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劳动妇女节的发展历史

国际劳动妇女节的发展历史,第1张

节日起源

在联合国介绍国际妇女节的网页上,把“三八”国际妇女节的起源归因于20世纪初期一系列的妇女权利运动大事,这些事件包括:美国社会党人在1909年将2月28日定为全国妇女日;1910年,第二国际哥本哈根会议上以蔡特金为首的来自17个国家的100余名妇女代表筹划设立国际妇女节,但未规定确切的日期;1911年3月19日,奥地利、丹麦、德国和瑞士等国有超过100万妇女集会庆祝国际妇女节;1913年2月的最后一个周日,俄罗斯妇女以举行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示威游行的方式庆祝了她们的国际妇女节;1914年3月8日,欧洲多国妇女举行反战示威游行;为纪念在一战中丧生的近200万俄罗斯妇女,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23日)俄罗斯妇女举行罢工,拉开了“二月革命”的序幕,4天后,沙皇被迫退位,临时政府宣布赋予妇女选举权。可以说,正是上世纪初这一系列发生在欧洲和美洲的妇女运动共同促成了“三八”国际妇女节的诞生,而不是人们想当然的“国际妇女节”只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遗产。

英、法等国资本主义大工业的迅速发展,为妇女运动的产生提供了经济条件,19世纪30--40年代,英、法等国进入到机器工业大发展的阶段,以大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制度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制度,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而巨大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在各国取得胜利,为妇女运动的产生提供了政治条件,资产阶级妇女积极参加了本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妇女运动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而开始兴起;资产阶级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启蒙运动中的“自由”、“平等”、“天赋人权”思想为妇女运动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条件,如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启发了妇女争取平等权利斗争的觉悟,是妇女运动产生的直接思想根源和理论基础。

在产业革命的影响下,先进女性冲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束缚,走向社会,拥有与男子同等抗衡的社会分量。然而,新兴的男权政客依然蔑视妇女,于是她们开始了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

发展沿革

设立国际妇女节的想法是最先产生于20世纪初,当时西方各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经济扩张阶段。恶劣的工作条件和低廉的工资使得各类抗议和罢工活动此起彼伏。1857年3月8日,美国纽约的制衣和纺织女工走上街头,抗议恶劣的工作条件和低薪。尽管后来当局出动警察攻击并驱散了抗议人群,但这次抗议活动促成了两年后的3月第一个工会组织的建立。

接下来的数年里,几乎每年的3月8日都有类似的抗议游行活动。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在1908年,当时有将近15000名妇女走上纽约街头,要求缩短工作时间(八小时工作制),增加工资和享有选举权(妇女选举权)等,并喊出了象征经济保障和生活质量的“面包加玫瑰”的口号。首次庆祝妇女节是在1909年2月28日,当 时美国社会党发表了一项宣言,号召在每年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举行纪念活动。这样每年的庆祝活动一直持续到1913年。

1910年8月26日—27日,在第二国际哥本哈根代表大会前夕蔡特金以国际妇女书记处书记身份主持召开了第二届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会议。蔡特金起草了一份《关于争取妇女选举权基本原则的决议案》。此项决议案以90票赞成、10票反对通过。

这个决议案规定,“各国无产阶级有阶级觉悟的政治组织和工会一致同意:各国社会主义妇女每年要有一个节日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妇女获得选举权,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原则并连同整个妇女问题一起对待妇女的选举权要求。妇女节必须具有国际性和认真地筹备。”

第二届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会议并没有一个单独的关于确立国际妇女节的决议,更没有规定哪一天是妇女节。由于哥本哈根妇女代表会议没有规定国际妇女节的具体日期。所以,1922年之前庆祝这个节日的活动随机性较强。

1911年3月19日,欧洲一些国家的无产阶级妇女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庆祝国际妇女节的活动。德国各地举行了争取选举权的集会,仅柏林一地就有5000多名男女工人参加。丹麦、奥地利、瑞士等国的妇女也都举行了集会和游行。 总共超过一百万人举行各种活动庆祝国际妇女节。

6天之后的3月25日,纽约发生了著名的纽约三角内衣工厂火灾,火灾吞噬了140多名制衣女工的生命,这其中大多数是意大利和犹太移民。而恶劣的工作条件被认为是导致如此重大伤亡的主要原因。这场火灾后来还对美国的劳工立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近代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欧洲的妇女们也于1913年3月8日走上街头,通过举行和平集会等形式反对战争。

1912-1915年间,每逢3月19日这天,蔡特金都在国际妇女书记处的机关刊物—《平等报》上发表文章,纪念国际妇女节。国际妇女节的庆祝活动之所以选在这一天,是为纪念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和劳动妇女反对政府军偷袭蒙马特尔高地国民自卫军大炮阵地而举行的起义。这一起义导致巴黎公社的诞生。

纪念国际妇女节的活动后来还证明是俄国革命的前奏。在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期间,彼得格勒女工响应布尔什维克的号召,于3月8日(俄历2月23日)举行庆祝国际妇女节的示威游行,要求得到“面包与和平”,参加了有9万男女工人进行的罢工。后来发展为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起义,沙皇专制制度被推翻。 十月革命成功之后,布尔什维克的女权活动家亚历山德拉·米哈伊洛夫娜·柯伦泰(Alexandra Mihalovna Kollontai)说服列宁将3月8日设为法定假日。苏联时期,每年都会在这天纪念“英雄的妇女工作者”。

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以后,由于女革命家罗莎·卢森堡被反动派杀害,因此,1919-1921年国际妇女节的庆祝活动都选在3月5日这一天。这天是卢森堡的生日。列宁于1920年和1921年发表的《迎接国际妇女节》和《国际劳动妇女节》两篇纪念文章,都是在3月4日写的。

1921年9月9—15日,第二届国际共产主义妇女代表会议在莫斯科举行,28个国家的82名代表出席会议。会上,保加利亚的女***人建议,为了纪念俄国女工在1917年二月革命中的英勇斗争,把每年的3月8日定为国际劳动妇女节。第二国际共产主义妇女代表会议采纳了这个建议,通过决议将3月8日这天定为国际妇女节。

此后,各国无产阶级妇女每年在这天都以不同形式来庆祝自己的节日,只是由于时代的发展变化,其目的不仅仅是争取妇女选举权了。从1922年开始,苏联《真理报》、共产国际执委会的机关刊物《国际新闻通讯》、《共产国际》在3月都开辟专栏,介绍国际妇女节和各国无产阶级妇女的斗争以及生活和工作情况。

不过在民众中,节日的政治色彩逐渐减弱而演变成类似西方的母亲节和情人节之类向女性表达尊敬和爱意的机会。至今,这天仍是俄罗斯的法定假日,男性会赠送礼物给妇女以祝贺她们的节日。

在西方国家,国际妇女节的纪念活动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期间正常举行,但后来一度中断。直到1960年代,随着女权运动的兴起才又逐渐恢复。

联合国从1975年国际妇女年开始庆祝国际妇女节,确认普通妇女争取平等参与社会的传统。1997年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请每个国家按照自己的历史和民族传统习俗,选定一年中的某一天宣布为联合国妇女权利和世界和平日。联合国的倡议导致为实现男女平等建立了国家法律框架,并且提高了公众对于迫切需要在各个方面提高妇女地位的认识。 节日起源

从1924年中国人第一次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以来,该节日己经成为了国共两党领导中国妇运的重要场域。“三八”国际妇女节代表革命传统及其作为中国百年妇运特殊的公共文化空间。中国人首度公开、正式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在1924年3月的广州,当 时正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蜜月期。

1922年7月召开的中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始关注到妇女问题,在中共二大《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中提出“妇女解放是要伴着劳动解放进行的,只有无产阶级获得了政权,妇女们才能得到真正解放”这一后来以一贯之的妇女运动指导方针。 随后,向警予出任中共第一任妇女部长。在随后的几年里,她多次在上海领导女工斗争,仅1922年一年间就在上海的六十间丝厂、三万名女工中先后发动十八次罢工。但是当 时中共内部妇女力量薄弱,1922年6月时只有女党员4名,到1923年6月时也不过13人。 建立广泛的妇女运动统一战线的需求迫在眉睫,在1923年6月中共三大《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案》中就提出“一般的妇女运动如女权运动、参政运动、废娼运动等,亦甚重要” 、“本党女党员应随时随地指导并联合这种种运动,口号应是“全国妇女运动的大联合”、“打破奴隶女子的旧礼教”、“男女教育平等”、“男女职业平等”、“女子应有遗产承继权”、“男女社交自由”、“结婚离婚自由”、“男女工资平等”、“母性保护”、“赞助劳动女同胞”。这些口号之外,还应加入“打倒军阀”、“打倒外国帝国主义”两个国民革命运动的口号,以引导占国民半数的女子参加国民革命运动” 。

就在中共二大召开的这一年,孙中山在上海召集国民党改进会议,再次改组国民党,在新修订的党纲与总章里规定设立“妇女委员会”,以“调查国内外妇女状况,并研究国内妇女问题之解决方法”。1924年初的广州,妇女就学就业的机会很少。据统计,全市女老师、女医务人员只有200多人,女学生也不过6000多人。国共实现合作后,伴随着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靠近港澳的广州妇女开始接受国际妇女革命运动的影响。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妇女部部长何香凝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上提出了“妇女在法律上、经济上、教育上一律平等”的提案,获大会通过,促使《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的政纲中明确规定:“于法律上、经济上、教育上、社会上确认男女平等之原则,助进女权之发展。” 从而确立了妇女在社会各方面平等合法地位的原则。何香凝作为中国国民党早期最重要的妇女运动领袖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这一时期,作为国民党中央的一个党务部门,国民党的妇女部同样关注“国民革命是妇女的唯一生路”,将妇女解放与国家救亡紧密相连;在这一点上,国共两党妇女工作有着基本的共识。

当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后,遵照两党的决议,女***员和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参加国民党各级妇女部的领导工作。向警予、蔡畅、邓颖超、杨之华等中共早期妇女工作领袖都先后在国民党中央妇女部和沪、粤等地的地方党部妇女部担任领导职务。

发展沿革

1924年广州对于“三八”国际妇女节的纪念活动,不仅成为中国首次公开的“三八”节纪念活动,也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妇女运动统一战线的重要场域,“国际妇女节因而也成为广大妇女教育、检阅自己力量和加强团结的盛大节日。”

1924年2月下旬,在国民党中央妇女部干部会议上,何香凝提议在广州举行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大会,由中央妇女部负责出面发起集会和游行示威,会后何香凝承担了纪念活动的筹备事宜。1924年3月3日,广州执信学校作了题为“国际妇女节之性质”的专题讲演,介绍妇女节的历史与意义,这个演说可以说是中国的政党首次向中国大众介绍“国际妇女节”这一概念。

1924年3月4日,国民党中央妇女部以部长曾醒名义发出通告,呼吁广州地区各妇女团体于3月8日举行游行示威,响应全世界妇女的“大团结示威运动”,并派代表参加3月5日下午在执信女校召开的筹备会议。翌日下午2时,广州各界妇女代表数百人在执信女校大礼堂举行筹备动员会,推举何香凝为会议主席。何香凝发言,3月8日广州妇女的游行示威将是中国第一次组织的“三八”妇女节纪念活动,意义十分重大。与会代表热烈鼓掌,并纷纷对组织好这一活动建言献策。会议最后决定:1、3月7日派出12人乘坐汽车在广州市内主要街道分发有关妇女问题的传单,以唤起市民的注意和动员各界妇女参加大会和游行;2、3月8日上午11时在第一公园举行示威大会,请广东省教育厅、广州市教育局通知省立、市立各校学生全体参加;3、会后在市内马路举行巡游,并准备汽车队演讲队随同出发,请市公安局派军警保护;4确定各种旗帜标语,如“解放中国殖民地之地位”、“解放妇女所受资本制度的压迫”、“要求妇女劳动权、平等教育权、平等工价钱、女子参政权及一切妇女应得之权”等。

《广州民国日报》为广州纪念“三八”节活动呐喊助威。3月5日该报发表《庆祝国际妇女日》一文,详细介绍“国际妇女日”的历史及德、英、奥和苏俄等国庆祝“三八”节活动情况。3月6日又发表题为《妇女日》的时评,指出中国妇女几千年来受制于“男权”,“几不自当为人”,强调国民党中央提议举行“三八”妇女日活动,目的是提高妇女的觉悟,革除陋习,进而谋求妇女的“觉悟”、“独立”。3月7日,该报又刊登《国际妇女日之运动》,通告国民党中央妇女部在广州的“三八”纪念活动的具体时间、地点和巡游路线,向广大妇女发出了动员令。

1924年3月8日上午,中国第一个公开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在广州举行,位于市中心的第一公园内的音乐亭搭起了临时舞台,“庆祝国际妇女节”的横幅悬挂正上方。会场四周也张贴了“妇女要求劳动权”等标语。10时左右,执信学校、高师学校、法政学校、市政学校、女子职业传习所、保姆学校、图强学校等30多所学校学生、各界妇女约2000多人参加。11时大会正式开始,由广州工读学校校长沈慧莲主持。之后何香凝主持大会并发表演讲,介绍了“三八”妇女节的由来及纪念它的意义,痛述了广大妇女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下所遭受的种种苦难,鼓励妇女坚决地走“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帝国主义和妇女自求解放的道路。” 与会者报以热烈掌声和口号。廖仲恺也前来助兴,并发表《国际妇女日的性质》的演说。瞿秋白、恽代英等***人也应邀参加并讲话,支持妇女群众运动。与会妇女群情激昂,“打倒外国帝国主义”、“排除纳妾和一夫多妻”等嘹亮口号此起彼伏。

庆祝大会结束后,何香凝、曾醒与巡行总指挥沈慧莲、总务长唐允恭、纠察员廖冰筠等人一起,带着与会妇女从第一公园出发,徒步上街游行,按照预定路线途经吉祥路、越华路省长公署、广仁路省财政厅、永汉北路,从天字码头转入珠江长堤、太平南路、一德路、维新路,最后回到第一公园解散。一路上,游行队伍高呼“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帝国主义”、“保护童工孕妇”、“废除娼妓制度”等口号。“第一次将中国妇女的要求全面提出来了。” 何香凝还组织10余人散发会议口号和传单,派出27个演讲队,分赴工厂、剧院等处演讲,宣传会议精神,启发妇女群众觉悟。 许多看热闹的妇女站在街道两旁,也附和高呼口号,有的还加入了游行队伍。不少女学生还分乘十几辆插上各种旗帜的汽车,到市内其它街道演讲,散发传单,宣传纪念“三八”节和谋求妇女解放的意义。 以此为契机,广东妇女运动逐渐开展起来,越来越多的妇女投身到妇女解放和国民革命的洪流中。妇女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参加了斗争。将争取女权融入争取民权的时代洪流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国妇女运动在同一的目标、同一的策略之下,有系统有计划的进行的历史之序幕。”

国共两党的妇女部在1924年2月末、3月初围绕“三八”国际妇女节举行的一系列活动,首开国人庆祝国际妇女节的先例。这一年还是“除广州外,别处的女界,不曾听到对于这国际妇女节有怎样的举动。” 但此后,“三八”国际妇女节在中国各地、各妇女团体间迅速传播,每年的庆祝活动不断。1925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各地妇女代表齐集北平,为抗议段祺瑞政府视女性为非国民的荒唐选举权规定而举行示威游行。1926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尤其是上海、广州、汉口、天津的劳动妇女群众”,“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大规模的纪念运动”。在杨之华的回忆中,这一年的纪念活动不仅在京沪穗这样的大城市声势浩大,甚至深入到梅州、梧州、宜宾、保定、酉矍陵、平江这样的中小城市。

1927年3月8日的武汉更是空前的热闹——10万(也有说20万人 )妇女大游行,庆祝国际妇女节。有着传奇人生经历的***员黄定慧(当时叫黄慕兰,是中共武汉妇女部部长)20世纪90年代在口述回忆中称:“1927年,我被任命为‘三八’国际妇女节庆祝活动的筹备主任…3月8日那天,十万多名妇女在城市中央广场集合,我们先开了个会,国共两党中的许多著名人物都来了,宋庆龄、何香凝和柳亚子也来了。我是会议的主席,这是党和人民给予我的莫大荣誉。这件事使得许多人至今仍记得我。讲话后,会议结束了,然后十万多名妇女行进到嘉宾所在的看台,再继续向市中心游行。”

虽然之后不久,国共第一次合作就失败了,但是“三八”国际妇女节作为重要的教育、动员场域这一传统,却在国共两党的妇女工作中都得到了保持。1932年在瑞金庆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的第一个“三八”国际妇女节,“召开有数万人参加的大规模群众纪念大会”,毛泽东发表讲话,并“检阅了苏区的妇女赤卫队”。 陕甘宁边区建立后,每年的“三八”国际妇女节,不仅有常规的庆祝活动,中共中央还会有针对性地提前发布文件、指示,比如1938年的《中央为“三八”节工作给各级党部的指示》,1941年《中央为“三八”节工作给各级党委的指示》和1943年《关于各抗日根据地,目前妇女工作的决定》等。 三八”节和围绕节日的庆祝、纪念活动,成了中国***一年一度发布妇女工作政策、建立妇女工作统一战线、动员基层妇女参与妇运的重要抓手;这一传统在新中国时期也得到了很好地继承。

而在国民党方面,“三八”国际妇女节作为动员妇女的重要公共活动空间这一功能,也并未随着大革命的失败而消解。虽然南京国民政府对于群众妇女运动采取了紧缩政策,但无论是在“新生活运动”中,还是后来的抗日战争期间,“三八”国际妇女节都不仅是个重要的节日,还是响亮的战斗号角。而民间的妇女组织,更是利用“三八”国际妇女节这一得天独厚的机会,以各种形式发动妇女参与妇运。比如1931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南京各界妇女集会,并向国民政府及国民党中央党部请愿,要求政府规定妇女参加国民会议代表名额,这一活动间接促成了1936年国大选举成功产生妇女代表,这是近代中国妇女参政运动迈出的重要一步 。

抗战爆发前,“三八”国际妇女节的庆祝活动更是成为了中国各界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重要场域。女作家谢冰莹曾经写过“多难的‘三八”’一文,纪念1932年上海“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她和她的朋友们自费创办《妇女之光》杂志,投身抗战,并计划在3月8日举行示威游行,结果却在妇女节当天遭到巡捕查禁的遭遇。 1936年的“三八”节,虽然当时政府已下令禁止集会游行,但北平、上海等地仍都举行了盛大的示威运动,中国***更是组织各界妇女2000多人举行了纪念大会,提出“妇女界团结起来”等口号,会后并举行规模巨大的示威游行。这是日后全民抗战中妇女运动的先声。而抗日战争期间,无论是重庆、延安、西安、成都,还是孤岛上海,每年“三八”国际妇女节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以1940年为例,“不但重庆、成都、金华、昆明、桂林、贵州……等大城市里热烈的举行纪念‘三八’大会,有千万人行列的游行,发行特刊……在各处偏僻的乡镇也都举行了纪念‘三八’。为了争取全民抗战的胜利,在这一年的‘三八’各地妇女一致地提出了要‘实行宪政’、‘反汪肃奸’及‘全国妇女大团结’的口号”。 “三八”国际妇女节作为国共两党领导中国妇女运动的重要场域,这一点是值得重视的;而中国的“三八”纪念活动背后的革命性、斗争性也是值得铭记的。1946年抗战一结束,当年的“三八”国际妇女节庆祝活动演变成国共两党争夺对于中国妇女运动话语权与领导权的舞台。

近代发展

1949年以后,《人民日报》每年发表“三八”国际妇女节社论,该社论成为了“由全国妇联主持的代表国家行为的‘三八’节大型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显然,自大革命以来,以“三八”国际妇女节为重要载体开展妇女工作的传统在新中国得到了很好的继承。

1951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北京、上海都组织了妇女抗议美国武装占领日本的示威游行,上海据称是10万人大游行,这两场大游行分别登上了《新中国妇女》第19,21两期的封面。 “这两个大规模妇女集会是两地妇联建国后组织的首次重大妇女集会。这样的活动显示的不仅是中国妇女的爱国主义,预设的观众也并非仅是美帝国主义。组织者和参与者都会明白,作为单一性别的妇女示威活动,她们显示的是新中国妇女的威力,观众可以包括所有依然歧视妇女的中国男女。” 即便在新中国,对于妇联这样的官方妇女领导机构而言,借助“三八”国际妇女节这一具有鲜明性别属性的节日的活动来展示“新中国妇女”这一集体政治主体,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1960年以来对“三八红旗手”和“三八红旗集体”的评选与表彰活动,更将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女劳模”为象征的“新中国妇女”形象赋予了更明确的性别属性。“三八红旗手(集体)”的评比活动始于1960年,1960年1月29日《人民日报》提出了评比标准。 而1960年2月15日的《人民日报》通知中进一步指出该评比活动的意义在于,“全国妇女一定要人人树雄心,个个立大志,争取成为红、勤、巧、俭的社会主义劳动妇女,为完成和超额完成1960年国家建设计划,为高速度建设社会主义作出更大的贡献。 1960年3月5日,由全国妇联等9个团体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举办的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表彰和鼓励一万个(实际是10002个)“三八红旗手”(6305名)和“三八红旗集体”(3697个)的广播大会在北京举行。现 在的人们已经很难想象这个广播表彰大会之盛况空前,“从边疆到内地,从沿海到山区,我们辽阔广大的祖国就是广播大会的会场。参加大会的有一亿二千万以上的各族各行各业的妇女。”

虽然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全国妇联业务工作在文革期间基本停止,《人民日报》从1967年开始不再发表“三八”社论。但以康克清、邓颖超为首的中国的妇女工作领袖们的努力,使这一传统在1973年得以恢复,这与中共中央重建妇女组织、再度重视妇女工作的进程完全契合。1978年3月4日,全国妇联在人民大会堂召开首都各界妇女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的座谈会,在文革期间中断的“三八红旗手(集体)”的评选活动在1979年得以恢复 ——使得1924年以来,“三八”国际妇女节作为中国妇女运动和妇女工作重要场域的传统得以继续。

国际妇女节(别名: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国际劳动妇女节,英文名:International Women's Day)是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日期为每年公历的3月8日。国际妇女节一开始是社会主义女权主义者发起的政治事件,这个节日和众多国家的文化都有融合,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节日,对全世界的妇女来说都具有新的意义。

英、法等国资本主义大工业的迅速发展,为妇女运动的产生提供了经济条件,19世纪30-40年代,英、法等国进入到机器工业大发展的阶段,以大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制度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制度,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而巨大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在各国取得胜利,为妇女运动的产生提供了政治条件,妇女积极参加了本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妇女运动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而开始兴起;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启蒙运动中的“自由”、“平等”、“天赋人权”思想为妇女运动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条件,如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启发了妇女争取平等权利斗争的觉悟,是妇女运动产生的直接思想根源和理论基础。

在产业革命的影响下,先进女性冲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束缚,走向社会,拥有与男子同等抗衡的社会分量。然而,新兴的男权政客依然蔑视妇女,于是她们开始了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

20世纪初一系列发生在欧洲和美洲的女权运动共同促成了“三八”国际妇女节的诞生,而不是人们想当然的“国际妇女节”只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遗产。

纽约妇女为争取平等权利举行示威游行

设立国际妇女节的想法是最先产生于20世纪初,当时西方各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经济扩张阶段。恶劣的工作条件和低廉的工资使得各类抗议和罢工活动此起彼伏。1857年3月8日,美国纽约的制衣和纺织女工走上街头,抗议恶劣的工作条件和低薪。尽管后来当局出动警察攻击并驱散了抗议人群,但这次抗议活动促成了两年后的3月第一个工会组织的建立。

接下来的数年里,几乎每年的3月8日都有类似的抗议游行活动。这样每年的庆祝活动一直持续到1913年。

1910年8月26日-27日,在第二国际哥本哈根代表大会前夕克拉拉·蔡特金以国际妇女书记处书记身份主持召开了第二届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会议。克拉拉·蔡特金起草了一份《关于争取妇女选举权基本原则的决议案》。

这个决议案规定,“各国无产阶级有阶级觉悟的政治组织和工会一致同意:各国社会主义妇女每年要有一个节日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妇女获得选举权,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原则并连同整个妇女问题一起对待妇女的选举权要求。妇女节必须具有国际性和认真地筹备。”第二届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会议并没有一个单独的关于确立国际妇女节的决议,1922年之前庆祝这个节日的活动随机性较强。

1911年3月19日,欧洲一些国家的无产阶级妇女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庆祝国际妇女节的活动。德国各地举行了争取选举权的集会,仅柏林一地就有5000多名男女工人参加。丹麦、奥地利、瑞士等国的妇女也都举行了集会和游行。总共超过一百万人举行各种活动庆祝国际妇女节。

6天之后的3月25日,纽约发生了著名的纽约三角内衣工厂火灾,火灾吞噬了140多名制衣女工的生命,这其中大多数是意大利和犹太移民。而恶劣的工作条件被认为是导致如此重大伤亡的主要原因。这场火灾后来还对美国的劳工立法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欧洲的妇女们也于1913年3月8日走上街头,通过举行和平集会等形式反对战争。

1912-1915年间,每逢3月19日这天,蔡特金都在国际妇女书记处的机关刊物—《平等报》上发表文章,纪念国际妇女节。国际妇女节的庆祝活动之所以选在这一天,是为纪念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和劳动妇女反对政府军偷袭蒙马特尔高地国民自卫军大炮阵地而举行的起义。这一起义导致巴黎公社的诞生。

德国国际妇女节海报

纪念国际妇女节的活动后来还证明是俄国革命的前奏。在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期间,彼得格勒女工响应布尔什维克的号召,于3月8日(俄历2月23日)举行庆祝国际妇女节的示威游行,要求得到“面包与和平”,参加了有9万男女工人进行的罢工。后来发展为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起义,沙皇专制制度被推翻。十月革命成功之后,布尔什维克的女权活动家亚历山德拉·米哈伊洛夫娜·柯伦泰(Alexandra Mihalovna Kollontai)说服列宁将3月8日设为法定假日。苏联时期,每年都会在这天纪念“英雄的妇女工作者”。

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以后,由于女革命家罗莎·卢森堡被反动派杀害,因此,1919-1921年国际妇女节的庆祝活动都选在3月5日这一天。这天是卢森堡的生日。列宁于1920年和1921年发表的《迎接国际妇女节》和《国际劳动妇女节》两篇纪念文章,都是在3月4日写的。

1921年9月9—15日,第二届国际共产主义妇女代表会议在莫斯科举行,28个国家的82名代表出席会议。会上,保加利亚的女***人建议,为了纪念俄国女工在1917年二月革命中的英勇斗争,把每年的3月8日定为国际劳动妇女节。第二国际共产主义妇女代表会议采纳了这个建议,通过决议将3月8日这天定为国际妇女节。

此后,各国无产阶级妇女每年在这天都以不同形式来庆祝自己的节日。

中国首度公开、正式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是在1924年3月的广州,当时正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蜜月期。从1924年中国人第一次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以来,该节日己经成为了国共两党领导中国妇运的重要场域。“三八”国际妇女节代表革命传统及其作为中国百年妇运特殊的公共文化空间。

中共妇女运动***

1922年7月召开的中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始关注到妇女问题,在中共二大《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中提出“妇女解放是要伴着劳动解放进行的,只有无产阶级获得了政权,妇女们才能得到真正解放”这一后来以一贯之的妇女运动指导方针。[4]随后,向警予出任中共第一任妇女部长。在随后的几年里,她多次在上海领导女工斗争,仅1922年一年间就在上海的六十间丝厂、三万名女工中先后发动十八次罢工。但是当 时中共内部妇女力量薄弱,1922年6月时只有女党员4名,到1923年6月时也不过13人。建立广泛的妇女运动统一战线的需求迫在眉睫,在1923年6月中共三大《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案》中就提出“一般的妇女运动如女权运动、参政运动、废娼运动等,亦甚重要”[5]、“本党女党员应随时随地指导并联合这种种运动,口号应是“全国妇女运动的大联合”、“打破奴隶女子的旧礼教”、“男女教育平等”、“男女职业平等”、“女子应有遗产承继权”、“男女社交自由”、“结婚离婚自由”、“男女工资平等”、“母性保护”、“赞助劳动女同胞”。这些口号之外,还应加入“打倒军阀”、“打倒外国帝国主义”两个国民革命运动的口号,以引导占国民半数的女子参加国民革命运动”。[5]

就在中共二大召开的这一年,孙中山在上海召集国民党改进会议,再次改组国民党,在新修订的党纲与总章里规定设立“妇女委员会”,以“调查国内外妇女状况,并研究国内妇女问题之解决方法”。1924年初的广州,妇女就学就业的机会很少。据统计,全市女老师、女医务人员只有200多人,女学生也不过6000多人。国共实现合作后,伴随着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靠近港澳的广州妇女开始接受国际妇女革命运动的影响。[6]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妇女部部长何香凝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上提出了“妇女在法律上、经济上、教育上一律平等”的提案,获大会通过,促使《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的政纲中明确规定:“于法律上、经济上、教育上、社会上确认男女平等之原则,助进女权之发展。”从而确立了妇女在社会各方面平等合法地位的原则。何香凝作为中国国民党早期最重要的妇女运动领袖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这一时期,作为国民党中央的一个党务部门,国民党的妇女部同样关注“国民革命是妇女的唯一生路”,将妇女解放与国家救亡紧密相连;在这一点上,国共两党妇女工作有着基本的共识。

当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后,遵照两党的决议,女***员和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参加国民党各级妇女部的领导工作。向警予、蔡畅、邓颖超、杨之华等中共早期妇女工作领袖都先后在国民党中央妇女部和沪、粤等地的地方党部妇女部担任领导职务。

1924年广州对于“三八”国际妇女节的纪念活动,不仅成为中国首次公开的“三八”节纪念活动,也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妇女运动统一战线的重要场域,“国际妇女节因而也成为广大妇女教育、检阅自己力量和加强团结的盛大节日。”

1924年2月下旬,在国民党中央妇女部干部会议上,何香凝提议在广州举行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大会,由中央妇女部负责出面发起集会和游行示威,会后何香凝承担了纪念活动的筹备事宜。1924年3月3日,广州执信学校作了题为“国际妇女节之性质”的专题讲演,介绍妇女节的历史与意义,这个演说可以说是中国的政党首次向中国大众介绍“国际妇女节”这一概念。

1975年澳洲妇女运动

1924年3月4日,国民党中央妇女部以部长曾醒名义发出通告,呼吁广州地区各妇女团体于3月8日举行游行示威,响应全世界妇女的“大团结示威运动”,并派代表参加3月5日下午在执信女校召开的筹备会议。翌日下午2时,广州各界妇女代表数百人在执信女校大礼堂举行筹备动员会,推举何香凝为会议主席。何香凝发言,3月8日广州妇女的游行示威将是中国第一次组织的“三八”妇女节纪念活动,意义十分重大。与会代表热烈鼓掌,并纷纷对组织好这一活动建言献策。会议最后决定:1、3月7日派出12人乘坐汽车在广州市内主要街道分发有关妇女问题的传单,以唤起市民的注意和动员各界妇女参加大会和游行;2、3月8日上午11时在第一公园举行示威大会,请广东省教育厅、广州市教育局通知省立、市立各校学生全体参加;3、会后在市内马路举行巡游,并准备汽车队演讲队随同出发,请市公安局派军警保护;4确定各种旗帜标语,如“解放中国殖民地之地位”、“解放妇女所受资本制度的压迫”、“要求妇女劳动权、平等教育权、平等工价钱、女子参政权及一切妇女应得之权”等。[6]

《广州民国日报》为广州纪念“三八”节活动呐喊助威。3月5日该报发表《庆祝国际妇女日》一文,详细介绍“国际妇女日”的历史及德、英、奥和苏俄等国庆祝“三八”节活动情况。3月6日又发表题为《妇女日》的时评,指出中国妇女几千年来受制于“男权”,“几不自当为人”,强调国民党中央提议举行“三八”妇女日活动,目的是提高妇女的觉悟,革除陋习,进而谋求妇女的“觉悟”、“独立”。3月7日,该报又刊登《国际妇女日之运动》,通告国民党中央妇女部在广州的“三八”纪念活动的具体时间、地点和巡游路线,向广大妇女发出了动员令。[6]

1924年3月8日上午,中国第一个公开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在广州举行,位于市中心的第一公园内的音乐亭搭起了临时舞台,“庆祝国际妇女节”的横幅悬挂正上方。会场四周也张贴了“妇女要求劳动权”等标语。10时左右,执信学校、高师学校、法政学校、市政学校、女子职业传习所、保姆学校、图强学校等30多所学校学生、各界妇女约2000多人参加。11时大会正式开始,由广州工读学校校长沈慧莲主持。之后何香凝主持大会并发表演讲,介绍了“三八”妇女节的由来及纪念它的意义,痛述了广大妇女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下所遭受的种种苦难,鼓励妇女坚决地走“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帝国主义和妇女自求解放的道路。”与会者报以热烈掌声和口号。廖仲恺也前来助兴,并发表《国际妇女日的性质》的演说。瞿秋白、恽代英等***人也应邀参加并讲话,支持妇女群众运动。与会妇女群情激昂,“打倒外国帝国主义”、“排除纳妾和一夫多妻”等嘹亮口号此起彼伏。[6]

1951年“三八”妇女节广州市郊区的女民兵

庆祝大会结束后,何香凝、曾醒与巡行总指挥沈慧莲、总务长唐允恭、纠察员廖冰筠等人一起,带着与会妇女从第一公园出发,徒步上街游行,按照预定路线途经吉祥路、越华路省长公署、广仁路省财政厅、永汉北路,从天字码头转入珠江长堤、太平南路、一德路、维新路,最后回到第一公园解散。一路上,游行队伍高呼“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帝国主义”、“保护童工孕妇”、“废除娼妓制度”等口号。“第一次将中国妇女的要求全面提出来了。”何香凝还组织10余人散发会议口号和传单,派出27个演讲队,分赴工厂、剧院等处演讲,宣传会议精神,启发妇女群众觉悟。许多看热闹的妇女站在街道两旁,也附和高呼口号,有的还加入了游行队伍。不少女学生还分乘十几辆插上各种旗帜的汽车,到市内其它街道演讲,散发传单,宣传纪念“三八”节和谋求妇女解放的意义。[6]以此为契机,广东妇女运动逐渐开展起来,越来越多的妇女投身到妇女解放和国民革命的洪流中。妇女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参加了斗争。将争取女权融入争取民权的时代洪流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国妇女运动在同一的目标、同一的策略之下,有系统有计划的进行的历史之序幕。”

国共两党的妇女部在1924年2月末、3月初围绕“三八”国际妇女节举行的一系列活动,首开国人庆祝国际妇女节的先例。这一年还是“除广州外,别处的女界,不曾听到对于这国际妇女节有怎样的举动。”但此后,“三八”国际妇女节在中国各地、各妇女团体间迅速传播,每年的庆祝活动不断。1925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各地妇女代表齐集北平,为抗议段祺瑞政府视女性为非国民的荒唐选举权规定而举行示威游行。1926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尤其是上海、广州、汉口、天津的劳动妇女群众”,“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大规模的纪念运动”。在杨之华的回忆中,这一年的纪念活动不仅在京沪穗这样的大城市声势浩大,甚至深入到梅州、梧州、宜宾、保定、酉矍陵、平江这样的中小城市。

1927年3月8日的武汉更是空前的热闹——10万(也有说20万人)妇女大游行,庆祝国际妇女节。有着传奇人生经历的***员黄定慧(当时叫黄慕兰,是中共武汉妇女部部长)20世纪90年代在口述回忆中称:“1927年,我被任命为‘三八’国际妇女节庆祝活动的筹备主任…3月8日那天,十万多名妇女在城市中央广场集合,我们先开了个会,国共两党中的许多著名人物都来了,宋庆龄、何香凝和柳亚子也来了。我是会议的主席,这是党和人民给予我的莫大荣誉。这件事使得许多人至今仍记得我。讲话后,会议结束了,然后十万多名妇女行进到嘉宾所在的看台,再继续向市中心游行。”

虽然之后不久,国共第一次合作就失败了,但是“三八”国际妇女节作为重要的教育、动员场域这一传统,却在国共两党的妇女工作中都得到了保持。1932年在瑞金庆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的第一个“三八”国际妇女节,“召开有数万人参加的大规模群众纪念大会”,毛泽东发表讲话,并“检阅了苏区的妇女赤卫队”。陕甘宁边区建立后,每年的“三八”国际妇女节,不仅有常规的庆祝活动,中共中央还会有针对性地提前发布文件、指示,比如1938年的《中央为“三八”节工作给各级党部的指示》,1941年《中央为“三八”节工作给各级党委的指示》和1943年《关于各抗日根据地,目前妇女工作的决定》等。三八”节和围绕节日的庆祝、纪念活动,成了中国***一年一度发布妇女工作政策、建立妇女工作统一战线、动员基层妇女参与妇运的重要抓手;这一传统在新中国时期也得到了很好地继承。

而在国民党方面,“三八”国际妇女节作为动员妇女的重要公共活动空间这一功能,也并未随着大革命的失败而消解。虽然南京国民政府对于群众妇女运动采取了紧缩政策,但无论是在“新生活运动”中,还是后来的抗日战争期间,“三八”国际妇女节都不仅是个重要的节日,还是响亮的战斗号角。而民间的妇女组织,更是利用“三八”国际妇女节这一得天独厚的机会,以各种形式发动妇女参与妇运。比如1931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南京各界妇女集会,并向国民政府及国民党中央党部请愿,要求政府规定妇女参加国民会议代表名额,这一活动间接促成了1936年国大选举成功产生妇女代表,这是近代中国妇女参政运动迈出的重要一步。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七十周年》邮票

抗战爆发前,“三八”国际妇女节的庆祝活动更是成为了中国各界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重要场域。女作家谢冰莹曾经写过“多难的‘三八”’一文,纪念1932年上海“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她和她的朋友们自费创办《妇女之光》杂志,投身抗战,并计划在3月8日举行示威游行,结果却在妇女节当天遭到巡捕查禁的遭遇。1936年的“三八”节,虽然当时政府已下令禁止集会游行,但北平、上海等地仍都举行了盛大的示威运动,中国***更是组织各界妇女2000多人举行了纪念大会,提出“妇女界团结起来”等口号,会后并举行规模巨大的示威游行。这是日后全民抗战中妇女运动的先声。而抗日战争期间,无论是重庆、延安、西安、成都,还是孤岛上海,每年“三八”国际妇女节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以1940年为例,“不但重庆、成都、金华、昆明、桂林、贵州……等大城市里热烈的举行纪念‘三八’大会,有千万人行列的游行,发行特刊……在各处偏僻的乡镇也都举行了纪念‘三八’。为了争取全民抗战的胜利,在这一年的‘三八’各地妇女一致地提出了要‘实行宪政’、‘反汪肃奸’及‘全国妇女大团结’的口号”。“三八”国际妇女节作为国共两党领导中国妇女运动的重要场域,这一点是值得重视的;而中国的“三八”纪念活动背后的革命性、斗争性也是值得铭记的。1946年抗战一结束,当年的“三八”国际妇女节庆祝活动演变成国共两党争夺对于中国妇女运动话语权与领导权的舞台。

1949年以后,《人民日报》每年发表“三八”国际妇女节社论,该社论成为了“由全国妇联主持的代表国家行为的‘三八’节大型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然,自大革命以来,以“三八”国际妇女节为重要载体开展妇女工作的传统在新中国得到了很好的继承。

1951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北京、上海都组织了妇女抗议美国武装占领日本的示威游行,上海据称是10万人大游行,这两场大游行分别登上了《新中国妇女》第19,21两期的封面。“这两个大规模妇女集会是两地妇联建国后组织的首次重大妇女集会。这样的活动显示的不仅是中国妇女的爱国主义,预设的观众也并非仅是美帝国主义。组织者和参与者都会明白,作为单一性别的妇女示威活动,她们显示的是新中国妇女的威力,观众可以包括所有依然歧视妇女的中国男女。”即便在新中国,对于妇联这样的官方妇女领导机构而言,借助“三八”国际妇女节这一具有鲜明性别属性的节日的活动来展示“新中国妇女”这一集体政治主体,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不过在民众中,节日的政治色彩逐渐减弱而演变成类似西方的母亲节和情人节之类向女性表达尊敬和爱意的机会。至今,这天仍是俄罗斯的法定假日,男性会赠送礼物给妇女以祝贺她们的节日。[3]

在西方国家,国际妇女节的纪念活动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期间正常举行,但后来一度中断。直到1960年代,随着女权运动的兴起才又逐渐恢复。[3]

而1960年以来对“三八红旗手”和“三八红旗集体”的评选与表彰活动,更将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女劳模”为象征的“新中国妇女”形象赋予了更明确的性别属性。“三八红旗手(集体)”的评比活动始于1960年,1960年1月29日《人民日报》提出了评比标准。而1960年2月15日的《人民日报》通知中进一步指出该评比活动的意义在于,“全国妇女一定要人人树雄心,个个立大志,争取成为红、勤、巧、俭的社会主义劳动妇女,为完成和超额完成1960年国家建设计划,为高速度建设社会主义作出更大的贡献。1960年3月5日,由全国妇联等9个团体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举办的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表彰和鼓励一万个(实际是10002个)“三八红旗手”(6305名)和“三八红旗集体”(3697个)的广播大会在北京举行。现 在的人们已经很难想象这个广播表彰大会之盛况空前,“从边疆到内地,从沿海到山区,我们辽阔广大的祖国就是广播大会的会场。参加大会的有一亿二千万以上的各族各行各业的妇女。”

妇女顶起半边天

虽然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全国妇联业务工作在文革期间基本停止,《人民日报》从1967年开始不再发表“三八”社论。但以康克清、邓颖超为首的中国的妇女工作领袖们的努力,使这一传统在1973年得以恢复,这与中共中央重建妇女组织、再度重视妇女工作的进程完全契合。1978年3月4日,全国妇联在人民大会堂召开首都各界妇女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的座谈会,在文革期间中断的“三八红旗手(集体)”的评选活动在1979年得以恢复——使得1924年以来,“三八”国际妇女节作为中国妇女运动和妇女工作重要场域的传统得以继续。

联合国从1975年国际妇女年开始庆祝国际妇女节,确认普通妇女争取平等参与社会的传统。1997年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请每个国家按照自己的历史和民族传统习俗,选定一年中的某一天宣布为联合国妇女权利和世界和平日。联合国的倡议导致为实现男女平等建立了国家法律框架,并且提高了公众对于迫切需要在各个方面提高妇女地位的认识。[3]

节日内容

法定假日

1949年12月,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每年的3月8日为妇女节。[7]根据中国国务院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270号)第三条规定:妇女节(3月8日)属于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妇女放假半天。

联合国从1975年国际妇女年开始,每年于3月8日举办活动庆祝国际妇女节,“三八”国际妇女节已经成为了联合国的纪念日。一部分人民穿戴紫色的丝带来庆祝这一天。

在阿富汗、安哥拉、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布基纳法索、白俄罗斯、古巴、格鲁吉亚、几内亚比绍、比绍、吉尔吉斯斯坦、老挝、马其顿、蒙古、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干达、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摩尔多瓦、马达加斯加、越南、赞比亚等等国家,这一天是官方假日。

在一些国家,如喀麦隆、克罗地亚、智利、罗马尼亚,这一天不是一个公众假期,但是仍然受到广泛关注。在这一天,男人们习惯在生活中给女性朋友,母亲,妻子,女友,女儿,女同事等等鲜花和礼物。

在亚美尼亚,苏联解体后国际妇女节被废弃。代替的是国家假日4月7日“美和母性”的正式节日。新假日很快受到亚美尼亚人的欢迎,因为它是为了纪念亚美尼亚教会,报喜的主要节日之一。然而,人们仍然在3月8日保持对国际妇女节的庆祝。在亚美尼亚举行专题公开讨论导致了承认所谓的“女性月”,即两个“妇女日”3月8日和4月7日之间的时期。

在意大利,为了庆祝这一天,男人送给女人**的含羞草。**含羞草和巧克力也是俄罗斯和阿尔巴尼亚最常见的3月8日的礼物之一。

在许多国家,如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白俄罗斯、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哥伦比亚、爱沙尼亚、匈牙利、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马其顿、摩尔多瓦、黑山、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乌克兰、巴西、哈萨克斯坦、塞尔维亚、俄罗斯等等国家。女人也会从雇主的馈赠中得到礼物。中小学生经常为学生们的女教师带来礼物。在像葡萄牙和意大利这样的国家,妇女通常在3月8日的晚上庆祝“女性专用”晚餐和聚会。

在巴基斯坦正规和非正规部门工作的妇女们每年庆祝国际妇女节,以纪念她们为正当权利而进行的斗争,尽管面临着许多文化和宗教方面的限制。有些女性在社会借助国际妇女节推进帮助女权运动工作。例如在波兰,每一个国际妇女节都涵盖大城市的大型女权示威。

2005年英国工会大会的代表大会(会议)高票通过决议,呼吁国际妇女节被

在产业革命的影响下,先进女性冲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束缚,走向社会,拥有与男子同等抗衡的社会分量。然而,新兴的男权政客依然蔑视妇女,于是她们开始了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5290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5
下一篇2023-10-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