吓到了!世界上最奇葩的传统节日

吓到了!世界上最奇葩的传统节日,第1张

 万物皆传奇,奇葩朵朵开。这个世界上有着很多我们未知的事物可以去探索,许多奇葩的传奇事物当你刚知道的时候一定会惊掉眼球。在我国又或者是其他地区都有着特别奇葩的 传统节日 ,你知道有哪些吗?

还想了解》》 结婚20年是什么婚?

 “摸奶节”是云南彝族自治区的双柏县鄂家镇当地彝族传统文化的庆典,每年“鬼节”,即农历的7月14日、15日与16日这三天,除了烧纸祭奠“好兄弟”之外,来到镇上的男男女女,只要出现就要遵守“摸奶节”的规定,是男人就高兴地摸,是女人就要愉快地接受被摸。

 每年4月的第一个星期天,日本神奈川县川崎市都会举行神奇的传统祭祀活动“铁男根祭”,在这个节日里,人们膜拜男性生殖器的图腾,祈祷神明能给自己带来好运气,并保佑自己的生育能力,祈求多子多福。

 裸祭节,日本三个最古老的节日之一,又称会阳节,参加者都是男性,他们只系日本传统的兜裆布,几近全裸,这一活动开始于江户时代末期。每年2月的第三个星期,是举行会阳节的日子,期间还有抢夺“宝木”的仪式。

 危地马拉的圣周通常在复活节前一周举行,这是中美洲最刺激的节日之一,如果想了解危地马拉,来参加这个节日就行。节日持续7天,融合了天主教和地方玛雅传统文化特征,节日高峰期持续三天,在这三天内人们不睡觉,举着一个耶稣圣像游行。这个节日也很危险,媒体报道节日期间死亡人数达到150人。

 西班牙西红柿节始于1945年,每年8月最后一个星期三进行,全球知名度最高。据传说,有一天,城里一个小乐队从市中心吹着喇叭招摇过市,领头者更是将喇叭翘到了天上。这时,一伙年轻人突发奇想,随手抓起西红柿向那喇叭筒里扔,并且互相比试,看看谁能把西红柿扔进去。这就是“番茄大战”的由来。

 在泰国有个关于猴子的神话,猴子盟国给予泰国Lopburi省如今的自由,因此每年Lopburi省都要邀请当地600只猴子,为它们提供丰盛的水果和蔬菜大餐,以示知恩图报。据悉,一年一度的“猴子的盛宴”每次都要消耗掉3000公斤水果和蔬菜。

 意大利伊夫雷亚镇每年都要举办一场“桔子大战”,用桔子互相投掷,以模仿中世纪意大利仇家之间的角斗。但该节日的具体渊源还不清楚,因为该小镇所处的意大利阿尔卑斯山脉并不生长桔子,今年3月4日已经结束啦!

前天上午,已经连续几天因故未能听书的我,在自家书房像往日一样,以“微信读书”的形式,正聚精会神地用手机倾听中国当代学者,曾留学美国,后回国先后任教北大、人大,且年仅45岁就英年早逝的作家王小波的“时代”系列(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的第一部作品《黄金时代》时,突然,听到楼下无比嘈杂的乱音传来,吵得我再也无法集中注意力静听美文……

于是,我走到窗前向下一看,只见小区场院内,一位青年男子,全身衣服被扒光,仅剩一条贴身三角裤,双手和身体被众人用透明胶严严实实地粘裹站立于一圆形钢管立柱上,他的私处被人绑扎着用类似气球的胶带物质,制作的两个小型圆形气球的上面,架着一个长形的胶质气管,形状酷似男性下体某器官的造型。他面前一位身着喜庆的大红婚纱的妙龄女子,忸怩而羞臊,在大庭广众之下,她被人们推搡着,一次又一次地用自己的sz部位撞击着男子的“某器官造型”,每撞击一次,众人就猥琐地发出哄堂大笑……

听着众人的叽叽喳喳,我“顿悟”。喔,原来,这是一对新人的新婚大喜,众人正在“闹新喜”,也叫“闹洞房”。如此低俗的“闹洞房”行为,真让人无语啊!

“闹洞房”又称“逗媳妇”、“吵房”,它存在于我国不少地方。这种习俗一般是在新郎新娘大婚的当晚进行。是日晚间,无论长辈、平辈还是晚辈,聚在新房,祝贺新人,嬉闹逗乐,多无禁忌,主人不得生气,更不得脑怒,有所谓“三日无大小”、“闹喜闹喜,越闹越喜”、“愈闹愈发,新禧倍加”之说。

“闹洞房”的习俗由来已久,据说起源于战国晚期,且经历代而不绝。旧时候的“闹洞房”,多以戏耍、捉弄、轻薄新郎新娘、尤其是新娘为主,侮辱、猥亵、揩油甚至借机“浑水摸鱼”酿出惨剧的事例屡见不鲜。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婚俗方面大力宣传和倡导移风易俗,那些低俗的“闹洞房”习俗也随之得到有效制止。特别是1950年以后的“闹洞房”,多是向新娘提出各种有趣的问题甚至“刁钻”的难题,让其回答,如出谜语让新娘猜,出对子让新娘对,讲恋爱经过或者不常见于口的男女妙处之道、之事,新娘羞于启口,要么考量新娘的心智、反应能力和知识面,要么出出新娘洋相,借以取乐。当然,有时也让新郎新娘同食一颗“吊糖”或者“吊苹果”,或者夫妻同时在一条窄板凳上相拥过道等,检验夫妻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配合默契度等等,文明礼貌,妙趣横生,逗得闹房人哈哈大笑。也有的对新娘戏弄,但不出格,有时伴娘也会“挺身而出”代新娘受一半。

为抵制戏弄,新郎新娘或者伴娘常以糖果抛撒闹房人。众人喜捧糖果,高兴散去。所以,民间也有“闹房闹房,手捧喜糖”的说法。因此,结婚送喜糖的习俗至今仍在各地延续,以示大家同喜,并对一对新人表示祝贺。

然而,近些年来,那些低俗的“闹房”陋习在一些地方不仅又死灰复燃,卷土重来,而且还“与时俱进”,“发扬光大”,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颇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

一是无视了“闹洞房”的时空。在时间上,从“闹洞房”的起源上看,据《汉书》记载,“燕地嫁娶之夕,男女无别,仅以为荣”。这里的“夕”并非是指夕阳落下的傍晚,而是泛指晚上,如除夕。“闹洞房”之俗最初可能起源于“听房”,也就是在新婚之夜,一些调皮的亲朋好友在洞房窗外窃听新郎新娘的窃窃私语,从性心理角度满足自己犹如弗洛伊德所说的“意*”之私需,后逐渐演变成为现今的“闹洞房”习俗。既然是“听房”于新婚夫妇的窃窃私语,在封建的古时就不可能是大白天进行,只能是夜晚。因此,“闹洞房”的时间应该是在新婚夫妇结婚的当天晚上才得以进行。而现在,已然不分白天晚上了。就犹如前天我所看到我家楼下的一幕,低俗的“闹洞房”竟然在大白天的上午就“提前”上演了。

在空间上,“闹洞房”除了热闹、能营造喜庆氛围之外,还有一层本意是初始性教育的一种,不过有点愚昧罢了。以前的人不像今人开放,很是保守,很多夫妇婚前没有亲密接触,偷偷瞟一眼都脸红,更有甚者媒妁之言定终身,双方不曾谋面,而婚礼当晚却要肌肤相亲,做最隐秘的接触,因而难免尴尬,尤其是女方。因此,通过“闹洞房”,一些亲戚和“狐朋狗友”涌入洞房逗新娘,荤的素的一起来,有意让原本羞羞答答的黄花闺女变成大大方方的泼辣媳妇。更有,“闹洞房”时,也有人要让新人做一些亲密隐讳且有一定性指向的动作,以打消新婚夫妇的陌生感和羞涩感,为其后双方的激动时刻做铺垫。既然是亲密隐讳的动作,那“闹洞房”的空间位置就只能是在新郎新娘的洞房之内,而不是其他任何别的什么地方。再说,“‘闹’洞房”“‘闹’洞房”,顾名思义,“闹”的空间位置也应在新婚夫妇的“洞房”。而现今,许多“闹洞房”的各种把戏搬到了婚礼现场的舞台上,在大庭广众之下,众目睽睽之中公然演绎,大家都见怪不怪了,真让人唏嘘不已。

二是“充实”了“闹洞房”的内容。不久前的一天,我参加了一位朋友儿子的婚礼,那名为“老公公烧火儿媳妇,简称‘烧火佬’,又名‘扒灰’”(地方方言,意即老公公与儿媳妇之间的男女情事)“闹洞房”的内容,真让我是大“涨姿势”啦。

婚礼前,众人将朋友强按于椅子上,先是化妆,黑乎乎的煤灰和油腻腻的红色印尼厚厚地乱涂于面部,看不清其脸鼻,只有两只眼中的眼白还能辨别,既不像黑脸老包,也不像红脸关公,倒有些像一些战争片中刚被手雷炸过后的日本军官的面部,看起来很是渗人。接着是上道具,都有哪些道具呢?说来你可能不信,一把用很粗直径(也不知道有多少mm)螺纹钢制作的近2米长的火钳,净重88斤,一只炉膛装有三个蜂窝煤的做饭用的煤炉子,一个特制的净重近10斤的灰撮子,用一条粗壮的铁链将这些东东锁于朋友身上,为防朋友自己卸下这些,铁链的接口处还用一把1斤重的大铁锁锁着。头上再戴着一顶足有三尺高的喇叭筒帽子,上面写着“扒灰佬”字样,胸前还挂着一块厚重的大木牌,也书有“烧火佬”三个大字。这套行头加在一起足有一百三十斤以上,只可惜我朋友那单薄的身躯,哪经受得住如此之重啊,被打扮之后的他,坐在椅子上,全身抖动不已,脸上豆大的汗水犹如雨下……

朋友的妻子也被打扮得很是“别致”,脸上涂满了白色的消防粉显得白撒撒的,戴一幅一只眼眶有黑色墨镜片,一只眼没镜片光眶的眼镜,隐意为对自己老公“烧火”儿媳妇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双手拧着一只灭火器,意思是暗示对自己老公“烧火”的事灭火。

更可怜和“搞笑”的还在后面。婚礼在中午12时38分准时举行,当婚礼进行到“新郎父母”上台见面新儿媳的仪程时,在“鬼子进村”音乐的伴奏烘托下,朋友夫妇欲上台,哪晓得朋友竟然被“行头”压得在座位上起不来了,但婚礼等着呢,没办法,朋友只有在四个小伙搀扶下,缓缓走向、实际是被四小伙架上舞台。看着朋友夫妇的狼狈样子,看着这样“闹洞房”的内容,众宾客都笑得前俯后仰,而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

三是“拓展”了“闹洞房”的目标。人所共知,“闹洞房”的目标对象本应是当日大婚的新郎新娘。然而,现在一些地方在“闹洞房”时,把目标对象“扩大化”,不仅“闹”新郎新娘,还连同新人的家人也一同被“闹”了起来,如我前文所述,让新郎官的父母也“附带”着享受了一次“难得”的被“闹”的“待遇”。还有的地方“闹”新娘“伯老”哥的,更有甚者,还有借机揩油,大闹“伴娘”的。前不久,我在网络《头条新闻》上看到,一名年仅16岁尚在读初中的花季少女,因长相漂亮,身材发育得凸凹有致,被邀为其同学的朋友做新婚伴娘时,被一群二十五六岁的青年男人们“闹”,他们将少女围在中间,群魔乱舞,众人饿狼似的齐将自己的魔爪伸向姑娘的衣服里乱摸,姑娘惊诧无比,无法抵挡,吓得大哭不已,众恶魔不仅不住手,反而又将魔爪伸向少女的裤内……

事后竟还若无其事、厚颜无耻地说:“不就是摸了两下吗?”可见这些人龌龊到了何种地步,简直就是“人渣”。

姑娘回去后,身心备受摧残,精神抑郁,多次被噩梦惊醒,几次欲轻身,幸被家人发现制止。

面对上述情形,我要大声疾呼:希望有关方面管一管这种不齿陋习,如此低俗的“闹洞房”该休矣!

2019年7月3日于湖北襄阳

1、纸盆式喇叭

纸盆式喇叭工作原理是:当处于磁场中的音圈有音频电流通过时,就产生随音频电流变化的磁场,这一磁场和永久磁铁的磁场发生相互作用,使音圈沿着轴向振动而发出声音。纸盆式喇叭结构简单,低音丰满、音质柔和、频带宽,但效率较低。

2、号筒式喇叭

号筒式喇叭由振动系统高音头和号筒2部分构成。振动系统与纸盆式喇叭极为相似,但不同的是其振膜是一球顶形膜片。振膜的振动通过号筒(注:经过两次反射)向空气中辐射声波。

号筒式喇叭具有方向性强、功率大、效率高的优点,广泛应用于会场、球场等开阔场景。专业用的高频号筒式喇叭更具有音质好、频率响应好的特点,主要用于要求较高的大剧场场景。号筒式喇叭缺点在于低频响应差、频带较窄,容易产生非线性失真。

3、磁式喇叭

磁式喇叭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使声源信号电流通过音圈后会把用软铁材料制成的舌簧磁化,磁化了的可振动舌簧与磁体相互吸引或排拆,产生驱动力,使振膜振动而发音。

它的优点在于音质圆润,音色丰满,声场均衡,发声清脆,发音清晰,音层分明,低音动感。

4、离子喇叭

离子喇叭工作原理是通过游离化的空气利用音频电压振动,则产生声波。离子喇叭由高频振荡部分、音频信号调制部分、放电腔及号筒组成。放电腔采用将直径8mm的石英棒在中心开孔,开成石英管,将一个电极插入其中,另一个电极呈圆筒形套在石英管外面,由于采用无声放电形式,只有中心的针头电极有损耗,可以定期更换中心电极。离子喇叭与其他喇叭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没有振膜,所以优点是瞬态特性和高频特性都很好,但设计结构很复杂。

5、静电喇叭

静电喇叭工作原理是在静电喇叭两电极间加由放大器输出的音频电压,与原来的输出电压相重叠,形成交变的脉动电压,这个脉动电压产生于两极间隙吸引力的强弱变化,振膜因之振动而发声。

静电喇叭的优点是整个振膜轻、失真小,可以重放极为清脆的声音,有非常好的解析力、声音逼真。缺点则是效率低,需要高压直流电源,容易吸尘,振膜加大失真亦会加大,不适合听摇滚、重金属音乐,价格相对贵一些。

6、压电喇叭

利压电喇叭工作原理是用压电材料的逆压电效应(注:即置于电场中的电介质发生弹性形变)而工作。

压电喇叭同电动式喇叭相比不需要磁路,和静电喇叭相比不需要偏压,优点是结构简单、价格便宜,缺点是失真大且工作不稳定。目前市场上,压电喇叭多为压电陶瓷喇叭。

7、球顶形喇叭

球顶形喇叭是目前音箱中使用最广泛的电动式喇叭之一,其优点是中高频响应优异和指向性较宽。此外,它还具有瞬态特性好、失真小和音质较好等优点。球顶形喇叭适用于目前市场上所有的家庭影院系列音箱。

1930年的一天, 在上海的西藏路大庆里的张公馆, 张静江 独自端坐在书房中,阅读着家信。那是宝贝女儿 张荔英 从法国巴黎寄来的书信。信上写道:

张静江读完,气不打一处来,他一把将信纸揪成了一团。

出生于 南浔 巨贾之家的张静江,从25岁起,就在法国、美国等欧美国家游历经商,思想一向开明豁达,为什么得知女儿恋爱的消息,会是这种反应呢?

此时的张家,有了5个女儿。个个花容月貌,追求者众。是上海滩数一数二的名媛贵淑,据说, 杜月笙 的晚宴名单上,张家的5朵金花,均列其中。

特别是四女儿张荔英,容貌尤其出众,还登上过上海当时最 时尚 的杂志《 良友 》的封面。

张荔英,这位有着故乡 南浔“水晶晶” 的秀丽气质的江南女子,她玉软花柔的外表下,却有着一颗和父亲张静江一样的侠义之心。

她不仅喜欢琴棋书画,也偏好骑射。她特别擅长绘画,从小就立志要当个画家。

张家 有女初长成 ,5朵金花的婚姻大事逐渐列上了议事日程。上门求亲的人,络绎不绝。

可是,个性独特的四**张荔英,偏偏告诉全家人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

对于四女儿的特立独行,父亲张静江是鼓励和欣赏的。在这位开明的父亲眼里,没有什么比女儿开心更重要的事情了。至于是否独身,一切顺其自然吧。

因为,他早就看出四女儿清醒冷峻的个性超出常人。

张静江25岁那年,以清政府一等参赞的身份,随驻法公使孙宝琦出使法国,妻子 姚蕙 随行。

在此期间,生育了5个女儿。后来,张静江为了革命工作,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内。女儿们的生活学习主要由妻子负责。

孩子们虽然从小在欧美国家长大,受到的是西式教育,但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姚蕙,从来没有忽视过孩子们的中国古典文化的教育。

因此,5个女儿,个个学贯中西、秀外慧中。

天有不测风云,这个幸福富足的家庭却横遭厄运。

1924年,姚蕙在带着女儿们在公园散步的时候,被一个枯树枝砸中,突发脑溢血,撒手人寰,抛下了5个年纪尚小的女儿们。

四女儿张荔英才18岁,最小的女儿仅14岁。

当时,张静江正在国内忙于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噩耗传来,他悲痛欲绝。但一时无法分身去处理妻子的后事,只好委托给孩子们的舅舅。

在这场巨大的变故中,年仅18岁的四女儿表现得最为坚毅。从母亲的突然受伤,到医治无效离世,直至后事安排,她始终都能保持着一份超出年龄的冷静。

母亲的葬礼上,她表情凝重,不哭不闹。她克制着丧母的巨大悲痛,扶着母亲的灵柩,随着送葬的队伍,缓缓前行,让观者无不动容。

后来,张荔英和姐妹们一起回到上海,父亲的身边。

到了上海后,从小养尊处优的张家“5朵金花”才发现自己的祖国还是那么的积贫积弱,街边上还有那么多吃不饱、穿不暖的穷苦之人。

她们感受到了不公,父亲的那份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也影响着她们。

当别的富家**们都在社交玩乐的时候,她们却组织起街头演讲。

她们拖出个肥皂箱子,手持一个纸卷做的喇叭筒,踩上箱子,登高一呼,宣布起了革命。因此,“五朵金花”还获得了一个“肥皂箱上的演说家”的雅号。

无疑,在“革命”活动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四**张荔英。

张静江看在眼里,对女儿们女侠一般的侠肝义胆,感到十分欣慰。

同时,他对女儿们的教育也从来没有放松过。他因材施教,孩子们喜欢什么就重点学什么。三女儿喜欢钢琴就学钢琴,四女儿擅于绘画就专修绘画。

他给她们分别请了白俄私人教师,来家中授课,精心培养。

从此,张荔英爱上了西方的油画艺术。她在上海完成了高中教育后,于1926年又留学海外,继续深造。

她先在美国纽约的艺术学生联盟,系统地学习艺术。随后,又转战法国,在巴黎的克拉洛西美术专科学校和比娄学院接受更加专业的美术训练。

1930年,24岁的张荔英已经学业有成,她第一次参加了巴黎秋季沙龙。

后来,她的作品多次入选独立沙龙和杜勒利沙龙,受到业内广泛的高度赞誉。

巴黎的第如迭坡美术馆还收藏了她的一副画作。

在当时的 社会 背景下,张荔英作为一名亚洲女性画家,其取得的成就和绘画技艺,论为登峰造极,也不为过。

1930年,是张荔英的幸运年。在绘画事业取得辉煌的同时,爱情也轻轻敲开了张荔英的心门。

那天,在闺蜜 宋庆龄 的介绍下,她和 陈友仁 相识。

这位曾经抱定“独身主义”的个性少女,在遇到自己的真命天子之后,却很快改变了的爱情观。

陈友仁,担任过 孙中山 的英文秘书和外交顾问。

他是一位华侨,祖籍是广东兴梅地区,出生于中美洲英属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从小接受的是英国教育,成年后,做了当地的第一位华人律师,享有盛誉,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成功人士。

但是,陈友仁并不满足眼下“小我”的安逸和富足,他胸怀一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当他听说国内的辛亥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时,感到特别振奋。他很快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追随孙中山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之中。

1927年,作为武汉国民政府的外交部长的陈友仁在与 英国代表欧玛利 的谈判中,签订了 《收回九江英租界之协定》 ,一举收回了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

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是石破天惊的大事件,陈友仁也因此被誉为 "铁腕外交家"

陈友仁这位民国时期的华侨外交家,从小在国外长大,甚至都不太会说中国话,却为中国收回了2座城市,让中国人终于扬眉吐气。

不得不说,陈友仁是一位令人尊敬的政治家。

或许,正是因为陈友仁的种种义举,打动了张荔英的芳心。

虽然,张荔英结识陈友仁的时候,已经错过了他的人生巅峰。他已经55岁,比张荔英的父亲张静江还年长2岁。原配妻子病逝了4年,还是4个孩子的父亲。

而且,他的政治生涯的辉煌时期已然过去,还正在被蒋介石通缉,过的是颠沛流离的的流亡生活。

那年,张荔英才24岁,芳华正茂,意气风发,自己的绘画事业也处于高峰阶段。

但是,张荔英看到的是陈友仁的高风亮节,他就是她心目中的“中国第一美男子”。她毅然放弃了自己曾经抱定独身主义的想法,决定和陈友仁相伴到老。

于是,张荔英给上海的父亲写去了信件,告知了自己的恋情。

但是,父亲张静江得知这个消息,却非常生气。不仅是因为他们的年龄差距,最主要的是,陈友仁和自己的政见有着巨大的分歧。

后来,陈友仁也给未来岳父写去了饱含真挚 情感 的邮件。他对于两人不同的政见只字不提,只是诚恳地表达出对张荔英的爱恋,并表示将全心全意地呵护她。

张静江毕竟是开明的家长,既然女儿喜欢,他也只得同意这门婚事。只希望2人互敬互爱,白头到老。

可是,张静江还是隐约感到女儿的婚姻会经历坎坷,他赌气说道:

没想到一句气话,却得到了无情的应验,他们的婚姻仅维持了14年。

1930年,在法国巴黎,张荔英和陈友仁在巴黎举办了简单的婚礼。开始了一段神仙眷侣似的婚后生活。从此,张荔英的画作签名改为“CHEN”,随夫姓“陈”。

夫妇俩伉俪情深,互敬互爱,羡煞旁人。

陈友仁对自己的娇妻,不仅在 情感 上专一,生活上照顾,对她的绘画事业也给予了最大的支持。

他是她最忠诚的模特。任何时候,只要妻子需要,他就会摆好一个姿势,长时间一动不动。张荔英曾经非常感恩地说:

不仅如此,陈友仁还会陪着妻子到郊外写生,塞纳河畔留下了夫妻二人恩爱相伴的身影。

张荔英的画展事务中,陈友仁也是全程操办,亲力亲为。

在巴黎的安逸美好的时光很快过去。

动乱的年代,总少不了颠沛流离。抗战爆发后,有着强烈爱国情怀的陈友仁,于1934年前往 香港 从事抗日活动。彼时,张荔英一直陪伴在丈夫的身边。

不久,日本侵略军就攻占了香港,夫妻二人双双被日军逮捕,并被转押送至 上海 软禁于家中。

日本侵略者时常来家中,对陈友仁软硬兼施,各种拷问。这对夫妻二人施加的精神压力,可想而知。

但他们用极大的意志力支持着彼此,相信一定会“ 守得云开见月明 ”。

在那段苦难的日子里,张荔英始终不离不弃,与爱人风雨同舟。她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一幅幅美好的图画,慰藉着彼此的心灵,耐心等待着拨云见日的那一天。

1944年,他们终于等来了抗战即将结束的号角,当曙光即将普照中华大地的时候,陈友仁却突发心脏病,于上海逝世。

丈夫去世后,张荔英把所有的 情感 和精力都投入到她的油画事业之中,她原本打算不再结婚,但朋友们都劝她:

1947年,她再度进入婚姻,第二任丈夫是陈友仁生前好友何永佶博士。 但她的画作签名依然还是一直使用“CHEN”,以此纪念自己的爱人。

可惜,这段再婚只维系了6年,由于何永 佶 在事业上一直不思进取,也没有稳定的工作,想当然地认为有妻子赚钱养家就可以了。这点,让张荔英非常不满。后来,二人还是于 1953年离婚,结束了这段短暂婚史。

离婚后的那年, 张荔英从马来西亚来到新加坡,接受了南洋美专校长 林学大 的邀请,做了一名美术老师。在该校任职长达27年,为新加坡培养出大量的美术人才。她后来入籍新加坡,成为国宝级的油画大师。

1993年 ,漂泊了大半生的张荔英,在新加坡与世长辞,享年87岁。

这位祖籍来自江南水乡的美丽女子,一生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她的故乡 “水晶晶”的南浔 ,她何尝不对故乡魂牵梦绕?于是,她用她的画笔寄托着那份乡愁。

她曾在自己的花园里,种下满池莲花,并创作出巨型油画精品《莲花颂》。这位伟大的女性画家用自己最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对家乡的牵挂和热爱。

前期文章:张荔英的三姐张芸英也是一位了不起的音乐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6650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8
下一篇2023-10-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