一书中,对马丁·路德·金的“桃色传闻”提到更多、更详细,书中称马丁·路德·金“每天都有婚外性伙伴”。对于这本书,书评界普遍的评价是“写得很生动,但有关马丁·路德·金性生活的细节描述缺乏证据”。即便如此,书中也没有“召妓”和“性怪癖”一类描写。

剽窃

关于马丁·路德·金“毕业论文剽窃”的指控一直存在,其论文评审导师就曾指责他“引用过多”,但同时指出他并未刻意隐瞒,所有引文都标明出处,因此仍让论文过关。1991年波士顿大学专门调查委员会特意就马丁·路德·金的“毕业论文剽窃”传闻得出官方结论,维持当初导师的裁决,即这是一篇因引文过多而“有缺陷”的论文,但不涉及剽窃或不道德行为,因此学位有效。

《我有一个梦想》的剽窃指控,是说马丁·路德·金剽窃了黑人牧师凯里1952年在共和党全国大会上的讲话。但实际上两段讲话仅一处相同,即都套用和改写了塞缪尔·F·史密斯神父(1808-1895年)的爱国诗篇《亚美利加》中的排比句,包括“让自由之声响彻”和后面的“从某地到某地”,且两者所列举的地名各不相同。很显然,两篇演讲仅一处偶合,且系使用了相同典故所致。

排斥白人

尽管马丁·路德·金的理想一直是缔造一个种族融合的公正社会,但他所领导的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却刻意的局限在黑人和南方内部,倒不是讲究“黑人权力”,他有一个很实际的理由,那就是避免南方的白人认为他是被北方的“坏白人”所操纵的,也避开联邦调查局对存在***渗透的怀疑。他这种考虑实际上造就了另一种“种族隔离”。

遇刺之谜

①杀害马丁·路德·金的凶手的真实姓名是詹姆斯·厄尔·雷,他是个抢劫惯犯,曾被判入狱20年,1967年4月成功越狱。他于1968年4月4日早晨住进贝西太太的出租公寓,傍晚开枪把马丁·路德·金打死。对自己的犯罪事实,厄尔·雷供认不讳,他被判入狱99年。然而马丁·路德·金的家人对法院仓促判决非常不满,他们认为杀害马丁·路德·金的不仅仅是凶手一人。而詹姆斯·厄尔·雷在判决生效后三天便翻供,称自己是清白的,他是被中央情报局一个名叫劳尔的人陷害了,但法院却对他的翻供根本不理会。在接下来的29年监禁里,雷先后8次申述,但都被驳回。

使人不解的是詹姆斯·厄尔·雷在1967年的成功越狱。他曾在打劫杂货店后驾车逃跑时被甩出车外,偷打字机时将存折丢下,两次越狱都没有成功。可是他却在1967年成功越狱,并一下子过上富有而体面的生活。这让人们怀疑美国联邦调查局参与了此案。联邦调查局早在1950年代就对马丁·路德·金的行动有所注意,1964年还制定了“消灭金**”计划。在记者招待会上,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甚至指责马丁·路德·金是全国最大的骗子。在马丁·路德金获诺贝尔和平奖前几天,FBI给马丁·路德金寄出了一封信件,信中FBI用侮辱性语言威逼马丁·路德·金自杀。

②1993年,孟菲斯一家餐馆的退休老板劳埃德·乔尔斯突然在电视上承认,他是马丁·路德·金案的主谋,说有人给他10万美元暗杀金。他不详细的描述了金遇刺当天,他挑一个射击角度好的房间,并且让一名警官刺杀金。

③1995年,一个名叫佩珀的美国人花了近20年时间,悄悄对金案进行调查。首次提出了暗杀阴谋,涉及此案的有黑手党、联邦调查局、中情局以及军方人士。1999年,美国一个陪审团裁定,马丁·路德·金的死,是多种势力的惊天刺杀阴谋,不是由枪手单独策划。陪审员默菲说,他相信该剌杀案过于复杂,极难由一个人作案。据佩帕提供的证据,许多人都涉及这宗案子,包括中情局和军方的每个人都卷入此案。

④2001年1月,美国佛罗里达的牧师威尔逊向《纽约时报》记者透露,杀害马丁·路德·金的直接罪魁就是他已经去世的父亲亨利。亨利是一个三人小组的头目,而1968年枪杀马丁·路德·金的正是这个小组。威尔逊指出,虽然亨利并非种族主义者,但他觉得共产主义与马丁·路德·金有联系,因此必须杀掉马丁·路德·金。但威尔逊没有对自己的说法提供任何其他证据。

后世纪念

1968年4月8日,在争得科雷塔·斯科特·金同意后,民主党众议员小约翰·科尼尔斯提交议案,要求设立全国节日,以示美国政府对马丁·路德·金的敬意;4月9日,在马丁·路德·金的葬礼上,总统林登·贝恩斯·约翰逊宣布当天为全国纪念日。

1969年,为纪念马丁·路德·金,一辆被命名为“自由号”的列车会在马丁·路德·金纪念日当天从南湾圣荷西驶抵旧金山市。

1983年11月,总统罗纳德·里根签署法令,规定1986年起,每年1月的第3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并且定为法定假日。此后每年,美国各地都会举行游行和集会活动进行纪念。

2011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纪念馆正式对民众开放,该纪念馆位于美国华盛顿国家广场,被安置在林肯纪念堂与杰斐逊纪念堂之间,该纪念馆是由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合作赞助,体现了人们对马丁·路德·金的崇敬与缅怀。其中,纪念墙翔实准确地记载着马丁·路德·金奋斗的足迹。主题纪念碑塑像高达30英尺(约9米),创意是马丁·路德·金的形象从一块巨大的石碑中浮现出来,并向世人走来,这寓意着一句金博士的名言“从绝望的大山中砍出一块希望的石头”。马丁·路德·金是第一位生前作为社会批评家的平民政治人物被在此加以纪念,这也是第一位非洲裔政治领袖的纪念物。

2013年8月2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前总统克林顿和卡特,以及马丁·路德·金的后人,与数万美国民众一起在林肯纪念堂前举行盛大集会,纪念马丁·路德·金发表《我有一个梦想》演讲50周年。

2018年4月4日,是马丁·路德·金遇刺身亡50周年纪念日。当天,美国多地民众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

爱玛·伍德豪斯(Emma Woodhouse),小说的主人公,21岁的富家**,漂亮聪明生机勃勃,稍稍有些娇纵。她立誓不嫁,只想着为别人牵红线。不过在故事的最后,她意识到自己已经爱上了一直以来默默守护她的好友奈特利先生。

奈特利先生(Mr George Knightley)。37岁的单身绅士,严肃而充满理性。他是少数能看到爱玛的缺点的人。爱玛会以他为标准来衡量其他男子,而他也一直默默爱着爱玛。

弗兰克·丘吉尔(Mr Frank Churchill),人见人爱的青年绅士,喜爱音乐和舞会,个性和家境都很好,与爱玛门当户对。只有奈特利先生不太喜欢他,认为他不够成熟。

简·菲尔费克斯(Jane Fairfax),贝茨**的侄女。是个孤儿,但优雅有礼,很有音乐才华,甚至让爱玛觉得有点嫉妒。

哈丽特·史密斯(Harriet Smith),年轻漂亮但是没什么头脑的姑娘。她是私生子,在附近的寄宿学校毕业后留职,爱玛自充是她的保护人,鼓动她拒绝了青年农民马丁,而寄希望于埃尔顿先生的垂青。然而事实证明那只是一厢情愿。最后,哈丽特还是与马丁结婚了。

菲利浦·埃尔顿(Philip Elton),外表和善实则野心勃勃的年轻牧师。爱玛原本想撮合他与哈丽特,发现结果埃尔顿的目标是她本人。而遭到爱玛的拒绝后,埃尔顿很快又找到了另一位有钱的结婚人选。

奥古斯塔·埃尔顿(Augusta Elton),菲利浦的妻子。矫揉造作自命不凡。爱玛很不喜欢她。

韦斯顿太太(Mrs Weston),婚前叫做泰勒(Miss Taylor)**。做了16年爱玛的家庭教师,也是她的朋友。

贝茨太太(Miss Bates),伍德豪斯先生的好友,一位好心但头脑简单的老处女。爱玛言行间常流露出对她的轻蔑。后来奈特利先生指出了这一点让爱玛非常羞愧。

哈特菲尔德宅子(Hartfield)

提起张纪中混血儿马丁是谁生的,大家都知道,有人问张纪中几个孩子,另外,还有人想问张纪中晒全家福,混血儿份存疑,为何会被人猜是杜星霖与老外所生?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张纪中混血儿马丁是谁生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张纪中几个孩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张纪中混血儿马丁是谁生的

张纪中混血儿马丁是谁生的?

1、张纪中混血儿马丁是谁生的:张纪中几个孩子

2、张纪中晒全家福,混血儿份存疑,为何会被人猜是杜星霖与老外所生?

“”现在,似乎已成为一种特别的“谐音梗”,是夫妻和恋人撒的日子。在这,无论您是恋爱中的情侣还是生活多年的情侣,即使您是年轻的老人,他们也会来“分一杯羹”。的导演,制片人张纪中,通过社交发布了一组全家福照片,并与粉丝和网民分享了他们的温暖和幸福。在照片中,现年70岁的张纪中身材高大,穿着独特的装,就像一个善良的老人。马丁妈妈是谁。

张纪中保养得很好,除了他的白胡须和灰白的头发稍大,他的皮肤细腻,整个人的状况特别好。张纪中目前的妻子是杜星霖,她今年才39岁,两者之间相差31岁。在全家福照片中,杜星霖斜对着坐在张纪中旁边,将他们的爱情结晶“小花”抱在怀里。女儿小花去年9月出生。当时,这一引起了很多公众争议。一方面,我感叹即将进入古代的张纪中还不老。另一方面,对于这种老夫少妻,网上的关注度相对较高。杜星霖是怎么勾上张纪中的。

面对外界的疑问,张纪中向媒体提供了他们的结婚证,确认他和杜星霖是合法夫妻。在生下“小花”之前,他们已经有一个儿子“嘟嘟侠”。在照片中,他的儿子“嘟嘟侠”在他张纪中旁边骑着玩具车。他和他的姐姐长得很像,无论他们的发型或外表如何,他们看上去都像兄弟姐妹。左边穿着黑色衬衫的混血男孩看上去有点突然。张纪中去年在回应媒体时说:“杜星霖和我在上次婚姻失败后成立。我的孩子都合法出生。儿子马丁也已出生从上讲。”至于孩子的出生母亲,张纪中从未提及。从孩子的外表来看,马丁和张纪中一点儿也不相似,但看起来与杜星霖有点相似。

公众一直对马丁的身份提出质疑,甚至很多人猜测马丁可能是杜星霖的孩子。当然,公众的质疑不是猜测。杜星霖39岁,在法国博士学位。马丁的外观非常有特色,有深色卷发和大眼睛,的确很国人。在张纪中和他的前妻樊馨蔓之间的离婚纠纷中,这也是杜星霖的“玩法”。年,张纪中与前妻樊馨蔓有恋爱关系。原因是樊馨蔓进入他儿子肖齐的住所时,多次被拍照。之后樊馨蔓和肖齐都否认了这一点,但是张纪中总是觉得这并不那么简单。名誉受损后,樊馨蔓开始将手指指向杜星霖。她总是觉得张纪中和杜星霖之间的关系不寻常。

樊馨蔓还声称杜星霖住在他们的房子里,并且有一个小男孩。在许多人的眼中,房子里的小男孩可能是马丁。然而,面对谣言,张纪中和杜星霖都否认了。张纪中说杜星霖只是他的助手。结果,两人一年后结婚。现在看来马丁,确实很可能是杜星霖与外国人一起生的。如果是这样,他和杜星霖已经结婚,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他自己的儿子。对于张纪中和杜星霖,他们必须弄清楚马丁的身份。对此,你怎么看?

以上就是与张纪中几个孩子相关内容,是关于张纪中几个孩子的分享。看完张纪中混血儿马丁是谁生的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马丁·范布伦

马丁·范布伦(MartinVanBuren,1782年12月5日-1862年7月24日),美国第八任副总统(1833年-1837年)及第八任总统(1837年-1841年),他是《美国独立宣言》正式签署后出生的第一位总统。

祖籍荷兰,是第一位荷兰裔美国总统。1821年,范布伦当选为美国参议员,后又担任第十一任纽约州州长。安德鲁·杰克逊总统第一任时,范布伦进入内阁任国务卿。1832年范布伦被提名为杰克逊的副总统(第八任美国副总统),并于1835年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1836年,范布伦击败辉格党(现共和党前身)的四名对手,当选为总统。四年后竞选连任未成。后来又两度参加竞选,皆遭到失败,从此退出政坛,影息故乡。1862年7月24日,他于肯德胡克附近自己的庄园中去世。

1962年历史学家投票排名:马丁·范布伦在31位总统中排名第17位;在12位“普通总统”中排名第6。他排在门罗之上,塔夫脱之下。

中文名:马丁·范布伦

外文名:MartinVanBuren

国籍:美国,祖籍荷兰

出生地:纽约州金德胡克

出生日期:1782年12月5日(壬寅年)

逝世日期:1862年(壬戌年)7月24日

职业:政治家,律师,法官

信仰:美国归正会

主要成就:提出《独立国库法》

建立十小时工作制

代表作品:《回忆录》、《美国政党的起源和进程》

绰号:小魔术师

人物生平

早年生涯

范布伦家族的祖居地在荷兰海尔德兰省的比马尔森村,其最早的美洲移居者是马丁·范布伦的曾祖父科内利乌斯·马森,1631年,他作为自由契约奴漂洋过海来到北美。登记时,因一时疏忽将自己家乡错写成布伦·马尔森,此后范布伦便作为家族姓氏得以沿用。范布伦的父亲叫亚伯拉罕·范布伦(1737~1817)是个小种植园主和小酒店老板,拥有六个奴隶。老范布伦虽然没有进入政坛,却十分关心时事,第一次革命时期参加了反英斗争,建国后成为民主共和党的追随者。范布伦的母亲玛丽亚·霍斯·范艾伦·范布伦(1747~1818)的祖籍也在荷兰。亚拉伯罕·范布伦是她的第2任丈夫。

1782年12月5日,马丁·范布伦在纽约州金德胡克村出世。范布伦家中荷兰语为第一语言,所以范布伦在说英语时偶尔也流露出荷兰口音。少年范布伦家境并不宽裕,经常举债度日。范布伦放学后常常要去帮助父亲运货或打杂,由于个头矮小,被人戏称为"小蒲包"。在小范布伦的眼中,父亲的酒店是个色彩缤纷的大世界,它是大人物们经常光顾的场所。他们在这里喝酒,闲聊,大谈政治,当时一些大名鼎鼎的政治家,常常在这里进行政治辩论。在这里,小范布伦初步受到了政治熏陶,并喜爱上了这一职业。虽然他并没有介入争论,却逐步成了一位坚定的反联邦党人。

范布伦最早受教育的场所是家乡的村办学校,破旧的校舍和凄冷的钟声伴他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后来,他曾在金德胡克学院短期就读。在那个时代,律师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是通向财富和仕途的一条捷径。为了尽快改变自己的命运,范布伦在十四岁时开始研习法律,阅读了大量法律和文史名著,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为了过自食其力的生活,在整个求学期间,他常常外出打工。由于担心被看不起,即使生活再拮据,范布伦也十分注意衣衫整洁得体。这一习惯后来成了他被政敌们讥讽嘲弄的把柄。范布伦在二十岁那年成为执业律师。

范布伦执律师业所涉及的地域范围主要是金德胡克及其附近地区,由于知识渊博,辩才出众,精通律师业务,因此他的律师工作十分顺利成功。就在这个时期,他开始进入政坛,成了当地民主共和党领袖克林顿·列文斯顿的追随者,曾借债为该党领袖助选。

范布伦于1807年2月21日结婚成家。新娘是汉娜·霍斯**,也是一位荷兰后裔,长得清纯可爱,待人热情诚恳,与范布伦是小学同学。两人情投意合,婚后生活十分和睦,共养育了四个子女。

早期从政经历

1808年,范布伦出任哥伦比亚县遗嘱检验法官。他的业务水平很高,工作态度认真,完全胜任这一工作。

1812年,范布伦被民主共和党人推选进了纽约州参议院,成了麦迪逊总统的坚定支持者和崇拜者。他赞同政府为发展经济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积极维护债务人的利益,主张国家应出面干预银行业中的欺诈性活动。他在议会中多次发表演说,坚决支持1812年对英战争,后又拥护政府为结束战争而采取的外交行动。此时的纽约政坛上民主共和党内部两大派别的角逐十分激烈。范布伦在"公羊尾巴派"的支持下出任该州的总检察官,但三年后又在党派竞争中失势。他还与一帮地方政客控制了纽约的政治机器,试图操纵地方的选举政治。大约就是在这时,他的政治形象被人为地扭曲了,政敌们攻击他狡猾善变,玩弄诡计,并给他起了一些不雅的绰号,如"小魔术师"、"金德胡克红狐狸"等。

1821年,范布伦当选国会参议员。尽管政敌们给他泼了不少污水,政坛上流传了大量关于他闪烁其词和左右逢源的故事,但他的同僚们也注意到他确实不仅思维敏捷,管理有方,而且并不是一个见风使舵的伪君子。范布伦这时仍坚持杰斐逊主义的基本主张:一个节俭的政府,其权力受到严格的限制。因此,在参议院他很快就成了杰斐逊民主主义传统的继承者和捍卫者。他重申杰斐逊的民主原则和理想,反对民主共和党内某些人与联邦党人合流的政治主张,反对政府实施的某些有损州权的措施。他还猛烈抨击最高法院,批评它的复审惯例。

在1824年的大选中,参选者众多,形势错综复杂,最后,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五个人的身上:约翰·C·卡尔霍恩、约翰·昆西·亚当斯、威廉·哈里斯·克劳福德、亨利·克莱和安德鲁·杰克逊。范布伦是克劳福德的支持者,但后者由于中风而退出了竞争,小亚当斯脱颖而出,当选总统,执行"国家主义"政策。在国会中,范布伦挑起了反"国家主义"的大旗,对小亚当斯的国内外政策大张挞伐,使其很难有所作为,而范布伦的政治声望却一路攀升。1828年大选开始后,范布伦全力支持安德鲁·杰克逊,认为他是杰斐逊主义的忠实继承者。他不遗余力地四处游说,网罗了小亚当斯总统的各种反对力量,组成了一个强大的竞选阵营。

1829年,范布伦出任纽约州州长一职,其间,出台了一个抑制银行业舞弊行为的法令,并采取了相应的保障措施。但范布伦出任州长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给杰克逊助选。经过他的努力,杰克逊在纽约州的选举中大获全胜,为其当选总统铺平了道路。

国务卿时期

杰克逊就任总统后,立即任命范布伦出任美国第10任国务卿。在外交领域,范布伦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通过与英国进行谈判,使英国开放了西印度群岛与美国的直接贸易。范布伦还派人与土耳其方面交涉,订立了一项对美国有利的双边条约;他还与墨西哥就购买得克萨斯一事进行了谈判。

在国内事务方面,范布伦更是杰克逊总统的左膀右臂,帮助杰克逊解决了许多难题和危机。他支持杰克逊更换了大批前总统小亚当斯任命的官员。其间"伊顿事件"闹得满城风雨,范布伦通过努力,终于打破了由该事件所引发的阁员之间的人事僵局,这使他与总统的关系更加密切。为了赢得总统的信任,年届五十的范布伦还专门学会了骑马,以便在杰克逊遛马时伴随左右。而作为回报,杰克逊选定范布伦为他的继承者。

副总统卡尔霍恩既是杰克逊竞选总统时的搭档,又是他的政治继承人,但他的这一地位逐渐被范布伦所取代,卡尔霍恩不甘心吃这个哑巴亏,他和他的党羽也在寻机报复。经幕后酝酿,1831年范布伦辞去国务卿职务,奉命出使英国,旨在让杰克逊对内阁全面调整。利用该次调整引发的政坛震动,卡尔霍恩的追随者在参议院否决了对范布伦的任命。卡尔霍恩得意地断言:范布伦彻底完蛋了!但实际上,卡尔霍恩此举使人们的同情心倒向范布伦,从而为他的东山再起创造了条件。

很快,范布伦被提名为副总统候选人,并于1833年出任该职。

副总统时期

作为副总统,范布伦全力支持杰克逊的各项施政措施,并且继续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扮演为总统"救火"的角色,这更坚定了杰克逊要帮助他当总统的想法。尽管在某些问题上,范布伦并不完全赞同杰克逊的主张,但只要总统作出了决定,他总是鼎力相助。特别是在与银行进行的艰巨斗争中,正是由于范布伦的公开支持,杰克逊才取得了成功。

杰克逊总统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根据他的安排,民主党人早在1835年5月就确定了范布伦为该党的总统候选人。与之抗衡的是辉格党。此时的辉格党刚刚组建,纲领尚不明确,组织松散,其策略是分别让几位大名鼎鼎的辉格党候选人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参加竞选,对范布伦进行层层阻击。但在美国,造就总统的重要因素是政治组织和竞选策略的优势。范布伦充分利用了民主党成熟的组织架构,并在一些人们普遍关注的的问题上(如联邦的经济政策、如何对待黑奴制度等)左右逢源,设法讨好南方和北方,因此,顺利地赢得了大选的胜利(但双方的选民票数非常接近)。

总统任期

1837年3月4日,范布伦出任美国第8任总统。选举结果使他认识到,反对派的实力是强大的,胜利者必须保持谦虚和冷静的头脑,所以在就职典礼上,他尽力使杰克逊成为人们欢呼的对象,而自己却以守成者的面目出现。

范布伦上台时,整个美国正处在繁荣和平静的状态。可是两个月以后,一场经济大恐慌迅速席卷了全国。经济恐慌所引起的严重萧条造成了人民生活窘迫,社会秩序动荡。范布伦把危机的主要原因归于美国的银行制度。他致力于维护国家和政府的偿付能力,反对在美国增设新的银行,禁止把政府的资金投放到州银行,为建立一个处理政府收支的独立的财政制度而奋斗。

1837年9月,范布伦提出《独立国库法》,建议建立一个独立的金库系统,由独立金库掌管政府资金,以保证财政的独立,防止某些利益集团从银行业中捞取好处。但由于遭到了强有力的反对,该法案直至1840年才成为法律。为了支持国家财政,范布伦还要求发行一千万美元国库券。但范布伦的各项措施并未得到迅速贯彻,国会的行动极为迟缓,反对党则乘机大肆攻击政府的腐败无能,漠视下层民众,民主党内部也发生了分裂,使范布伦政府举步维艰。但范布伦仍坚定地按照自己的既定方针行事,仅凭这一点就不能说他是一个毫无原则的人。

劳资矛盾在经济危机时期变得更加尖锐了。美国的普通工人不仅劳动时间长,工作条件恶劣,而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也比较低,因此不断进行抗议和罢工斗争,向政府施加压力。面对普遍的社会危机,1840年3月,范布伦政府同意将每日工作时间缩短至十小时。

在范布伦那个时代,奴隶制问题已成为影响国家安定和统一的突出问题,对此,范布伦的宗旨是尽力缓和南北矛盾,维持现状。在得克萨斯问题上,他设法阻止了合并计划,因为它将会导致奴隶制区域的扩大和国内的分裂,为此他遭到了南方奴隶主的攻击。但由于他继续执行杰克逊的印第安人政策,强迫塞米诺尔从佛罗里达迁移至西部,他又遭到了反奴隶制一方的强烈反对。

在外交方面,范布伦比当时的政治家们都要高出一筹。在加拿大边界危机问题上,他表现得十分沉着老练。范布伦刚刚上任就遇到了卡罗琳事件。加拿大一些反对英国统治的起义者在攻打多伦多失败后,撤至尼亚加拉河。同情他们的美国人立即派出救援船向他们运送给养。其中一艘名为"卡罗琳"的轮船被英军截获,冲突中船只被毁,并造成了美国人的伤亡。范布伦总统公开发表讲话,谴责了杀害平民的暴行,并派出军队加强戒备,但同时宣布美国不介入加拿大的内部事务。1839年,美加双方在美国缅因与加拿大新不伦瑞克之间的未定界地区发生纠纷,战争一触即发。但范布伦再次发布公告,宣布美国保持中立,最终通过和谈避免了冲突。

在严重的经济萧条之中,美国迎来了1840年总统竞选。这是美国有竞选以来到那时为止最喧闹招摇的一次大选,充满了政治丑闻。竞选双方各显神通,别出心裁,但不是在竞选纲领上,而是利用歌曲、招贴画和各种装饰物进行宣传炒作,甚至招摇撞骗,整个竞选就像一场闹剧。党内的分裂和政治丑闻严重损害了民主党人的形象,而辉格党则攻击范布伦搞糟了国民经济,说他是一个过着奢侈生活,不顾百姓死活的腐败的贵族,"打倒小范,小小范!"的歌曲响彻大街小巷。反对范布伦的势力联合在威廉·亨利·哈里森的旗帜下,夸张地向广大普通民众宣扬说:哈里森是他们的领袖,是一个"住小木屋,喝烈酒"的汉子。于是,小木屋和烈性酒成为辉格党人竞选运动的象征。辉格党人的方法虽然粗俗,却赢得了阵阵喝彩声和众多的选票。

政界元老

民主党人始终认为辉格党胜之不武,自竞选失败之日起就开始筹划下一届总统选举,范布伦仍是他们公推的候选人。因此,在1844年竞选运动开始之时,形势对范布伦十分有利。但这时范布伦走错了一步棋,导致了他最终满盘皆输。他与辉格党结成竞选联盟,把反对立即吞并得克萨斯纳入纲领,并发表了公开信。范布伦之所以这样做,是害怕吞并得克萨斯会增加蓄奴州的数目,并由此导致全国性的争端。但此举不仅使他失去了南方人的选票,也自乱阵脚,造成了民主党内部的争吵。

在1844年5月的民主党提名大会上,支持吞并的派别有备而来。范布伦在头几轮投票中遥遥领先,但后来形势发生了逆转,由于反对势力的活动,选票大批倒向了田纳西州的詹姆斯·波尔克,使他取得了提名,并最终当选总统。这是美国选举史上出现的第一匹黑马,也是第一位以不足一半的竞选票当选的总统。

波尔克总统上任后曾任命范布伦为驻英国公使,但他没有接受,因为他不认为自己在政治上彻底失败了,还在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波尔克当政后期,美国又进入了新的危机时期,特别是国内围绕奴隶制问题的斗争日益剧烈,因此各个政党都不约而同地请出有军事背景的人物作为总统候选人。辉格党人推出的是侵墨战争的英雄扎卡里·泰勒将军,而民主党人起初推出的则是1812年战争的英雄刘易斯·卡斯,这一提名得到了波尔克总统的大力支持。此时的纽约州民主党已分化为两大对立的集团--以范布伦为首的"焚烧谷仓派"和受到波尔克支持的"守旧派"。"焚烧谷仓派"坚信只有限制奴隶制才能拯救联邦,反对提名卡斯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于是他们联合自由土壤党提名范布伦为总统候选人。这一提名对于卡斯和民主党的打击都是沉重的,卡斯失去了大量本党成员的选票,从而使并非政治家的辉格党人泰勒当选为新的美国总统。这是范布伦最后一次在政坛亮相,从此他便退出了政坛。

退休后,范布伦隐居在林登沃尔德庄园。这是他任总统期间购置的产业,距他的出生地不远。他喜欢与家乡父老们一起消磨时光,更喜欢独自一人照管农田和垂钓。同时,他还著书立说,写有《美国政党的缘起和进程》一书,在他去世后公开发表。范布伦在晚年曾到欧洲各地旅行,晋见过英国女王和罗马教皇等各国的显贵名流。南北战争爆发后,虽然他未完全放弃对待奴隶制的温和立场,但全力支持政府进行反对南部分裂国家的内战。1862年7月24日凌晨,他在林登沃尔德庄园去世。享年79岁。

主要成就

一八三七年九月,范布伦提出《独立国库法》,建议建立独立的联邦金库系统,由它掌管联邦资金,保证财政独立,防止银行业利用联邦资金捞取好处。但遭到强力反对,直至一八四零年该提案才成为法律。范布伦还要求发行一千万美元国债,来缓解经济危机。始于一八三七年的经济衰退持续了六年,因国会行动迟缓,反对党对政府的攻击,和民主党内部的分裂,使范布伦政府举步维艰。劳资矛盾在经济危机中也变得很尖锐。普通工人劳动时间长,工作条件恶劣,政府工务员的工资也很低,他们不断地通过抗议和罢工向政府施加压力。一八四零年三月,范布伦政府将最长工作时间缩短至每天十小时。

外貌性格

范布伦个矮但体格健壮,身高约5英尺6英寸(约168cm)。肤色白皙,蓝色眼睛,眼窝深陷,古典希腊式鼻子。前额高,随着年龄的增长,淡**卷发逐渐脱落,高耸的前额更加突出。就任总统时,只剩下头顶的乱发像一顶皇冠戴在头上,加上巨大的络腮胡子,使得他的形象非常突出。说话语速快,发音有力清晰,据说在激动时会不知不觉地带出一点荷兰口音。衣着讲究,毫无可挑剔之处。确实,他的整洁的外表经常成为报纸嘲弄的对象。

范布伦基本上是一个乐观、愉快的人,很容易微笑或者大笑。他的魅力、礼貌和优雅的举止使得他成为一个备受追捧的晚会嘉宾。从年轻的时候起,他就是个迷人健谈的人。然而,在政治方面,他宁愿让别人讨论具体的问题,而不陈述他自己的观点。他能够让别人说出他们的观点,而同时丝毫不透露自己的想法,因此,赢得了狡诈的党徒的名声,正如他的一个同事所说的,他“用隐藏起来的桨划向目标”。“肯德胡克的红狐狸”、“小魔术师”这些不太好听的绰号反映出他的形象。他发言谨慎,措辞小心周密,使得听众怀疑他所说的并不是他的真实感觉。范布伦是个野心勃勃的人,但也是一个有原则的人。

轶事典故

马丁范布伦是常用语“OK”的发明者,他来自纽约的肯德胡克(Kinderhook)、该地的别称是「老肯德胡克」-“OldKinderhook”_而范布伦竞选美国总统时、来自故乡的助选团就取名为「老肯德胡克俱乐部」(OldKinderhookClub),自此OK这个说法便成为“一切都好”之意被广泛使用。

人物评价

正面评价

“我认为他不只应该得到我的信任,而且也应该得到国家的信任他不仅完全有资格得到这个最高职位,而且他希望有才能的人来辅助这个最高职位,这些有才能的人将会发现他是一个真正的朋友,一个值得将他们的权利和自由托付给他的可靠之人。”——安德鲁·杰克逊总统,1829年。

“我越熟悉范布伦先生,我个人对他的尊重就越强烈。他是我见过的最文雅、最亲切的人。”——作者华盛顿·欧文。

“范布伦,就像莫里哀所写的《安菲特律翁》中的梭西一样,是‘全人类的朋友’,这也许是他在公众生活中之所以成功的最大秘诀吧。特别是现在,他正在与竞争对手争夺实现他的抱负的最后一步范布伦的原则就是保护民主的法宝,只要联邦不倒下,永远不会失败。”。

“他纯洁的品德,他出众的政治才能,他高尚的爱国精神,以及他的已经延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出色的政绩,使他的名字值得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负面评价

“范布伦与杰克逊将军相比,就像粪土之于钻石他就是英国人所说的花花公子。当他早上走进参议院大厅的时候,大摇大摆地招摇过市,就像一只贫民区的乌鸦。他像都市里的女人一样身穿紧身内衣,将身体束紧,如果可能的话,甚至比大多数女人束得更紧。从他的外表来看,很难判断是男是女,只能从他的巨大的络腮胡子去判断。”。

“这位民主党总统的房子装饰得富丽堂皇,具有帝王气派,连真正的君主都会感到满意这就是对人民所宣传的朴素、简单、谦逊、因劳动而双手粗糙的民主党领袖他也许可以称自己是一个民主党人——无疑他是这样宣传的,但是称呼与事实具有很大的差别。

历史评价

马丁·范布伦(MartinVanBuren,1782年12月5日-1862年7月24日),美国第八任副总统(1833年-1837年)及第八任总统(1837年-1841年),他是《美国独立宣言》正式签署后出生的第一位总统,也是是第一位荷兰裔美国总统。他创立了奥尔巴尼摄政团,长期控制着纽约州的政治。他一手造就了民主党。范布伦组织了民主党代表大会,在会上提名总统侯选人。这种方式一直延续到今天。范布伦代表东部,卡洪代表南方,形成了联合阵线。此举打破了传统党派观念。传统政党以意识形态划界,至少以政策划界。范布伦的作法是政党以选举为界,不问意识形态,是为现代选举的先河。范布伦发起的《安全资金计划》,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抑制了纽约州银行业的欺骗行为。范布伦入主白宫时是一个反对奴隶制的民主党人,直到他逝世时政见不变。

个人生活

1807年2月21日,马丁·范布伦和他青梅竹马的恋人汉娜·霍斯结婚。他们生有四子。结婚10年后,他的夫人逝世。范布伦没有再娶。

子孙后代

亚伯拉罕·范布伦(1807~1873)他毕业于西点军校,在西部地区任步兵军官,后晋升为上尉。1837年辞去军职,在父亲就任总统期间担任父亲的秘书。他的妻子(闺名安杰莉卡·辛格尔顿,南卡罗来纳州人)在马丁·范布伦任职期间充当白宫的女主人角色。墨西哥战争爆发之际,亚伯拉罕·范布伦以上少校职务重新参军。扎卡里将军驻扎蒙特雷的时候,范布伦担任副官,表现出色。由于他在冈特雷拉斯和库卢布斯库战役中的英勇表现,被晋升为中校。1854年,从军中退休。

约翰·范布伦(1810~1866)律师。在他的父亲被委派为英国公使即将上任之际,他在伦敦任美国公使馆秘书。回到美国之后,他在奥尔巴尼开业当律师。在父亲任总统期间,他出访英国并受到了像皇族一样隆重的欢迎。在接待会的新闻报道中,他的名字与诸多王公贵族的名字并列在一起,使得反对范布伦的美国报纸将他称为“约翰王子”。1841年,他成为美国众议院中的一名民主党议员,反对弹劾泰勒总统和扩大奴隶制。在纽约州,他成为一名主要的废奴主义者,一名烧仓派成员,反对在奴隶制问题上与南方进行任何妥协。作为一个能言善辩、激情洋溢的政治家,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没能踏着父亲的足迹入主白宫。

小马丁·范布伦(1812~1855)“马特”·范布伦,专修政治和历史,担任父亲的政治助手,并将前总统所写的回忆录汇编成册。然而遗憾的是,他与父亲出访欧洲时,突然死亡。

史密斯·汤普森·范布伦(1817~1876)曾担任父亲的政治助手,并起草了父亲的一些演说词。同时,作为总统遗留的文学资料的执行人,编辑了范布伦的文集。第一个妻子死后,与华盛顿·欧文的一个侄女结婚。

此外,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是范布伦的远房侄外孙。

文雅丽是混血儿,她有4分之1的中国血统,所以被称为华裔王妃。之前,文雅丽30岁时认识了丹麦王子,两个人是同事,经过5个月的追求,文雅丽终于同意了小自己5岁的王子的追求,成为了丹麦王妃。婚后,文雅丽受到了丹麦国民的喜欢,她为王子生育了两个儿子,同时做着自己喜欢的慈善事业。尤其她受到了自己的婆婆喜欢,即使她离婚后,也给她保留了王室的待遇和称号。离婚后,文雅丽又找了一个比她小15岁的王室摄影师,8年后又宣布离婚,说不再爱他了……

1、文雅丽是一个追求自由奔放的女人

文雅丽的个性率真,追求自由奔放的生活方式。她本人很聪明,很博学,精通多国语言,仅用300小时就学会了丹麦语,在各种场合和丹麦人民亲切交谈,非常得民心。就连她的婆婆也是十分喜欢她和纵容她,觉得她的所作所为给皇室增光了,还曾经授予她的父亲一个大奖章,就是为了表扬他养了一个好女儿。文雅丽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人,她爱就是爱了,不爱就是不爱了,勇敢放手,绝不贪恋王权。王子是一个很风流的男人,喜欢赛车,文雅丽可能是受不了这种生活,所以选择放手了。因为她懂得做人,所以到现在王室还是把她当成自己人。

2、文雅丽嫁给小15岁的王室摄影师马丁

文雅丽与王子离婚后,与小她15岁的王室摄影师马丁结婚,两个人相恋了,并结婚了。据说,当时结婚时王子前夫哥也来参加,并且送了贺礼。马丁对文雅丽的两个儿子也很好,谁知好景不长,8年后,文雅丽提出了离婚,她说不再爱马丁了。

虽然文雅丽有4分之1的中国血统,但是她的行事风格完全不像我们中国人,对待爱情,她也是非常勇敢的。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柏拉图的名句:若爱,请深深爱;若不爱,请放手。

出身豪门具有非凡头脑

8岁时,马丁患了小儿麻痹症。但幸运的是,他从恶魔手中夺回了自己健康的身体,成为极少数没有留下后遗症的健康人。童年的这段经历不仅给马丁增添了与困境抗争的勇气,更让他觉得受到了幸运之神的庇护。马丁父亲的名字也是保罗·马丁,曾经是加拿大国会议员和联邦政府中的重量级人物。小时候的马丁就有着充沛的精力和聪慧的头脑,在作为政治家的父亲的影响下,马丁更是逐渐培养了审慎而大胆的处世作风。1958年,马丁来到多伦多大学圣·麦克尔学院学习哲学和历史,后来马丁又改入法学院学习法学。1966年马丁获得律师资格,并立志做一名能为第三世界工作的律师。但后来马丁接受了别人的劝告,一心一意在加拿大商界和政治圈里谋求发展。早年的家庭教育和大学学习的经历使马丁成为一个具有商业和政治远见的人。他并不喜欢追求时尚文化,他自己曾说,他最喜欢阅读深沉的历史书和观看有思想内涵的影视作品。1965年,马丁和希拉·考恩(sheilaCowan)结婚。考恩同马丁家族是世交,考恩是马丁妹妹的好友,也是马丁的忠实崇拜者之一。 商海初露锋芒积累政治资本

1967年,加拿大皮尔逊总理宣布辞职。当年65岁的老马丁,作为自由党资深人士,一度被看作是党魁的最佳人选。马丁便暂别能源公司,全力帮助父亲竞选。从撰写演讲稿、制定竞选纲领到领导竞选活动,小马丁都亲力亲为。虽然老马丁最后失利,但这段帮助父竞选的经历却给小马丁留给了一笔最有价值的政治财富。马丁不仅从父亲那里学会了为政之道,更从父亲那里汲取了失败的教训。这段经历为马丁后来在仕途上一帆风顺、最终取得总理宝座至关重要。如今同是65岁的马丁,终于实现了父亲当年的遗志。1968年,马丁重回能源公司,并成为该公司的重要人物。当时的能源公司运营状况并不理想。马丁掌握管理权后,对公司进行了削减开支、裁撤冗员和加强管理等一系列措施,终于使电力公司成为一家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之后,初露锋芒的马丁成功地帮助多家企业摆脱困境,显示出其超常的管理才能。1974年,马丁被任命为加拿大汽船公司主席和首席执行官,马丁在这个位置上一坐就是14年。这些管理的经验为日后马丁担任联邦财政部长,成功振兴加拿大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拿大社会政策的“设计师”

1988年,马丁正式踏上政治之路,首次当选为联邦议员,成为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的议员。从此,马丁便踏上问鼎自由党领袖和联邦总理宝座的漫长道路。1990年,马丁第一次同克雷蒂安竞争自由党领袖一职。两位高手首次过招,马丁终因缺乏经验、时机未成而败北。但从此马丁便在自由党内部扎下了根。1993年,马丁为自由党成功取得执政党地位立下汗马功劳。同年,马丁出任克雷蒂安政府财政部长一职。当时的加拿大经济发展缓慢,政府预算赤字惊人。担任财政部长后,马丁放眼世界,充分利用世界经济整体上升和美国经济强劲发展这一有力因素,大力改革加拿大经济体制,提倡自由贸易和减税政策,大力压缩政府预算。1998年,加拿大政府首次实现政府财政盈余,马丁功不可没。由于为恢复加拿大金融秩序、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马丁被誉为冷战后加拿大社会政策的“设计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他还提倡成立了20国集团,推动加拿大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马丁因此也为他个人在国际金融界赢得了美名。2001年,他作为财政部长进入“世界经济论坛”评选的“梦幻内阁”阵容。 终于实现“党魁梦”

出色的政绩和不断厚实的党内基础促使马丁萌发了再次同克雷蒂安争夺自由党领袖的愿望。2000年,马丁再次同克雷蒂安争夺党魁,然而这次他又失败了。但马丁此时羽翼已然丰满,夺魁之势已箭在弦上。2002年6月,克雷蒂安为削减马丁势力,罢免其财政部长一职。但此举已无法奏效,自此马丁开始正式组织自己的竞选班子。2个月以后,在自由党内部马丁的支持者和外界腐败丑闻的双重压力下,克雷蒂安被迫宣布于2004年2月提前退休。2003年,自由党内马丁的支持者策动了党魁的提前改选,欲以此使克雷蒂安陷于以非执政党领袖身份担任总理的尴尬之中,迫使克雷蒂安提前交权。9月19-21日,加拿大自由党投票选举新一届***,531万自由党成员中将选举产生5800名代表,为11月举行的领袖选举大会做准备。9月21日,在选出的代表中,有近90%的代表声称支持马丁成为新的自由党领袖。11月12日,自由党全国代表大会在多伦多召开;11月14日,马丁获得大多数人的支持,以绝对优势击败唯一竞争对手现任遗产部长科普斯当选为自由党党魁。 政治纲领:推进社会改革,提高国际地位

马丁当上联邦自由党党魁的首天,便宣布若干新政策,开始履行竞选承诺。在改革加拿大政府体制方面,马丁已任命一个委员会,讨论国会改革方案,给议员们更多投票、制订和修改法律的权力,并详细检查政治任命方式。同时,马丁承诺上台后将改变原有的提名制选举方式,贯彻推行权力下放的民主化政策,实行开放式提名选举,由基层选民提名国会议员。此外,他还承诺将采取措施提高女性议员在国会中的比例。另一方面,马丁希望削减总理办公室过度膨胀的权力,回归“较民主”的常态。在经济政策方面,马丁认为加拿大虽然在短期内遭遇挫折,但加拿大经济并没有停滞或衰退。马丁表示将继续致力于平衡预算的努力,进一步降低政府债务率和税率,推进自由贸易。在社会政策方面,马丁承诺将进一步推行自由化政策,继续承认同性恋合法化和拥有少量大麻的非刑事化。在对外政策方面,马丁承诺上台后将大力加强对外联系,提高加拿大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地位,首要的便是改善加拿大目前同美国的紧张关系。马丁表示,美国目前是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加拿大必须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与最密切的朋友和最近的邻国建立起可以引为自豪的伙伴关系”。同时,马丁承诺将致力于提高加拿大的国际地位,推进地区自由贸易,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增加军费开支,加强对外援助。他说,加拿大必须领导建立多边国际体制,只有这样才能应对那些对加拿大造成严重影响的国际恐怖主义、金融冲击和SARS、西尼罗河病毒等传染性疾病。他表示,为提高国际地位,加拿大“需要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观”。他还表示,加拿大拥有最多样化的人口和世界上最为开放的经济体系,完全可以作为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催化剂。他在一次大规模采访中说,“我们可以弥合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和最弱小的经济体之间的差异”。他承诺将推进北美自由贸易的开展,致力于消除美国和欧洲的贸易壁垒,加强对非洲国家的援助和经贸交流和国际秩序的建设,打击资助国际恐怖主义的洗钱活动和振兴加拿大军事。他还说,最近几年克雷蒂安在西方对非洲的援助、禁止陆地采矿和建立国际法庭方面起到领导作用,但“这些还远远不够”。他还表示,为保证加拿大在国际社会的经济领先地位,将全力投资于教育与科技。 对其少数派政府的批评

当保守党威胁要利用加拿大的反对党日这天的机会来通过提前大选的议会议程。保守党会对马丁政府提出不信任动议去推翻马丁的自由党政府。为了避免其发生,马丁政府在2005年11月25日被新民主党的不信任票推翻。在2006年1月23日举行的联邦大选,马丁与联邦自由党落败。马丁承认选举落败后,他宣布他会辞去自由党领袖的职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0903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4
下一篇2023-10-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