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目成语接龙?

耳目成语接龙?,第1张

① 耳字开头的成语接龙

耳字开头的成抄语有:

耳不忍闻袭。耳不旁听、不离腮耳、习目染耳、耳后生风、耳后风生、耳听八方、耳听心受、耳提面命、耳提面训、耳染目濡、耳根清净、耳根清浄、耳满鼻满、耳濡目击、耳濡目及、耳濡目染、耳热眼花、耳熏目染、耳熟能详、耳目一新、耳目之欲、耳目众多、耳目喉舌、耳目心腹、耳目昭彰、耳听是虚,眼见为实、耳听是虚,眼见是实。

② 耳开头成语接龙

耳目一新 [ ěr mù yī xī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ěr mù yī xīn ]

耳目:指见闻。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

出 处

《魏书·河南王传》:“齐人爱咏;咸日耳目更新”。

例 句

归国华侨回到了家乡,眼前的变化令他~。

③ 肠肥脑满的成语接龙怎么做

脑满肠肥 → 肥头大耳 → 耳目一新 → 新陈代谢 → 谢家活计 → 计无所出 → 出生入死 → 死声啕气 → 气吞山河 → 河倾月落 → 落落大方 → 方枘圆凿 → 凿壁偷光 → 光采夺目 → 目中无人 → 人定胜天 → 天外有天 →天伦之乐 → 乐不可支 → 支支吾吾 → 吾膝如铁

④ 成什么立什么的成语

成家立业。

成家立业,意思是指建立了家庭,创立了事业。通俗来说,就是男女双方结了婚,有职业,可以给家人安定的生活。

汉语成语,拼音是chéng jiā lì yè,出自宋·吴自牧《梦粱录·恤贫济老》。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指结婚组建家庭并建立事业

示例

明 冯梦龙 《喻世明言》第一卷:“拣了个上吉的日期,五日前方对浑家说知,道:‘常言:坐吃山空,我夫妻两口,也要成家立业,终不然抛了这行衣食道路?’”

原来廉锦枫曾祖向居岭南,因避南北朝之乱,逃至海外,就在君子国成家立业。(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三回)

近义词:安家立业

(4)耳目成语接龙扩展阅读:

安家立业,汉语成语,拼音是ān jiā lì yè,意思是指安置家庭,创立基业或事业;也指长期在一个地方劳动和生活。

成语出处

梁斌《漫谈<红旗谱>的创作(代序)》:“于是背起铺盖卷下了关东,在关东挖参、淘金,积了一些钱,回来安家立业,准备报仇。“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多指在一地长期生活。

示例

他想叫郭全海安家立业,娶个好媳妇,让他日子过得好,工作更安心。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十三

⑤ 忠言逆耳怎么成语接龙

忠言逆耳——耳聪目明——明目张胆——胆小如鼠——鼠目寸光——光明磊落——落落大方——方兴未艾——爱财如命——命在旦夕——息事宁人——人情世故——故弄玄虚——虚张声势——势不两立——立功赎罪——罪不可恕——恕难从命

⑥ 耳目一新成语接龙

耳目一新_新益求新_新陈代谢_谢家活计_计日而俟

俟河之清_清浊同流_流芳千古_古今中外_外宽内明

明验大效_效颦学步_步步高升_升堂入室_室如悬磬

磬石之固_固壁清野_野草闲花_花样新翻_翻黄倒皂

皂白不分_分甘共苦_苦雨凄风_风云人物_物极将返

返朴还真_真独简贵_贵贱无二_二满三平_平起平坐

坐吃山空_空谷传声_声色狗马_马牛其风_风清月白

白手兴家_家见户说_说地谈天_天末凉风_风谲云诡

诡言浮说_说东道西_西邻责言_言近旨远_远走高飞

飞檐走壁_壁垒森严_严丝合缝_缝衣浅带_带砺河山

山珍海错_错彩镂金_金无足赤_赤壁鏖兵_兵无血刃

刃树剑山_山崩川竭_竭力虔心_心比天高_高自标置

置若罔闻_闻风而至_至高无上_上楼去梯_梯山航海

海水难量_量材录用_用心用意_意转心回_回肠九转

转败为功_功成身退_退步抽身_身价百倍_倍道而行

行合趋同_同床各梦_梦撒寮丁_丁公凿井_井中视星

星星点点_点头会意_意得志满_满坐风生_生杀予夺

夺门而出_出震继离_离乡背土_土龙沐猴_猴年马月

月没参横_横行霸道_道远知骥_骥子龙文_文房四物

物极则反_反身自问_问十道百_百年谐老_老大无成

成千累万_万念俱灰_灰心丧气_气满志骄_骄奢放逸

逸态横生_生生死死_死标白缠_缠绵悱恻_恻隐之心

心如悬旌_旌旗卷舒_舒眉展眼_眼疾手快_快人快事

事不过三_三熏三沐_沐日浴月_月圆花好_好行小惠

惠而不费_费力劳心_心慌意急_急功好利_利出一孔

孔席不适_适逢其时_时运不济_济寒赈贫_贫不学俭

俭以养德_德輶如毛_毛手毛脚_脚高步低_低首下气

⑦ 成语接龙耳目一新

耳目一新 →

新陈代谢 →

谢馆秦楼 →

楼船箫鼓 →

鼓唇弄舌 →

舌敝唇焦 →

焦熬投石 →

石沉大海 →

海北天南 →

南船北车 →

车尘马足 →

足兵足食 →

食案方丈 →

丈二和尚 →

尚虚中馈 →

馈贫之粮 →

粮多草广 →

广寒仙子 →

子为父隐 →

隐恶扬善 →

善罢干休 →

休兵罢战 →

战不旋踵 →

踵迹相接 →

接二连三 →

三百瓮齑 →

齑身粉骨 →

骨鲠在喉 →

喉长气短 →

短兵接战 →

战火纷飞 →

飞苍走黄 →

黄尘清水 →

水碧山青 →

青出于蓝 →

蓝田生玉 →

玉惨花愁 →

愁长殢酒 →

酒病花愁 →

愁肠百结 →

结不解缘 →

缘木求鱼 →

鱼帛狐篝 →

篝火狐鸣 →

鸣凤朝阳 →

阳春白雪 →

雪案萤窗 →

窗间过马 →

马不解鞍 →

鞍马劳顿 →

顿挫抑扬 →

扬长避短 →

短兵相接 →

接风洗尘 →

尘羹涂饭 →

饭坑酒囊 →

囊空如洗 →

洗兵牧马 →

马不停蹄 →

蹄间三寻 →

寻弊索瑕 →

瑕不掩瑜 →

瑜百瑕一 →

一把死拿 →

拿班作势 →

势不可当 →

当场出彩 →

彩笔生花 →

花残月缺 →

缺吃短穿 →

穿壁引光 →

光采夺目 →

目别汇分 →

分崩离析 →

析辨诡词 →

词不达意 →

意出望外 →

外方内圆 →

圆顶方趾 →

趾高气扬 →

扬长而去 →

去暗投明 →

明白了当 →

当场出丑 →

丑类恶物 →

物腐虫生 →

生不逢时 →

时不可失 →

失道寡助 →

助边输财 →

财不露白 →

白白朱朱 →

朱陈之好 →

好吃懒做 →

做刚做柔 →

柔肠百结 →

结草衔环 →

环堵萧然 →

然荻读书 →

书不尽言

有人说在三国时期的曹刘孙三家,就是老虎棒子鸡:曹克孙孙克刘刘克曹,诸曹夏侯五子良将见了五虎上将就会变草鸡,而东吴一个三流角色也能连杀两位五虎大将,但是东吴却被一个张辽打得小儿不敢夜啼。还有史料说是孙权怕刘备(进妹固好)、刘备怕曹操(望麾盖而逃)、曹操怕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当然也有人说在正史中,刘关张没有桃园三结义,刘备也没那么穷,在叔叔刘元起的资助下,过着“喜狗马、音乐、美衣服”的生活,还能拜当时的大儒卢植为师跟公孙瓒同学,可见真的不是一个衣食不周的平头老百姓。但是咱们今天不说正史只说演义传说,因为演绎传说中的故事更有趣。比如演义传说中赵云怕针关羽怕箭,至于张飞怕什么,那就有请读者诸君一起来猜猜看了,他的故事咱们放在最后来说。

在正史中,关羽只中了一次箭,给他刮骨疗毒的医生也不是华佗,因为那时候华佗养病自重向曹操求官不得,已经被曹操弄死了。在演义传说中,关羽这个人身材魁梧力大无穷,但是辗转腾挪却很不灵光,只要对手向他放箭,他基本就躲不过去。马弓手出身的关羽,似乎并不会射箭,这一点还不如他的三弟张飞张翼德。

关羽可能眼神也不大好,现在想来应该是得了沙眼结膜炎之类的疾病,眼圈发红迎风流泪而且怕强光,所以他总是眯着眼睛似睡非睡,如果他瞪起了眼睛,那就是要杀人了。因为眼神不好,所以在跟黄忠交手的时候,他两次听见弓弦响而没有看到箭射来,还以为黄忠也老眼昏花不会射箭呢。大家都知道声音的传播速度是每秒三百多米,而箭的飞行速度不会超过每秒一百米,所以听见弓弦响之后,只要距离够远(比如三五十米),那就是有足够的反应时间来避箭的。但是关羽就像个移动靶,黄忠一箭射中他的盔缨根,说明关羽根本就没有做出任何闪避动作,如果那一箭是奔着咽喉去的,就没有后来的华容道和失荆州了。

黄忠是三国时期有名的神箭手,射中关羽可以理解,但是并不以弓箭见长的庞德庞令明,居然也能一箭射中关羽左臂。庞德放箭的时候,掠阵的关平都看见,并且发声示警,但是关羽还是没有反应。要不是于禁嫉妒庞德建功而鸣金收兵,等关平冲出来营救的时候,庞德的大刀早就砍下去了。

要说关羽被黄忠庞德射中,还可以理解为这两位都是大将,手里的强弓也是高级货,,所以射速比较快,也不能证明关羽的笨拙。可是不但大将能射中关羽,小兵也行:在樊城之战中,关羽又中箭了,这一次中的是毒箭,而且连谁射的都不知道——那一箭一定很痛,因为虽然是右臂中箭,但是关公却翻身落马,有一次差点折戟疆场。歪批三国里说这部小说中带三字的章节最多:刘关张桃园三结义、陶谦三让徐州、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三气周瑜,其实还可以加上一个“关云长三中箭”。

说完怕箭的关羽,咱们再来说怕针的赵云赵子龙。这时候很多读者会暗笑:虎威将军赵子龙一身是胆,面对曹操百万大军尚且能杀个七进七出,又怎么会怕一根小小的绣花针?但是咱们今天说的是演义传说而不是正史,所以一切皆有可能——正史也没说赵云到底因何而故去。

赵云一生经历恶战无数,斩杀曹营名将无数,但是却没有人能伤到赵云一根汗毛,所以后来就发生了这样一幕:子龙将军老当益壮,年近八旬还纳了一位小妾,并且由这位小妾负责给他洗澡。这位小妾对宝刀不老银枪依旧的赵云,也是倾心爱慕,特别是看着八十岁的赵子龙依然肌肤如玉完美无瑕,自然要表示十分好奇。于是子龙将军就很得意:老夫一生征战,没有谁能在我身上留下伤痕。这小妾特也顽皮,就趁着赵云熟睡之际,拿起一根绣花针,在他身上扎了一下。

小妾这一针扎到什么地方了咱不知道,但是肯定是扎到血管比较密集的地方了,于是本该充血的地方流血不止——传说中赵云是上天灯笼神转世,只要有一点点破损,针眼大的孔能进斗大的风,于是灯笼里的灯芯就被吹灭了。

最后咱们该来说张飞张三爷了,赵云怕针,关羽怕箭,那么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如巨雷势若奔马的燕人张翼德怕啥呢?其实张飞怕的,绝大多数人都会怕——老婆。当然,绝大多数人都是不会承认自己怕老婆的,而是会振振有词地辩解:我那不叫怕,是爱,是不跟她一般见识。这种说法在今天说得通,但是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怕老婆的人还真不多,就连刘备,也敢背着蛮横霸道的孙尚香跟小妾生了两个儿子。但是不止一个传说证明张飞怕老婆,而且张飞之所以粗中有细文武全才能写善画,都是他老婆夏侯姑娘教的。

话说那是在刘备被曹操打跑、关羽降曹之后,张飞就跑到芒砀山打游击去了。昼伏夜出的张飞忽然有一天心血来潮,大白天出来了。这一出来就看见了正在采桑的夏侯姑娘——夏侯渊的侄女兼养女、夏侯霸的妹妹。大家想想吧:旭日初升晨光熹微,桑叶上露珠闪闪发光,桑林中一位十三四岁的少女素手采桑,张三爷的环眼又怎能不瞪得像个鹅蛋?要知道张飞此前一直跟不怎么长胡子的刘备和大长胡子的关羽食则同床寝则同榻,见了出水芙蓉一般的夏侯姑娘,又怎会不惊为天人?

两人初次相遇,夏侯姑娘十三四岁,刚够当时的结婚年龄,而张飞张三爷在建安五年的时候已经三十四岁了。于是结婚之后,大老粗张飞也变得粗中有细了,不但对文人毕恭毕敬,而且还会写毛笔字、会画美人,这一且当然都是夏侯姑娘教的。能够让性如烈火的张飞安安静静地坐下来当小学生,可见夏侯姑娘真的“很可怕”,这才叫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呢。夏侯家的基因也比较强大,夏侯姑娘生的女儿没有一个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反倒如花似玉美若天仙,后主刘禅娶了一个还不够,干脆由诸葛亮做媒,两个都娶了……

在男生的感觉中,声色犬马的生活是自己有钱的象征。而女生感觉声色犬马的生活是堕落的开始。

男生和女生的想法还是不一样的。大多数男生认为我去KTV,歌厅甚至夜市都属于很正常的。我只不过是个娱乐的地方,有什么好在意的。

我认识的一个朋友说男人没有去过红灯区都不能说是纯爷们,而且看看现在的大老板谁不是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的。他认为这种生活是能够象征着他的财富。让人们知道他是个有钱人。

而且这个男性朋友的确是这样做的,他的老婆质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还是很镇定的说:男人没有自己的应酬怎么会叫男人。去请别的老板出去不叫几个**怎么可能,你太大惊小怪了吧。就这样把他的老婆哄住了,他更理所当然的过这种生活。

而女生很多的都认为我们可以三五好友去一些娱乐场所放松下心情。但是必须有个度,什么超过这个度就不可以了。

在女生的心中,大多数都是比较恋家的。只要结婚之后一般都会把心思主要放在家中。她们认为过声色犬马的生活那是只有靠出卖肉体的那种人才会这样的。我们必须先把家里打理好了之后才可以稍微的放纵一下。

所以男生和女生在对待声色犬马的生活上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的不同是由于骨子里对一些东西的看法的不一致所造成的。不能说谁对谁错,只能说各自有各自的理解吧。

  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周邦彦

  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粘地絮。

  这首词是作者在和他的情人分别之后,重游旧地,怅触前情而写下的。它用一个人所习知的仙凡恋爱故事即刘晨、阮肇遇仙女的典故起头。据《幽明录》载,东汉时,刘、阮二人入天台山采药,曾因饥渴,登山食桃,就溪饮水,于溪边遇到两位仙女,相爱成婚。半年以后,二人思家求归。及到出山,才知道已经过去三百多年了。这种由于轻易和情人分别而产生的追悔之情,在古典诗歌中,是常用天台故事来作比拟的。如元稹《刘阮妻》云:“芙蓉脂肉绿云鬟,罨画楼台青黛山。千树桃花万年药,不知何事忆人间?”就是“桃溪”一句最好的注释。温庭筠《达摩支曲》“拗莲作寸丝难绝”,是“秋藕”一句所本,不过反用其意。第一句叙述委婉,是就当时的主观感情说,这是因;第二句言辞决绝,是就今日的客观事实说,这是果。一用轻笔,一用重笔。两两相形,就将无可挽回的事态和不能自己的情怀和盘托了出来。

  三、四两句,由今追昔。“当时”,应首句;“今日”,应次句。当时在赤阑桥边,因为等候情人而更觉其风光旖旎;今日到黄叶路上,因为独寻旧梦而愈感其景色萧条。赤阑、黄叶,不但着色浓烈,而且“赤阑桥”正好衬托出青春的欢乐,“黄叶路”也正好表现出晚秋的凄清。这不只是为了点明景物因时令而有异,更重要的是为了象征人心因合离而不同。在景物的色调上固然是强烈的对照,在词人的情调上看同样是强烈的对照。今日的黄叶路边,也就是当时的赤阑桥畔,地同事异,物是人非。将这两句和上两句联系起来看,则相侯赤阑桥”的欢愉,正证明了“不作从容住”的错误;“独寻黄叶路”的离恨,也反映了“绝来无续处”的悲哀。这就显示出其事虽已决绝,其情仍旧缠绵。文风亦极沉郁之致。

  换头两句,直承“今日”句来。明明知道此事已如瓶落井,一去不回,但还是在这里闲寻旧迹,这就清晰地勾画出了一个我国古典文学中所谓“志诚种子”的形象。在黄叶路上徘徊之余,举头四望,所见到的只是烟雾中群山成列,雁背上斜阳欲暮而已。这两句写得开阔辽远,而其用意,则在于借这种境界来展示人物内心的空虚寂寞之感。如果单纯地将其当作写景佳句,以为只是谢朓《郡内高斋闲坐答吕法曹》“窗中列远岫”,以及温庭筠《春日野行》“鸦背夕阳多”两句的袭用和发展,就不免“买椟还珠”。如果更进一步加以探索,还可以发现,上句写烟中列岫,冷碧无情,正所以暗示关山迢递;下句写雁背夕阳,微红将坠,正所以暗示音信渺茫。与头两句联系起来,又向我们指陈了桃溪一别,永隔人天,秋藕绝来,更无音信这样一个严酷的事实,而“独寻黄叶路”的心情,也就更加可以理解了。列岫青多,夕阳红满,色彩绚丽,又与上面的“赤阑桥”、“黄叶路”互相辉映,显示了词人因情敷彩的本领。

  结尾两句,以两个譬喻来比拟当前情事。过去的情人,早像被风吹入江心的云彩,一去无踪;而自己的心情,始终耿耿,却如雨后粘在泥中的柳絮,无法解脱。两句字面对得极其工整,但用意却相衔接。这一结,词锋执拗,情感痴顽,为主题增加了千斤重量。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美成词有似拙实巧者,如《玉楼春》结句……上言人不能留,下言情不能已,呆作两譬,别饶姿态,却不病其板,不病其纤。”这一评语是中肯的。正因其对仗工巧而意思连贯,排偶中见动荡,所以使人不感到板滞;同时,又不是单纯地追求工巧,而是借以表达了非常沉挚深厚的感情,所以又使人不觉得纤弱。

  这一词调的组织形式是七言八句,上、下片各四句,原来的格局就倾向于整齐。作者在这里,没有像其他词人或自己另外填这一调子时所常常采取的办法,平均使用散句和对句,以期方便地形成整齐与变化之间的和谐,却故意全部使用了对句,从而创造了一种与内容相适应的凝重风格。然而由于排偶之中,仍具动荡的笔墨,所以凝重之外,也兼备流丽的风姿。这是我们读这首词时,特别值得加以思索之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5703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6
下一篇2023-10-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