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什么鸟作为古代婚配时的聘礼,大家都知道,有人问古代哪种鸟作为聘礼?另外,还有人想问古代哪种鸟作为婚娶时的聘礼?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古代以哪种鸟作为婚娶时的聘礼?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古代哪种鸟作为聘礼?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什么鸟作为古代婚配时的聘礼
1、什么鸟作为古代婚配时的聘礼:古代哪种鸟作为聘礼?
古代大雁作为聘礼。
婚姻“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阶段,除了纳征是不用雁的仪式。
纳彩古代规定要送大雁,问名也要贽雁而问,纳吉,《仪礼·士昏礼》记载:“纳吉用雁,如纳采礼”,请期要送雁,亲迎为正式的婚礼,也要用雁。
成都晚报:“订婚礼金论斤”并非“爱情买卖”
订婚有礼,这在有古代常识大之称的《五礼通考》就曾记录,自齐以来,不管庶民,婚礼都要经过程序,先是求亲,再是问名,再订盟,然后就进入到了订婚仪式。
那时叫送聘礼,古时是用活的大雁作为聘礼,是因为雁失配偶终身不再成双,取意为忠贞。后来又兴送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烛、羊猪等。
中国新闻网-成都晚报:“订婚礼金论斤”并非“爱情买卖”
古代以哪种鸟作为婚娶时的聘礼?2、什么鸟作为古代婚配时的聘礼:古代哪种鸟作为婚娶时的聘礼?
原因如下:
大雁是候鸟,它们通常都是每年,快要到冬天的时候,就会飞往南方,到春天的时候再飞回来,从来都没有私信的时候,这也就象征着男女双方的爱情。
在古时候,婚姻最为讲究的就是三书六礼了。三书是指聘书、礼书、迎书,六礼则指的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个步骤,而大雁,就是这六礼中经常出现的重要角色。
大雁在古代的寓意:
1、古称书信为“鱼雁”。
在我国古代,鱼雁和书信有着密切的渊源,古诗文中留有许多记载,如“关山梦长,鱼雁音尘少”、“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等。
2、“归雁”指远离他乡,思念家乡,回家的人。
3、大雁还是情种,忠贞不渝爱情的象征。
4、代指志向高远的人,才能不一般的人。
海峡网-蚂蚁庄园5月19日519答案我国古代曾以哪种鸟类
3、什么鸟作为古代婚配时的聘礼:古代以哪种鸟作为婚娶时的聘礼?
古代曾以大雁作为婚礼时的聘礼。
大雁是候鸟,它们会随着季节,秋天南非,春天北归,雁群的这种运动轨迹颇有一种夫唱妇随的感觉,而且大雁对于自己的配偶一直都一而终的,如果其中一只不幸死了,另一只选择孤独一生,绝不会再娶或再嫁。
甚至有的鸟感情比较深,另一只会殉情,追随自己的另一半,所以大雁也象征着对爱情的忠贞。
生活习性
每当秋冬季节,它们就从老家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我国的南方过冬。第二年春天,它们经过长途旅行,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大雁的飞行速度很快,每小时能飞68~90公里,几千公里的漫长旅途得飞上一两个月。
在长途旅行中,雁群的队伍得十分严密,它们常常排字形或一字形,它们一边飞着,还不断发出“嘎、嘎”的。大雁的这种起到互相照顾、呼唤、起飞和停歇等的信号作用。
大雁严格的整齐的队形即排成“人”或“一”字形。因为它们整天的飞,单靠一只雁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互相帮助,才能飞得快飞得远。有劲的大雁在扑翅膀飞的时候,翅膀尖扇起一阵风,从下面往上面送,就把小雁轻轻地抬起来,长途跋涉的小雁就不会掉队。
以上就是与古代哪种鸟作为聘礼?相关内容,是关于古代哪种鸟作为聘礼?的分享。看完什么鸟作为古代婚配时的聘礼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月初二。
这是中国一些地方的民俗。
青龙节,大雁落,老人有劫难,这就不能不让子女们为父母的健康操心担心,那么,如何才能为老人消灾避祸呢?作为“父母小棉袄”之称的出嫁的女儿,想出了许许多多的方式方法,送红伞,送红袄,送布鞋,希望以此来保佑父母除凶去疾、祛瘟辟邪,祝福父母健康平安、福寿延年。在蒙城,就有“二月二送雁馍”的习俗,每当农历二月初二来临之际,出嫁的女儿都要为爹娘送一对“大雁”,据说老人吃了大雁便可以避凶化吉,这叫做“吃了雁,活一万。”听,多么美好的祝福!
后汉班固在《白虎通·嫁娶》对用雁作为礼品作了解释:“《礼》曰:女子十五许嫁,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以雁为贽。纳征用玄熏,故不用雁也。贽用雁者,取其随时而南北,不失其节,明不夺女子之时也;又是随阳之鸟,妻从夫之义也;又取飞成行,止成列也,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相逾越也。又昏礼贽不用死雉,故用雁也。”古人以雁为礼,一取雁是候鸟,每年秋分时节南去,春分时节北返,来往有时,从不失信。喻男女婚前互守信约,婚后夫妻坚贞不渝。二取雁是随阳之鸟,喻妇人出嫁从夫;三取雁行有序,飞时成行,止时成列,迁徙中老壮雁率前引导,幼弱雁尾随跟紧,井然不紊,喻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相逾越。由于雁是飞禽,很难捕捉,后人以鹅代雁,谓之“雁鹅”。
最近写了几篇《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小文,大家议论还挺热情的,索性就继续下去。
不可否认,《知否》里许多细节考据,都非无的放矢,比如说第一集里,袁家来扬州盛家下聘,除了各种金银礼物外,最醒目的,是一对大雁。
这对大雁是华兰的准新郎亲自猎取的,也是此次聘礼的主礼,非常珍贵,林小娘的儿子盛长枫,更因为险些将大雁输给顾廷烨,而惨遭老爹打板子。
那么,袁家以大雁下聘,真的符合历史吗?
01 取雁为礼,求婚纳采前文中我们也提到,古代婚姻程序非常复杂,大体可以归纳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大步骤。
具体不在此赘述,我们单说说纳采的问题。
为什么要说纳采呢?
因为《知否》里那对大雁,最应该出现的场合,其实不是下聘(纳征)环节,而是纳采环节。
《仪礼•士昏礼》中提到:"昏礼下达,纳采用雁。"
郑玄对此注释为:"纳其采择之礼。用雁,取顺阴阳往来也。"
也就是说,按照周制,男方求婚时是要以大雁为礼的,而且必须是一对活雁。
男方将昏礼,也就是一对活雁,以及其他礼物,送到女方家,表达求取之意。
而女方并不一定要答应,女方家是有选择余地的,考虑到男方的家世、财力以及诚意等,可以答应,也可以拒绝。
所谓的"纳采",也就是“纳其采择”之意,接纳了才表示同意,没接纳,则议婚告吹,男女双方各走各路,各不相干。
电视剧《知否》中,袁家与盛家的婚事,其实早已谈妥,此次袁家来是下聘,而不是来议婚,盛家没有拒绝的余地。
所以,这时候带大雁,就有点不合适了。
也许有人要说,你讲的是周制,那适合《知否》的朝代吗?
事实上,北宋司马光《书仪》中也有对纳采作出诠释:"宾授雁,主人受之,以授执事者,乃交授书。"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宋代也仍旧遵循周礼,纳采时由男宾递授大雁,而主人表示接受后,双方才互相交授文书,议定婚姻。
一旦男女双方家庭交换"定贴",这桩婚事基本就确定下来了,轻易不得反悔,否则要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02 阴阳往来,也可替代古代人为什么用大雁作为求婚的礼物呢?
郑玄的注释中说得明白,"用雁,取顺阴阳往来也。"
意思就是,大雁的天性与阴阳往来的规律相符合,而男女结合,也是符合阴阳往来的,所以才用大雁暗喻男女婚事。
为什么大雁就符合阴阳往来呢?
大家都清楚,大雁是非常显著的候鸟,每年春天回迁北方,而冬天又飞去南方,正是因为这种迁徙的特性,暗合阴阳运行的方向。
而且,在古人心目当中,大雁也是德行、信义的象征,孔子便曾给老子送过一只大雁,并说大雁飞行时长幼有序、非常遵守规则。
而男女婚姻中,赠雁以求婚,正是在表达男子对女子的期待:夫妻相随,忠贞有礼。
《白虎通义》记载:“ 贽用雁者,取其随时而南北,不失其节,明不夺女子之时也。又是随阳之鸟,妻从夫之义也。又取飞成行、止成列也,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相逾越也。又昏礼贽不用死雉,故用雁也。”
不过,随着时代发展,大雁也不是那么好猎的,汉魏之后,纳采所携礼物逐渐变化,并不局限于雁,有时也以雉鸡等替代,并没有强求一定要有雁。
《宋史•嘉礼》中记载了元祐五年,因为皇帝纳后,太皇太后让大臣们检详古今六礼沿革,制作新的六礼流程,并成为规范。
第二年,新的六礼隆重出炉。
《宋史•嘉礼》:“六年八月,三省、枢密院言:「六礼,命使纳采、问名、纳吉、纳成、告期,差执政官摄太尉充使,侍从官或判宗正官摄宗正卿充副使。以旧尚书省权为皇后行第。纳采、问名同日,次日纳吉、纳成、告期,。纳成用谷圭为贽,不用雁。'请期'依《开宝礼》改为'告期','亲迎'为'命使奉迎'。纳采前,择日告天地、宗庙。皇帝临轩发册,同日,先遣册礼使、副,次遣奉迎使,令文武百官诣行第班迎。」”
史料中,提到“纳成用谷圭为贽,不用雁”,这里的纳成,即纳征,也就是《知否》中所说的下聘。谷圭是一种玉器,作为天子聘女的礼器。
这份旨意明确指出,天子纳成不用雁,而是用谷圭。既然天子都不用大雁了,那普通臣民,还不有样学样吗?
在《东京梦华录》、《梦梁录》等书中,也未发现以大雁作为求婚或下聘礼物的记载,我们有理由相信,周礼中的“纳采用雁”,在这个时代,已经基本被淡忘了。
小结:古代婚姻流程中,大雁曾经担任了重要职责,是求婚的重要礼物,也有美好的象征意义。无论它是否继续贯穿婚礼中,忠贞不渝的大雁,都是男女爱情的见证,此情可追忆!附录: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据考证,“抱鸡”这种礼俗实际上有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是从古代“奠雁”逐渐演化而来的,大致经历了雁礼、鹅礼和鸡礼三个阶段。
一、雁礼
《礼记•昏经》中说:
“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皆用雁。”可见,雁在婚姻中,确实是最重要的礼物。既然在古代婚姻六礼中,其中五礼都用雁,那么,以雁为礼有什么涵义呢
首先,取其不失节、不失时之义,并且这也与儒家“不违民时”的“仁政”思想相吻合。
关于此义,《白虎通•嫁娶篇》上有明确的说明:“……用雁者,取其随时南北,不失其节,明不夺女子之时也。”雁是候鸟,来去有时,且从不失信,因此雁成为男女双方信守不渝的象征。其实,这也和儒家“仁政”思想--“不违民时”相吻合。因为性欲是人类最强烈的生理冲动,男女发育成熟,就要男婚女嫁,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婚嫁失时,就会出现内有“怨女”,外有“旷夫”的现象,并且难免造成*乱等社会问题。而雁礼,无疑可以表示婚嫁以时的意义。
其次,取“嫁娶长幼有序,不相逾越”之义,并且“长幼有序”和封建儒家礼法也相吻合。
此义在《白虎通•嫁娶篇》中也有说明:“……又取飞成行,止成列也,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逾越也”。在《春秋繁露》中也有此类记载:“凡贽,大夫用雁,雁有颊,长者在民上,必有先后,雁有行列,故以为贽”。众所周知,雁飞行时,都是“人”字形排列,老而壮者在前面导引,幼而弱者尾后,从不跨越。其实,“长幼有序”也和封建儒家礼法相吻合,并且儒家礼法要求嫁娶必须按伯仲叔季这种长幼顺序进行,非万不得已,不得颠倒嫁娶顺序。因为除雁有这种“行止有序”的行为外,其它候鸟都没有,因此雁倍受重视,古人才以之为贽。
第三,取其和气之义,以示对结婚的男女双方的美好祝愿。《本草注》说“雁为阳鸟,盖得中和之名,热即北寒即南,以就和气,所以为贽者,一取其信,一取其和也。”
自古至今,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家庭和和睦睦,幸福美满,都希望夫妇双方相敬如宾、和和气气、白头到老,以雁为贽,就可表达对未来家庭生活的美好祝愿,因此,雁可作为吉祥的象征。
第四,取其“聘则娶妻”之义。
在古代,如女方同意婚事就称作“许嫁”,如“女子许嫁,笄而字”,这称呼直到唐宋元也没有改变;在男方,虽按古代婚姻六礼一一进行,其实,最重视的礼节是“委禽”,以表示“聘则娶妻”之义。《左传•昭公元年》记:“郑徐吾犯之妹美,公孙楚聘之矣,公孙黑又使强委禽焉”。可见“委禽”实是不可缺少的礼节,犹如现代婚姻中的结婚手续一样重要。
另外,雁礼也有“妻从夫”之义。“……又雁随阳,妻从夫之意”。这一点更符合妇女“三从四德”的封建儒家礼法。
二、鹅礼
雁是候鸟,不是家禽,所以难以得到。有些地区雁很少出现,就更难得到了,于是,鹅“乘虚而人”,代雁为贽,称“雁鹅”。娶亲时,鹅并不放在簿子里,而放在特制彩亭上,并由两人抬着,随行于仪仗行列中,由此可见雁鹅倍受重视程度。人们以鹅为贽,表达男女双方婚前互守婚约,婚后结为佯侣、永不分离的美好愿望。
鹅得以代雁之贽,还因为鹅、雁为同类动物。《广雅》曰:鹅,雁也。扬雄方言曰雁,自关而东谓(乌可)鹅,南楚之外谓之鹅”。
《古今图书集成•婚礼部•辽》记:“凡贽用生雁,左首以生色缯交络之,无则刻木为之首……雁近于死。无则以鹅代之,鹅亦雁之属也”。
由此可见,雁、鹅本属一“家”。
大约到了明朝,定亲礼物普遍用鹅,另猪二口,鹅二十对,酒八十瓶等。
三、鸡礼
《宋史》礼志十八记:
“宋诸王纳妃,赐嫁白银万两……士庶人无雁奠者,三舍生听羊,庶人听以雉及鸡骛代。”由此可见,自宋时鸡礼就开始出现。因为鸡比鹅饲养的更普遍,而且更能代表雁礼的象征意义,于是“鸡礼”为广大劳动人民所接受,并一直至今仍盛行不衰。
首先,鸡可以代表雁礼的许多象征意义。
鸡从不失时,到了一定时刻就开始打鸣,正因鸡非常守时,古人表示一天时辰时,才用“鸡鸣”来表示夜半以后的那个时辰。“巽为鸡,鸡鸣节时,家乐无忧”,因此,鸡礼可以表示雁“不失时,不违民时”的象征意义。
又:“春秋题辞曰: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炎上,故阳出鸡鸣,以颊惑也”。由此可见,鸡与雁一样,都随阳,均可表示“妻从夫”之义。
《韩诗外传》又记:
“田饶谓鲁哀公日:夫鸡,头戴冠者,文也;足博距者,武也;敌在前而敢争者,勇也;见食相告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
因此,可以说鸡“五德俱全”,用鸡为贽,更有象征意义。
其次,鸡礼与“男尊女卑”的封建儒家思想相一致。
在现代婚俗中,女方带来的那只母鸡(俗称“长命鸡”)不能喂养在家里,必须在成亲三日后卖掉。据说这样是因为恐怕万一喂死在家里,不吉利,并且卖掉换成钱买盐(缘),取缘份之意。
不过,我认为,这种鸡礼有其深层涵义。不留母鸡在家,是为避免“母鸡司晨。母鸡之晨,惟家之索”之祸。这种思想,在《颜氏家训》中有充分的体现:
“妇主中馈,唯事酒食衣服之礼耳,国不可使预政,家不可使干蛊,如有聪明才智,识远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必无母鸡晨鸣以致祸也”。
可见,妇女在古代是无社会地位的,可以说没有独立人格。出嫁之前,就接受“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子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栉、笄、总……妇事舅姑,如事父母……”《礼记•内则》嫁人之后,唯行妇职,谨守妇道。不仅夫属父道妻为母道,夫属子道妻为妇道,并且“嫁鸡正尔随鸡飞”,与夫荣辱与共,夫贵则妻贵,夫贱则妻贱。“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正是男尊女卑、妻从夫纲等封建儒家思想的反映,也是“母鸡无晨。母鸡之晨,惟家之索”思想导致的恶果。
“鸡礼”中的“不留母鸡”,因能反映封建儒家礼法,所以为统治阶级提倡,并逐渐盛行于世。
第三,“鸡者,吉也”,取其吉祥之意。
上古时代纳征礼物繁多,自先秦至后汉达30种,不仅均为实用的贵重物品,而且都有其象征意义。唐朝杜佑在《通典》曾考察汉代纳采礼物:
“礼物,以玄纁、羊、雁、清酒、白酒、鹿……总言之,物之所象者,玄,象天,纁,法地,羊者,祥也,群起不党,雁则随阳,清酒降福,白酒观之用,鹿,禄也……”。
当时虽无鸡礼,但鸡,表吉祥之意,因此为后来世人所乐于接受。
第四,在古代纳采三十种礼物中,还有“凤凰、舍利兽、鸳鸯、受福兽……凤凰雌雄伉合取夫妇象征之义。
但是凤凰是稀有鸟类,其实是否真有其鸟还不得而知,人们只是以此鸟代表祥端,并且作为夫妇象征。既然凤凰难得,于是现代婚礼便以雌雄鸡代之,既有“雁礼”之义,也含“凤凰”之象征意义,可谓一举而两得,因此“鸡礼”广受欢迎。
自周至今,虽历数千年,社会制度几经变化,社会文化不断发展,婚姻六礼不断改革、简化,然而,由于“鸡礼”有上述重大意义,因此,“抱鸡”风俗得以沿袭下来并且盛行不衰。
朝鲜族婚礼形式较多,各不相同。在结婚古俗中以踩麻袋和推木雁比较有趣。在结婚这一天,新郎穿着礼服,戴着礼帽,骑马来到新娘家。
女方在新郎下马的地方放一条麻袋,麻袋里装的稻谷之类的粮食,新郎下马时第一脚必须踩在这个麻袋上,意味着将来新郎新娘婚后稻谷满仓,生活富裕,表现了民以食为天的思想。
新郎到新娘家之后,被引到“新郎房”前院,地上铺有席或者毯子。当伴娘把系有白绸布坠子的扇子交给新郎,把木制雁放在新郎面前时,新郎要行一次礼,然后跪下来用右手握扇,用扇推雁,一直将雁推到“新郎房”台阶为止。推雁时如不小心,把雁推翻,说明新郎不机灵,蠢笨。
新娘家铺席时往往有人在席子暗处搞些名堂,想让新郎把雁推翻。所以新郎推雁时往往假装用扇子推,实际用手推,以免推倒,但不能让人家看出来。推完雁,进“新郎房”就坐。吃过饭,新娘和新郎一起向父母与亲戚行礼告别,新郎骑马前行,新娘坐轿随行。
朝鲜族在婚礼上为何要让新郎推木雁,说法比较多,有一种说法很流行,据说,雁一生只配偶一次,以后形影不离,不管是雄还是雌,如一方先死,另一方不再配偶。在婚礼上推木雁,象征着爱情忠贞不渝,白头到老。
朝鲜族婚礼,非常特别的地方就是新郎要接受大桌。大桌是朝鲜族举行婚礼时专为新郎或新娘准备的筵席,大桌上摆放各种食品,其中最醒目的是嘴里叼着红色尖椒的煮熟的公鸡,隐喻着早生贵子。这时,新郎在伴郎及娘家男眷代表的陪同下坐在大桌前,喝下伴郎斟满的三杯酒,然后用饭。按照朝鲜族婚俗,新郎吃的饭里面有三个鸡蛋,寄托着生儿育女、生活美满的良好祝愿。新郎接受大桌后,新郎、新娘辞别新娘父母,将返回新郎家,至此,时代广场上的表演全部结束。
先由媒妁给男女两家提亲,如果两家人都满意,便由男方家长向女方家长递送“请婚书”。女方家长接到“请婚书”之后,再经媒妁回复“许婚书”。男方家长向女方家长递送“请婚书”时,附以“四柱单子”,所谓“四柱”,是指小伙子出生的“年、月、日、时”四项内容。女方家长核对男女双方的“四柱”,如果认为合适,便确定婚约,反之,便取消这门婚事。婚事一订,男女两家定吉日,兴趣行“冠礼”和“笄礼”。过去,朝鲜族小伙子都留辫子,成婚之前举行仪式,将辫子在头顶上挽成髻,并戴上冠,以示成年,谓之“冠礼”。所谓“笄礼”,也是通过一定的仪礼把姑娘的发辫盘成髻,叉上发钗。
大礼包括新郎的“初行”和兴趣行婚礼两个过程。新郎从自家前往新娘家附近的临时停留所叫做“初行”。结婚这天,新郎身着“纱帽冠带”,手持一把大摺扇或“阳伞”(一块长方形红布,两边拴有小棍。摺扇与阳伞均以摭脸。)骑马前往女方家举行婚礼。陪同新郎前往的有“上宾”、“雁夫”等人。“上宾”由父亲或叔父担任。前往新娘家时要携带“婚函”,里面装有赠给新娘的衣料和“许婚书”。新郎一行到临时停留所后稍事休息,准备参加婚礼。婚礼在新娘家里举行。先“函夫”向新娘家的女眷递交“婚函”。女眷用双手撩起裙子兜接,拿进屋里让其他女眷观看里面的礼物。
接着,由“雁夫”向新娘家递交用彩布包裹身子的木雁,用以表示忠贞不渝的爱情。新郎踏着踩布,徐徐步入新娘家的院内。新娘家把木雁放在踩布或一张小桌上,新郎用扇子轻轻地推移三下,尔后站在喜桌旁边。此时,新娘由两名“伴娘”搀扶,从屋里缓缓走出,站到新郎对面。
这天新娘的打扮是,头挽“大发”,上戴“簇头里”,发钗上悬垂二两宽“发带”,垂于前胸两侧,身穿“长衣”。新郎新娘隔着喜桌相向而立,在司仪的主持下行交拜礼和合卺礼。所谓交拜礼是新郎和新娘互致跪拜礼。合卺礼则是新郎和新娘各斟一杯酒,相互敬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