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西死前离奇事件(三毛与荷西结婚6年)

荷西死前离奇事件(三毛与荷西结婚6年),第1张

丈夫荷西死后的第十二年,作家三毛在台北荣民总医院,以丝袜吊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仅48岁的生命。

很多人以为,若三毛与荷西曾有孩子,她便也就有了寄托、便不会落到这般结局。在哀叹的同时,世人也疑惑:三毛与荷西结婚6年为何未曾生下一儿半女呢?

对于这个问题,各种猜测层出不穷。

有人说三毛曾经怀孕过,一次是藏在《死果》里,当时她下体大量出血,军医和当地人的第一反应是她的孩子掉了(流产)。

而三毛自己则觉得这个诡异事件的起因是因为那条捡来的项链(死果),因为有人告诉她这是一种带着诅咒的符咒,她认为自己捡到它后出现这种种奇怪反应,多是因为中了“巫”。

而三毛的另一次怀孕则被传是在荷西死后,好事者还补充说:只可惜因为伤心过度后来孩子和第一次一样夭折了。

持上面这两种看法的人觉得:三毛和荷西一直没有孩子并非因为自己不想要,而是机会不凑巧,曾经有却没保住。

三毛在逗婴儿

关于三毛与荷西无子女的第二种猜测是:三毛的身体有问题。这种猜测的依据是:三毛死前曾在荣民总医院治疗子宫肥厚症,而这个病症会直接影响生育。

这种猜测显然站不住脚,且不说三毛发病是在荷西死后10年,单就这病症是否能导致女人不孕,就相当有待考证。

况且,三毛曾在文中透露过一个细节,她在撒哈拉看见一个极年轻女子被迫嫁人时,曾赠过她避孕套。这就意味着三毛和荷西有采取避孕措施,既然要避孕,自然可以肯定他们身体没有问题。

第三种猜测则是:三毛与荷西爱彼此太甚,觉得孩子是第三者,所以不肯要孩子。持这种观点的多是读者,他们的依据是三毛的一段说笑:

三毛在谈到孩子时曾开玩笑说如果他们生了儿子,荷西可能会掐死他;如果他们生了女儿,三毛可能会把她吊起来打。因为他们都太爱彼此,不能允许第三者插足。

这种看法显然有些儿戏,从当时三毛说这话的情境来看,这显然是玩笑,并不能当真。

第四种猜测则是:三毛怕负担不起。这种猜测的依据是三毛曾公开在文章里写到:

“养一个小人没有问题,但为了一份爱,担一生一世的心,担不起。”

第五种猜测则是: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的生活极其严苛,加上三毛本身喜欢自由,所以她不愿意生养子女。

这种猜测的依据是:三毛与荷西刚结婚时几乎一贫如洗,就连他们的婚床和其他一些家具,也都是三毛用捡来的棺材板做的。为了钱,三毛曾卖过香水,甚至还和荷西一起卖过鱼。

另外,沙漠的医疗落后不适合生养孩子,这里的医疗落后程度让人咋舌,以至于三毛偶尔还得充当医生去“救死扶伤”。

然而,这仅仅是三毛与荷西最初的状态,后来,荷西换了工作、三毛开始写作后,他们的收入迅速多了起来。所以,无条件生养子女的猜测也站不住脚。

实际上,三毛从来不是一个活在俗世里的女子,自然,分析她也不能从世俗入手,而应该回到三毛本身。

三毛是一个纯粹感性的女人,荷西死前,她一直在为自己活,只在荷西死后,她才为父母活了十多年。也因为后期的三毛不再为自己活而是为父母活,所以很多三毛迷固执地认为:真正的三毛早死在了荷西死的那年,或许,三毛自己也是如此认为的。

这样的三毛,注定是想干嘛便干嘛的。对,就是一个“想”字。所以,三毛与荷西不要孩子的理由就是简单的“她不想要”!

这点,早在三毛写《死果》时便被揭秘了,当时,军医和当地人看到三毛下体不断流血后推测三毛流产了。可荷西的反应却是坚决否认,他冲着他们连连嚷道:

“不可能是流产,我太太没有怀孕!”“随便你怎么说,我肯定她没有怀孕!”

在双方感情生活正常、身体正常的情况下,一个男人如此确信自己妻子没有怀孕只有一个原因:他们有非常严格的避孕措施。而之所以如此,则只有一个可能:因为三毛不肯怀孕生子,荷西极其尊重妻子。

荷西是最懂三毛的男人,他从来不会勉强她做任何她不想做的事情,在生孩子这件大事上自然更是如此。因为懂,所以荷西知道,要想让三毛给自己生孩子,只能等,等一个合适的时机,等她哪天突然被什么触动。

最初,三毛决定嫁给荷西,便是因为被他的“照片墙”打动。而她定居撒哈拉沙漠,最初也是因为突然被触动。

三毛流浪在成都

对,就只要被触动便会去做,且从不考虑任何现实因素,一旦去做,即便千难万难也义无反顾,这就是三毛和三毛的行事风格。

深爱三毛的荷西,应当是想要一个爱情结晶的,但相当遗憾的是,荷西没有等来三毛突然被某个点触动而“想要一个孩子”的那天。

如果荷西没有在30岁那年便过世,或许,他终会等到那一天。然而,世间从来没有如果。

三毛突然被某个点触动而“想要一个孩子”的那天,似乎很确切地来了,是在荷西死后!这点,从三毛频繁地与她遇见的孩子合影便可见一斑。

下图抓拍于荷西去世几年后,内容是三毛在路边看到一个老妇人怀抱的婴儿。从三毛当时的笑容和眼神可以看出,她对这个戴帽子的小婴儿很是喜欢。这个时候的她,眼里定有母性的光辉,这和多数读者眼中的她很有些不一样。

下面这张彩图拍摄于1989年,此时,正是荷西离开三毛的第十年,照片上的三毛怀抱着一个三四岁的女童,脸上的表情看得出是在笑,她的手很自然地环抱着孩子。

而孩童则亲昵地躺在她怀里,从照片可以确认,三毛定是和这个孩子有些熟了才能拍出这样的亲昵照。只是,如今已经无从知晓这个孩子的去向了。只知道,当时的三毛和她很亲,像母女一般。

下图拍摄于1990年的成都,此时,正是三毛自杀前一年。途中的她正和一群孩子玩耍,她的头发遮住了大半个脸,但从照片中依旧可以看出当时的她正笑着,一脸的开心。

图中,三毛半跪在地上,右手掌和蹲着的孩子一样放在地上,他们在玩什么已成了永远的谜,但他们浑然忘我一起玩的画面却永远刻在可三毛读者的心里。

这样的三毛,必然是世间独一无二的。

从以上这些照片可以看出,后期的三毛很爱孩子。而三毛爱孩子的原因,极有可能是她被触动了:对,她有了想要一个孩子的冲动。只是,此时,荷西已经不在了。

孩子,大约是三毛一生真正想要却唯一没付诸实践的一件事了。

三毛抱着玩具的姿势极像怀抱婴儿

除这件事情之外,三毛想做的事,都做了,包括自杀。

1991年1月4日,三毛在医院手术完即将出院那天凌晨,在洗手间点滴架上,以极其诡异的方式结束了生命,死时,她身穿着的是一件睡衣。

三毛的姐姐陈田心不认为三毛是自杀,她认为这只是她对死的一种尝试,她说:

“她(三毛)对漂亮是有执念的,我们家人都很少看见她穿睡衣,所以如果她真的自杀绝不会穿着睡衣,一定会风光体面,并且会在众目睽睽之下,而不会悄悄地!”

的确,以三毛的性格,她那天很可能只是想试试用丝袜自杀什么感觉。毕竟,这个感性的女子,几岁时便尝试了几种死法。

或许,真如陈田心所言,那日,三毛心血来潮试了丝袜之后,突然觉得,咦,这种死法好像挺不错,那就这样吧!然后,她便归去了。

三毛离世的当晚,曾给母亲挂了一个电话,她在电话里对母亲说:“姆妈,那些孩子又来了!”三毛后期有幻觉,但她看到的从不是别的,而从来只是孩子而已。

但三毛并没有交代她幻觉里“出现”的那些孩子是怎样的,又为何来找她。所以,她的母亲也不知如何接茬,于是她只好说“也许他们是小天使来陪你了”。电话那头的三毛听完后,悲凉地叹了一口气挂断了电话。

如今,这段对话到底是怎样的意味已不得而知了,她和三毛的死一样,成了永远的谜。

只是,这段过往再次应证了:孩子,对于三毛而言,很重要很重要!

 三毛的丈夫荷西是一名潜水员,在一次出海潜水时遇难去世的。荷西·马利安·葛罗,西班牙人,三毛大荷西八岁,两人结婚以后一直在西属撒哈拉的加那利群岛大加那利岛北部的一个叫做Teide的小镇上定居,1979年9月30日,丈夫荷西因潜水中意外事件丧生,三毛在父母的扶持下回到台湾。1991年1月2日,三毛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

荷西与三毛他们初次相识实在马德里的一个平安夜,婚后定居于西属撒哈拉小镇上,他们在沙漠中悬壶济世,撒哈拉沙漠见证了他们的爱情,见证了他们的笑和痛。荷西是一名潜水员。三毛告诉荷西,每次他潜水的时候,她都要跟着去,都在等在岸边,这样她才放心。造化弄人。1979年9月30日,荷西在拉帕尔马岛的海中潜水时遇意外丧生。那天荷西去潜水,三毛却偏偏陪父母去英国旅游了。荷西出了事。他们临走时的那句再见就这样成了最后一句。三毛不敢相信荷西去世的消息,不敢相信眼前的人是她的丈夫。她让所有人走开,一个人守着荷西的尸体,泪如雨下。荷西之墓位于圣克鲁斯德拉拉帕玛城市公墓。

三毛在书里写道,荷西去世之后,她每天悲痛欲绝。醒了之后,就去墓地,一直到关门再回来。她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 1991年1月4日清晨7时,当台湾某医院的清洁女工轻轻推开一间单人病房的门时,一副可怕的情景出现在她眼前,在坐厕旁的点滴架的吊钩上,悬挂着三毛的身体,身着白底红花睡衣……有人说三毛之死是去赴荷西之约。

但凡自诩为“文艺青年”的,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三毛。她在北非的撒哈拉威,守着心爱的荷西,创作出至今影响万千读者的流浪文学。

六岁那年老师的一次体罚,是三毛流浪一生的导火索。骨子里敏感、抑郁、自闭的倾向自那时起,如洪水一样喷薄而出。她不喜欢学校,厌烦老师的喋喋不休,更是对应试教育憎恨不已。

年少时常常逃课去墓堆旁读闲书,他人唯恐避之不及的阴森之地,对于三毛来说,却是难得的清闲去处。上初中后处理不好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三毛更是躲在家连学校也不去了。幸而开明的父亲遂了她的愿,让她在家自主学习,并聘请一位钢琴教师授课。

三毛是个极度缺爱的人,辍学后得了自闭症,几经反复,在转投恩师顾福生名下学习国画后,才慢慢的恢复健康。她这一生情感如过山车般跌宕起伏,少年时代的爱情不疾而终,青春正好时未婚夫却突遭不测,这些变故随时都有可能引爆三毛敏感的内心。幸而后来遇到荷西,才成全她这一生爱的归宿。

但是上天只给了三毛短短的六年幸福,荷西在一次寻常的工作中不幸溺水而亡。红尘里兜兜转转,她孤独而惶惑,陷入悲观的情绪不可自拔。为逃离尘嚣,三毛浪迹天涯,一次次的不按常理出牌,最终于某个冰冷的冬晨在医院自缢而亡。

有人说,三毛从来就不是红尘中人。无论生死,她的灵魂永远都是那么超然不羁。

和荷西结婚后,三毛在撒哈拉威定居。撒哈拉威曾经隶属西班牙,后被摩洛哥统治。三毛住在撒哈拉威的那六年,爆炸随时随地,枪声从未停过,一直是落霞与孤婺齐飞,原著居民与西班牙统治者“其乐融融”的局面。《沙巴军曹》里三毛就描述过,撒哈拉威人为了抢夺土地占有权,一夜之间几乎杀掉了沙漠军团全营的人。

撒哈拉威气候条件恶劣,一年没有几天好天气,更让人吃惊的是,当地的居民愚昧无知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三毛在《娃娃新娘》写到她的邻居姑卡的婚礼,“最气人的要算看迎亲了,阿布弟下了车,跟一群年轻朋友冲进姑卡的房间,也不向任何人打招呼,上去就抓姑卡的手臂硬往外拖,大家都在笑,只有姑卡低了头在挣扎。”而当三毛质疑十岁的姑卡结婚是否太早了时,姑卡的父亲罕地则不以为然的说,“我太太嫁给我时才八岁。”

撒哈拉威不仅愚昧,还恐怖至极。看《死果》时,我的心跟着三毛的遭遇起起伏伏。而在《哭泣的骆驼》那一章节里,沙伊达被强暴致死那一段,看得我悲愤至极,久久不肯释怀。

撒哈拉沙漠以它博大的胸怀,包容着愚昧、落后的文明,也见证着冲突、鲜血和对抗。风咆哮着吹过沙漠,发出呜咽声,东方第一道阳光从地平线升起,一切又归于平静。

三毛是在一本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上看到撒哈拉沙漠的:一望无际的黄沙上有寂寞的大风吹过,落日将黄昏的沙漠染成鲜血的红色,大地转为一片诗意的苍凉。正是这片土地,给了三毛无法解释,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也坚定了三毛此生一定要去探寻一次撒哈拉的信念。

苦恋三毛的荷西为了照顾好她,默默的收拾行李,提前去沙漠的磷矿公司找了份工作,在坟场区租了房子安定下来,等三毛过去。

三毛执意要去探寻撒哈拉沙漠,起初没有人当真。二十八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几乎寸草不生,且过大的昼夜温差和恶劣的气候,让很多旅者望而却步。朋友都说她只是一时兴起,但这次,三毛剔除了幼稚的想法,与荷西一同,把沙漠里的生活过的诗意而滋润。

“其实,当初坚持要去撒哈拉沙漠的是我,而不是荷西。后来长期留下来,又是为了荷西,不是为了我。”

六年的沙漠生活,三毛说她彻底爱上了这里。她勇敢的经历着一切封建、丑陋、邪恶的事物,也被这里的善良、美丽、温暖而感动。三毛生动俏皮的描述着她所见到的一切,这些,大抵是因为有了荷西的缘故吧。

荷西给了她爱,所以日子再枯燥,她也能让生活开出一朵美丽的花儿来。

“人这一辈子也无法心心相映,他们孤独的只剩下肉体和金钱的交换了。所以请等待那个对你生命有特殊意义的人。”

我听过一段三毛的录音,关于她和荷西的。三毛的声线细腻,嗓音很甜美,谈到荷西时言语间流露出的刻骨情义让人忍不住想要过去拥抱她。上苍太不公平,给人希望又硬生生夺走,没有了荷西,独活的三毛是落寞的。

荷西16岁时与三毛在西班牙相识,当时三毛在马德里念大学,对方只是一个正在读高三愣小子。两人渐渐熟悉后,荷西情窦初开,经常翘课去看三毛。

有一天,荷西对三毛说:“Echo,你要等我6年,我有4年大学要读, 还有两年兵役要服,6年一过,我就娶你好不好?”三毛以为这不过是荷西的一时情动,于是吓唬他说,“赶紧上课去,再不好好上课,你就永远见不到我了!

之后的6年中他们真的没有任何联系,毕业后三毛去了德国和美国,继续着追逐着她流浪生活的梦想。或许是命运的安排,6年后两人重逢于西班牙,荷西她带到自己的屋内,三毛看到自己的照片被放大后挂满了房间,感动至极,才明白对面的少年那颗赤诚火热的心。

婚后两人住在撒哈拉威,生活清贫却充满欢乐。《撒哈拉的故事》里,每一篇散文都提到荷西,她闹,他笑,幸福从文字里溢到每一位读者的心坎。荷西就像她的定心丸,有他在,一切就都有了依靠。

“因为幸福满溢,所以怕得悲伤”,不想此番话竟一语成谶。荷西在工作中意外溺水身亡。三毛悲痛难捱,一度要追随而去。好友日日夜夜陪伴力劝,也为了不让父母伤心,她勉强打消了自刎的念头。

“我生命里的温暖就那么多,我全部给了你,但是你离开了我,你叫我以后怎么再对别人笑。”

1990年,三毛去甘肃敦煌,在月牙泉边,碰见一个索骆驼的妹子,唤为玉莲。玉莲的丈夫在家带娃,刚分了家,公婆分给他们两间大房子。

三毛看似漫不经心的和玉莲交谈着家长里短,字里行间却是由衷的羡慕。文章结尾处,她写道:玉莲,你就是我所得不到的梦。

我想,那时的三毛,一定在思念着荷西吧。

此去天国山高路远,不愿你一人孤单。来生与君再相见,约好一定共白头。

还记得卢前的那首著名的小诗吗?

三毛原名陈懋平,后改名为陈平,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她极其单纯,在单纯中却有一种惊人的深刻。无论是做人还是写作,笔调自然轻快,不经意间说着最在意的人和事。

24岁那年三毛赴西班牙马德里文哲学院留学,在那里认识了荷西,并被这个小自己8岁的男孩子表白。临走前,他曾认真地对三毛说让她等他六年,四年大学,两年服兵役。三毛这才意识到,这个一直被自己当做弟弟的荷西,是认真的。于是三毛拒绝了他,看着满含泪水的荷西消失在茫茫雪地里。这六年里,三毛经历了答应画家求婚后才发现对方是有妇之夫、与德国教师订婚后对方却心脏病突发而死等感情打击,回到西班牙时身心疲惫,也早已不记得与荷西的六年之约。然而到约定的日子荷西却如期而至,并且千方百计联系到了三毛。三毛答应了他的求婚。

三毛曾在《大胡子与我》一文中写到:

结婚以前大胡子问过我一句很奇怪的话:“你要一个赚多少钱的丈夫?”

我说:“看得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亿万富翁也嫁。”

“说来说去,你总想嫁有钱的。”

“也有例外的时候。”我叹了口气。

“如果跟我呢?”他很自然地问。

“那只要吃得饱的钱也算了。”

他思索了一下,又问:“你吃得多吗?”

我十分小心地回答:“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点。”

就这几句对话,我就成了大胡子荷西的太太。

那时的三毛各种情伤在身,不见得有多爱荷西,他们的爱是在结婚以后一点一点加深的。在他们结婚六年之后的一个晚上,三毛把荷西弄醒,告诉他她爱他。这是第一次。那以后没多久荷西就出意外身亡了。

荷西死后三毛一度陷入深深的悲伤之中不可自拔,直到回到台湾,做了大学老师,才慢慢恢复。

三毛曾经有过一段短暂的“忘年情”。三毛从小就爱唱《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她把这些中国民歌带到西班牙,带到撒哈拉去唱,一直唱了几十年。当她有机会去新疆旅游时,特地去拜访了这些民歌的原作者王洛宾先生,此时的王洛宾已经70多岁了。

见过之后,三毛却再也不能平静。她为王洛宾的人生和艺术才华倾倒,包含着敬仰,爱慕,同情……三毛自己也说不清究竟是什么感情,觉得自己的心和这位老人连在了一起,再也难舍难分。她以丰富的想象力,在心中描摹着一位饱经磨难的艺术家的风采,渐渐,年龄的差距模糊了,精神上融为一体。

海峡两岸,鸿雁传书。短短的3个多月,往来6封信件。王洛宾垂暮的心也感到了什么。他写信告诉三毛:萧伯纳有一柄破旧的阳伞,早已失去了伞的作用,他出门带着它,只能当做拐杖用。王洛宾自嘲而诚恳地说:我就像萧伯纳那柄破旧的阳伞。之后,王洛宾延缓了写信的日期。三毛急匆匆来信,责怪洛宾:“你好残忍,让我失去了生活的拐杖。” 几个月后,三毛再次来新疆时,直接就住在了王洛宾的家里,憧憬着一份美好的生活。然而人生经历,生存环境,观念形态,诸多的不同,使她和洛宾之间,无法疏通30多岁年龄差距造成的鸿沟。三毛明白了:年近80的洛宾,生活给他刻下的伤痕太深太深;她的一颗爱心,远不能抚平这位老人深重的心灵创伤。14天后,三毛提着行李,落寞的回到台湾。

然而不到一年,却传来三毛的死讯。为了永远纪念这段情谊,王洛宾写下了一首感人的诗歌《等待——寄给死者的恋歌》:

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再等待

我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

人生本是一场迷藏的梦

且莫对我责怪

为把遗憾赎回来

我也去等待

每当月圆时

对着那橄榄树独自膜拜

你永远不再来

我永远在等待

等待等待

等待等待

越等待,我心中越爱!

三毛自杀的原因随着她的离去成为了永久的谜,或许她天生偏执,或许她为情所伤,或许她真的以为自己得了重病,或许她只是好奇,想要看看死亡是什么样子。无论什么原因,都让人觉得惋惜。无人的深夜,我手捧《撒哈拉的故事》重温那些奇遇和感人的瞬间,那段日子应该是三毛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吧!

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荷西,就如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三毛一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7703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1
下一篇2023-10-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