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90后结婚率:国家民政部门近期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90后”人群约17亿人,男女比例约54:46(男:女),而登记注册结婚的“90后”不超过1000万对,结婚率只有10%多一点,如果按照正常逻辑去推算,现在应该有7000至8000万的“90后”应该已经结婚,可实际的结婚率却相差甚远。 不仅如此,在已经结婚的90后人群中,离婚率竟然高达35%。 如今,年轻人的结婚观念已发生根本变化,不少年轻人把婚姻当成一种负担。 由于结婚生子的成本过高,收入不稳定导致他们的生活成本也会提高,他们就更难组建家庭了。年轻人不想结婚,更不说生孩子了。 虽然鼓励生3孩、4孩,结婚问题没有解决,生孩子是不可能的。
近日,民政部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
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的结婚人数3017万对,同比下降57%,经济发达地区结婚率普遍较低。
如果与5年前同期结婚人数的高位4282万对相比,2018年一季度已经下降了2954%。
专家分析认为,适婚人口数量下降、婚龄推迟、城市化进程加快都是结婚人数不断下降
1987年到2017年,31年的民政部数据显示:“晚婚”现象明显,近5年25—29岁结婚登记的公民占最多。自2003年起,中国的离婚率逐年上升。
年轻人晚婚了,离婚率连续15年上涨从2006年开始,结婚率一直保持上升趋势至2013年,从2014年开始连续4年下降。
过去20—24岁年龄段结婚人数多,近5年25—29岁结婚登记的公民占最多。
年轻人认为“没有遇到合适的人”、“没有能力承担家庭责任”是晚婚的主要原因:
从1987年到2017年,离婚率由055‰上涨至32‰。
为什么年轻人结婚率在不断下降?
适龄结婚群体数量减少,是结婚人数下降的一大原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如果按照22岁算,1996年出生的人目前刚好进入可以结婚阶段。但是,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起,出生人口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从这一角度说,如今结婚人数下降也在情理之中。
同时,婚龄普遍推迟,是结婚人数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年轻人受教育的年限增加,结婚年龄推后现象普遍。据统计,2012年以前,办理结婚登记占结婚总人口比重最大的是20岁至24岁。如今,25岁至29岁的群体成为办理结婚登记新的主力军。《公报》显示,2017年25岁至29岁人口办理结婚登记占结婚总人口比重最大,占369%。值得注意的是,代际间婚育观发生了很大改变。对于很多“80后”“90后”而言,晚婚等现象越来越常见。
分析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受适婚年龄人口数量和结构变化的影响,结婚率仍可能出现持续走低。结婚率降低,可能会影响生育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人口数量和结构
网友:一个人也挺开心提到结婚的话题,不少网友表示一个人也挺开心的,没有必要为了结婚而结婚,现在的年轻人反而更加独立:
提到离婚率升高,有人觉得可能反而是件好事。
还有人觉得“晚婚”的定义本身就有问题,很多人大学毕业就到了晚婚的年龄,但是爱情事业才刚刚起步,所以不着急结婚
90后结婚率11%。
对于新生代年轻人90后来说,结婚的意义与迫切性又在不停地接受着多种思潮的冲击,据民政部门统计,全国90后登记结婚的人数是1000万对,整个90后群体共有17亿人,90%的90后已经到了适婚年龄,最小的90后,今年22岁,最大的90后也已32岁。
再来看,一千万对也就是有两千万人选择结婚,占比占比整个90后群体来看不足1/8,相比于上一辈人来说,这样的结婚率显得有些异常。
假使以男女22岁统一为适婚年龄来看,上一辈人在22-30岁这个区间的的结婚率大远远超出了50%,因此对此来看,九零后不足八分之一的结婚率略显“尴尬”,除此之外,在1000万的新人中,有着逼近35%的离婚率,低结婚率与高离婚率在90后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姻成本过高与人生的新定义
不仅是自我意识的提升,让大部分年轻人开始反思婚姻的意义,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传统婚恋观受到了巨大的挑战,甚至在逐步被“瓦解”。
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这同时也是社会环境催生的产物,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的确有了显著的提高,每个人都有了更多的选择。温饱需求已经不再是首要解决问题,然而想要在这个时代取得成功却越来越难,阶级的固化与贫富差距无数人都看在眼里。
对于大多数出身底层的人来说,逆天改命难于登天,无数人拼尽全力只是为了一家人的温饱,何谈更好层次的精神需求,大部分穷人家庭已经进入了恶性循环之中。
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已经不再是这个社会的特点,婚恋成本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并不是小数目,彩礼,房车,样样上万,年轻人自己都深陷泥潭,又拿什么去结婚。
90后这代人是幸运的,也是无奈的,康庄大道的路越来越宽,走的人也越来越多,无数年轻人不是不想结婚,是不敢结婚,不敢生育,每一笔都是巨款。
而自我意识的提升不仅让他们意识到了传统婚恋观的局限性,也意识到了人生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去体验,将某些必要选项剔除人生规划之中,也能看作是另一种选择。
中国的90后是指出生在1990年代的一代人,他们对婚姻的看法和态度可能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然而,总体上来说,以下是一些普遍存在的观点和趋势:
1 婚姻观念多样化:相比于前几代人,90后更倾向于追求个人独立、自由和自我实现。他们更注重婚姻中的伴侣关系平等、共同成长和彼此尊重。
2 延迟结婚:与之前的一些年龄段相比,90后往往更倾向于推迟结婚的时间。他们更愿意先专注于事业发展、自我成长以及寻找适合自己的伴侣。
3 价值观变化:90后更加注重个人幸福感和情感满足。他们更倾向于寻找真爱和共同价值观相符合的伴侣,并希望建立稳定而有质量的婚姻关系。
4 理性选择:相较于传统观念,90后更多地考虑经济条件、生活质量、家庭背景等因素,做出理性决策。他们更愿意与伴侣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了解,确保婚姻关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5 个人发展优先:90后注重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并更加强调自我实现。他们倾向于与伴侣共同追求目标,互相支持并在婚姻中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需要指出的是,这只是对中国90后整体趋势的一般描述,不代表每个人都会完全符合。每个人的观念和态度都受到个人经历、教育背景以及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不想结婚 其实现在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开放,知道婚姻并不是自己的唯一归宿,是可以随着自己的心意去追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是将自己束缚在婚姻当中。 因为结婚之后就会面临很多的家庭方面的事情,所以这样的生活是很多人都觉得非常的枯燥的,可能结婚之后就要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不断的奔波,让自己没有办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没办法实现自己的梦想之类的。 结不起婚 现在这个社会已经和之前父母辈的结婚不一样了,现在的结婚会互相的判断对方的家庭情况,如果车房都没办法解决,可能就很难可以结婚,所以很多的90后年轻人必须靠自己努力挣钱。 结婚之前基本上两个家庭就要把关于两人车子房子的事情解决,之后才会成为一个家庭,已经很少有裸婚的可能性,因为两个人结婚之后就会面临孩子的问题,孩子出生后的花销可不是一般的大,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养育一个孩子太困难了。 事业 虽然很多人觉得女生好好的找一个有实力的男人酒魂就是最好的事情,但是这个想法在很多90后的意识当中并没有那么的重要,有时候90后甚至将自己的事业看的比婚姻还要重要。 所以现在的女强人越来越多,虽然现在网络上对于女强人并不是非常的赞同,但是每个人有每个人想要实现的价值,如果每个人都是一样的生活方式,那么这个人还有什么特色呢,连自己都活不出来人生也不会太精彩。 为什么90后结婚困难2 为什么90后不愿意结婚 一、离婚率太高,没有安全感 社会发展到现在,年轻人的感情观念越来越淡薄。很多刚认识三两天的男女,就能在各自的社交软件上公布恋情,成为情侣。彼此之间还没有真正了解,却已经成为了男女朋友。 甚至,很多相恋一两个月的情侣,在一时冲动的情况下就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最终却发现彼此并不适合自己,婚后的生活有着种种矛盾,最终又草率的离婚。 随着离婚率越来越高,很多未婚的年轻人,就开始恐惧了,既然两个成年人走不到白头,为什么还要结婚,这不是彼此折磨吗还不如一个人过,挺好。 二、压力太大,谋生问题让年轻人喘不过气,没心思恋爱 现在这个社会,压力不断增大,很多年轻人谋生都成了问题,就更加不会想着去恋爱。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他们最真实的想法就是,自己有钱总会得到自己想要的。所以在谈到感情的时候,他们大多是一笑而过。 有些年轻人经历了感情的伤痛,曾经被人欺骗过感情,所以他们不愿意再次尝试,将自己封闭起来。经历了太多周围人婚姻的不幸,所以在提到婚姻这个词的时候,他们内心有所恐惧。 索性专心工作,不让自己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到恋爱中去。 三、父母催婚,相亲太过于讲究利益化 越来越多年轻90后不愿谈恋爱,不愿结婚,可父母却着急,看着别的同龄人都结婚生子,自己的儿女却还孤身一人,心里十分不好受,面子上挂不住。 所以,父母会逼迫子女去相亲,哪怕不是为了自己,为了父母,为了传宗接代,也要结婚。 可是,面对父母的催婚,90后感到的只有压力,没有关怀,这让他们更加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孤独感更重。 可是,自古忠孝难两全,面对父母的逼迫,大部分年轻人还是会妥协,只有少数人硬抗。 面对家庭和各方面的压力和催促,他们不得不接受父母的安排,向生活妥协。 可是,相亲市场上,几乎很难找到真爱。相亲太过于讲究利益化,与其说谈恋爱,结婚,不如说交易,寻找彼此价值相当的人进行等量交换,资源置换。 如果条件没谈拢,几乎就不会有结果,也不会结婚。 这对于年轻人来说,简直是一种悲哀。 与不爱的人结婚,真是太痛苦了,与其这样,还不如单身。 我曾经问过一个事业有成的学长,为什么30岁的年纪,还没有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 他说,大学的时候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但在毕业之后,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两个人分道扬镳。如今那个女孩子,已经成为了别人的妻子,也有一双可爱的儿女。 而在得知女孩结婚之后,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拼命提高自己,才有了如今的成就。 但他发现,当他取得一定的成就之后,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在接触到一个陌生异性的时候,对方的表现,不得不让人觉得,并不是喜欢他这个人,而是仅仅因为他的个人条件不错,适合结婚,仅此而已。 他从内心就抗拒这种将他当成长期饭票的婚姻,而不是真心喜欢他这个人。所以他一直单着,事业上蒸蒸日上,但个人感情却是一片空白。或许在他内心里,依旧还留恋着学生时代的那个女孩。可是,往事不能再重来,那个女孩已经结婚生子,而他也不再是当初的那个穷小子。在偌大的上海,已经奋斗出了自己的事业。 他说,他也曾经因为父母的要求,去参加过相亲。可是,他发现相亲的女人,总是把利益看得比感情更重要。他们不是为了相互认识相互了解,而是找一个合作伙伴,结婚共度余生。 结婚的目的并不是因为两个人三观相合,对彼此有感情。而是为了完成父母的任务,找一个自己不抗拒的人,草率地决定自己的婚姻。所以,在那之后,他没有再理会父母的催促,没有再参加过任何的相亲会。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学长的渴望更像是一种奢望。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遇到一个异性就是缘分,而能够在自己遇到的异性之中找到一个真正适合自己,愿意陪自己共度余生的女人,更是难上加难。学长才会在事业有成的时候,更加奢望遇到真爱,所以才一直保持着单身。 总结: 并不是现在的年轻人都抗拒婚姻,拒绝恋爱。而是面对现实生活,生存问题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或者,看到别人离婚,自己也恐惧婚姻,拒绝步入婚姻殿堂。 大多数人觉得,婚姻只是为了完成父母的心愿,被迫结婚,而不是感情水到渠成的结果。 所以在对待婚姻的时候,多了一份冲动,少了一份严谨。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青年男女在结婚之后,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离婚的原因。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可人终究还是要面对现实,学着长大,逃避不是办法。如果因为没钱,那就努力工作,让自己的物质丰富起来。如果因为没有遇到爱情,不愿结婚,那就请耐心等待,爱情总会再次出现。人的一生中,总不该只会爱上一个人。
90后举办婚礼的花销,是无法平均计算的,需要按照当地的习俗和生活水平去看。现在网上也没有太多参考,只有2017年的时候北京婚博会,发布的一项数据 。当时公开表示,一个90后结婚在不包含婚房和装修费用的情况下,需要花费248万左右。当年北京人均薪资只有9791元,一个年轻人不吃不喝也要攒两年多。
当然,这个计算的仅仅是消费,不包含彩礼和份子钱。如果把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加上,年轻人在没有父母的帮助下根本结不起婚。
1、2017年的记录
在网上能查询到的记录,是2017年北京婚博会的数据,当时得出的结论是248万左右。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数据是纯粹的婚礼花销,像是酒店、礼服、蜜月旅行、婚纱照、婚礼服务、珠宝饰品等,不包含房产、汽车、彩礼、装修等费用。
当年的月平均工资大概在9791元,在不吃不喝的情况下,需要两年左右才能攒够。不过我们都知道,年轻人花销大,北京地区的生活支出也很高。按照中等地段的租房看,每个月能攒下一半已经不少了。年轻人想要结婚,最起码要工作个四五年,前提是有父母给准备婚房和彩礼。
2、不同地区不同开销
当然,北京属于高消费地区,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城市,花销自然要高一些。不过对于婚礼来说,真不是一个小事。拿农村地区讲,办酒席、彩礼、各种见面费用就不是一个小数字。
而农村还有习俗,那就是有婚车,就算请亲戚朋友帮忙,最起码一辆车一百,还要配两盒好烟。考虑到整体工资的比例,在消费压力方面,大城市和小城市基本没有太大区别。一个年轻人想要结婚,没有父母帮助基本无法完成。就算有父母的帮助,可能也要欠一笔钱。
3、彩礼、房子
其实对于结婚来说,婚礼产生的费用只能算是一小部分,真正的大头是彩礼和房子。在城市里可能相对好一些,农村简直是漫天要价,随随便便可能都是十几万或者二十万。除此之外,往往还要有车、有房、有店铺。现在年轻人生活压力比较大,普通城市的月薪也就四五千,减去每月的花销,根本剩不下多少。与其说是年轻人结婚,倒不如说是掏空父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