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美食排行榜前十名有靖边羊杂碎、靖边剁荞面、靖边大烩菜、靖边羊肉、靖边炒土豆擦擦、靖边凉粉、鲜羊肉剁荞面、荞面圪坨、荞面饸饹、荞麦搅团。
1、靖边羊杂碎
羊杂碎,贵在杂和碎,不杂不碎喝起来没滋味。羊的头、蹄、血、肺,心、肝、肚、肠,统统不齐,少了一样,做出来的杂碎便寡淡。
2、靖边剁荞面
剁荞面,贵在一个“剁”字,把养面揉成面团,放在面案上用擀杖逐次擀开,擀至比白面条略厚一点时,操刀剁面。剁面刀形制特别,刀身长约2尺,寸宽,薄厚如菜刀,刀刃向下,刀背两端装有两个木柄。
3、靖边大烩菜
土豆必须是陕北的沙地土豆或者山地土豆才能做出这样独具地方特色的美味,粉条当然也是选用陕北土豆粉精制而成。陕北腌制的酸菜便是这盘大烩菜里的一种别样的口味,如果不放这点酸菜,那么便不是正宗的陕北味道。
4、靖边羊肉
靖边羊肉是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的特产。靖边地区的羊从小就吃着去膻味的调料长大的,所以自身没有羊膻气,也无须用红烧、麻辣、五香等方法去刻意遮盖气味,清炖最香。
5、靖边炒土豆擦擦
靖边炒土豆擦擦,是用处理后的土豆与面粉搅拌在一起,放于蒸笼上蒸熟,然后配以酱料食用。
6、靖边凉粉
由纯天然植物绿豆或荞麦加工而成,清爽可口,酸、辣、香味俱全,具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之效。
7、鲜羊肉剁荞面
剁荞面,是靖边人待客、逢年过节和喜庆时必吃的一道美味佳肴,也是闻名于陕西的一种传统风味小吃。荞麦是陕北的主要杂粮之一,维生素含量高,营养相当丰富。
8、荞面圪坨
荞面圪坨是陕西定边、靖边的特色风味小吃。圪坨中有一味调料万不可缺,就是辣椒。出锅后,以个人口味,可以加醋,辣椒。
9、荞面饸饹
由精制荞麦制作成粉条状,与陕北羊腥汤相配食用,味道鲜美可口,在陕北,民间有“荞面饸饹羊腥汤,死死活活相跟上”之说。
10、荞麦搅团
荞麦是靖边县白于山区主要农作物,分布在张家畔镇、红墩界镇、宁条梁镇等17个乡镇。荞麦高蛋白,低脂肪,维生素含量高,营养相当丰富。
—靖边县
人口:约394万人
人口密度:77人/km2
靖边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偏西,榆林市西南部,是1935年解放的革命老区。全县总面积5088平方公里,按地形地貌分为北部风沙滩区、中部梁峁涧区和南部丘陵沟壑区,分别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地势南高北低,海拔介于1123-1823米之间,年平均气温78℃,年平均降水量为395mm。
全县共辖23个乡镇(场),214个行政村,6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94万。 县内交通便利,307国道和210国道穿县城而过,靖边至榆林、靖边至(定边县)王圈梁、靖边至安塞高速公路已经建成通车,靖边至子洲高速公路已经建成通车,过境的太(原)中(卫)铁路已开工建设,靖边即将成为连接陕西、宁夏、内蒙等地的交通枢纽。
县境内矿产资源富集,主要有天然气、石油、煤炭、高岭土等。天然气探明储量为3200亿立方米,属世界级大气田。境内南部山区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储量在1亿吨以上,含油层在距地表700-1800米之间。天然气、石油目前都已进入开发利用阶段。此外,境内水资源、土地资源也十分丰富。 县境内历史和人文景观丰富。位于县城东北58公里处的统万城,是东晋时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国都,是中国重要的古代都城遗址,被列入国家、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境内还有秦、明朝古长城遗址和汉、唐古墓群。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转战陕北时曾在小河、天赐湾、青阳岔生活战斗了46个日夜,至今革命前辈的旧居保存完好。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靖边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天然气、石油资源开发的带动下,靖边县依托资源优势,抓住机遇,不断加快发展步伐,全县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生产逐步向产业化格局迈进,地方工业不断发展壮大,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66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39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42元。实现财政收入10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1亿元),目前跨入陕西省经济强县前五名,并跻身中国西部百强县行列。靖边正成为中国西部的投资热点地区。
历史沿革
置县初县域无考。清乾隆年间(1736~1795),新城堡为县城:“东与怀远县清平堡接壤,一百二十里;西与定边县柳树涧接壤,一百二十里;南与保安县牛头坡接壤,一百一十里;北至边墙十里”(乾隆手抄本《靖边县志稿》)。光绪年间(1875~1908),镇靖堡为县城:“东至崔家畔一百里,与怀远县之狄青原接界;西至二道渠一百一十里,与定边县之茶店圾接界;南至黄花池滩二百一十里,与保安县之柳沟接界;北门外即边墙,出口至四朴树六十里,与怀远县之本塔儿梁接界;东南至沈家园子八十里,与安塞县之平桥接界;西南至阔阔川二百一十里,与定边县之侯家岔、甘肃省安化县之乱石头接界;东北至毛乌素六十里,与怀远县之许家沙畔接界;西北至史家地坑一百一十里,与定边县之二十里塘接界。计东西广二百一十里,南北袤二百七十里”(光绪本《靖边县志》)。
民国三十一年(1942)六月,吴旗县成立后,三边分区将靖边县的凤凰、罗涧两区划给吴旗。1949年吴旗县撤销,凤凰、罗涧两区划归靖边。1950年吴旗县恢复,上述二区又划给吴旗。
1954年,按照陕西省民政厅通知,将靖边县的巴兔湾划给乌审旗。
1958年,横山县的石湾、马家窑等6个乡划归靖边县。靖边县总面积为5300平方公里。1962年缩小区划,石湾等6个公社复归横山县。
1972年,靖边县杨桥畔公社的墩渠、八岔、清河3个大队划归横山县。到1989年,靖边县四界:东至青杨岔镇龙腰镇村,与横山县接壤;西至柠条梁镇西黄蒿塘村,与定边县接壤;南至周河乡东坪村,与志丹县接壤;北至红墩界乡白城则村,与乌审旗接壤。县境南北最长为116.2公里,东西最宽为91.3公里,总面积5088平方公里,占榆林地区总面积的11.8%,陕西省总面积的2.47%。
自然地理
靖边县按地形地貌分为北部风沙滩区、中部覆沙黄土梁峁涧区、南部丘陵沟壑区,分别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地势南高北低,海拔介于1123-1823米之间。全县属半干旱内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78°C,年平均降水量395毫米,无霜期130天。全县共辖9个镇,13个乡、1个国营农场,分别为张畔镇、东坑镇、青阳岔镇、宁条梁镇、周河镇、红墩界镇、杨桥畔镇、王渠则镇、中山界镇、龙洲乡、海则滩乡、黄蒿界乡、席麻湾乡、大路沟乡、乔沟湾乡、小河乡、天赐湾乡、高家沟乡、五里湾乡、杨米涧乡、新城乡、镇靖乡国营靖边县新桥农场。有211个行政村,6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86万。
县境内文物遗址和人文景观丰富。位于县城东北58公里处无定河北岸的统万城,是东晋(公元317至420年)时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国都,是中国重要的古代都城遗址。虽经战乱等人为破坏和1500多年的风雨侵蚀,但部分城垣保存完好,已被列为国家、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境内还有秦、明朝长城遗址和汉代、唐朝的古墓群。毛主席、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转战陕北时曾在小河、天赐湾、青阳岔生活战斗了46个日夜,至今革命前辈的旧居保存完好。
前景目标
根据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和省、市“三步走”规划要求,我县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步走”战略规划:第一步:以2002年为基数,从2003年到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力争达到30亿元,比2000年翻一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8000元,成为陕西经济强县。第二步,从2007年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达到52亿元,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6万元,力争全县人民生活整体达到小康,成为西部经济强县。第三步,从2011年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达到145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4万元,人民小康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进一步提高,成为全国经济强县。
从2003年起的以后几年,是走好这三步的关键时期,0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建设西部经济强县为目标,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依托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狠抓工业,强化农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迈进。
工业
改革开放以来,靖边依托资源优势,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以油气化工、食品加工、皮毛加工、建筑建材为骨干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畜、草、薯三大主导产业。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2874亿元,人均GDP达10500元。县财政增长更是突飞猛进,1992年全县的财政收入仅有582万元,2000年已突破1个亿,2003年财政收入已达389亿元。目前列入陕西省经济强县前五名,并跻身中国西部百强县行列。靖边正成为中国西部的投资热点地区。
围绕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着力推进“三个转化”。目前,靖边境内原油年产量达200多万吨,建成了年加工原油150万吨的炼油厂,建成年净化能力425亿立方米亚洲最大的天然气净化厂。靖边至北京、西安、银川等地的输气管道已建成通气,国家“西气东输”工程靖边至上海段于2003年10月1日开通,2004年9月6日新疆至靖边天然气管道建成通气,新疆来气还需在靖边加气加压,靖边成为“西气东输”的重要枢纽。另外,靖边还建成10万吨甲醇厂和2×25万千瓦天然气发电厂。
农业
靖边农业资源丰富多样,潜力大,畜、草、薯、菜四大主导产业开发已形成规模。马铃薯、小米、荞 面、杂豆、油料等农产品和草畜产品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靖边无膻系列羊肉,陕北白绒山羊羊绒,优质牧草种植、加工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正在蓬勃发展。 脱毒马铃薯基地 。
交通
靖边区位优势明显,2002年建成了我国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榆林至靖边高速公路,2005年靖边至定边王圈梁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阿北高速公路(内蒙古阿荣旗至广西北海)和GZ35国道(青岛至银川)高速在靖边县城交汇,穿越靖边的交通大动脉中卫至太原铁路也将开工建设,届时,靖边将成为全国县级城市少有的“旱码头”,成为中国西部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目前,全县通车里程达1124公里,全县于2002年实现了乡乡通油路。 榆靖高速公路。
城建 靖边城区建设面积已达20平方公里,人口10万多人(含流动人口4万),城内高楼耸立,道路通达,街道宽敞,初步形成了现代化城市格局。随着城市气化工程的实施,天然气用户已达3000多户,大气污染治理初见成效,大大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
土特产品
靖边县是马铃薯主产区,年产马铃薯50多万吨,被国家有关部门认证为“无公害食品”和“有机转换食品”。绿色食品荞麦、绿豆等小杂粮,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出口日本。以大蒜、辣椒、洋葱等为主的6万多亩大田蔬菜以其无污染、无公害的美誉而销往全国各地。全县羊子饲养量已达100万只,年生产优质羊肉5000多吨,品种有萨福克羊、白绒山羊、小尾寒羊、杜泊羊等。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和饲草资源,靖边羊肉无腥无膻,肉羊羊肉被国家有关部门认证为“有机转换产品”,是真正的陕北优质绿色食品。陕北白绒山羊以其产绒量大、绒色洁白、强度大、纤维细长、繁殖性能强等优点,被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命名为“陕北白绒山羊新品种”。
此外,靖边的柳编制品、中草药材已打入国际市场,精制蜂蜜获1992年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银奖;芦河系列白酒曾多次在国家、省、市酒类评选中获奖,其中有两个品种获1993年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田源粉皮畅销省内外;小米、绿豆、葵花油等农产品和剁荞面、油炸糕、羊杂碎、凉粉等地方风味小吃也在省内外享有盛名。
名胜古迹
统万城遗址 大夏国国都,建成于公元418年,是匈奴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遗址,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正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它虽不见当年的刀光剑影,也不闻羌笛胡笙,但历经千年风雨的城墙,支离破碎的瓦砾,仍然诉说着当年的辉煌。登高望远,发思古之幽情,收沧桑于眼底,让游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
古长城遗址 万里长城蜿蜒曲折,时隐时现,高高耸立在千沟万壑之上。
革命旧居 靖边是1935年解放的革命老区。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转战陕北时,曾在靖边小河、天赐湾、青阳岔生活战斗了64个日夜,0著名的“小河前委扩大会议”就是在小河召开的,这些旧居依然保存完好。
水力资源
境内有红柳河、芦河、大理河等六大河流,共建成各类水库40多座,建成淤地坝784座,总库容量10亿立方米,居陕西省第一位。全县水资源总储存量为16314亿立方米,每年水资源总量为3433亿立方米,每年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26亿立方米,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用水。
土地森林
靖边县地域辽阔,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农业资源丰富多样。全县人均土地31亩,是全省平均值的33倍,现有耕地168万亩。全县林草保存面积345万亩,林草覆盖率为452%,是陕北唯一一个基本不向黄河输入泥沙的县份。
文化教育
全县有高级中学3所,初级中学17所,小学285所,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近8万人,共有教职工4772人。2001年被省0授予“两基”达标县。2004年靖边中学晋升为全省重点中学,县幼儿园被评为省级示范幼儿园。2005年靖边一小被评为省级示范小学。
医疗卫生
全县有医疗机构34个,病床570张,从事专业技术人员628人,拥有美国GE螺旋CT,日本东芝全身CT,意大利CU3三维彩超和意大利PT2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医疗设备。
广播电视
2001年建成西北五省区县级最先进的多功能演播厅,有线电视覆盖率达90%,能接收中、省、市及自办节目27套。
移动通讯
随着济银(济南-银川)光缆干线穿越靖边和榆林本地光缆建成使用,靖边县全部实现了数字化传输。全县交换机容量达39480门,百人拥有固定电话33部,移动手机用户达59500部。
民俗文化
热情豪放的大秧歌,高亢激昂的信天游,如泣如诉的陕北道情,细腻秀美的三边剪纸随处可见,形成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
名胜古迹
统万城遗址 大夏国国都,建成于公元418年,是匈奴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遗址,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正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它虽不见当年的刀光剑影,也不闻羌笛胡笙,但历经千年风雨的城墙,支离破碎的瓦砾,仍然诉说着当年的辉煌。登高望远,发思古之幽情,收沧桑于眼底,让游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
古长城遗址 万里长城蜿蜒曲折,时隐时现,高高耸立在千沟万壑之上。
革命旧居 靖边是1935年解放的革命老区。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转战陕北时,曾在靖边小河、天赐湾、青阳岔生活战斗了64个日夜,0著名的“小河前委扩大会议”就是在小河召开的,这些旧居依然保存完好。
自然地理
靖边县按地形地貌分为北部风沙滩区、中部覆沙黄土梁峁涧区、南部丘陵沟壑区,分别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地势南高北低,海拔介于1123-1823米之间。全县属半干旱内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78°C,年平均降水量395毫米,无霜期130天。全县共辖13个乡,9个镇,1个国营农场,有211个行政村,6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86万。
县境内文物遗址和人文景观丰富。位于县城东北58公里处无定河北岸的统万城,是东晋(公元317至420年)时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国都,是中国重要的古代都城遗址。虽经战乱等人为破坏和1500多年的风雨侵蚀,但部分城垣保存完好,已被列为国家、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境内还有秦、明朝长城遗址和汉代、唐朝的古墓群。毛主席、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转战陕北时曾在小河、天赐湾、青阳岔生活战斗了46个日夜,至今革命前辈的旧居保存完好。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靖边县位列第226名。
2020年9月22日,“2020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名单揭晓,靖边县上榜,位列第54位。
2020年7月29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靖边县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0年6月,靖边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陕甘宁片区)。
2019年11月12日,水利部公布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靖边县榜上有名。
2019年3月,靖边县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陕甘片区)。
2018年10月,靖边县入选2018西部百强县市排行榜,位列第58名。
2017年12月31日,靖边县上榜2017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魅力示范县。
2017年12月26日,农业部认定靖边县为全国第二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靖边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偏西,榆林市西南部,无定河上游,跨长城南北。是1935年解放的革命老区。全县总面积5088平方千米,辖22个乡镇。按地形地貌分为北部风沙滩区、中部梁峁涧区和南部丘陵沟壑区,分别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地势南高北低,海拔介于1123~1823米之间。靖边县内交通便利,307国道和210国道穿县城而过,靖边至榆林、靖边至(定边县)王圈梁、靖边至安塞高速公路已经建成通车,靖边至子洲高速公路已经建成通车,过境的太(原)中(卫)铁路已建设,靖边成为连接陕西、宁夏、内蒙等地的交通枢纽。据县内小桥畔、褡裢沟等古文化遗址考证,早在
靖边县城
靖边县城
旧石器时代,靖边县境内就有先民繁衍、生息。
约在公元前16~7世纪,靖边县域为少数民族狁聚居的地方。
春秋时,县域为少数民族白翟所居。周敬王八年(前512),晋人灭翟,直到周烈王七年(前369),县域一直属晋。晋灭后,属魏。魏惠王后元五年(前330),魏秦雕阴之战后,魏将上郡15县献于秦,今县境归秦。
秦统一六国(前221)后,县域属上郡。
汉时,县域置上郡奢延县。西汉时,隶属朔方刺史部;东汉时改属并州刺史部。
三国西晋时县境为羌胡所据。
东晋、十六国时,县境先后为后赵、前秦、后秦所据。东晋义熙三年(407),后秦赫连勃勃拥兵自立,占据上郡,建大夏国,并于义熙九至十四年(413~418)在今县境北部筑都统万城(今红墩涧乡白城子)。
南北朝时,北魏于始光四年(427)灭掉大夏,于神四年(431)建立统万镇,太平真君七年(446)设岩绿县,太和十一年(487)改置夏州,县域分属化政郡、阐熙郡,其西部属山鹿县。北周保定四年(564)东部设宁朔县(治所在今杨桥畔),属弘化郡辖。
隋开皇元年(581),撤弘化郡复设夏州,三年(583),改夏州为朔方郡,撤山鹿县,辖地并入长泽县。县域分属朔方郡长泽、岩绿、宁朔县。恭帝义宁元年(617),梁师都在夏州建立梁国,县域属梁。
唐武德二年(619)宁朔县归唐。六年(623),在宁朔置南夏州。贞观二年(628),消灭梁师都,复改弘化郡为夏州,撤南夏州与宁朔县,并将岩绿县改为朔方县。贞观五年(631)复设宁朔县,长安二年(702)又撤。开元四年(716)再设,九年(721)再撤。不久又设。
五代十国时废道建置。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沿袭唐建置,县境属夏州朔方、宁朔、长泽3县。
宋时,县域为北宋、西夏反复争夺之地,初属宋,后长期分属西夏夏州、龙州、洪州、宥州。
元时,县域属陕西行中书省延安路。
明洪武六年(1373),设靖边卫,是年又设靖边道。
明成化三年(1467),设靖边营。
清康熙元年(1662),撤靖边道,原所辖营、堡统归榆林道管辖,同时设靖边所。
雍正九年(1731),置靖边县,隶属榆林府。[1]
乾隆八年(1743),靖边县改属延安府管辖。以新城堡为县城:“东与怀远县清平堡接壤,一百二十里;西与定边县柳树涧接壤,一百二十里;南与保安县牛头坡接壤,一百一十里;北至边墙十里”(乾隆手抄本《靖边县志稿》)。
光绪年间(1875~1908),镇靖堡为县城:“东至崔家畔一百里,与怀远县之狄青原接界;西至二道渠一百一十里,与定边县之茶店圾接界;南至黄花池滩二百一十里,与保安县之柳沟接界;北门外即边墙,出口至四朴树六十里,与怀远县之本塔儿梁接界;东南至沈家园子八十里,与安塞县之平桥接界;西南至阔阔川二百一十里,与定边县之侯家岔、甘肃省安化县之乱石头接界;东北至毛乌素六十里,与怀远县之许家沙畔接界;西北至史家地坑一百一十里,与定边县之二十里塘接界。计东西广二百一十里,南北袤二百七十里”(光绪本《靖边县志》)。
靖边县地图
靖边县地图
中华民国元年(1912),设榆林道,靖边归榆林道管辖。
民国二十四年(1935)五月二十八日,刘志丹率红军打开县城镇靖,民国靖边县政府迁往柠条梁,占据今柠条梁镇全部,东坑乡大部,三岔渠乡与龙州乡部分村庄,共设3乡8保147甲。
同年四月,中国***领导下的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在县西部桃梨坬成立了靖边县苏维埃政府(习惯称西靖边)。十月后,归陕北省苏维埃政府领导。八月,在中国***西北工作委员会和陕北工农民主政府的领导下,于青阳岔也成立了靖边县苏维埃政府(习惯称东靖边),后归陕北省委和陕北省苏维埃政府领导。
民国二十六年(1937)八月。陕甘宁边区党委决定将横山县苏维埃政府和东、西靖边县苏维埃政府合并为靖横县苏维埃政府。十月,横山中心县成立后,又设靖边县。是年,靖边县划归三边分区督察专员公署管辖。
民国三十年(1941),陕甘宁边区政府将原来23个县调为29个县、市。靖边县为陕甘宁边区政府直属县。
解放战争时期,靖边县属陕甘宁边区三边分区管辖。民国三十八年(1949)七月,三边分区撤销,靖边县由延安分区管辖。[1]
民国三十一年(1942)六月,吴旗县成立后,三边分区将靖边县的凤凰、罗涧两区划给吴旗。1949年吴旗县撤销,凤凰、罗涧两区划归靖边。1950年吴旗县恢复,上述二区又划给吴旗。
1950~1968年,靖边县隶属榆林分区专员公署。
1968~1979年,靖边县隶属榆林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9年至2010年,靖边县隶属榆林地区行政公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