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元旦,新年的太阳还没有驱走清晨的寒气,两个配着枪的日本士兵在人烟稀少的街道穿行而过,他们的目的地是苏州盘门新桥巷的一户人家。
这户人家的门庭很是朴素,还透露着一股子肃净的气息,领头的日本军官敲响了房门,并不美貌的一个妇人穿戴齐整地出来应门。
雾气朦胧,没人知道他们之间讲了什么,只见那个妇人并没有慌张,很从容地跟着他们走了。
这个妇人是杨荫榆,她自知为何被日本人约谈,在苏州沦陷后,她凭借自己的一些威望,收留了不少“花姑娘”在她的学社里,还打算扩建。
日本人每次来都是和她“商讨”,关于低价收购她的学社的事宜,脊梁骨硬了一辈子的杨荫榆,自然对日本人的威逼利诱不屑一顾。
谁知走到苏州河的桥顶上,一个日本兵就突然向她开一枪,杨荫榆被打中后立刻瘫软了身体,倒在地下,流出一片血泊,另一个士兵见状连忙把她抛进河里。
谁知杨荫榆此时还倔强得很,被打伤也不愿服输,梗着脖子往岸上游,日本兵看她还没死,抬枪又补了几颗狠毒的子弹,终于杨荫榆的血染红了清澈的苏州河。
最后,为杨荫榆扩建房子的木匠发现了她,木匠将已经僵硬的尸体打捞起来,为她装殓。
时间仓促,木匠只得用几块木片组装棺椁,谁知棺木太薄,没法用,可下葬的事宜拖不得,木匠只好急急忙忙地再加钉木板上去,拼拼凑凑出杨荫榆最后的归宿。
杨荫榆的侄女杨绛认为,埋葬杨荫榆的那具棺材,“好像象征了三姑母坎坷别扭的一辈子。”
在杨荫榆为抗日牺牲之前,因为与北洋政府勾结,镇压学生运动致人死亡,造成了著名的的“刘和珍君”惨案,被世人唾弃。
以鲁迅为首的一众革新者,直到她躲去苏州,也未结束对她的“追打”,作为“寡妇主义”的老妖婆杨荫榆,被谩骂着死在了保护妇女的前线。
16岁抗婚,34岁赴美留学,40岁成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校长,杨荫榆这一辈子,与封建斗争,与帝国主义斗争,最后败在她最热衷的教育事业上。
从杨荫榆为保护女学生牺牲的结果来看,她不可谓鲁迅笔下“广有羽翼”的女校长,否则不会落此下场,而杀死她的,就是她愚昧的封建尾巴。
“提及而骂她的人还不少,记得她而知道她的人已不多了。”经历过无数的批判和审视的杨荫榆,似乎被大众忘却她作为近代第一位女校长所创造的成就。一次时代带来的动乱,让杨荫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1924年,刚从美国留洋归来不久的杨荫榆,首次以校长的身份踏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她意气风发,从无数学生向往的‘西天“取回自由真经,自然是那个被学生驱赶下台的前校长许寿裳的最好接替者。
杨荫榆不会知道,自己也将走上和许寿裳一样的路,只有今日,她被学生簇拥着、赞誉着。
“关于她的德政,零碎听来,就是办事认真、朴实,至于学识方面,并未听到过分的推许或攻击,论资格,总算够当校长了,而且又是破天荒的第一次的女子做大学校长,是多么荣耀呀!”在杨荫榆做校长之初,许广平这样对她赞到。
当时的杨荫榆与学生“感情素洽”,被教育部给予“驾轻御熟之效”的评价,她重回阔别八年的中国,人们又把女校长当作是个新鲜事儿,这样的高期待让杨荫榆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
然而就在杨荫榆上任的9个月后, 许广平就对她的态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并且在《校潮参与中我的经历》中怒斥杨荫榆。
“杨氏最大的病就是自尊自是,而又识浅力薄,用人不当,以致措置乖方;偏私,患得患失,也是她最大的致命伤,因此对同乡和媚她的,自然另眼相看了。”
许广平能有这样的评价,是因为杨荫榆上任不久时,北女师大就闹了风潮,有高达15个教员表示与杨荫榆不能共事,又因为改建校园的事情发生龃龉,决定联合辞职。
这场风波导致学生停课、罢学,但最终因为学生对杨荫榆的拥护而不了了之,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对杨荫榆的期待,而使杨荫榆之后的罪状更加“十恶不赦”。
1924年秋季,杨荫榆以整顿学风为由,开除了三名因为江浙战争而交通受阻,无法按时到校的国文系二年级学生,这无疑是显露出杨荫榆对学生参与政治的态度。
但是在青年崛起、救国风潮鼎盛的时期,这样的观念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这样的政见使学生对杨荫榆失望。
而后,学生自治会代表与杨荫榆进行交涉,但都未能得到满意的答复,许广平也是代表之一,“驱杨运动”也就此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1925年1月,学生自治会代表四人向教育部请愿,要求撤职校长杨荫榆,这场“驱杨运动”彻底在学生之中爆发,而杨荫榆仍旧不予理会。
杨荫榆仅享受了很短暂的爱戴后,就被学生所唾弃了,她的文章也被拿出来批判。
她在文章中这样写道:“窃念好教育为国民之母,本校则是国民之母之母”。学生就给她取了一个绰号“国民之母之母之婆”
杨荫榆在《致全体学生公启》文中发表“学校犹家庭”的论调,自已则以婆婆自居,视学生为小媳妇。
这样的治理理念彻底惹怒了女北师大的学生,鲁迅之后也在作品中,不留情面地嘲骂杨荫榆是一个阴森压抑的“寡妇”,批判她将学生凌虐成“童养媳”。
在当时,北洋政府正联合教育部镇压学生运动,杨荫榆作为北洋政府聘请的校长,她有自己的立场。
以教育部带头,取缔学生的一切爱国政治运动,而且严禁女学生游公园,出入 娱乐 场所,以防“两性衔接之机”由此成为众矢之的。
北女师大风潮的实质是 社会 学生群体对北洋政府思想镇压的反抗,但因为杨荫榆的“挺身而出”,使学生们将反抗对象认定成这个阴暗的“寡妇”校长。
所以连鲁迅都讥讽杨荫榆:“依附北洋军阀,推行封建奴化教育,肆意压迫学生,激起进步师生的强烈反对。”
而杨荫榆被群起而攻之,还有她性格缺陷的原因。杨荫榆的铁血手腕并不公允,对于与她交好的人,规则就能有所宽容,但若是触她逆鳞,就会被严肃处理。
根据杨绛的回忆,杨荫榆一直与小孩子作对,她从北京回来时,住在杨绛家,要求小孩子进她的屋子必须要脱鞋,而她说自己是解放脚,脱了鞋走路不方便,就可以例外,小孩子不服,索性不去她那里。
而恰好学生自治会是杨荫榆最看不惯的“不安分”做派,更何况因为学生运动,不少中立的教员被殴打,学生罢课,封锁了校长办公室,学校几乎面临被停办。
于是在1925年5月7日,杨荫榆偏偏要在风口浪尖之时,在国耻纪念大会上不请自来,被以许广平为首的学生轰下台去。
9日杨荫榆就以“破坏纪念”的罪名,将刘和珍、许广平等6人开除,这一举动彻底使杨荫榆陷入舆论漩涡,北女师大风潮迎来转折点。
因为许广平在运动之初,就以“苦闷”为由和鲁迅进行通信,她自称“一个受了快两年教育的小学生”,向鲁迅诉苦请教。
直到杨荫榆勾结北洋政府,用武力镇压学生运动,招来军警殴打请愿女学生,北女师大被政府停办,鲁迅才下场加入。
在鲁迅克制旁观之时,风潮其实已经陷入僵局,北洋政府打压学生的计划也几乎成功,但是鲁迅的表态立刻使压力全部转移到了杨荫榆的身上。
12日鲁迅发文:“但她一得到可以逞威的地位如校长之类,不就雇用了‘掠袖擦掌’的打手似的男人,来威吓毫无武力的同性的学生们么”
按照《华盖集》中的记载,这是鲁迅第一次公开发表对北女师大风潮的言论。
之后鲁迅联合知名人士,为许广平等一些学生发文请愿,更是把杨荫榆塑造成可怖的阴险巫婆,全盘对杨荫榆的人格进行否定。
这场“驱杨运动”很快就以杨荫榆的全败告终,她收获着“寡妇”的称号黯然离场。
值得一提的是,在结束了”驱杨运动“后,北女师大又陷入了新的风潮——驱逐章士钊和复校。风波没有因杨荫榆的离开而停止,是因为他们真正的敌人从来也并不是杨荫榆这一具体的人。
对于这场胜负,女作家苏雪林曾经不满地说:“她(杨荫榆)原是已故某文学大师(鲁迅)的对头,而某大师钦定的罪案是从来没人敢翻的。”
历史 已成过去,公道自在人心。不要苛求前辈,不要抹杀、贬低先辈的功绩。
杨荫榆、鲁迅、请愿学生等身为 历史 中的人,无法以全局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发展,而我们作为后人,则有这个义务为 历史 复盘。
首先,杨荫榆在这场风潮中是必败的,她的政见和愚昧封建的尾巴是最主要的败因。
从现在的角度来看,杨荫榆迷信北洋政府,压迫学生,甚至不惜使用武力,杨荫榆的教育只是为了秩序,而非正义。
即使杨荫榆已经是留洋归来的高材生,她也没能跳脱出封建家庭带给她的思想烙印。
杨绛回忆说,三姑母很渴望家庭的感觉,曾雇了佣人,向亲戚抱养过一个小女孩,她对女孩很好,仿佛在弥补自己童年的缺失,但那个小女孩始终没有朝气,只是像一个守规矩的提线“童养媳”。
杨荫榆自出生就是被母亲厌弃的,她和另一个姐妹从小生活在母亲的打压之下,与姊妹关系也不是很好。
杨荫榆的母亲,会当着她的面指着她的照片说:“瞧她,鼻子向着天。”
杨荫榆听她妈这样说她,就会气急败坏地说:“就是你生出来的!就是你生出来的!!就是你生出来的!!!”
直到母亲在她花季之时,给她许配给一个“老嘻着嘴,嘴角流着哈喇子”的智障少爷,这才使杨荫榆最后柔软的希望都被打碎。
“她好像忘了自己是女人,对恋爱和结婚全然不在念。她跳出家庭,就一心投身 社会 ,指望有所作为。”杨绛在杨荫榆被追骂了几十年后写了文章,献出一份迟到的辩驳。
但杨绛与杨荫榆始终无法互相理解,杨绛是很典型的“贤妻良母”,她有才华,又有好的家庭,是个富有才华的美女的同时,又满足男人的幻想。
杨绛写剧本,收益颇丰,钱钟书不甘示弱要写《围城》,她就乖乖退回家庭搞后勤,甚至为了爱情说出“甘为灶下婢”这样做小伏低的话。
而杨荫榆截然不同,她没有感受过家庭、爱情的温暖,一切的成就皆来自于自己的打拼,这让她对自己的能力有了盲目的自信。
她先独自在无锡景海念书,之后去上海务本女中,23岁就考得日本东京女子高等师范的官费留学日本,带着奖章毕业。
杨荫榆多年在国外苦读,没看见国内革命的潮流,不能理解当时的形势,也没有看清自己所处的地位。
所以杨荫榆不是时代所期盼的女性和教育家,她不柔软,不温暖,不前卫,在处理风潮过程中,多次开除学生,而且乞力于警察暴力,像这样的“校长”能有好的结局吗?
但是,即使杨荫榆有罪,也不应该被现代人定在耻辱柱上下不来,更何况所谓的证词,大多来自鲁迅一派对她的批判。
而对于民国男人们的行动来说,反封建就是抛弃封建的旧老婆,娶一个开放先进的新老婆,并让她兼顾新旧的工作。
这一点上连鲁迅也不能免俗,许广平在和鲁迅的十年婚姻里,从未真正逃脱家庭,加入 社会 劳动和文学创作,只是一味做鲁迅的“贤内助”。
许广平婚后想办份妇女杂志,鲁迅就说:“这种不疼不痒的东西,办它干什么?”
她想要出去工作时,鲁迅又会说:“你做这些的薪金,要辛苦一个月,看人家面孔,我两篇文章就收来了,你还是在家里不要出去,帮帮我,让我写文章吧。”
以至于许广平婚后和现在抑郁的主妇一样,发出哀叹:“他的工作是伟大的,然而我不过是个家庭主妇吧!”
直到鲁迅去世之后,许广平才能从家庭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开始她自己的事业和文学发展。
而被痛骂成“寡妇”的杨荫榆,却是一直坚持在提升自己的路上,即使被驱逐出北女师大,任教受挫,她也能够自费办学社,还为抗日献力。
所以鲁迅对杨荫榆大骂的“寡妇”在本质上,和杨荫榆婆婆骂的“老孤婆”竟然没有不同,都是基于自身利益被侵害而发出的人身攻击。
毕竟在当时杨荫榆十分反对师生恋,以及抵制男人不和原配离婚去和女学生谈恋爱的风气。
这样的对比不由让人想到女高校长张桂梅,她怒斥考出去的学生成为了家庭主妇,并且发出被认为是极端的宣言:“毕业后不要当全职太太”。
此话一出,也是在网络上掀起了腥风血雨,不少网友揣测张桂梅“仇男”,“打击婚姻自由”等,但是张桂梅还是挺直腰板不妥协。
她学校里的学生,不能吃一顿安心的饭,发型只许剪成男生头,自然更没有恋爱、 娱乐 一类的东西,但是这样的生活却是给无数的山区女生带来了希望。
那这样的校长,岂不也是看不得年轻人活力的“拟寡妇”?可见手段无对错,需要分对错的是动机和结果。
杨荫榆固然是个失败的教育家,却不是一无是处,也不该被大肆恶意揣测攻击。
时代在进步,是时候用公正全面的眼光,重新审视杨荫榆了!
这里鲁迅的话是有典故的:1925年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组织发起“驱‘羊’运动”即驱除校长杨荫榆的运动。校长杨荫榆与当时的教育部长陈西滢勾结,对学生进行武装镇压,并且宣布这场学生运动是“某籍某系”的教授不怀好意的鼓动的,他们污蔑的“某籍某系”正是暗指绍兴籍的国文教师鲁迅,实际上也包括周作人,在当时文坛有着歧视与排斥的意味。鲁迅在多篇文章里反用“某籍”来讽刺杨荫榆和陈西滢,这里的:“生长在可为中国模范的名城”“真是洪福齐天”等就是对他们的反讽。
从古至今,爱情都是一个让人向往的东西,尤其是在民国时期,文人身上所经历的爱情更是让人难以忘怀,就像这对恋人,本是师生,却冲破了当时世俗的界限,选择相爱在一起,在后来十年的岁月当中陪伴彼此,成为彼此最好的回忆,这两个人就是鲁迅和许广平。
说到这两人的爱情故事就得说一下1922年的那个夏天,当时24岁的许广平逃了自己父母定下的婚约,去了北京女子高等师范院校国文系去学习,而41岁的鲁迅就在这里当老师,两个人相差17岁就这么相遇了,当时的鲁迅已经发表了《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这些作品,被很多学生当成偶像,许广平也是其中一个小粉丝,只不过他比较幸运,每天可以听鲁迅讲课,刚见到鲁迅的时候,她看先生的衣服和鞋都是补丁,十分的寒酸,还有头发乱糟糟的,可是一开口,完全就不一样的气质,他的课几乎都是满席,但许广平却能在第一排去听课。
两个人相熟还是1925年的“驱杨运动”,当时许广平被开出,刘和珍被牺牲,鲁迅还专门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后来他也辞了老师的职位,并且公开去批判杨荫榆,而许广平不知道该去哪里,只能写信求助鲁迅,当时鲁迅就回了两千字的信给她。后来鲁迅收留了许广平在内的不少落难学生,他俩的感情而已升华了,对于许广平的爱意,鲁迅却怂了,因为他有妻子在老家,就是朱安。
在1906年的时候,还在日本留学的鲁迅被母亲骗回家里和大字不识的朱安强行包办婚姻,在结婚当天鲁迅就独自一人在书房,三天后他就去了日本,和朱安一直是有名无实,但是许广平出现让他知道什么是爱情,击中他心底的柔软。于是他俩相爱了,在当时的社会下师生恋是无法接受的,加上鲁迅还有妻子,人们都推崇一夫一妻,他是不可以纳妾的,必然会被社会批判。
所以1926年,他们一起去了厦门和广州,在异地的日子里,他们开始写信交流感情。有的时候鲁迅会一天写三封信寄出去,他出版新书的时候,还会在石碑上刻下许字,然后拍照给许广平发过去,而许广平也会亲手织毛衣给鲁迅寄过去,在1927年的时候,鲁迅离开厦门去了广州找许广平,两个人也正式开始同居。后来他们之间来往的135封信都被鲁迅给整理下来,编到《两地书》里面出版,在后来的十年日子里,都是许广平陪伴着他,先生写字她就准备纸墨,先生去当老师她就是秘书随身再侧,先生宣传什么思想,她绝对是第一个拥护者。
两个人还生下了一个儿子叫周海婴,和许广平在一起的日子,鲁迅才真正的体会到幸福,他的文笔也不再像之前那么犀利,反而温柔了点,眉头也不在紧皱。可是就在1936年的时候,鲁迅被查出肺结核去世,享年55岁,在他死后,有七个遗言,其中一个就是希望许广平改嫁,可是38岁的许广平没有这个想法,她一个人带着孩子,把先生生前未完成的创作完成后度过了32年。
在这期间,她整理了所有鲁迅生前的心血,1968年的时候,许广平因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70岁,在她死后,也有一小部分陪伴鲁迅先生。而发妻朱安也是和鲁迅的母亲葬在一起,也没和鲁迅在一起,总之许广平这一生,坚定的跟着鲁迅,没有名分,但后人都会认为许广平是先生的妻子,就这样度过了十年。
文学史上著名的表白情书
情书都是为独一无二的人写的,写给独一无二的人看的。如下是励志为大家整理的文学史上著名的表白情书,希望能帮助到你。
文学史上著名的表白情书 篇1
《朱生豪情书全集》
1932年秋,之江大学四年级的学长朱生豪在“之江诗社”认识了一年级的学妹宋清如。相识十年,书信十年,朱生豪的情书都是这十年里写给宋清如的。至1942年,两人结婚,夏承焘为新婚伉俪题下“才子佳人,柴米夫妻”八个大字。
朱生豪写这些情书的时候,一定是准备用长长的一辈子照顾宋清如的,可是让人悲伤的是,新婚仅两年后,朱生豪就病逝了。
他死后,宋清如痛不欲生:
"你的死亡,带走了我的快乐,也带走了我的悲哀。人间哪有比眼睁睁看着自己最亲爱的人由病痛而致绝命时那样更惨痛的事!痛苦撕毁了我的灵魂,煎干了我的眼泪。活着的不再是我自己,只似烧残了的灰烬,枯竭了的古泉,再爆不起火花,漾不起漪涟。"
朱生豪走的时候,宋清如还很年轻,可是她再未爱上任何人。那人生还剩下的五十三年,她是怎么度过的呢先生留下的情书对她来说意味着什么
初读朱生豪的情书只觉得文句天真可爱,可是了解他们的故事,想象宋清如在朱生豪走后半个多世纪的时光里,一遍遍读这些书信的情形,再看朱生豪的情书,就体会到一种极致的深情,不管是朱生豪对宋清如的,还是宋清如对朱生豪的。
表白情书句子:
比如这些句子,死别之后再读来,岂能不落泪
1、因此即使山海隔在我们中间,即使我们将绝无聚首的可能,但使我们一天活着,则希望总未断绝,我肯用地老天荒的忍耐期待着和你一秒钟的见面。因为我们和我们所爱的人终有一天会分手,因此在我们尚在一起的时候就得尽可能地相爱着,我们的爱虽不能延长至于永劫,但还可以扩大至于无穷。
2、接到你的信,真快活,风和日暖,令人想永远活下去。世上一切算得什么,只要有你。
3、但愿来生我们终日在一起,每天每天从早晨口角到夜深,恨不得大家走开。
4、要是我们两人一同在雨声里做梦,那境界是如何不同,或者一同在雨声里失眠,那也是何等有味。可是这雨好像永远下不住似的,夜也好像永远过不完似的,一滴一滴掉在我的灵魂上,无边的黑暗、绝望,侵蚀着我,我做着噩梦。
5、只有你好像和所有的人完全不同,也许你不会知道,我和你在一起时较之和别人在一起时要活泼得多。与举世绝缘的我,只有你能在我身上引起感应。
6、我找到了你,便像是找到了我真的自己。如果没有你,即使我爱了一百个人,或有一百个人爱我,我的灵魂也仍将永远彷徨着。
7、顶好口袋里塞满糖,一个人走到一处幽静的地方,坐下来想生世中一切曾经过的悲哀,以及将来的可能的悲哀,一直想到自己完全溶入悲哀之中,而哭了起来,然后突然收住泪立起来,把糖塞在口里,唱着歌一路回去。一个浪漫的人,笑与眼泪是随身的法宝,你如不会哭,至少还够不上浪漫。
最打动我的是那些有点天真调皮、有点痴傻呆萌的句子。以前总是奇怪,我和熊猫先生向来刚强独立的两个人,怎么谈了恋爱像是变回了孩子,说着幼稚的话,做着幼稚的事,变成了两个幼稚鬼,却两不生厌。
这些句子带着天真的深情,心领神会之后,不禁莞尔。
8、想把你抱起来高高的丢到天上去。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9、我想要在茅亭里看雨,假山边看蚂蚁,看蝴蝶恋爱,看蜘蛛结网,看水,看船,看云,看瀑布,看宋清如甜甜地睡觉。
10、不许你再叫我先生,否则我要从字典中查出世界上最肉麻的称呼来称呼你。特此警告。
11、今天中午气得吃了三碗,肚子胀得很,放了工还要去狠狠吃东西,谁教宋清如不给信我。
12、要是世上只有我们两个人多么好,我一定要把你欺负得哭不出来。
13、你骂我,我会嬉皮涎脸向你笑;你捶我,虽然鸡肋不足以当尊拳,但你的小拳头估量起来力气也无多,不至于吃不消;你要看我气得呕血,也许我反会快乐得流眼泪。
14、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一定很可爱。而且,假如你老了十岁,我当然也同样老了十岁,世界也老了十岁,上帝也老了十岁,一切都是一样。
15、我今年已用了七十八个钢笔尖,十三瓶墨水。我爱你。
16、我渴望拥抱你,对你说一千句温柔的蠢话,然这样的话只能在纸上我才能好意思写写,即使在想象中我见了你也将羞愧而低头,你是如此可爱而残忍。
17、竭着一个黄昏一个半个下午的时间把它们抄完,好似从头到尾温习了一遍甘美的旧梦。我觉得你确实有诗人的素质,你的头脑跟你的心都是那么美丽可爱。
18、如果我想要做一个梦,世界是一片大的草原,山在远处,晴天在顶上,溪流在足下,鸟声在树上,如睡眠的静谧,没有一切人,只有你我,在一起跳着飞着躲着捉迷藏,你允不允许因为你不允许我做的梦,我不敢做的。
19、我不是诗人,否则一定要做一些可爱的梦,为着你的缘故。我不能写一首世间最美的抒情诗给你,这将是我终生抱憾的事。我多么愿意自己是一个诗人,只是为了你的缘故。
20、我把我的灵魂封在信封里,你去旅行的时候,请把它随身携带在口袋里,挈带它同去玩玩,但不许把它失落在路上。幸亏世上还有一个你。我弱的厉害,你不要鄙夷我。
21、凡未认识你以前的事,我都愿意把它们编入古代史里去。你在古时候一定是很笨很不可爱的,这我很能相信,因为否则我将伤心不能和你早些认识。
22、天冷下雨,没有东西吃,懒得做事,只想倚在你肩上听你讲话。如果不是因为这世界有些古怪,我巴不得永远和你厮守在一起。
文学史上著名的表白情书 篇2《爱你就像爱生命》
“你好哇,李银河”王小波每次给李银河写信总是这样开头。
李银河认识是王小波,是因为王小波的小说《绿毛水怪》,当时他们的朋友圈都在传阅这本小说的手稿。李说,看完觉得投缘,“我就觉得早晚一定会跟这个人发生点什么。”
看王小波的情书,你会发现他爱得很谦卑。因为当时李银河大学毕业,先到《光明日报》当编辑,后到国务院研究室工作,前程似锦,还发表了文章而小有名气。而初中毕业的王小波当时在一个全都是老大妈和残疾人的街道工厂当工人,尚没有发表过任何东西,默默无闻。
王小波长得不好看,被李银河嫌弃,被岳母娘嫌弃,据说还被男同性恋嫌弃。
据说,当时为了帮李银河做男同性恋调查,小波由“线人”带着去男厕所,结果经历了一个令他很失落的情形。他刚一进去,每个隔间都探出一个头来,后来又全都缩回去了。他问那个线人:“这是怎么回事”线人说:“没看上你呗。
知道了他们的这些故事,再读那一句“告诉你,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更觉深情。
1980年,两人结婚。
1996年10月,李银河赴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王小波送李银河赴英国,在机场临别时,他用力搂了一下她的肩膀作为道别。可没想到,此一别成永别。1997年4月11日,45岁的王小波因心脏病突发辞世。
文学史上著名的表白情书 篇31、我是爱你的,看见就爱上了。我爱你爱到不自私的地步。
2、不管我本人多么平庸,我总觉得对你的爱很美。
3、我会不爱你吗不爱你不会。爱你就像爱生命。
你是非常可爱的人,真应该遇到最好的人,我也真希望我就是。
4、你要是愿意,我就永远爱你你要是不愿意,我就永远相思。
5、别怕美好的一切消失,咱们先来让它存在。
6、你的名字美极了。真的,单单你的名字就够我爱一世的了。
7、我真不知怎么才能和你亲近起来,你好像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我琢磨不透,追也追不上,就坐下哭了起来。
8、静下来想你,觉得一切都没好得不可思议。以前我不知道爱情这么美好,爱到深处这么美好。真不想让任何人来管我们。谁也管不着,和谁都无关。告诉你,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还有在我安静的时候,你就从我内心深处浮现,就好像阿芙罗蒂从浪花里浮现一样。
9、我把我整个的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
10、我的勇气和你的勇气加起来,对付这个世界总够了吧去向世界发出我们的声音,我一个人是不敢的,有了你,我就敢。
11、你知道我在世界上最珍视的东西吗那就是我自己的性格,也就是我自己思想的自由。在这个问题上我都放下刀枪了–也就是说,听任你的改造和影响。你为什么还要计较我一两次我无心的过失和对你的伤害呢
12、你好!作梦也想不到我把信写到五线谱上吧五线谱是偶然来的,你也是偶然来的不过我给你的信值得写在五线谱里呢,但愿我和你,是一只唱不完的歌
13、你别怕,真的你谁也不要怕,最亲爱的好银河,要爱就爱个够吧,世界上没有比爱情更好的东西了。
14、你真好,我真爱你。可惜我不是诗人,说不出再动人一点的话了。
15、我只希望你和我好,互不猜忌,也互不称誉,安如平日,你和我说话就像对自己说话一样,我和你说话也像对自己说话一样。你说,和我好么
16、我和你好像两个小孩子,围着一个神秘的果酱罐,一点一点地尝它,看看里面有多少甜。
17、习惯多么可怕,就像人习惯空气,鱼习惯水,而我习惯爱你。
文学史上著名的表白情书 篇4《沈从文家书》
王小波对李银河的爱是谦卑的,但是论起在爱情里的卑微,谁也比不过沈从文。沈从文爱上自己的学生张兆和,可沈是湘西来的“乡下人”,自卑内向;张却是才貌俱佳的名门千金,光彩夺目。
初期沈从文顽固地爱沈从文,张兆和顽固地不爱沈从文。
沈从文殷勤地写情书,甚至一天写好几封。但当时张兆和追求者甚众,常常一连收到几十封情书,她很烦别人老给她写信,所以概不回信,沈从文的也不例外。沈从文急了向张兆和的闺蜜王华莲打听,王说,如果都要回信,那张兆和就没有时间读书了。
所以对于后来张的第一封回信,沈从文异常珍视。张允和在《从第一封信到底一封信》里提到:
“1969年,沈从文下放前夕,站在乱糟糟的房间里,“他从鼓鼓囊囊的口袋中掏出一封皱头皱脑的信,又像哭又像笑对我说:‘这是三姐给我的第一封信。’他把信举起来,面色十分羞涩而温柔接着就吸溜吸溜地哭起来,快七十岁的老头儿哭得像个小孩子又伤心又快乐。”
婚后沈从文终于娶到心心念念的女神。婚后小夫妻感情如胶似漆,写信以“三三”、“二哥”亲昵互称。
张兆和担心着:“长沙的风是不是也会这么不怜悯地吼,把我二哥的身子吹成一块冰为了这风,我很发愁,就因为我自己这时坐在温暖的屋子里,有了风,还把心吹得冰冷。我不知道二哥是怎么支持的。”
沈从文安慰说:“三三,乖一点,放心,我一切好!我一个人在船上,看什么总想到你。”
表白情书句子:
1、我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2、我就这样一面看水一面想你。我快乐,就想应当同你快乐,我闷,就想要你在我必可以不闷。我同船老板吃饭,我盼望你也在一角吃饭。
3、三三,莫生我的气,许我在梦里,用嘴吻你的脚。我的自卑处,是觉得如一个奴隶蹲到地下用嘴接近你的脚,也近于十分亵渎了你的。
4、望到北平高空明蓝的天,使人只想下跪,你给我的影响恰如这天空。距离得那么远,我日里望着,晚上做梦,总梦到生着翅膀,向上飞举。向上飞去,便看到许多星子,都成为你的眼睛了。
5、如果我爱你是你的不幸,那么这不幸是同我生命一样长久的。
6、三三,我今天离开你一个礼拜了。日子在旅行人看来真不快,因为这一礼拜来,我不为车子所苦,不为寒冷所苦,不为饮食马虎所苦,可是想你可太苦了。
7、居然夜下来了,多多少少恢复到廿八年前在小船上桐油灯下为你写信的'心情。只是当时身边不远是三个老少船夫,船却停靠在乱石堆叠的寒江边,岸上只一二家小小茅棚。
8、我每天可以写四张,若写完四张事情还不说完,我再写。这只手既然离开了你,也只有那么来折磨它了。
虽然才子佳人像人们期待地那样终成眷属。可是这段感情是不对等的,始终是他爱她多一些。张兆和真的会因此幸福吗我很怀疑。
我总觉得,他们结婚是因为沈从文情书轰炸追得太猛,让天下人都知道他在痴恋张**,又有校长胡适、各路朋友、张兆和家人助攻,张兆和被这段感情裹挟,被逼得无路可退,所以才松了口。浪漫的沈从文和务实的张兆和结合,婚姻渐渐有了裂缝,
张兆和自己说:
“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
“……太晚了!为什么在他有生之年,不能发掘他,理解他,从各方面去帮助他,反而有那么多的矛盾得不到解决!悔之晚矣。
情书再动人,两人终非良配。
可是谁又能说什么呢,沈从文如果没有娶到他的“三三”,大概一辈子都不会快乐吧。
文学史上著名的表白情书 篇5《爱眉小札》
说到情书,是撇不开多情的徐志摩的。
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八卦,知道的人就更多了,他们相爱的时候,一个是有妇之夫,一个是有夫之妇,他们的结合顶着来自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
两人结婚请梁启超证婚,梁启超非要行训斥礼才肯答应,梁启超证婚的言辞极严厉:
“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你们两人都是过来人,离过婚又重新结婚,都是用情不专。以后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愿你们这次是最后一次结婚!”
而陆小曼也不是一个完美的爱人,她挥霍无度,打牌、抽鸦片、频繁流转于社交场。徐志摩只得多处兼职任课赚钱供她花销。
由于与陆小曼分居两地,徐志摩需要经常上海、北京两地奔波,为了节约时间,也为了节约路费,他常常会选择乘坐别人的免费飞机。当时飞机不算普及,安全性也不如现今,陆小曼虽然思想时髦前卫,但也不放心徐志摩坐飞机。
对于她的担忧,徐志摩只得安慰她说:“你也知道我们的经济条件,你不让我坐免费飞机,坐火车可是要钱的啊,我一个穷教授,又要管家,哪来那么多钱去坐火车呢”陆小曼只得说:“心疼钱,那你还是尽量少回来吧!”
徐家也不喜陆小曼,徐母生病,徐父都不让陆小曼回家探望,陆小曼在徐家的地位还不如已经和徐志摩离婚的张幼仪。
可生活不就是这样的吗真实的人生里,爱情不总是幸福欢喜的,爱人也不总是完美可爱的。想爱的爱了,需要承受的痛苦也只能一并承受了。
表白情书句子:
1、我之甘冒世之不韪,乃求良心之安顿,人格之独立。在茫茫人海中,访我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2、你真的不知道我曾经怎样渴望和你两人并肩散一次步,或同出去吃一餐饭,或同看一次**,也叫别人看了羡慕。
3、我没有别的方法,我就有爱;没有别的天才,就是爱;没有别的能耐,只是爱;没有别的动力,只是爱。
4、我一想起你,我唯一的宝贝,我满身的骨肉就全化成了水一般的柔情,向着你那里流去。我真恨不得剖开我的胸膛,把我爱放在我心头热血最暖处窝着,再不让你遭受些微风霜的侵暴,再不让你受些微尘埃的沾染。
5、为什么你不等着我在你身边的时候生病这话问的没理,我知道我也不一定会得侍候病人,但是我真想倘如有机会伴着你养病,就是乐趣。
你枕头歪了,我可以替你理正,你要水喝,我可以拿给你,你不厌烦我念书给你听,你睡着了我轻轻的掩上了门,有人送花来我给你装进瓶子去,现在我没福享受这种想象中的逸趣,将来或许我病倒了,你来伴我也是一样的。
6、眉眉,这怎好我有你什么都不要了。文章、事业、荣耀,我都不要了。诗、美术、哲学,我都想丢了。有你我什么都有了。抱住你,就比抱住整个的宇宙,还有什么缺陷,还有什么想望的余地
你说这是有志气还是没志气你我不知道,娘听了,一定骂。别告诉她,要不然她许不要这没出息的女婿了。
7、即使眉你有一天(恕我这不可能的设想)心换了样,停止了爱我,那时我的心就像莲蓬似的栽满了窟窿,我所有的热血都从这些窟窿里流走
8、听着:你现在的选择,一边是苟且暖昧的图生,一边是认真的生活;一边是肮脏的社会,一边是光荣的恋爱;一边是无可理喻的家庭,一边是海阔天空的世界与人生;一边是你的种种的习惯,寄妈舅母,各类的朋友,一边是我与你的爱。
9、眉,你这回真不能再做小孩了,你得硬一硬心,一下解决了这大事免得成天怀鬼胎过不自然的痛苦的日子。要知道你一天在这尴尬的境地里嵌着,我也心理上一天站不直,哪能真心去做事,害得谁都不舒服,真是何苦来
眉,救人就是自救,自救就是救人。我最恨的是苟且,因循,懦怯,在这上面无论什么事就是找不到基础的。有志事竟成,没有错儿。奋勇上前吧,眉,你不用怕,有我整个儿在你旁边站着,谁要动你分毫,有我拼着性命保护你,你还怕什么
10、你要告诉我什么,尽量的告诉我,像一条河流似的尽量把他的积聚交给天边的大海,像一朵高爽的葵花,对着和暖的阳光一瓣瓣的展露她的秘密。你要我的安慰,你当然有我的安慰,只要我有我能给,你要什么有什么。
11、我爱你朴素,不爱你奢华。你穿上一件蓝布袍,你的眉目间就有一种特异的光彩,我看了心里就觉着无可名状的欢喜。朴素是真的高贵。你穿戴整齐的时候当然是好看,但那好看是寻常的,人人都认得的。素服时的美,有我独到的领略。
文学史上著名的表白情书 篇6《两地书》
鲁迅和许广平的故事也是一段佳话,鲁迅与包办婚姻的妻子离婚,娶了小自己17岁的学生许广平。这本书是鲁迅和许广平的书信往来,你绝对可以看到一个和教科书里完全不一样的鲁迅先生。
但这本情书和谁的都不一样。鲁迅自己都说:“《两地书》其实并不像所谓‘情书’,一者因为我们通信之初,实在并没有什么关于后来的预料的;二则年龄、境遇都已倾向了沉静方面,所以绝不会显出什么热烈。”“其中既没有死呀活呀的热情,也没有花呀月呀的佳句。”
也许和性格和年龄有关,他们的结合是基于灵魂和思想的高度契合,这本情书多数时候“只谈时事,不谈风月”,关于情爱的话很少很少,最初的通信更是完全不带恋情,全是社会人生诸问题的请益与教导,后来则是生活琐事的交流,几乎没有什么海誓山盟的内容。
但他们的爱就像一朵缓慢绽放的春花。这一点,可以从两个互相的称谓和自称看出踪迹。许广平最开始自称“一个受教的小学生许广平”,后来到“小鬼许广平”。
最有意思的是三个称谓:
一个是“白象”,“白象”最早是林语堂谈及鲁迅时的一个说法,大象多是灰色的,白色的很少,所以意谓稀有、另类,许广平用英文简写戏称他象兄;
一个是“H`M”,这两个字母是“害马”的简称,许广平在驱逐校长杨荫榆的学潮中被开除,杨荫榆开除女师大学生会干事许广平等六人的布告中,曾有“开除学籍,即令出校,以免害群”之语,许、鲁用此为戏称。
一个是“小刺猬”,许广平收到鲁迅的一封信。信上什么也没有说,就画着一只小刺猬拿了一把小雨伞,从此之后,许广平就获得了“小刺猬”这么一个名字。
最后的最后,鲁迅叫许广平“小刺猬”,许广平叫鲁迅的“小白象”,所以很多人说鲁迅和许广平的爱情是小白象和小刺猬的爱情。
谁能想到“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还有这么一面呢。可惜编撰的过程中这两个亲昵的称谓被删改了许多,让原本就不风月的通信内容更加不像情书。
但正是因为两人的书信往来,文字含蓄深沉,所以偶尔在句里行间捕捉到的柔情,就更加动人。
表白情书句子:
1、我寄你的信,总要送往邮局,不喜欢放在街边的绿色邮筒中,我总疑心那里会慢一点。
2、滔滔不绝很容易,可我只想和你在一个慢下来的世界里交谈。
3、我先前偶一想到爱,总立刻自己惭愧,怕不配,因而也不敢爱某一个人,但看清了他们的言行思想的内幕,便使我自信我决不是必须自己贬抑到那么样的人了,我可以爱!
4、我现在只望乖姑要乖,保养自己,我也当心平气和,度过豫定的时光,不使小刺猬担忧。
5、听讲的学生倒多起来了,大概有许多是别科的。女生共五人我决定目不邪(斜)视,而且将来永远如此,直到离开厦门,和HM相见。
6、看现在的情形,我们的前途似乎毫无障碍,但即使有,我也决计要同小刺猬跨过它而前进的,绝不畏缩。
扩展:感人的表白情信
XXX:
今天是情人节。我的最爱——你和儿子都还在老家,不在我身边,想你们想得要命!多少年没写过情书了,今天下午工作也没什么心思,突然很想给你写一封情书。呵呵!中年男人同样拥有初恋般的激情,先自我臭美一下。
亲爱的,上午来报社经过光华门时,我透过车窗目光久久凝望着那个以前我们住的地方。那是我们爱的小家的最初所在的地方,破旧的老房子,三家人合租,空间狭小,条件简陋。但你毫不嫌弃。日子过得是那么快乐幸福。
从和你在一起的那一刻起,我就发誓今生今世要好好疼你、爱你,永不变心。我给你取名疼疼,也是为了表达永远疼你、爱你的承诺和感情。
在那里,你亲自学习做饭做菜,还买菜谱,从那以后,我就觉得你做的菜最好吃,一直到现在都最喜欢吃你做的菜,炒土豆丝、青菜蛋汤、西红柿蛋汤、红烧排骨、红烧鳊鱼鲫鱼、大白菜烧肉片……百吃不厌。
在那里,夏天的晚上我们经常一起坐在席子上吃西瓜,一人一半,拿个勺子。没有空调,也没觉得有多难受,西瓜是那样的甜。
XXX
XX年XX月XX日
;许广平只结过一次婚。许广平是鲁迅的妻子,鲁迅临终前有让她改嫁的意思,但许广平终身未再改嫁。
许广平(1898年2月12日—1968年3月3日),笔名景宋,广东番禺人。
1917年就读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担任天津爱国同志会会刊《醒世周刊》主编,并在周恩来领导下参加了“五四运动”。1923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成为鲁迅的学生。
1927年1月,鲁迅到中山大学任教,许任助教和广州话翻译,与鲁迅在白云路租房同居;10月与鲁迅到上海正式同居。1929年,生子周海婴。1932年12月,与鲁迅的通信集《两地书》编辑出版。
1949年后历任政务院副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副主席、民主促进会副主席、全国文联主席团委员等职务。
1968年3月,受“四人帮”逼害,在北京病逝,终年70岁。
扩展资料:
许广平与鲁迅的经历:
1925年3月,许广平以“受教的一个小学生”的身份,第一次给教过她两年书的老师鲁迅写信,得到鲁迅当天就热情地回信。从此,许广平经常给鲁迅写信,有时还登门谒见,向鲁迅求教。在鲁迅的教育和启发下,她的思想不断提高。
她担任了学生会总干事,成为学生运动的骨干,与刘和珍等携手并肩战斗,并写下了大量揭露和批判段祺瑞政府黑暗统治的檄文。当北洋军阀政府及其在教育界的代理人残酷迫害女师大的进步学生时,鲁迅挺身而出,支持和保护了学生。
同年8月8日,许广平因避难住进了鲁迅西三条胡同的家里。10月12日,许广平以“平林”笔名, 在鲁迅主编的《国民新报》副刊乙刊上,发表了《同行者》一文。
1926年,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在校期间与鲁迅一起发起揭批驱逐北师大校长杨荫榆的运动。8月,鲁迅离开北京赴厦门大学任教,许广平同车南下,到广州的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任训育主任。
1927年1月,鲁迅也到了广州,担任中山大学教务主任兼文学系主任,许广平任他的助教。4月15日, 广州的反动派进行了反革命大屠杀。腥风血雨笼罩了广州城。鲁迅愤而辞去了中山大学的职务,10月3日,许广平和鲁迅在上海开始共同生活。
1930年,鲁迅因发起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被中国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呈请通缉。许广平曾多次陪同鲁迅外出避难。
1936年10月,鲁迅与世长辞后,许广平决心完成鲁迅的未竟之业。
1937年4月,她将鲁迅1934至1936年的杂文13篇编成《夜记》出版。又以三闲书屋名义自费出版了《鲁迅书简》的影印本及《且介亭杂文末编》等书。11月上海沦陷后,为了保护鲁迅的全部遗稿及其他遗物,留在上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