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星杨佩洁单身7年闪婚成功,闪婚18年老友,为何双方父母却都不知情?

女星杨佩洁单身7年闪婚成功,闪婚18年老友,为何双方父母却都不知情?,第1张

根据台湾媒体报道,35岁的台湾女明星杨佩洁宣布结婚,结婚对象是自己18年的好朋友,关于女星杨佩洁单身7年闪婚成功,闪婚18年老友,为何双方父母却都不知情?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杨佩洁和好友是闪婚,在社交平台上公布结婚喜讯之后,双方父母并不知情。其次,杨佩洁和老公已经认识18年了,双方已经足够了解。他们在谈恋爱五个月之后就火速去事务所登记结婚,好友和粉丝们都表示非常震惊,而且双方的父母还不知道,一切来得太突然。最后,杨佩洁已经单身七年了,终于在40岁之前把自己嫁出去,这是一桩喜事。双方父母都在电话里表达了对新人的祝福,杨佩杰的妈妈更是表示,女儿的人生只要开心幸福就好了。

一:杨佩洁和老公已经认识很多年了。

杨佩洁和好友是闪婚,在社交平台上公布结婚喜讯之后,双方父母并不知情。

二:结婚是双方一时之间做出的决定。

杨佩洁和老公已经认识18年了,双方已经足够了解。他们在谈恋爱五个月之后就火速去事务所登记结婚,好友和粉丝们都表示非常震惊,而且双方的父母还不知道,一切来得太突然。

三:杨佩洁马上就要40岁了,选择和老友结婚是最正确的决定。

杨佩洁已经单身七年了,终于在40岁之前把自己嫁出去,这是一桩喜事。双方父母都在电话里表达了对新人的祝福,杨佩杰的妈妈更是表示,女儿的人生只要开心幸福就好了。

关于女星杨佩洁单身7年闪婚成功,闪婚18年老友,为何双方父母却都不知情?大家还有什么想要补充的,欢迎在评论区下方留言。

 郑龙华——无手著名摄影家

 郑龙华,男,1959年5月生于浙江省临安市。幼年失去双手,1981年开始自学摄影,他先后在国内外举办过各种形式的摄影展览,并多次在各种影赛中获奖。郑龙华于2006年5月20日在家乡浙江省临安市启动“生命之光”——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100位残疾人精英的摄影活动。经两年多的时间,他先后独自走遍全国100多个县及港、澳、台地区,行程达63719万公里,采访了各行业100位残疾人精英,拍摄45万余幅,整理文字素材52万字,撰写采访手记1986万字。2007年5月,郑龙华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

 由他拍摄的100位成功残疾人士的照片《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中国百位残疾人成功人士》,展示了没有健全的手或脚、甚至身体不能直立的残障人士的成功故事。

 49岁的郑龙华说:“我选择展示他们阳光的一面,而不去关注他们肢体的残缺。尽管拍摄残缺更有视觉冲击力,但我希望这些作品能带给人们希望和鼓舞。”为了这组照片,他花了近3年时间。

 他用镜头记录了一个个成功的残障人士:虽失去右手但创立了“谭木匠”木梳传奇的谭传华、虽由于幼时疾病腿部行动不便但创立的反病毒软件、虽由于先天佝偻身高不足1米却坐着轮椅宣传环保的甘肃省清水县秦亭镇店子村袁建明……郑龙华要展示残疾人的“健全”生活。“我希望这些作品是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大家照到自己:这些伤残人士在这种情况下做事都能成功,每个人都更应该用心做事。”

 如郑龙华所努力的,照片鼓励了很多参观者。北京第四聋人学校18岁的葛斌用手语说:“来看展览之前,我感觉非常迷茫。但看到这些照片,我很感动。我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拼搏努力。”他指着一个肢残运动员的照片说,“我能够感受到她很努力!”

 北京第四聋人学校19岁的刘建超用手语说:“我来自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那里很多人和我们一样,不幸成为残疾人,他们更需要用这些故事来进行励志教育,勇敢地面对生活。”

 从1岁落入火炕失去双手后,郑龙华对于生活的磨砺便不再陌生。他用双腕夹笔写字、两次考上大学却被拒收、找工作碰壁……困顿中,同学寄给他台旧相机,22岁的他开始用双腕操作这台“精密仪器”,走街串巷为村民拍照,两年后在上海第一次获奖。  “摄影让我第一次有了自信。以前我很内向、封闭自己,因为我清楚自己跟别人不一样。”……、郑龙华说,“当别的摄影师,拍拍我的肩膀说,‘老郑,拍的不错啊’,我才觉得我和他们一样,在艺术上也能创造出好作品。”

 残疾人的生活体验与他人不同,郑龙华觉得最大的不同是“困难多于顺利,每做一件事都要付出很多”,“残疾人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在他看来,对残疾人最致命的打击是“失去信心”。

 郑龙华曾在浙江省临安市残联工作,这段经历让他更熟悉残疾人的感受:“残疾人比较敏感,有时,你的一个眼神、一个不屑的动作,在常人看来没什么,但对于残疾人可能就不一样,他们可能会多想。这也可以理解。”

 在他看来,社会对残疾人的保障近年来提高得很快,包括教育就业等,但“仍滞后于社会发展”。此次残奥会对志愿者培训中有一条原则广为传播:帮助残疾人时,要先征得对方的允许。“他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去做。比如残疾人有时更需要自食其力地工作,而不是等救助。”

 杨佩——无臂也想飞

 杨佩,女,汉族,1990年生,肢体残疾,陕西省平利县人。9岁时遭高压电击,虽然失去双臂,但始终乐观向上,不向命运屈服。如今小杨佩跟随母亲远赴北京打工,心中一直有个愿望,待有了一笔钱后,要继续学习深造,然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她特别喜爱唱歌、跳舞,希望将来能拥有一个自己的残疾人艺术团。

 家住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兴隆镇蒙溪街村的杨佩,身上有很多不安分因子。村里的变压器放在村中央,孩子们来来往往总喜欢拉着高压线线杆的斜拉线玩,9岁那年,一天吃过午饭上学去的她走到变压器前时,习惯地用手拉了拉斜拉线,但她没有想到这次斜拉线已经松开并碰上了高压线。

 命运在一瞬间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截肢对于还没开启自己绚丽人生的她来说,意味着学业的废弃和生活的无着。  从那以后,家里更困难了,父母只好另作安排:父亲带着弟弟留在家里,而母亲带着她选择了外出打工挣钱。没了手,连自己的生活都很难自理,更不用说打工赚钱了。小杨佩自己慢慢练以脚代手,练就了一双灵活的双脚。但现实又实在是太残酷,没有一家单位肯接纳无手的杨佩,无奈之下,她选择了乞讨的生活。

 杨佩很清楚残疾人要自立,必须先要自强、自信。自强就得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如果没有专长,就不能找到工作,即使有了工作,迟早也会被淘汰。她想根据自身的条件,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然后努力学习、钻研,使自己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她现在的乞讨是在聚资,她的梦想是攒够了钱,去完成自己的学业,使自己有文化有知识,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她最喜欢做的事是跳舞,她的梦想是做一个艺术家,一个无臂的舞蹈家。

 杨佩从未失去对生活的梦想并坚信能从逆境中熬过来。她是平凡的,平凡得就如路边的一棵小草,默默无闻;她又是不凡的,能够在逆境中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哪怕乞讨,也是为了飞翔

 黄宇——赢得美好生活的“玻璃娃娃”

 黄宇,男,汉族,1967年生,肢体残疾,中共党员,上海市徐汇区人,现上海“小雨亭”刻字工艺品商社经理,系上海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他先天性成骨不全,导致下肢严重残疾,没有进过一天校门,参加远程大学教育,取得了英语自考多项单科结业证书。1991年创办“小雨亭”刻字社,从100元的启动资金滚动发展,现已成为年营业额60余万元的中型服务企业;解决了15名残疾人和下岗工人就业,曾被评为上海市肢残人百强明星和自强模范。

 在繁华的大上海长乐路,有一家刻字工艺品商社名叫小雨亭。创办这家小雨亭的主人叫黄宇,先天性成骨不全,连打喷嚏或在床上翻身都可能骨折,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导致死亡。他的生命就像玻璃一样脆弱,成了“玻璃娃娃”。黄宇十三四岁时,30多年来他至少骨折过40多次,导致全身畸形,其痛苦令人难以忍受!

 黄宇母亲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梦云,六十年代曾在《智取威虎山》中扮演李勇奇母亲。儿子将永远是个残疾人,她内心的酸痛只有自己体味。为了给儿子治病,她带着小宇跑遍了北京、上海所有的大小医院,但专家都说目前还没有治愈的希望。由于肌肉萎缩,也无法整形,儿子两条腿和肢体的其他部分渐渐地都弯曲变形了。残疾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小宇不能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学习,非常痛苦,但他也认识到痛苦伤心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坦然地去面对残疾,勇敢地去抗争,生活才能美好。

 知识丰富了他的'精神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黄宇开始要学一门技术以谋生,终于在一家刻图章的小店当起了学徒。虽然工资只有36元钱,却拥有了第一份工作,日复一日他风雨无阻地上班,因为这是他融入社会自食其力的开始。一干就是5年,功夫不负有心人,黄宇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为他的创业奠定了基础。他说:“机会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任何摆在你面前的机会都不要错过。”1991年,他萌发了自己创业的念头,得到父母和朋友的支持,创办了“小雨亭”刻字工艺品商社。开业至今,经过17年的发展,现在拥有两家门市部、一间工作室,面积加起来也有200多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30余万元,一年的营额将近70万,公司共有12名员工,一半是残疾人。对于这点,黄宇有他自己的想法:“生意场上各种各样的企业家很多,如果单单跟别人比每月能赚多少钱,我远远比不过别人,但是能够帮助身边的残疾朋友,真正做一件对社会有益的事,对我这样的残疾人来说,比赚钱有着更大的意义。”黄宇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先后担任上海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市残联青年委员会主任,2002年被评为上海市自强模范,2003年被评为徐汇“十佳青年”。2004年春,黄宇与一位温柔贤惠、楚楚可人的上海市坐式排球运动员共结连理,迎来了美好的生活。

 李智华——“足艺”大学生

 李智华,女,汉族,1984年生,肢体残疾,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人,西安欧亚学院艺术设计系本科在读。一场大火失去了双臂,她没上过高中,通过顽强学习,考上了大专又专升本,现备考2008年书法系的硕士研究生。2005年4月初,国家教育部、中国残联、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国青少年向身残志坚的李智华学习。

 1984年2月14日,李智华出生在内蒙古扎鲁特旗伊和背乡赵家堡村的一户农家。爸爸是一个老实憨厚的农民,患有精神病的妈妈硬是由人按着才生下了她,她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1984年5月23日,父亲李国林外出寻找疯癫的妻子,出生没几个月的李智华一觉醒来将煤油灯碰倒,瞬间炕席、被子相继燃烧起来……无情的大火改变了她的一生。经过抢救,李智华保住了生命,却永远失去了双手。

 家庭贫寒的李智华,又偏偏失去了双手。对于她个人而言,是顺从命运的安排还是与命运抗争,她选择了后者,她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奋斗做到和常人一样。哥哥姐姐上学去,李智华总是悄悄地跟在后面,校园里的欢声笑语,让她感到一切是那么新奇。她渐渐地学会了用脚趾夹着铅笔写字,刚开始时铅笔头怎么也夹不紧,她就用绳子把铅笔和脚趾捆在一起,绳子松了,就使劲勒。为了能写好一个简单的“0”,她竟整整练了1天,脚被磨得又红又肿。内蒙古的冬天特别冷,由于不能穿袜子,智华的双脚长满了冻疮,但她却从不哼一声。1990年9月,赵家堡村小学开始招收一年级新生,李智华却因为残疾进不了教室,她便拿几块砖头垫在脚下,悄悄地站在窗外听课;没有课本,她牢牢记住黑板上的每一个字。有一次老师提了一个问题,班里的孩子们没有一个能回答上来,这时,却从窗外传来李智华清脆而准确的回答声。在老师的帮助下,李智华终于走进了课堂。

 1998年夏天,小智华如愿以偿考取了旗重点中学——鲁北一中,也就是在这时,妈妈的病情却加重了,于是小智华产生了一个想法:牺牲学业,照顾妈妈。鲁北一中的领导知道她的情况后,决定收她为函授生,每周派老师为小华授课。从此,她一边做家务照顾妈妈,一边坚持学习。2003年6月7日,她走进了普通高考的考场。8月15日,接到了西安欧亚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她终于用一双小脚叩开了高等学府的大门。

 许许多多的单位和个人都在关爱着她的学习生活。对于社会给予自己的资助,李智华也努力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回报社会。2000年9月,她和姐姐在包头市学习,姐妹俩每天的生活费只有3元钱。当得知同学申怀宝面临失学时,她们每月向申家寄20元钱;2003年非典,哥哥给李智华邮寄来300元卖牛粪的钱,可李智华却把这笔钱给同学们购买成防护用品;2004年,她被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评为“十佳学习之星”,同年,她又在陕西省大学生书法大赛中一举夺冠;2005年4月初,国家教育部、中国残联、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国的青少年向身残志坚的李智华学习。

 2006年7月,大专毕业的李智华被一家单位聘用,单位发给她1000元的月工资。在得知13岁少女马依曼患白血病时,李智华将自己首月工资,全部打入医院账户,作为马依曼的治疗费用。多年来,李智华还一直给农民工子女做书画辅导。《隐形的翅膀》这部**真实地反映了李智华奋斗的经历,李智华没有双手,如同没了翅膀,但她勇敢地面对人生,靠驾驭一双脚,照样在生活中飞翔。

 高志鹏——暗黑中捕捉闪亮音符

 高志鹏,男,汉族,1974年生,视力残疾,山西省吕梁人,现为太原市盲童学校音乐教师。6岁时因手术失败导致双眼失明,13岁随民间学艺,18岁成为太原市盲童学校插班生,28岁考入中国戏曲学院。他集写词、作曲、演唱、演奏于一身,至今已创作数百首歌曲,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近百家媒体对他的事迹进行过报道。

 高志鹏出生在吕梁山区兴县,6岁时因手术失败双目失明。8岁那年,他让妹妹拉着他的手到学校门外听课,被老师发现,让爸爸把他领回了家。爸爸摸着他的头说:“孩子,你跟人家不一样,爸爸教你拉二胡吧!”从那天开始,他踏上了音乐旅途,在自己心灵的舞台上演绎起不灭的火焰和无尽的执着。高志鹏11岁时,二胡水平就已超过了父亲,当他得知了“阿炳”的故事后,便下定决心要做一个盲人音乐家。他“摸”懂了《二泉映月》,也在音乐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他跟着鼓乐班的师傅们沿九曲黄河一路苦学,学会了各种民间小调、晋剧曲牌,学会了唢呐、笙、箫、笛子等鼓乐班的全套乐器。15岁那年,父亲为他买了8件乐器,让他组建了自己的鼓乐班。从此,这位少年盲班主带着一伙明眼人,开始在陕西、内蒙古一带的农村闯荡。几年下来,他挣下的钱,不但贴补家用,建了新窑洞,而且还为两个哥哥娶了媳妇,供妹妹读完了初中。在外闯荡的高志鹏第一次听说在太原有一所盲校,他心中又开启了一扇窗户,独自一人去太原市盲校求学。在省残联领导的帮助下,他成为太原市盲童学校的一名大龄插班生。

 在盲校学习的两年间,每到星期天,志鹏便抱着吉他、二胡到街头卖唱,挣学费和生活费;上课时间又以饱满的激情,投入于学习和创作中。1994年,他创作的歌曲《心声》,在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升华奖”新歌征集中,荣获词曲创作一等奖;歌曲《满天繁星属于你》,在全国第二届盲聋学校学生艺术汇演中,获得一等奖及创作奖。当中残联主席邓朴方把奖杯送到他的手中时,他感到茫茫黑夜中有了繁星般的点点希望。

 盲校毕业他留校工作,2000年在中残联的关怀下,他成为中国戏曲学院首位盲人进修大学生。在正规化、高节奏的教学环境中,为了赶上学习的进度,他几乎每晚都守在琴房,根据盲文和课堂的录音资料一点一点地摸索着指法。进修是拿不到学历的,2002年高志鹏便参加了成人高考并成为中国戏曲学院一名正规大学生。经过顽强拼搏,高志鹏不仅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他创作的歌曲《走出圪梁梁》、二胡曲《黄土情怀》,还分别荣获全国第六届残疾人艺术大赛金奖、银奖。更令同学们啧啧称奇的是,他利用业余时间,拜北京盲校李红伟为师,靠着用手摸,竟然用半年时间学会了一般得用三年时间才能掌握的钢琴调律技能!

 如今,高志鹏的心中有了一个“神州万里行”的计划。他准备用两年时间,走访全国百所高校,为高校师生免费演奏自己的音乐作品,分享他捕捉到的照亮人生的音符。

 陈燕——中国第一位女盲人钢琴调律师

 陈燕,女,汉族,1973年生,视力残疾,一级钢琴调律师,北京市人。现北京新乐钢琴调律有限职责公司总经理,系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调律分会会员。幼年患先天性白内障双目失明。22岁毕业于北京盲校钢琴调律班。2002年10月建立北京钢琴调律网,2004年出版《陈燕:耳边的世界——中国第一位女盲人调律师的自传》,同年12月被江苏卫视和新浪网评为《感动2004》十大真情人物。

 盲人钢琴调律师陈燕的故事有点传奇,但都是真的。3个月大的时候,因为先天性残疾,陈燕被父母遗弃,是姥姥收养她并抚养成人。

 陈燕自小对音乐比较感兴趣,学过很多乐器。自打学调琴开始,她每一天总是十三四个小时泡在钢琴边,仔细摸,用心记。学调律还务必会修琴,一个盲人手拿锤子钉钉子、刨子刨木头,受伤总是难免的,学习调律那段时光,她手上就没有一块好肉。

 4年学习,陈燕掌握了欧美最先进的钢琴调律技术,但信心满怀的她立刻遭遇了残酷的现实,当时国内的人还无法理解盲人调琴师这一行业。几经周折,一家大的琴行经理考核后同意录用。但经理为难地说,这份工作需要上门为客户调琴,你此刻的状况挨家上门也太困难。再说路上车很多,出了交通事故,琴行要负责的。

 为了熟悉地形路况,她请家人帮忙,把图上的地名、车站、胡同小区等一一抄写成盲文,一一记熟。有一位用户不期望盲人调律,她到用户家后,凭着眼睛仅存的一点光感,跟用户走到钢琴前,连调带修干了两个小时,客户试弹后很满意,并说他的两台琴以后都请陈燕调。这时陈燕告诉他自我是个盲人,对方不好意思了。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陈燕给自我立了一个规矩:与客户见面时决不告诉自我是盲人,调琴结束后,必须要告诉用户自我是盲人。她说:“给用户调完音后,我除了教给用户一些保养知识外,还要给用户弹一首优美的曲子,这时才告诉他,我是一名盲人钢琴调律师,用户感到十分惊讶。你是盲人,你怎样来的?你调琴的时候,眼睛一向跟着手动呀!每当那个时候,我觉得自我是一个成功者。”真正在调琴这个圈子里闯出名气,陈燕靠的是技术。她将8000多个钢琴零件熟记于心,并能及时发现影响音准的零件,调出正确的音律。到目前,她已给上万个家庭的钢琴做过调音,足迹遍布在北京的大街小巷。

 为了帮忙更多的钢琴用户,陈燕开通了全国第一条钢琴公益热线,每一天晚上7点到10点,她都会守候在电话机旁。在钢琴调律的路上,她最大理想就是让全国的人都明白,盲人完全能够从事钢琴调律工作。

 陈燕不仅仅拥有娴熟的调琴专业技术,她还创造了许多盲人第一的奇迹:中国第一位女盲人钢琴调律师,中国盲人中第一个写自传的,第一个会骑独轮车、游泳、骑自行车、开卡丁车、滑旱冰、练跆拳道的盲人等等。陈燕说,不管路有多漫长、有多艰辛,她都会“笑对人生”。她是该笑,因为她为自我“调”出了一派光明。

 汤展中——美术学院研究生

 汤展中,男,汉族,1981年生,肢体残疾,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人,现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研究生在读,系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先天性无双臂,以足代手,生活、书法、作画,1993年荣获首届“中国十佳残疾少年成才奖”,1996年获联合国教科文颁发书画作品优秀奖,1997年着有《双脚与人生》一书,引起全国的关注。1999年,他如愿考上了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4年后,又顺利考上了该校国画专业的研究生。

 一出生就被认为是“怪物”,因为他的双臂只有十多厘米长,并且软弱无力,上方连着两只各长了3根手指的小手掌。然而他在成长中凭借毅力用口和脚作画,竟考上了广西艺术学院国画专业,并成为该省第一位残疾研究生。其口书、足书作品获省、国家级大小奖项20余次、国际奖2次;他还是中国百名好儿童好少年奖与全国残疾少年儿童成才奖获得者。1997年着的《双脚与人生》一书轰动全国。他,就是无臂书画家汤展中。

 汤展中与书法结缘,缘于一次偶然。一天,哥哥放学回家后,用毛笔写描红作业。他觉得很好奇,跑到厨房,用脚夹了块小木炭,在地上学哥哥写字。这一幕,让刚干完农活回来的父亲看到了,父亲想:乡下人逢年过节和红白喜事都喜欢写对联,何不训练儿子练好书法,以后靠卖这换口饭吃。

 转眼间,汤展中到了上学年龄,父亲带着他去小学报名,学校却委婉地拒绝了。父亲并没有放下,第二天又去找校长说情,一个星期后,他最后进了学校。二年级暑假时,汤展中被推荐进县城的暑假书画学习班。报名时,他当场用脚夹着毛笔写了一首诗,把接待的老师看得目瞪口呆。此后,老师开始教他用右脚练习书法。汤展中先是用脚趾夹笔,从夹不住到夹得脚趾都红肿;上课的时候,不管天多冷,一双脚都露在外面;写字时一向弯着腰,背部的酸痛是家常便饭……半年后,他硬是用脚写出一笔工整漂亮的字。

 之后,他听说用嘴含笔也能写字画画,便自我练起来。刚开始,口水流得到处都是,牙齿也麻麻的。但他没有放下,时光一长,嘴巴成了第二书画手段。为了挣学费,他每个寒暑假都到桂林市一些旅游区为游客写书法,一个假期下来,学费、生活费都解决了。

 上高中后,汤展中更是把卖作品的区域扩大到上海、广州、深圳,乃至全国。他自豪地说:“从上高中开始,我就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我和哥哥的学费,都是卖作品赚的,为了赚钱,已经好几个年头没在家里过年了。”汤展中在潜心研习书画的同时,并没有落下学习。1999年,他如愿考上了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4年后,又顺利考上了该校国画专业的研究生。2005年8月,汤展中在参加第四届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时,被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相中,成为该团的一名演员和行政工作人员。现已成为中国残疾人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和南宁一所特教学校兼职老师。

 成功后的汤展中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没有忘记广西的残疾人朋友,总想为残疾人群体做点什么。他成了南宁市舍得残疾人职业学校的一名兼职老师,一有空,就去教学生绘画。他收了4名盲人学生和4名健全人学生,教他们画国画。他说:“教盲人绘画很需要耐心,我自身又是个残疾人,困难重重,但我会克服困难,尽量把他们教好。”汤展中追求的不只是饱暖的生活,也不只是幸福的感受,他要追求一种境界。他正在努力的愿望是漂洋过海去英格兰,把残疾人书画事业发展到国外,挑战人生的一座新的高峰。

 周云蓬

 披肩的长发、宽大的墨镜、如影随形的吉他、天籁般纯净的歌声……这是中国盲人民谣歌手周云蓬留给观众的最初印象。

 周云蓬是标准的“70后”,但心理上却有着远大于实际年龄的沧桑。小时候,病魔就缠上了这个不幸的孩子。身患眼疾的他,跟随着母亲的脚步,四处求医问药,别的小朋友童年都是彩色的,而他的童年经历单调又令人绝望,充满了火车、医院、手术室和酒精棉球的味道。九岁那一年,他什么都看不到了,眼前一片黑暗。视觉的最后印象是动物园里的大象用鼻子吹口琴,以后,这个镜头,反复在他脑海中出现。梦中,他是笑着的,醒来后,他哭了!

 黑暗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要用它寻求光明!顾城的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用在周云蓬身上再合适不过。在盲童学校读书的他,以后不仅上了高中,还读了大学。在大学期间,他最喜爱的书目是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和加缪的《局外人》。在大学里,周云蓬非凡的艺术才华得以充分展现,他创办了民刊,并开始写诗和歌曲,并在大学里开演唱会。大学毕业后,周云蓬开始游历全国,并以弹唱为生。四处漂泊的经历,赋予了他无穷无尽的灵感:灵敏的耳朵,让他的音乐更加纯净、细腻。他录制的音乐,开始广为人知。在他的博客里,他这样介绍自己:新世纪的候鸟歌手,冬天去南方演,夏天在北方唱,春秋去海边。媒体开始第一次用“音乐公民”来评价这位歌者。周云蓬不仅在音乐上拥有卓越的才华,在诗歌创作上,也有着过人的天赋。他认为音乐和诗歌是不可分离的孪生兄弟,他一直致力于“弥合诗歌与音乐的分离”,并在2009年,获得珠江国际诗歌节“诗歌探索奖”。

 面对自身的不幸,周云蓬好像总是视而不见。他用诗一样的语言这样描述道:蛇只能看见运动着的东西,狗的世界是黑白的,蜻蜓的眼睛里有一千个太阳。很多深海里的鱼,眼睛蜕化成了两个白点。能看见什么,不能看见什么,那是我们的宿命。我热爱自己的命运……

 有记者问:你九岁就失明,这是否从精神上摧毁了你。他淡定地回答:不会的,那时我还没有精神,灾难来得太早,它扑了个空!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一帆风顺。遭遇挫折和不幸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把灾难看得过重,它就是一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笑对不幸和磨砺,灾难会认为它找错了人,只能在坚强者面前甘拜下风!

《你是我久等的归人》是一本由陈麒凌著作,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出版的2015-9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文章吧我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是我久等的归人》读后感(一):等,那久不归的人

《你是我久等的归人》,特别喜欢这个书名。久等你的回归,无论是爱人还是家人,只要你认为值得,那么就是 值得久等的。书中长短不一的十八个故事,讲着有关亲情和爱情的事,不同的故事,不同境遇,共同等候的都是,那个翘首以盼的归人。

第一个故事中的那只羊,在最后还是活了下来,没有变成汤,原先讨厌憎恶的人也都松了一口气。一只原先惹全部人员讨厌、在临近被杀的日子却又不约而同的被惦念,想起这只羊带给这个冷漠城市的热闹。羊本身是微不足道的,但羊身上有着不同的寄托,张奶奶虽然与儿子住在一起仍无法排遣的孤独,小区孩子单调的童年生活,有了这只羊便有许多热闹等等,这是一只大家久等的羊。

书中其他讲爱情的故事,两两在一起,都是久等才等到的命定之人,结局有喜有悲,喜就是在一起,悲就是分开。不同的人不同的故事,久候来的人,不一定会就此不再前进,永远的留在你的身边。

在落山风里遗失彼此的小卓和阿毅,他们是那样的相似,同样的单亲家庭,同样的倔强,甚至字体都一模一样,命定的恋人,他们如果不在一起,上天都说不过去,可他们终究还是失去了彼此。各自的单亲费尽全部心血抚养二人长大,比普通父母付出更多,他们没法抛下各自的爸或妈到对方的城市定居。毕业那几年的车票,最终鼓起勇气男方的求亲,女方母亲的奚落,阿毅只相亲两周便结婚的决定。彼此等候对方很久,却在中途走上岔路。书的结尾说,他们各自继续活下去,日子还在继续。只是谁也不知道在他们的心里,那个久等的人,此生只能成为心中永远的背影。

章回和许小地美味源故事,柯义敏与卢梅的猪肠碌,他们的结局欢喜又隐有遗憾。许小地为感情“封印”了自己异于常人的嗅觉,柯义敏为感情从南定居极北之地,远走家乡留下父母。章回是许小地等来的人,卢梅是柯义敏等来的人,他们中途没有散开相伴走下去。

书中还有许多其他的故事,最命定是平沙落雁,十几年成长的时间,平沙和落雁在梦中在现实中坚定有彼此的存在,在最终合奏一曲所有的执念也就放下。

《你是我久等的归人》,十八个故事,不同的机遇,都在等候那个久不归的人。

《你是我久等的归人》读后感(二):幸福总是相似,不幸各有故事

刚拿起这本书的时候,还以为这本书会是通篇的爱情故事。万万没想到的是,书的开篇《一只住十七楼的羊》,居然讲的是农村孤寡老人在大城市孤独生活的故事,看完倒也对这本书又平添了不少好感。当然不是说第一篇不好,如果说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那只羊就是一直陪着老奶奶身边的伴侣,对于现在的老奶奶来说,他们之间也是可以算作是一段爱情故事了。

再往后读,就是各种喜闻乐见的爱情故事了。突然有一种特别的想法:爱情经历中是不是只有了不幸,才能构成种种听者伤心,闻者落泪的故事。因为读完这本书后,暮然回首自己的情感经历——从来没有吵过架,也没有过什么摩擦,现在能记得的都是一些窸窸窣窣的东西。细碎到想要将其形成文字写出来的时候,竟不知从何下手,也不知从何说起……如果当时经历了考验和不幸,不知道会不会因此而刻骨铭心……

幸福总是相似,不幸各有故事。有时促成爱情的因素,反而会成为爱情的阻隔。如因鼻子太灵让两人关系陷入僵化的小地,两人相遇相爱因为此,两人猜忌逃避也是因为此。不过还好最后小地作出了牺牲,特地重感冒了一次,消除了鼻子的特异功能,两人的爱情就又重归于好了。

如果说小地的爱情很矫情的话,书中也有奋不顾身的爱情。不幸的开端是人毕竟是恋家的,因为爱情离家太远多少会有些遗憾。从广东跑到黑河的柯义敏,就一直被小时候的家乡小吃折磨的死去活来,不惜与心爱的人翻脸。然而在他真正回家的时候,却又无限怀念起东北的馍馍,又想起了老婆孩子热炕头……如此矛盾的心理,倒也说明人是会适应的,会怀念一个环境,也会很快适应一个新的环境。看到这篇文的时候,还是很佩服他能为爱情真正放弃一切的勇气。如果我再年轻两岁,勉强能够做到,但也把握不大……

当然,爱情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因家庭原因草草结婚的阿毅,看完我也唏嘘不已。两人的爱情曾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想在一起,几乎可以放弃一切,然而最后却因为小卓母亲的刻意阻拦告终。虽然小卓最后使出了奋不顾身,但阿毅却没能坚持到最后一刻……

爱情也有妥协,如有两个男友的的慕燕云,发现爱情的背叛后,毅然选择了还算好的杨克……

哎,爱情这种东西,真的是读不懂了。

《你是我久等的归人》读后感(三):你是我久等的好书

你是我久等的好书

《你是我久等的归人》的确是一本好小说,卓尔不群,的确是温文尔雅的学术味道,透漏着小鲜肉的气息。

本书作者是联合报文学奖首奖得主,『一个』电子杂志常驻作家陈麒凌最新短篇小说。“一个”app主编小饭作序推荐!另外,他还是台湾联合报文学奖短篇小说组首奖得主,作品有非常高的质量。

百度检索可知,近年来作者在内地的人气日渐高涨。作品先后入选张小娴主编的《末世的思念》,韩寒监制,“一个”编辑部出品的短篇小说集。

本书共选了陈麒凌18篇短篇小说。每篇所描写的感情类型都有不同,有大学生纯纯的爱,有刚步入社会青年青涩的爱,有对信仰的尊敬,有对父母深切地关怀,有对故乡真切的怀念,也有对社会不公平待遇的反应。每一个故事的人物形象刻画鲜明,没有千人一面,每人都展示了独特的个性。语言简洁质朴,贴近生活,是一本写满作者真诚的小说集。我们上路,一心往远方去,却不知道远方有什么。 我们轻易地离家,却又不承认想家。我们轻易地告别自己,却又到处地找寻自己。而路途上那些个人的高与低、晴天和雨,走着走着你是不是忽然就不想说了?这些语言的确细腻,耐人追问,更有了阅读的欲望。

我们还会发现她的文字技巧如此娴熟。我们在意那点温暖和光亮,宛若回家。家的意义就是安放吧,无论多晚都有人等着。我们走了那么远,无非是寻找一盏灯。而一个讲故事的人能做的,只是守着这窗灯火,笑着说一句:“回来了,进屋喝杯水吧。”

精彩书摘如下:猪肠碌你吃过没。你也试过吧,因为爱了一个人,于是她那里的一切,也成了你的。大一新生自我介绍,柯义敏说:“我来自广东阳江,太阳的阳,江海的江。”声音略微高昂了些,抑扬顿挫,有点儿诗朗诵的感觉。后面那个女生接着来,也好像诗朗诵地说:“我来自黑龙江黑河,黑灯瞎火的黑,河东狮吼的河。”大家笑,他也笑,回头看那女生,睁着两颗黑眼睛,有点儿无辜又有点儿惊讶,一副这有什么呀的神情。后来再回头看,她低低眉眼,抿着两点酒窝,到底还是笑了下。典雅的问题透漏着丝丝文化范儿,的确是写得很细腻,让人有继续阅读的冲动。

《你是我久等的归人》读后感(四):除非是你跟我走 没有别的等候

《你是我久等的归人》--爱极了这书名。想一句诗、一曲颂,也像极了人生。书中一十八篇文章,精雕细琢,清冽而有余香。

而在这许多淡淡的文章中,有一篇是读过许久后,依旧怅然的,是其中那篇篇,《落山岚》中小卓和阿毅的擦肩而过。

我们常说,两个人在一起是恋爱,但结婚往往是两个家庭三观的PK与磨合。卓、毅二人家庭三观倒是合拍的一致,各自单亲的父、母一致要求自己的孩子必须留在身边。于是一个的母亲以自杀挽留,另一个的父亲直接被气得吐了血。阿毅妥协的在几周内与另一个姑娘下了喜帖,这让小卓想要先领证再游说的努力可笑又悲凉。每每想起这个故事,我总能联想到我身边的朋友,和我曾经目睹的那些遗憾的事。久久不能忘怀。

这一个个短小精炼的故事,接连的打动我。陪我度过了每天的通勤、等诊,难得的在几乎麻木了的生活中有一处思索的着力点。

麒凌大概写了九篇文章,主旨都是爱情,但仅仅有一两篇算是圆满的结局。虽然我自己只喜欢大团圆的故事,但人生怎么会事事圆满,尤其是爱情呢。有的久等不来,有的擦肩而过,有的宁愿相见不如怀念。爱情,与之相随的,一定有遗憾,其次的才是幸福。爱情的难觅,仿佛是一个魔咒,也是一个路障。我们也许一辈子也找不到那个对的人,大家的选择各不相同。不论是惋叹一生,还是在成全与被成全中侥幸得到安慰,或者决绝的不将就,没有什么敲定了的公式。

麒凌的故事,亲情与友情占据了另外一半江山,奇怪又必然的,各个给出了完满的结局。也许是说,亲情是真正纯粹、没有贪念而又能长久陪伴的。我们走了那么远,想找一盏后半生的火焰,但在身后,在亲人那里永远有一盏温柔、不灭的门灯。这是人生中最幸运、最窝心的事。

《你是我久等的归人》读后感(五):我在这里找到了家

中秋节,小伙伴在西塘玩,给我发了一张照片,天色未晚,月亮稳稳得已经挂在房顶,小船流水,烟火人世,瞬间觉得圆满。

其实我们要的并不多。

就像住在儿子家已经回不到大草原的张奶奶,只能与那羊为伴,小区的环境不允许养一只羊,张奶奶不断地妥协又争取,最后躲过了八月十五。“他们在街市上乱转,一个人,一只羊,不知是她陪着那羊,还是那羊陪着她。那种单枪匹马的架势,那种格格不入的架势,总让人不免多看几眼。”

就像来自广东阳江的柯义敏大学毕业后跟女朋友去了东北,心心念念想吃家乡的猪肠碌,这时候已经成为老婆的卢梅看不下去,去网上学了做,他吃了却不是一个味道,两个人一时口角,他便走了出去,卢梅追出去问他上哪儿去,他心里却苍凉起来,冰天雪地里,他始终是个外乡人。最后还是回了老家,只是此刻眼前的一切都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在转车的车站口,他拿出了妈妈替他打包好的猪肠碌,竟然还是温的。他吃得热泪盈眶,旁边有人问:大哥,你吃的是啥玩意儿?他终于明白为何卢梅当年一直跟他说,太远了。何谓太远?想吃的东西,相见的人,要很久才能吃到,见到,回首已是物是人非,最最关键的事,这样的心思,没有人懂。这样的寂寞,无从排解。

这一篇我看得心有戚戚,终于明白为何妈妈不肯让我远嫁,而我也终于明白了,一个人对于一个家的坚守。

还有那个随时随地想要两手准备的慕燕云,连男友,都同时交了两个,一个贴心贴肺对她好,只是没有钱,一个有钱却又不怎么关心她,结婚前提出要财产公证,因为之前他需要资金周转向她求帮忙,她没有帮。 关于钱的事说清楚好,特别是我俩这么精明现实的人。 于是,她又准备掉头去找那个贴心贴肺的,却意外发现原来他有个青梅竹马的女朋友。究竟是谁骗了谁,谁对谁不忠?温情脉脉是真的,温柔守护也是真的,甜言蜜语在说出口的那一刻,谁都希望是真的!只是真相太过于惨白,于是我们常常拿来做对比。

弹古琴谈出世的平沙,最后与梦中的箫声相遇,从此再也无梦;不敢与人过不去的方戬,把自己卖给公司卖个房子,女朋友被人骚扰了也不敢出手,最后却想通了,只要这个人在,其余的都渐渐放下,于是他惩了骚扰女朋友的蔡总,所有清零,去找她;还有那个穿人旧衣裳的姑娘,替人追男孩的姑娘,最后却误会重重不得解,最后她发现,她爱的还是旧衣裳,可是她却不知道怎么让那人知道了。

陈麒凌这本书是我近几年看到的最爱的短篇,没有之一。文字说不上多么精妙,但是足够熨贴舒服,内容说不上多么惊艳,但是足够叫人掩卷遐思,是小说,却让人有种故事人物都在身边的感觉。这样的功力,是真正沉入生活,方能慢慢修炼而成。

“所以我们在意那点温暖和光亮,宛若回家,家的意义就是安放把,无论多晚都有人等着。我们走了那么远,无非是寻找一盏灯。”

“而一个讲故事的人能做的,只是守着这窗灯火,笑着说一句:'回来了,进屋喝杯水吧。’”

我在她的文字里找到了万家灯火,也找到了家。

《你是我久等的归人》读后感(六):在故事里看到却不明白她

因读黄佟佟的某篇文章,知道了这位安居南国一隅的作家。于是找她的文章来看,从《一念·半生》,《回首又见他》到不定期的「一个」,跟很多作家比起来,她写得不算多,且以短篇小说为主,采访中她提到的女性成长小说三部曲也还只有一部。(陈老师,我们可还等着呢。)

《你是我久等的归人》据说是编辑和陈老师磨了很久才想到的题目。书中小说散见于「一个」中,包括最近在网络上很火的《猪肠碌你吃过没》。慕名已久此次终于读到,果然!家长都说结婚了就安定下来了,朋友说结婚了就踏实了。柯义敏踏实了,安定了,可故乡为异乡,梦里不知身是客的疏离感不是婚姻能消弭的。细想想,不用天南海北,你只在离家几百公里外的城市,生活几年,与家乡小城小镇小村的距离都会越隔越远,回家后与父母朋友的紧张陌生感与柯以敏辗转回到想念已久家乡的简直一模一样。变换的是情节,不变的人心。怪不得它会受欢迎,人口迁移流动巨大的今天,已经很难说清哪里是故乡异乡,白日下专注工作,无暇顾及其他,那时即使看到这篇文章估计也会转头就忘吧,而劳累一天,睡前读到它,难以言表的寂寞和怅然若失被勾起实在是太容易的事了。

还有第一篇《一只住在十七楼的羊》,张奶奶身在异乡,外人眼中的幸福生活在她这里确是甜蜜却寂寞的。

《平沙落雁》里的平沙,《相见不如怀念》里的杨佩恬……她们懦弱、算计、委曲求全,有时又莫名的坚持。

看到心惊处就会不自觉放下书猜想,陈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一个安稳平静生活的大学老师怎会将这些复杂又细微的感情写得那样真实又恰当好处,不张扬,不愤世嫉俗,就在我看来情节最激烈的《落山风》里也是那样不急不怒,没有怪小卓妈妈的尖酸也没有怨阿毅的妥协,只是淡淡,看着叫人心疼,就像《她来听我的演唱会》歌词的最后一句“小孩在问她为什么流泪,身边的男人早已渐渐入睡,她静静听着我们的演唱会。”

除开这些纠结悲伤的故事外,书中也有不少明亮的如春日阳光般令人愉悦的故事,《这一季有多长》三个大学女生的暗恋,暗恋不成也让人觉得美好,新鲜活泼的气息将前文的低落全都冲淡,最后《王子潘》由撒谎开始但结局美好的故事,让人合上书页回想起那个小包子还会笑出来。

文章这样的布局排序是有意还是无意呢?由抑到扬,不过不用怀着沉沉的心思入睡,挺好。

有人说陈老师笔下的人物故事比现实温情,比童话真切。是的,她不惮于曝露人生中的灰暗底色和挣扎困境,却在缓缓道来中给予她们最宽厚的包容,从不做道德批判,不争不辩,只把所有细节慢慢铺陈给人看,也不会刻意煽情要故意引得你掉眼泪。

这样的恬淡自持怎能不让人喜欢。

《你是我久等的归人》读后感(七):你是我久等的归人

非常暖心的文字。

也许是太久没有看书,也许是最近工作、生活太过压抑,也许只是写的太触及心底,拨动了某些柔软的部分,最后,几乎篇篇落泪。最欣喜的是,并不全是悲春伤秋,儿女情长的感情纠葛,更多的是,温暖。

手捧着一窗灯火,岁月扑面而来。 你是我,久等的归人。

一路看过,都是淡淡的悲伤,不能说是彻头彻尾的悲剧,但也是真真悲切。

《猪肠碌你吃过没》,大概是每个远行人的魔咒。时下流行说,看破不说破,大概就是这样吧。平时浑浑噩噩并不觉得当初执意远走有什么不好,只是想念家乡某种食物,身边竟无人能懂的时候,挠心挠肺的难受。好不容易回到家,却发现一切都又不一样了,真真是两边都失去了。真的是太远了啊!可是两边又都不能放弃,放任自己不做任何决定。看完这故事,仿佛是撕开了所有伤口, 裸而又无可奈何。事如芳草春长在,人似浮云影不留。

《神主牌》是看的最难过的。这种家庭纠葛,简直可以算切肤之痛。不是谁的错,只是各有立场。小时候并不懂太多的世故,单纯以自己喜好来判断对错,自认为处理的非常完美,现在回头看,大概也是伤了长辈的心。长辈之间的纠缠,作为晚辈,实在不该随意插足。谁都没有错,只是无奈。最后只能寄希望于自己,将来我想有一间大屋,好大好大,大过新屋,我自己的,我要把神主牌接回来。这个时候,是否想起年幼时的那些不切实际又合情合理的愿望?

似乎写到《神主牌》就是到了悲切的顶点,后面四篇基调逐渐愉快;《转行》有些阿Q式的自我安慰,小人物的无奈,那样的结尾,却是最好的,不负如来不负卿。《年例大过年》,大悲,然后是大喜,走到绝境后的欢愉。《这一季有多长》,三段无疾而终的暗恋,青春勃勃,却最是羡慕这种友情。《王子潘》,不过是想跟其他人一样 ,不再做异类,只是选错了方式,好在,等到他。

第一次看作者的书,第一次听作者这个人。故事讲的实在精彩。都是些小人物,小人物游走在各地风俗习惯里,作者一定是一个非常有底蕴的人,这么多不同的旧习,讲起来竟然都这么流畅,没有一点矫揉造作,又有一种聊起家乡事情的亲切感,可见其文字功力的强大。多数人讲到这些风俗,都会称之为“陋习”,即使不明说也会暗里带一些讽刺,可是作者篇篇都是维护,看的人也会跟着对这些风俗更加尊重起来,此时已不是简单的故事了。

中国人总讲究抑扬顿挫,先抑后扬更为甚,这样确实好把控读着感情走向,书里安排的也极好,虽然看的很伤心难过,至少最后合上书的时候心情是愉快的。生活已经够复杂,看书看故事就简单些吧。

喜欢这本书,难过是难过到心底,开心是身心都愉悦,我们走了那么远,无非是寻找一盏灯,此时有人守着灯火,说,“回来了,进屋喝杯水吧”,是进还是不进?

霍金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由於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获得沃尔夫物理奖。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不会随时间减少。1973年,他发现黑洞辐射的温度和其质量成反比,即黑洞会因为辐射而变小,但温度却会升高,最终会发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这时他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后来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现在他全身瘫痪,要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不但说话和写字要靠电脑和语言合成器帮。

虽然大家都觉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却是在他在病发后获得的。他凭著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热诚,是值得年轻一代学习的。

 人生有效的时间很短暂,对残疾人们来说这个时间是更短暂。而我们能用来学习和创业的时间就更少了。下面是我整理收集的残疾人们励志故事,欢迎阅读!

《把爱写在左手》

 有一个新认识的朋友,他很阳光,喜欢各种娱乐和运动,尤其喜欢打篮球。他打篮球的方式很奇特,总是用左手运球,居然能用单手在人群阻挡中准确地投篮。其实,他这样做的原因并不是出于卖弄球技,而是因为他只有一只手。这只神奇的左手居然能打一手好球,写一手好字,甚至能在钢琴上演奏出动听的乐曲。

 更让我敬佩的,是他对生活乐观的态度和健康的心态。他的言语总是那样的亲切。他工作努力,与同事朋友的关系融洽,与客户的交流愉悦。常常得到老总的嘉奖见过许多因为身体残疾心理也一同残疾的人,所以一直不理解他的健康。直到有一天,见到了他的家人,我才醒悟。

 那天,我和一个朋友去他家看他,他的父母非常热情,请我们留下吃饭。

 他们一家人都很热情,谈起他的时候,言语之中总透露着无尽的温情爱意与骄傲、自豪。

 聊了半个钟头之后,晚餐准备好了,大家就围坐在桌前,品尝起他母亲做的美味佳肴,我也成了左撇子

 那一刻,感动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我从来都没有想象过,这个世界原来还有这样真挚而细致的爱。班主任 n一家人为了给自己残疾的只有一只左手的亲人一个平和而正常的环境,一齐改掉自己坚持了几十年的使用右手的生活习惯。

 成长可以想象,在他年幼时用左手第一次笨拙地拿起筷子,夹起一片菜叶时,他的家人也正同样笨拙地、用左手反复练习那个动作,直至成为习惯。而这样的习惯与爱伴随着他,与他一起成长。为了让他健康乐观地生活,他想念的句子们把所有的爱,全部写在了左手上。

郑龙华——无手着名摄影家

 郑龙华,男,1959年5月生于浙江省临安市。幼年失去双手,1981年开始自学摄影,他先后在国内外举办过各种形式的摄影展览,并多次在各种影赛中获奖。郑龙华于20年5月20日在家乡浙江省临安市启动“生命之光”——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100位残疾人们精英的摄影活动。经两年多的时间,他先后独自走遍全国100多个县及港、澳、台地区,行程达6。3719万公里,采访了各行业100位残疾人们精英,拍摄4。5万余幅,整理文字素材52万字,撰写采访手记19。86万字。20年5月,郑龙华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

 由他拍摄的100位成功残疾人们士的照片《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中国百位残疾人们成功人士》,展示了没有健全的手或脚、甚至身体不能直立的残障人士的成功故事。

 49岁的郑龙华说:“我选择展示他们阳光的一面,而不去关注他们肢体的残缺。尽管拍摄残缺更有视觉冲击力,但我希望这些作品能带给人们希望和鼓舞。”为了这组照片,他花了近3年时间。

 他用镜头记录了一个个成功的残障人士:虽失去右手但创立了“谭木匠”木梳传奇的谭传华、虽由于幼时疾病腿部行动不便但创立“江民软件”的反病毒软件专家王江民、虽由于先天佝偻身高不足1米却坐着轮椅宣传环保的甘肃省清水县秦亭镇店子村袁建明……郑龙华要展示残疾人们的“健全”生活。“我希望这些作品是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大家照到自己:这些伤残人士在这种情况下做事都能成功,每个人都更应该用心做事。”

 如郑龙华所努力的,照片鼓励了很多参观者。北京第四聋人学校18岁的葛斌用手语说:“来看展览之前,我感觉非常迷茫。但看到这些照片,我很感动。我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拼搏努力。”他指着一个肢残运动员的照片说,“我能够感受到她很努力!”

 北京第四聋人学校19岁的刘建超用手语说:“我来自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那里很多人和我们一样,不幸成为残疾人们,他们更需要用这些故事来进行励志教育,勇敢地面对生活。”

 从1岁落入火炕失去双手后,郑龙华对于生活的磨砺便不再陌生。他用双腕夹笔写字、两次考上大学却被拒收、找工作碰壁……困顿中,同学寄给他台旧相机,22岁的他开始用双腕操作这台“精密仪器”,走街串巷为村民拍照,两年后在上海第一次获奖。

 “摄影让我第一次有了自信。以前我很内向、封闭自己,因为我清楚自己跟别人不一样。”……、郑龙华说,“当别的摄影师,拍拍我的肩膀说,‘老郑,拍的不错啊’,我才觉得我和他们一样,在艺术上也能创造出好作品。”

 残疾人们的生活体验与他人不同,郑龙华觉得最大的不同是“困难多于顺利,每做一件事都要付出很多”,“残疾人们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在他看来,对残疾人们最致命的打击是“失去信心”。

 郑龙华曾在浙江省临安市残联工作,这段经历让他更熟悉残疾人们的感受:“残疾人们比较敏感,有时,你的一个眼神、一个不屑的动作,在常人看来没什么,但对于残疾人们可能就不一样,他们可能会多想。这也可以理解。”

 在他看来,社会对残疾人们的保障近年来提高得很快,包括教育就业等,但“仍滞后于社会发展”。此次残奥会对志愿者培训中有一条原则广为传播:帮助残疾人们时,要先征得对方的允许。“他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去做。比如残疾人们有时更需要自食其力地工作,而不是等救助。”

杨佩——无臂也想飞

 杨佩,女,汉族,1990年生,肢体残疾,陕西省平利县人。9岁时遭高压电击,虽然失去双臂,但始终乐观向上,不向命运屈服。如今小杨佩跟随母亲远赴北京打工,心中一直有个愿望,待有了一笔钱后,要继续学习深造,然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她特别喜爱唱歌、跳舞,希望将来能拥有一个自己的残疾人们艺术团。

 家住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兴隆镇蒙溪街村的杨佩,身上有很多不安分因子。村里的变压器放在村中央,孩子们来来往往总喜欢拉着高压线线杆的斜拉线玩,9岁那年,一天吃过午饭上学去的她走到变压器前时,习惯地用手拉了拉斜拉线,但她没有想到这次斜拉线已经松开并碰上了高压线。

 命运在一瞬间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截肢对于还没开启自己绚丽人生的她来说,意味着学业的废弃和生活的无着。

 从那以后,家里更困难了,父母只好另作安排:父亲带着弟弟留在家里,而母亲带着她选择了外出打工挣钱。没了手,连自己的生活都很难自理,更不用说打工赚钱了。小杨佩自己慢慢练以脚代手,练就了一双灵活的双脚。但现实又实在是太残酷,没有一家单位肯接纳无手的杨佩,无奈之下,她选择了乞讨的生活。

 杨佩很清楚残疾人们要自立,必须先要自强、自信。自强就得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如果没有专长,就不能找到工作,即使有了工作,迟早也会被淘汰。她想根据自身的条件,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然后努力学习、钻研,使自己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她现在的乞讨是在聚资,她的梦想是攒够了钱,去完成自己的学业,使自己有文化有知识,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她最喜欢做的事是跳舞,她的梦想是做一个艺术家,一个无臂的舞蹈家。

 杨佩从未失去对生活的梦想并坚信能从逆境中熬过来。她是平凡的,平凡得就如路边的一棵小草,默默无闻;她又是不凡的,能够在逆境中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哪怕乞讨,也是为了飞翔。

      在法国的卢浮宫,有一座大理石雕塑的人像,雕塑头部与身躯均完整,但右臂从肩下已失,右臂只剩半截上臂。它就是断臂女神——维纳斯,她诠释着另类的美——“残缺美”。而我们身边也有这么一些“维纳斯”。他们对生活向上向善的励志故事。抨击人心

  90后女孩——雷庆瑶,3岁时,因意外失去双臂。她凭着惊人毅力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用双脚走出人生精彩,出演**《隐形的翅膀》被誉为“折翼天使”。人们亲切称呼为中国的“维纳斯”她乐观,向上,刺绣、 绘画、游泳都是拿手绝活。这样的一个人,不只是活出来自己的精彩,更许处于人生低谷期的人们,找到了站起来的理由

  陕西安康90后女孩——杨佩,9岁那年,因为触电而意外失去双臂。从小失学的她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忱。她努力在识字,出现在《中国梦想秀》舞台时,明艳动人的微笑,感动主持人周利波不由得发出“精神上的维纳斯。她是追梦人,亦是“造梦人”。在舞台上她实现自己开“刺绣店”梦。却点醒了那些在梦里不愿醒来的世人。

    相较于他们的身体残疾,也有那么一批四肢健全的“心残疾”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周末,本来和朋友约好逛街,没想到又因为她弟弟放我“鸽子”。

朋友的弟弟,我也与他有过数面之缘,长的挺精神的一小伙子。朋友只要说到他,就是一脸的无可奈何。

有手有脚四肢健全却“活的”像个残疾人一样。年纪轻轻就提前过上了老年生活。

  男人三十而立,而弟弟都三十二的年岁,孩子都“打酱油”了而他还是个长不大的“巨婴”

    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在家,在社会上和三教九流的人混日子。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想着赶紧让结婚,婚后没准以后就会“收心”。

    开始操办着给相亲,结婚等事宜。父母也是农村种地人没什么积蓄,结婚的时候没买婚房,给媳妇了十万婚房“压金”。

刚结婚时,因为手头有十万“巨款”心安理得的过着“悠闲”的日子。直到孩子出生后,“压金”也花的所剩无几了,找了保安工作,没干几天就和人打架给开了。随着孩子的长大,家里开销也大了起来。就开始了四处举债过日子,孩子开学没钱,借,房租到期没钱交也借,就连吃饭还借。最后借无可借,两口子就上演离婚“闹剧”。

父母怕儿媳离婚以后,孙子没人管,就拿钱出来“消灾”。尝到甜头后,隔三差五“离婚”上演一次。

  朋友告诉我,,她自己省吃俭用下来的钱。都借给了弟弟,托亲戚给找了个开出租车的生活,他今天跑上两趟够今天的饭钱就“罢工”。

说到这里,我不由得说:    他这样都是你们惯的。朋友痛惜的说:  道理他们都懂。在加上父母重男轻女的思想,只有一个儿子,要是不管他,导致他走上“不归路”,父母就连这样“不争气”的儿子也没有了。我只能缄默

    有一种“巨婴”是父母“用心良苦”给“培育”出来的。却希望有朝一日他们能“幡然悔悟”或“浪子回头”。这样的父母可伶也可恨。中国有句老话叫“救急不救穷”他们似乎从来没有想过。

        “**”不是生活的全部

  暑假回娘家,遇到了很多年不见得“发小”。自然是欢喜万分,总有说不完的话,从儿时趣事说到了婚姻里的鸡毛蒜皮事。

   

    在闲聊中她告诉我,现在她已经离婚了。就是可怜孩子跟了那样的爹。

  相较于我的震惊,她反倒显得语气轻松的说。其实,从她十八岁嫁给他到生了两孩子,她就在后悔。

    从小辍学的她在城里亲戚给找了服务员工作,大概是农村人,老板处处针对她,什么脏活累活都让她去做,时间久了,就厌倦了,因为学历,根本就找不下轻松工作,就萌生出想结婚的念头。

那时候她就像一个溺水的人想拼命抓住能拉她“上岸”的人,碰巧就遇到了他,她看到他的第一眼。他留着长长的头发。身上总背着一把类似吉他的乐器,她被他身上的“艺术”迷住。从恋爱到结婚,她从来没想过,婚姻是什么?她想结婚了她就稳定了。

  婚后,理想的安稳生活没有,却迎来第一个孩子,孩子出生后,本来就没钱的他们。租房子五百块都是是公婆给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她在家带孩子,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打零工,他们过着捉襟见肘的日子。直到第二胎出生,日子根本就过不下去。不是娘家接济,就是婆家给施舍凑合着,他从没正经找个工作。天天想着天上掉馅饼——买**。运气好,中个一两千,他们能吃一段时间。孩子上学都是借的钱。她吵她闹,他出去找工作了,跟老板有点隔阂就又撂挑子不干了,他们天天吵架。在最后一次大打出手时,孩子为了护她,不小心被他爸打破了头,那一刻她就决心离婚。他以为做娘的放不下孩子,就是吓唬他,提出孩子归他,“净身”出户的她连半分留恋没有把婚离了。虽然她说的淡然,但是,我还是能听出她语气里对孩子得不舍。

        用时间在赌他人的成长,换来的是不思进取,与其把未来赌注在另一个人身上,不如自己去博个安心。一个人,挣钱的能力可以有限,千万不要妄想靠买**就能发家致富。“异想天开”都是褒奖。四肢健全的人,心里却“断臂”和那些可爱的“维纳斯”  比起来。显得那么“狼狈”

  我相信童话,那些精神上的“维纳斯”在给自己人生绽放异彩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个童话在你我心中

 

 

 

 

一位名叫杨佩的女孩在9岁的时候遭遇意外失去双臂,自此以后生活便难以维续,不过如此困难并没有打败她,反而还让她变得热爱生活。因为残疾无法从事工作,起初杨佩只能以乞讨为生。随着观念转变,杨佩渐渐学会努力生活,如今已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大老板,真正向我们证明了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意外发生失去双臂

主人公杨佩出生在1990年的一个贫苦家庭中,和很多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一样,从小杨佩就有一颗吃苦耐劳的心。虽然平日里生活比较拮据,但是一家人在一起的生活还是比较充实的。然而老天在杨佩9岁的时候开了一个玩笑,平日里喜欢玩耍的杨佩意外触电。等到周围邻居发现将其送医的时候,杨佩的双臂都已经被烤焦。为了能够让杨佩活下来,最终父母不得已同意截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经过漫长手术的杨佩醒了过来,然而却发现自己失去了双手,而父母趴在病床边大声痛苦。在认清现实后,杨佩性情大变,因为失去双臂生活无法自理,在9岁之后杨佩就失去了上学的机会,也无法和同龄孩子一起玩耍。在这种氛围中,杨佩渐渐变得自卑起来,还患上了忧郁症,认为自己可能就是家庭的一种负担。在家人出门务农的一天里,杨佩下定决心要离开这个人世。正当河水淹过头部时,她的家人及时出现将其救了上去,也在此刻杨佩真正意识到自己生活的意义,开始为了家人而努力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因为残疾被迫选择乞讨

自此之后,杨佩逐渐开始练习用脚满足生活日常。在经过几年训练之后,杨佩已经完全脱离了家人的帮助,并且在一次吃饭中还用脚给家里人夹了菜,这让家人感动不已。

由于家庭贫困,在实现自足之后,杨佩决定出门打工补贴家用。于是第一次出门的杨佩就来到了大城市里,但是和她想象的不同,大城市对残疾人的接纳程度十分有限,所以杨佩被迫无奈只能选择乞讨来满足日常温饱问题。起初杨佩并没有认为乞讨丢人,毕竟自己是残疾人也需要人们的帮助。但是在后续杨佩越发觉得这是一种向人生服输的表现,于是决定从卖报纸开始自食其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凤凰涅槃重生走向人生巅峰

在这种过程中,一次意外让杨佩接触到了十字绣,但是用脚绣十字绣十分困难。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杨佩的脚被针扎伤过无数次。不过在不断地努力下,杨佩还是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幅十字绣,并在后续卖出了600元的高价,也让陈佩真正意义上看到了人生的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基于这种优秀品质,在后续过程中杨佩不断在十字绣领域发展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并在后续创业组件了自己的公司,并号召所有残疾人加入其中,成为了家乡远近有名的大老板。如今的她已经结婚成家,幸福美满,也真正向我们证明了坚持的意义。

《终极证据》是一部由安徽电视台、北京大唐辉煌影业投资有限公司联手打造的电视连续剧。该剧由成功打造过《鲜花朵朵》、《男人底线》、《女人心事》等热门剧集的金牌出品人王辉担任出品人,何涌生、侯俊丞、童一丹、沈佳凝、伊洋、丛鹤等众多实力明星联袂出演,精彩的剧情、个性十足的角色、一流的制作班底等都使得该剧成为2011年最受关注的刑侦剧集。

演员表

何涌生 饰 冯涛

简介 淮河市公安局特侦组队长,一级警督

童一丹 饰 于岚

简介 组员,二级警司

伊洋 饰 杨志杰

简介 组员,三级警司

侯俊丞 饰 韩笑

简介 组员,二级警司

沈佳凝 饰 高燕

简介 新人,组员,

丛鹤 饰 何幼君

简介 组员,三级警司

刘广楠 饰 周大可

简介 组员,二级警督

李欣蔓 饰 简芳

简介 淮河市公安局法医,三级警督

王海地 饰 张疆

皮逸嘉 饰 王倩

贺镪 饰 林轩

简介 幕后黑手,犯抢劫、绑架、拐卖等罪被抓

林好(友情) 饰 邱曼丽

简介 演员,杀人凶手,被抓

王博 饰 顾斌

简介 淮海市银行经理,被杀

陈学芝 饰 老杜

于子宽 饰 陈邵坤

韩俊杰 饰 陈刚

简介 淮海市银行运钞车司机,陈洁哥哥,作伪证被抓

汪胜男 饰 陈洁

简介 陈刚妹妹,顾彬团伙,犯绑架、抢劫罪被抓

陈雪琴 饰 关母

简介 小关妈妈,被绑者,后获救

程六一 饰 林总

简介 邱曼丽丈夫,被杀

田振威 饰 姜南

简介 摩托车党,卧底警,三级警督

黄白露 饰 李玲

简介 周强妻子

金宝 饰 鲁昌明

简介 摩托车党,绰号鲁蛋,杀害周强的凶手,被抓

站国庆 饰 章凯

简介 摩托车党大哥,因贩毒、杀警,被抓前被毒死

张峰 饰 周强

简介 卧底警察,被杀

温捷杰 饰 交警

简介 淮海市交警,在拦截银行劫匪时受伤,一级警司

张爱敏 饰 韩静

简介 淮海市正言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叛变线人用毒药毒死,著名环保律师

李莹 饰 小丽

李虎 饰 徐虎山

薛祺 饰 贺佟

耿大勇 饰 杜云生

郎浩 饰 三毛

倪其涵 饰 袁林

苏浩 饰 张茂林

王亚 饰 周刚

常逸然 饰 王娟

陈峰 饰 肖中强

崔怀伟 饰 顾权

陈静 饰 杨佩

王雪 饰 刘曼

单子豪 饰 陈桐

孙军军 饰 李文铭

隆莎 饰 李文丽

冯茗惊 饰 丁一

陈楷 饰 陈宏亮

崔斌 饰 安子

简介 林轩助手

苏强 饰 陆中原

刘刚 饰 蔡少临

董斌 饰 涂鸿笙

王俊 饰 张大

王委 饰 李德

何佳 饰 金华

杨勇 饰 何平

杨光伟 饰 张扬

周琦 饰 刘海东

林航 饰 高鹏

朱忠进 饰 郭亮

李迅安 饰 秦邵凯

简介 淮海市天弓集团老板

潘厚平 饰 老三

陈贤仲 饰 校长

甄济康 饰 老吴

萝笠 饰 汤尼

何贤东 饰 赌徒甲

张福川 饰 赌徒乙

刘剑 饰 陈辉

苏敏 饰 小关(毛毛)

简介 淮海市银行押运员,被劫匪打死

徐涛 饰 李平

李昊 饰 雷蒙

张盼盼 饰 王萍

扬扬 饰 田欣

蔡书杰 饰 周强父

潘菊菊 饰 周强母

郑爱国 饰 大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8662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3
下一篇2023-10-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