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庄河农村婚礼习俗?

谁能告诉我庄河农村婚礼习俗?,第1张

乡村式露天大排场型婚礼 新郎和新娘都是我的好朋友。新娘丹丹姐是黑龙江人,新郎大成哥是庄河人。他们人都很好的。都属于那种从小的乡村市郊来到大城市拼搏出事业的人。是那种肯吃苦的劲让他们走到了一起,真是让人配服。两个人的感情也好得让人羡慕。大成哥是在老哥家门口做烧烤买卖的。虽然是小本生意,但因为手艺出众,味道极好,倒干得也红红火火的,嘴谗的我们经常去光顾。新娘丹丹姐姐是美甲师,真是太便宜我这种爱臭美的人了。巧的是,她的店就在离我公司不远的地方,我经常午休时去那看好样子,让她把所需的材料晚上拿回家,不赶时间,还不花钱~一来二去的,她就免费成了我的私人美甲师。接触日子长了,时间久了,老哥老姐还有我,就和他们俩成了好朋友。两个人现在终于可以一起携手共同经营以后的小家了,我们当然得亲自见证这美好的时刻! 由于男方家里的老人都还生活在老家庄河农村,所以按照习俗,婚礼也要在那里举行。还必须得请全村熟识的乡里乡亲都去参加。就是这样,才形成了一个乡村式婚礼特别的热闹之处。去参加婚礼之前,老妈老爸就形容农村的红白喜事是如何地热闹壮观。这让我这个本身就好凑热闹的人更加向往去参加一次这样的“大事”了。 一大早,天还没亮,我们就起床准备随他们一起出发往庄河赶了。庄河是大连的市郊,车程大约两个半小时。这一路,天越走越亮,下了高速又上了快速路,颠簸得全车的人都睡了好几觉。终于进了庄河市内。从市内再到农村,还有半个小时的路程。一路下来,大家都很疲惫了,就盼望着快点到达。可只见车子驰骋在一望无际的田园间,过了一村又一寨,又经过了好多农家,拐了一个叉口又进了一条小巷~~终于~~终于~~我们看到了希望。从进入到大成哥家所在的村子口开始一直到他家门口,总共几百米的距离,每个电线杆子、每个墙的拐角处,就都贴的大红纸。就像我们城市里结婚得用红纸封马葫芦盖一样,为的就是图个吉利。这几百米的红纸就像路标一样,把我们一直领到了家门口。 还没踏入大门呢,就看见地上放着两个大音箱,《好日子》《好运来》唱得叫一个喜庆,一点也不比《婚礼进行曲》差。门口那租来的喜门,也绝不次于城市里放在酒店门前的印有新郎新娘名字的大气拱门。院子里已经摆上了桌子,乍一看怎么也有个几十桌了。从院子门口到房门前,一条长长的红地毯张扬地铺在那,有点星光大道的味道。这阵式,恐怕不只我一个人没见过吧?最夸张的还不是这些,我像参观游览一样地没等新郎新娘进门就先一步进去看个新鲜。 院子中间,放着一张像小学生课桌一样的桌子,有一个人在桌子前面坐着,往面前那个红本上记着什么东西,红本的前面还散放着一盘烟。正迷惑此人的身份时,老哥走过来拍拍我肩膀:“怎么样?没见过吧?这位就相当于农村的知识分子,大队书记,是来给随礼的人做登记的。”哦~原来每个村民也不是白来的,他们或多或少地都得随点分子,到书记那交钱,由书记记帐,然后就可以有烟抽。这种事还真是只在电视剧里看到过,没想到还能亲眼目睹。真是荣幸啊~~到时候办酒席的人家也会知道谁家来贺喜过了,以后好还谁家的人情。虽然是农村,可人家这“礼尚往来”的讲究可一点不马虎。 再往院里进,炉灶前,我一下子被做“喜宴”的“大厨们”吓呆了。事先只听大成哥说,锅大铲也大,可没想到亲眼见到后才知道,原来做饭也可以如此卖力。就看几个围着围裙的老爷们拿着个像大铁锨一样的锅铲把菜在大锅里翻滚着,不知道的还以为那是在烧锅炉呢。那边几个中年妇女也在不停地忙火着。用几乎和我家洗澡盆一样大小的“碗”拌凉菜,看到我在用相机拍她们,她们还和善地冲我笑,那种笑透着城市里的人没有的淳朴。一转身,我看到了更让我惊讶的东西。做好的菜一盘盘很规整的放在炉灶旁边的大长桌上,一种菜样起码被平分了20盘,摆起来像朵大莲花,倒是很漂亮。但几十样菜样凑到一起摆,每样都摆成一朵莲花,那景象光说是形容不好的,我把照下来的照片都放在文章后面了,没见过此场面的可别吓到啊~~~ 到了“良辰吉时”,新郎新娘该进门了。美丽温柔的丹丹姐挽着身旁更显高大英俊的大成哥,踏着红毯。在所有乡亲父老的注视下缓缓走进了院子。村民们一个个都很兴奋。这里不像城市,会经常地看到喜事,迎亲车队一个比一个豪华,酒店一个比一个星级高,见多了人就麻木了。毕竟农村的生活还是比较单一,难得赶上谁家有喜事,大家当然都当个大事来看待。农村办喜事讲究也多,都是老传统,什么小孩压炕打滚、新娘得吃一口大葱和米饭,然后吐到炕头、两个新人得靠东南方向坐着图吉利等等等等的规矩,看得我这个新鲜呀!!就像我是农村人进城似的。 终于,一切仪式结束后,婚宴正式开席了。按照农村的习惯,吃婚宴还有讲究,得上一盘光一盘撤一盘,然后再端下一盘菜上桌。我们这些城里来的被大成妈妈视为“贵宾”的人,被安排在了屋里,而且不用讲究那么多,那可是上上等待遇啊。就那场面,我眼睛都不够用呢,还哪有心情吃饭呀,就惦记院子里正热闹吃饭的乡亲们呢。站在窗前看,大家一个个吃的那就豪爽呀~~根本顾不上谁是谁家的什么亲戚关系,就是一个劲地拿出最大的热情享受着这难得的喜宴。一顿“风卷残云”,等我“抽空”吃了几口饭再往外一看,天啊~~院子里的宴席只持续了不到20分钟,竟然只剩下空盘子和空凳子了。而此时的乡亲们在饭后又进行着下一个规矩,(反正在农村,什么事都得很守“规矩”呵呵~)每户人家吃完婚宴以后,还得自备一个口袋,每种菜都打包带走,每家都一样。应该是沾点喜气的意思吧。这时的“后橱”又热闹起来了,村民们一个接一个地往自备的口袋里装得热火朝天的,一点也不比准备宴席时热情少。 婚宴在乡亲们的张罗下热热闹闹地结束了。这时我才知道,原来那么多的碗盘桌椅都是租来的,还没等着我们屋里这些人吃饭,那边就来车要把租来的东西拉走了。真是新时代,农民们也知道讲求“效率”了。 整个婚礼被一系列的规规矩矩圈点的很有气氛,也很隆重。与城市的完全是两个风格。新娘没有一件一件的礼服换来换去,也没有一次一次的换装改形。宴席间也没有人闹着开新人的涮,故意地刁难。也不用一个人一个人的敬酒。一些城市的婚庆习俗被这里质朴的乡亲们化繁为简了。同样城市里很多人家也已经不讲究民俗,渐渐地挪用了西方的婚礼形式,总体理念都是追求浪漫华丽,看过了太多繁华的风景之后,偶尔地,回归一下这样传统的中式婚礼,呼吸一下乡村清新的空气,真得很特别,也很舒服。 婚礼结束了,又一对新人的美好生活开始了。就像婚誓里说的“无论富贵贫穷,疾病生死,都愿意与之共同携手,不离不弃。”我想这才是婚姻的真谛吧?婚姻就是如此的神圣,它代表从此两个人的生命中就多了一份责任和牵挂。我也很期待能早日拥有这样的神圣责任,并通过两个人的共同努力,将其履行到底。我真心地祝福他们两个能永结同心、携手到白头! 由于婚礼当天只有一个摄像师,本人就临时应大成哥和丹丹姐的要求,充当了一回摄影师,帮助他们小两口记录下这个大喜日子的所有精彩瞬间。现在就发几张我那天的摄影作品吧!

不是。

在李德序的记忆里,丈夫回家的日子用手指头也能数得过来。那些年,妻子李德序一个人扛起了整个家。岳振华指挥部队转战南北捍卫祖国的天空,家里5位亲人去世,只能由妻子一个人送终。

2013年,88岁的岳振华与世长辞。按照老人遗愿,他的一部分骨灰埋在生前所在的“英雄营”,与战友同在。为纪念这位老营长,官兵们在此栽下了一棵树,命名为“英雄树”。

扩展资料:

英模小传岳振华,1925年出生,河北省望都县人。

1943年入党,1945年参军,1958年12月26日就任空军地空导弹兵二营第一任营长;1959年至1964年在国土防空作战中,带领二营击落敌人高空侦察机4架;

1963年12月26日,国防部授予他“空军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64年6月6日,国防部授予二营“英雄营”荣誉称号。

2013年10月31日6时,岳振华因心脏病于北京军区总医院逝世,享年87岁。2019年9月,入选“最美奋斗者”个人名单。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家国|大型电视纪录片《祖国在召唤》解说

凤凰网-传奇的“大校营长”岳振华与英雄的导弹二营

其实看到他俩结婚我也很纠结,思考了几天,豁然开朗:

1日久生情抵不上一时的感觉,小宋的细心和二丫的勇敢爽朗可谓互补,我觉得非常般配;

2小宋的爹和二丫的爹娘都催促自己赶紧结婚;

3大个和豁牙子追求的太热烈了,女人嘛,冷热适度才可追到手;

4大个和豁牙子不清楚什么样才算喜欢,而小宋很清楚;

5剧情需要啦,这样会有更多亮点和期待值。

真的很期待以后他俩会发生什么故事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5777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6
下一篇2023-10-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