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衍生了许多独特的民间节庆活动。
换花节:每逢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琼山市将举行一年一度风情独具的。是琼山府城一年一度的独具风味的大盛会,换花节原是琼山特有的民间节日,历史悠久,但是以前换的是香,而不是花,意在香火不绝,如今传统的换香变成了换花,其活动的形式、规模、范围、区域也逐年扩大,形成了凝聚着友谊、美好、幸福、欢快为一体的新的娱乐。
军坡节:每年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九,琼山市新坡镇和全省不少地方,举行一次为期四天的。这是纪念冼夫人而举行的民间奉祀活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和幸福的传统佳节。
三月三: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欢度的习俗。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农历“三月三”期间)均举行海南国际椰子节,它是融旅游、文化、民俗、体育、经贸于一体的大型旅游文化节庆活动。
儋州民间歌节:每年中秋为儋洲民间歌节。歌节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儋州山歌、调声对歌比赛和“赏月”等项目。
海南欢乐节:每年十一月下旬举办的“海南欢乐节”。
古万洲婚姻习俗:古万洲所在地就是今天的万宁。古万洲的婚姻习俗很有讲究,从订到结婚要以历几个比
较复杂的过程:
第一步是"定礼"。必须送槟榔,凡是女子受聘某家就叫做"吃某氏槟榔";
每二步是"纳币"。这里包括送银元礼物到女方,同时,将男女生辰八字写在红纸上,请算命生先推算,男女双方是否"相克"如不相克,则可订婚,
第三步是"择吉清期"。也就是选择吉祥之日成婚。在择吉之时,还需向女方送聘礼,可以送金、银首饰、手镯、钱物,也可送猎、酒、米等。结婚日期一般由男方提出。如果女方家中无丧事或重大变故,一般不能拒绝;
第四步是"成婚"。
结婚的这天,新郎必须亲自来接新娘,新娘坐八抬大花娇,并请乐队吹吹打打举行大宴,亲朋好友前来祝贺,并送钱为礼物,新娘到了新郎家后,先"拜堂", 拜堂行三跪九叩首大礼,然后在上吃"合登酒",酒喝三杯就行,到夜晚入洞房。第二天夫妇双双到大堂上拜见新郎父母,第三天"回门",即新夫妇回访娘家,拜见岳父岳母
海南的风俗习惯每个民族都不一样,
黎族的“跳竹竿”
是黎族最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舞蹈之一,也叫“打竹舞”。每逢过年过节,黎族同胞便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欢聚在广场上,跳起“打竹舞”来,跳竹竿时,8跟长竹竿平行排放成四行,竹竿一开一合,随着音乐鼓点的节奏,不断地变换着图案。由4-8名男女青年随着或快或慢的节奏,在交叉的竹竿中,灵巧、机智、自由地跳跃,当竹竿分开时,双腿或单脚巧妙地落地,不等竹竿合拢又急速跃起,并不时地变换舞步做出各种优美的舞蹈动作,参加舞蹈的青年男女,一边跳舞一边由小声到大声地喊着:“哎--喂、哎--喂”,大大增添了热烈气氛。
黎族婚俗黎族青年的婚恋别具特色,按照黎族习俗,村子里的姑娘长到十六岁,就要搬出父母的住房,单独住在离父母不远的闺房内。闺房多为茅草房,内放一张大床。住进闺房的姑娘便开始了自由恋爱。年轻的小伙子可以随意到闺词语民姑娘聊天、玩耍,姑娘喜欢上的小伙子就留宿房中,不喜欢就让他离开。被姑娘逐喜欢上的小伙子经闺女房的自由恋爱之后,由父母正式上门提亲。提亲时要带上一些姑娘爱穿的衣服和槟榔。槟榔是求婚最重要的礼物,带少了姑娘家会不满意。等到正式举行婚礼时,十分热闹,有伴娘与伴郎山歌,有新婚夫妇在欢乐声中饮幸福酒,还有“逗娘”活动,全村人杀猎宰羊在一起庆贺
放寮,黎族男女一般到十三四岁时就可以放寮(男女幽会之意)。放寮有严格界限,凡有血缘关系的男女一律不能放寮,一般到外村寨放寮。当子女长大后,每家都要盖一间房子,让子女单独与情人来住,黎语称“寮房”。房子面积很小,陈设简陋,只有一盏煤油灯,一张小床。 寻找放寮对象,一般男子采取主动。每当黄昏,男子成群结队或单独前往别村放寮场所。一些会乐器的人还带上自己的鼻箫、口弦等,以吹奏、唱歌表达自己的感情。若双方有爱慕之心,情投意合,男方便送一些礼物和钱币、布料给女方,彼此可以发生性关系,之后双方并不需承担结婚义务。有的放寮关系只维持一段时间。父母对子女参加放寮绝不干预。女方父母以女儿放寮对象多为荣,收到礼物多为乐。放寮中所生子女,丈夫必须承认,不受任何歧视。 通过放寮,若双方愿结为夫妻,男方便托姨母或嫂子去说亲。求亲时,盒子里装上槟榔送给女方,女方父母若是开盒拣出一枚,便是允婚。所以,女方订亲也有吃“某某槟榔”之说,俗称“吃物订亲”。据说,嚼槟榔在北宋时代就已经成为黎族人民的一种嗜好。求亲时,以嚼槟榔作为定情的标志,已相沿成俗。黎族女子婚后返回娘家的寮房居住,农忙时才去夫家帮忙,劳作完毕又回到娘家。住娘家时间长短,视男女双方家庭劳力情况。黎族这种习俗,也是婚后“不落夫家”的一种形式,短则二至五年,最长十几年。有的怀孕后即回夫家居住;有的在娘家分娩后才将子带回夫家。妻子来夫家定居之后,夫妻关系才算固定下来。此后任何一方再去放寮,都会受社会舆论遣责。
1、换花节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的府城就沉浸在花的海洋、情的暖风中,这就是一年一度风情独具的换花节。换花者心理因人而异,多数人换花意在新春伊始,互相祝福而已。 青年人则把换花节当作交朋结友的大好时机,愿以花为媒,觅到知音。
2、冼夫人文化节
冼夫人文化节即军坡节,是海南东北部市县民间最大规模的祭祀节日。据说世代相传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每年军坡节,在海南省许多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活动,而最火热当推琼山市新坡镇。
每年农历二月初六至十二,新坡镇就热闹起来了。海内外感念信仰冼夫人的民众不辞跋涉之苦,从四面八方赶往新坡"闹军坡",以纪念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3、海南国际椰子节
椰子树是海南的象征。 每年举行海南国际椰子节,是海南省大众参与、面向世界的综合性、国际性的大型商业旅游文化节庆。融旅游、文化、民俗、体育、经贸于一体,以海南椰文化和黎苗“三月三”民俗为主要特色。
4、公期
"公期"是海南的一种地方文化习俗,是一种年度的区域性祭神活动。这种活动不但海南有,在云南、两广的一些地区同样有这种习俗,而海南的"公期"最具特色。
文昌是海南的一个特殊的地方,它是大部分大陆人移民海南的第一站,同时它也是海南主要的文化发源地之一,"公期"是"军坡"的一种文雅叫法。
5、儋州中秋歌节
儋州中秋歌节是海南省儋州地区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以对歌的形式,庆祝中秋节,同时也是男女青年联络感情的一种形式。
海南省儋州素有“诗乡歌海”之称,每年中秋为儋州民间歌节。到时,人们身着盛装,欢聚在该市北部地区的十几个乡镇集市,到处可见人如海歌如潮的热烈场面。
-换花节
-冼夫人文化节
-海南国际椰子节
海南省乐东县抱伦金矿床位于海南岛西南部乐东县城(抱伦镇)NW235°方向19km处,即位于国营抱伦农场的西北边部,行政区划属于乐东县千家镇管辖。矿区面积约142km2,北自望楼河北岸,南至重烂岭,东起三疗村西300m,西至4058 高地。矿区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09°00′15″~109°01′30″,北纬18°38′15″~18°40′00″。
该区最早正规的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始自1958年,当时广东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大队开展1∶20万区域地质测量工作。1974~1981年,广东省地质局海南地质大队对位于抱伦金矿正南大约10km的石门山-看树岭钼多金属矿区进行了地质普查,并探明了数处中小型的钼多金属矿床。四川省地质矿产局潘西地质大队于1988~1991年开展1∶5万尖峰幅和乐东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对抱伦矿区北部一带的基础地质做了比较详细的调查研究。随后,海南地质矿产局地质大队对抱伦金矿区进行了矿点检查及民采调查。自1996年起,为了配合该区金矿资源的调查,海南省地质综合勘察院区域地质调查大队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抱伦金矿矿区附近的两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并于2000年完成了1∶5万黄流幅和千家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该报告对矿区及其南部进行了较详细的基础地质研究。
该矿床的勘查、开发和综合研究工作,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以及对带动整个海南岛金矿普查找矿工作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区域成矿地质环境
11 大地构造单元
矿床位于华南褶皱系南缘琼中复背斜的西南端,EW向尖峰岭-吊罗断裂、九所-陵水断裂与NE向临高-望楼断裂、老城-岭头断裂的交接复合部位,属于乐东盆地边缘地带。
12 区域地层
区内主要分布着中元古界长城系抱板群深变质岩系、志留系浅变质岩、白垩系陆相沉积岩及印支、燕山期的花岗岩(图1)。抱板群组成本区的结晶基底,分布于矿区西侧,其岩性为混合岩、斜长片麻岩及石英云母片岩。与上覆志留系陀烈组呈断层接触。陀烈组主要分布于矿区中部,为金矿的赋矿层位,呈NE-SW向展布,北西侧与尖峰岩体呈侵入接触,南东侧超覆于白垩系鹿母湾组之上,二者呈断层接触。陀烈组下段主要为绢云母石英千枚岩,厚度>560m;陀烈组中段主要为含碳千枚岩,厚度849m。白垩纪地层分布于矿区东部,由鹿母湾组和报万组组成。下白垩统鹿母湾组主要为砂砾岩、含砾砂岩夹紫灰色厚层状含砾富晶屑凝灰岩及紫红色凝灰岩,与陀烈组呈断层接触,上部整合于上白垩统报万组之下。报万组主要为砂砾岩和含砾砂岩。
13 区域构造格架
矿区断裂与褶皱构造较发育,断裂构造主要有NE向的坝毫山-铁弯岭逆冲断层(F1)及NNW向控矿断裂带。褶皱构造主要为豪岗岭背斜。
坝毫山-铁弯岭断裂(F1),分布于矿区东部,呈NE走向,两端延伸出图,区内长16km。宽1~5m。断层总体走向NE27°,倾向NW,倾角34°~85°。上盘为陀烈组,下盘为鹿母湾组,为一逆冲断层。见石英脉与硅化脉透镜体分布,局部地方可见上盘发育许多次级的叠瓦状逆掩小裂隙。断裂带内绢云母化、硅化和绿泥石化较普遍。据野外露头及应变测量显示,该断裂曾遭受过强烈的挤压变形。
图1 抱伦金矿床区域地质与金矿分布图
(据黄香定等,2001,改编)
1—第四系沉积物;2—白垩系红色碎屑岩及陆相火山岩;3—二叠系砂岩、板岩及石灰岩;4—石炭系砂岩、板岩和石灰岩;5—志留系碎屑岩和泥岩夹石灰岩;6—奥陶系碎屑岩和石灰岩;7—寒武系碎屑岩、碳硅质岩夹磷块岩;8—志留系石灰顶组石英砂岩、石英岩及赤铁矿粉砂岩夹赤铁矿层;9—中元古界长城系抱板群片麻岩、片岩、石英岩和混合岩;10—燕山期基性A酸性火山岩及次火山岩;11—燕山期辉长岩及辉绿岩;12—燕山期花岗岩类;13—印支期花岗岩类;14—华力西-印支期花岗岩;15—华力西期辉长岩;16—华力西期花岗岩类;17—中元古代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18—断层;19—韧性剪切带;20—大型岩金矿床;21—中型岩金矿床;22—小型岩金矿床;23—岩金矿点及矿化点;24—中型砂金矿床
NNW向断裂破碎带主要分布于陀烈组中并穿过北部的晚三叠世花岗岩。矿区内现已发现8条破碎带,其中5条含矿破碎带(图2),基本上近等距、平行产出。破碎带间距一般为50~80m,总体走向330°~355°,倾向240°~265°,局部倾向60°~75°,倾角55°~82°,破碎带长400~1300m,宽一般10~30m,最宽80m,金矿脉均赋存于该组破碎带中。断裂带具有良好的分带性,一般中心为含金石英脉充填,两侧依次为硅化千糜岩、碎裂岩化硅化千枚岩。
豪岗岭背斜分布于豪岗岭一带陀烈组中,长约15km,区内宽08km,轴迹NNW,向,其核部为陀烈组下段的千枚岩,两翼为陀烈组中段的含碳千枚岩,东翼因NE向逆冲断层切割而未出露陀烈组中段。东翼地层产状:61°~88°∠58°~88°;西翼地层产状:230°~245°∠60°~80°,向南侧伏,侧伏角40°~60°。NNW向的含矿破碎带位于豪岗岭背斜的转折端至核部,该背斜可能形成于加里东期,后又经过印支期和燕山期岩浆侵入及燕山期逆冲构造的改造。
图2 抱伦金矿地质图
a—平面图;b—剖面图
K2b—上白垩统报万组下段;S1t2—下志留统陀烈组中段;S1t1—下志留统陀烈组下段;T2ξγ—晚三叠世正长花岗岩。
1—构造破碎带;2—矿体及编号;3—石英脉;4—断裂;5—产状;6—勘探线及编号;7—千枚岩;8—千糜岩;9—穿脉坑道及编号;10—斜井及编号;11—产状(剖面)
14 区域岩浆活动
区内岩浆活动强烈,主要有晚三叠世尖峰超单元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分布于矿区西北部,而燕山期花岗岩主要分布于矿区东南部。
15 成矿单元
区域内成矿单元有Ⅰ-5华南成矿域、Ⅱ-15华南成矿省和Ⅲ-51海南成矿带。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赋矿地层
本区中元古界抱板群中深变质岩系、志留系陀烈群浅变质碎屑岩系和下白垩统鹿母湾群碎屑沉积建造是重要的赋金层位,构成了区域性的找矿标志。
尽管区内金矿存在于各种地层或花岗岩等岩石建造中,但其中大多数分布在抱板群深变质岩中,抱板群斜长角闪片岩、白云母石英片岩的Au丰度均高出地壳克拉克值5~8倍(表1),是岛内金矿的主要矿源层。
表1 海南岛变质地层的Au 丰度值
石碌群变质地层的原始Au含量也比较高,分析结果表明,石碌群以石英岩和石英砂岩的Au含量最高,其次是透辉透闪石岩、绢云母石英片岩,都高出地壳克拉克值的3~8倍(表1)。这表明岛内石碌一带的伴生金矿的矿源层可能就是石碌群,其也是金矿成矿的有利层位。
22 岩浆岩
岩浆岩在整个含矿的五指山地区占有相当大比例,许多金矿点直接产在花岗岩中,但不同的金矿区或金矿田其表现形式不同。
在屯昌、南凯金矿区,金矿脉产于燕山晚期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富文金矿区也存在燕山期花岗岩体;牙代金矿直接产在与燕山期花岗岩浆体内部。
戈枕剪切带上分布有大量的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脉,其与控矿构造方向一致,是同一构造应力场所为,属同一构造-岩浆期形成,深部可能存在隐伏岩体。
23 控矿构造
岛内金矿受构造控制非常明显,宏观上根据区域构造格架,5个金矿带分别与EW和NE向构造相对应。
区内金矿床(点)的产出主要与NE向构造有关,NE向矿带内的金矿床一般明显产在NE向断裂带中或其旁侧的次级断裂内。而EW向成矿带内金矿则受其中一系列区域规模的NE或NW向断裂控制。在同一条NE向断裂内,矿床的就位可能与该断裂产状变化和EW或NW向构造交会部位有关。如乐东金矿产于EW和NE向构造交会部位,戈枕剪切带中金矿的分布明显与剪切带在走向上的变化部位有关。
24 围岩蚀变
与矿化密切相关的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及白云母化等,偶见钠长石化。
围岩蚀变的水平分带明显,一般金矿从主断面向外(下盘),从黄铁硅化岩→黄铁绢英岩→绢英岩→硅化花岗岩→钾长石化花岗岩有规律地变化;垂直分带也具有一定的规律,从浅部大面积硅化蚀变岩到中部的各种蚀变岩并存晕最宽,Ag晕次之,Cu晕最窄;矿体中部Ag晕最宽,Zn和Cu晕较窄;矿体下部Cu晕最宽,Ag和Zn晕最窄。水平分带中Pb,Au,Ag内带与矿体位置基本吻合;Cu向外侧移动,Zn向内侧移动。
3 矿体地质特征
31 矿床(体)特征
抱伦金矿床的主矿段为位于矿区北部的豪岗岭矿段,其范围大致以豪岗岭为中心,向北至望楼河边,向南延伸约560m,东、西长各500m,面积约为13km2。目前已圈定了19个矿体,其中Ⅰ号脉带位于该矿段中部,面积013km2。矿体由含金石英脉和含金蚀变岩组成。含金石英脉界线清楚,含金蚀变岩与围岩千枚岩界线不清,呈渐变过渡关系,主要靠品位圈定。
矿体均分布于含矿破碎带中(图2),赋存于Tr1含矿破碎带中的矿体有14个,Tr2含矿破碎带1个,Tr3含矿破碎带1个,Tr4含矿破碎带2个,Tr5含矿破碎带1个。矿体多呈脉状、似透镜状和透镜状。矿体产状与含矿破碎带基本一致,走向一般为325°~355°,倾向SWW,局部倾向NEE,倾角65°~85°。矿体出露标高一般为270~510m,坑道控制矿体标高一般为320~130m,个别(V1-3)控制到-25m标高。矿体长度一般160~1100m,平均厚度为045~486m,厚度变化系数14%~95%。矿体平均品位161×10-6~2948×10-6,个别为9805×10-6,品位变化系数41%~164%。V1-3号矿体为抱伦矿区主矿体,分布于Tr1含矿破碎带中,地表未见出露,属于隐伏矿体,矿体走向325°~345°,倾向SWW,局部倾向NEE,倾角65°~85°,矿体由含金石英脉和含金蚀变岩组成。含金石英脉呈脉状和透镜状,走向延长708m,倾向延伸720m,具分段富集特征,金的浓集中心分布于104线300~350m标高和111线北侧25~120m标高范围。含金蚀变岩呈脉状,分布于含金石英脉两侧,与围岩千糜岩呈渐变过渡关系,靠品位圈定。含金蚀变岩型矿石品位一般为270×10-6~418×10-6,远比含金石英脉型矿石品位低。矿体走向控制长度310m,控制最大斜深415m,平均厚度262m,单工程最大平均厚度749m,厚度变化系数72%,属较稳定类型。矿体平均品位2948×10-6(单工程平均品位加权平均求得),单样最高品位28270×10-6,品位变化系数164%,属很不均匀类型。矿体向南侧伏,侧伏角可达45°。
32 矿石成分
矿石矿物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磁黄铁矿和自然金;次要金属矿物为毒砂、含镍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自然铋、黑铋金矿、硫金铋矿、辉铋矿、硫铋铅矿、斜方硫铋铅矿、柱硫铋铅矿、卡辉铋铅矿、柱辉铋铅矿、辉锑镍矿、赫碲铋矿和微量铁砷混合物、硫铁混合物、金铋混合物、硫铁砷混合物及氧化铁等。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次要脉石矿物为白云母、绢云母、绿泥石、方解石、金红石及粘土矿物等。
抱伦金矿的矿石自然类型可分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2种,以前者为主。根据矿物组合的不同,石英脉型矿石可进一步划分为含金石英脉型、含金碳酸盐-石英脉型和含金多金属硫化物型。
321 含金石英脉型
金属矿物总量较低,一般为1%~5%,局部可达10%~15%,主要是硫化物(含硫盐)、自然金属、铋化物和碲化物。硫化物以黄铁矿和磁黄铁矿为主,少量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和毒砂等;铋化物、碲化物和自然金属种类很多,包括自然铋、黑铋金矿、金铋合金、硫金铋矿、辉铋矿、硫铋铅矿、斜方硫铋铅矿、柱硫铋铅矿、卡辉铋铅矿、柱辉铋铅矿Baksanite、赫碲铋矿和碲铋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是浅黑色石英,石英含量可达90%以上;少量绢云母、金红石和绿泥石,局部见方解石细脉。
322 含金碳酸盐-石英脉型
金属矿物总量约5%,局部15%~20%,主要是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铅矿,少量黄铜矿、磁黄铁矿;脉石矿物为乳白色石英(60%~70%)和方解石(20%~35%)。
323 含金多金属硫化物型
金属矿物含量5%~20%,主要有黄铁矿和方铅矿,其次有闪锌矿、黄铜矿和少量毒砂;脉石矿物主要是石英(50%~80%)和方解石(10%~25%),少量绢云母、绿泥石、金红石和碳质。
324 含金蚀变岩型
金属矿物有黄铁矿、磁黄铁矿、自然金和毒砂等,但总量较低;以绢云母和石英为主的脉石矿物构成此类矿石的主体。
抱伦金矿床的矿石类型和主要矿物组成相对简单,但微量矿物,特别是铋矿物较为复杂,金矿化富集与高Bi含量具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在主矿体和高品位矿石中表现突出。含铋矿物在抱伦金矿床中有十几种之多,矿物类型有自然金属、合金矿物(金属互化物)、硫化物、硫盐、碲化物及铋化物类。这些矿物在石英脉型矿床中报道较少,在中-新生代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中则更少报道。类似抱伦这样集中出现种类繁多的铋矿物的热液脉型金矿床,目前还不多见。
金矿物成色921~968;抱伦金矿自然金的粒度相对较粗,巨粒金—中粒金占344%,镜下可见14mm的金颗粒,细粒金占175%,显微金占481%;金的赋存状态主要为金的独立矿物,其次为金的铋化物(黑铋金矿)和金的硫化物(硫金铋矿)。还有微量金以类质同象或以混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其他载金矿物中,这些微量金,均为超分散金;金的嵌布形式有:①裂隙金。金矿物(及金矿物集合体)呈细脉状嵌布在脉石英或其他早形成的矿物(如黄铁矿等)晶粒之间或晶洞中;②包裹体金。粒度较细的金矿物,呈包体状分布载金矿物(如黄铁矿、毒砂、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及石英等)中,为超分散金:在通常显微镜下难以察之,借助电子探针和电镜扫描证实有微量金或称不可见金分布在有关载金矿物内。
33 矿石组分及成矿阶段
矿石结构有自形粒状、半自形粒状、他形粒状、交代残留、固溶体分离、镶嵌、筛状、骸晶、鳞片变晶及碎裂等;矿石构造有浸染状、网脉状、角砾状、斑点状、似条带状、片状及揉皱状等。
矿化阶段分为金/辉铋矿阶段、金/黄铁矿阶段、多金属/硫盐矿物阶段及碳酸盐阶段。
4 矿床成因分析
41 流体包裹体特征
由表2可见,抱伦金矿床石英流体包裹体的形态以圆形、椭圆形、米粒状或六边形等为主,少数呈管状;大多数包裹体沿裂隙呈带状分布,包裹体普遍较小,一般在7~14 μm之间,镜下观察未发现包裹体成矿流体有过沸腾迹象。含CO2三相包裹体比较大,为10~25 μm,且CO2含量比较高。
表2 抱伦金矿床含金石英脉中石英流体包裹体特征
42 物理化学条件
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值介于在137~280℃之间,包裹体捕获温度207~309℃,成矿流体密度为0783~0975 g/cm3,盐度268%~715%(表3)。中温偏高的成矿温度说明成矿与岩浆热动力和热液有关,而不是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43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431 硫同位素
抱伦金矿床矿石的δ34S为-23‰~01‰(表4),变化范围很小,非常集中。这表明成矿过程中硫同位素的均一化程度比较高,说明金矿石中的硫与岩浆岩关系比较密切。所以,矿石中的硫可能主要来源于陀烈组变质岩,但明显受到重熔型花岗质岩浆岩源硫的影响和混入。与国内其他金矿床相比,抱伦金矿床硫同位素组成比直接火山热液成因的浙江治岭头金矿床和福建何宝山金矿床富集轻硫,比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变质岩的江西大背坞金矿和福建肖板金矿床稍富集重硫,比成矿物质来源于沉积岩为主的沉积改造型吉林海沟金矿明显富集重硫,而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变质岩、部分来源于岩浆岩的北京崎峰茶金矿床比较相似。(陈柏林,2001)。
表3 抱伦金矿床成矿流体包裹体特征
注: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测试,李荫清,据何知礼(1982)NaCl-H2O体系相图计算。
表4 抱伦金矿床金矿石硫同位素组成
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测试,测试方法为高温氧化法,仪器型号为MAT-251,数据均为相对于国际标准CDT之值。
432 碳、氢、氧同位素
抱伦金矿床氧同位素组成为δ18O石英=110‰~117‰,氢同位素为δD=-61‰~-62‰(表5)。根据Clayton等给出的石英-水体系中氧同位素分馏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式:δ18O石英-δ18O水=A(106T-2)+B(当T≈200~500℃时,A=338,B=-340),并选择包裹体捕获温度230℃和290℃,可求得的成矿流体中水的δ18O水为274‰~754‰,并将其与相应的δD值投于δD-δ18O图上(图3)。
表5 抱伦金矿床矿石中石英、流体包裹体H2O 和CO2的O,H,C 同位素组成
注:δD和δ18O为V-SMOW标准,δ13C为V-PDB标准,资料来源:①据王平安等,样品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使用MAT-251质谱计测定,方法总精度δD值为±3‰,δ13C和δ18O值为±03‰;②据李中坚等,流体水的δ18O值按温度170~330℃区间计算。
图3 抱伦金矿床矿石氢氧同位素投影图
1~3—抱伦金矿床(本文采样,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测试);4—阿尔金大平沟金矿床;5—福建肖板金矿床;6—江西大背坞金矿床;7—浙江治岭头金矿床(δD=8δ18O-10)
投影点位于岩浆水区左侧边部、变质水区的左下角,表明成矿流体以岩浆水和(或)变质水为主,大气降水影响较小。结合地质演化历史分析,志留系沱烈组的区域变质作用发生于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和印支期,区域上虽然有比较强烈的动力变质(如戈枕韧性剪切带)而本区动力变质作用不明显,所以,在变质水和岩浆水之间,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的可能性更大。抱伦金矿床的氢氧同位素组成与福建肖板金矿和大平沟金矿床相似,但是大气降水影响更小一些;比明显具有大气降水来源的火山热液型浙江治岭头金矿床大气降水影响要小得多;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的江西大背坞金矿床相比,尚有少量大气降水影响。所以,抱伦金矿床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有变质水的混入,受大气降水影响很小,反映出成矿流体与中生代岩浆活动的关系非常密切。
44 稀土元素
金矿石为轻稀土富集型,铕异常不明显或无异常,均与围岩千枚岩相似;而与矿区外围花岗岩的重稀土富集型和较强烈的铕负异常明显不同,而且(La/Sm)N值、(La/Tb)N值和(Sm/Nd)N值也更接近围岩千枚岩,不同于花岗岩(表6),但是,金矿石(Yb/Lu)N值介于花岗岩和千枚岩之间,δEu值与其他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变质岩的金矿床中金矿石的δEu值(福建肖板为076~124,安徽五河为095,江西大背坞为075)比较接近。上述特点说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围岩变质岩,仅部分受到花岗岩物质成分的影响。
表6 抱伦金矿及外围岩矿石稀土元素含量及特征值
注:数据由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测试,其中花岗岩和千枚岩为等离子光谱分析结果,金矿石样品为等离子质谱分析结果。
因此,虽然成矿物质以变质岩为主,但是,具有明显的岩浆物质混入的特征,反映出成矿作用与中生代重熔型花岗岩密切相关。
需要指出的是,国内外大量金矿床与同熔型花岗岩有关,但是,本区与金矿床关系密切的花岗岩具有地壳重熔型花岗岩的稀土元素和岩石学特点,且具有比较强烈的结晶分异作用。这是否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抱伦金矿床的金主要来自于地层变质岩。
45 成矿时代
对矿区附近出露的尖峰岭花岗岩体中的新鲜黑云母进行了采样(样品采自岩体中心部位),进行了40Ar-39Ar快中子活化法定年,结果证实该岩体的侵位时代为2366±35 Ma(积分年龄),可以确认该岩体形成于印支早期(表7)。
表7 海南尖峰岭花岗岩体的黑云母40Ar-39Ar 快中子活化法定年数据
注:积分年龄为236±35 Ma,等时线年龄为243±35 Ma(3~10阶段数据);样品质量m=8280mg,照射参数J=0097 12;样品测试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取样地点为尖峰岭采石场,王大英等(2000)的锆石年龄样品采样地点同此。
根据对石英脉型矿石中热液成因白云母的40Ar-39Ar快中子活化法定年分析,获得其坪年龄为21941±063Ma,等时线年龄为21887±251Ma,二者非常接近,而且在误差范围内几乎一致(表8)。依据坪年龄判断,抱伦金矿床确切的成矿年龄为2200~2188 Ma。此外,李中坚等曾测得矿石中热液成因伊利石的K-Ar年龄为2164±31Ma,刘玉琳等测得矿脉中白云母的K-Ar法年龄为221±33 Ma。
表8 抱伦金矿床VⅠ-3 矿体中热液成因团块状白云母的40Ar/39Ar 快中子活化法定年数据
续表
注:坪年龄为2194±06 Ma,等时线年龄为2189±25 Ma(6~11阶段数据);样品质量m=6185mg;照射参数J=0008 206;样品测试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46 矿床成因
成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和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有部分变质水的参与,大气降水影响比较小;成矿元素地球化学背景、硫同位素、稀土元素和初始锶比值等反映成矿物质来源虽然以变质岩为主,但有部分来源于岩浆岩;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反映出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所以抱伦金矿属于发育于下志留统陀烈组浅变质岩系中受断裂构造裂隙控制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参考文献
陈柏林,丁式江,李中坚等2001海南抱伦金矿床成矿时代研究地球化学,30(6):525~532
陈柏林,李中坚,董诚等2004海南抱伦金矿床控矿构造特征及其对金矿化的控制作用中国地质,31(2):139~146
陈好寿1996海南金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研究地球学报,17(3):302~312
丁式江,黄香定,李中坚等2001海南抱伦金矿地质特征及其成矿作用中国地质,28(5):28~34
刘家军,李志明,刘玉平等2003滇西金满脉状铜矿床成矿年龄的讨论现代地质,17(1):34~391
刘玉琳,丁式江,张小文等2002海南乐东抱伦金矿床成矿时代研究地质论评(增刊):84~87
罗镇宽,关康,苗来成2002吉林夹皮沟金矿带岩脉和蚀变绢云母定年及金矿成矿时代现代地质,16(1):19~251
舒斌,王平安,李中坚等2004海南抱伦金矿的成矿时代研究及其意义现代地质,18(3):316~320
舒斌,王平安,董法先等2006海南乐东地区抱伦金矿矿石特征及其成因矿物学意义地质通报,25(6):745~755
赵彦庆,叶得金,李永琴2003西秦岭大水金矿的花岗岩成矿作用特征现代地质,17(2):151~156
(张艳春编写)
中秋节,因为有了美妙的月光而富于诗意,月下正是少年男女们踏歌觅偶的最好时光,因而又是追求爱情的节日。少年男女们于月下歌舞嬉戏,见到意中人便可成为配偶。到近代,这类古俗也仍有所存留,富于情趣。
抛帕招亲
福建省有些地区,中秋之夜有抛帕招亲的习俗。是夜,于广场中搭一彩台,布置成月宫景状,并设玉兔、桂树等。一些未出嫁的姑娘扮成嫦娥,在欢庆歌舞之后,姑娘们将一些绣着不同花色的手帕向台下抛去。如有观众接得的手帕与“嫦娥”手中的花色相同,即可登台领奖。有些未婚的小伙子在交还手帕时,若受“嫦娥”喜欢,则可以戒指相赠。此后,双方可以交友往来,情投者便喜结良缘。
乞月照月爬月
旧时东莞有些妇女相信“月老为媒”,凡家中有成年男女而无意中人者,便于中秋夜晚三更时,在月下焚香燃烛,乞求月老为其撮合。相传中秋之夜,静沐月光,可使妇女怀孕。在一些地区,逢中秋月夜,有些久婚不孕的妇女便走出家门,沐浴月光,希望早生贵子,谓之“照月”。
偷菜求郎
在台湾,中秋夜有未婚女子“偷菜求郎”之俗。妆饰美丽的女子踏着月光,往别人菜圃中偷摘大葱及蔬菜,偷摘到之后便预示她能遇到如意郎君。因此台湾有“偷着葱,嫁好夫;偷着菜,嫁好婿”之谚语。
窃瓜祈子
在湖南的衡阳“中秋晚,有送瓜”一事。凡席丰履原之家,娶妇数年不育者,则亲友举行送瓜,先数日,于菜园中窃冬瓜一个,须令园主不知,以彩色绘成面目,衣服裹于其上若人形。举年长命好者抱之,"鸣金放炮,送至其家"年长者置冬瓜于床,以被覆之,门中念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受瓜者设盛筵款待之,若再事然。妇得瓜后,即剖食之。俗传此事最验云"在衡阳,凡是村里结了婚没有生育儿女的人家,"只要人缘好,村里都会有人给他们"送子"。
在湖南的其他地区,也有以瓜送子的习俗,与衡阳类似、中秋节晚上,趁主人赏月不在屋时,要好的邻居就秘密地为他送子。送子的人必须是已经有儿女的人。他们先选中村里最恶的一户人家的瓜圆,从园中偷一只大冬瓜,在瓜上画娃娃的面目,再用一节五寸长的小竹管插入冬瓜腹内,顺着竹管往里灌水,直到灌满为止。送子人将冬瓜藏在主人的被窝中,等主人回房睡觉时用手拉被,冬瓜娃娃一动,水便顺着竹管流了出来,就像小孩尿床一样。而丢瓜的人家一早起来便骂,据说,骂得越凶,将来生的娃娃越健壮。如果第二年真的生了儿女,便要儿女拜送子的人"干爹"、"干妈"。
在贵州也有偷瓜送子的习俗。晚上偷瓜时故意让被偷的人知道,以惹起怒骂,骂得越厉害越好。瓜偷来后,要为它穿上衣服画上眉,装成小孩的形状,敲锣打鼓,用竹舆抬送,送到无子的人家,接受瓜的人必须请送瓜人吃一顿月饼,然后陪伴着瓜睡一夜,第二天早晨将瓜煮熟吃掉,认为从此便能怀孕了。
安徽歙县一带,中秋节时,大人们让稚童愉人家的倭瓜或者连娘带子的子母芋,泥水淋漓地放到新婚人家的被子里,弄得床褥极脏。用这种方式表示送子。有诗说:"送子中秋记美谈,瓜丁芋子总宜男。无辜最惜红绫被,带水拖泥那可堪。
客家习俗
客家人过中秋吃月饼、赏月等习俗与全国其它各地大致相同。客家人称八月节或八月半。
每逢中秋圆月升起时,客家的人们早早便在庭院、楼台,或屋前的禾坪对着月亮升起的地方,摆出月饼、花生、柚子等果品,准备“敬月光”活动。
拜过月后,一家大小在外面赏月、吃东西。赏月是大人们的事,小孩子一般不会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赏月,而是在皎洁的月色下追逐嬉戏,此时是他们的天堂。而吃东西则是有些讲究的。家长往往先让大家吃这些祭过月神的祭品。在华夏祭祀文化中,有这样的传统,就是在神主享用后,祭者常常会把祭品分吃掉,这样整个祭祀礼仪结束。我们分吃过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赐福,一方面履行了传统的祭祀文化。梅县人的说法是,吃了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气的,吃了会更吉利。
在梅州,除了月饼这个传统的、带有普遍意义的中秋食品外,柚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食品,品种有金柚(沙田柚)、蜜柚或水晶柚。而吃柚子也是有一定的含义的。“像剖柚子叫'杀柚',带有驱邪的意思在里面。也有说剥柚子皮是‘剥鬼皮’,寄寓了驱邪消灾的愿望。”
客家地区的月饼,除普通月饼外,有“五仁月饼”,还有一种用糯米粉加糖压制成大小不一的圆形糕。虽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但客家人始终继承传统饮食文化又在发展民间饮食文化,而中原遗风始终不变。
走月亮、走三桥
吴地有走月亮、走三桥之俗,就是在月光下出游,走过至少三座桥(见顾禄《清嘉录卷八》)。上海也有此俗(见玉鱿生《海陬冶游录》)。所谓走三桥者,明显度厄之味在。
简介
黎族源于古代“百越”的一支,早在秦汉以前就从两广地区陆续来到海南岛定居。“黎”这一专有族称始于唐末,沿用至今。
黎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无文字,通用汉文。
黎族的宗教信仰以祖先崇拜为主,杂以自然崇拜,有些地区还保留着图腾崇拜的痕迹。
因状似倒扣船只而得名的船形屋,是黎族的传统住房。黎族称其为"布隆亭竿",意为“竹架棚房子”。“布隆亭竿”有辅地形、高架形和向金字型过渡三种。其共同特点是茅草房顶,木头或竹子的梁柱,编竹抹泥墙、竹条墙或椰叶墙;屋内设火灶,灶上方悬挂竹筏,作 烤干食物用,屋顶侧面开天窗。"布隆亭竿"中没有间隔和睡床,居住者一般在灶旁铺席席地而睡。现在在黎族 地区这种房屋已不多见,多数住室已为金字顶代替,靠近城镇的黎族人已住进瓦房。
黎族服装以棉麻为原料。黎族人多穿对襟无领上衣,妇女穿对襟无袖开胸上衣,下穿筒裙,裙上绣有各种图案。黎锦是黎族人最为著名的纺织工艺品,以其技术精巧细密、色彩艳丽富于特色而驰名天下,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嚼槟榔是黎族人的一种嗜好,槟榔是待客、定婚不可缺少的佳品。据说槟榔有助消化、驱绦 虫、降血压、提神健胃的作用。
在节日劳动间歇,黎族人喜欢跳“竹竿舞”,通常是在庭院或打谷场上跳这种舞。舞时,两边各蹲4个人,每个人双手平握竹竿末端,按节奏张合敲打,舞者随着竹竿的张合,两脚不断上跳下踏,做出各种美妙动作,舞蹈颇为热烈,引人入胜。
"三月三"是黎族民间的传统节日。节日当天,各村寨都要举行祭祖仪式,青年男女盛装打扮聚集到一起,各自以对歌的形式相邀族外的意中人,随后一对对有情人分散到丛林翠竹中或山间小河边互诉衷肠。入夜,篝火燃起,人们尽情游戏娱乐。天快亮时,恋爱中的男女依依惜别,互送定情信物,相约来年“三月三”相会。
节日
黎族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节日,它们是黎族人民习俗的组成部分,也是黎族社会文化、心理状态的一个侧面。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自己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鬼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除夕”等。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
“春节”
“春节”,在黎族地区一般从正月初一过到十五日。届时,各家各户清扫庭院,修整“船形屋”,贴红对联,洗刷衣服器具,舂米和包粽子,在房门、藤箩、耕牛角等处贴上红纸,以示吉祥。大人们为小孩备鞭炮,买烟花,男女老幼个个穿上新衣服,干干净净,喜气洋洋,一片节日的景象。大年初一清早互相拜年,在外面见面相互道贺“恭喜恭喜,年年丰收,年年幸福”。小孩子高兴异常,蹦蹦跳跳,他们争着向大人拜贺新年,获得糖果、糕点、粽子和压岁铜钱。大人们整日饮酒对歌,通宵达旦。有的则仍按照传统习惯,从大年初一开始,男人集体狩猎,猎获物全村人共同享受。
“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人民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黎族人民通过“三月三”的传统来纪念本民族的祖先和英雄人物。
现在纪念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人数有几千人甚至上万人。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对歌题材广泛,除了情歌,还有农事歌、神话故事歌、祝酒歌,以及说今论古歌等。除了歌谣对唱外,还有“打柴舞”、荡秋千、土枪射击、射箭、摔跤等节目。
“招福”和“牛月”
合亩制地区的黎族同胞,也有另外一些具有民族特点的特殊节日。例如每年三月、七月插秧之后和在十月的“牛月”,要集体举行一次“招福”礼仪式。到时,男女老少都云集到“亩头”的家里,集体跳“招福舞”、“黎家乐”等,敲锣打鼓,通宵达旦。在“牛日”这天,牛主要给牛喝一种“牛魂石”浸过的酒,以示对牛的祝愿,并且为耕牛修牛栏,禁忌杀牛。
黎族的家庭和汉族一样,都是父系小家庭。但合亩地区的小家庭则有显著的特点,直到解放前,它还没有成为完全独立的生产单位。在经济上的作用主要是参加合亩的生产和分配,经营手工业、副业,种植山栏和小块园地,处理私有财产和自己的债务关系等。
婚姻制度实行一夫一妻制。一般由父母包办,从小订婚;姨表不婚,同宗不婚。阶级的“门当户对”已成为习惯。聘金往往要几头牛和一笔不小的钱财。
“放寮”
黎族地区普遍存在着“放寮”的习俗。每个村都有一个至几个“寮房”,黎语称“布隆闺”,女儿长大了便到那里居住。凡是不同血缘集团的男子,都可到“布隆”找寻情人,吹箫唱歌,倾诉爱慕,这体现了黎族未婚青年男女社交自由;但另外一方面,在“放寮”活动中夹杂着不正常的男女关系。同时,已婚的男女也参与“放寮”活动,因而对生产,对家庭和睦,对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黎族地区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相当普遍,非婚生子女一般不受歧视,离婚和寡妇改嫁比较自由。
黎族多同姓聚居。住的房屋,合亩地区多是“船形屋”,一般地区的住屋都是金字形的。
称谓和姓氏
黎族的亲属称谓和姓氏很有特点。黎族人民都按照宗教关系论辈互相称呼,例如伯父的子女不管岁数多么小,叔父的子女无论岁数多么大,都得称呼伯父的子女为哥或姐。 因此,在黎族社会中,往往会听到年岁大的人称一个一二岁的人为哥或姐。在社交中呼唤某人时,只能呼其名字,不把姓氏同名字一起呼叫。
东方县的符姓黎族人原为五个血缘集团,各有一姓氏,每个血缘集团又分为大公、中公、尾公,叫做五姓十五公。五大姓可以通婚,而十五公内部不能通婚,经过若干代后又可以循环结婚。同一黎姓集团,在不同地区分属几个汉姓,虽然汉姓不同,但不能通婚。
服饰
在衣饰方面,妇女束髻于脑后,押以骨簪,披绣花头巾,衣无扣,对胸开襟,有的地方穿“贯首式”上衣,下身穿裙。妇女大都喜爱戴耳环、项圈、手镯、有的一直保持纹面和文身的习惯。男子结鬃,有的结于额前,有的结于脑后,缠头,上衣无领对胸开襟。
丧葬
丧葬仪式各地不同,合亩地区遇有人死便鸣枪报丧,全村或全峒的人都来吊唁,三天不吃主粮,不做重工。一般都用独木棺,不停棺,当天埋葬,不建墓冢。死者如果是男人,葬于本村公共墓地,外村嫁来的女子,则须抬回其娘家由娘家料理丧事,并葬于其父方的公共墓地。其他地区有迷信风水、停棺、打斋、择地建墓的习惯。
勤劳俭朴,敬老爱幼是黎族劳动人民的美德,不论老年人和小孩都总是找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很少有偷闲度日的。黎族好客,对来访客人,都热情地以烟酒款待。
禁忌
在黎族的一些节日期间有许多禁忌,这些禁忌属于迷信观念。但与生产和生活有着一定的联系。比如春节期间禁忌讲粗话、不吉利的话;大年初一禁忌洗衣、扫地,说是怕全家的钱财都被洗掉、扫光。合亩制地区的黎族人在年初一至初五忌田间劳动,牛日、虫日、鸡日等日,亩众不能下田耕作,说是怕禾苗遭受鸟兽侵袭。农历年初一准备上山打猎的人,也忌扫地,否则猎不到野兽。砍山栏一定要选择龙日、马日、兔日等吉祥日,同时亩头不能在日间睡觉,否则庄稼将经不起风吹雨打。在三月八日的牛节里,禁忌杀牛,而且要给牛喝一种用牛魂石浸过的酒,以保来年丰收。人们不得跨过炉灶,不准用脚踩、用刀砍等,如果违禁,据说“灶神”就要发怒,引起家人生病。
语言
语言文字
黎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不同的地区存在着方言的差别。由于黎族在历史上与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黎语的发展受到汉语的极大影响。在各民族杂居区,黎族群众一般都能讲汉语(海南方言),而且在黎语中也吸收了不少汉语的词汇。如今黎族有自己的文字,是一种以拉丁字母的基础的黎文。
住宅特色
黎族人民选择山谷中的小平原、河谷台地或平溪坡地作为村落的地址。选地的原则是;靠近耕地,靠近河川、溪流;地势要高,地形有一定的坡度;地方要“干净”,即野兽要少,不要太靠近交通主干线。其地质表层多为砂质粘土层,下面多为砂土砾石层,土质一般均属良好,承载能力可以满足建筑要求。
黎族的居民村落,多是被高大的阔叶林和灌木林围绕着。因此,在村落外边看不见居住房屋,而且富有亚热带的村落风光,是黎族同胞住地共同的景色特征。
“船形屋”
船形式住宅是黎族人民的传统住房,它是古代遗留下来的“干栏”。在汉族“金字塔”形屋尚未传入黎族地区之前,船形屋曾是海南岛黎族人民的主要住房形式。由于这类房多呈斜向半架空或水平低架空状,故又可称之为干栏建筑的派生类型,是黎族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传统住宅类型。
船形屋的特点是,平面是纵长方形,整个屋子由前廊和居室两都分组成。整个屋顶共如船只形,以竹木构架,藤条捆扎,茅草盖顶,接到地面,屋内不隔间,对头开门,门上屋檐伸展,檐下为休息、置物的场所,一般不设窗户,据说开窗会有“恶鬼”进入屋内,作祟人畜,引起疾病。所以整个房间阴暗,通风采光差。总之,船形屋有防风避雨,冬暖夏凉,还略可兼顾通风的优点。目前,船形屋尚流行于白沙、昌江、东方、乐东、保亭、琼中等县的部分地区。
金字塔式茅屋
它不是黎族原有的,而是黎族人民从汉族那里学来的。其优点是省工省料、通风采光好、易排水等,其特点是整个屋子呈长方形,屋顶用金字顶代替圆拱形的船形顶,屋檐较高,正门在屋前方,有单间、双间、三间、四间和庭院式等多种。
金字屋由前廊、生活室(也叫过厅或客厅)、卧室和厨房组成,入门后就是门厅,过厅两侧为卧室和厨房。房间以过厅最大,一般约为15平方米左右,卧室约10平方米左右,厨房约8平方米左右,过厅是生活起居的中心,在后墙正中多设有神台或神阁架,祀奉祖先。卧室内有木制或竹制睡床和其他一些物品等,厨房置有炉灶、水缸、炊具、烘物架等。
另外,黎族还有居住砖瓦房的,类似内地排房式的家属宿舍。
三石灶
黎族地区的炉灶--三石灶(亦称品字炉灶,马蹄形灶)设在室内,其主要原因是:黎族人民过去经济文化落后,生活困难,冬天只好在居室内生火取暖;黎族地区多蚊虫及疟疾病,室内烟熏火燎的作用有驱蚊避疫之效;还有照顾火种的需要。黎族人住宅,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都属于同一个系统,同一源流的,但也存在一些差异,各个方言区各有特色。
科学知识
海南岛黎族人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当中,无论在生产和生活方面,都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在农业生产中,黎族人民掌握了各种关于农作物生长、土壤鉴别、耕地选择和农事安排的知识。例如稻谷,各地的品种可以分出二十多种,并能根据其生长特性,选择不同的适应土地和植期。在生产实践中,黎族人民还不断积蓄了许多根据当地动物活动和自然现象变化的规律预测气象的知识。
黎族人民善于狩猎,能够根据不同野兽的生活习性,选择适当时间采取合围、追踪、伏击、挖陷阱、钉竹尖、伏枪、弹吊、火攻、放毒等等狩猎方法,效果很好。
妇女精于纺织,而对于木棉的纺织尤具匠心。脚踏纺纱机利用了转轮和传动带。黎族妇女能够利用野生植物染料对布。纱线染成青、黑、黄、黄、红等各种颜色,除此以外还有些地区创造了技术复杂的缬染法。在轻纱上用细线扎成各种花纹,染色后拆开细线,就显露出白色的花纹,再织进彩色纬线,便完成图案精致的织物。这些都是黎族人民经过长期观察和实践,对植物界和织染技术有了很好的了解的结果。
黎族人民很早以前就掌握了制陶技术,能够制造陶锅、陶罐、酒瓶、陶碗、陶瓶、陶盆等等。接近汉族地区的黎族人民还能够像汉族人民那烧窑,制成色泽光滑、花纹秀丽的各种陶器。这些陶器受到邻近各族人民的喜爱,外地商人也从黎族地区大量贩买并将之运至内地销售。
黎族人民对于医药知识的了解也十分深刻。不少草药医生懂得百种以上的草药性能,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病情使用热敷、焗汗、火灸等治疗方法,对毒蛇、疯狗咬伤有许多特效药 。黎族人民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成为制服“瘴疠之地”的佼佼者, 黎医因而成为中华民族中草药宝库中的一部分。黎医治病的基本方法同汉族的中医相仿,分为望、闻、问、切等内容。
在黎族人民中还保留着较原始的历法,一般以类似汉族地区的“十二地支”来计算日月 ,以十二日为一个周期,每日以动物作称谓,如鸡日、犬日、猪日、牛日、虫日……等等。
黎族人民大都使用了汉族的度量衡,但谷亩地区一直还沿用本民族的计算方法。例如:稻谷以束为最小单位,六束为一攒,六攒为一对,二对为一律,二律为一拇。田亩以攒为单位,种多少亩说种多少攒。买卖牛只,以角的长度或以身长来计算其大小,不计重量。数的观念比较薄弱,很少使用算盘。计算复杂的数字,常以稻秆或柴草作实体。
口头文学
由于黎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流传下来的主要是口头文学,它包括了古代神话、故事传说、歌谣、谚语和谜语等各种体裁。在这些民间文学中,许多都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富有生活气息,通过文学的艺术典型,刻画了黎族的风土人情,记录了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事迹,歌颂了人们理想中的英雄人物。
《洪水的故事》和《葫芦瓜》是流传最多的神话传说,它反映了古代黎族人民的生活和斗争情景,特别是“兄妹结婚”的情节反映了原始婚姻制度的一些残迹。《大力神》的故事与汉族的“后羿射日”神话很相似。在许多传说故事中如《天狗》、《约加西拉》等,狗、鸟等动物常作为真善美的正面形象出现。反映阶级爱憎分明的有《五妹和南蛇》、《竹宝筒 》等;批判父母包办婚姻的有《少女和小龙恋受的故事》、《勇敢的打拖》等都流传较多,脍炙人口。
宗教
黎族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宗教体系,但封建迷信很重,流行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而以祖先崇拜为主。这是由于古代生产力极端低下的人们的蒙昧无知和佛教、道教观念影响的结果。黎族的宗教信仰多种多样,并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是属于原始宗教类型。
黎族人民过去相信有阴阳两个不同的世界,在阳世积德行善,以后到阴间方能入祖归宗, 平安无事;倘若一个人德性不善,伤天害理,死后必为列祖列宗所不容,要罚以万般苦役。
黎族原对佛教、道教很是陌生,但佛教的轮回道德观念却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例如认为,人的祸福是命中注定的;前世有罪,后世受苦;只有在今世努力,广积阴德,来世才能享乐等等。
黎族村寨口一般都立有村灶神,是村寨人们祭祀的原始神之一。据说村灶神曾经是保卫村寨安全的英雄。
也许是因为过于迷信鬼神,解放前黎族在日常生活中祭鬼求神活动十分频繁,如婚娶、丧葬、驱邪安家、得子还愿、幼儿取名等,都得请道士念经做法事。
在黎汉杂居地区或接近汉区的黎族葬俗中特别迷信阴阳风水,这与他们的自然崇拜有关。巫术是黎族人民的主要迷信活动,其中有各类占卜,包括杯卜、鸡骨卜、蛋卜这些都是颇具地方特色的卜卦方式。鸡卜、蛋卜、杀牲作鬼,在禳灾祓祸、山猎砍山之中,无不用之,这反映了海南岛多瘟疫的生态环境及黎族传统的游耕渔猎生活历史。
黎族巫师称“鬼公”、巫婆称“娘母”,他们负责沟通人鬼两界,充当传达鬼神旨意的中介人,但又不脱离生产。法器和祭品,多用竹器草藤、葵棕叶雨帽、山鸡毛、稻谷、槟榔、糯米酒等。颇具海南岛地方色彩。
在邻近汉区的地方,由于道教的影响,有少数人相信“华光”、“五雷”、“玄天上帝”等等。基督教也传入了黎族地区,有少数人相信“上帝”,星期日做礼拜,家人生病则念诵“圣经”。但在受到道教和基督教影响的地方,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也还是保留着的。
在旧社会,那些荒诞的迷信,使黎族人民的精神世界带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那时候,黎族地区主要有以下几类迷信活动:
一祭“山鬼”。黎族人民中不少人仍认为山林中的飞禽走兽都是受“山鬼”管辖的,要捕捉猎物,只有得到“山鬼”授意的首领--“俄巴”的同意,才能捕捉到。
二祭“地鬼”。过去黎族人民认为农作物的丰收是"地母"的思赐,祭祀地母以表示期望和感激。合亩制他区祭“地鬼”盛行。
三祭“雷公鬼”。黎族是以农业为主的民族,他们认为云、风、雷等天体现象都有“灵性”,其中最为可怕的是雷公鬼、风鬼、太阳鬼等。
四祭“灶鬼”。人们对火有着一种敬畏和崇拜,担心若冒犯“灶神”,就会受罚。
五祭“祖先鬼”。这是对祖先崇拜的一种表现,黎族人认为祖先鬼比其他鬼更可怕。
黎族人民还有图腾崇拜,在动物方面以蛇、牛、鸟等为主要对象;在植物方面以稻谷、木棉、芭蕉、葫芦爪等为主要对象。
海南省。
海南,简称“琼”。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
海南省的管辖范围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海南省全省陆地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南本岛面积339万平方公里。
扩展资料:
海南的车牌:琼A代表海口市;琼B代表三亚市;琼C代表琼北车辆管理所:儋州市、琼海市、万宁市、文昌市、澄迈县、屯昌县、定安县、临高县。
琼D代表琼南车辆管理所:五指山市、东方市、白沙黎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
琼E代表洋浦开发区;琼O代表政府车辆。
—海南
—车牌
1、蒙古族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2、朝鲜族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3、傣族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
4、东乡族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来源于伊斯兰教。
5、布朗族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 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6、怒族主要节日有:春节,怒语称“吉佳姆”,又称盍司节;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是居住在贡山一带的怒族的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谷神,怒语称“汝为”,原碧江县匹河一带怒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九日,举行祭祀活动,祈祷谷神保佑。
7、塔塔尔族塔塔尔语叫“古尔邦艾提”,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借词,阿拉伯语“卡尔邦”,意为“献身”。古尔邦节,是在伊斯兰教教历12月10日,即“肉孜节”之后70天。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三大节日。
8、壮族,铜鼓节。东兰县隘洞、长乐乡一带壮族传统节日。分别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十五、三十日举行。届时,各村的小伙子组成铜鼓队,把铜鼓抬到村附近的高山顶上,悬于木架,首先击鼓祭祖,然后进行击铜鼓比赛。其方法是大鼓对大鼓,小鼓对小鼓,以四面为1组,每鼓3人,轮换着打,不能中断。以打得响亮动听、节奏明快、耐力持久为胜。比赛往往通宵达旦。同时,男女青年结伴纵声对歌。比赛结束,人们以从家里带来的粽粑等食物进行野餐,欢歌笑语响彻山谷。
9、侗族,花炮节,侗、壮、仫佬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广西三江、龙胜和湖南通道等地。各地节期不一,有正月初三,也有正月十五、二月初二、二月十五和三月初三。以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花炮节最为热闹。主要活动是各村寨组织抢花炮。花炮是用红布(或红绸)缠绕的小铁环,将其置于铁炮顶端,然后点燃放炮,小铁环冲入空中,待“花炮”落地,预定人员即奋力争抢,夺到花炮并送到指定地点为优胜。抢到花炮则意味着吉利幸福,可获得猪、羊、红蛋、酒和镜屏等奖励。花炮分头炮、二炮、三炮,有的地方还有四、五炮。抢花炮仅限于男子,常以一家、一族、一村组队,也可跨村寨自由组队。抢花炮原为还愿求嗣的民间宗教仪俗,现已发展成为群众性文体活动,并列入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项目。
扩展资料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55个少数民族中,节日之多,难以计数。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并要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或祭祀仪式的日子。中国各民族特色各异的众多节日,大致可以分为新年节日、生产节日、青年节日、纪念节日、习俗节日和宗教节日等六个方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