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莽的乌拉卡:童养媳是如何统一王国的?

鲁莽的乌拉卡:童养媳是如何统一王国的?,第1张

女性的、鼓舞人心的、强有力的——这三个词足以描述女王,她的统治改变了中世纪宫廷中女性的地位

她在社会上留下的最初印记直到现在才被人感觉到

自12世纪以来,她的名声一直在延续

这个非凡的女人是谁,她的故事在利昂、卡斯蒂利亚和加利西亚的其他女性统治者的故事中保持着独特的光芒?乌拉卡仍然是中世纪西班牙最著名的女性之一

她不可思议的技能和非凡的天赋,加上独特的个性,使她比她那个时代的大多数女性都更出名

她出生于公元1079年,仅活了47年,然而她短暂的一生对伊比利亚的历史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她的生活始于布尔戈斯,在那里她出生了里昂的阿方索六世的第一个孩子

她的母亲是勃艮第的康斯坦斯,虽然这对夫妇有了更多的孩子,但乌拉卡是唯一一个能够活下来的童年

她接受了最好的教育,由于她可能要当一段时间的统治者,她被允许像一个男人而不是一个女人一样学习,由弗朗西斯科·哈维尔·马丁费尔南德斯创作的卡斯蒂利亚的阿方索六世雕像

乌拉卡于公元1087年为政治目的结婚,当时只有8岁

她嫁给了勃艮第的雷蒙德,但她当然不是一个真正的妻子

这桩婚姻似乎在她13岁以上时就完结了

虽然这是一场政治婚姻,但她生了两个孩子,一个女孩,一个男孩

不幸的是,雷蒙德死于公元1107年,她成了她那个时代最有名的寡妇

许多贵族都想娶她,然而,通过阅读与乌拉卡历史相关的经文,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自信的女人,她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和美丽

似乎乌拉卡被认为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女人,不仅仅是因为她的皇室出身

根据一些资源,如历史学家康波斯特拉,乌拉卡是谦虚和谨慎的

她有很强的直觉,她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女性魅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是否意味着她是一个中世纪的女人?一点也不

似乎她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女人的优势和个人魅力,在外交上创造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在她有生之年,她继承了父亲的政治,但她又增添了一种敏感的魅力,这成为她从政风格的标志

当她的第一任丈夫去世时,贵族们开始争夺她的手

可悲的是,在合适的候选人能够嫁给乌拉卡之前,阿方索六世就去世了

据信,他的死发生在公元6月29日至1109年7月1日之间

没有统治者,王国无法生存,因此30岁的尤拉卡成为女王

之后,她不情愿地嫁给了阿拉贡的阿方索一世和纳瓦拉,但她对此并不高兴

乌拉卡曾 与这个男人的婚姻,但她知道这是她父亲的遗嘱,她最终在他死后接受了,乌拉卡的丈夫,阿拉贡的阿方索一世和纳瓦拉,弗朗西斯科·普拉迪拉·奥尔蒂斯

(公共领域),她不是唯一一个不欣赏与阿方索一世的婚姻的人

关于婚礼的消息在加利西亚引发了叛乱

来自里昂、卡斯蒂利亚和加利西亚的贵族反对这桩婚姻

然而,加利西亚的叛乱是如此之大,阿方索我决定去加利西亚与他的军队和攻击蒙特罗索城堡在1110年

尤拉卡不赞成这个主意,但这不是她和丈夫的唯一问题

同年,她指控他虐待他人并离开了他

她作为女王和政治家的地位足够强大,不需要男人的支持,但众所周知,她至少有两个情人,她和其中一个有两个孩子,中世纪的缩影,代表了里昂女王乌拉卡一世

(公共领域),在她的统治期间,乌拉卡能够恢复她的土地,并提供和平解决方案和充满活力的外交

因此,她的王国兴旺发达

正如伯纳德雷利在他的书的第12章中所写:,乌拉卡于1126年3月8日死于分娩

在那段时间里,这是导致女性死亡的常见原因

互联网值得注意的是,她已经接近五十多岁了,而且仍然能够怀孕

不管怎么说,这么一位杰出的女性由于怀孕晚期而去世,对国家来说是一场悲剧

乌拉卡是一位优秀的女王,她的统治时期仍然被视为历史上的一个有益时期

乌拉卡女王在布恩雷蒂罗公园(西班牙马德里)的雕像

(公共领域),乌拉卡的名声仍然存在,并得到了众多出版物的支持,她作为一个角色出现在历史**和电视节目、纪念碑等中

为乌拉卡铸造的硬币在钱币市场上是稀有和有价值的

尽管她的生命相对短暂,但她的个性和成就成为她从人民那里得到永恒爱的原因

在美丽的加利西亚小镇Salvatierra de Miño,仍然矗立着她那个时代的一座非凡建筑

中世纪的尤拉卡女王城堡已经重建了好几次,但原始建筑的元素仍然清晰可见,上图:里昂的尤拉卡一世,作者:何塞·玛丽亚·罗德里格斯·德洛萨达(deriv)来源:公共领域,作者:娜塔莉亚·克里姆扎克,历史学家、记者和作家纳塔莉亚·克里姆扎克

她从2015年12月到2017年4月在古奥金斯工作

 伯胡斯拉夫雷聂克

  1892 5月31日出生于捷克彼得括夫村,在属于雷聂克家族的农庄里。 彼得括夫村是一个很小的村庄,只有几十口人户,位于波西米亚 的山区。雷聂克是几百年以来在此种地的农民家庭的唯一个儿 子。雷聂克家族的农庄周围是一片美丽的自然景色 - 大花园、农 田、树林、几个小的鱼塘,这些同一切人、家畜及围绕着他的东 西一起都形成了他所喜爱的家乡和对他作品最根本性的启发来 源。彼得括夫村已经在雷聂克生前成为几代艺术家和对这位诗人 的崇拜者的一种朝圣地,因为他们被其魅力所诱引。

  1905 – 1912 在附近的城市伊赫拉瓦上中学,学会了德语和法语,头一批绘画 是1909年产生的,这时他也开始写诗。

  1912 头一次到法国去, 回国后从伊赫拉瓦市搬搬迁到他所出生的农庄 里,享受一种孤寂和幽静的生活。那时农庄已经是空的,荒芜 的,因为他的父母仍然住在城市里。雷聂克却是在那里发现了一 个关系到他整个未来命运的地方。楼房窗外的花园、长的走廊、 宽的楼梯、用于各种农务的大院子都为他多数绘画形成了一个 布景。

  1913 头一次开始把德语和法语文学作品翻译成捷克语。

  1914 – 1915 发表他的头一批文学翻译 - 夏尔佩居伊 (Charles Péguy) 《刺绣生女贞德和圣杰内芙耶芙画像的壁毯》等并发表他自己的 诗歌。

  1916 雷聂克开始同出版家约瑟夫傅罗里安合作。傅罗里安属于捷克书 籍珍藏品的最杰出创造者。雷聂克也开始翻译夏尔波德莱尔 (Charles Baudelaire) 和保尔魏尔伦 (Paul Verlaine)的作品。他 和画家兼作家、捷克20世纪文化的关键人物约瑟夫恰佩克 (Josef Čapek) 建立了密切关系。此友谊对二位艺术家都很重要。 恰佩克给雷聂克的头一批书画了插图。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 之前,恰佩克在集中营里死亡,雷聂克就此非常难过。

  1917-1919 制作了一批以约瑟夫恰佩克的插图为启发的胶板版画。在花园里 盖了一个称之为“中式亭子”的木棚,在那里他到终身能够找到 他所盼望的精神集中、隐居及与大自然的共处。在这里他写了以 周围的花园为题目的诗歌。

  1921-1922 发表了自己的诗集《渴》及包括自己胶板版画的文艺丛书《诗歌 簿册》。

  1923 翻译了他将来妻子法国诗人苏珊雷诺 (Suzanne Renaud)的第一个 诗集《Ta vie est lá》(你的生活在那里)。

  1925 开始同印刷师傅拉斯寄米尔沃括列克 (Vlastimil Vokolek) 合作。

  1926 在法国格勒诺布尔市和苏珊雷诺结婚。

  1928 儿子丹尼尔出生。成年他帮助父亲印刷版画印刷品,本人是个摄 影师。

  1928-1929 在法国多菲内地区画风景画

  1929 第一次在捷克办绘画展览

  儿子伊西出生,他随着父亲从事法语诗歌和散文的翻译工作。他 的翻译仍然被出版,受广泛读者的欢迎。

  1933 某人通过邮政给雷聂克寄了《艺术家-版画家手册》一书,他从 这本书里自学了一生将要使用的版画技术。制作了头一批版画。

  1936 到法国的最后一次旅程,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他再也没 有到法国去。

  1937 对彼得括夫村的楼房进行修理和改造,以便于全家长期居住。

  1941 发表了第一个版画集《雪》

  1944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迫离开彼得括夫的农庄。雷聂克家再傅罗里 安先生那里找到了避难所。在这个友好的环境里度过了战争的最 后阶段。

  1945 战争结束后回归到荒芜的农庄里。

  1946-1949 创作了《约伯》版画集。1946年头一次开始做镌版术版画的单刷 试验, 因而代替了以前的着色技术。

  1949 彼得括夫农庄被国营化,但是雷聂克家因为朋友说清可以仍然住 他喜爱的农庄里。

  1950 开始采用蚀刻法版画。

  1950, 1952在法国格勒诺布尔市 Saint Louis, Laforge 美术馆举办独自的画 展。

  1952 同儿子丹尼尔制作玻璃版感光法版画。

  1955-1960 雷聂克制作版画最努力的时期,那时在深深的孤寂中每年创造了 几十种版画。大部分是送给朋友的。

  雷聂克买了一群羊,以牧羊为生。雷聂克带那一小群羊的时光经 常反映在诗歌和绘画中,这些时光也可以看到在当时的照片上。

  1964 雷聂克夫人苏珊雷诺去世。

  1964-1965 雷聂克在捷克举办第二次版画画展, 地点为拉贝河畔乌斯季市音乐 剧院。

  1966 在布拉格什帕拉画廊举办雷聂克版画画展。

望采纳,谢谢。

男的啊 只不过做过很多次整容手术 有点面目全非而已啊个人档案英文姓名:Michael Joseph Jackson出生日期:1958年8月29日星座:处女座出生地点:美国印地安那州盖里城 个人专辑:《Off The Wall》 《Thriller》《Bad》《Dangerous》《History Blood On The Dancefloor》 1964年迈克尔开始与兄长一道参加盖瑞市地一些演唱比赛。 1966年“杰克逊五兄弟”在盖瑞市罗斯福中学的表演取得成功。 1968年7月“杰克逊五兄弟”在莫顿公司推出首张单曲唱片《想你回来》,销量在短期内达到了200万张。

第一任秘书长特里格夫·赖伊(挪威)(19462-19534) Trygve Lie (NOR) 特里格夫·赖伊 (Trygve Lie) 1896年7月16日生于挪威奥斯陆,1919年毕业于奥斯陆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曾以律师为业,是挪威工党的重要成员。1935年赖伊入挪威政府任职,先后任司法大臣、贸易和供应大臣、外交大臣等。1945年以外交大臣身份代表挪威参加制订联合国宪章的旧金山会议。1946年2月1日当选为联合国首任秘书长,1951年连任,后因支持联合国对朝鲜战争进行军事干涉,被迫于1952年11月10日辞去联合国秘书长职务。 赖伊担任联合国秘书长期间,领导兴建了联合国大厦,负责处理了以色列国宣布成立后在巴勒斯坦发生的战争,1948年发生的印巴克什米尔冲突。1950年,他曾反对将台湾蒋介石集团驱逐出联合国,同年,他又呼吁联合国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其成员国。 赖伊于1968年12月30日逝世。著有《为了和平》(1954年出版)。 第二任秘书长达格·哈马舍尔德(瑞典)(19534-19619) Dag Hammarskjold (SWE) 达格·哈马舍尔德 (Dag Hammarskjold) 1905年7月29日生于瑞典延彻平市,其父曾任瑞典保守党政府首相、乌普萨拉省省长。哈马舍尔德毕业于乌普萨拉大学,曾获法学和哲学博士学位。曾在斯德哥尔摩大学执教政治经济学。 哈马舍尔德步入政坛后,先后任财政部常务次官、瑞典银行董事会主席。1947年进入瑞典外交部,先后任外交部秘书长、外交副大臣和内阁不管部大臣等。1951年至1953年出任瑞典驻欧洲议会及联合国大会代表,1953年4月10日当选为联合国秘书长。1957年9月,他以全票再次当选为联合国秘书长。 哈马舍尔德在任职期间,曾来华调解中美关系(1955年),是第一位访问新中国的联合国秘书长。他还同加拿大政治家皮尔逊参与解决了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1960年6月,比属刚果成为独立的刚果共和国,他派遣联合国部队前往刚果,镇压独立后不久开始的刚果内部冲突,此举遭到了苏联等国家的谴责。 1961年9月18日,他在赴刚果[现刚果(金)]途中,在比罗得西亚(今赞比亚)的恩多拉因飞机失事遇难身亡。同年,他被追授诺贝尔和平奖。 1998年10月6日,在联合国纪念维和行动50周年的活动上,联合国为哈马舍尔德颁发了哈马舍尔德勋章,以表彰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作出的牺牲。 第三任秘书长吴丹(缅甸)(196111-197112) U Than (BUR) 吴丹 (U Thant) 1909年1月22日生于缅甸班德瑙,父亲是富有的地主和磨米厂主。吴丹早年就读于仰光大学,1928年因其父去世辍学回乡,在家乡马乌宾地区班德瑙的国立中学任教。1931年出任该校校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先后任新闻局长(1947年)、广播局长(1948年)和政府新闻部秘书(1949年)。 1952年至1953年任缅甸驻联合国代表,1953年起任总理办公室主管规划的秘书,1957年至1961年任缅甸常驻联合国代表,1959年曾任联合国大会副主席。1961年9月,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因飞机失事身亡后,同年11月3日,吴丹出任联合国代理秘书长。1962年11月30日,他当选为联合国第三任秘书长,1966年连任。1972年1月1日任期届满后退休。在任职期间,他曾调解过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1965年印巴争端和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 1974年11月25日,吴丹因患癌症在纽约去世。 吴丹是虔诚的佛教徒,是一名教育家,著有关于城市历史、国际联盟、缅甸教育等方面的著作及三卷本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缅甸历史。 第四任秘书长库尔特·瓦尔德海姆(奥地利)(19721-198112) Kurt Waldheim (AUT) 库尔特·瓦尔德海姆 (Kurt Waldheim) 1918年12月21日生于维也纳附近的圣安德烈埃城的沃顿。青年时期在维也纳外文学院和维也纳大学学习。1939年应征入德国军队,先后担任翻译和传令官。1942年受伤后退役,重入维也纳大学学习法学,获法学博士学位。 战后在奥地利外交部任职。1948年至1960年历任奥地利驻外使馆秘书、公使、大使以及常驻联合国观察员等职。1960年至1964年任外交部政治司司长、政务室主任。1964年至1968年和1970年至1971年任奥地利驻联合国常任代表。1968年至1970年任奥地利外交部长。 1972年至1981年连任两届联合国秘书长。 1982年至1984年在美国华盛顿的乔治敦大学任专职外交学研究教授。1983年11月至1985年11月任前政府首脑国际行动理事会主席。1986年6月至1992年6月任奥地利总统。 著有《建立未来的秩序》(1980年)等。 1994年4月,以奥地利联合国协会主席的身份访问中国。 第五任秘书长哈维尔·佩雷斯·德奎利亚尔(秘鲁)(198211-19911231) Javier Perez de Cuellar (PER) 哈维尔·佩雷斯·德奎利亚尔 (Javier Perez de Cuellar) 1920年1月19日出生于利马。曾在秘鲁天主教大学攻读国际法。1940年进入外交部工作。1944年至1960年先后在秘鲁驻法国、玻利维亚大使馆任职。曾任秘鲁驻英国大使馆一等秘书和代办,驻巴西大使馆参赞。1960年回国后至1964年历任外交部法律和人事司、行政司、礼宾司和政治事务司司长。1964年至1966年任秘鲁驻瑞士大使和驻奥地利公使。1966年至1969年任贝朗德政府的外交部秘书长和外事办公室秘书长。1969年至1971年任驻苏联大使兼驻波兰大使。1971年至1975年历任常驻联合国代表和安理会代表。1975年至1978年任联合国秘书长在塞浦路斯和阿富汗的特别代表。1978年至1979年任驻委内瑞拉大使。1979年至1981年任联合国负责特别政治事务的副秘书长。 1982年1月至1991年12月31日任联合国秘书长。1994年8月14日回国,21日宣布为无党派总统候选人,参加1995年4月的秘鲁总统竞选。1999年4月12日起为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委员。2000年11月23日被任命为秘鲁部长会议主席(总理)兼外交部长,任期至2001年7月25日。 1988年8月获尼赫鲁促进国际理解奖,1988年9月获拉美记协的1988年银舟奖,1989年1月获“争取国际谅解和共同安全帕尔梅纪念基金会”颁发的10万瑞典克朗(约1.6万美元)的1988年度帕尔梅奖金。1991年12月获英国女王伊丽沙白二世授予的圣迈克尔和圣乔治勋章。1992年1月24日,秘鲁全国和平委员会授予他名誉主席称号。 德奎利亚尔曾于1987年5月访问中国。 第六任秘书长布特罗斯·布特罗斯·加利(埃及)(199211-19961231) Butros Butros-Ghali (EGY) 布特罗斯·布特罗斯-加利 (Boutros Boutros-Ghali)1922年11月14日出生于开罗的一个书香门第,科普特人,信奉基督教。他1946年毕业于开罗大学,获法学士学位;后赴法国巴黎大学深造,攻读政治学和国际法,1949年获巴黎大学国际法博士学位;1954年作为研究学者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任客座教授。翌年回国后,他先后任记者、开罗大学国际法教授、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国际法学家委员会委员、海牙国际法学院研究中心主任、埃及国际法学会会长等职。 加利于1973年步入政界,1977年任埃及外交国务部长,1980年成为埃及民族民主党书记处成员,1987年当选为议会议员,1991年5月出任副总理兼外交国务部长。加利长期活跃在外交舞台上,曾多次代表埃及参加重要的国际活动和国际会议,具有丰富的政治和外交经验。1991年12月3日,联合国大会根据安理会推荐通过决议,任命加利为联合国第六任秘书长,任期五年。他是联合国历史上担任该职务的第一位非洲人,1996年12月31日卸任。1997年11月16日任法语国家组织首任秘书长,任期4年。 加利通晓阿拉伯语、法语和英语,并用这些文字写作。他一直坚持记日记和拂晓起床进行写作,已有100多本著作问世。他学识渊博,是一位国际法专家,深谙北南关系、第三世界和非洲问题,在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理论方面著述颇丰,成绩卓著,先后获得二十多个国家颁发的荣誉称号。1995年4月,获希腊奥纳西斯国际谅解和社会成就奖,以表彰他在担任联合国秘书长期间对地中海地区国际问题的解决作出的贡献。 加利的妻子是位埃及犹太人,他们膝下无子女。 加利曾多次访华。加利在埃及外交界工作期间曾多次访华。 第七任秘书长科菲·安南(加纳)(199711-20011231) Kofi Annan (GHA) 第八任秘书长潘基文(韩国)(200711-20111231) Ban Ki-moon (ROK) 2006-12-13 21:17:29

隐藏意见(11)

  潘基文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他的妻子是他高中的学友,他们育有1子2女。潘基文与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在妻子儿女的眼中,他是个模范的丈夫和慈祥的父亲。 2006年10月27日至28日,潘基文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

2006-12-13 21:30:40

  2006年10月9日,联合国安理会15个成员国一致同意,向第61届联合国大会提名潘基文担任联合国秘书长。13日,第61届联大举行全体会议,与会的192个成员国代表以鼓掌的方式通过决议,正式任命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为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是联合国历史上的第八任秘书长,也是继缅甸的吴丹之后第二位来自亚洲国家的联合国秘书长,任期自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

2006-12-13 21:30:05

  潘基文2004年1月出任外交通商部长官后面对的最重要外交课题之一,就是解决2002年爆发的朝鲜半岛核问题,推动六方会谈。为此,他在有关国家之间展开频繁的穿梭外交,成为韩国在六方会谈中发挥调停作用的关键人物。由于他的不懈努力,韩国在解决朝核问题上的独特作用得到认可,国际地位得到提升。2006年10月19日,潘基文辞去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职务

2006-12-13 21:28:41

  作为一名职业外交官,潘基文温文尔雅,待人亲切,且头脑敏捷,观察细致,善于同媒体打交道。由于他在外交场合总是面带微笑,态度温和,媒体称他为“和蔼可亲的外交官”。同僚们对他的评价是:勤奋、沉稳,具有出色的口才和非同寻常的记忆力。

2006-12-13 21:28:19

  除了在外交部工作外,潘基文还曾在韩国多位总统和总理身边担任要职,并得到他们的赏识。1985年,潘基文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得行政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即被推荐前往国务总理秘书室负责礼宾事务;1996年至1998年,他出任金泳三总统的外交安保首席秘书官,负责外交和安全事务;2003年至2004年,他担任青瓦台总统府外交助理。

2006-12-13 21:27:53

  大学毕业后,潘基文又以优异成绩通过外交部高级公务员考试,开始走上长达36年的外交官生涯。他先后担任韩国驻印度使馆副领事、外交部联合国课课长、驻美国使馆总领事、外交部政策室长、外交部首席次官补、驻奥地利大使、外交通商部次官、驻联合国大使、外交通商部长官等职务。

2006-12-13 21:27:24

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潘基文 潘基文 (Ban Ki-moon) 1944年6月13日出生于韩国南部忠清北道忠州市的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外交官,并为此刻苦学习英语。高中二年级时,他曾作为韩国全国选拔出的四名获美国政府奖学金的学生之一,前往美国学习。1970年,他以优异成绩从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外交学专业毕业。

2006-12-13 21:26:58

  安南是位经验丰富的外交家,懂英语、法语和几种非洲语言。他讲话温和,性格直率,待人坦诚,头脑冷静,富有幽默感。 安南曾于1997年5月、1998年3月、1999年11月、2001年1月和2004年10月五次访华。安南于2006年5月正式访华。 夫人娜内·拉格尔格伦 (Nane Lagergren) 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是一名职业画家,其父贡纳尔·拉格尔格伦是著名的国际法学家。拉格尔格伦曾担任过律师和法官,并在联合国难民事务署工作过。安南夫妇均为再婚,1981年结婚,有3个孩子。

2006-12-13 21:26:01

  1996年12月17日,第51届联大任命安南为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1997年1月1日,他正式就职,任期5年。2001年6月,联大通过安理会提名安南连任秘书长,任期至2006年12月31日。安南担任秘书长期间,曾于1998年赴巴格达进行斡旋,化解了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2001年10月,安南与联合国同获当年诺贝尔和平奖。2005年3月,由美联储前主席沃尔克领导的独立调查委员会发表报告指出,安南在伊拉克“石油换食品”计划实施过程中没有任何腐败行为。>>

2006-12-13 21:25:35

  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后,安南负责同伊拉克谈判释放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工作人员的人质问题。此后,他率联合国小组同伊拉克进行了“石油换食品”的谈判。安南1993年3月出任联合国负责维持和平事务的副秘书长,主管联合国在世界各地的维和行动。曾作为负责前南斯拉夫地区的联合国秘书长特使和赴北约特使,协调有关国家的关系。

2006-12-13 21:25:10

  科菲·安南 (Kofi A Annan)1938年4月8日出生于加纳库马西市,早年就读于加纳库马西理工大学,曾到美国和瑞士留学,先后获美国明尼苏达州麦卡莱斯特学院经济学学士学位和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硕士学位。安南1962年进入联合国工作,先后在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联合国总部、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联合国难民署和世界卫生组织等部门工作。1974年中东“十月战争”后,他担任驻开罗的联合国紧急部队民事长官。20世纪80年代初,安南调回联合国总部,先后担任人事和财政部门的领导工作。1986年升任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负责人事厅的工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7182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9
下一篇2023-10-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