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夫妻老来伴,执手相看两不厌的意思是什么?

少年夫妻老来伴,执手相看两不厌的意思是什么?,第1张

这句话是指婚姻中男女双方在长期的朝朝暮暮的陪伴下,两人的感情会由爱情逐渐转变为亲情,变成一种更为牢固的相处模式。

此时的夫妻情感平淡如水,清澈而透明,对对方了如指掌,相处模式多了理解、包容和尊重,对方的一切都会清晰地映射在自己心中,情感形式无限接近心心相印,如同找到了人生伴侣,谁也离不开谁,谁的离开(去世)都会令对方一蹶不振。

引申含义

“少年夫妻”具体到年纪方面就是十几岁的样子。在宋朝的法律记载之中,男子十六岁就可以结婚生子了,而想想我们现代社会十六岁的男子还在干什么,基本上都在学校读书吧,至于女子的记载则是十五岁,在中国古代,女子到十五岁的时候要举行"及笄”之礼。

其实就是给那个时候的女子戴上簪子,表示她们已经可以结婚生子了。而十六岁的男子和十五岁的女子结为婚姻,我们就叫他们为少年夫妻,无论从古代还是现代来看,年纪缺少小了一点。因为结婚之后他们还有很长一段人生路要走,一直白头到老,所以俗语之中说“少年夫妻老来伴”

导读: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夫妻没有年轻时的相爱与陪伴,哪里来的“老来伴”呢?

老舍曾在《骆驼祥子》中写道:“娶老婆,你得像回事儿。对老婆好,你才像回事儿。”

男人娶老婆前,可能需要外表、财富、才华这些外在东西的加持,以此来吸引心仪的对象。当男人娶到老婆后,和妻子置身于平凡的生活中,就展现出其私底下最真实的人品。

对妻子好的男人,懂得妻子的操持家务的不易、怀胎十月的艰辛和事业家庭两头兼顾的难处。

我始终觉得,男人既然选择了婚姻,对老婆好就是他的一种责任。何况,有些姑娘嫁给你,当时只图一句“对我好”,便义无反顾嫁给你,与你相伴一生,你又怎么忍心让她在婚姻里失望,受委屈呢?

然而,如果你对妻子不好,感情里的帐也会一笔一笔地记着。

如果你对妻子冷漠自私,也就不要指望她对你无限包容。你对妻子薄情寡义,就不要指望她对你生死相依。

有些男人的算盘打得好,年轻时不好好爱自己的妻子,老了却希望妻子对他不离不弃、尽心地侍奉自己。

“少年夫妻老来伴”,若没有年轻时的陪伴和相爱,何来的“老来伴”呢?

01

最近外婆住的小区里,出了一则特别“热闹”的新闻。

主人公是外婆小区的一个六十多岁的男人,因为儿子拒绝回家赡养他,被他找来媒体曝光了。事情引起了轩然大波,小区的住户都赶着来围观。

外婆说,这个男人年轻的时候发过大财,住过上好的别墅。现在没工作也没收入了,就想把儿子找回来奉养他,结果儿子不肯。

到最后,经过很多媒体的工作人员调停了半天,儿子才不情愿地答应每个月会给他父亲打生活费,但是别指望他会原谅他。

本来觉得,这个中年男人还挺凄惨的,被儿子如此对待。可是小区的邻居们却都说男人是活该,自己作孽。

后来我也是通过邻居,才知晓了事情的细节,儿子对于这个父亲的恨,全都来自当年他父亲对妻子的冷漠自私和刻薄寡义。

年轻时,男人发财的那几年,特别飘飘然,置办了一栋小别墅,整日觥筹交错。可是私底下,他早就看不惯自己的妻子,不仅整天恶言恶语,还对妻子拳打脚踢。

男人脾气很差,他妻子却是个很隐忍很内敛的女人,真不知道对这样一个女人,他怎么下得去手,能把她踹得满身都是鞋印。后来为了一个漂亮的年轻女孩,和妻子离了婚。

五十多岁的时候,男人不仅赔光了生意,小情人也跑了,自己身后还欠了一屁股的债务。由于他一贯的名声,后来也没有女人嫁给他,他游手好闲,一直闲逛到六十岁。

后来他偷偷打听妻子的生活,想找妻子回来作伴,昔日的妻子也表示不再想和他有任何瓜葛。现在日子过不下去了,便找来儿子讨要赡养费。

02

晚年将至,如果一个男人却在这时失去了妻子和儿子的爱。老了得不到妻子的陪伴,人生也只剩下凄凉二字。

有人说,男人年轻的时候不需要妻子,到老了以后才需要妻子。

这也不难理解。年轻的时候,很多男人觉得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一心追求事业,是家里经济的主要来源。倘若妻子收入不高、或者只是家庭主妇,男人就会觉得她们只会围着灶台和孩子转。

因此这些男人觉得妻子几乎是可有可无的,有妻子在反而还是一种束缚。于是好多男人宁可把时间花在外面的朋友那里,及时行乐,也懒得搭理自己的妻子。

而到了男人老了,从岗位退下来了,没了职场上的魅力、也没了四处奔波的体力,孩子也离开了家,男人就有更多的闲暇功夫参与到家庭生活当中。这时候男人不能够孤独一人,妻子则是陪男人度过晚年生活的不二人选。

可是这样真的现实吗?年轻的时候不爱自己的妻子,到老还想要一个一心一意对自己好的妻子。

在中国,从近年的司法数据来看,提出离婚的中国女人也大多集中在35到55岁之间。而中年妇女的离婚数量也是逐年攀升,有的女人选择在孩子高考后离婚,有的则是选择等孩子买了房以后离婚,离开自己结婚十几、二十几年的丈夫。

如果年轻人的离婚是因为一时冲动和年少无知,那么中年人的离婚则是深思熟虑、忍无可忍的结果。

我只想说,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女人在婚姻里攒够了失望,真的也会离开。丈夫在婚姻里对她们怎么样,她们心里有数,到老了也不和你“作伴”。

03

对妻子不好的男人,除了人品有问题的,十有八九,是没有意识到妻子于家庭中的真正意义,喜欢夸大自己贡献,但忽视了妻子的价值。从而认为,没必要对妻子好。

读者王先生,四十多岁的时候生意失败,度过了一段极其灰暗的日子。可是,也就是在人生低谷的时候,才意识到看似“无足轻重”的妻子对他的重要性。

当对方催债的时候,王先生就想着四处躲,生怕听见手机铃声响。王先生说,当时他头发都白了许多,整天吃不下睡不着,心情烦躁,经常冲着妻子大吼大叫。

当时他就觉得自己完了,这个家也守不住了,跑到街上去帖卖自家房子的小广告。

王先生说:“回想起来,我那时那么冲动和暴躁,妻子也没有发脾气,陪我度过了最难的时候。孩子小升初,是妻子每天顶着烈日去跑教育局。家里老人生病,妻子忙着跑医院,最后还债务,也有妻子的一份功劳。我却只沉浸在自己的失败里,忽略了妻子对这个家的真正意义。”

王先生终于意识到,自己平日里也只是负责拿钱给家里的,对家庭的贡献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大。而怎么用钱,用在哪里,家里真正的“掌舵手”,幕后默默付出的人是妻子。而自己,没有给她足够的疼爱和关注。

我见过很多家庭,女人也可以撑起一个家,也可以做家里的顶梁柱,而丈夫遇到经济、健康上的困难,往往是妻子第一个伸出援手。

年轻时的男人,并非不需要妻子,他们只是夸大了自己的能力,瞧不起妻子点点滴滴的奉献,不理解,不疼爱妻子。长时间以来忽视了妻子的价值。

04

年轻时,视妻子为“保姆”,觉得她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伺候全家就是理所应当;老了以后,把妻子当“护工”,陪伴左右,照顾自己的老年生活。

如果这一切都是可以免费得到的,那么男人也就懒得再对自己的妻子好。

要知道,婚姻不仅仅有其基本功能,还有不可替代的精神价值。妻子,并非只有“老来作伴”、伺候你这么一种作用。夫妻间的“老来作伴”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陪伴。

婚姻里除了责任,剩下的就是爱。只有相爱才能实现精神上的陪伴。

婚姻从来不是一场比试公平的交易,家也不是攀比贡献的地方。婚姻的意义,就是年少的时候我们尽情爱,而到中年,我们能彼此照料,相互扶持,老了以后,还能彼此陪伴。

如金星所说:女人如水,你用0°遇见我,我即刻成冰;你用100°爱我,我才会立即沸腾;你用50°对我,我便不冷不热。

女人对男人爱的写照,便是投桃报李。年轻时对妻子好的男人,自然也会收获妻子的爱慕和家庭的和睦。反过来,对妻子不好的男人,也别总想着冷漠能够换来热情,虚情可以骗取真心。

要知道,年轻的时候好好相爱,到老了生活也不会亏待你。

婚后回奶奶家的时间少了,过年期间偶然回去发现家里的墙上多了一张表框的证书—-金婚。这张代表结褵50年走过半世纪的证明,被爷爷一同挂在家族照的墙壁上。再看看其他家族照写下的岁月足印,心头感觉暖暖的、也酸酸的。

在上个世纪初的人们,多半是父母之命的结合,奶奶和爷爷也不例外。奶奶18岁就嫁到这个大家庭来,也因为父母在六岁时即双双离开人世,家中三名姐妹由姑姑养大,其中最小一名被人收养当童养媳。而奶奶和姐姐只能到处帮忙,赚点生活费,过著到处借钱的日子,刚好爷爷家族的亲友是奶奶家的债主,于是这段婚姻的最初是来自很现实的金钱借贷过程。奶奶并不曾受过教育,爷爷是家中的长子,受过几年日本教育,懂得日文与国语,但在以前那极度重男轻女的观念下,婚后的奶奶自是开始了一般苦情媳妇的生活。

在我有限的记忆里,爷爷是很拘谨且严肃的人,小时候只敢黏着奶奶的我,常觉得爷爷不怒而威的感觉让人很不想亲近,但爷爷对奶奶的态度也像对我们小孩一样,奶奶常是被骂的那个角色。也因为没自主能力,所以生活费都得仰赖爷爷。每当爷爷在发脾气的时候,并不曾听过奶奶回嘴,总是乖乖的、安份的被骂着。当孙子的我看在眼里,却不懂的为什么爷爷总是要这么生气。

当我开始慢慢懂事以后,常常回奶奶家陪她们说说话、泡泡茶、散散步,因为叔叔伯伯都在异地生活,家中只剩下两位老人家,虽然有些台语我还是听不懂,也常常要比手画脚去解释,但我喜欢陪着和蔼可亲的奶奶。特别是手牵着手到村里走走,看看花、看看草、看看田梗里的农作物,也看看南方的太阳逐步落日,这片土地记录着他们七八十年的光阴,从一片泥泞的田梗,到小石子又变成柏油;踏在土地上那双足迹清楚的烙印曾经,即使现在穿上了鞋子,奶奶还是习惯脚踏实地那份稳定。

十年前爷爷一场肺结核,所有子女都清楚并不乐观,但爷爷凭借自己意志力和奶奶的坚定,顺利的度过了难关。 从那一次开始,我隐约觉得爷爷有些许的不同了。 变的比较爱笑,不爱生闷气,也不再常对奶奶大小声,反倒会去问奶奶待会要做什么、去那里,爷爷开始会黏着奶奶了,也会耍耍小性子说要吃什么,平常时间就斗斗嘴,考考对方记忆力,两个人常常是一堆孙子名字都会叫错,互相取笑对方脑袋不灵光。

我不曾问奶奶是否有感受到不同,只是心里莫名嘀咕著—患难与共后晴天原来是这副模样。

但又在经历过肺结核的考验,五六年后爷爷又再次面临生命的挑战,这次是淋巴癌的打击。我只记得当时转过几间医院,没有医师愿意明白表示是癌症,只是隐晦的说明要做切片,得开刀检视才能知道。最后爷爷割除一半的胃,也开始做化疗,最后奇迹式的抗癌成功了。现在只剩每年一次的追踪检查,健康状况非常良好。

也就在金婚这短短几年期间,经历过两次重大的考验,直到这张证明发下来的时候,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五十几年了。

想想自己虽然结婚才一年多,却是很不自觉会去思考五十年后的彼此会是怎么模样?

少年夫妻老来伴,原来人愈老,是会愈害怕失去另一半。只是若没有这份担心、牵挂,带着温馨与试验的过程,人生回过头又会剩下什么? 漫步云端的蜗牛 授权转载 原文出处少年夫妻老来伴

关于夫妻,谈论的话题很多,有人说,"夫妻好比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很流行。这句“少年夫妻老年伴,携手相看两不厌。"流传很广,但大多数人只知道前半句,后半句知道的人并不多。爱相杀中,又互相产生了感情,厌倦对方缺点的同时,又能感恩对方的付出,这就是“一日夫妻百日恩”;我中有你,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确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在这个过程中,既体会到爱情的甜蜜,也体会到了夫妻间的亲情。

确实如此。三十多年的夫妻,越老感觉越离不开了。这是比骨肉亲还亲的一种感情…特别如果一方身体还不好的情况下,如果夫妻感情好,确实离不开了。而且是越来越顺眼了。感谢邀请,我认同,说一下我吧,我是70后,那时在农村,没有考上大学的女孩子,比比皆是,到了该结婚的年纪了,看看那个男孩子长的顺眼,能说上话,这就行了,那些爱情啊,风花雪月,在梦中我们再相会。

。”男女情投意合,暗生情愫,海誓山盟,到成为夫妻,是爰情最终的结果,古人有很多歌颂爱情的诗词。比如: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心心相印、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等。平时骑着摩托到处跑,最有意思的是身后啥时候不忘带着阿姨,阿姨有时候不想坐,可是这位叔叔非要跟阿姨一起出门,看的出来,阿姨心里其实蛮高兴的。

少年夫妻老来伴,据我观察,多数是少年夫妻,老来不相伴。只有少数夫妻才有老来伴?原因是,夫妻老了,感情淡化,习惯改变,有的老年夫妻,到了晚年,各吃各的,行同陌路。,不可能整日陪伴老人左右。其实人都是要有精神需求的,不可能仅停留在物质需求上。所以老来伴显的极为重要,捞个嗑,相互打把手。精神上不寂寞,生活上相互照应。

这样老来伴的感情非常让人羡慕。

在这个浮华的世界,有一个人能够从年少陪伴着另一个到年老,不离不弃,一起白头,是一件非常浪漫,也非常难得的事情。很多人都因为各种诱惑、原因在中途下车,将自己爱的那个人扔在半路,像商丘奶奶这样,即便一把年纪,还依然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都给老伴的人,非常少,人生如果能得这样一个人,能够这么一段爱情,笔者想这段人生之旅也算没有白来,这一辈子即便没有大富大贵,也让人羡慕不已。

在这个世界上真正能够陪伴自己的人,只有伴侣,父母只能陪伴人生前半场,而子女如果孝顺或许能够陪完后半场,只有伴侣能够陪伴成年后的所有时光,所以珍惜身边的人,珍惜爱自己的人。也许年轻时夫妻两人会打打闹闹,甚至会闹到想要离婚的地方,可只要双方还有爱,还愿意维持这段婚姻,那么等一切尘埃落定,年轻时的闹腾会变成老来伴的温馨,耳边的念叨给人的感觉,也会从烦躁变成想念,尤其是在子女远走高飞,身边只剩下彼此时,这种感觉会特别明显。

有时候走在街头,看到一些头发花白的老人,手牵手一起往前走,真的让人很感动,择一人终老,这是无法用言语说出的爱,也是很多年轻人在速食社会中无法体会到的,如果说多一些这样的爱情,或许不想结婚的女孩不会越来越多,不想生孩子的妻子也不会越来越多。所有的不想,最深处的思想都是害怕,他们害怕结婚生子后没有保障的生活,他们害怕自己会变成最不喜欢的那种人,如果爱情能让他们打消这样的念头,婚姻也不过就是水到渠成罢了,没有谁会为了抗拒而抗拒。

人们常说,少年夫妻老来伴,衣服穿破才是衣,老婆到死才是妻。说的就是善始善终才是“名副其实”的夫妻。

生涩的年纪履历人生世事不多,所有的观点血洗气博,人生的决断往往就是“今天抛却长江去,明天大洋漂海岛”,俗谚:初生牛犊不怕虎,不是不怕虎,是没有经历过虎的厉害,所有的决断往往“一气哈成”。等待老成了,事无巨细也就瞻前顾后,“把握”决断,那才是“老成持重”。

夫妻新婚,燕儿旖旎,浓情蜜意,正是人生的蕾艳花香、情不自已的时光,意气风发,粪土一切困难和所经历的风风雨雨。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亲戚朋友的往来,每个人所必须走过的抛物线,耐得住寂寞耐得住阵痛耐得住苦涩的拐角这人生的“九九八十一难”,能够坚持到西天如来那儿取来“真经”,夫妻的锅碗瓢盆由磕磕碰碰到交响婉转,相互的亲情入心入肉入骨,对方的一笑一颦都是自己的九九乘法口诀,对方的一疼一痒都是剜在自己身上。白发夕阳,三生石上,夫妻已经是同魂同魄。

客观上讲,没有多少人在年轻时深知结婚和生孩子的两大真正本质,在选择婚姻对象时都讲求牵手一生的承诺或条件般配。所谓承诺,就是要把语言表达的内容严格实践“承担、兑现”。自始至终,价值观的承诺、般配与践行要看得见摸得着。婚姻内的两个人,是人际关系既简单又复杂的基本细胞,也是诠释“爱”既简单又复杂基本单位。人生的成功与失败最终以对“伴侣”的实践结果为标志,多数人自‘’人知天命‘’到终老的这段时光,才能感受到“婚姻”或“伴侣”的真谛。如此,不难理解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单身,因人生过程中的诚信缺失或不可预测性是人类的顽疾。

中国人自古崇尚“知书达理”,这是礼仪之根。知书,可理解为明白了作者的经验之谈;达理,可理解为赞同并按照书里的某些观点去有效执行。夫妻关系里,双方各自学以致用的实践结果如何,执行得是否有效,这就需要带着“经验之谈”回到“人际关系”的“基本细胞”和诠释“爱”的‘’基本单位‘’里挖掘彼此能相交的“理”。认知度高度一致,才能总结出属于自己婚姻内的“书”,即共性价值观。它会促成“彼此相爱”的真—切—实—感,也会是承诺、般配的自然成果。

老人年纪大了,再次结婚,需要的是陪伴和帮扶,这都是需要通过法律来保证的。不领证,只能算是搭伴养老,在双方身体好的时候,是可以陪伴的。当其中一方的身体出现了严重的疾病时,就需要另一方来赡养,不领证就没有任何的约束力了。那就真的成了,好的时候是同林鸟,有难的时候就各自飞了。随着人年纪的增长,人的身体会衰弱,会很容易生病,赡养和帮扶老人是必要的。老人领结婚证就是为了约束新老伴尽到伴侣的帮扶义务。

领证的弊端,很多子女其实是不赞同老人再婚领证,原因就是老人的养老金在婚后就成了共同财产了,老人去世了之后,再婚的老板就成了合法的继承人,是会和子女们一起分老人的遗产。家庭条件比较好的一方,子女是很反对再婚领证的。子女们觉得,两个老人只要合得来,能够在一起做个伴,在需要的时候相互帮衬一下,就可以了。以上分析了领证与不领证的利弊,但对于老年人再婚,我们既不能不履行义务,也不能享受权益,这不可能是双方的。既然是老年人再婚,就要以老年人的权益为主要考虑。如果子女想保护自己的利益,可以订立“婚前协议”,将双方的财产继承问题和老人去世后的善后事宜进行分割,同时保证老人能得到陪伴和帮助。至于老人未来的养老,子女还是要让老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掌控。因此,建议在协议好的条件下合法领取结婚证,以保证老年人晚年幸福生活。

拿结婚证流程:

1、当事人申请领证,并提交资料;

2、审核证件材料;

3、符合条件的登记结婚,并发放结婚证。结婚需要到男女双方其中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登记。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六条

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

第一千零四十七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第一千零四十八条

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第一千零四十九条

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第一千零五十条

登记结婚后,按照男女双方约定,女方可以成为男方家庭的成员,男方可以成为女方家庭的成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5162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4
下一篇2023-10-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