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人夫人叫什么 是日本人么?

周建人夫人叫什么 是日本人么?,第1张

叫羽太芳子,是日本人。

羽太芳子,1897出生于日本东京,1964年去世。羽太芳子于十五岁来到中国。1912年5月,因姐姐羽太信子分娩需人照顾,芳子由其兄羽太重久陪同,从东京来到绍兴。

十五岁的芳子到绍兴后,与二十四岁的周建人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渐渐产生了感情。在姐姐羽太信子和哥哥周作人的从旁推促下,他俩于1914年2月28日结婚。

羽太芳子以后一直生活在北京八道湾,与孩子相依为命。新中国成立后,也是如此。她于1964年逝世。

扩展资料:

周建人(1888年11月12日-1984年7月29日),生于浙江绍兴都昌坊口,初名松寿,乳名阿松,后改名建人,字乔峰,浙江绍兴人。笔名克士、高山、李正、孙鲠等,鲁迅三弟。(即《风筝》中的小弟。)

周建人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现代著名社会活动家、生物学家、鲁迅研究专家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有同名传记。

1919年,周建人迁居北京,23年潜心研究生物学,并从事著译工作,在《东方杂志》、《妇女杂志》、《自然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倡妇女解放,普及科学知识。

1923年应瞿秋白邀请,在上海大学讲授进化论,上海暨南大学、安徽大学任教授。

1984年7月29日,周建人在北京逝世。

—羽太芳子

—周建人

1、海明威,美国著名作家。在和高血压、糖尿病等痼疾“搏斗”后于1961年7月用用双管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2川端康成,日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于1972年4月16日深夜自杀身亡。3、马雅科夫斯基,前苏联著名诗人。自杀身亡。4、三毛,台湾著名女作家,剧作家。自杀身亡。5、老舍,中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于1966年8月24日因不堪迫害投北京太平湖自杀。

6、海子,现代著名诗人。于山海关卧轨自尽。

7、顾城,现代著名诗人,后移居新西兰某岛。后砍死其妻并自尽。

8、王国维,近代著名国学大师,著有《人间词话》。于1927年6月2日自沉颐和园。

9、傅雷,1908年生,上海南汇县人。著名翻译家。自缢身亡。

10、屈原,楚国著名文人,爱国者。以楚辞闻名,代表作有《离骚》。受谗言被逐怀石投江。

11、叶塞宁、前苏联著名文学家,诗人。12邓拓,著名文学家,前《人民日报》总编辑和社长。于1966年5月5月18日自缢身亡,成为在那段非常的岁月里,第一个以死抗争的殉道者。13、赵树理,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小二黑结婚》等。14、吴晗,浙江义乌县人。著名历史学家。1969年自杀身亡15、杨朔,1913年生,山东蓬莱人。著名作家。服安眠药自杀。

16、墩子,1958年生,满族。辽宁沟帮子人。著名五味坏蛋,小丑艺术家。曾著有《我如果自杀了,请大家不要悲伤》,《我如果再上网,我就是王八》等墩体文学作品。于2006年9月11日,不明原因跳大便池自杀。17日本作家多次获诺贝尔奖提名的三岛由纪夫,自以为“文武两道”的化身, 每日通宵达旦写作,周周练剑术,结果于1970年11月切腹自杀。18,《对生命的热爱》小说作者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在《海狼》中创造了一系列“超人”形象,可是在1916年12月他刚满40岁时服用了大量吗啡抛弃了生命。19,女作家卜拉斯认为:写作是一种孤寂的事业,是高风险的活动,不幸,她最富于创意的作品竟是一手了结了自己的生命。 ,20,女诗人塞斯顿于1963年得知卜拉斯自杀的消息,仿佛自己也经历了死亡,这个念头一直缠绕着她,结果11年后,她也绝望地自尽。 21、 萨福(约前612~约前560),自杀方式:投海萨福,古希腊女诗人,萨福之所以被冠以“抒情诗人”之名,是因为在那个时代,诗歌是由七弦琴伴唱的。萨福在技术和体裁上改进了抒情诗,成就了希腊抒情诗的转向:从以诸神和缪斯的名义写诗转向以个人的声音吟唱。她是第一人描述个人的爱情和失恋的诗人。传说中的萨福美貌无比,有一次法官要判她死刑,萨福当庭脱下上衣服,露出丰美的乳房。片刻,旁听席上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呼喊:不要处死!这样美丽的女人!因为美丽,萨福重新获得了自由从19 世纪末开始,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萨福开始被追认为女同性恋的远祖。美女、诗人、男诗人的情人、第一个失恋投海自杀女诗人、女同性恋者、现代女权主义的先祖……在萨福这个名上,似乎可以加上任何一个在现代文学流行着的词汇。若是萨福本人,大概情愿用自己的诗形容自己吧:“周围的群星黯淡无光而她的光华,铺满了咸的海洋和开着繁花的田野”。 22、玛雅可夫斯基(1893—1930),自杀方式:手枪

1930年4月19日10时15分,在请求一个叫维罗尼卡的有夫之妇嫁给他但遭到解决之后,前苏联的天才诗人玛雅可夫斯基用一把勃朗宁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时年37岁。他所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不,小姑娘,你自己走吧……不必为我担心。”然而,他并没有做到。

玛雅可夫斯基终身未娶,尽管他从未停止过恋爱,最后不行了,自己就一厢情愿的在绝命书里,把两个和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女人列为自己的亲属。 玛雅可夫斯基在诗歌创作中,从不掩饰自己对女人的爱,这些爱带给他无限的幸福和欢乐,激励他产生了耀眼的诗歌火花,同时也使他陷入了无尽的苦恼与悲哀中,最后留给他的,也只是胸口前那个黑黑的枪口和一滩鲜血,以及鲜血上飘浮着的一团淡淡的蓝烟。23、 朱湘(1904~1933),自杀方式:投江 朱湘,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一生致力于探索新诗创作,才华横溢,不拘一格,被鲁迅称作“中国的济慈”。1929年留学美国,回国后执教于安徽大学。朱湘为人外冷内热,性情孤傲、倔强,难以合群。离开安大以后,四处求职未果,一直过着穷困潦倒、颠沛流离的生活。 1933年12月5日,这位心灰意冷的诗人乘长江轮船至离南京不远的采石矶,在大诗人李白舍身捉月的地方,突然纵身一跃跳入波涛滚滚的江水之中,让灵魂追随诗仙而去。24、 茨维塔耶娃(1892-1941),自杀方式:自缢

茨维塔耶娃是现在公认的俄国最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和剧作家之一。茨维塔耶娃6岁习诗,18岁发表了第一本诗集《傍晚的纪念册》,紧接着又出版了两本诗集《魔灯》和《选自两本书》。20年代出版了两本同名书《里程碑》,其中收录了1914-1921年间的抒情诗。1922年移居布拉格,三年后转赴巴黎。1939年回国,在斯大林集权统治下家破人亡,生活无靠,在极悲惨的情况下1941年上吊自杀。

25、普拉斯(1932~1963),自杀方式:煤气

美国自白派的主要诗人。生于波士顿,自杀于伦敦。她自幼聪慧,17岁开始发表作品。后因生活与工作紧张过度而精神崩溃,几次自杀未遂。1955年麻省史密斯女子学院毕业后前往英国剑桥大学攻读硕士,同年与英国诗人泰德·休斯相识并结婚。毕业后回美国并执教于母校,1959年与丈夫回英国定居。1960 年第一部诗集《巨物》发表,诗中大量描写死亡的感受,称自己为“死者的传声筒”。后因在婚姻破裂、家庭压力(独力抚养两个儿女)和创作欲望之间的冲突的折磨下用煤气自杀。她在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钟形玻璃容器》中详细描写了自己的经历。她的诗歌直率、尖锐、充满力度,多以痛苦、死亡和巨大的精神不安与冲突等为中心内容。

26、策兰(1920-1970),自杀方式:投河!

策兰,1920年生于奥地利一个讲德语的犹太血统家庭,全家在纳粹统治时期被关进集中营,仅他自己脱难,并于战后定居巴黎。他以《死亡赋格曲》一诗成名,震动诗坛。1970年在巴黎流亡间投河自尽。

27、闻捷 (1923~1971),自杀方式:煤气 闻捷,原名赵文节,1940年赴延安,在陕北文工团工作,后入陕北公学学习,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49年随军到新疆后任新华社西北分社采访部主任、新华社新疆分社社长。1955年发表了《吐鲁番情歌》等诗作,结集为《天山牧歌》出版,这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边疆少数民族的抒情诗集。1957年调中国作协从事专业创作。1958年任作协兰州分会副主席。1959年开始发表长篇叙事诗《复仇的火焰》,反映哈萨克人民的生活和斗争。1965年调上海作协工作并与作家戴厚英订婚。后来,闻捷因为历史问题接受“文革领导小组”的“ 第四把手”戴厚英的审查。正因为这样的“跨阶级”恋爱,闻捷不久就自杀了。闻捷的死对于戴厚英的打击之大可想而知,《人啊,人!》和《诗人之死》因此成文

是属于安徽大学比较好的专业,虽然不是安大的国重专业,但综合专业本身考虑(有的国重专业本身不实用),是很好的,听说有毕业生去外交部的,我高考填志愿前问安大的招生老师,也说是安大最好的文科专业

赵本山,在国内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不仅在舞台上大放光彩,还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团队。捧红了很多徒弟们:小沈阳、宋小宝、关婷娜等等,凭借赵本山的引导和自身的努力,他们在娱乐圈都有了一席之地。

外界有一种看法:没有赵本上捧不红的演员,只有赵本山不想捧的演员。而赵本山曾给一位小有名气的女演员上春晚的机会,但不料却直接被拒绝,理由竟是不符合她的气质?

从小赢在起跑线上

众所周知圈内的竞争力很大,很多不知名的小演员,挤破头的想踏入这个圈子,但往往没有机会。反观圈内很多演员,哪怕有个露脸的镜头,都值得一试。机遇往往是不可求的,但若有贵人相扶持,抓住机会才有可能变成美好的未来。

赵本山被拒的那位女演员便是王雅捷,提及这个名字第一反应不是很熟悉,但谈起《马大帅》中饰演的“玉芬”一角,许多人便会不禁回想起,原来是她啊!很多人都在这部剧熟知她,处于事业巅峰的她,究竟是为何会拒绝恩师赵本山的邀请?

王雅捷1979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父亲是歌舞团的音乐创作者,从小就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对艺术方面就特别有天赋。4岁便考入了小天鹅艺术团,小小年纪便有了如此成就,可谓是后生可畏。很多普通家庭的孩子,那个年纪还在牙牙学语,她早就比别人赢在了起跑线上。

1991年王雅捷被特招,成为了军团中的一名文艺战士。虽说有如此成就,但正值青春年少的她,对未来还是充满迷茫,一直都在摸索的道路上,从未停止脚步。她后进入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在毕业时18岁最好的年纪,她成功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距离心中的演员梦更近一步。

被赵本山一眼挑中

在校期间她的成绩可谓是极其不错的,但她不喜欢广泛结交朋友,只想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连班里的同学都认不全,曾与冯绍峰、佟大为等人都是同班同学,他们在演艺圈开始小有名气的时候,而王雅捷还是很普通,一直都在按照自己所规划的道路走。

机会使然让她遇到了赵本山。而当时的赵本山在圈内的名声很大,拍摄《马大帅》选演员时,所有女演员中,只有王雅捷素颜出镜,赵本山便一眼挑中她,让她饰演女主角。但起初她不愿意,因为她认为“玉芬”这一角不适合自己,不仅仅是年龄上的差距,更是心理上的沟壑便拒绝了。

但赵本山并没有放弃,经过很多次的沟通,王雅捷便决定一试。正因这一角色,让她开始走进观众的视线,让很多人都知晓这一优秀的演员,24岁年纪轻轻竟能将40多的中年妇女扮演的如此生动形象,这部剧是正式进入演艺圈的开始,更是王雅捷人生的转折点。

作为初顾茅庐的她,除了荧屏中惊艳的样貌,还收获了很多人的喜爱。在事业上可谓是顺风顺水,那几年她接了很多部戏,甚至都受到了好评。演艺生涯一片光明,为何逐渐消失在大家的视线中,难道跟拒绝与赵本山上春晚有关系?

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赵本山在那部戏中,很看好她的演技和前途,便一直都在事业上对她有所提携。在拍摄《马大帅2》时,虽说换了女主艾敬,但在拍摄第三部时王雅捷继续回归。毋庸置疑她有实力派演技,也凭借自己独特的魅力,可以一揽获观众的心。

赵本山曾捧红过很多演员,有人一直都在跟随着他,也有了在成名后便选择单飞。而王雅捷便是后者,她因《马大帅》一炮而红,可谓是资源不错,当时赵本山对她很有期待,要不然也不会让她出演《马大帅》系列的女主角!

对于赵本山来说,这是一位优秀的演员,想给予她更大的舞台;对于王雅捷来说,赵本山是她生命中的贵人,演艺圈的领路人。有次机会,赵本山有意继续捧她,邀请她一起上春晚,与他同台演小品,很多人会想多好一机会,既能出现在大众的视野,还能提升自己的知名度。

但结果都被王雅捷拒绝了,理由是赵本山的小品不适合她,反观她不适合演小品!难道是因为赵本山的小品太接地气了吗?众所周知赵本山的小品,基本上都是以农村为题材,深受很多人的喜爱。身处圈内无法改变固有的模式,尝试一些新奇的事物,难道不好?

反观圈内的张美娥,在周星驰的帮助下,她因《西游伏魔篇》饰演撒花仙子一角,一夜成名。起初她只是一名从事多年的群众演员,一次在横店时,节目需要几位露脸的群演,张美娥深知自己的样貌不过关,但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竟被周星驰选中了。

她在《西游伏魔篇》中饰演罗志祥身边的“四大美女”之一,凭借多年的群演经验和独特的长相,为这部剧增添了不少色彩,更让观众记忆犹新。成名之后,她的人生开始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起初不出名的群众演员到无数导演主动邀约她拍戏,这可谓是身在幸福的蜜罐里。

人在大富大贵后,在名利面前很容易丢失自己,更何况在娱乐圈中。而张美娥并没有被这份幸福蒙蔽心灵。她曾说:“自己这一辈子要感谢周星驰,只要星爷用她拍戏,任何事情她都可以推掉,因为我们要知恩图报”。相比王雅捷来说,张美娥经历过很多深知机会的重要性,同是被发掘之人,但人心却如此不同。

有句话说得好:别人帮你,那是情分,不帮你,那是本分。不仅仅是生活中常见,在娱乐圈更是有所体现,赵本山和周星驰的名气很大,他们都是从无名之辈到如今的大成就,从最底层往上爬,他们更能深知那些演员的不容易,才愿意给予他们机会。

结语

回想王雅捷在拒绝赵本山后,虽说从那以后事业平淡无奇,但她将很多精力都放到表演事业当中,赵本山与她的合作少之又少,每年都会有新的作品呈现,但基本上都是配角。不知她曾“眼高手低”放弃大红的机会,如今有没有后悔?

人生的每个选择都很重要,在适当的时机和机遇下,抓住后努力才会有所回报。

赖声川

赖声川(StanLai),江西会昌客家人,1954年10月25日出生于美国华盛顿。中国台湾省剧作家、导演,毕业于美国加州柏克利大学。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院院长、美国斯坦佛大学客座教授及驻校艺术家。

1984年,创作的首部舞台剧《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上演;同年11月,创立了舞台剧剧团“表演工作坊“。1986年3月3日,担任编剧的舞台剧《暗恋桃花源》首演,赖声川凭借该剧于1988年获得了台湾文学大奖。1989年9月30日,执导的相声剧《这一夜,谁来说相声》首演。1992年,编导了剧情片《暗恋桃花源》,凭借该片获得了第29届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1997年,执导了相声剧《又一夜,他们说相声》。2000年,创作的舞台剧《如梦之梦》首演。2005年,编导的相声剧《这一夜,Women说相声》在台北首演。2007年,赖声川入选中国话剧百年当代名人堂。2008年12月5日,与王伟忠联合编导的舞台剧《宝岛一村》首演,凭借该剧获得了第1届北京丹尼国际舞台表演艺术奖最佳编剧奖。

2013年,与黄磊等共同发起创立乌镇戏剧节。2015年1月15日,执导的话剧《冬之旅》首演。2016年8月3日,创作的首部儿童剧作品《蓝马》上演。2018年4月26日,独创的“斜角喜剧”《隐藏的宝藏》首演。

2019年12月,担任编剧、导演的戏剧作品《曾经如是》在上海首演。

中文名:赖声川

外文名:StanLai

国籍:中国

星座:天蝎座

出生地:美国华盛顿

出生日期:1954年10月25日

职业:剧作家、导演

毕业院校:辅仁大学英语系、美国伯克利大学戏剧艺术研究所

代表作品:暗恋桃花源、这一夜,谁来说相声、如梦之梦、宝岛一村

主要成就:第29届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1988年台湾文学大奖

第1届北京丹尼国际舞台表演艺术奖最佳编剧奖

籍贯:江西会昌

早年经历

1954年10月25日,赖声川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市。1966年回到台湾。1972年,就读于辅仁大学英语系,同时在台北一家餐厅从事民歌演唱和演奏。1976年,大学毕业的赖声川成为了一名义务兵,开始做乐队,后来又被调去做英文播音员。

1978年,赖声川申请进入美国伯克利大学戏剧艺术研究所读戏剧艺术。1983年,获得博士学位的赖声川回到台湾,任教于“国立”艺术学院。

演艺经历

1984年,赖声川创作的首部舞台剧《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在台北耕莘文教院大礼堂上演;同年11月,创立了舞台剧剧团“表演工作坊“。1985年3月1日,执导的舞台剧《那一夜,我们说相声》在台北市“国立”艺术馆上演。

1986年3月3日,担任编剧的舞台剧《暗恋桃花源》首演于台北“国立”艺术馆,赖声川凭借该剧于1988年获得了台湾文学大奖。

1989年5月4日,自编自导的舞台剧《回头是彼岸》首演;9月30日,由赖声川构思、执导,李立群、金士杰、陈立华参与创作及演出的相声剧《这一夜,谁来说相声》首演于台北“国立”艺术馆。1991年,执导了由李立群单独出演的相声剧《台湾怪谭》。

1992年,赖声川将《暗恋桃花源》改编成了同名**,该片由金士杰、李立群、林青霞共同主演,获得了第29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影片提名,赖声川则获得了最佳改编剧本奖。

1994年,编导了由陈文敏、尹昭德等联合出演的剧情片《飞侠阿达》。1995年,担任电视情境剧《我们一家都是人》的编导、创意总监。1997年,执导了相声剧《又一夜,他们说相声》。

1998年,编导了舞台剧《我和我和他和他》。1999年,出版书籍《赖声川:剧场》。2000年,创作的舞台剧《如梦之梦》于台北艺术大学首演;同年,执导了由金士杰、倪敏然、赵自强共同主演的相声剧《千禧夜,我们说相声》。

2001年,与丁乃竺联合编导了舞台剧《乱民全讲》。2002年,《如梦之梦》登陆香港,由汪明荃、毛俊辉、秦可凡等主演,同年获得了第十二届香港舞台剧奖。2003年,创作的舞台剧《在那遥远的星球,一粒沙》于非典时期在北京首都剧场上演。

2005年,编导的相声剧《这一夜,Women说相声》在台北首演。2006年9月,创作的专业著作《赖声川的创意学》在内地出版;11月18日,《暗恋桃花源》在北京首都剧场第一轮公演。

2007年8月,为了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香港话剧团建团30周年、中国话剧百年,受邀为香港话剧团特别排演了一版以全粤语演出的香港版《暗恋桃花源》;10月5日,编导的相声剧《这一夜,Women说相声》在北京首演;同年,赖声川入选中国话剧百年当代名人堂,作品《暗恋桃花源》入选话剧百年十大经典剧目。

2008年12月5日,与王伟忠联合编导了由郎祖筠、胡婷婷、万芳等共同主演的舞台剧《宝岛一村》首演,该剧获得了第1届北京丹尼国际舞台表演艺术奖最佳剧目奖提名,赖声川则获得了最佳编剧奖。

2011年3月18日,编导的相声剧《那一夜,在旅途中说相声》在台北首演。2013年,与黄磊等共同发起创立乌镇戏剧节。2014年,修订出版译著《僧侣与哲学家》。

2014年乌镇戏剧节期间,赖声川在乌镇白莲区的两栋古宅里制作了环境戏剧《梦游》。2015年1月15日,执导的话剧《冬之旅》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该剧由蓝天野与李立群领衔主演。

2016年8月3日,赖声川创作的首部儿童剧作品《蓝马》在上海上剧场上演;9月,执导的英文歌剧《红楼梦》在美国旧金山歌剧院首演。2017年1月10日,赖声川担任总导演、总编剧的全球首部剧场互动网络情景喜剧《王子富愁记》举行开机发布会。

2018年1月,“赖声川大讲堂”在上海上剧场开讲,赖声川进行“创意学”演讲;4月26日,赖声川独创的“斜角喜剧”《隐藏的宝藏》在上剧场首演;10月,编导的环境戏剧《游园·流芳》在美国洛杉矶亨廷顿图书馆首演。

2019年12月,担任编剧、导演的戏剧作品《曾经如是》在上海首演。

个人生活

家庭

赖声川的父亲赖家球曾任中华民国驻美外交官,于1969年去世。赖声川还有一个哥哥,叫赖声羽。

感情

1974年,读大二的赖声川与比他大一岁的丁乃竺(史学家丁中江二女儿)相识。1976年,两人相恋,并于1978年结婚。婚后育有两女,长女赖梵耘,曾出演《暗恋桃花源》;次女赖仙耘,是一名动画师兼编剧。

爱好

赖声川是个球迷,主要看篮球和美式橄榄球。

主要作品

舞台剧

话剧

剧场舞台设计

**

电视剧

出版著作

获奖记录

人物评价

在赖声川的戏剧创作生涯中,他创造出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戏剧,开创了剧场新的美学,令观众重新回到剧场领略剧场的魅力,为华语地区的戏剧发展开创了新的领地。每一个初次走进赖声川剧场的观众,都会被赖声川戏剧作品里创意多变的舞台设置,耐人寻味的意象隐喻以及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人生哲理所惊叹。(四川师范大学冉芝_评)

赖声川特殊的成长背景,以及其所在的社会文化环境,使得他能够在观察世界之时采用多维度的视角,将东西文化的精髓融会贯通。更加重要的一点是,剧作意识与剧场形式在其作品中迸发出无限可能,开创出别具匠心的戏剧美学,开辟了一条戏剧艺术在现代社会发展的崭新道路。

赖声川的戏剧创作以20世纪的台湾作为蓝本,始终投射着现代社会中台湾居民的生活变化。这种投射可以说是对于当下社会环境的一种情感体验,而对于历史的评判与关怀既显示出历史承担的责任感,也是赖声川人文情怀的深刻表述。(安徽大学朱梦圆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7473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0
下一篇2023-10-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