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所有人都希望别人和自己一样普通,这样才不会显得自己太过平庸。
当一个人到了一定年纪,身边的人都会催促他走进婚姻,催促的理由各种各样,口中的出发点也都是为了他好。人人都希望别人和自己一样,我们总是想要身边不存在异类。
普通人的生活里只有普通人,他们不希望身边有特殊的存在。我二十三四岁时,身边就已经有很多人开始催促我恋爱结婚。因为在我老家,这个年龄的人大多都已经结婚了。
我能理解父母的催促,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还没有完成任务;我能理解朋友的催促,因为他们希望我能更幸福。可是对于很多陌生人的催促,我真的无法理解我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后来当我走进婚姻,面对一个适龄未婚的人时,我会下意识的催促对方结婚。我仔细思索了一下这件事,我发现我只是个普通人,而我不想在我的生活圈子里看到看到和我有太多不一样的人。
我们都希望影响别人的人生,把一个异类拉回正轨,这会让人非常有成就感。到了适龄阶段却不结婚,对所有普通人来说这都是一个异类。不论是你找不到对象,又或者是你不愿意结婚,这并不影响所有人都向你传达自己的思想。
大家都希望你能变得和他们一样,都希望你也在婚姻之中挣扎徘徊,希望你能为了生活而睡不着觉。这样想或许有一点阴暗,可其实所有催婚的人内心潜意识里就是这种想法。
除了父母之外,所有打着为你好的幌子想改变你人生的人,其实都只是在试图让你变得平庸而已。
人就是这样一种奇怪的生物,我们总是看不习惯别人与我们不同,想让所有人变得都和我们一样。于是每个人都喜欢干涉别人的人生,都希望别人能听从自己的安排,经历和自己一样的人生。
我们都能决定自己要走的路,可走上这条路,究竟受了多少别人的影响和干涉,我想谁也不清楚。
恐婚心理一:害怕自己重演父母的婚姻
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性格和心理的影响至关重要,如果一个人在小时候经历了父母离异、感情不和、常常争吵、打架等等,就会感受到婚姻是令人不愉悦、不快乐、不舒服的。因为TA的认知体验来源于父母在婚姻中的互动,而且这些体验大多是是负面的。
所以,潜意识里就认为婚姻是不和谐、不快乐的。TA也在内心里担忧,自己一旦进入婚姻,就要过上父母那样的生活,而那是自己从小就害怕的生活。
恐婚心理二:害怕婚后无法得到爱的满足
如果在成长经历中,缺乏养育者给予的足够关注和爱,我们就会在潜意识里认为,我是不值得被爱的,可是在意识层面,又不停地寻求被爱,以满足那个内在缺爱的小孩的渴求。
所以,在与亲密伴侣的交往中,就会时刻像个孩子一样,处处要求宠爱和被关注。殊不知,亲密关系相处的两个人是需要彼此独立而又相互尊重的。
但在你们的相处中,你时时用一个小孩子与对方互动,当需求得到满足时,你认为自己是被爱着的;当需求没能被及时看到和满足时,你就会认为对方不爱你了,你就会拼命地要求对方证明。
在这样的互动关系中,由于你们关系的不对等,你常常会把伴侣投射成你“理想中的家长”,而TA不能够及时满足你的时候,就正好证明他是不爱我,实际是你内心那个“我不值得被爱”的信念在作怪,影响着你们的关系。
恐婚心理三:害怕自己无法处理好更加亲近的关系
恋爱时的浓情蜜意实在美好,但两个人的相处难免出现磕磕碰碰。当关系出现问题时,如果采取指责和抱怨,就会让关系出现伤害。遗憾的是,你们的相处中,总会各自带着在原生家庭成长中习得的模式,去与对方相处。
如果你是一个回避型性格的人,而对方又是一个强迫型性格的人,你们之间出现问题时,可能要面临较大挑战:即你越回避,TA越追击,你们之间的交往就会常常处在一个恶性循环的互动中。这样的互动本身就会对关系造成不良影响,当你们在恋爱期遇到这样的问题,没有解决好时,就会非常担心婚后这样的问题会更加放大。
所以,很多伴侣都是在相处中出现问题,没有进行积极有效解决,而回避了成长,采取了恐婚或不婚。
1 为什么一提结婚就心慌
A:病由:害怕婚姻带来的责任 雪白浪漫的婚纱下穿着一双跑鞋,随时准备从红地毯的一端开溜,这是大嘴姐姐茱利亚·罗伯茨在《逃跑新娘》中的经典造型。
从**回到现实,30多岁的Stala就成了“逃跑新娘”。Stala本来打算与相恋2年的男朋友步入婚姻。
可是自从决定了婚期,她就觉得浑身不自在,习惯自由的她害怕婚姻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总是不自觉地找各种理由拖延婚期,终于两人闹翻,分手收场。 病状:退退缩缩、临阵脱逃 这样的临婚退缩,Stala已经是第3次经历了。
每次准备结婚前,她脑中总是浮现起一堆充满油腻的锅碗瓢盆、洗不完的衣服、收拾不完的房间……每每想起这些,她就没有勇气步入婚姻的殿堂。纵观陷入婚姻恐惧中的人,往往有两类:一种是不够自信的人,他们知道婚姻有幸福的可能性,但却不敢承担未来变化的风险与责任。
面对危机,他不相信自己有应对解决的能力,所以不敢或不愿去进行这项“探险活动”;另一种是个性张扬、过度追求自我的人,比如Stala。这类人为自己负责可以,却不习惯接受别人约束。
他们担心结婚会丧失自己的独立性、自由度,缩小甚至封闭自己的社交圈子,因此不自觉地产生恐惧的心理。 开方:对婚姻本身的恐惧,其实是出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一种不安全感。
药方1:给自己一个乐观的假象。人们面对一些自己没有能力控制的未来,就会感到恐惧不安。
其实应对的方法很简单,不妨给自己一个乐观的假设和想象。 药方2:相信自己有应对的能力,逐渐地,你的注意力就会集中于如何增强自己应对变化的能力上。
2 一想到结婚心里就特别难受 想死的心都有 我是女孩
你这个叫婚前焦虑症。只要你能调整好心态,安然度过这个时期就会好很多。
婚前焦虑症的症状:
1、恐惧心理
谈婚论嫁到了婚前最后一个阶段时,或许是最值得书写的一个时段,它比婚礼举行的那一刻来得细腻复杂,有太多对未知的憧憬,有太多对过往的释怀。可是,紧张、焦虑、恐惧情绪却在此时常常困扰着新人,心理素质不好的新人在有了某些不良躯体反应后往往还会产生逃婚的念头。心理专家称,新人会出现这种恐惧反应,其实是婚前焦虑症的症状表现。
2、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也是婚前焦虑症的症状表现之一。婚姻对于夫妻双方而言是一个约定,也有约束成分,通常情况下,男人既渴望稳定的婚姻生活,同时也对这种约束心存担忧,与女人相比,男性心底更渴望自由,虽然他不一定要具体做什么,但当这种自由受到威胁时,逆反心理就会起作用,这也是Z先生有了婚前寻找其他女人想法的潜在心理因素之一。
3、攀比心理
Z先生在与同性朋友交流的时候发觉自己是个性经历很少的人,虽然他的道德感支持他的行为,但是,男性朋友之间的攀比与玩笑式的嘲弄也在冲击着Z先生的心理防线。所以,朋友的劝说在这种心理背景之下就开始起作用,令他开始有了婚前找个女人的念头。[1]
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痛苦的情绪状态,同时伴有躯体方面的不舒服体验。而精神专家张晶指出焦虑症就是一组以焦虑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情绪障碍,往往包含三组症状:[1]
1、躯体症状:患者紧张的同时往往会伴有自主神经功能亢进的表现,像心慌、气短、口干、出汗、颤抖、面色潮红等,有时还会有濒 死感,心里面难受极了,觉得自己就要死掉了,严重时还会有失控感。
2、情绪症状:患者感觉自己处于一种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恐惧、害怕、忧虑的内心体验中。紧张害怕什么呢?有些人可能会明确说出害怕的对象,也有些人可能说不清楚害怕什么,但就是觉得害怕
3、神经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心神不定、搓手顿足、踱来走去、小动作增多、注意力无法集中、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如此惶恐不安。
治疗办法:
婚姻对于传统中国的家庭人来说是件大事,可是婚前焦虑给很多年青人心理造成不小的影响。婚前焦虑症:定义上是对自身及其配偶所形成的关系的担忧和顾虑,害怕和担心婚姻以及家庭方面的压力,包括潜意识存在的,和现实客观存在的方面等等。
1、如果你好象怎么都闲不下来,而且一闲下来就难受的话,那就去做些比较机械、不费力也不用思考的事情吧,比如说把准备好的请柬放进信封,洗洗碗,理理桌子,整理你的收藏品,回味一下过去的时光,等等。当然最好是彻底闲下来什么都不做,就只发呆,做个白日梦。
2、用一点结婚预算做一点额外的事情,买些香薰油再买一个精致的香薰炉,风雅一把!看熏衣草或迷迭香的味道在淡淡烛光中随着轻烟发散在空气中,深呼吸、深呼吸,让你的身心溶于空气彻底放松。
3、随意在一个温暖房间的地板上盘腿坐下,手心向上防在膝盖上,想像从你的脊髓中延伸出一股像丝线一般的意念,从你的头顶向上升,然后慢慢抬起头,带动你身体的上半部往上朝着天花板,闭上眼睛,静静地呼吸。
4、在浴室中点一支你最喜欢的有香味的蜡烛,在浴缸中放满热水,再放一点恩雅(Enya)的音乐,好好地呆在浴缸里泡个澡,也把你劳累的神经泡上一泡。
5、和你的未婚夫(妻)一起做一些与筹备婚事无关的悠闲事,在家里放你们最想看的DVD,先看你喜欢的,再看他喜欢的,一边看一边帮对方揉揉脚揉揉肩,聊天,说话,卿卿我我,情意无边。
6、药物调节是缓解治疗婚前焦虑症的左膀右臂,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法,目前市场上抗焦虑的药物琳琅满目,多种多样,但是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纯中药制剂平虑解迫安神剂应为抗焦虑药物中效果最好,用药时间最短的。
7、运动也是舒缓焦虑心情的好办法,选择一项你喜欢的运动开始流汗吧。如果你是一个运动盲那就选一项你比较不讨厌的运动。跑步是最好也是简单最方便的运动了,如果你嫌它单调,就一边跑一边听音乐。而运动除了能够让你放松精神之外还能让你减重,一举两得对不对。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用,祝你早日调整好心态,走出这种情绪! 迎接美好生活!
男人想要娶心爱的女人的话,总是会无意中流露出自己的想法,一起来看看男人想娶你的四个信号。
一、男人想娶你的四个信号
1、在你面前哭泣
大家都知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如果对方真的在你的面前流泪,说明对方信任你、认可你,将你视为一生所爱,才表现出了脆弱的一面。
2、工资卡交给你
如果男生不爱一个女生的话,是不愿意为她花钱的,更不愿意将自己的工资卡交给对方。如果对方讲自己的工资卡交给你,说明对方这辈子已经认定你是他的老婆了。毕竟除了自己了父母和老婆,谁也没有权利替他管工资卡。
3、金钱不分彼此
男生如果真的想跟女生结婚的话,那么在金钱上是不太在乎的。有句话说“愿意为你花钱的男生不一定爱你,但是不愿意为你花钱的男生一定是不爱你的”,所以说如果对方在金钱上很大方,并且用钱不分你我的话说明对方确实有想跟你结婚的想法。
4、带你回家见父母
如果一个男生真心爱你,那么会迫不及待带你回家见父母和朋友。因为他想让身边的人都知晓你的存在,这样的行为说明了对方将你放在心上,并且见父母的潜意识就是想结婚。
二、男人提出结婚说明什么
1、父母在逼婚
如果你们的感情和一般,但是男生主动提出了结婚,有可能是因为男方的父母在逼婚。这种情况呢,或许在以后你们之间会有一些矛盾产生。
2、视你为真爱
男生主动提出结婚肯定是因为将你视为真爱,毕竟大多数人都是想要和心爱的人度过一生的。如果男生真爱一个女生的话,是不会让女生会主动提结婚这件事的。
3、到了结婚的年纪
一般男生提出结婚,是因为刚好到了结婚的年纪,刚好又与女生的感情比较稳定,此时选择结婚也是最好的结局。毕竟过了这个阶段,或许就不想结婚了,也或许感情就会产生变化。
总结:
本文详细为大家介绍了关于男人想娶你的四个信号,以及男人提出结婚说明什么,相信大家对于本文都有了了解,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你对他的依赖性太强,不想也不能失去他,于是你就不断在问自己:万一失去他了怎么办?!
2、因为他的存在对你非常非常地重要,所以你不容许有一丝一毫的风险:失去他的风险,于是你就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万一失去他的情境中不能自拔。
3、这是人人都会有的:嗔心进而产生妄想。你要理性的知道:你所想的是小概率事件,几乎近于不可能,而且每个人都有这种小概率,所以你的担心没必要,正所谓:尽人事,顺天命。因此多想一些你们结婚后的美好情景。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听到这么一句话: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话说得好像很玄乎,感觉自己带回家的对象冥冥之中天注定,进而我们将其美其名曰——缘分。在感情里,缘分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就好像我们刚出生的时候,其实你的另一半就已经客观存在于世界的某个角落,Ta在等待恰当的时机与你相遇,那这么说来,我们在择偶的时候又为什么会相中那个Ta呢?难道Ta真的是我们的前世家人,所以我们才此生重逢吗?
说到这里,我有一个同村的邻居发小,他在大学期间谈了一个女朋友,那时候还没把他女朋友带回来见父母,但平时发小总在电话里向他父母描述自己女朋友的兴趣爱好、饮食习惯、性格品行等等,他父亲经常开玩笑说:“你找的这个女朋友各个方面和你妈妈很像呀,以后你们要是结婚,婆媳两个应该很好相处吧,毕竟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起初,发小并没有注意到这点,在他父亲接二连三的玩笑之下,他特意将女朋友和自己的妈妈进行了对比,发现还真是如此。比如发小的妈妈喜欢吃梭子蟹,他女朋友也喜欢吃,他妈妈没事喜欢跳广场舞,女朋友没事也喜欢参加学校的舞蹈社团,只是舞种不同罢了,再有他妈妈性格比较柔和,别人无论怎么发火,他妈妈仍然会心平气和与对方讲道理,他女朋友也同样如此,所以他女朋友的舍友都夸赞其性格超好,人很随和。
大学毕业后,他将谈了两年多的女朋友带回家见父母,发小的妈妈和他女朋友竟有一见如故的感觉,仿佛就是自己的女儿一样,身上散发出与自己类似的气场,连见过他女朋友的同村人也都对发小的妈妈说:“你儿子真有福气,这姑娘看着人就很安静斯文,有你身上的影子,的确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这话听多了让人感觉自己的姻缘其实已经被月老安排得明明白白了,自己并不需要主动去寻找缘分,只要安静地等待缘分的降临即可,一直将“缘分”奉为圭臬的我一直对此深信不疑,直到最近在一本关于恋爱心理学的书上看到一个叫做“情结定律”的名词才让我恍然大悟,缘分其实并不神秘,我们在择偶的时候其实是我们主动在寻找那个别人口中的“一家人”,而不是我们被月老安排到了恋爱相遇的计划之中。
一、“情结定律”的介绍
这个名词解释起来并不难,就简简单单一句话:任何人在最早的潜意识里都曾恋母或恋父。
美国的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关于恋父的心理学实验:他们将具有不同气味的男性衣物交给女性选择,结果却惊人地发现大多数的女性都选择了与自己父亲体味较为相似的男性衣物。
这个结果从科学的角度直接验证了女性的对父亲的依恋,也就是所谓的“恋父情结”,也称之为:厄勒克特拉情结。
在之前热播的电视剧《花千骨》中,后蜀平凡孤女花千骨自打自己出生母亲就去世,父亲跟着没多久也去世了,经过种种的机缘巧合,花千骨成为了长留门派最年轻的掌门白子画的唯一徒弟,白子画拥有我们中国人对父亲几乎所有的完美定义:沉默寡言、重守承诺,粗中有细的柔情品行等等,两人虽说亦师亦友,但在生活中,白子画这个师父的身份在花千骨的心目中更多地是扮演一位父亲的角色,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花千骨陷入了对白子画的爱恋之中。
在这场爱恋之中,花千骨随着对白子画情感的加深,整部剧贯穿了花千骨从爱恋到自我牺牲的感情变迁,透漏出这位“恋父情结”对这位坚强善良姑娘发挥的重要影响。
相对应于“恋父情结”,也同时存在着“恋母情结”,也称之为:俄狄浦斯情结。从字面意思也可以理解为男性在小时候出于对母亲的欣赏与崇拜,在其长大成人后寻找自己的伴侣时,潜意识中将母亲所具有的优良品行作为择偶的标准。
二、潜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情结定律
其实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隐藏了不为人知的情结,正是这种隐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情结才对我们的择偶观发挥了一定的影响作用,那这种情结定律又是如何影响了我们的择偶倾向呢?下面我们从“与父母相处模式的惯性”和“父母的相似度”两方面对此影响进行解析。
1、与父母的朝夕相处,使得我们更加习惯这种相处模式
从我们哇哇坠地开始,一直到我们离开父母独立外出求学和生活,这期间将和父母共同度过十几年的共同时光,在一个屋檐下吃饭,彼此互相关心,没事的时候聊聊天等等。当我们和父母在一种生活模式长期生活之后,这种模式就会被定形,我们熟悉彼此的生活习惯、饮食爱好和脾气性格等等,所以当我们长大后在寻找对象的时候,我们在潜意识中寻求与之前家庭类似生活方式的人,换言之,我们的头脑已经将父母这么多年来的为人处事、生活习惯以及脾气性格等变成一个个输入的信号,进而在脑海中建立起了数据模型标准,并且我们非常认可这个标准,因此,我们在择偶的时候,头脑会自然而然地将标准模型调用,与我们遇到的对象进行对比,当比对值达到某个量化数值后,我们会对其表示接受,反之则拒绝,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的电脑逻辑处理模式。
人总有一种惰性和惯性,惰性指的是我们讨厌改变现有的认知标准,惯性指的是我们会对原本的认可模型进行持续认知强化,因为我们自小就有对父母依恋的心理,并且经过这么多年的强化之后,我们更加坚定了这种择偶就需要找类似父母这样的人选的信念,所以我们在择偶的时候懒于改变,所有的异性都要与自己心中认可模型进行比对,如果与父母差异较大,心中即便是假设强行接受对方,内心都会感觉到非常抗拒。
2、我们已经活成了父母的样子,和父母相似度较高的另一半,我们有强烈的接受意愿
心理学家已经指出当我们有了恋爱的意识之后,我们会本能地将父母作为自己择偶的标准,也就是说我们找到的对象身上有很多父母的影子。我们知道外表可以遗传自父母,而脾气性格在多年和父母的相处之中也有了某种相似,比如对于有儿子的家庭而言,外人常常说这儿子的脾气和他爸爸真像,虽然现在科学可以证明的是我们的外貌可以遗传,但目前还没有确切可信的证据说脾气性格还可以遗传。
但在儿子的潜意识里面,他被母亲的优良品行所吸引,对其有天然的崇拜和欣赏的冲动,同时潜意识中又会把父亲作为竞争对手,他知道母亲喜欢的是父亲这种类型的男人,因此,他也在潜移默化地将自己塑造成类似于父亲的那种男人,这也就是儿子和父亲脾气性格很像的原因所在。并且在和父母经过朝夕的相处之后,大家彼此拥有共同的生活节奏和习惯,儿子长大之后的择偶自然以父亲的形象自居,以母亲具备的优良品行作为选择的标准,所以我们往往会选择与自己父母相似度较高的异性以满足自己都未曾意识到的情结需求。
所以很多人都说恋人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虽然我们可能都未曾主动注意到这个问题,只有经过较长时间的恋爱后,我们才能主动或被动地发现自己与对方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即便我们起初没有这样的主动目的性。
三、择偶的时候,如何选择自己的另一半
1、取其优点,去其缺点
我们对于自身拥有的情结定律也不必一味认可或者否定,父母身上具备的优良品行作为我们对另一半的择偶标准本身并没有什么过错,毕竟经过和父母多年的相处,我们知道具备这些优点会给我们未来的生活带来何种便利。
与优点对立的则是缺点,比如有女儿的家庭,父亲虽然很有责任感,对女儿万般恩宠,女儿要什么买什么,却对自己的妻子哪怕提出的一个小小要求都毫不留情地予以拒绝,导致很多母亲任劳任怨多年都未曾给自己买过新衣服,所以女儿在择偶的时候肯定会倾向寻找宠溺自己的男生,并且特别喜欢假设性地问对方以后有孩子了,你对孩子和我哪个会更好,其实也就是幼年时候母亲遭受的的委屈在她心中留下了阴影,她不希望自己被宠溺的局面因为结婚而被断送,她希望婚前婚后都能享受到这种被恩宠的感觉。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拥有对父母的情结效应并没有什么不妥,我们只要对照父母身上透漏出的优缺点进行比对,取其优点,去其缺点即可。
2、恋爱是互惠互利,而不是无私奉献
作为子女,父母对我们倾注的爱往往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但我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开始寻找与自己携手走完下半生的伴侣时,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恋爱乃至以后的婚姻并不存在绝对的无私奉献,更多的是互惠互利,自己拥有某种吸引对方的价值和特征,对方才会对你付出,如果自己丧失了这种有利条件,自然也就失去了对方对自己付出的现实基础。
在择偶的时候,我们也要认清情结定律背后的局限性,说到底就是亲情和爱情的本质区别,我们万不可以将亲情中父母对自己无私的奉献转变成对象的义务和责任,毕竟爱情是基于彼此的爱慕和欣赏才最终走到了一起,所以说爱情是自私的,我们在将父母具备的优点作为自己择偶标准的时候,更多地应该反思自己具有什么价值,自己又能为对方带来什么,只谈权利,而忽略义务的感情是海市蜃楼,缺乏现实的基础。
将对父母产生的崇拜和欣赏之感延伸到择偶中来,是人本能的一种潜意识,其实世上哪有那么多机缘巧合,只是自己为了寻求心中理想的恋爱模样而主动争取得来的结果,“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最终反映的只是我们对于另一半能够具备自己父母优良品行的渴望罢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