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最后一页。在二百多年的漫长岁月中,清朝既为中华民族做出了超越前人的重大贡献,也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大量的失败与屈辱的辛酸记录。二百多年间,从努尔哈赤到溥仪,先后有十二位皇帝统治着这个泱泱大国。无论是一代圣君康熙帝,还是短命的同治帝,都对它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有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清朝皇帝》一书。 爱新觉罗氏族皇帝努尔哈赤(入关前的皇帝) 属相:羊 谥号:初谥武皇帝,改谥高皇帝 庙号:太祖 陵寝:福陵(沈阳东陵) 努尔哈赤 父亲:塔克世 母亲:喜塔拉氏,后尊为宣皇后 初婚:19岁结婚,配偶佟佳氏 妻妾:16人 皇后(大福晋):叶赫那拉,为元妃氏 子女:16子,8女 最得意:萨尔浒之战夺得胜利 最失意:兵败宁远 最不幸:父、祖被杀害 最痛心:杀死长子褚英 最擅长:谋略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不屈奋起,以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自中称王”。他率领八旗子弟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临大敌不惧,受重创不馁,以勇捍立威,受部众拥戴,历时30多年,统一女真各部,推动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和满族共同体的形成。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兵势渐强,势力日增,万历四十六年(1618)以“七大恨”叛明。与明将袁崇焕在宁远交战中,大败而回并受伤,于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终年68岁,葬于沈阳城东,称之“福陵”。庙号“太祖”。 皇太极(入关前的第二位皇帝) 爱新觉罗·皇太极, 其母叶赫那拉氏 他是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宁远战败身亡后即后金汗位,在位17年,卒于清崇德八年(1643)。庙号“太宗”。 即位不到十年,他统一整个东北,并南下朝鲜,西征蒙古,屡挫大明官兵。天聪十年(1636)四月,改称帝号,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将族名改称“满洲”。他雄心勃勃地挥师西进,兵锋所指,京畿震惊。经过松锦两次决战,尽歼明军精锐,山海关外,仅存宁远一座孤城,大明江山岌岌可危。皇太极博览群史,气度恢弘,军事上有勇有谋,政治上极富开拓精神,既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又十分向往汉族文化,兴利除弊,优礼汉官,勘称“上承太祖开国之绪业,下启清代一统之宏图”的创业之君。他促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顺治 属相:虎 顺治 谥号:章皇帝 庙号:世祖 陵寝:孝陵(清东陵) 父亲:皇太极 母亲:孝庄太后 初婚:14岁结婚,配偶博尔济吉特氏 妻妾:17人 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 子女:8子,6女 最得意:惩治死后的睿亲王多尔衮 最失意:想出家未成 最不幸:父亲早故 最痛心:爱妃董鄂氏早死 最擅长:佛学 顺治帝原名:福临, 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在沈阳即位,改元顺治,在位18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24岁。 顺治即位后,由叔父多尔衮辅政。顺治七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塞外。14岁的福临提前亲政。顺治帝天资聪颖,读书勤奋,他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审时度势,对成法祖制有所更张,且不顾满洲亲贵大臣的反对,倚重汉官。为了使新兴的统治基业长治久安,他以明之兴亡为借鉴,警惕宦官朋党为祸,重视整饬吏治,注意与民休息,取之有节。但他少年气盛,刚愎自用,急噪易怒,当他宠爱的董妃去世后,转而消极厌世,终于匆匆走完短暂的人生历程,英年早逝。他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公开归依禅门的皇帝。 康熙 属相:马 康熙 谥号:仁皇帝 庙号:圣祖 陵寝:景陵(清东陵) 父亲:顺治 母亲:佟佳氏,后尊为孝康章皇后 初婚:12岁结婚 妻妾:16人 皇后:赫舍里氏 子女:35子,16女 最得意:14岁智擒辅臣鳌拜 最失意:三丧皇后 最不幸:幼年丧父、丧母 最痛心:储位两立两废 最擅长:学习 康熙帝原名:玄烨, 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康熙自幼勤奋好学,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清除螯拜,撤除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葛尔叛乱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或御驾亲征,或决胜千里,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慎选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等行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 和玄烨的政治生活相比,他的家庭生活并不美满,诸皇子夺储之争,使他心力憔悴。 玄烨尽管是以为励精图治,关心民生的好皇帝。当然,作为站在历史潮流前面,引导国家,民族快速进步的伟大人物,他则逊色得多了。 雍正 属相:马 谥号:宪皇帝 雍正 [1] 庙号:世宗 原名:胤禛 陵寝:泰陵(清西陵) 父亲:康熙 母亲:乌雅氏,后尊为孝恭仁皇后 初婚:19岁结婚,配偶佟佳氏 妻妾:16人 皇后:乌拉那拉氏为元妃 子女:16子,8女 最得意:夺得皇位 最失意:吃丹药而受其害 最不幸:遭到后世訾议 最痛心:幽禁兄弟 最擅长:权谋 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岁的胤禛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胤禛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会出现停滞的形式下登上历史舞台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为胤禛提供了施展抱负和才干的机会。他有步骤地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高瞻远瞩,又惟日孜孜,励精图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为后代的乾隆打下了扎实雄厚的基础,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他的历史地位,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毫不逊色。尽管他猜忌多疑,刻薄寡恩,统治严酷,但比起他的业绩来,毕竟是次要的。 乾隆 属相:兔 乾隆 谥号:纯皇帝 庙号:高宗 乾隆帝原名:弘历 陵寝:裕陵(清东陵) 父亲:雍正 母亲:钮祜禄氏,后尊为孝圣宪皇后 初婚:16岁结婚,配偶富察氏 妻妾:29人 皇后:富察氏 子女:16子,8女 最得意:“十全武功” 最失意:皇后怒断青丝 最不幸:生母身世有异说 最痛心:两后不幸死去 最擅长:诗文、书法 ,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庆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 乾隆即位之初,实行宽猛互济的政策,务实足国,重视农桑,停止捐纳,平定叛乱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文治武功,乾隆帝向慕风雅,精于骑射,笔墨留于大江南北,并是一个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宫书画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间编纂的《四库全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其卷数是《永乐大典》的三倍,成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总汇。 但乾隆为人重奢靡,晚年时国库财用耗竭,并重用贪官和绅,以至农民起义在其晚年也已层出不穷,是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败的标志。 嘉庆 属相:龙 嘉庆 谥号:睿皇帝 庙号:仁宗 嘉庆帝原名:喁琰 陵寝:昌陵(清西陵) 父亲:乾隆 母亲:魏佳氏,后尊为孝仪纯皇后 初婚:15岁结婚,配偶喜塔拉氏 妻妾:15人 皇后:喜塔拉氏为嫡福晋 子女:5子、9女 最得意:惩治 最失意:大内遇刺 最不幸:突然暴死 最痛心:教民攻入紫禁城 最擅长:书法 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庙号“仁宗”。 嘉庆帝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他亲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用,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从嘉庆帝个人来说,他始终开不出一个根治日趋严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药方,对一大批“尸禄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吓,最终徒呼奈何而已。他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一个日趋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国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对付外来侵略者,此后只能沿着衰败的道路滑下去。 道光 属相:虎 谥号:成皇帝 庙号:宣宗 道光帝原名:旻宁 陵寝:慕陵(清西陵) 道光 父亲:嘉庆 母亲:喜塔拉氏,孝淑睿皇后 初婚:13岁结婚,配偶钮祜禄氏 妻妾:20人 皇后:钮祜禄氏为元妃 子女:9子,10女 最得意:林清事件鸣枪殪敌 最失意:鸦片战争失败 最不幸:母亲早故 最痛心:签订《南京条约》 最擅长:节俭 是清朝入关后的第六代皇帝,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卒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葬慕陵。 才智平庸的道光帝徒以俭德著称。他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守其常而不知其变”。来自东南海上的鸦片流毒和英军入侵,使他寝食不安。他想严厉禁烟,也曾下决心抗击侵略者,但他不知英国来自何方,不知殖民主义为何物。平素无知人之明,临危无应变之策,以至战守茫然,毫无方略,只能在自恨自愧中顿足叹息,结果忍辱接受英国的城下之盟,签定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江宁条约》。 道光帝柄政30年。朝纲独断,事必躬亲,但内政事物,如吏治,河工,漕运,禁烟等均无起色。勤政图治而鲜有作为,正是他一生的悲剧所在。 咸丰 属相:兔 咸丰 谥号:显皇帝 庙号:文宗 咸丰帝原名:奕詝 陵寝:定陵(清东陵) 父亲:道光 母亲:钮祜禄氏,孝全成皇后 初婚:16岁结婚,配偶萨克达氏,为嫡福晋 妻妾:16人 皇后:萨克达氏等 子女:2子,1女 最得意:运用智巧登上皇位 最失意:英法联军攻入北京 最不幸:签订《北京条约》 最痛心:圆明园被焚掠 最擅长:听戏 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病故。在位11年。 咸丰即位时,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起义在广西紫荆山前金田村爆发。接踵而来的又有英法联军之役,迫使咸丰逃往热河承德。咸丰在位11年,民怨沸腾,并不任战,“大局糜烂,不可收拾”,他往往中夜彷徨,一筹莫展,于是沉湎于声色,纵欲自戕,临死前两天还传谕“如意洲花唱照旧”。 志高才疏的咸丰帝陷于祖宗的框框之中,终未能跨过这一门槛,带者无穷的忧虑,去了那个没有忧虑的世界。 同治 属相:龙 谥号:毅皇帝 同治帝原名:载淳 庙号:穆宗 同治 [2] 陵寝:惠陵(清东陵) 父亲:咸丰 母亲:叶赫那拉氏,后尊为孝钦显皇后 初婚:16岁结婚,配偶阿鲁特氏 妻妾:5人 皇后:阿鲁特氏为皇后 子女:无 最得意:兴办维新诸事 最失意:父亲早故 最不幸:身后皇后自尽 最痛心:无子女 最擅长:戏耍 同治是咸丰与叶赫那拉氏的独生子。生于咸丰六年(1856)。同治十二年亲政。次年卒,年19。庙号“穆宗”。 同治帝在位14年,在此期间,清朝政府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等一系列的农民起义。也办了一些所谓的“洋务新政”。但这些与同治皇帝都没多大关系。当时的统治者实际上是慈禧。载淳幼年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顽童,亲政以后,作为一个青年皇帝,确实是辜负了朝野上下对他的殷切期望。亲政两年后,死于天花。 光绪 属相:羊 谥号:景皇帝 庙号:德宗 光绪帝原名:载恬 陵寝:崇陵(清西陵) 父亲:奕(醇亲王) 母亲:叶赫那拉氏 初婚:18岁结婚,配偶叶赫那拉氏 妻妾:3人 皇后:叶赫那拉氏为皇后 子女:无子女 最得意:主持戊戌变法 最失意:甲午战争主战失败 最不幸:戊戌政变后被囚禁 最痛心:签订《马关条约》 最擅长:书法,忍辱 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母是慈禧的胞妹,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后被指定为皇帝,他在位34年,光绪十三年病死,终年38岁,庙号德宗,葬于河北易县崇陵。 光绪帝19岁亲政,他富有年轻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作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一度成为维新派心中的“救世主”。但变法危及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为主的清室贵族的阻挠。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清王朝改变旧章的一线生机被扼杀。光绪帝没有勇气冲破封建伦理思想的束缚,“天颜戚戚,常若不悦”,心境悲怆,终其一生是屈辱和哀怨的悲剧命运。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慈禧只好挟光绪帝仓皇逃到西安。义和团运动后,各地反清武装起义此起彼伏,民主革命思潮在全国广泛传播,清王朝濒于覆灭的边缘。 宣统 属相:马 宣统 谥号:无 庙号:无 原名:溥仪 陵寝:先葬八宝山公墓,后移葬清西陵 华龙陵园 父亲:载沣(醇亲王) 母亲:苏完瓜尔佳氏 初婚:18岁结婚,配偶郭布罗·婉容 妻妾:5人 子女:无 最得意:在紫禁城骑自行车 最失意:仓促离开紫禁城 最不幸:坐监狱15年 最痛心:无子女 最擅长:照相 爱新觉罗·溥仪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2月7日)生于北京什刹海边的醇王府。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病逝,终年61岁。著有自转《我的前半生》。 宣统帝即位三年,孙中山倡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条件日趋成熟,清王朝的败亡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清朝只得以光绪帝的未亡人隆裕皇太后和末代皇帝宣统的名义颁发退位诏书。 1931年溥仪在侵华日军策划下被挟持至东北。1932年3月出任日本傀儡政权“满洲国”执政。日军战败后被俘,经改造,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协委员。 另外顺治年间多尔衮驾崩后曾被追尊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在此之前的顺治年间也曾追尊努尔哈赤的先祖为帝,详细如下: 六世祖清肇祖原皇帝猛哥帖木儿 三世祖清兴祖直皇帝福满 玛父清景祖翼皇帝觉昌安 阿玛清显祖宣皇帝塔克世 清朝皇帝一书中就没有对这五位做详细介绍了。 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 慈禧生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11月28日),其父惠征。慈禧年二十二时,生下载淳,母以子贵,晋封懿妃,次年又晋封为懿贵妃,在宫中地位日显。 咸丰帝死后,慈禧发动政变,诛杀肃顺,终于实现了“垂帘听政”。在这以后的近50年里,她独断朝纲,在此期间,地球上的许多国家科技发展,经济繁荣,政治改良,而中国却被这样一个充满权利欲的女人把持着,死气沉沉,发展迟缓,为了一己私利,她可以施展阴谋,倒行逆施,置民族的利益于不顾,终于酿成了她死后3年的清王朝的国破家亡。不仅如此,慈禧所造成的危害,给我们民族留下了沉重的包袱。 编辑本段日常生活 根据对清宫档案研究,清代皇帝在宫中的日常生活是很有规律的,除国朝大典外,一般的情况是: 1、上午 5:00——7:00左右起床、请安、早读; 2、上午7:00——9:30早膳; 3、上午9:30——11:00上朝理政,办理公务; 4、上午11:00——下午2:30午休、晚膳; 5、下午2:30——5:00看书学习、吟诗绘画或由妃嫔陪同看戏、听乐等娱乐; 6、下午5:00—9:00晚点或酒膳,做佛事,然后就寝。 具体来讲: 首先我们说说清朝皇帝的衣着服饰。皇帝的衣着服饰不仅为防暑御寒,而且是地位、权力的象征,神圣与威严的体现。到了乾隆年间,冠服制度得到完善,既保留了满族服饰中披领、马蹄袖的风俗,又沿袭中国历代皇帝“崇尚**、衣纹云龙”的传统。在**龙袍上还有象征皇权的十二个图形,即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龙、火等等。把天下最美好的比喻和赞美都用在皇帝的衣服上,用来表示皇权神授、皇帝德慧完美。 皇帝的衣服的图案和颜色,除皇帝以外任何人都不能用,否则就要杀头的。 清代的皇帝穿衣服戴帽子,是有严格的制度所规定的,而且这种制度和季节是分不开的。皇帝按季节穿衣服,它分别是皮、棉、夹、单、纱多种质地、式样、颜色规格,文饰他都有严格的规定。 大典祭祀和朝政时穿礼服,即朝服和衮服;年节喜庆的日子穿吉服,又称龙袍;平时穿常服又称便服,打猎穿行服;帽子要与衣服配套,分别为朝冠、吉服冠、常服冠、行服冠。每种服饰,又有皮、棉、夹、单、纱等冬天夏天的分别。 皇帝的衣服不但种类很多,而且更换频繁。在清宫内不但设有四执库,专门存放皇帝的服饰,而且每天还有一批太监,专门管理皇帝的服饰和穿戴。不仅如此,还建立一种档案叫《穿戴档》,详细记录皇帝每天服饰的穿戴情况。 按照清代后妃制度,皇帝的祖母为太皇太后,母亲为皇太后,她们同住在慈宁宫,太妃、太嫔住在旁边的寿康宫、寿安宫。皇帝每天早晨穿戴整齐后,首先要向她们一一“请安”,以表示对长者的孝道与尊崇。 除了康熙以外,清朝皇帝都是住在养心殿。皇帝每天早晨“请安”,要出吉祥门,乘坐两人抬的轿子,经西二长街、出启祥门。乾隆当了太上皇,嘉庆皇帝请安的内容便多了一项。 清代晚期的慈禧当太后时,三度垂帘听政,长达四十八年。她所居住的宫殿,一反祖上的规定,仍住西六宫的长春宫、储秀宫等处。当时的皇帝光绪请安的路线也只好随着改变。 皇帝请安完毕,就开始早读。早读内容是前朝历代皇帝的《圣训》和《实录》。所谓《圣训》,是前朝皇帝告诫臣下的诏令、言辞语录,《实录》是历代皇帝统治时期治国的编年大事记。 雍正皇帝曾经说过:清圣祖康熙60余年的治国方略,是后代千秋万世都要学的,所以我就让人以圣祖的《实录》为经,《圣训》为纬,按编年和分类两种格式把这些治国方略编纂起来。 清代皇帝用一天中精力最充沛的时间学习先祖的圣训,无论严冬酷暑,从不间断。经过长年累月地学习和领会之后,他们再调整、制定出自己的统治策略。 早上七点到九点半是皇帝吃早饭的时间。皇帝吃饭称“传膳”、“进膳”或“用膳”。清代皇室沿袭东北满族的饮食习惯, 一天早晚两次正餐,就是早膳和晚膳。早膳在上午八九点时进行,晚膳在下午一点到两点进行,夏秋两季则要早一个小时。两次正餐后,各加一顿小吃。如果临时需要吃什么,就随时传人送过来。 按照清宫的饮膳制度--也就是膳食制度,皇帝饮食有日常膳和各种宴会之分,日常膳是由御膳房负责,各种宴会由光禄寺和礼部精膳清吏司、宫内的御茶膳房共同承办。皇帝的御茶膳房下面设官员、厨师杂工370人,御茶房和清茶房有120多人,两处还有太监一百五、六十人。 御膳的食谱每天由内务府大臣划定,每月集成一册。所以,在清宫档案里留下了大量的膳单和《膳底档》等丰富的资料。在做御膳时,内务府大臣还要负责监督,每道菜的配料都有规定,不许任意增减更换;膳食主次有别,不能影响主料的原味。 皇帝平时吃饭的地点,大多在寝宫和办事场所。传膳时,由御膳房太监负责把三张膳桌拼在一起,铺上桌单,手捧红色漆盒的太监们排着队进来,将各种菜肴、饭点、汤羹等迅速端上饭桌。 皇帝就坐后,传膳太监先查看每道饭菜中的试毒牌变色不变色,再亲口尝尝,然后皇帝才开始吃。试毒牌是一种银制的半寸宽三寸长的小牌子,古人认为如果饭里有毒,牌子是会变色的。 如果没有旨意,任何人都不能和皇帝一起吃饭。皇帝吃的饭菜,一般是主菜八品、小菜四品,再加火锅、粥、汤等。 除了平时的御膳,过年、过节皇帝还要举办宴会。在乾清宫举行的内廷宴是清代皇帝与他的家眷、亲王、皇子等举行的团圆家宴。皇帝为其他少数民族首领或地方大员举办的宴会,叫外朝宴,主要是礼仪性的,地点多在保和殿。此外,还有千叟宴等宴会。 上午九点半到十一点,是皇帝上朝理政、办理公务的时间。皇帝处理政务一般分为日常的和特殊的两种。一年一度的批准死刑、接见外国使臣等,是属于日常的政务;重要的典礼像登极大典、大朝会、皇帝生日、皇帝大婚等都属于特殊的政务。 文字狱 清朝文字狱的兴起旨在震慑反清势力,维护清政府封建统治,其特征是:罪状由权力人物对文字的歪曲解释而起,证据也由权力人物对文字的歪曲解释而成。一个单字或一个句子一旦被认为诽谤元首或讽刺政府,即构成刑责。清朝历史中,顺治、康熙时期的“文字狱”还只是个别现象,到雍正时则成为一种普遍的“制度”。在文字狱浪潮中表现得最为疯狂的人物则是乾隆皇帝,共发生一百三十余案。 清朝虽然依靠武力开疆扩土,但在人文精神上比前朝后期确有了较大退步。清朝初期和中期,推行民族牢狱式的统治。在经济上把关外落后的奴隶制带入中原,大力推行圈地投充等恶政,强抓人作奴隶,以供八旗子弟白白吃饷,他们常年寄生虫般的生活造成了清朝武力的退步(乾隆视察八旗军发现他们驰马坠地,箭箭虚发)也使得清朝越来越依靠汉族军兵。由于前期不断征战,尽管从越南引入了优良稻种,清朝还是到了乾隆年间才恢复到明朝万历年间的水平。在政治上,明代后期的君权有一定的松懈,而清朝又把封建专制推向了最高峰。为了巩固其统治,制造了多起文字狱。最典型的就是明末可以和春秋时代相比的晚明思潮在清代终结。知识分子不敢发表独立见解而是钻进故纸堆去考究古书,这就是所谓的乾嘉学派。 海禁 清朝出于防汉制夷的政治考量,同时为了打击毁灭反清复明实力,配套施行了空前绝后的闭关锁国政策,甚至实行了残酷的沿海迁界(康熙时期),一度因为海禁,迁途造成了几十万人的死亡和数不清的大小屠杀!清朝海禁的后果是在以海禁,文字狱等一系列配套策略的配合实施下,完全摧毁了中国文化的发展道路,废弃了明末以来形成的传统主动海防观念,扼杀了中国的海洋贸易,国内工商业的发展。满清政府的既定政策,对中国在整个十八十九世纪的落后屈辱历史负担有主要的责任。 清康熙元年(1662),为防御郑成功的进攻,下令在潮州实行海禁,将沿海居民迁入内地50里;至康熙三年(1664)又再迁徙50里(包括今潮安县庵埠、彩塘、铁铺、官塘一带),禁止出海捕鱼和贸易。康熙五年(1666)撤销澄海县并入海阳县(至八年才恢复)。康熙十年(1671)重申海禁,不准闽粤二省船只过洋。海禁一直延续至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政府收复台湾之后始解除,准许澄海、南澳等地居民回原籍耕种,准许对外贸易。海禁给潮州人民带来重大灾难,生产、贸易受到严重破坏。 康熙时,清朝政府虽然开关与外国贸易,但对外国商船的活动极为注意,对逗留外国的中国人也防范极严康熙下谕地方官要在沿海各地增设炮台,并指出"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必受其累,国家承平日久,务需安不忘危"可见康熙对西方殖民主义者始终是存有戒心的 随着当时海上商业的发展,清朝政府对外贸易的限制也日益严格,清朝的闭关自守,最突出的表现是在乾隆,嘉庆时期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由于英国等殖民者在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的活动, 清朝 政府传谕外国商人,从这年开始,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不得再往厦门,宁波等地此外, 清朝 政府又制定了很多限制外商的禁例,如外商不得在广东省城过冬,外商需听中国行商的管束,外商不得随意奴役中国人,外商不得在广州自由出入等等同时也加强了对内地商人的限制,设立了保商制度保商受政府委派,拥有对外贸易的特权,凡外来的一切人员,船只,货物及纳税等事皆由保商担保 加税也是限制与西洋各国通商的办法之一
有,如下:
唐宋潮州八贤
赵德:海阳(今潮安人),唐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年)戊午科进士,授推官,助韩愈在潮办教育。
王大宝:海阳(今潮安人),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戊甲正奏第一甲第二名,官礼部尚书。支持抗金名将张浚北伐,弹劾抗金败将汪澈,致力稳住抗金局势。宋史有其传。
许申:潮阳人,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进士,曾任韶州、吉州、柳州、建州等地知府
张夔:海阳县隆眼城都(今属澄海区莲华镇)人,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戊戌正奏第四甲进士,官廉州判官,新州知府
刘允:海阳(今潮安人),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丁丑正奏第三甲进士,历任循州(今龙川)户曹、程乡(今梅县)知县、化州知州。体恤民苦,减免赋税,革除弊政。
林巽:海阳(今潮安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丁卯正奏第二甲进士。
卢侗:海阳(今潮安人),宋仁宗(1053年)癸已特奏进士,历任宋朝善县主簿、国子监直讲、柳州知州、循州知州、太子中舍。
吴复古:揭阳人,字子野,布衣怪才。
明戊辰八贤
指的是明崇祯元年(1628年)戊辰科,同榜登第的8位潮州府进士(时程乡县属潮州府)。八进士在潮州太平路广源街口献建盛世元凯坊。
辜朝荐:海阳(今潮安人),明亡后投靠郑成功,积极反清。
郭之奇:揭阳人,南明为君国而牺牲的最后一个重臣。
黄奇遇:揭阳人,官翰林编修,累官礼、兵二部尚书。
宋兆禴:揭阳人,揭阳人,官仁和县令
李士淳:程乡人,官曲沃翼城县令,考选翰林院编修,累官吏部侍郎。
梁应龙:饶平人,官福建参议。
杨任斯:饶平人,官沁水县令。
陈所献:普宁人,官保定府推官。
其他
吴砀:东汉揭阳人,安成郡郡长。
刘昉(约1080年--1150年):宋海阳人(今潮安人),先贤刘允的长子,官至龙图阁学士,岭南儿科创始人,著有岭南第一部儿科医书《幼幼新书》。
郑南升():南宋潮阳人,理学家,朱熹弟子
郭叔云():南宋揭阳人,理学家,朱熹弟子
姚宏中(约1181—1209年):南宋海阳人(今属潮阳县龙硝人),南宋探花。
李龄(1406年―1469年):潮阳棉城人,明按察使司佥事,当时重修白鹿洞书院,并亲自讲学
薛侃(1486年-1545年):明揭阳县龙溪都(今属潮安县庵埠镇薛陇乡)人,世称“中离先生”,明大儒。明史有其传。
翁万达(1498年-1552年):明揭阳人,兵部尚书,著名军事家。明史有其传
陈一松(1498年—1582年):明海阳(今潮安东凤)人,工部左侍郎,督修皇陵加俸服一级。
林大钦(1512年-1545年):潮安人,明状元。
萧端蒙(1521年-1554年):潮阳县廓都人(今棉城人),明大理寺卿,历山东道御史、巡按贵州、浙江道御史、巡按江西。
林大春(1523年-1588年):明潮阳人,浙江提学佥事,后晋升提学副使,又奉诏预修世庙实录,著浙江人物列传,为吴越人士所景仰。
周光镐(1536年-1616年):潮阳黄陇都峡山人(今属潮南峡山桃溪)人,明陕西按察使,平宁夏之乱平定,次年晋都蔡院右佥都御史,任宁夏巡抚。
唐伯元(1540年-1597年):明澄海人,《明史·儒林传》称赞其为“岭海士大夫仪表”
林熙春(1552年—1631年):明海阳(今潮安庵埠)人,户部左侍郎,逝世后被追赠尚书,赐谥号文宣
黄锦(1572年-1654年):明饶平人,崇祯礼部尚书。
林德镛(1675年—1722年):清揭阳人,武状元
郑大进(1709年—1782年):清揭阳人,直隶总督。
黄仁勇(1762年—1817年):清海阳(今潮安)人,武状元
罗大纲(1804年—1855年):揭阳人,太平天国大将
黄武贤(1821-1898):清潮阳直浦都厦林(今属关埠镇)人,云南提督
丁日昌(1823年-1882年):丰顺汤坑人,中国清末洋务运动的爱国革新家、又系中国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
方耀(1833-1891):清普宁洪阳西村人,广东水师提督。
文化学术教育媒体
中国大陆
曾习经(1867-1926):揭西棉湖人,岭南大诗人
温廷敬(1869-1954):大埔人,著名学者文献学家,在整理潮州文献方面其付出很多心血!
吴贯因(1879-1935):澄海人,著名史学家、语言学家、民主主义者。多所大学教授,担任过华北大学校长。
黄际遇(1885-1945):澄海人,学贯中西,兼长文理却,善书法楹联棋弈无不精通的博学之才。曾任多少大学院长,并担任过河南中山大学校长。
翁辉东(1885-1965):潮安人,编写潮州乡土历史、地理、文化教科书第一人。
张竞生(1888-1970):饶平人,哲学博士,性学博士,文妖。
杜国庠(1888-1961):澄海人,著名哲学家,主要代表作《中国思想通史》。担任过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和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院长。
许心影:澄海人,著名女诗人。
许地山(1893-1941):揭阳人,著名作家。
郭任远(1898-1970814):潮阳铜盂人,原复旦大学代理校长、浙江大学校长,中国心理学开拓人。
郑寿麟(190031-1990):潮阳人,著名学者,中国最早的德国研究专家。
郑麐:潮阳人,中国政治学开创者之一,精研古代历史哲学、英译先秦古籍。国内被人遗忘的精研古代历史哲学、英译先秦古籍的学者。
杨邨人(1901-1955):潮安人,被历史遗忘的"第三种人"。
詹安泰(1902-1967):饶平人,岭南词宗。
柯柏年(1904-1985):潮安人,中共早期党员之一,马克思主义著名著作翻译家。
薛汕(1915-1999):潮安人,著名作家。
碧野(1916-2008):大埔人,著名作家。
洪灵菲(1901-1903):潮安人,著名左联作家
戴平万(1903-1945):潮安人,著名左联作家
冯铿(19071010-193727):潮安人,左联五烈士之一。
郑正秋(1888-1935):潮南成田盐汀人,中国**事业奠基人,影响中国**十人之一。
蔡楚生(1906-1968715):潮阳铜盂集星人,中国现实**奠基人,影响中国**十人之一。
陈铿然(1906-1958):潮州人,早期中国著名**导演。
唐瑜(1912-):潮阳人,著名报人,作家,二流堂堂主。
许涤新(1906-1988):揭西棉湖人,著名政治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经济研究所所长,并担任过汕头大学首任校长。
梅益(1913-2003):潮安人,著名翻译家,主要翻译代表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秦牧(1919-1992):澄海人,散文大家。
林文益(193012-19971230):汕头人,中国大陆商业经济学的奠基人,原人大教授
萧灼基(1933124-):潮阳棉城人,著名经济学家,北大教授。
黄天鹏(1909-1982):普宁人,中国新闻学开拓者
方汉奇(192612):普宁人,著名新闻史学家,人大教授。
詹伯慧(1931710):饶平人,詹安泰之子,著名语言学家
饶芃子(1935-):潮州人,著名文艺理论家。2006年被《人民画报》选为“中国20世纪125个有影响的女性”之一。
李新魁(193510-19979):澄海人,著名语言学家
洪子诚(19394-):揭阳人,著名学者,北大教授。
郭启宏(1940-):潮安人,著名剧作家
陈平原(1954):潮安人,著名学者,北大教授。
赵汀阳(1961-):汕头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大陆著名哲学家。
港澳
饶宗颐:潮州人,闻名全球的汉学家,大紫荆勋贤。
刘遵义:潮阳谷饶镇新陂人,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黄丽松:揭阳人,原新加坡南洋大学、香港大学校长。
蔡澜:潮州人,**制片人、作家、食家。
林行止:澄海人,香港作家、报人。
哈公:一说泉州人,香港作家、报人。
台湾
司马翎:揭阳人,父亲为19路军将领吴履逊,台湾著名武侠小说家
赵秋农:潮南仙城镇仙门城人,台湾著名画家,师从刘海粟。
非马(1936-):潮阳人,原名马为义,台湾台中市出生,童年回潮阳生活,台湾著名诗人。
新加坡
刘英舜:汕头人,新加坡义安学院首任院长。
蓉子:潮安人,原名李赛容,曾任新加坡作家协会副会长。
泰国
司马攻:潮南成田人,原名马君楚,泰国华文作家协会会长
梦莉:澄海人,原名徐爱珍,连任泰华作协四届副会长。现任中国文联《四海》杂志编委、暨南大学出版社编委、暨南大学台港海外华文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郑若瑟:潮南陇田镇人,笔名清锣,泰籍华人微型小说作家。
子帆:潮阳人,泰国著名诗人、作家,原名郑铿豪,出生于泰国泰南宋卡府,是泰国著名作家梦凌的丈夫。
书画雕刻舞蹈
中国大陆
孙裴谷:揭阳人,岭东画派先驱。
刘昌潮:揭东人,岭东画派宗师之一。
范昌干:揭阳人,岭东画派代表人物。
林天均:揭阳人,岭东画派代表人物。
王兰若:揭阳人,岭东画派代表人物。
佃介眉:潮州人,岭东画派代表人物。
赖少其:普宁人,曾任安徽省政协主席,中国书协名誉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及安徽大学,汕头大学名誉教授等职。
黄独峰:揭阳人,中国美协会员,广西美协主席。
杨之光:揭西人,广州美院教授,岭南美术专修学院院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
林墉:潮州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广东省文联副主席。
郑餐霞:潮阳人,原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
王璜生:揭阳人,原广东美术馆馆长。
王鼎新:澄海人,岭东著名教育家、书法家。
陈运彰:潮阳铜盂人,民国著名书法家。
陈大羽:潮阳人,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
许钦松:澄海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党组书记、副院长
唐大禧:澄海人,广州雕塑院名誉院长。雕塑创作在国内具有广泛影响。
陈翘:潮安人,国家一级编导,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广东舞蹈家协会副主席。
方土:惠来人,广州画院院长。
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马大猷:潮阳和平下寨人
蔡翘:揭阳县新亨镇仙美村(今属揭东县)人
杨遵仪:揭阳洋淇乡寨内村(今属揭东县登岗镇)人
陈运泰:潮阳铜盂人
侯祥麟:揭阳县凤江镇(今属揭西县)人
林励吾:潮阳人,汕头长大
吴国雄:潮阳棉城人
林尊琪:潮阳人
王铁冠:澄海人
郑儒永:潮南成田盐汀人,金融家郑铁如之女
周国治:潮南峡山人
郭慕孙:潮阳铜盂人,民国财政部中央造币厂厂长郭承恩之子,祖父郭信臣原上海滩潮帮富商。
曾毅:揭西五经富人
庄育智:饶平人,出生于潮安
钟香崇:潮安人,出生于汕头
陈小明:揭阳人
许宁生:澄海人,生于普宁
中国工程院院士
郭予元:潮阳铜盂人
周福霖:潮南峡山人
佘畯南:潮阳人
唐希灿:潮阳人
范上达:潮阳人
黄旭华:揭东玉湖新寮人
吴佑寿:潮安枫溪人,出生于泰国
其他院士
孙大文 (Da-Wen Sun):潮安人,国际著名食品工程专家,英国皇家机械工程师学会“食品工程师年度人物”(Food Engineer of the Year Award)获得者,英国皇家农业工程院院士
林垂宙:潮阳人,瑞典皇家工程院士、亚洲太平洋材科学院院士、香港工程院院士。
林珲:揭阳鱼湖江夏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刘昕:潮阳谷饶新陂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科技界
郭永基:潮阳人,清华大学电机系认为其为中国大陆电力系统可靠性研究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
陈辉堂:潮阳人,自动控制专家,同济大学相关部门认为其是中国国大陆第一批自动控制专业的创始人之一。原同济大学信息与控制研究所副所长
林超(1909-1991):揭阳鱼湖江夏人,中国地理学开创者之一。
彭少麟:潮阳贵屿镇人,生态学家,现为中山大学生态与进化研究所所长。
张明瑞:汕头人,国际人工细胞之父。
林希之(1921-1969):汕头人,原名应熙,吴晓波《跌荡一百年》一书及多家媒体如《第一财经周刊》认为其为中国相纸之父。
吴泽光(1910-1946):潮阳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有关部门及《广东名人志》一书认为其红军无线电通讯工作的开创者之一。创办了无线电通讯学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历任瓦窑堡通讯学校校长、陕甘宁边区通讯学校校长、延安三局通讯学校校长、冀鲁豫通讯分局局长等。
张朝汉(1912-2003):潮阳人,低能粒子加速器行业的专家,研制了多个设备,填补中国大陆这一学科的空白。如1962年研制成功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真空检漏仪器,填补了大陆空白。
连铜淑:潮阳司马浦大布人,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创建并发展了中国大陆的棱镜调整理论中的刚体运动学体系。著有《反射棱镜共轭理论》。
医学界
郭迪:潮阳铜盂人,中国大陆儿童保健开拓者。
郭丰文(1917-):潮阳贵屿镇人,化学制药专家和情报专家,《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认为其开创性地完成了多种磺胺类药物、维生素及多种制药中间体的研究。
张宜俊(1936-):潮阳谷饶镇人,国内首屈一指的肝病专家,广州空军医院肝病中心主任,文职军衔少将。
劳热:是热闹的意思,
一般是指某个小地方,比喻一个村或一个村的某个角落会非常热闹
活动有祭神、游神、打炮等等,合个地方不一样,但都是关于神的,庆祝方式不一样,祭神后就请亲人和朋友一起进餐。
祭神、游神是少不了的。有些地方会有其他的流传下来的表演,不过有的地方一些传统的表演也被删减了,取而代之现代化的表演,如请歌舞团、杂技团等来表演。
潮州各地“闹热”日期
正月01:文祠宫前乡、归湖仙洋;
正月02:云梯山后、文祠赤水江、彩塘红旗、文词小行、后径、归湖仙洋;
正月03:下津、寨下、文祠合贝张村、文祠东社姓张;
正月04:中津、下津、柚园、归湖来树下、磷溪仙田下底、意溪古庵、磷溪塔后、浮洋三胜陈厝;
正月05:上津、下津、社光、葛外、小行、江东洲东、官塘石湖、磷溪北山村、浮洋三胜(杨厝、曾厝)、浮洋斗文、浮洋陇美洋东;
正月06:意溪桂坑、意溪镇(小劳热)、意溪橡埠、六亩、大新乡、大园、归湖、狮峰、塘埔鸭头洋、枫溪田寮、内坑、文祠上柯, 藏龙、浮洋斗文、浮洋陇美洋东、河内上洞;
正月07:新乡仔、莲云、洋光、东光、吉怡、文祠鸭背、沙溪、凤塘林兜、沙溪高厦、沙溪玉湖、浮洋陇美吴厝、林兜;
正月08:铁铺石丘头、江东元巷、竹围、白塔、仙洲、枫溪东田田头、云步、阳山、金石九社(9个村)、田头、铁铺大坑、凤塘书图、磷溪洪沟里、磷溪埠涵;
正月09:铁铺坑巷、下津、苏山、古板头下林、古板头上林、凤塘双岗、枫溪田头、古巷横溪、田头洪;
正月10:仙美、古美、古板头、涸溪、枫洋、枫三、枫四、岗湖、横溪、兜洲、洋头廖、卧石、洋头、磷溪塘边、桥东、彩塘仙一、浮洋高义、浮洋潘吴(观后吴)、浮洋竹竿厝、浮洋房厝祠、李厝、英塘、古巷横溪、浮洋胜朕;
正月11:江东独树、庵埠薛岭、胡厝、官塘、铁铺巷尾、东凤张厝、磷溪仙河、高厦、骊塘洪厝、彩塘东杨、彩塘仙一、凤塘湖美村、浮洋徐陇、英塘(全福林厝、全福东边村)、徐陇有老热;
正月12:磷溪仙河、归湖、溪口、独树、枫溪山边、凤塘南陇、浮洋深洋、枫溪湖下、山边、磷溪福聚、凤塘下陇、彩塘中杨、凤塘的下岗、彩塘市中杨;
正月13:下埠、顶埠、庄厝、云梯山前、铁铺灰荣、龙湖三英、三庄、铁铺坎下、奕东、东凤西洋、古巷锡岗村、铁铺铺埔、磷溪饶沙、秋溪;
正月14:枫溪、长美、田东、水头、西郊、洪厝、东凤、官寮桥(槐山岗)、磷溪急水、凤山、官僚桥、龙湖市头市尾、铁铺山后村、铁铺、洋头洪;
正月15:丁厝洲、田心、意溪、东埔、孚中饶埔、市区、东凤、龙湖、铁铺巷口、枫洋、枫一、下江东、登塘枫树员、浮洋潘刘、东巷、东凤礼阳、长美、浮洋庵后、枫溪前进、池湖庵南庙姚厝、高厝塘、铁铺溪头、铁铺古陇、洋头郑、花园、枫溪西边、江东红砂乡、古巷横溪、铁铺大坑、古巷崎头村、春光上埔;
正月16:意溪、溪口(大劳热)、孚中、古美、涸溪、福庆、登塘枫树员、打索上埠、龙湖塘东、龙湖东升村、石柱坑、金石龙下、池湖庵南庙黄厝、官塘宫头、詹厝、凤美、磷溪窑美周厝村、官塘苏二村、云步陈厝、江东蓬洞、古巷网地、彩塘的(水美村、岭头村)、古巷水美李、凤塘洪巷、浮洋仓前村、浮洋东拢;
正月17:田东、陈桥村、十亩、枫洋、枫二、桥头、溪乾尾、渡头、磷溪埔涵、官塘、金石下陇、金石塔下、东凤新光村、浮洋上新安、林泉、沙溪仁里、龙湖鹳巢、奕湖、溪墘尾(槐山岗)、桥头(槐山岗)、铁铺铺埔、归湖的克安;
正月18:土库内(槐山岗)、王厝、彩塘骊塘、彩塘宏安(横陇)、沙溪前陇、云步四甲、桥东;
正月19:古巷、仙田、龙湖银湖、宫上、古板头谢厝、金石仙都、蔡陇、江东亭头、浮洋桥湖、浮洋大巷朱;
正月20:昆江、蔡陇、金石远光、金石古楼、池湖谢厝、江东谢渡、枫溪云步、沙溪溪头、宫上、凤塘镇沟头村、凤塘南陇;
正月21:后人家(石路村)、陈桥、堤头、池湖洪厝、浮洋(桃李陇、厦里美)、蔡陇;
正月22:下寺陈厝、沙溪西林、金石赖厝、金石廖厝、金石田头、金石上官路、十乡内、金石张厝巷、金石陈厝巷、金石黄厝巷、金石厂头、金石南埠黄、金石辜厝、金石翁厝、浮洋陇美;
正月23:下寺吴厝、南门大老爷、磷溪溪口、池湖杨厝、江东村头、后沟村、银湖、黄金塘、温湖;
正月24:下寺林厝、沙洲、凤塘;
正月25:下寺下宫村、池湖陈厝;
正月26:前街、浮洋洪巷、金石塔下、彩塘(东寨村、金砂村);
正月28:乌洋、浮洋福洞;
3万多人。揭阳市榕城区人民政府公告显示,乔林乡分为乔东、乔西、乔南三个行政村,流动人口为12万人,居住人口为3万多人。乔林乡位于广东省揭阳市东山区磐东镇、榕城区西门之西,是东山区历史文化名村。
“鄞”也是一个姓氏,如《潮州府志》关于“鄞仁”的记载:字见山,元至元年间任潮州府海防同知,落户于广东潮州龙溪都,原任官于浙江宁波府。《南安县志》的记载,明朝有“鄞平山”,福建南安后井村人,育有四男一女,该女即是颇有传奇色彩的“鄞仙姑”。此外,认为明朝《三国演义》中的“鄞祥”,虽是小说中的人物,但作者以“鄞”为姓应该不会是空穴来风、捕风捉影的。鄞姓一说是由靳姓改过来的,后人因耻于楚国大夫靳尚陷害屈原而改姓,《三国演义》后来的版本把“鄞祥”改成了“靳祥”,恐怕是认同了此说,但也属无稽之改动。 明朝凌迪知编撰的《万姓统谱》里有“鄞姓,见《姓苑》”的条目。查考《姓苑》,共10卷,其作者历来普遍认为是南北朝时代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东海郯(山东郯城)人何承天(370年-447年)。《姓苑》一书现在只有清朝王仁俊辑佚的 1卷(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三种》)。但该书并不见于隋志唐志,仅称何氏所撰,宋人多认为出自何承天,只有陈振孙书录解题,以《姓苑》之书首列李姓,认为出自唐人,或者是唐以前之传本。这说明鄞姓的出现时间,至少在唐朝或者南北朝,也有可能在魏晋甚至以前。这样,鄞氏的受姓历史就在1500年以上了。此外,鄞氏又属稀姓,至少直到何承天编完此书时尚无名人望族可以记录。所以查阅现有的文献资料,相对有知名度的鄞氏首先出现在福建及广东,最早是在宋朝。清乾隆二年编撰的《福建通志》记有鄞氏,即福建省剑浦县的“鄞康成”。《越缦堂读书记》有他注闾师的记录,《律闾精义·内篇卷四》认为,鄞康成宗刘歆、班固之说。所以因其年长但学问渊博,而给与进士的待遇,即成为宋淳熙十一年卫泾榜特奏名,后任福建连城县知县。 《姓苑》记载,“鄞,县名,以地为氏”。鄞氏,是以鄞这一县名为氏,如同“贸”氏和“句章”氏。宋朝邓名世所撰《古今姓氏书辩证》云,“贸,越人以郡为姓,明州贸县是也。东汉有贸孜。”“句章氏,《战国策》越句章昧,以邑为氏。”说明鄞姓跟同一区域的这两姓受姓的年代都同样久远。同时,也有可能是某先人有隐衷隐名改为鄞姓,或离乡背井,为纪念故乡鄞地改姓,或为曾在鄞地为官的重要经历而改姓,这些至今不得其详,因为尚未发现文献对鄞地有过鄞氏的记录。这个富有地理文化意义的姓氏的诞生,其确切的年代至今仍不得而知。 福建宋朝时有鄞江,后改名汀江,这一时代鄞江以及鄞坑、鄞河坊等鄞字系列地名的出现,跟鄞氏、鄞县肯定会有一种因果联系。广东深圳鄞氏发祥地的堂号为“南阳堂”,表明当地鄞氏认为给自己带来荣光的先人居于南阳。而广东潮安县庵埠镇仙溪村旧有”鄞公祠”,门楼后有“汴梁旧家”,表明鄞氏的先人始祖可追溯到今河南。据1990年版的《庵埠志》,鄞姓自宋朝入居庵埠文里沙池,以后广为创居,成为盛族,有溪头鄞、陇仔鄞、仙溪鄞、官里鄞,且都建有祠堂,还在沙池建大宗祠“四德堂”。又据《凤廓郭氏族谱》等,明万历初庵埠的鄞怀镜,已成为当地巨富。福建、广东的鄞氏都相信同出一脉,都认为鄞县是自己的根,但至今还未找到文献上的有力旁证。现在福建、广东、台湾、香港、东南亚都有不少鄞氏,初步估算约10多万人,显赫的虽不多,但对鄞县都有别样的感觉,他们很想到鄞县寻根访祖。
潮汕三地区市林姓最少有170万以上,在潮汕地区到处是一片片大规模连片姓林,几万至十几万姓林大片,有十多大片,一万至两万几姓林片,有三十几片,镇内分散一两万姓林,到处都是,林姓是广东省姓氏规模最大的姓氏,单揭阳地区最少有100万以上姓林,揭西姓林二十多万,揭东姓林二十几万,榕城姓林最少有十五万,惠来姓林三十万左右,普宁姓林十五万以上,揭西大规模连片主要姓林,有几镇连片大规模姓林,钱坑镇十三村委会,连金和镇金坑四个村委会主要姓林,北连南山头尾二个村委会及其它村等、南连里湖镇河头村委会主要姓林,东连凤江镇阳夏五个村委会姓林,四镇连环,成一大片主要姓林有十几万人姓林,还有东园镇七村委会主要姓林成一片姓林有三万多,叫东园片,钱坑镇一镇姓林四万六千几人,金和镇占七成姓林三万几,凤江镇六成以上姓林五万左右、东园镇占七成姓林三万多、塔头镇姓林数一数二有二万左右,棉湖镇也是很多姓林一万几,揭西六镇为多、加县城里和其它镇姓林共有二十多万人姓林,林是揭西第一大姓、有揭西林半县之称,揭东比揭西还要多,揭东内每个镇都有姓林好多,最多锡场镇有七成姓林有七万多,锡东、锡西、锡中,三村四万多,连华清主要姓林二万左右、老锡场等连成主姓林大片,白塔镇:单:桐坑姓林有二万左右,加霖田等村连片,和隔离霖磐镇镇的西龙、东洲、东风等村,两镇连成一大片姓林五万多人,以上三镇姓林十三万左右有分两大片,其它镇也很多姓林,例如、玉湖镇,林厝村,坪上村,玉斗、姑山等村,桂岭镇:龙岭村、港尾、玉白、等等村,月城镇,松山林、双河村等、云路镇:中夏村、棋盘村等,新亨镇:硕联、白石等,总之揭东每个镇都有姓林不少的,共有二十几万姓林是揭东第一大姓,也有揭东林半县之称,榕城:磐东镇有七万几人口,占七成以上姓林,单:乔林乡三村全姓林有三万左右,河中村、棉树村、经桥村、也是一色姓林,还有沟美村、阳美村等姓林,磐东也是一大片姓林五万几,还有隔壁榕城西马,中山、新兴、榕东、渔湖一带姓林好多好多,磐东至渔湖一带有十三万姓林,还有东山、梅云、登岗、炮台、地都、仙桥有、这些镇有不少姓林,榕城姓林十五万以上,榕城林是第一大姓,有林半县之称,惠来县、每一个镇姓林很多,全县有119个村委会主要姓林,分五大片姓林,数一数二姓林镇十多个共三十万人姓林,林是惠来第一大姓,普宁市:也是到处都有姓林,有三个最大姓陈、林、黄、林姓最少有十五万人以上,林姓是揭阳地区第一大姓,揭阳林半县名不虚传,汕头地区:林姓也数一数二的,旧潮阳有25镇有姓林不少,共有157个村委会主要姓林,数一数二的镇有、灶浦、关埠、西胪、河溪、司马浦、海门、陈店、红场,还有其它镇姓林都算多,仙城、两英、例如峡山的洋汾林、寨外林、等,潮阳林姓不会比郑姓少,157村委会平均不到二千人一个村委会有三十万姓林,林姓比较大的村有,仙港、玉一、玉浦、泉塘、青山、桑田、这些村万人以上,几千人姓林村特别多,在潮汕的村平均千几是很小的,这数据极底、一定不止的,汕头市区:林姓极多,莲塘、玉井、蓬洲、月浦、鸥汀、广澳、东湖、溪头、三寮、滨海、塘边、等等,姓林好多,市区最少有十万八万姓林,澄海:有55个村委会主要姓林,也是到处姓林,盐鸿镇占七成姓林、上华镇占半以上姓,外砂镇内陇、南砂乡等,每个镇有很多姓林的,澄海有十五万姓林,南澳县:林姓是第一大姓,有二万多,整个汕头林姓有四十几万人、是数一数二的大姓,在汕头地区目前最大是陈、林两大姓,潮州地区:饶平县、林姓最少有十五万,井洲占六成以上四万多,钱东二万左右,黄冈二万、海山单浮任村一万多、三饶有万几、新塘一万左右,这些镇有十二万多姓林,还有其它镇也有姓林不少,林是饶平第一大姓,潮安区:也是数一数二的,金石镇第一姓林,庵埠、凤凰、归湖、江东,等镇好多姓林,潮安区有十多万姓林的,潮州市区:单:湘桥有几万姓林、其它地方都有姓林,潮州地区有三十万左右姓林,在潮州地区也是林、陈争霸,这两姓也是数一数二的大姓,潮汕三市林姓基本有170万以上不会比陈姓少,因为我走遍了潮汕地区,得出的结论,我也走遍了三大民系及整个广东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