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的生平简介 聂耳是谁

聂耳的生平简介 聂耳是谁,第1张

1、聂耳(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云南玉溪人,中国音乐家,主要从事包括**插曲在内的流行音乐、中国民族音乐的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聂耳也被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音乐运动的先驱。

2、1934年4月聂耳加入百代唱片公司主持音乐部工作,同时建立百代国乐队(又名“森森国乐队”)。这也是聂耳最多产的一年。1935年1月聂耳任联华二厂音乐部主任。

3、1935年2月,田汉为**《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即日后的《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从监狱传出。聂耳听说后主动要求谱曲。

催婚这件事,似乎是长辈最爱做的事情,可很少有晚辈懂得长辈如此做的深意。他们不是害怕你不合群,只是害怕你孤苦无依。

“父母不在,你直面死亡……” 这句话很沉重,沉重到唯有亲身经历才能真正理解它的分量,可若是等到那时,恐怕一切都太晚。

一、母亲催婚,聂耳不急

聂耳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想必没有人不知道他作曲了我们的国歌。作为音乐天才,他的一生非常短暂,短到只有23年,还来不及感受这世间的沧桑变化,便已经悄然离世。或许,老天给了他非凡的才华,便收走了他一部分的寿命作为抵押。

人生虽然短暂,但是该遇见的人却没有错过。聂耳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女子,她的名字叫做袁春晖。这是他的初恋,也是他人生中最眷恋的光芒。

他们相遇在1928年,因为音乐,他们了解了彼此。袁春晖唱歌跳舞,而聂耳便负责伴奏。那一年聂耳17岁,是他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也是此生最温暖的岁月。他们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都是幼年丧父,他们也有相同的兴趣爱好。或许,天作之合便是说的他们两个吧。

那时,他们谁也没有捅破窗户纸,却经常走在一起。他们会给彼此取滑稽的外号,回偷偷攒钱给对方买礼物,会互相开无伤大雅的玩笑,也会偶尔亲昵地摸摸对方的头发。年少时期的爱人,单纯而真挚,是许多人魂牵梦绕的珍贵回忆。

这是爱情的味道,是那种空气中布满粉红色泡泡的温馨。那时,聂耳是自卑的,他家境贫寒,比不得袁春晖的家境。虽然他知道,女孩从来不曾把家境放在心上,可作为男人,他想要等自己闯出天下后,用十里红妆迎娶最爱的新娘。

母亲劝他成家,也准备给他说袁家的亲事,可聂耳摆了摆手,说:“妈妈,我还小,现在不是谈婚姻问题的时候。”母亲还是坚持,想让他们先订婚。在当时的年代,这个年纪订婚其实很正常,可是聂耳还是拒绝了。

二、有些错过,便是一生

很少有人懂得,未来不可期,有些错过,便是一生。那时聂耳还很年轻,从来不曾想过自己的岁月竟然短暂到来不及迎娶最爱的女孩。他用事业和前途堵住了母亲的嘴,却忘记了女孩同样在用满腔的情谊等待着他。

1930年,聂耳大学毕业,准备回到家乡。可天有不测风云,他因为积极参加学生运动,遭人举报,随时会被逮捕。为了避免入狱,聂耳离开了昆明前往上海,那时候的他从来不知道,这次的离开竟然让他和袁春晖成了永别。

袁春晖的压力很大,她的家境很好,所以家人并不怎么看好穷小子聂耳。在女儿的坚持下,她们等待着聂耳的上门提亲,可一等二等,却怎么也等不到聂耳的消息。那些时候的亲戚朋友,总给袁春晖介绍富家公子,可惜女孩一直在等待,从来不肯低头。

可再多的爱,都抵不过一句音讯全无。那不是一个和平的年代,四处战乱,动荡不已。几年的坚持,袁春晖依然没有看到聂耳回家,终究还是妥协了。或许,她也是真的失望了,若是聂耳真的爱她,又怎么舍得她独自一人抵抗家人的压力呢?

后来的袁春晖,在家人的安排下嫁给了自己并不爱的男人。或许,那个时代,没有爱情的婚姻是常态,可对于心有所属的人而言,这样的日子太痛苦。晚年的袁春晖也没有过上家人想到的那种好日子,她被批斗,身心摧残,后来双目失明,卧床不起。

三、思念常伴,却无法同行

聂耳一直没有忘记袁春晖,只是不知道他得知女孩婚讯的时候,是否会有那么一点点后悔,后悔自己为了事业而放弃了她。后来的聂耳,将自己的思念藏进了日记里。他知道袁春晖的梦想,所以在奋斗的同时,还不忘为她攒钱去国外学习音乐。

可惜,愿望和现实总有出入。最终的聂耳,无法和袁春晖同行。那时的聂耳,年少有为,不少友人撮合他和王人美、谈瑛等人,也传了不少的绯闻。可聂耳在给好友的信中却直言,自己心中只有“小三晖”。

这是他对袁春晖的昵称,哪怕两人已经无缘,也终身不会再见面,可他的心中依然忘不了她,这是他曾经最美好的青春岁月。他还是会给她写信,不为表达感情,只为告诉她自己的近况。或许,当缘分已尽,思念便成了一种牵挂,只要你好,我便知足。

无法同行,不怨天尤人,接受现状,希望你平静安好。或许,最美好的爱情便是如此,哪怕因为遗憾不能再度携手,也仍然希望你比自己过得好。

作品:

1932年:《进行曲》(口琴曲),《圆舞曲》,《天伦之爱》(歌舞曲)。

1933年:《开矿歌》,《饥寒交迫之歌》,《卖报歌》。

1934年:《走出摄影场》,《一个女明星》,《雪飞花》,《翠湖春晓》,《雪花飞》,《金蛇狂舞》,《昭君和番》,《卖报之声》,《小野猫》,《打砖歌》,《码头工人》,《苦力歌》,《毕业歌》,《大路歌》,《开路先锋》,《飞花歌》。

1935年:《告别南洋》,《春回来了》,《慰劳歌》,《梅娘曲》,《逃亡曲》,《塞外村女》,《打长江》,《采菱歌》,《铁蹄下的歌女》,《义勇军进行曲》,《小工人》,《伤兵歌》,《白雪歌》,《采茶歌》,《茶山情歌》。

生平:

1912年2月14日(农历辛亥年腊月廿七),聂耳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甬道街73号。

1916年7月17日,聂耳的父亲病故,家庭经济立即陷入困境。后依靠他母亲的努力,通过了医生鉴定的考试,获得正式挂牌给人治病的资格,同时仍兼成春堂制药、卖药的经营,勉强负起全家的经济重担。

1919年,聂耳进入昆明县立师范附属小学,学习非常刻苦努力,成绩经常名列前茅。初小结业后,因生活艰难,无法按学校的规定缴纳童子军服装费,被迫转学。

1922年春,进入昆明私立求实小学高小部学习,由于他的成绩优秀,得到减免学杂费的待遇。他从小就明显表露出对音乐的爱好,先后向其家人及邻居邱木匠学习民族乐器(竹笛、二胡、三弦、月琴等)的吹奏并对当地民间音乐(如滇戏、花灯、洞经调等)开始接触。

1925年,小学毕业,考入云南第一联合中学。学习期间热情投入进步学生运动(如参加五卅惨案后援会等),并开始阅读进步书刊等。在其作文课业中表现出对时事的关注及鲜明的同情劳动人民的观点。

同时,每天晚上参加由法籍教师柏希文所开办的英语学会,进行英语的补习,并向柏氏学习音乐基础理论和钢琴的弹奏,积极热情参与校内外的业余音乐活动。

1927年秋—1928年冬,历经三榜考试,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高级部外国语组,主修英语,曾任市学生会宣传部长。结识后来担任第一师范附属小学音乐教师的张庾候,开始随张学习小提琴。并与其三哥聂叙伦、友人李家鼎等经常在家里进行民乐合奏等活动。

参加学校里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所组织的外围组织“读书会”,开始阅读有关马克思主义的基础读物。参加由当地中国***地下党组织领导的“济难会”,多次从事给被关押的革命同志进行接济等工作。

1928年,正式秘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参加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及进行有关刻印、张贴传单以及参加示游行等活动。

1928年11月底,出于投入实际斗争的革命愿望,他瞒着家庭报名参加滇系军阀范石生所招收的“学生军”,秘密离开昆明,中经越南、香港等地,到达湖南的郴州,接受所谓新兵训练。当年底,离开新兵队,任特务连的上士文书。

1929年3月,随军官赴广州,4月8日被该部队遣散,流落广州。4月中旬,以聂紫艺的名字,考入广东戏剧研究所附设的音乐班,但入学后发现与其志愿不合,即离所。5月6日,靠朋友的借款,得以返回昆明家乡。

1929年5月,回昆明省立第一师范,插入原班继续学习。仍然作为学校的课余文艺活动的积极分子,经常参加校内外的音乐、戏剧等活动。与张庚侯、廖伯民等友人一起组织九九音乐社。当年10月,开始参加该校的戏剧研究会所举办的一系列中文话剧的演出活动。

与其在云南的初恋女友袁春晖结识。在昆明发生大爆炸后积极参与中共地下党领导的青年救济团的各项针对反动派的斗争,因而引起反动派的注意。在毕业(1930年)前夕,得悉他有被捕的危险,在其家庭的帮助下于7月10日随云南一商人匆匆逃离昆明,绕道海防、香港、到达上海。

1930年7月18日,到达上海,在云丰申庄从事杂役性的工作,开始没有工资,于8月下旬,才给以每月十五元的低薪。11月,经朋友介绍参加由上海中共地下党所领导的进步发群众组织——反帝大同盟。

1931年3月19日,云丰申庄倒闭。聂耳随即失业,开始四处寻找职业。4月,聂耳报考“明月歌剧社”,主考人黎锦晖慧眼识英才,破格录取他为乐队练习生,师从乐队首席王人艺、外籍教师普杜什卡刻苦学习小提琴,黎锦晖为他取名“聂耳”。

1932年4月,由田汉介绍加入左翼剧联及其剧评小组。8月10日,明月社刊登《启事》,宣布聂耳退出明月社。同月,聂耳来到北平,参加当地左翼剧联和音乐家联盟的活动与演出,并于次月报考北平艺术学院音乐系,仅参加了文化公共课的笔答初试,未能通过。

以后他又报考过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小提琴选科,因为“没有拉好”未被录取。11月,进入联华影业公司一厂工作,参加“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并组织“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组。

1933年,聂耳加入中国***。

1934年4月,聂耳加入百代唱片公司主持音乐部工作。聂耳于1934年底,聂耳搬至淮海中路1258号三层阁楼居住,现聂耳旧居为民居。同年底,聂耳应聘为联华影片公司二厂的音乐部主任,为影片《新女性》作曲并配乐。

1935年初,聂耳为《义勇军进行曲》作曲,1935年1月聂耳任联华二厂音乐部主任。随后为躲避国民党政府追捕,于1935年4月15日离开了上海,拟途经日本赴欧洲和苏联考察、学习。

1935年7月17日,年仅23岁的聂耳在日本藤泽市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

扩展资料:

《义勇军进行曲》是一首极富创造性的歌曲,作曲家聂耳以巨大的激情投入此歌的创作。首先,他成功地把田汉散文诗般的歌词,按照音乐的规律,处理得异常生动、有力和口语化。

在旋律创作上,他既吸收了国际上革命歌曲的优秀成果和西欧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又使之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从而使此歌能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发挥其战斗作用。

歌曲开始是六小节进军号般的前奏。它具有铿锵的节奏、明亮雄伟的旋律,其中三连音的妙用,更增强了歌曲的战斗气氛。前奏虽然短小,但却蕴含着整个歌曲情感和旋律发展的基础。

歌曲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这一进行贯穿全曲,曲末并作多次重复,给人以坚定不移、势不可挡之感。

聂耳根据歌词分句的特点,把这首歌曲处理成由六个长短不等的乐句所形成的自由体结构。虽然每个乐句的旋律、结构都各不相同,但乐句与乐句之间,衔接紧密,发展自然,唱起来起伏跌宕、浑然一体。

歌词第一、二句都是带有号召性的。作曲家把这两句旋律按“5—1—3—5”的上行趋势处理,特别是节奏的安排,采用了后半拍起句,更能给人以紧迫感。歌曲由第二拍弱起,并作四度上行跳进,显得庄严雄伟而又富有推动力。

歌词第三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全部歌词中最重要的警句。聂耳在这里不仅运用了全曲中的最高、最强音,而且创造性地在“中华民族到了”之后,突然休止半拍,从而使“最危险的时候”这一句得到突出的强调。

《义勇军进行曲》以其高昂激越、铿锵有力的旋律和鼓舞人心的歌词,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强烈愤恨和反抗精神,体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在外侮面前勇敢、坚强、团结一心共赴国难的英雄气概。

-聂耳

#二年级# 导语《少年聂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少年时代的聂耳非常喜欢音乐的事。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少年聂耳》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少年聂耳》原文

 聂耳是我国杰出的音乐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革命歌曲,我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就是他谱曲的。

 聂耳诞生在云南省玉溪县,少年时代他就非常喜欢音乐。他的邻居是一位木匠师傅。每当夜幕降临,这位师傅总爱坐在门口,用一支短笛吹奏各种山歌小调。聂耳常常跑到木匠师傅跟前,坐在石阶上,手托着下巴,眼睛一眨也不眨地侧耳倾听。

 有一次,聂耳指着短笛恳求说:“师傅,您笛子吹得太好了,能教教我吗?”木匠师傅听了,微笑着点点头,说:“你也喜欢吹笛子?好吧,我收你做徒弟。”从此,聂耳就天天到他那里学吹笛子。

 一天下午,聂耳和哥哥到昆明西山去游玩。哥哥去攀登龙门,聂耳却独自站在一棵大青树下吹起了笛子。

 傍晚,天空忽然阴云密布,下起了蒙蒙细雨。聂耳全神贯注地吹着笛子,似乎一点儿也没有觉察到。悠扬的笛声飘荡在林间小路上,许多行人被吸引了,都站在细雨中静静地听他吹笛子。哥哥从龙门下来,看见聂耳站在雨中吹笛子,连忙跑过去替他撑着雨伞,让他尽情吹奏。迎着滇池上的点点归帆,聂耳用美妙的笛声,赞美家乡的湖光山色。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少年聂耳》教案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自学课文,初知内容大意,练习用自然段归并法分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1、听国歌、谈体会,引出人物聂耳

 2、学生谈谈对聂耳的认识,老师简介聂耳。(见教参)

 3、从题目看,课文是什么类型的文章。(写人)写谁?写他什么时候的事?(补充课题)

 二、初读课文,谈感受

 1、少年时代的聂耳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2、参考课后第三题,小组讨论各自然段段意,试着用自然段归并法试着给课文分段。

 3、预习课文

 三、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1、向同学们汇报自己会读、会写、已经理解的词语

 2、读一读自己认为读得的段落,读一读自己认为最难读的句子。

 3、提出预习中碰到的困难,师生互相解决重点理解下列词语:谱写、恳求、诞生、降临、美妙、归帆

 4、复习本单元"学习提示"明确分段的操作步骤,交流分段。

 四、作业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教学2——5自然段。能划出课文中具体描写聂耳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音乐的词句,深入阅读。

 教学过程

 一、读第2——5自然段。

 说说课文讲了聂耳少年时代的哪几件事?

 (听、学笛子,忘情吹笛子)

 课文是围绕哪几句话来讲的?

 (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音乐)

 二、深读阅读,找找从哪些句子、词语中你能体会到聂耳很喜欢音乐?

 (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

 三、师生交流

 1、聂耳常常跑到……眼睛一眨不眨地侧耳倾听。

 2、有一次,聂耳……能教教我吗?

 3、从此,聂耳就天天到他那里学吹笛子。

 4、哥哥去……聂耳却……吹起了笛子。

 5、越吹越有劲……似乎一点……

 6、引着滇池上的……聂耳用……湖光山色。

 重点理解侧耳倾听、恳求、聂耳不爱玩吗?为什么他不去攀登龙门?

 提示:第四节中1、2两句为什么用"可是连接"?

 (聂耳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空间)

 为什么加"似乎"

 (表现他如醉如痴)

 聂耳站在什么位置,怀着什么感情吹笛子,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

 朗读训练,读出聂耳喜欢音乐的语气

 小结:作者写人的写作方法

 四、完成作业本部分作业

 指导、"每当……总爱……"造句

 1、读例句"每当(什么时候,谁)……总爱(做什么)作什么内容不一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2、口头造句,拓展思路

 第三教时

 教学要点

 1、背诵第五自然段,并听写句子

 2、学习第一自然段,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背诵第五自然段

 1、按课文填空(第五自然段)

 2、背诵这一自然段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话

 3、背诵这一自然段中你认为最难的一句话

 4、试着背诵整一段话

 二、听写句子,默写句子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总结全文

 1、看板书用自己的话说说少年聂耳怎样喜欢音乐?

 2、读第一自然段用因果关系的句式说一句话。

 (因为聂耳少年时代这么喜欢音乐,所以长大后成为一位杰出的音乐家)

 3、读第一自然段,你读动懂了什么?理解“杰出、谱写”,再次欣赏《义勇军进行曲》

 4、请学生说说聂耳的其他作品

 革命歌曲:《码头工人歌》、《毕业歌》、《卖报歌》

 民族歌曲:《金蛇狂舞》、《崔湖春晓》

 5、谈谈学了这篇课文的感想。

 四、综合性实践活动学唱聂耳的歌曲,开个聂耳歌曲欣赏会五、完成剩余作业。

篇三小学二年级语文《少年聂耳》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少年时代的聂耳非常喜欢音乐的事。在学生读通课文后,我就提出了一个统领全篇的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聂耳非常喜欢音乐?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的,几乎全篇字字句句都在向我展示一个喜欢音乐的聂耳,但学生如何从字的表面体会到它的内涵呢?这是这节课教师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默读后纷纷找出了答案。有的说,聂耳常常听木匠师傅吹笛子,而且听的时候眼睛一眨也不眨,还“侧耳倾听”,从这可以看出他喜欢音乐。这是关于聂耳神态的描写。一个“侧耳倾听”,让学生体会到聂耳听入迷了,听得非常认真。有的说,聂耳想让木匠师傅教他吹笛子时,用了“恳求”的语气。于是,我先让学生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再让学生用“恳求”说一句话,最后再读出聂耳恳求的语气。学生从中也体会到了聂耳想学笛子的迫切愿望。更多的学生从聂耳冒雨吹笛子中感受到了他对音乐的热爱。他全神贯注地吹笛子,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让人欣喜的是,周围有那么多的人,也冒雨倾听,这是因为笛声太优美了,吸引住了行人而这美妙的笛声,正是聂耳勤学苦练的结果。

 一个问题,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而在语言文字的品析中,学生领悟了文章的内涵,读进去,又读出来了。由此我想:如何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应是我们在备课时要好好琢磨琢磨的。

聂耳的故事

  1935年7月17日,音乐家聂耳在日本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逝世。

  聂耳1935年赴苏联考察,取道日

本时住在滨田实弘家中。遇难后,滨田记述过程说:

17日午后一时半左右,聂君、李君、家姐,同到鹄沼海岸去洗海水浴。到的时候,是两点钟左右。李君独自先下海,聂君等着家姐换衣服,两人随后一同下海。

那天,风浪很大,有很多人和小学生们也在那里游泳,因此各人都没有特别关照。

  在海里,李君是单独一人,聂君则在水深齐胸的地方独自跳浪游着。同时,家姐是在水浅的地方游着。

  约有一个多钟头,家姐上岸来,就遇到李君,说预备先回去,要寻聂君打个招呼,寻聂君不见,李君也说,下海后,一回也没有见到他。于是李君到海里,家姐在岸上寻。(时三时半多)直到四点半都没有寻得,便连忙通知监视所,分头在海岸一带寻觅。我接到报告,到海岸去的时候,己是六时左右,潮已经涨上了,仍未发见其踪影,十一点钟左右,只得回家。次日早上,也仍然寻不着。回家时,接到警察报告说。死尸已经打捞上来,我就忙到那里去看。

  聂君的尸体,是普通一般的溺死人样子,不难看,也没有吃着水,仅只从口里流着少许血,头也出少许血,据检验的医生说是窒息致死。

  聂耳,原名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1912年2月15日生。云南玉溪人。出身清寒医家。自幼喜爱音乐,能奏多种民族乐器。1928年读中学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至上海做店员,业余练小提琴,翌年3月考入明月歌剧社任小提琴师,并自修钢琴。1933年加入中国***。此后投身于音乐、戏剧和**活动,从事创作和评论。1933年8月发表第一首歌曲《开矿曲》。此后近2年间创作37首歌曲,其中包括《大路歌》、《开路先锋》、《码头工人歌》等反映工人生活的歌曲,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歌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作《义勇军进行曲》后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除歌曲外,还作有《金蛇狂舞》等民族乐队改编曲4首。1935年拟取道日本赴苏联学习,于4月18日抵东京,7月17日在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溺水逝世。

母亲的歌让他着迷

  聂耳的父亲聂鸿仪在昆明甬道街72号开了一家成春堂药店。1912年2月15日,聂耳出生在药店的楼上,原名紫艺。不久,父亲死了,药店由母亲经营,殷实的聂家开始中落。在幼年聂耳的记忆里,母亲经常坐在灯下,拨拉算盘,算完账后,叹气,发愁。聂耳曾暗许心愿:今后一定要“让母亲过好日子”。他到上海后,在写给母亲的信中,屡屡提到“汇钱”之类的字眼。

  母亲是聂耳最大的牵挂。从照片中看,母亲彭寂宽是比较典型的傣族妇女的长相。令人佩服的是,彭氏没有上过一天学堂,但跟着丈夫,居然能够读医书,丈夫死后还能坐堂把脉问诊,养家活口。彭氏的聪慧,显然也遗传给了儿子。聂耳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乖巧伶俐,一支简陋的竹笛能吹得五彩缤纷,甚得亲友疼爱。

  母亲能唱各种民歌,包括在昆明等地民间广泛流传的洞经调、花灯调、洋琴调,等等。动听的歌曲与歌曲里的故事让小聂耳着迷。蔡锷功成名就之时,聂耳还是黄口小儿,但他从母亲的歌里认识了蔡锷。蔡将军云南首义讨袁护国的壮举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习武从军曾是少年聂耳的一大志向。十六岁那年,聂耳终于憋不住了,背着家人偷偷参军,被编入十六军湖南新兵队受训,后投考黄埔军校不果,又被军队遣散,习武之念才在无奈之中打消。不得已,转而读书、演戏、作曲,但成就伟业之心未了。

  在一篇《我之人生观》的中学作文中,聂耳表示,如果有可能,他不会从事宗教、哲学和科学的行当。他的理想是先上大学,然后出外游历,最好是出国,行路读书,增长见识,学术上有所建树。最后挣几个钱,与几个谈得来的朋友,找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读书,弹琴,度悠闲时光。他还特意表示,昆明的西山将是自己隐逸的首选。

  待到年长几岁也就是中学毕业考入云南省立师范学校后,聂耳又写了篇《我之人生观》,他的学生腔明显少了,代之而起的是,希望学工科,研究点艺术,做一个“并不是鲁滨逊那种个人主义的思想”的游历家,然后“以实在考察之所得以建设新的社会”。

演艺圈的“拼命三郎”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聂耳来到上海,举目无亲,托人帮忙在“申庄”采购站找到了一份稽查员的工作。谁知“申庄”在昆明的总部云丰商行因为偷税被查封,上海的分店遂告关门。聂耳失业了。

  还好,天无绝人之路,联华影业公司音乐歌舞学校刊登在《申报》上的招生启事引起聂耳的注意。每月能挣十元津贴,还管吃住,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聂耳忐忑不安地进了考场,因为紧张而发挥得一般,但却被主考官黎锦晖录取了。

  明月歌舞剧社的前身,是黎锦晖创办的中华歌舞剧团。这是我国最早的职业性歌舞团。阵容虽然不大,但是因为拥有上海有名的“歌舞四大天王”王人美、胡笳、白丽珠、薛玲仙以及影帝金焰等名角,在上海乃至全国名噪一时。聂耳在群星璀璨的“明月”是名小提琴练习生。

  七八个人一间的狭小宿舍,练琴时得站在墙角,但聂耳却感到了生活的奢侈。初到不久,他帮助昆明老家的朋友张庚侯、廖伯民在上海代租**拷贝,得到一百元报酬。一百元啊,离开大家庭以来他还从未拥有过这么多的钱,聂耳的心狂跳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邮局给母亲邮去一半。另一半,买了一把小提琴,还有两本乐谱。这把普通的小提琴,从此为聂耳的生活增添了华丽的色彩。王人美的二哥王人艺是聂耳的专职小提琴老师。于是,人们常常看到师徒二人认真地矫正指法,“错了”,“又错了”,德沃夏克的《幽默曲》时断时续。“小老师”与聂耳同龄,平常为人很随和,教琴却毫不马虎。十九岁的聂耳,刚刚摸琴,连乐谱都看不懂,哪里懂什么对位、和声,“小老师”有点急了。但聂耳可不傻,他知道自己碰上了好老师。“一定能学会,”他对自己说。吃罢晚饭,大家都结伴去逛“四马路”,到“大世界”看杂耍,聂耳却一声不吭,躲进房间练琴。他要完成自己的业务指标:一天至少“恶补”七个小时的琴。

  “拼命三郎”聂耳很快出名了。其时,**和戏剧往往裹挟在一起。一套演员班底,一会儿在舞台上演话剧,一会儿又聚集的水银灯下。这样做,虽出于制片商节省成本的策略,客观上却锻炼了演职员。比如王人美在**《风云儿女》中除饰演女主角之外,还要唱主题歌。拉小提琴的聂耳,也要时不时上场扮个什么卖油炸臭豆腐的小贩;或者涂一身黑墨,扮成黑人矿工。他善于模仿的表演才能已是尽人皆知。1959年,赵丹在**《聂耳》里出演聂耳时,还不止一次地谈及当时的往事。

  出入“明月”的都是上海滩演艺界的知名人物,蔡楚生、孙瑜、卜万苍、金焰、郑千里、王人美、黎莉莉、白丽珠、赵丹、周璇、阮玲玉,等等。近观名人,聂耳才体会到什么是“风头正健”。星光照耀之下,起初投身于此只为谋生的聂耳,眼界一下子开阔起来。

“耳朵先生”和“田老大”

  活泼,天真,十九岁的聂耳是个孩子王,身边总围着歌剧社的小演员们。做游戏,输了,孩子们起哄,聂耳乐颠颠地耸动着两只耳朵。大家不满足,“耳朵先生,再来一个嘛!”聂耳又“秀”了一下。

  聂耳最爱看**,而且每遇动情之处必哭,这在朋友中出了名。他的这个习惯常被朋友们当做笑料,他自己却觉得再自然不过。至情至性,有何不好?

  那时,聂耳与他的同乡、上海泉漳中学的教员李生萱来往很频繁,此人即后来的著名哲学家艾思奇,聂耳因此对哲学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和向往。

  “一·二八”以后,上海白色恐怖严重,中共提出在文艺界发展党员,壮大左翼力量。年轻活跃的聂耳被列为首批培养对象。培养和联系人是上海左翼剧团联盟负责人田汉,后来介绍聂耳入党的也正是田汉。但在聂耳目前保留下来的十多万字的日记、文章、书札里,关于田汉的描述却很少,即使有,也大多是流水账式的记录,至多用“很好”这样的字眼笼统地表示一下。勤写日记和书信的聂耳,逢“田”何故谨慎规避?令人不得而知。当然,在田汉的眼里,聂耳最初只是一个有着不平凡经历的追求革命的贫苦学生,两人阅历、资历以及性格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但这并不妨碍田、聂二人在音乐创作中的默契合作。

  1933年至1935年两年间,田汉作词,聂耳作曲,一同创作了《开矿歌》、《大路歌》、《毕业歌》、《码头工人》、《苦力歌》、《打砖歌》、《打桩歌》、《告别南洋》、《春回来了》、《慰劳歌》、《梅娘曲》、《打长江》、《采菱歌》、《义勇军进行曲》等十四首歌曲,几乎占了聂耳全部作品的一半。聂耳的处女作《开矿歌》是两人合作的开端。后来被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则是两人合作的巅峰。

  **《风云儿女》剧本刚刚完稿,编剧田汉被捕了。聂耳见到导演夏衍的第一句话是:“《风云儿女》谁来作曲?”第二句话就是:“我来写吧,田汉也会同意的。”自信与笃定溢于言表。狱中的田汉果然同意了聂耳的请求。很快,聂耳就拿出初稿,定稿是聂耳到日本后完成的。

  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东京附近的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死,年仅23岁。当时,由诗人郭沫若在日本写了一首诗,以志纪念;1954年云南省重修聂耳墓,郭沫若又撰写碑文;同年,日本藤泽市修建聂耳纪念碑,碑铭也由郭沫若题写。聂耳生前与郭沫若是否有交往,我们并不清楚,但作为田汉的密友,因为田汉的缘故,郭沫若关注聂耳是十分自然的。只是,为什么不是田汉呢?由此推想,尽管聂耳和田汉有过多次成功的合作,在“朋友”和“搭档”之间,笔者更倾向于从后者的角度考量两人的关系。聂耳提起田汉,总是恭恭敬敬地称一声“田老大”。

1934:“我的音乐年”

  1934年4月1日,聂耳加盟由英国人经营的东方百代唱片公司。百代公司当时在上海十分出名。

  初进“百代”,聂耳只是音乐家任光的录音工作助手,但是很快他就被任命为音乐部副主任,这是因其一目了然的才秉。“百代”老板大气地对聂耳说:不管你是谁,你做什么,只要你能做成,有影响,有效益,你就尽管去做。

  聂耳“拼命三郎”的劲头又上来了,抄谱,作曲,演出,开研究会,一刻都不消停。他是如此兴奋而忙碌,以至连写日记的时间都没了,整整七个月的“百代时期”,临到末了他才粗略地写了一篇“总结”文字。在这篇注明“四月四日”的日记里,亢奋中的聂耳一再使用“一致地赞许”、“批评甚佳”等火爆字眼,形容自己为**《渔光曲》、《桃李劫》、《大路》创作的音乐作品。

  忙碌中聂耳最用心力的是国乐队,业余演出时这个乐队也称“音乐社”。乐队很小,只有几个基本席位,成员都是往来较密切的同行,每礼拜开两次夜工,因为是同人性质,大家的兴致很高。乐队进行了一系列的民乐伴奏和合奏形式方面的改革实验。聂耳根据云南等地民间乐曲改编完成《山国情侣》、《昭君和番》等四首民乐作品,都是交由音乐社首演的,现场与报章的反响让他和他的朋友们兴奋不已。

  今天,辞典里有关“聂耳”这一词条,在“《国歌》的作曲者”后面通常都会加上一句“中国新音乐的创始人”。“百代”就是聂耳“新音乐”的实验室。

  人生的价值往往成就于一个瞬间,一个阶段。1935年聂耳为**《风云儿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了聂耳作为一个音乐家的标志性作品,但他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在1934年就已大略成型了。他自己说过:“1934年是我的音乐年。”

  那一年,碰见熟稔的朋友,聂耳总会半真半假地发几句牢骚:忙!真忙!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话刚说完,一转身他又忙得像个陀螺,从乐队转到合唱队,从合唱队转到摄影棚——因为他正在筹划歌剧《扬子江暴风雨》。若干年后,夏衍回忆当年情景时,曾长叹再没有能像聂耳这样“抢”着干事的人了。

  1934年,聂耳真的特别快乐,他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完全变了。在名人如毛的上海文艺圈,聂耳曾一度很沮丧;但这一年,他恢复了惯有的自信。

  六十多年后,新世纪的第一个新春,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在奥地利的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当地许多社会名流盛装莅临。音乐厅的气氛出乎意料地好,每一曲终了总有热烈的掌声。聂耳在“百代时期”编创的《金蛇狂舞》起奏。大厅里静极了,丰沛的个性化的旋律流淌在多瑙河畔。突然,震耳的掌声提前响起。一时间,作为听众的笔者百感交集,想到很多,包括聂耳。这次音乐会上还演奏了聂耳在“百代”期间主持改编的另一首新民乐《翠湖春晓》,同样以那充满民族个性色彩的优美打动了异域的听众。今天,《金蛇狂舞》和《翠湖春晓》已被国际音乐界视为中国民乐的经典作品,灵魂早已升入天国的聂耳,你有什么新的感想么?

聂耳生平读后感

---

10100530208

沈雁

聂耳(

1912

1935

,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

,汉族,云南玉溪人。中国音乐

家。

他从小家境贫寒,

对劳苦大众有深厚的感情,

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

他的一系列作品,

正是***领导的人民革命的产物。

聂耳开辟了中国新音乐的道路,

是中

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聂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另外由

赵丹主演的影片《聂耳》在

1959

年上映后也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这部**是新中国第一

部音乐传记片。

聂耳的父亲聂鸿仪在昆明甬道街

72

号开了一家成春堂药店。

1912

2

15

日,聂耳

出生在药店的楼上,原名紫艺。不久,父亲死了,药店由母亲经营,殷实的聂家开始中落。

在幼年聂耳的记忆里,母亲经常坐在灯下,拨拉算盘,算完账后,叹气,发愁。聂耳曾暗许

心愿:今后一定要“让母亲过好日子”

。他到上海后,在写给母亲的信中,屡屡提到“汇钱”

之类的字眼。

母亲是聂耳最大的牵挂。

从照片中看,

母亲彭寂宽是比较典型的傣族妇女的长相。

令人

佩服的是,

彭氏没有上过一天学堂,

但跟着丈夫,

居然能够读医书,丈夫死后还能坐堂把脉

问诊,养家活口。彭氏的聪慧,显然也遗传给了儿子。聂耳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乖巧伶俐,

一支简陋的竹笛能吹得五彩缤纷,甚得亲友疼爱。

母亲能唱各种民歌,包括在昆明等地民间广泛流传的洞经调、花灯调、洋琴调,等等。

动听的歌曲与歌曲里的故事让小聂耳着迷。

蔡锷功成名就之时,

聂耳还是黄口小儿,

但他从

母亲的歌里认识了蔡锷。

蔡将军云南首义讨袁护国的壮举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习武

从军曾是少年聂耳的一大志向。

十六岁那年,

聂耳终于憋不住了,

背着家人偷偷参军,

被编

入十六军湖南新兵队受训,

后投考黄埔军校不果,

又被军队遣散,

习武之念才在无奈之中打

消。不得已,转而读书、演戏、作曲,但成就伟业之心未了。

在一篇《我之人生观》的中学作文中,聂耳表示,如果有可能,他不会从事宗教、哲学

和科学的行当。他的理想是先上大学,然后出外游历,最好是出国,行路读书,增长见识,

学术上有所建树。最后挣几个钱,与几个谈得来的朋友,找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读书,弹

琴,度悠闲时光。他还特意表示,昆明的西山将是自己隐逸的首选。

待到年长几岁也就是中学毕业考入云南省立师范学校后,

聂耳又写了篇

《我之人生观》

他的学生腔明显少了,代之而起的是,希望学工科,研究点艺术,做一个“并不是鲁滨逊那

种个人主义的思想”的游历家,然后“以实在考察之所得以建设新的社会”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聂耳来到上海,举目无亲,托人帮忙在“申庄”采购站找到了一份

稽查员的工作。

谁知

“申庄”

在昆明的总部云丰商行因为偷税被查封,

上海的分店遂告关门。

聂耳失业了。

还好,

天无绝人之路,联华影业公司音乐歌舞学校刊登在

《申报》

上的招生启事引起聂

耳的注意。

每月能挣十元津贴,

还管吃住,

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

聂耳忐忑不安地进了考场,

因为紧张而发挥得一般,但却被主考官黎锦晖录取了。

明月歌舞剧社的前身,是黎锦晖创办的中华歌舞剧团。这是我国最早的职业性歌舞团。

阵容虽然不大,但是因为拥有上海有名的“歌舞四大天王”王人美、胡笳、白丽珠、薛玲仙

以及影帝金焰等名角,在上海乃至全国名噪一时。

聂耳在群星璀璨的“明月”是名小提琴练

习生。

七八个人一间的狭小宿舍,

练琴时得站在墙角,

但聂耳却感到了生活的奢侈。

初到不久,

他帮助昆明老家的朋友张庚侯、廖伯民在上海代租**拷贝,得到一百元报酬。一百元啊,

离开大家庭以来他还从未拥有过这么多的钱,

聂耳的心狂跳起来。

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邮局给

母亲邮去一半。另一半,买了一把小提琴,还有两本乐谱。这把普通的小提琴,从此为聂耳

的生活增添了华丽的色彩。

王人美的二哥王人艺是聂耳的专职小提琴老师。

于是,

人们常常

看到师徒二人认真地矫正指法,

“错了”

“又错了”

,德沃夏克的《幽默曲》时断时续。

“小

老师”与聂耳同龄,平常为人很随和,教琴却毫不马虎。十九岁的聂耳,刚刚摸琴,连乐谱

都看不懂,哪里懂什么对位、和声,

“小老师”有点急了。但聂耳可不傻,他知道自己碰上

了好老师。

“一定能学会,

”他对自己说。吃罢晚饭,大家都结伴去逛“四马路”

,到“大世

界”

看杂耍,

聂耳却一声不吭,

躲进房间练琴。

他要完成自己的业务指标:

一天至少

“恶补”

七个小时的琴。

“拼命三郎”聂耳很快出名了。其时,**和戏剧往往裹挟在一起。一套演员班底,一

会儿在舞台上演话剧,一会儿又聚集的水银灯下。这样做,虽出于制片商节省成本的策略,

客观上却锻炼了演职员。

比如王人美在**《风云儿女》

中除饰演女主角之外,还要唱主题

歌。拉小提琴的聂耳,也要时不时上场扮个什么卖油炸臭豆腐的小贩;

或者涂一身黑墨,扮

成黑人矿工。他善于模仿的表演才能已是尽人皆知。

1959

年,赵丹在**《聂耳》里出演

聂耳时,还不止一次地谈及当时的往事。

出入

“明月”

的都是上海滩演艺界的知名人物,

蔡楚生、

孙瑜、

卜万苍、

金焰、

郑千里、

王人美、

黎莉莉、

白丽珠、

赵丹、

周璇、

阮玲玉,

等等。

近观名人,

聂耳才体会到什么是

“风

头正健”

。星光照耀之下,起初投身于此只为谋生的聂耳,眼界一下子开阔起来。

“耳朵先生”和“田老大”

活泼,

天真,

十九岁的聂耳是个孩子王,

身边总围着歌剧社的小演员们。

做游戏,

输了,

孩子们起哄,聂耳乐颠颠地耸动着两只耳朵。大家不满足,

“耳朵先生,再来一个嘛!

”聂耳

又“秀”了一下。

聂耳最爱看**,

而且每遇动情之处必哭,

这在朋友中出了名。

他的这个习惯常被朋友

们当做笑料,他自己却觉得再自然不过。至情至性,有何不好?

那时,聂耳与他的同乡、

上海泉漳中学的教员李生萱来往很频繁,

此人即后来的著名哲学家艾思奇,

聂耳因此对哲学

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和向往。

“一·二八”以后,上海白色恐怖严重,中共提出在文艺界发展党员,壮大左翼力量。

年轻活跃的聂耳被列为首批培养对象。

培养和联系人是上海左翼剧团联盟负责人田汉,

后来

介绍聂耳入党的也正是田汉。但在聂耳目前保留下来的十多万字的日记、文章、书札里,关

于田汉的描述却很少,即使有,也大多是流水账式的记录,至多用“很好”这样的字眼笼统

地表示一下。勤写日记和书信的聂耳,逢“田”何故谨慎规避?令人不得而知。当然,在田

汉的眼里,

聂耳最初只是一个有着不平凡经历的追求革命的贫苦学生,

两人阅历、

资历以及

性格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但这并不妨碍田、聂二人在音乐创作中的默契合作。

1933

年至

1935

年两年间,

田汉作词,

聂耳作曲,

一同创作了

《开矿歌》

《大路歌》

《毕

业歌》

《码头工人》

《苦力歌》

《打砖歌》

《打桩歌》

《告别南洋》

《春回来了》

《慰劳歌》

《梅娘曲》

《打长江》

《采菱歌》

《义勇军进行曲》等十四首歌曲,几乎占了聂耳全部作品

的一半。

聂耳的处女作

《开矿歌》

是两人合作的开端。

后来被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

《义

勇军进行曲》则是两人合作的巅峰。

**《风云儿女》剧本刚刚完稿,编剧田汉被捕了。聂耳见到导演夏衍的第一句话是:

《风云儿女》谁来作曲?”第二句话就是:

“我来写吧,田汉也会同意的。

”自信与笃定溢

于言表。狱中的田汉果然同意了聂耳的请求。

很快,聂耳就拿出初稿,

定稿是聂耳到日本后

完成的。

1935

7

17

日,聂耳在日本东京附近的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死,年仅

23

岁。

当时,由诗人郭沫若在日本写了一首诗,以志纪念;

1954

年云南省重修聂耳墓,郭沫若又

撰写碑文;

同年,日本藤泽市修建聂耳纪念碑,碑铭也由郭沫若题写。

聂耳生前与郭沫若是

否有交往,

我们并不清楚,但作为田汉的密友,因为田汉的缘故,

郭沫若关注聂耳是十分自

然的。只是,为什么不是田汉呢?由此推想,尽管聂耳和田汉有过多次成功的合作,在“朋

友”和“搭档”之间,笔者更倾向于从后者的角度考量两人的关系。聂耳提起田汉,总是恭

恭敬敬地称一声“田老大”

1934

4

1

日,聂耳加盟由英国人经营的东方百代唱片公司。百代公司当时在上海

十分出名。

初进

“百代”

聂耳只是音乐家任光的录音工作助手,但是很快他就被任命为音

乐部副主任,这是因其一目了然的才秉。

“百代”老板大气地对聂耳说:不管你是谁,你做

什么,只要你能做成,有影响,有效益,你就尽管去做。

聂耳“拼命三郎”的劲头又上来了,抄谱,作曲,演出,开研究会,一刻都不消停。他

是如此兴奋而忙碌,以至连写日记的时间都没了,整整七个月的“百代时期”

,临到末了他

才粗略地写了一篇“总结”文字。在这篇注明“四月四日”的日记里,亢奋中的聂耳一再使

“一致地赞许”

“批评甚佳”

等火爆字眼,

形容自己为**

《渔光曲》

《桃李劫》

《大路》

创作的音乐作品。

忙碌中聂耳最用心力的是国乐队,业余演出时这个乐队也称“音乐社”

。乐队很小,只

有几个基本席位,成员都是往来较密切的同行,每礼拜开两次夜工,因为是同人性质,

大家

的兴致很高。

乐队进行了一系列的民乐伴奏和合奏形式方面的改革实验。

聂耳根据云南等地

民间乐曲改编完成《山国情侣》

《昭君和番》等四首民乐作品,都是交由音乐社首演的,现

场与报章的反响让他和他的朋友们兴奋不已。

今天,辞典里有关“聂耳”这一词条,在“

《国歌》的作曲者”后面通常都会加上一句

“中国新音乐的创始人”

“百代”就是聂耳“新音乐”的实验室。

人生的价值往往成就于一个瞬间,一个阶段。

1935

年聂耳为**《风云儿女》创作的

《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了聂耳作为一个音乐家的标志性作品,但他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

1934

年就已大略成型了。他自己说过:

1934

年是我的音乐年。

那一年,碰见熟稔的朋友,聂耳总会半真半假地发几句牢骚:忙!真忙!谈恋爱的时间

都没有。话刚说完,

一转身他又忙得像个陀螺,从乐队转到合唱队,从合唱队转到摄影棚—

—因为他正在筹划歌剧《扬子江暴风雨》

。若干年后,夏衍回忆当年情景时,曾长叹再没有

能像聂耳这样“抢”着干事的人了。

1934

年,聂耳真的特别快乐,他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完

全变了。在名人如毛的上海文艺圈,聂耳曾一度很沮丧;但这一年,他恢复了惯有的自信。

六十多年后,新世纪的第一个新春,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在奥地利的维也纳

金色大厅

演出。

当地许多社会名流盛装莅临。

音乐厅的气氛出乎意料地好,

每一曲终了总有热烈的掌

声。聂耳在

百代时期

编创的《金蛇狂舞》起奏。大厅里静极了,丰沛的个性化的旋律流淌

在多瑙河畔。突然,震耳的掌声提前响起。一时间,作为听众的笔者百感交集,想到很多,

包括聂耳。

这次音乐会上还演奏了聂耳在

百代

期间主持改编的另一首新民乐

《翠湖春晓》

同样以那充满民族个性色彩的优美打动了异域的听众。今天,

《金蛇狂舞》和《翠湖春晓》

已被国际音乐界视为中国民乐的经典作品。

聂耳,他是天才的音乐家,又是革命者。恰恰因为后者,才能出现前者辉煌。

“文以载

道,诗以言志,乐乃心声”

。聂耳本人乃至他那些激越高昂的不朽作品,都是那个特定的民

族危亡时代所造就。

那些铿锵有力的音符,

也都是当时环境下人民的心声。

日本侵华和国内

抗日群众运动的风雨,在他心中激起澎湃的心潮,音乐与革命从此结合到一起。

1932

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的十天后,即

2

7

日,在外面隆隆炮声可闻、难

民在街上到处流离奔走哭喊的环境中,聂耳在日记中首次提出“怎样去做革命的音乐”

。聂

耳是一个天才的音乐家,又是一个革命者,而且恰恰因为后者,才能出现前者的辉煌。

《义

勇军进行曲》

在银幕上首次响起时,

不幸正逢聂耳去世,

但这支歌作为民族革命的号角响彻

了中华大地,还享誉全球。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英、美、印等许多国家电台经常播放此歌。

战争结束前夕,

美国国务院还批准将其列入《盟军胜利凯旋之歌》

中。

新中国成立前夕征集

国歌时,周恩来就提出用这首歌,并在新政协会上一致通过。在

1949

年的开国大典和此后

每年的国庆节,聂耳谱出的乐章都雄壮地奏响,这足以告慰亡逝于异国的英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5170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4
下一篇2023-10-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