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就写中元 恭逢中元化帛;
信袱一包,那里数字应该让你自己写的,有几包写几包,如果就一包就这样就好了;
奉上(坟前/堂前化纳)
不知道这个要烧给谁,给你一张图你自己看;
或者直接故 (你怎么称呼,例如祖父)XXX老大/儒人收用
孝男/女 xxx 具;最后写农历日期就好了
你是说订亲吗?纳雍人叫订亲就是烧香,需要准备的东西很多,最主要的就是钱,其次是买的东西,如香蜡纸烛,衣服,火炮等,然后就请12个或18个人还有媒人把这些东西送到女方家,当然还要准备很多红包,挺麻烦的,具体的你可以问你未来岳父岳母,一切按他们的要求办就行了!
布依族的婚礼
婚姻实行自主婚。接亲时要对歌,俗称对姐妹歌。新娘到男方家的当天晚上,要举行唱荷包歌和要荷包的活动,有“一夜荷包一夜歌”的说法。传统节日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吃新节、七月半等。
“三月三”是布依族的传统盛大节日,农历三月初三稻耕开始,要祭山神、土地神和祖先神及稻米魂,制作五色花糯米饭供奉;黔西南州一带,男女青年要聚集在“查白歌场”玩山对歌,参加者达数千至上万人。很多未婚男女青年通过吹木叶、对歌,相识、相爱、订终身。
解放前,布依族存在一夫多妻的个别现象。同姓可通婚,但同姓且同宗的严禁通婚。也有“姑舅表婚”和兄终弟及的转房制习俗。解放后,像大多数民族一样,废除了一夫多妻制。
布依族崇尚自由恋爱,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自由,各地未婚的男女青年都喜欢借助年庆节俗、赶集和集体聚会的时机,以三、五人到七、八人自由组合的方式,通过谈天说笑和唱歌对调,倾诉或表达彼此的感情。
当一个男子看上某一个姑娘时,按照传统,必须找第三者做伴,有的则由自己的姐嫂出面介绍。如女方有此意思,即可单独相约到幽静处进一步对唱山歌,表达情,直到双方互赠信物,就表明他俩已盟誓终身了。
订婚时,由男方父母托媒去女家,并送一定的酒、肉、耙耙一类的礼品(在礼品中必不可少的是粑粑,如果非传统节日而见到布依族民家“打粑粑”,则说明此家人正筹备喜事准备迎娶女方了)。如对方同意,第二次媒人则要将男女双方的“八字”互为“效验”,只要“八字”相符,则可择定结婚日期。
这一带地区送彩礼的数额,特别讲究“六”或“双”数,据说是取“六”即禄的谐音,以表示婚后双双有禄必有福之意。结婚时,新郎不迎亲,只请几个相好的男女青年代为相迎。新娘一般都是撑伞步行至男家,个别也有骑马、坐花轿的。
结婚当天新婚夫妇不同房,次日即返娘家。聚居区一带的布依族仍保有“不落夫家”或称为“坐家”的习俗。有的要两三年甚至五六年后才长住夫家。杂居区的布依族已大部分革除这一风俗。
贵州都匀的布依族在闹新房中,有个“唱荷包”的习俗。一般先唱“荷包歌”,二人一对,一个唱,一个帮腔。必须唱满12首“荷包歌”才能得到一个荷包。荷包里一般装着白果花生等物,取意早生贵子,由女方家的“送亲婆”带来。
扩展资料:
布依族的历史
布依族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土著居民,早在石器时代就在这里劳动生息。布依族与古代的“僚”、“百越”、“百濮”有渊源关系。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称“蕃”、“仲家蛮”,明、清称“仲蛮”,新中国成立后,才称为布依族。
布依族与壮族有同源的关系,都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壮族主要生活在广西,布依主要生活在贵州。如今布依族人还保留着一些古代越人的风俗习惯,如居住干栏式房屋、敲击铜鼓等。也有人认为,西汉时的夜郎国,与今布依族有渊源关系。
部分布依族人自称为“布依”、“布越”,部分布依族人自称为“布依”、“布曼”,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共同自称,统一用“布依”作为民族名称。
布依族人民自宋代起,历朝都有反抗封建统治阶级剥削压迫的农民起义斗争,在近代史上,又进行过反对外国教会,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及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民族。
参考资料:
恩,首先告诉你,我就是贵阳人,其实在我们贵州所谓的彩礼就是聘礼的意思,所谓聘礼就是男方要娶你(女方),就先要到你(女方)家下聘礼,你家人接受了的话,就说明已经同意你和他的这门婚事了,然后再订好大喜之日,最后在你们结婚那天,你(女方)家就要回礼给男方家,其实就是不存在什么回礼不回礼,说白了就是你家给你的嫁妆,让你带着嫁妆去和你老公真正开始好好过日子。贵州兴回礼的,有聘就有回嘛,女方家是肯定要回的,但绝对不是给女方当什么养育费哦,别搞错咯,养育费现在这个年代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就算男方肯给,女方也不会好意思收吧呵呵,男方给女方彩礼一般都是现金,而女方回礼一般都是一些家用的了,什么家具,电器这类,明白了吗?
(麻烦你们不是贵州人的不要再这乱回答行吗?你们懂不懂贵州人的习俗?规矩?有些事情是要按规矩办的,你们给明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懂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