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了个外国老婆的话怎样呢?

娶了个外国老婆的话怎样呢?,第1张

洋媳妇性价比更高

所谓性价比高,就是花费较少成本,娶到更好的媳妇。

众所周知,受传统重男轻女思想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中国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我国出生性别比高达120,也就是120个男人争抢100个女孩;人口专家预测:到2020年将会有3000万至4000万男人娶不到媳妇。

根据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供不应求,物价上涨。

所以在中国娶媳妇的成本也和房价一样飙升。父辈结婚时有三转一响(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就可以把媳妇娶回家,而如今大部分女孩都想要房要车,还要不菲的彩礼。越是经济落后地区,男女比例越失衡,彩礼也越高,很多家庭砸锅卖铁也娶不起媳妇,甚至造成了很多家破人亡的惨剧。

而娶个洋媳妇则完全不一样,大部分洋媳妇不太看重物质,她们更看重感情,只要两人情投意合,就可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

当然想娶洋媳妇,需要克服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而且遇到情投意合的洋媳妇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生个漂亮的混血宝宝

众所周知,婚姻法是禁止近亲结婚的,越是基因相似的人结婚,后代患病的几率越大。而娶个洋媳妇,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之间基因相差较大,生出的后代又聪明又健康又漂亮。而且孩子从小生活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可以熟练掌握多种语言,驾驭不同文化,相比于普通中国孩子,混血宝宝们已经赢在起跑线上了。

体验不同文化

既可以吃油条豆腐脑,又可以吃面包牛奶。

既可以和二锅头,又可以喝伏特加。

既可以看西游记,又可以看莎士比亚……

体验不同文化,人生更加多彩。

当然,这需要你们对外国文化感兴趣,至少要有一颗包容心。

娶洋媳妇还有可以减少家庭矛盾

众所周知,婆媳矛盾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洋媳妇和婆婆之间由于语言不通,是怎么也吵不起来的。

很多中国小夫妻每逢春节都要为回谁家过年而争吵,而娶个洋媳妇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怎么样,你是不是也想娶个洋媳妇了呢?

讲述汉武帝四岁时为胶东王,说如果能娶到表姐陈阿娇做妻子,会造一个金屋子给她住。

十岁时,馆陶公主欲将女儿阿娇嫁于太子刘荣,遭薄皇后拒绝。馆陶公主暗恨而转向另一皇子刘彻求婚。幼年刘彻见阿娇风华绝代,光彩照人,便脱口而出道:“好呀,若能娶到阿娇,我一定造座金屋子给她。”这就是“金屋藏娇”的典故。

扩展资料

历史上,金屋藏娇最终以悲剧结尾

其一,阿娇娇生惯养,太过霸道。陈阿娇是汉景帝的姐姐长公主的女儿,从小被人供着,不懂得迁就别人,嫁给汉武帝之后,仍然很蛮横,而汉武帝又是一个好胜无比的帝王,男子气概爆棚,需要的是一个言听计从的温柔女人,而不是一个悍妇,久而久之自然生厌,这也是金屋藏娇最后成为悲剧的主要原因。

其二,陈阿娇不能生育。对于帝王来说,传宗接代非常的重要,她自从嫁给汉武帝之后,好几年都没有怀孕(很可能是近亲结婚的原因,之前汉景帝的薄皇后也估计是如此),汉武帝渐渐疏远了她之后,开始宠幸其他女人。

其三,帝王术的残酷。第一,金屋藏娇本来是童言无忌,后成为天下美谈,取陈阿娇在于得人心;第二,她身份是长公主的女儿,谁娶陈阿娇长公主肯定就向着谁,长公主在汉景帝以及窦太后面前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与阿娇联姻,有利于巩固太子之位;

_金屋藏娇(汉语成语)

埃及人的真实生活

提起古代生活方式,你想到的恐怕就是原始落后,卫生状况极差的那种生活,人们住在简陋的窝棚里,用瓦罐烧饭,用某种天然的东西清理便后的屁股,生病了就只有等死,能活到四五十岁就阿弥陀佛了。

其实这种生活不一定是在古代,几十年前不少人就过着这种生活,直到现在,这个星球上仍有不少人是这样生活的。相反,在遥远的古代,一些地方的生活甚至可以和现在某些地方媲美,比如四五千年前的埃及

这是来自5800年前-5500年前上埃及阿姆拉特文化的小雕像,是不是很难想象近6000年前就出现了这样精美的艺术品?

这是史前埃及遗留下来的文物,所谓的古埃及,还要从这以后的5200年前开始,到大约2200年前结束,整个埃及文明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大量珍贵的文物、壁画以及无人能识的象形文字。直到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发现三种文字刻成的罗塞塔石碑,1822年法国著名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埃及学家让-弗朗索瓦·商博良将之破解,埃及文明才重见天日,迄今依然在不断地发掘中。

从破译出来的大量文献里,人们发现了古埃及人惊人的“现代”生活方式,有些可以说匪夷所思,完全令人难以置信。

坐船上下班

尼罗河是古埃及人休养生息的地方,用水、浇灌庄稼,甚至上下班,几乎什么事古埃及人都要依靠尼罗河。那时下层阶级的日常活动依赖一种纸莎草芦苇做成的小船,人们用它在尼罗河中通勤;而皂荚木建造的大船则用于大量物资的运输,比如建造金字塔的石头;贵族们死去后,其尸体被制成木乃伊,也会在这些船只组成的葬礼队伍中,被送到尼罗河沿岸的墓地安葬。

不过这些船只并不总是绝对安全,因为尼罗河里还有两种可怕的动物——鳄鱼和河马,经常会向船只发动袭击,导致人员伤亡的惨剧。据说古埃及历史的创立者,公元前3100年前创立古埃及第一王朝的法老王美尼斯,就是遭到河马袭击被杀死的。埃及学家本森·哈勒博士甚至推断,18岁就去世的“法老的诅咒”的主角图坦卡蒙,可能也是被河马伤残,最终死亡的。

用大蒜测试生育能力

古埃及人已经知道性会导致生育,但并不确切知道这些器官之间的联系,他们认为女人的子宫和消化道是相连的,因此如果将大蒜放入女人的阴道中,就可以测试她的生育能力——如果能从她的嘴里闻到大蒜味,就意味着她具有很好的生育能力;如果没有大蒜味,那么她的生育通道可能就堵塞了,难以怀孕。

而对男人来说,则认为他的精子是起源于骨骼中,而不是现在我们所知的睾丸。

法律规定男女平等

古埃及不少习俗和现代是接轨的,比如古埃及法律规定男女平等,女人享有与男人相同的权利和地位,这和后来那片土地上重新建立起来的某些所谓“文明”可以说天壤之别。古埃及男婴和女婴一样受欢迎,没有其它一些地方存在的杀婴行为;妇女被允许拥有财产,包括土地、奴隶、牲畜和仆人,并且可以出售买卖,可以继承财产或遗赠财产给他人;妇女也可以起诉离婚,丈夫如果殴打妻子,可能会受到鞭打和罚款。埃及妇女甚至可以成为法老王,比如哈特谢普苏特和被称为埃及艳后的克利奥帕特拉七世。

世界上第一支警察部队

古埃及中王国时期,世界上第一支警察或警卫部队在古埃及诞生,由最忠实的士兵和外国雇佣军组成,主要职责是保护城市庙宇和广场,上层阶级的议员以及商队免受犯罪分子的袭击。除了保护平民及财产等常规职责外,古埃及警察还要和税收人员一起,到农民家里催税,确保他们按时足额缴税。古埃及警察有时还要负责向政府官员传达重要或敏感的信息,在市场上巡逻防盗也是他们常见的工作。

古埃及警察有严密的等级制度,包括首长、队长及一般成员,甚至外来移民和战俘都会被纳入警察部队。除了有警犬之外,一些警队还配备了训练有素的猴子。

古埃及外科手术

这一点可以完全想象,古埃及人制作木乃伊,对人体进行防腐处理,获得了丰富的解剖学知识,对疾病和痛苦的理解非常先进,甚至可以进行复杂的外科手术。

一张公元前1600年留下的,长约5米的莎草纸《艾德温·史密斯纸草文稿》,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外科创伤的医学文献,记录了48种病例,包括头部、颈部、手臂和躯干受伤的治疗方法,并详细介绍了诊断和预后以及外伤的原因。

而公元前1550年的埃伯斯纸草卷,则记载了古埃及的草药知识,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医学文献之一,包括大约700种魔法配方和草药,以及古埃及人对心脏作为身体血液供应中心的认识,还有避孕、哮喘、骨骼、牙科和烧伤等医学科目的知识,但也有一些关于魔法的东西,比如如何摆脱恶魔的咒语等。

古埃及有非常多的医生,大维奇尔印何阗是被认为是古埃及医学奠基人,是世界上真正的医学之父。他曾经诊断和治疗过200多种涉及腹部、眼睛、直肠、膀胱等器官的疾病,并进行过一些外科手术及牙科手术。后来印何阗更被神化,成为古埃及唯一一位有神地位的普通人。

四五千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文化及先进的生活,古埃及文明确实令人难以置信。不过我上周去了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里面也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时间大约在4800年前到3100年前之间,但其中的文物和人像似乎与传统的华夏文明大相径庭,甚至感觉和古埃及的比较神似,不知道其中究竟有没有什么联系。

埃及第一美女

古埃及语里面是没有王后这一词的,直接从古埃及语翻译过来应该叫国王的大老婆,后世意译为王后。王后在古埃及并不过多参与国家政务,只是在庆典和宗教仪式中旅行王后的职责,但是私底下对国王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一位埃及法老王可以拥有很多妻子,但是只有王后作为“伟大的妻子”,只有王后才能在公共场合和国王出双入对,只有王后生下的儿子才是法定的王位继承人。埃赫那吞法老的妻子奈弗尔提提号称古埃及第一美女,她的雕像和纪念碑很多,至今仍是埃及许多工艺品喜欢表现得形象。她古埃及语的名字的意思就是美丽,就像汉语名字直接叫张美丽、王美丽一样。

简单的说,法老在埃及的历史上是神权统一的,而随着社会进步,封建社会的权与神分离,分别由皇帝和宗教领袖从不同的领域领导着人民。法老在古埃及不但是行政上的最高统治者,在宗教上也是最高代表法老可以娶很多个老婆,这个和中国皇帝后宫佳丽三千一样不过法老娶很多老婆还有一个原因,据悉当初埃及新生儿的死亡率极高,法老要想后继有人就必须娶很多妻子

埃及法老只有一个正妻,其余的属于侍妾的类别。一般的法老,只会有一个妻子,而她一般则是自己的妹妹,姐姐,甚至是母亲如果他不喜欢传统,那他会娶自己所爱的女人。总的来说就是版图越大老婆越多。

埃及男人的爱情观

柏拉图式恋爱,也称之为精神恋爱,只爱生命不喜欢肉体的一种方法。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取名的一种人和人之间的精神恋爱,要求内心沟通交流,抵触性欲望,客观精神上的纯真恋情。

柏拉图恋爱的实质应当以“美”为规范的恋情,做到精神上的结合进而忽略肉体的沟通交流。不考虑到性别作为第一因素由于那时候女性广泛受文化教育水平低,男子受文化教育水平高,因此二者没法开展逻辑思维沟通交流,达不上均衡,那样才导致了古埃及男子与男子交好的作风。

扩展资料:

观点:

1、理想式

柏拉图式爱情是一种理想式的爱情观。极为浪漫或根本无法实现的爱情观。站在爱人的身边,静静地付出,默默地守候。不奢望走近,也不祈求拥有;即便知道根本不会有结果,也仍然执着不悔。也许这种不求回报注定了一个悲剧的结局。

2、纯精神

柏拉图式爱情是一种纯精神的爱情观。追求心灵的沟通。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

—柏拉图式爱情

埃及女孩子好追吗

古埃及曾经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是古埃及的文明已经丢失,只能通过一些文字记载来寻找曾经存在过的证据。目前存在的金字塔,木乃伊和法老王的诅咒,这些神秘传说目前为止还有很多,到目前还有很多没有揭开神秘的面纱。古埃及的婚姻习俗也非常独特,不过如果放在现在的话,现代人都是无法接受的。这个习俗就是近亲结婚。

经过考古学家对古埃及的研究发现,古埃及的人们恋爱是非常自由的。他们的恋爱没有任何人的束缚,古埃及的女性在10岁的时候就已经发育成熟了,如果他们有自己喜欢的男孩,便会主动追求,可以说非常现代化。而且在他们那个时代,婚前性行为也是很常见的。当双方爱人都认定对方想要结婚的时候,他们就可以结婚。

结婚之后,所有的财产要交给妻子保管,而妻子将会把这笔财产交给女儿来继承。古埃及人非常看重血统的纯正,所以为了保持血统纯正,他们选择近亲结婚的方式来保证财产的不外流。近亲结婚的先例便是古埃及的皇室。

我们现在人都是知道的近亲结婚对胎儿的损伤非常大。即便外貌上没有变化,体质也是比一般人弱。很多古埃及皇室的子女都活不过20岁,但是为了保证有继承人血统纯正,他们依然选择通婚的方式。

不过古埃及离婚的制度也很发达,只要双方都同意,便能离婚。

埃及男人普遍很帅

蛮好的,我认识埃及男性朋友,很帅,满脑袋穆斯林世界,我的朋友不色,很好,很单纯,一个开罗,一个在沙迦,但我个人喜利比亚身材比较高大,大部分180以上,埃及人比较矮

乡村生长的小孩,针对一些精神实质异常的人、智力有些许问题的人不陌生,以往几乎每一个村都是有。小朋友们儿时或担心这些人,或是会逗这些人,但无一例外,她们都能在村内父母的照料下安全生存下去,尽管很多问题,但父母依然不容易丢掉她们。到了如今,大家会忽然看到村内那样的人少了,原本这也是好事儿一件,那样的人少了,表明父母们的压力也就小了,哪家有那么个小孩,那都将是必须父母照料一生的,因此很是幸苦。

由于之前的人病了,全是农村的乡村医生给看,这些人有一些是靠自己学了点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有的人是祖传的,针对深奥的医药学,她们是不明白的。而有一些小孩在儿时非常容易得病,必须经常就医,有时便会产生被耽搁的状况。如今的乡村,就诊标准比以往要好上太多太多。如今人都高度重视小孩,假如小孩生病了,村内简易看一下,随后便是去县上,再不然去市区,有什么病会快速发觉,也可以立即对症治疗,不容易有被耽搁的状况产生。因此,以往那类小孩得病被耽搁的不幸就减少了许多。即然那样的惨剧降低,那么就表明那样的不幸家中降低,与此同时也表明那样由于儿时得病而造成这些人智力有问题的事少了。这就是发展趋势与生活标准提升产生的益处,坚信之后那样的不幸家中会越来越低,直到消退看不到。

乡村傻、痴、疯、呆等状况出现的直接原因是“贫苦”。而如今的乡村却难得少有见到,是由于当今社会人民群众的能力素质相较往逐步提高了,人民生活品质总体改进了。旧时代阶段,困难家庭许多,家里老人为了更好地让晚辈完婚,抱上小孙子,在没有钱娶媳妇的情形下能采用“换亲”方式,或是,村内的亲朋好友自己人全是贫苦的情形下,就直接立即娶媳妇或嫁人。因此,那时堂哥娶堂妹、表妹嫁表兄的较多。伴随着社会进步,文化素养提升,加上我国的宣传引导文化教育,这种情况几乎非常少发生。因此,傻、痴、疯人民群众趋向降低。

在过去的的乡村,陈旧观念比较严重,家中老人为了更好地持续香烛,会给“二愣子”娶妻,因此产下的宝宝会由于父母的基因遗传而与生俱来是个“二愣子”,此后导致了恶循环。而如今,这样的事情非常少发觉了。所以说,如今的乡村,在社会文明水平、医疗水平和能力素质提高的情形下,傻、痴、疯状况逐渐在降低。

俗话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两个人最终能够走进婚姻的殿堂可以说是莫大的缘分,尤其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外结合”的婚姻可以说再也不是什么令人新奇的事情。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现在越来越多的男生与异国姑娘喜结良缘呢?!

第一点我认为是社会的发展、大家思想观念的进步。可以说如今社会的发展是飞快的,尤其各类中外合作的商业项目更是层出不穷,这样以来很大程度上就给“中外恋情”创造了比较优越的条件。其次随着大家的文化素质越来越高,所接触的知识、理念层面越来越广,思想观念发生了质的改变,对于“中外式婚姻”还是非常乐于接受的。

第二点我认为就是目前国内彩礼标准,相对于国外没有任何优势。甚至在国外的某些地区取个媳妇的花费是极小的,这样以来就导致国内部分男生不得不选择洋媳妇,以完成自己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可以说他们此举也是心有不甘、无可奈何的吧,只是为了避免自己以后孤独终老的悲剧,也的确是别无选择了。

要说这第三点可能真的就是冥冥之中的真爱吧。可以说爱情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事物,它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不分国界,当真爱来临的时候挡都挡不住。我身边的一个朋友就是如此,国内知名大学毕业以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与一个外国姑娘一见钟情,最终两个人也如愿以偿的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并且如今过的幸福美满,这可能就是大家口中常说的缘分吧。

  千古绝唱——陆游和唐琬

  陆游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出生于越州山阳一个殷实的书香之家,幼年时期,正值金人南侵,常随家人四处逃难。这时,他母舅唐诚一家与陆家交往甚多。唐诚有一女儿,名唤唐婉,字蕙仙,自幼文静灵秀,不善言语却善解人意。与年龄相仿的陆游情意十分相投,两人青梅竹马,耳鬓厮磨,虽在兵荒马乱之中,两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仍然相伴度过一段纯洁无暇的美好时光。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种萦绕心肠的情愫在两人心中渐渐滋生了。

  青春年华的陆游与唐婉都擅长诗词,他们常借诗词倾诉衷肠,花前月下,二人吟诗作对,互相唱和,丽影成双,宛如一双翩跹于花丛中的彩蝶,眉目中洋溢着幸福和谐。两家父母和众亲朋好友,也都认为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于是陆家就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订下了唐家这门亲上加亲的姻事。成年后,唐婉便成了陆家的媳妇。

  从此,陆游、唐婉更是情爱弥深,沉醉于两个人的天地中,不知今夕何夕,把什么科举课业、功名利碌、甚至家人至亲都暂时抛置于九霄云外。陆游此时已经荫补登仕郎,但这只是进仕为官的第一步,紧接着还要赴临安参加“锁厅试”以及礼部会试。新婚燕尔的陆游留连于温柔乡里,根本无暇顾及应试功课。陆游的母亲唐氏是一位威严而专横的女性。她一心盼望儿子陆游金榜题名,登科进官,以便光耀门庭。目睹眼下的状况,她大为不满,几次以姑姑的身份、更以婆婆的立场对唐婉大加训斥,责令她以丈夫的科举前途为重,淡薄儿女之情。

  但陆、唐二人情意缠绵,无以复顾,情况始终未见显著的改善。陆母因之对儿媳大起反感,认为唐婉实在是唐家的扫帚星,将把儿子的前程耽误贻尽。于是她来到郊外无量庵,请庵中尼姑妙因为儿、媳卜算命运。妙因一番掐算后,煞有介事地说:“唐婉与陆游八字不合,先是予以误导,终必性命难保。”陆母闻言,吓得魂飞魄散,急匆匆赶回家,叫来陆游,强令他道:“速修一纸休书,将唐婉休弃,否则老身与之同尽。”这一句,无疑晴天忽起惊雷,震得陆游不知所以。待陆母将唐婉的种种不是历数一遍,陆游心中悲如刀绞,素来孝顺的他,面对态度坚决的母亲,除了暗自饮泣,别无他法。

  迫于母命难违,陆游只得答应把唐婉送归娘家。这种情形在今天看来似乎不合常理,两个人的感情岂容他人干涉。但在崇尚孝道的中国古代社会,母命就是圣旨,为人子的得不从。就这样,一双情意深切的鸳鸯,行将被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和虚玄的命运八字活活拆散。陆游与唐婉难舍难分,不忍就此一去,相聚无缘,于是悄悄另筑别院安置唐婉,有机会就前去探望,诉说相思之苦。无奈纸总包不住火,精明的陆母很快就察觉了此事。严令二人断绝来往,并为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彻底切断了陆、唐之间的悠悠情丝。

  无奈之下,陆游只得收拾起满腔的幽怨,在母亲的督教下,重理科举课业,埋头苦读了三年,在二十七岁那年只身离开了故乡山阴,前往临安参加“锁厅试”。在临安,陆游以他扎实的经学功底和才气横溢的文思博得了考官陆阜的赏识,被荐为魁首。同科试获取第二名的恰好是当朝宰相秦桧的孙子秦埙。秦桧深感脸上无光,于是在第二年春天的礼部会试时,硬是借故将陆游的试卷剔除。使得陆游的仕途在一开始就遭受了风雨。

  礼部会试失利,陆游回到家乡,家乡风景依旧,人面已新。睹物思人,心中倍感凄凉。为了排遣愁绪,陆游时时独自倘祥在青山绿水之中,或者闲坐野寺探幽访古;或者出入酒肆把酒吟诗;或者浪迹街市狂歌高哭。就这样过着悠游放荡的生活。

  在一个繁花竞妍的春日晌午,陆游随意漫步到禹迹寺的沈园。沈园是一个布局典雅的园林花园,园内花木扶疏,石山耸翠,曲径通幽,是当地人游春赏花的一个好去处。在园林深处的幽径上迎面款步走来一位绵衣女子,低首信步的陆游猛一抬头,竟是阔别数年的前妻唐婉。在那一刹间,时光与目光都凝固了,两人的目光胶着在一起,都感觉得恍惚迷茫,不知是梦是真,眼帘中饱含的不知是情、是怨、是思、是怜。

  此时的唐婉,已由家人作主嫁给了同郡士人赵士程,赵家系皇家后裔、门庭显赫,赵士程是个宽厚重情的读书人,他对曾经遭受情感挫折的唐婉,表现出诚挚的同情与谅解。使唐婉饱受到创伤的心灵已渐渐平复,并且开始萌生新的感情苗芽。这时与陆游的不期而遇,无疑将唐婉已经封闭的心灵重新打开,里面积蓄已久的旧日柔情、千般委屈一下子奔泄出来,柔弱的唐婉对这种感觉几乎无力承受。 而陆游,几年来虽然借苦读和诗酒强抑着对唐婉的思念,但在这一刻,那埋在内心深处的旧日情思不由得涌出。四目相对,千般心事、万般情怀,却不知从何说起。这次唐婉是与夫君赵士程相偕游赏沈园的,那边赵士程正等她用餐。在好一阵恍惚之后,已为他人之妻的唐婉终于提起沉重的脚步,留下深深的一瞥之后走远了,只留下了陆游在花丛中怔怔发呆。 和风袭来,吹醒了沉在旧梦中的陆游,他不由地循着唐婉的身影追寻而去,来到池塘边柳丛下,遥见唐婉与赵士程正在池中水榭上用餐。隐隐看见唐婉低首蹙眉,有心无心地伸出玉手红袖,与赵士程浅斟慢饮。这一似曾相识的场景,看得陆游的心都碎了。昨日情梦,今日痴怨尽绕心头,感慨万端,于是提笔在粉壁上题了一阙“钗头凤红酥手”

  随后,秦桧病死。朝中重新召用陆游,陆游奉命出任宁德县立簿,远远离开了故乡山阴。第二年春天,抱着一种莫名的憧憬,唐婉再一次来到沈园,徘徊在曲径回廊之间,忽然瞥见陆游的题词。反复吟诵,想起往日二人诗词唱和的情景,不由得泪流满面,心潮起伏,不知不觉中和了一阙词,题在陆游的词后,这就是开头提到的第二首“钗头凤世情薄”。

  唐婉是一个极重情谊的女子,与陆游的爱情本是十分完美的结合,却毁于世俗的风雨中。赵士程虽然重新给了她感情的抚慰,但毕竟曾经沧海难为水。与陆游那份刻骨铭心的情缘始终留在她情感世界的最深处。自从看到了陆游的题词,她的心就再难以平静。追忆似水的往昔、叹惜无奈的世事,感情的烈火煎熬着她,使她日臻憔悴,悒郁成疾,在秋意萧瑟的时节化作一片落叶悄悄随风逝去。只留下一阙多情的《钗头凤》,令后人为之唏嘘叹息。

  此时的陆游,仕途正春风得意。他的文才颇受新登基的宋孝宗的称赏,被赐进士出身。以后仕途通畅,一直做到宝华阁侍制。这期间,他除了尽心为政外,也写下了大量反映忧国忧民思想的诗词。到七十五岁时,他上书告老,蒙赐金紫绶还乡了。陆游浪迹天涯数十年,企图借此忘却他与唐婉的凄婉往事,然而离家越远,唐婉的影子就越萦绕在他的心头。此番倦游归来,唐婉早已香消玉殒,自己也已至垂暮之年,然而对旧事、对沈园依然怀着深切的眷恋。常常在沈园幽径上踽踽独行,追忆着深印在脑海中那惊鸿一瞥的一幕,这时他写下了“沈园怀旧”。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帐然。

  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

  沈园是陆游怀旧的场所,也是他伤心的地方。他想着沈园,但又怕到沈园。春天再来,撩人的桃红柳绿,恼人的鸟语花香,风烛残年的陆游虽然不能再亲至沈园寻觅往日的踪影,然而那次与唐婉的际遇,伊人那哀怨的眼神、差怯的情态、无可奈何的步履、欲言又止的模样,使陆游牢记不忘,

  于是又赋“梦游沈园”诗: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此后沈园数度易主,人事风景全部改变了昔日风貌,已是“粉壁醉颗尘漠漠”,唯有“断云幽梦事茫茫”。陆游八十五岁那年春日的一天,忽然感觉到身心爽适、轻快无比。原准备上山采药,因为体力不允许就折往沈园,此时沈园又经过了一番整理,景物大致恢复旧观,陆游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最后一首沈园情诗: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 此后不久,陆游就溘然长逝了。)

  长歌当哭,情何以堪!爱已成往事,情永存心怀。

  陆游年轻的诗人急疾书毕,一掷柔毫,早已肝肠寸断,泣不成声。

  唐琬,这个才华卓绝、柔情似水的女诗人,一双秀美哀伤的眼睛深情地凝视着感伤不已的陆游,一字一句地吟咏着她那血泪交加的词作。触景而生情,如杜鹃啼血,凄艳异常。

  那仰天长叹的不是才华横溢的陆游吗?满面尘霜,须发皆白。他已是形容枯槁,痛不欲生。

  那面壁吟咏的不是秀美柔雅的唐琬么?碧色绣襦,长裙曳地。她亦是神情凄凉,泪流满面。

  封建礼教,如同一把寒光凛冽的刀剑,就这样又无情地封杀了一对青梅竹马、心心相印的爱侣。

  时过八百五十多年,聆听此曲,感受犹如身临其境。品味着陆游与唐琬超群绝伦、千古遗恨的爱情故事,怎不让人情动于衷?怎不让人潸然泪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陆游与唐婉——委惋凄绝的爱情诗章》

  二十五、六年前,偶尔读到放翁的名篇《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依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继而,又读到唐婉以泪相和的答词: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长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

  瞒,瞒,瞒。

  初读这两首词,仅只是感慨于陆游孤绝细腻的文笔和那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述。

  然而放翁一代词雄,后人评论他“一扫宋词纤艳之风”,居然也写出了如此缠绵绯侧之作,未免有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之惑。由于当时年轻,对许多事情尚不知个中究里,就没再往心里去。

  十几年后,渐渐地多读了一些文字,渐渐地品味和阅历了生活中许多的人情世故,对于放翁与唐婉间那段委惋凄绝的爱情故事也渐渐有所了解。这才越来越读出了蕴藏于这两首《钗头凤》深处的、那滴着泪水甚至热血的深深的感动

  北宋王朝覆忘的惨剧、中原的沦丧、苦难的经历和父亲的薰陶,使陆游从小培育了忧民爱国的思想。二十岁,便立志“上马杀狂胡、下马草军书”

  陆游一生坚持抗金复国的立场,信念始终不渝。因而多次受到主和派的排挤和打击。

  二十九岁科考,列进士第一;因主张抗金,于次年复试时被除名。三十四岁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

  孝宗即位初,倾向主战,启用了老将张浚,并召见陆游。称他“力学有闻、言论剀切”,赐进士出身,任镇江府通判。

  然张浚一战失利,孝宗即动摇求和。罢免张;并加陆游“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罪,免职还乡。

  四十八岁,时任四川宣抚使的主战派将领王炎邀陆游入川,幕府襄赞军务。陆游精神振奋、身着戎装,驰骋于陕南南郑前线,考察地形、了解敌情,接触战士和民众、谋划收复中原方略。

  但孝宗又忽将王炎调回临安(南宋都城,在今杭州西),陆游也改授成都安抚使参议官。光复河山的愿望再度落空。

  火热的军务幕僚生活虽只有短短的一年,却对陆游爱国诗歌的创作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四川任职期间,由于爱国志向屡屡落空,陆游心情愤郁,经常借酒浇愁,被人讥为“恃酒颓放”。他干脆自号“放翁”。

  但这一时期陆游创作的爱国诗词已经非常多,形成“寄意恢复、书肆流传”(叶绍翁《四朝闻见录》)的局面。

  后来,陆把自己的全部诗歌和文集题名为《剑南诗稿》和《渭南文集》。

  五十四岁时,陆游受召离川东归。在江西任职间,因拨义仓粮食赈济灾民,以“擅权”罪被罢职回乡。六年后才被起用为严州知州,又因“擅议抗金复国、形于吟咏”,被弹劾去官。

  六十六岁直至八十五岁去世的二十年间,陆游隐居故乡,过着简朴、宁静的农村生活。写出不少反映农村现实、描写田园风光的诗作。

  八十一岁,风烛残年的放翁仍竭力支持权贵韩侘胄的伐金之战。但这次轻率的北伐很快便失败了,陆游又一次受到各方面的攻击。

  八十五岁辞世前,仍念念不忘恢复中原,有《示儿》诗云: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陆游早年学诗,从江西派入手,中年突破其藩篱,面向现实,形成豪迈雄健、慷慨激昂的风格;晚年则于悲壮之余渐趋平淡。著名爱国学者、戊戌变法的发起和***梁启超赞誉陆游: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就是这样一位一生坎坷、忠贞爱国的诗人,在爱情的道路上也经历了常人难以想像的曲折和痛苦,并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传颂的不朽诗篇。

  陆游早年娶其表妹唐婉为妻,伉丽相得、情谊甚笃。

  然而不知何故,唐婉却不为其姑母(陆游之母)所容,进而逼迫陆游休妻。游不忍绝之,背着母亲另置房舍安排唐婉居住。被母发现,终强令休之。于是,时年二十未几的陆游,第一次品尝到人伦之大变的苦涩。

  唐婉后改嫁其同郡宗子赵士程。

  此后数年,陆、唐春日出游,相遇于绍兴禹迹寺南之沈氏园。唐向赵说明缘由后,遣人送酒肴赠陆,以示心意。游怅然良久,题《钗头凤》词于园壁间,这就是《钗头凤》的来历。

  沈园相见后不久,唐婉因抑郁成疾与世长辞。

  游一生坎坷、奔走于抗金复宋大业,未果。晚年隐居于绍兴城外的鉴湖三山。每入城,必登禹迹寺眺望。

  游二十岁曾作《菊枕诗》,失传。六十三岁,偶过沈园,触景生情,题二绝句诗云:

  采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泌幽香。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

  少日曾题菊枕诗,囊编残稿锁蛛丝。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

  六十八岁,再游沈园,题诗。小序云:

  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

  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旧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

  七十五岁,唐婉逝世近四十年。重游沈园,作《沈园》绝句二首。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八十一岁,做梦游沈园。及醒,感慨系之。作诗云: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八十四岁,离辞世仅一年时,游不顾年迈体弱、再游沈园。作《春游》诗云: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是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陆游的《钗头凤》词,是一篇“风流千古”的佳作,它描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悲剧。据《历代诗馀》载,陆游年轻时娶表妹唐婉为妻,感情深厚。但因陆母不喜唐婉,威逼二人各自另行嫁娶。十年之后的一天,陆游沈园春游,与唐婉不期而遇。此情此景,陆游“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这便是这首词的来历。

  传说,唐婉见了这首《钗头凤》词后,感慨万端,亦提笔和《钗头凤·世情薄》词一首。不久,唐婉竟因愁怨而死。又过了四十年,陆游七十多岁了,仍怀念唐婉,重游沈园,并作成《沈园》诗二首。

  陆游原配妻子唐婉,因婆媳不和,被迫离婚改嫁。嫁后,有一次和陆游在沈园偶然相遇,陆游赋词一首《钗头凤·红酥手》,(唐婉同时也和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沈园》这首诗是宋宁宗庆元五年春,作者在山阴时重经旧地时,感伤往事之作。(沈园故址在今绍兴禹迹寺南)

  ◆ 陆游与唐婉的爱情 ◆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爱情生活也很不幸。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婉结为伴侣。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然而,唐婉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以至最后发展到强迫陆游和她离婚。陆游和唐婉的感情很深,不愿分离,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亲恳求,都遭到了母亲的责骂。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终归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

  陆游迫于母命,万般无奈,便与唐婉忍痛分离。后来,陆游依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婉也迫于父命嫁给同郡的赵士程。这一对年轻人的美满婚姻就这样被拆散了。

  十年后的一个春天,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一人漫游山阴城沈家花园。正当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之时,突然他意外地看见了唐婉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

  尽管这时他已与唐婉分离多年,但是内心里对唐婉的感情并没有完全摆脱。他想到,过去唐婉是自己的爱妻,而今已属他人,好像禁宫中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及。

  想到这里,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离去。不料这时唐婉征得赵士程的同意,给他送来一杯酒,陆游看到唐婉这一举动,体会到了她的深情,两行热泪凄然而下,一扬头喝下了唐婉送来的这杯苦酒。然后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

  陆游在这首词里抒发的是爱情遭受摧残后的伤感、内疚和对唐婉的深情爱慕,以及对他母亲棒打鸳鸯的不满情绪。

  陆游题词之后,又深情地望了唐婉一眼,便怅然而去。陆游走后,唐婉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将这首《钗头凤》词从头至尾反复看了几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失声痛哭起来。回到家中,她愁怨难解,于是也和了一首《钗头凤》词。唐婉不久便郁闷愁怨而死。

  此后,陆游北上抗金,又转川蜀任职,几十年的风雨生涯,依然无法排遣诗人心中的眷恋,他六十三岁,“偶复来菊缝枕囊,凄然有感”,又写了两首情词哀怨的诗:

  采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闷幽香。

  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

  少日曾题菊枕诗,囊编残稿锁蛛丝。

  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

  在他六十七岁的时候,重游沈园,看到当年题《钗头凤》的半面破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又写诗感怀:

  枫叶初丹桷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

  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

  后陆游七十五岁,住在沈园的附近,“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写下绝句两首,即《沈园》诗二首。

  诗人八十一岁,又作梦游沈氏园亭诗,

  其一

  路近城南己怕行,沈家园里最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陆游晚年,每年春上必往沈园凭吊唐婉,每往或诗或词必有寄情。他82岁时曾作悼念唐婉的绝句,也许因为未曾收入周密的《齐东野语》,流传不广:

  城南亭榭锁闲坊,孤鹤归来只自伤,

  尘渍苔侵数行墨,尔来谁为拂颓墙?

  他84岁--生前最后一年的春天,仍由儿孙搀扶前往并留下一首七绝: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这是一种深挚无告,令人窒息的爱情,令人垂泪,而垂泪之余,竟有些嫉妒唐婉了,毕竟,能在死后六十年里仍然不断被人真心悼念,真是一种幸福了!!

  爱,为什么会能够如此深沉,生死以之,以致在“美人作土”、“红粉成灰”之后的几十年,还让诗人用将枯的血泪吟出“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的断肠诗句?我从陆游“一树梅花一放翁”的诗句中似乎得到一丝感悟:陆游和唐婉的夫妻情爱,虽说在现实世界中存续的时日无多,却早已经一点一滴地“转存”到了各种有情万物之中,恰似把真情实爱存入了瑞士银行,可以稳稳地收取利息。一对“菊枕”的枕函之中,封存、寄寓了新婚当时多少甜蜜,多少默契;多少香艳,多少情怀;多少的厮抬厮敬,多少的互爱互重。也许,就单是这一对“菊枕”,已经足以让情爱“一粒粟中藏世界”且“化身千万”,更不用说恩爱夫妻之间“有甚于画眉”的“闺房记乐”了。

  一对“菊枕”,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是那么的无足道,而又实在是那么的奢侈。其“药疗”之功效,犹在其次也,叹叹。

  人间的万事可以消磨殆尽,而情爱的清香却永远会历久弥新。

  愿天下有情人都双双亲手缝制自己的一对“菊枕”,长相依傍,不离不弃,莫失莫忘,珍爱到地老天荒!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赵明诚(1081—1129),字德夫,宋代著名金石考据家,诸城人。 父赵挺之两度任宰相。母,郭氏,青州益都人。赵氏在青州城有私第,“挺之自密州徙居青州”。赵明诚少为太学生,弱冠时即潜心搜蓄金石书画。

  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曾在青州城居住十几年。其间,李清照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赵明诚在李清照协助下,完成了《金石录》初稿。

  1107年(宋大观元年),赵挺之病死才3日,蔡京就诬陷赵挺之,兴起大狱,赵明诚受牵连,被罢官人狱。1108年(大观二年),赵 明诚出狱偕李清照回到青州故里。是年李清照25岁,赵明诚28岁,风华正茂。他们在青州一住就是十几年。在这十几年中,李清 照除进行文学创作外,还帮助赵明诚从事金石研究。为了收集古代文物,他们节衣缩食,过着“菜蔬衣辣(粗布)”的俭朴生活,有时甚至典卖衣物。青州至今尚流传有李清照卖剑买书的故事。他们在京都时,赵明诚常入相国寺买碑文。崇宁时,有人持徐熙牡丹图,索价20万钱。赵明诚以衣物作押带回家中,夫妻观赏两昼夜,终因买不起而退还给卖主,二人为此相对叹息数日。

  他们的收藏日益增多,于是起书库、购大厨,分门别类置放各种书册,满满装了10余大屋。他们孜孜不倦地阅读、研究,每夜必燃尽一烛方休,甚至彻夜不眠,“其乐在声色犬马之上”,终于在 1117年(政和七年)秋写出《金石录》初稿,集金石刻辞2000种,分

  30卷,由刘跂作序。以后夫妻二人又不断补充、修改。赵明诚逝世后,由李清照校订完成,作《后序》,刻板问世。这部书考证精确,多处纠正史书舛误,为后人留下一份宝贵财富。

  李清照对这一时期的乡居生活非常满意,“甘心老是乡矣”。她把自己的居室称“易安室”,自号“易安居士”,把他们存放书籍和研讨学问的地方叫“归来堂”。她还于1114年(政和四年)请人为自己画了一幅肖像,挂在室内。赵明诚为画像题词:“佳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甚堪偕隐”。李清照记忆力很强,饭后常与赵明诚坐归来堂烹茶,指着书架上堆积如山的书籍,说出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说的对否来决定饮茶先后;说对的往往举杯大 笑,以致茶水倾覆怀中。李清照的《殢人娇·后亭梅花开有感》等大量词赋,就是在这一充实而又充满乐趣的乡居时期创作的。 1120年(宣和二年),赵明诚重被朝廷起用,出知莱州。李清照留青州,写了一阕《一剪梅》抒发离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后又写了《醉花阴·重阳》一词寄往莱州:“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看后大为欣赏,也想一试才力,看能否超过她,于是闭门谢客,废寝忘食地写了3昼夜,共得词50阕,把李清照的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点。陆德夫吟玩再三,说只有3句绝佳,正是李清照《醉花阴》的最后3句。

  1121年(宣和三年)秋,李清照动身赴莱州,路过昌乐,适逢秋雨连绵。她在旅馆中,想起临行前姊妹们为她饯行的情景,百感交集,提笔写下《蝶恋花 晚止昌乐馆寄姊妹》一阕:“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8月18日,李清照抵莱州,举目四壁萧然,平生所喜爱的书籍文物,“皆不在目前”,感慨万千,信手从韵书中拈出一个“子”字,因以为韵,写下了《感怀》一诗。

  1126年(靖康元年),李清照随赵明诚在淄州任上,突然听到金兵进犯京师,夫妻“四顾茫然”,看着盈箱满箧的珍贵文物,“知其 必不为己物矣”,不胜留恋痛惜之情。12月金人陷京师。1127年 (靖康二年)3月,赵明诚奔母丧自青州去建康,仓促间只带走15车文物。李清照留青州,青州故第尚有文物10余屋。4月,金人掳徽、钦2帝北行。5月,高宗在建康继位,改元建炎。秋,青州兵变, 李清照仓皇出走去建康。12月,金兵陷青州,10余屋文物全部化为灰烬,其他财产也“荡无遗余”。他们带到南方去的文物,以后也在战火中大部丧失。 1129年(建炎三年),赵明诚出任湖州知事,在赴朝廷述职途中染病,于8月18日在建康去世。临终前,“取笔作诗,绝笔而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6261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7
下一篇2023-10-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