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历史的朋友,对于中国古代的六部制度,肯定不会陌生。唐朝首创三省六部制,当时的六部,归尚书省管辖。到了明代之后,随着宰相和中书省被废除,六部的职能被进一步加强,成为了古代朝廷最高的权力机构之一。
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事情。不过,对历史稍有研究的朋友,或许都曾经产生过一个疑问。六部当中,为什么会有所谓的礼部最清贵的说法呢?明清两代的六部,分管不同的责任。比如,吏部分管人事和官员考核,兵部主管军务,刑部分管全国的刑罚。
而相比之下,礼部给人的感觉,似乎总是无足轻重,只是一个管礼仪的部门。在很多人看来,如果不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视礼仪的话,这一部甚至都可以直接裁撤掉,并入其他部门就好了。礼部就真的这么无关紧要吗?当然不是!实际上,礼部所要做的工作,要比我们想象的重要的多!
1主管礼乐
礼部,既然名字里都带了一个礼字,当然要主管礼仪了。
在古代,所谓的礼仪的重要性,要远比今天的我们能想象到的,要重要的多。这主要是因为,在古代,
儒家是正统学说。儒家提倡克己复礼,以礼治国。这个所谓的礼,并不只是祭天或者祭拜祖先时,要做的那一套礼仪,而是整个约束人民行为的一套规范。如何制定这套规范,如何监督和执行这套规范,这就是礼部的工作了。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礼部的这部分职责,其实更接近于今天的立法机构。礼部制定的规制仪程,虽然不是真正的法律,但同样可以做到约束人们行为的作用。而且,古代官方每年举办的各种祭典仪礼,可是五花八门的。每年需要祭拜的,包括祭天、祭地,祭日月,祭农,祭先祖……这些东西,仪式本来就极为繁杂,就算最精通礼仪的人,都有可能出错。如果没有专门的人负责,那肯定要出大乱子了。
2主管外交
除了主管礼乐之外,礼部的第二个职责,就是主管外交,相当于今天的外交部。
没看错,就是外交部。在明清两代,礼部都是主管外交的重要部门,和鸿胪寺、太常寺一起,负责接待外国来的使节。外国的使节来到中国后,如何接待使节,如何处理这些外交事务,皇帝什么时候接见使节,这些事情,都是由礼部为主导完成的。
当然,中国古代的时候,总是喜欢以天朝上国自居,外来的藩属国,大都是来朝贡的。或者说,是以朝贡的名义,来和中国进行贸易。这种时候,如何处理和藩属国的关系,也是礼部要考虑的工作了。
所以,简单来说,礼部加上鸿胪寺和太常寺,这三个部门加在一起,就相当于和今天的外交部一样了。
3主管科举
礼部的第三个重要工作,就是科举。更准确一点来说,是包括科举在内的全国教育工作。这个位置,就相当于是今天的教育部。
众所周知,古代的科举制,是在隋朝出现,在唐朝逐渐完善成型。从时间上来看,科举制的产生,和三省六部制几乎在一个时代。而从科举制诞生的第一天起,如何举办科举这个工作,就归礼部来管。另外,全国的各个地方的学政学务,也都是由礼部来负责的。当然,古代社会的办学规模,肯定是远远比不上我们今天。毕竟,今天的中国,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开到了国家的每一个角落。古代就不同了,像一些乡村当中,大家能勉强凑钱办个私塾,已经很不容易了。
而且,
中国古代社会,向来有皇权不下县的说法。也就是朝廷的统治力度,最低只延伸到县这一级。再往下,村子里的事情,一般都是由地方宗族自己来管理。学政也是如此。礼部能管辖的范围,最多可以延伸到县一级。从县一级往上,各地的官方办学,甚至包括国子监,都要受到礼部的辖制。至于对于古代读书人来说,三年一次的科举大考,那就更是礼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了。以古代的生产力和执行力来说,想要按时举办这样的大考,难度也实在是不小。礼部在这上面的工作量,也是很大的。
4钦天监
以上三个工作,还属于比较中规中矩的,现代人也比较好理解,有些朋友也能猜到。但是钦天监这个工作,恐怕很多人连猜都没猜过了。
实际上,中国古代大名鼎鼎的钦天监,也是归礼部管的。准确来说,钦天监是一个礼部直属的办事机构。不过,因为其工作的特殊性,往往也受皇帝的直接管理。
礼部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教育部+文化部+宗教事务局+民族事务委员会,再加办公厅的部分职能,以及国宾馆、人民大会堂等国宴机构的工作。
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南北朝北周时开始设立。
其长官礼部尚书,相当于现代的教育部长。礼部下设四司,明清皆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务。
扩展资料:
礼部负责科举,吏部实权再大也只是负责官员上的调动。然而,礼部却能决定谁能够当官,0到1的难度比1到10的难度大。说明白点,礼部掌握了寒门上升的渠道,也掌握了士族延续荣耀的命脉。对于官场来说,吏部确实能在朝廷上拥有话语权,但礼部才是官场围绕的核心。
礼部尚书是高级官员上升的关键。明朝以后,丞相位置废除,设立了内阁。在皇帝身边,内阁大学士的劝谏显得各位的重要,而成为大学士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担任过礼部尚书。
皇帝老师多出自礼部。礼部既然主持科举,必然是掌握着教育的,在皇帝还未成为皇帝时,老师多从礼部选拔。
参考资料:
礼部是我国古代极其重要的官府机构之一,它在隋朝之后便是成为了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其地位可想而知。礼部是专门去负责礼仪礼制以及学校科举的。在隋朝到宋朝之间,它属于尚书省,元朝之时礼部属于中书省,而明清两朝礼部则是直接受命于皇帝一人。
如果用现在政治制度下面的机构来说,礼部差不多是外交部、教育部、民族管理委员会等各个部门的综合体。而且礼部在六部中的地位也是仅次于吏部和户部的。中国以前是十分重视礼仪的,因此作为管理礼仪方面的礼部它的地位是比较高的,在三省六部制度当中的有些部门早在商周之时便已设立了,而礼部则是在南北朝期间才有的。
而到南北朝之后,礼部更是日益成为一个朝廷当中十分重要的部门,就像皇帝大婚的良辰吉日的选择、大军出征的日期都是需要礼部去审理的。后来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礼部负责的方面是越来越多,而礼部官员他的权力也是越来越大,这就是为什么后来会有人去在礼部之外,又另外设立部门来分化礼部的职能的原因了。到了明清两代,礼部的权利更是直接由皇帝一人负责而不交予其他人去管理了。
礼部除了在礼仪方面的重要性,它在科举上面也是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的。在古代科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事情,每次有无数的寒门门子弟通过科举去鲤鱼跃龙门,因此负责主考的礼部官员也是在某种程度上是那些未来的大官员的老师,这也就形成了一个十分复杂的关系网。但是想要成为礼部的官员,也不一定要完全是那种对礼法十分熟悉的人,因为在古代,六部职位的选择并不是你对哪一方面能力的擅长才可以做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了解礼部是管理什么的部门。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
礼部长官为礼部尚书,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礼部下设四司,明清皆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务。四司之外,清设有铸印局,掌铸造皇帝宝印及内外官员印信。会同四译馆,掌接待各藩属、外国贡使及翻译等事。
礼部侍郎是官名,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明代正三品,清代为从二品。我们知道。三省六部中,六部的长官是尚书,侍郎是副长官,因此礼部侍郎是礼部的副长官,从礼部的管理范围来看,应该相当于现在的,文化,教育和外交部,那么礼部侍郎就相当于现在文化,教育和外交部的副部长。
礼部侍郎,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是常设官职了,隋唐三省六部制,就使得礼部侍郎成为制度了。明朝的时候,礼部侍郎一般是正三品官员,而清朝将其提高了一级,设为从二品官员。
礼部有仪制、祠祭、主客、精膳四清吏司仪制清吏司,掌管嘉礼、军礼及学校、科举等事务,宣统时期因避溥仪讳,改为典制清吏司祠祭清吏司,掌管吉礼、掌祭祀、普后丧葬、大臣赠谥,并管理僧道、巫师及从事阴阳、卜筮、医药者;主客清吏司,掌管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管官方招待、发放给公费生的津贴、牲口等。此外,礼部下面还有一个印铸局,主要是铸造官员印章的地方。
礼部同现代很多职能部门相关联,如现代的教育部、外交部、民族事务委员会、宗教局、卫健委、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接待办、档案局、气象局等部门的职能都同礼部相关联。古代的礼部权力远比目前的部委权力大得多,所以很难说礼部侍郎对应现在的官职。
不过,从品级上来讲,礼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但是很多时候“礼部侍郎”只是一个荣衔,并不承担相对应的工作。从实权上来讲,礼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副总理或国务委员,毕竟他管理的部门比较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