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成亲要八抬大轿,不能四个人抬吗?

为什么古代成亲要八抬大轿,不能四个人抬吗?,第1张

结婚抬花轿是中国民族婚嫁文化的一种婚礼形式。在新郎迎亲的时候抬花轿,并伴奏着抬花轿唢呐音乐歌曲,以示喜庆,是迎亲途中最为热闹壮观的场面。

一、抬花轿的起源

抬花轿是汉族民间 婚嫁 文化习俗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始兴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性,而且还有着独特的趣味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此习俗虽被彩车迎亲所取代,然而,这一悠久独特的历史文化风情,却给人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旧时,由于交通不发达,婚姻嫁娶,均以轿代步,一是显得隆重气派,二是表示热闹喜庆。花轿也称彩轿,即以红色绸缎做成轿衣,在四周用彩线绣出“百年好合”、“花好月圆”、“龙凤呈祥”、“双燕齐飞”等喜庆图案,再套上木轿即成。抬花轿的人数,一般为4个人,也有8个人的,轿前轿后对半,并配有彩旗、唢呐、铜锣、高灯等随轿物件。

二、抬花轿的类别

抬花轿分平抬、闹抬、戏抬3种。要求步调一致,行动统一。婚庆行路途中,如遇转弯、沟坎等障碍时,均由前行轿夫喊出各种“彩头”予以提示。

(1)平抬,即抬着花轿平和行路,使新娘坐入轿中感到舒适;

(2)闹抬,喊起号子,吹奏乐曲,鸣放鞭炮,使迎亲场面显得热闹;

(3)戏抬,就是花轿快要接近男方家门前,轿夫采取摇、摆、抖等动作,使花轿处于不平稳状态,用以戏逗轿内的新娘。

随行人员伴之喊叫、起哄,为轿夫助威;乐队亦随之鼓乐高奏,为轿夫鼓劲;迎亲者也随之抛出 彩礼 钱,以示喜庆,使其成为迎亲途中最为热闹壮观的场面。

三、抬花轿的基本流程

1、婚娶前,男方先请媒人至女方商订喜期和条件。喜期既定,前两日就杀猪办酒。

2、头一天男方将女方所需衣服、手饰、鸡鸭鱼肉及烟酒、喜饼、糖果等物,用抬盒送到女方;女方则将嫁妆交给来人抬回男方,俗称“辅盒”。这天晚间,新郎在家里行加冠礼,又叫“告祖礼”;新娘也在这天整容更衣,坐席习礼。

3、娶亲正日,男方抬花轿,张高灯,敲锣鼓,吹喇叭,组成迎亲队到女方迎亲,新郎随行。花轿至女方后,交给女方抬进屋门,接新娘上轿,迎亲乐队则立于门外高奏乐曲,频放鞭炮,谓之催轿。待新娘上轿后,由女方抬出再给迎亲者抬回男方。

四、抬花轿的发展历程

1、办一场热热闹闹的婚礼是每个人的心愿,但一味追求“排场”而“打肿脸充胖子”的话,那就得不偿失了。“抬花轿”办婚礼,充满了传统文化色彩,办得虽然朴实简单,却不不失热闹排场。

人们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办这样一个“绿色低碳”的婚礼也不失为一种好方式、新生活,应该给这种新形式点个赞。由于人们消费观念在发生转变,新时代年轻人的婚尚观也得到了提升。在农村,红色就是喜庆。

2、简单而有意义的婚礼本来就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从“低碳从简”的角度去看待结婚这项人生大事。

事实而言,从简的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文明不仅仅表现在不随地吐痰、不横穿马路、不乱丢垃圾这些表层上,市民的核心价值取向才最能体现一座城市文明的程度。在拜金主义倾向日趋严重的今天,这样一种隆重、热烈、简朴、严肃而且庄重的“抬花轿”婚礼,实际上也是在借传媒的力量推进城市的文明进程。

五、抬花轿唢呐 歌曲 歌词

《抬花轿》香囊记选段

类型:豫剧

歌词:劲松

演唱:周凤莲

府门外三(呀么)三声炮

(啊)花(啊)花

花轿起动(啊呀哈哪哈呀咳咳。

府门外三声炮花轿起动,

周凤莲哪,

周凤莲坐轿内我喜气盈盈。

众执事鸣锣开道排到齐整,

那个鼓乐吹,

嘀嘀嘀嘀嘀嘀,嗒嗒嗒嗒嗒嗒,

嘀嘀嘀嘀嗒嗒嗒嗒悦耳动听。

出府来吹得是百鸟朝凤,

一路上吹得是鸾风和鸣。

武状元来迎亲满城惊动,

乡亲们站路旁赞不绝声。

这个说新女婿他好人品相貌端正,

那个说新媳妇长得好多么水灵(哪哈呀)。

乡亲们都夸俺女婿好呀,

隔着轿帘我看(哪)

影影绰绰我看呀看不清(啊)。

看哪,看哪,

看呀看不清啊(哪呀咦呀咳)。

轿前边走一匹高头大马,

马上边端坐着一位相公。

只见他身穿红袍金盔罩顶,

上插着金花十字披红。

不用说俺知道,

就是俺的那个他来把那亲迎(啊)。

小兄弟扬鞭催马把我护送(啊),

头戴乌纱身穿红袍满面春风。

武状元把我娶呀,

文状元把我送啊,

大姑娘我今日(哪哈呀咳嗯啊咳)

那个八面威(哪)

那个八面(哪)威呀,

风(啊呀呀咳哪呀嗯啊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5114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4
下一篇2023-10-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