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乔传》是当年很火的一部剧,由赵丽颖、林更新主演,讲述了一代女侠楚乔的成长故事。
这部剧的演员阵容强大,其中李沁在其中饰演的元淳一角也特别出彩。元淳在剧中是一个比较鲜明的角色,这个人物的经历也有一个明显的转折,从善到恶的转折。
而转折的原因是元淳被燕国士兵侮辱。元淳无疑是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她被侮辱的原因恰恰跟她的爱人燕洵有关。因为燕洵当时说了一句话,“将元淳公主和裕王送回国。”
(一)元淳和燕洵一开始就注定是悲剧元淳苦恋燕洵多年,从小就喜欢燕洵,一直把他当作自己未来的夫君看待。而在燕洵心里他并不爱元淳。元淳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小公主,原本的她活泼、善良,天真无邪,默默幻想着与燕洵的爱情。
她会为了和燕洵说上几句话就开心一整天,也会因为燕洵的一句话不开心一整天,但是第二天她又恢复了那个活泼机灵的模样。
燕洵是一个质子,对元帝自然没有多少好感,到他尚且分得清是否,所以他不会反感元淳,但也仅仅是把元淳当做妹妹看待,不会产生感情。
(二)燕洵本意并无害人之心,只是他心太大了在燕洵父母亲族被残忍杀害的时候,他也正式黑化。而此时的元淳依旧抱着对燕洵无法放弃的爱苦苦追随着燕洵,她还抱着一丝希望。
燕洵在和元淳大婚当天起兵造反,这个举动将元淳推入了十分尴尬的境地——两个人已经大婚有媒妁之言,元淳此时也算是燕洵王妃,但也恰恰因为还没有夫妻之实,所以元淳也算不得燕洵真正的王妃。
当元淳再次头破血流地追寻到燕洵的时候,燕洵也只是冷冷地命令人“将元淳公主和裕王送回国”,如果说燕洵在大婚当天起兵造反是打元淳的脸,那么此时此刻这句话就是直接将元淳推向深渊。
燕洵造反,此时两国自然是剑拔弩张,士气愤怒。燕洵这句话本来是想跟元淳和皇家撇清关系,不承认二人的婚姻关系,但是他并没有想到在这句话在士兵眼里相当于一个暗示,暗示这是帝国公主,并不是本国王妃。
在这个剑拔弩张的时刻,元淳无疑被推上了断头台。
匆匆赶来的楚乔看到的是已经被燕国士兵玷污悲痛欲绝的元淳,当她下令杀死侮辱元淳的士兵的时候,士兵言之凿凿,说“曾经这个公主的国家的王亲贵族,也将我们的妻子儿女玷污杀害,为什么我们就不可以玷污他们的公主?”
这番话也正印证了燕洵那句“将元淳公主和裕王送回国”的严重性,可以说是元淳被玷污的导火索。
试想,假设燕洵并没有说那句话,即便他不想带元淳走,可以说一句“把王妃和其弟送回国”,那他手下的士兵绝不敢对元淳怎么样。
燕洵的本意并不想伤害元淳,只是想跟她划清界限,但是就因为他心太大,忽视了此刻的环境,忽视了士兵的愤怒,忽视了元淳此刻的处境,他心太大。可怜元淳被折磨侮辱,从此失去善良,活成了一个可怕的人。
(三)归根到底,元淳被玷污的原因一个是燕洵过于自私,一个是元淳爱得太卑微。燕洵没有考虑过元淳对自己的付出,也没有考虑过元淳的处境,简而言之,他并没有在意过元淳,尽管当初质子的时候元淳对他百般保护,可以说元淳的感情甚至是他的免死金牌。
燕洵因为仇恨和所谓的对楚乔的喜欢一直在辜负着元淳。而元淳呢,爱燕洵爱得过于卑微,即便在燕洵已经悔婚造反之后,元淳依然不顾个人安危卑微地追寻到燕洵身边。元淳对于燕洵的爱已经超越了自己,即便她知道燕洵并不爱她。
元淳的遭遇实在让人心疼,所以她之后黑化,不断报仇,变成了一个可怕的刽子手,她将仇恨迁怒到楚乔身上,痛恨燕洵,杀害自己的父皇,同时也在不断地侮辱着贬低着自己。
只能说,燕洵和元淳的双方原因造成了元淳的悲剧。而燕洵的一句撇清关系的话将元淳推向了深渊。
善良是一种修养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要想得到别人的爱,首先要学会爱别人,一个善良的人一定是温暖的人,乐于助人的人,懂得珍惜和感恩的人,不会因为因为小事而斤斤计较,也不会因为得失而过喜过悲,做事肯为他人考虑,小到帮助一个人,大到心里装着芸芸众生,每一次伸出双手都带着暖意,每一次回眸都留下浅浅的笑靥。善良是人生舞台最动人的旋律,如湛蓝的天空,干净通透,如开在红尘岁月中的兰,散发着宁静与淡泊,诠释着生命的云淡风轻。
夏完淳(1631-1647),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灵首(一作灵胥),乳名端哥,南明诗人,民族英雄。明松江府华亭县人(现上海市松江),家住郡城西花园浜。完淳父夏允彝为江南名士,与完淳师陈子龙创立几社。夏完淳受父亲影响,矢志忠义,崇尚名节。天资聪颖,早慧,5岁读经史。当时陈继儒曾写诗赞:“包身胆,过眼眉,谈精义,五岁儿。”7岁能诗文,9岁写出《代乳集》。允彝出游远方,常带完淳在身边,使他阅历山川,接触天下豪杰。从陈子龙为师,又受知于复社领袖张溥,在文章气节方面,深受二人熏陶。少年时即胸怀大志,至十一、二岁,已“博极群书,为文千言立就,如风发泉涌;谈军国事,凿凿其中。”一次他问岳父钱栴:“今日世局如此,不知丈人所重何事?所读何书?”丈人惊愕,一时无从回答。
崇祯十六年(1643年),与同县友人杜登春等组织“西南得朋会”(后改为“求社”),成为“几社”的后继。次年春,农民起义军席卷北方,完淳自称 “江左少年”,上书40家乡坤,请举义兵为皇帝出力。
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下江南,完淳年15,随父、师在松江起义抗清。失败后,夏允彝投水自殉。乃追随陈子龙与太湖义军联系,参谋义军领袖吴易军事,继续从事抗清复明活动。不就,太湖义军被包围消灭。完淳泅水脱险。复明意志坚定不移。因痛心国事,作《大哀赋》,文采宏逸,情词哀惋,见者无不感叹惊佩。
顺治四年春,明鲁王赐谥夏允彝为“文忠”公,并遥授完淳为中书舍人。完淳写谢表,连同抗清复明志士数十人名册,交与专在海上往来通信联系的秀才谢尧文,使赴舟山呈与鲁王。谢在漴阙候船,被清兵拿获,解送提督吴胜兆处系狱。后吴胜兆反清事败,清当局得完淳所书谢表等,于是南京总督军务洪承畴,秉承清摄政王意旨,按名册严缉夏完淳等,务要一网打尽。
完淳避在嘉善岳父家中,曾秘密西行受阻,返回松江,决定渡海至鲁王处,再图大举。不幸于六月底被清当局侦获逮捕,取水道解往南京受审。船过细林山(即辰山),想起老师陈子龙,作《细林夜哭》诗,以表哀悼。船过吴江,又作《吴江夜哭》诗,以悼念吴易。
押至南京,洪承畴亲自讯问并劝降,说:“童子何知,岂能称兵叛逆?误堕贼中耳!归顺当不失官。”完淳挺立不跪,佯为不知审讯大院就是洪承畴,高声答道:“我闻亨九(洪承畴字)先生本朝人杰,松山、杏山之战,血溅章渠。先皇帝震悼褒恤,感动华夷。吾常慕其忠烈,年虽少,杀身报国,岂可以让之!”当左右差役告诉他堂上“大人”就是洪承畴时,完淳更声色俱厉地说:“亨九先生死王事已久,天下莫不闻之,曾经御祭七坛,天子亲临,泪满龙颜,群臣呜咽。汝何等逆徒,敢伪托其名,以污忠魄!”洪承畴色沮气夺,无辞以对。时钱栴亦被捕,意志沮丧。完淳在旁勉励说:“今与公慷慨问死,以见陈公于地下,岂不亦奇伟大丈夫哉!”使钱得全晚节。 在狱中谈笑自若。自被捕至狱中写下得诗,名《南冠草》,都是慨世、伤时、怀友和悼念死者之作,慷慨悲凉,传诵千古。继其父所作之政论集《续幸存录》,分析南明弘光王朝败亡得原因,识见超卓。如谓“南都之政,幅员愈小,则官愈大;郡县愈少,则官愈大;财赋愈贫,则官愈富。斯之谓三反。三反之政,乌乎不亡?”故郭沫若惊叹“完淳不仅为一诗人,而实为备良史之才者也。” 九月十九日,被押出处斩。临刑,立而不跪,神色不变。死年才17岁。死后,由友人杜登春、沈羽霄收殓遗体,归葬于荡湾村夏允彝墓旁。
夏完淳短暂的一生中,著有赋12篇,各体诗337首,词41首,曲4首,文12篇。他15岁前的早期作品,受拟古主义影响,内容比较单薄。如《青楼篇》、《杨柳怨》等诗,描写“醒来锦袖飘歌院,醉后红牙唱酒楼”的游冶生活,反映了他作为贵公子的思想局限。但在明亡之后,他投身抗清义军,所作诗文迥然一变。表现为:①不再以拟古为主旨,而是直面人生,正视现实。如《军中有作》、《军宴》、《江城》、《避地》、《即事》、《翠华篇》等诗,小令《狱中草》,套数《自叙》、以及赓续其父所写的《续幸存录》等等,记述了江南亡国之变和自己抗清斗争的史实。叙事抒情,都有生活实感。②展示了高昂的抗战激情和坚定的民族气节。他投笔从戎之后,“风骈霜胝,提襟短衣,备人世之艰辛,极忠臣之冤酷”,以血泪写了《大哀赋》,抨击了明朝廷弊政,剖析了亡国原因,描写了“竿木群兴,风云毕会;兴六月之师,振九天之锐”的战争经历,表达了“乾坤重照,日月双悬”的复国志向,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同样的思想内涵,也见于《易水歌》、《博浪沙歌》、《南越行送人入闽》、《题曹溪草堂壁》、《霸图》等大量诗中;而在他被捕后写的《南冠草》中,有了更大的发扬。如其中《别云间》写道:“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寄内》:“九原应待汝,珍重腹中身”等句,都充满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壮志豪情。③他虽备尝艰辛,终遭失败,但作品中流露出昂扬的乐观精神。如《哀燕京》诗写道:“风云江上钟山气,夜看牛斗伫中兴。”《土室馀论》文中也说:“呜呼,家仇未报,匡功未成。赍志重泉,流恨千古。今生已矣,来世为期。万岁千秋,不销义魄;九天八表,永厉英魄。”充满了光复故土的必胜信念。④直抒胸臆,不事雕琢,形成朴直爽朗、慷慨悲壮的创作风格,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如他悼念老师陈子龙的诗《细林野哭》:“去岁平陵鼓声死,与公同渡吴江水。今年梦断九峰云,旌旗犹映暮山紫”,“呜呼抚膺一声江云开,身在罗网且莫哀。公乎公乎为我筑室傍夜台,霜寒月苦行当来”,真挚的战斗情谊,极为感人。正如陈均在《夏节愍全集序》中所评:“故其忠肝义胆,发为文章,无非点点碧血所化。”
夏完淳的作品先曾编为《玉樊堂集》、《内史集》、《南冠草》、《续幸存录》等。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吴省兰合编为《夏内史集》,颇有遗漏。嘉庆十二年(1807),王昶、庄师洛编刻为较完整的《夏节愍全集》,14卷。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重加校订,编印为《夏完淳集》,为今日较完备的通行版本。
诗作有:
别云间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即事
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
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
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
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绝句(四首选一)
扁舟明月两峰间,千顷芦花人未还;
缥缈苍茫不可接,白云空翠洞庭山。
精卫
北风荡天地,有鸟鸣空林。
志长羽翼短,衔石随浮沈。
崇山日以高,沧海日以深。
愧非补天匹,延颈振哀音。
辛苦徒自力,慷慨谁为心?
滔滔东逝波,劳劳成古今。
卜算子
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
十二玉阑干,风有灯明灭。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
婆罗门引·春尽夜
晚鸦飞去,一枝花影送黄昏。春归不阻重门。辞却江南三月,何处梦堪温?更阶前新绿,空锁芳尘。
随风摇曳云。不须兰棹朱轮。只有梧桐枝上,留得三分。多情皓魄,怕明宵、还照旧钗痕。登楼望、柳外销魂。
夏完淳《遗夫人书》译文
夫人:
你我结亲才将三月,就遇到(我即将离世的)大变故,竟然连累了你,要依靠别人来照顾。(此前)你却从不曾因为我们夏家荣盛或者败落而感到高兴或愁苦。你我之间的感情虽然称得上举案齐眉,(你我分离在即)可又怎能相比呢?贤惠、淑静、和顺、孝敬,要同时具有这些品质自古都是难事(而你竟然都有了)。痛心的是现在我(面临国破家亡的境况)不得不勇赴国难,我死之后,夫人你又不能不活着。因为上边有两位老人,下边还有一个幼女,这奉养老人、抚育孩子的事我又能托付给谁呢?然而我劝你好好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荒芜的田地,长满了蔓草;原来是夫唱妇随的好夫妻,现在却做了阴阳相隔的隔世之人。(你)青年失去了丈夫,可你仅仅才十八岁呀;沧海横流,又到了世事变迁的时际了(注1)。你孤孤单单一个人,靠什么来维持生计呀?令人悲伤呀!说到这里,我肝肠寸断,拿着笔心中痛酸,唯有对着纸流泪;想写又(不知道写什么)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想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一句话也说不出。我就要死了,就要死了!心中已乱!平生常替他人出谋划策,能侃侃而谈,今天想为夫人你想想(将来的安排和打算)思绪却像是乱丝积麻,(茫无头绪)。我死后的事,只能全凭你裁度处理,我什么也说不上、说不出了!放下笔吧!
去年在江南扶立新君继位,大家都得到了(新君的)典封,各有官职,而唯独我不曾接受。夫人啊夫人,你也算是大明(正统)遗臣的夫人呀!(注2)我连累了你,我耽误了你,我还有什么可说呀!呜呼悲哉!见这信如同见我!
敬致夫人秦篆
注1 :“丁百六之会”,丁是“正值、当……之时”的意思;“百六之会”,是古代道家说法中罪厄来临的期限。这里指天下大乱、国家兴亡灾难。
注2:夏完淳没有接受新君的封典,此处却说夫人是“明命妇”,我想可能是指所立新君不是明朝正统后代,夏完淳仍不改变自己是大明正统的臣子,所以这么说。或许另有解释,请自解。
字面意思尚可理解,关键是读者阅读的心态。我做不到用文字渲染来把读者带入到夏完淳深深的悲伤和无奈情绪中去。才思有限!
文 | 笔沐渔鱼 编辑 | Daisy、Leham
2009年,在大云山的汉朝江都王刘非墓出土了一个银制带钩,长度不足4厘米,制作极其精巧。
它的精巧之处,在于带钩沿中线可一分为二,里侧有铭文“长毋相忘”,其中一侧为阴文,另一侧为阳文,二钩相扣则呈现为一个带钩,用于腰间束衣。
长毋相忘:
是永远不要忘记彼此的意思,意指墓中主人与爱人长相思念、绝不会忘记对方的情意。
而这份情意,穿越两千年的风风雨雨,来到了我们的面前。
即便在今天,“长毋相忘”也是一句能在一瞬间打动人心的表白或承诺。
随同这个银带钩一起出土的,还有一个能证明主人身份的双面铜制印章。
她是与西汉江都王刘非一起陪葬的34位妃嫔之中的一位,丧葬规格只是三等。
她的第一任丈夫就是江都王刘非,刘非去世后,她又先后嫁给刘非的儿子刘建和赵王彭祖。
三任丈夫,都是王侯。
淳于婴儿嫁给第三任丈夫赵王。
死后,葬于第一任丈夫刘非墓内。
淳于婴儿的出身,同无数个古代后宫妃嫔一样,史料记载几乎为空白。
汉朝时嫔妃们的丧葬规格分为四等,淳于婴儿的墓只是三等,可见她在江都王府中的品阶并不高。
不高的品阶,却享有其他嫔妃所没有的象征权力的印章与代表爱情的银带钩,这个淳于婴儿,凭什么得到如此厚爱?
淳于婴儿嫁给江都王刘非的时候才16岁,因为年轻貌美,得到了刘非的宠爱,很快就当上了王妃。
但好景不长,淳于婴儿嫁给刘非4年后,他就去世了。
刘非去世后,淳于婴儿被刘非的儿子刘建霸占为妻,一起生活了6年。
后来刘建因为参与造反,被汉武帝杀死。
之后,赵王彭祖娶了淳于婴儿,并相伴生活了近20年。
如果说,16岁的淳于婴儿初嫁时被刘非宠爱是因为天生美貌,那后来两嫁王侯、几十年一直受宠,一定与淳于婴儿长期自律的形象管理有关。
古代男子对妻子的要求不像现代 社会 那么高,大多男人都喜欢娶漂亮的妻子回家,不仅自己赏心悦目,也是对外炫耀的一种资本。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现代男人也同样如此,谁不想有个漂亮老婆长相厮守呢?
有人说:
我长得不漂亮,如何取悦老公呢?
其实,长得漂亮只是先天的优势,但外在形象的最大优势,在于自己后天的管理与打造。
学习化妆基本技能、淡妆出行,勤于锻炼、塑造身材,不暴饮暴食,规律作息。
这样的妻子,就算达不到天仙容貌、魔鬼身材,也会赢得丈夫的尊重与爱惜。
很多漂亮女人婚前热衷于打扮,一旦嫁人或者功成名就,就很快放弃对自己形象的管理。
不爱梳洗打扮,穿着邋里邋遢,或者放开肚皮随便吃,不愿锻炼身体。
久而久之,丈夫或者朋友们看到的,就是一个“垮掉”的中年妇女。
像演艺圈中比较知名的李湘与张惠妹,放弃或忽略对自己形象的管理,失望的人会越来越多,更不必谈爱人能否永远坚守在旁。
而同样身在演艺圈中的孙俪、刘涛等,就很懂得对自己形象的自律管理,良好的管理效果不仅让她们在事业上一直顺风顺水,将自己的婚姻也经营得有声有色。
淳于婴儿能在几十年中一直受宠,说明她对外在形象的自律管理一定是很到位的。
否则,哪位王侯会一直喜欢一个不修边幅的王妃呢?
只有做到长期自律的形象管理,才能保持丈夫对自己爱的热烈体验。
淳于婴儿墓中与银带钩一起出土的,还有一枚双面铜制印章。
江都王刘非陪葬的34位嫔妃中,只有淳于婴儿的墓中有这枚印章。
这枚印章分为两面,一面刻着“妾胜适”三个字,是她在王府中的号;另外一面刻着“淳于婴儿”,是她的名字。
这枚印章,就是淳于婴儿的身份证明。
在古代,只有皇帝的大臣才可以称“臣”, 只有皇帝的女人才可以称“妾”。
这枚印章显示淳于婴儿的号是“妾胜适”,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虽然淳于婴儿的品阶不高,但在刘非心中的地位却是很高的。
印章对于古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权力或身份的象征。
陪葬的34名嫔妃中只有淳于婴儿有印章,说明只有淳于婴儿具备使用这枚印章的能力。
据有限的史料记载,刘非在世时给了淳于婴儿很多特权,比如替他处理一些文书方面的工作等。
这有限的史料,却反映出淳于婴儿不仅识字,而且对于时政或管理有相当独到的见解。
若非有如此才情,刘非也断不会轻易地让一个内宅女子插手文书处理等类似工作。
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若出现一个有才又有思想有见解的美貌妻子,有能力的丈夫一定如获至宝般地宠爱,并给予她自由发挥才能的天地。
正如那在后宫中自然脱颖而出的芈月、武媚娘等一干出色女子,才情,才是她们的最大杀伤武器。
这种对才情欣赏认可的宠爱,才是真正的宠爱,无关出身,无关外貌。
这种独具一格的才情,放在今天,其实就是与丈夫的共同语言与共同成长。
婚姻的保鲜秘诀之一,就是始终要与爱人保持一定的共同语言,并与爱人一起共同成长。
正如邓超对孙俪的宠,两人有着演艺事业的共同语言,当邓超的事业继续攀升之时,孙俪也毫不含糊地推出一部部反响优秀的作品。
旗鼓相当的婚姻双方,保鲜期才有可能更为长久。
没有共同语言的婚姻,或者只有一方前行的婚姻,即便能长久不分离,也不会是精神丰茂的婚姻。
淳于婴儿,应该就是靠自己的才情,得到了三任丈夫的格外青睐。
有自律美好的形象,有独具一格的才情,淳于婴儿能长久吸引爱人的另一个特点,应该就是她秀外慧中的性情了。
古代女子绝大多数都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因而在品性上差异化并不大。
有的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温顺听话,逆来顺受。
有的骄纵蛮横,不讲道理,与丈夫时常吵闹。
有的喜欢做那长舌妇,常日里家长里短地乱搅和,容易导致家庭矛盾重重。
这样的嫔妃,多多少少都会给丈夫带来各种各样的心烦与麻烦。
这个淳于婴儿,必定不是那不得丈夫心的没性格、没涵养、没大局观的一般嫔妃。
她懂得丈夫身为王侯的不易,懂得他对外参与时政的不易,懂得他对内面对偌大一个家庭调和的不易。
这种懂得,使得她能心平气和地接受丈夫的偶尔不顺,理解他的种种苦衷。
这种懂得,可能转化为深夜的一杯羹,酷夏的一碗茶,案头的一次整理,甚或是休憩时的一次闲聊。
这样灵性体贴的女子,哪个男人会不爱?哪个男人不想与她长相厮守?
也正因为如此,只有她,才拥有了那独一枚的印章,才有了那只有两人才知道的银带钩里的“长毋相忘”。
这可能就是现代人所崇尚的灵魂伴侣吧。
就像钱钟书先生与杨绛先生的一生,他们虽然没有许下“长毋相忘”的诺言,但却用自己丰厚的笔与书,书写了远比“长毋相忘”更为厚重的爱情。
当然,美丽有才却性情暴戾的女人,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其人。
这样的女人,成由美丽与才情,却败在了不够美好的性情上。
有人说:
性格决定命运。
这是句经历了千百年验证,实际存在的客观事实。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好的性情,是婚姻成功的一半。
没有好的性情,估计连经营婚姻的耐心都没有,又何谈爱情与婚姻的长久呢?
一个银带钩,一个两千年前的爱情信物,唤起了我们对永远爱情的好奇,对长久婚姻的向往。
仿制的银带钩,一时间也曾经成为很多年轻伴侣争相购买的爱情信物。
仿佛带钩在手,期待的爱情就会一直相伴左右。
其实,带钩只是一个带钩,只是一个物件罢了。
美好的爱情与美满的婚姻,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她们的本质是一样的。
作为一个女子,想要一直拥有爱人的宠与爱,只有盼望是不够的。
自律地保持自己的形象,不间断地学习提升自我,培养自己良好的性格,理解并包容爱人的不易,努力经营自己的家庭。
这样的婚姻,想不幸福,都很难。
爱自己,就做那聪慧的淳于婴儿,为自己赢得心中的银带钩。
END
插图 | 橙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