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潭离婚证在哪里办

葵潭离婚证在哪里办,第1张

  协议离婚需要男女双方共同到一方户口所在地区/县民政局(或所在地街道/乡镇人民政府)婚姻登记机关办理。

  协议离婚办理:

  一、申报条件:

  1、双方当事人系合法登记的夫妻;

  2、双方当事人离婚是完全自愿的;

  3、双方当事人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4、双方当事人对子女抚养、财产和债务处理等事项达成协议的;

  5、一方或双方当事人的户口是本地辖区的常住户口;

  6、双方当事人必须同时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不得委托他人代理;

  7、当事人提供的证件原件,必须是合法、完整、真实、有效。

  二、办理材料:

  1户口薄;

  2居民身份证;

  3《结婚证》;

  4离婚协议书。(协议书中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以及对子女抚养、财产及债券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5同底色,正面彩色免冠二寸单人照片各二张。

  三、办理程序:

  1双方提出离婚书面申请,出示证件;

  2双方对家庭财产处理、子女抚养、父母赡养、债权、债务等问题达成书面协议;

  3填写《申请离婚登记声明书》、《离婚协议书》;

  4填写离婚登记申请书和结婚登记证处理表,登记机关审查;

  5领取《离婚证》。

  四、领取程序:

  (一)受理申请离婚登记的夫妻提出的申请并核查其应当提交的法律文件;

  (二)婚姻登记机关明确告知申请离婚登记的夫妻关于《婚姻法》规定的登记离婚的条件;

  (三)询问关于离婚协议的内容及意愿是否一致,有异议的应当重新协商达成一致;

  (四)询问关于子女抚养及财产、债务的处理是否有异议,如有,应当重新协商一致;

  (五)填写《申请离婚登记声明书》,并在婚姻登记员面前签名或按手印;

  (六)当事人在婚姻登记员面前宣读《申请离婚登记声明书》,填写《离婚登记处理表》。

  五、发放步骤:

  (一)向双方当事人再次核实姓名、出生日期、离婚意愿;

  (二)婚姻登记员告知其领取离婚证后双方的法律关系,与子女的关系及各自应尽义务;

  (三)在《离婚登记处理表》上签名或者按手印。本栏必由当事人亲自办理,不得由他人代理;

  (四)注销双方的结婚证,颁发离婚证;

  (五)宣布解除双方夫妻关系。

景屏:或称活景、藏景、美景屏。

是一种广场游展式造型艺术。

以戏出场面为内容,人物由小童扮演,配以一定景物。

真人(故叫活景)假景定格造型,构成一定主题的景观。

游展时或配以锣鼓八音,更具气派,成为春节期间或盛大节日的拔尖节目。

靖海镇有张、林、曾三姓,以造景闻名,代代相传。

潮州音乐:民国初期,县内有儒家乐社,又称闲间、乐社,系能奏会弹之人,在工作之余,组合弹奏。

县城有“怡情社”乐班。

民国36年(1947)又创“陶情社”,为精通、喜爱潮乐者聚合的小团体,并起了积累、整理乐谱的作用。

方言歌:潮州歌册是一种以潮汕方言为表现形式的叙事长诗。

唱歌册时,依歌册唱诵,歌声悠扬悦耳。

听者边作手头工作,边听曲文。

唱歌册只凭唱者顺口朗诵,七言、五言、浅白押韵,四名一韵,无乐伴奏。

唱渔歌:渔歌内容反映渔民生活与生产。

1958年神泉镇业余剧团曾整理渔歌多首,其中《歌唱新渔村》曾参加汕头地区民歌汇唱。

大锣鼓:大锣鼓,为惠来县春节期间供 表演的文娱活动。

一队大锣鼓的组成可多达上百人,头尾可摆1~2华里。

前有大旗招展,后有锣鼓铿锵,丝竹悠扬。

大锣鼓演出时,队前用一根青竹挂一幅红幡,上帖金字“国泰民安”。

接着是大旗队,肩扛大旗,一队数十人,多者上百人、徐徐前进。

接着是以24面大锣(有的多至32面),8付深钹,10只海螺为主的乐队。

鳌舞:方言称舞鳌,鳌鱼用竹、木、布扎形彩绘制成,长3尺,龙头鱼身。

舞者手擎鳌鱼挥舞。

一班有5只。

在锣鼓伴奏下,有追逐、穿花、跳径、跃龙门、咬斗、喧春等动作。

狮舞:方言称舞虎狮。

惠来县春节至元宵有舞狮习惯。

狮身是一幅近丈的黄布,狮尾为一大簇流芳状的红麻丝。

舞时,一人在前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尾,按锣鼓节拍表演。

动作神态有理毛、舔背、抓痒、瞌睡等。

还有一种称“高脚狮”,舞狮者肢踩高跷,并增加一位戴面具的狮娘。

舞狮后,有武术表演,多为南派的手拳、棍、叉、双刀、双锏等真功夫。

有的还表演纵身串火圈的惊险动作。

龙舞:方言称舞龙。

惠来县舞龙,始于清咸丰年间。

青山乡的螃蟹村和葵潭镇的长春村,有舞“双龙抢宝”的节目。

光绪年间,惠城镇英内村开始组织舞龙队,此后,每年春节期间都有舞龙。

龙是用竹、木、布造形,彩绘制作,九节或十一节为一条龙,一鼓一锣一钹伴奏。

动作有反肚、翻滚、跳龙门、追珠等。

英歌舞:惠来英歌舞,一队英歌大体分为刚健雄浑的扣棒为“前棚”;丰富多彩的戏曲片断为“后栅”。

集舞蹈、戏曲于一体。

七样菜:在潮汕平原,正月初七惠来人有吃七样菜的习俗,谓之能明目,并且财运亨通。

可上溯到晋朝,晋议郎董勋《答问礼俗》有记载。

七样菜对哪七样没有具体规定,大多以潮汕所产的大菜、春菜、芥蓝、厚荷等为主,数量的多少也无限制,可随意。

谢神:农历10~12月中旬,每村每社每户都择吉日、备盛礼拜祭神灵。

通常是演戏(包括皮影戏)、大锣鼓、八音班、纸龙袍冠履、全猪全羊、大雅裸……特殊的祭礼有上刀梯、烧焰火,还有十年一祭的打火醮。

祈子:祈求得子的习俗与灯关系密切。

“灯”,在潮语中与“丁”音,有为婆家带来了男丁的寓意。

生了男孩的人家,会在元宵夜举行“上灯”活动。

其实,以“灯”谐“丁”以祈求子的习俗,不仅是潮汕地区有,在其他地区也很多。

每年三月二十三,每逢妈祖圣诞这一天,潮汕乡民都要到天妃庙去抬天妃出游,意在求妈祖赠福赐子。

而那些无能力为妈祖抬轿效劳的,就站在路旁,等妈祖圣驾经过时,摸一摸妈祖轿,也算是沾了光。

在民间的习俗活动中,还有不少是将这一种期待得子的心理寄寓于民俗活动方式中。

新娘出嫁时,除了备一盏油灯外,还得备些龙眼干。

除含有富贵圆满的意义外,也含着早生贵子的愿望。

那些在这一年结婚的人家,搓完了汤圆后,总会将汤圆数一数,如果汤圆是单数,那么意味着生男孩;如果是双数,则意味生女孩。

保胎:妇女怀有身孕有许多禁忌;生产妇女临产时,必须请来接生婆;丈夫不能留在产房里服侍妻子,要和全家的男人一样离开产房。

有些人为了分娩顺利,还会到庙宇里去祭拜“催生娘娘”,保佑顺产。

产妇产下婴儿后,胎衣不能随便丢;产妇的娘家就必须准备鸡蛋送到产妇家,为其补养。

坐腊、开荤:产妇在产后一个星期内,产房不能透风,这段日子叫做“坐腊”。

到了第七天(有的地方是第九天或十二天),举行“开荤”仪式,产妇开始吃肉、吃鱼来滋养身体。

同时,还要备办礼物送给邻里亲朋,生男孩的送甜面条,生女孩的送用薯粉制的圆子,称为“圆仔”。

到了满月,则必须备办丰盛的酒菜宴请亲朋好友,叫做喝“满月酒”。

很多地方婴儿出生第十二日这一天要为他洗澡,会在洗澡盘里放入一颗像碗一般大的石头,表示孩子将来胆子会大。

最大的航标塔

海上航标灯塔。

位于惠来靖海镇坂美村西南石碑山岬角。

初建于1882年,数建数毁。

灯塔为1989年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高68米,塔顶灯光视245海里,主光灯每10秒闪动一次,并配有雷达应答器和无线电导航系统等设备,是中国16个导航台中最高者,有“亚洲第一航标塔”之称。

葵潭大庚园

葵潭大庚园位于葵潭镇324国道北侧,由81岁高龄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会员、中国古建筑专家薛福鑫主持设计。

大庚园占地面积16800平方米。

赤松观龙藏洞

在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惠城镇西北8公里处,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古昔一仙庙,世称“龙藏洞”。

这里山清水秀,清幽雅静,自然风光绮丽,民间传说:当地干旱缺水时,唯有此处终日泉水潺潺。

葵潭世铿院

世铿院位于惠来县葵潭镇玄武社区,由林世铿先生投资兴建。

世铿院分前后两部分。

前部分有石雕九龙吐珠,四周规模壮观的280幅大理石碑林,雕刻着叶选平、马万琪、启功、沈鹏、孙轶青、关山月等全国各地以及港、澳、台地区领导、名人名家无偿赠送的278幅丹青墨宝,该院收藏名书名画共500多幅。

后部分主建筑九院合一,厅堂画栋雕梁,金镶玉琢,石雕石柱,别具气派,极尽天工,厅堂及四厢刻有数百帧诗、词、联、匾额,东西长廊悬挂有匾额、楹联,琳琅满目,皆是珍品;屋顶分别雕塑有各类具有江南潮汕一带民居民俗的屏景,十八支竖立的大理石柱刻有十二肖像动物,各种动物形象逼真,呼之欲出;幽静的花圃,花树掩映,草木繁茂,富有生机。

海角甘泉

海角甘泉位于神泉镇区东南角,宋时是海滩上一个淡水泉眼,明时砌成泉井。

清乾隆间知县王玮在井旁建亭,将苏福独联刻在亭柱上,并树碑撰文。

清代歌咏神泉诗中有“天涯有奇景,海角出甘泉”的句子,因而产生了“海角甘泉”的雅称。

黄光山佛光寺

惠来县黄光山佛光寺。

位于惠来县城西北方向,距县城173公里,地处溪西镇鲁阳村与曲溪村之间的群山中。

原名“黄藤岗”,曾称“黄亭岗”,后改名“黄光山”。

清宣统三年(1911)桂月(农历八月)碑刻为“黄光山”,1997年改名为“黄光山佛光寺”故名。

2004年佛光寺被省民族宗教委员会评为“广东省委文明宗教活动场所”。

2005年10月,应惠来县佛教协会和寺内僧众的诚邀,南华寺方丈传正大和尚正式担任佛光寺主持。

榕石永福禅寺

榕石永福禅寺在惠来县城北部。

石上曾有一祠奉祀九子母神,明代又于其旁建榕石庵,此庵几百年间历经沧桑,几度兴废,解放后,由华侨捐助重建新寺,称“榕石永福寺”,现有大雄宝殿、东西阁、功德祠、祖师庙等。

海市蜃楼

海市蜃楼不时出现于神泉港西南海面,时间多在春夏之交,天将大雨前夕。

“海市蜃楼”的出现次次有异,有古代的台榭、亭阁,有现代的高楼大厦,还曾出现过日本侵华的战争场面。

靖海古堡

靖海古堡位于惠来县靖海镇,古称靖海所。

靖海所设于山地高处,城峘周长1500多米,高近5米。

东北面城峘完整,有瓮城及城楼,墙以石垒筑,上有城垛及望孔。

靖海所历来是潮汕地区的军事要地,明代在附近筑有南北炮台及烽火台。

客鸟尾石笋

靖海镇客鸟尾石笋区距离惠来县城只有区区的30多公里,沿途是风光旖旎的海滨长廊,中间有国内第一航标塔等名胜风光,以及在建中的国内最大风能发电厂,是一条旅游的黄金路线。

金海湾国际高尔夫俱乐部

金海湾国际高尔夫球会位于广东省惠来县仙庵镇东铺村金海湾植物园,具有国际标准的高尔夫球场,球会由澳大利亚TWP公司PeterThomson、Ross、Peter先生与中国的梁国坤先生共同设计和造型,具国际标准的美式、澳式和日式球道,标准的七十二洞球场。

配套有金海湾岛果岭长击练习场。

庄严禅寺

百花山庄严禅寺,位于惠来县城以东三十里处周田镇施家村,俗称“百花尖”。

它创建于宋,明、清均有葺修和扩建,规模宏大。

1983年10月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8月被批准登记开放,系岭东名胜之一。

惠来宋大峰祖师

惠来宋大峰祖师位于惠来县隆江镇岗前村,供奉大峰祖师,由民间集资七百多万元修建,时刻木雕均出自名师巧匠之手,是民间传统艺术的精品,极具鉴赏价值。

文昌阁塔  文昌阁塔位于惠来县城之南,初建于明嘉靖年间,清顺治时毁于火灾,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知县张秉政修阁,移北向南。

乾隆二年(1737年)知县杨宗秉于阁前祠原地建文昌阁塔三层,额曰“奎光阁”。

此塔为风水塔,属古代砖石结构,贝灰夯筑,状为三层八角形,密檐式塔檐,高23米,每层皆有石柱支架,外有栏杆,内有旋梯可上;藻井上绘有八卦图。

第三层北门上刻有清知府周硕勋“巢凤凌云”楷书。

登塔远眺,海光山色,尽收眼底。

陈端,学名陈景世,广东省普宁市流沙镇斗文村人。出生于泰国罗勇府北榄一个华侨工人家庭。他的祖父、父亲、叔父在国内战乱饥荒年代漂洋过海到异国他乡。父亲陈记春同泰籍华裔刘亚花结婚,生5男1女。陈端为长子。为了不忘祖籍,1934年陈端被祖父带回故乡,翌年在本村读小学。当时正值抗日战争年代,学校不断有抗日救亡活动。教师中许多人是爱国进步青年,如李雪光、卢礼爱(均为中共地下党员)、罗志清等,经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各种救亡运动。陈端在小学二年级时,听语文教师李雪光在课堂上讲《西游漫记》后,写了一篇《二万五千里长征故事》的作文,经李雪光修改后张贴在作文栏上,受到全校师生瞩目。

在小学6年期间,日本侵略军的铁蹄从沿海踏进内陆山区,轰炸、枪杀、掠夺,无恶不作;国民党统治者只知横征暴敛,贪污腐化;人民群众挣扎在水深火热中……由于海外侨汇中断,祖父母相继逝世,家庭经济处于最困难阶段,少年陈端只得协助婶母耕田种地、拾柴、捡粪、当临时工人,维持生计。

1943年,陈端高小毕业后,考进普宁县立简易师范学校。1944年年底,日寇入侵内地,批拧沦陷,学校停课。潮汕人民成立了抗日游击队。1945年5月,经中共地下党员李惠贤、李雪光介绍,陈端加入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先后任战士、副班长、班长,参加过西陇、鲤湖、棉湖、陇头、跳坑、大洋等战斗。8月,他加入中国***。抗战胜利后,1946年春,韩江纵队主要骨干奉命北撤到山东烟台,组织上决定陈端留在当地,安排到惠来县梅林中学(今属普宁市)读书,秘书从事学生工作。内地扩大后,潮汕形势恶化,白色恐怖严重,陈端奉命疏散到泰国。1948年春,他奉调回国并进入大北山区,参加由中共领导建立的武装部队——潮汕人民抗征队,历任长林武装连队副中队长、北山区第8大队第2中队队长。1948年12月,在揭西坎头村战斗中,陈端同国民党保安队激战时英勇负伤,子弹从左臂部贯穿右腿股骨,战斗胜利后被送到野战医院抢救,到1949年春伤愈出院,调任闽粤赣边纵队第2支队司令部人事参谋、军政训练班政治指导员、2支队3团营营长。同年6月,陈率部在围攻普宁洪阳镇时,不幸再次受伤,子弹从右胛骨骨穿至肺部锁骨下,险些丧命。伤愈后归队,参加同国民党军胡琏兵团溃退普宁涂洋之站,解放揭阳、潮安、汕头等城市。陈端两次光荣负伤,被评为二等甲级残废军人,不得不离开战斗第一线。

1950年3月,陈端转业到潮汕专员公署领导的潮汕农林干部学校,任人事科长、学院政治指导员、校秘书长。1953年春到粤东第一师范农场任场长。1955年到国营葵潭农场,任副场长、场长兼党书记。1960年夏调任中共普宁县委副书记。1962年春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农林水办公室生产处副处长。1964年夏调到北京,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侨事务委员会国外司专员。同年10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柬埔寨大使馆一等秘书兼领事部主任。1968年回国后,到江西省进贤县中侨委五七干校任生产组长。1970年调外交部五七干校办公室工作。1971年调任外交部总务司行政处长、行政司副司长。1975年冬调任驻上沃尔特(现改称布基那法索)大使馆政务参赞。1982年春奉调回国任外交部行政司副司长。1983年3月又被派任驻缅甸大使馆政务参赞。1985年5月,调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毛里求斯特命全权大使。1988年5月任期满回国。1990年12月在北京办理离休。应聘为汕头经济特区顾问。1993年被选为北京潮人海外联谊会副理事长,被聘为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总公司高级顾问。

潮汕结婚习俗 随着时代的发展,潮汕人的婚礼已越来越富于时代气息了,不少青年男女早已摆脱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习俗。然而,传统婚礼还存在。 提亲,亦称求婚。即由媒人到男方提亲,或由媒人先到男方介绍女方情况,男方认可再到女方提亲。合婚。这里有两个环节,双方提亲认可后,即由媒人把女方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写成庚贴送交男方。三天内若男方家里没有发生意外不吉祥的事,如碰破碗、锅等,这叫做“三日好”。有这个好兆头,男方才答应互换庚帖。换了庚帖再各自请人占卜合婚,确认男女双方是相生还是相克。 定亲。合婚之后,就进入了定亲阶段,即由男方备礼物到女方定下亲事。礼物通常是一对金耳环或一枚金戒指,也有送金项链的,还有白糖、面条,这是表示订婚的信物。女方在定亲礼时,要给亲朋邻里分送糖果饼食,告知亲事已定,定亲后便行聘礼。 行聘,亦称送聘。过去的聘礼,富有人家是金银、彩缎、猪羊酒果;贫者则是槟榔、鸡酒而已。潮州人把槟榔当作吉祥如意的象征,是甚有特色的行聘礼物。现代的聘礼包括实物和现金。实物必各四式以上:白糖、面条、大吉(潮州柑)、金银首饰、布料、饼食等,但不能为奇数,务必偶数。现金也称为聘金,分一份、二份、四份不等,但都是成倍数的。在送聘中,女方要有回礼,即把聘礼中的饼食部分退还,并回赠“鸳鸯蕉”、桔、猪心等。鸳鸯蕉即两个并生的香蕉,象征百年偕老;桔谐音“吉”,象征大吉;猪心(一半留在女方)象征同心。双方这时还要用对方礼物中的饼食郑重其事地分赠给亲朋邻里,报告结婚喜期。亲朋邻里也要回赠礼物表示祝贺。 请期,行聘礼后,就要选择结婚的日期,并转告女方,包括通知女方什么时候剪裁结婚礼服,什么时候“挽面”,什么时辰沐浴,什么时辰迎娶等。请期所请的时辰大多在黑夜里,潮俗保持黑夜迎亲的婚俗,实是远古的遗风。迎亲,这是新郎到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也是婚礼中最主要的程序。迎亲有两种:一种是新郎迎亲,另一种是男方请“好命人”代迎。这时,新娘往往放声大哭,这叫“哭嫁”。一方面是为远别父母亲而哭,另一方面据说只有流泪,才能使娘家富裕。彩轿来到夫家门口,夫家要放鞭炮迎接。新郎用脚踢轿,卷轿帘,拔下新娘头上的如意,往新娘额上作势欲扎。踢轿、扎如意,意在给新娘下马威:今后一切须如夫意。这是夫权的暗示。接着新娘在伴娘搀扶下跨过门槛底下一堆燃着的“火烟”。新娘进门之后,要在婆家请来的“青娘母”陪伴下,与新郎吃“合房圆”,进洞房,上厅堂给长辈、平辈端茶行礼等。这时,青娘母应在旁诵祝颂歌辞 。 娘家在新娘迎娶当天,要派小舅子送百合汤赠与男方,愿新娘在婆家人人合意。第二天要给新娘送木耳猪心汤,期望新娘不要忘了娘家亲人。只有第三次才能在娘家住上几天,好好倾吐思念父母之情。这里的姑娘出嫁时还有分赠“姐妹钱”的习俗。“姐妹钱”是由前来迎娶的新郎分赠给送新娘上路的弟妹们,一般是4元4角8分。分赠姐妹钱一对男女代送,含意“好”。448分,寓“世世好”和“世世不分(离)”之意。 新郎在布置新房时,要举行庄严的“安床”仪式。安床之时宴请算命先生择日,床头朝向也有个讲究。在安床时,要做“四句”以图吉利。当新娘艳妆浓抹、将上花轿的时候,新娘娘家的人,便要端一盆清水,向花轿泼洒,边泼边念:“钵水泼上轿,新娘变新样。”寄寓对出嫁新娘的祝愿。不过,现在泼洒的当然不再是花轿,而是自行车或是摩托车、小轿车了。新娘的嫁妆中,过去还必须备有两双木履,除方便日常生活外,也取“同偕老”或“亦步亦趋”之意。新娘过门后,隔一天清早就要起床下厨,亲自做一碗甜米饭,待家翁、家婆及丈夫的兄弟姐妹起床后,请他们各尝一点。据说,这碗甜饭,糖要从娘家带来,做饭时还必须将一口自己的唾液掺进米汤中。当然,唾液掺米汤得悄悄进行,吃的人也不必多问。这一习俗意味着夫家的人吃了含有新娘唾液的甜米饭,新娘和全家大小就能融洽相处,生活和睦。 新婚三夭内,新娘子与公婆应避免相见。第四天一早,新娘要到新居所在地的公共井汲水。汲水前先将一小撮红糖和一小撮由娘家带来的泥土投入井中。这是为使新娘此后不致“水土不服”,且能和邻里和谐相处。 闹洞房 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民俗活动,就是在子夜时分拜财神。无论是哪一个地区,婚礼的最高潮是“闹洞房”。潮汕也如此。香包是新娘出嫁前躲在闺房里刺绣的,人们要从这些刺绣工艺品的手艺高低、数量多寡来品评新娘的灵巧与笨拙、勤劳与懒惰。你如果想一睹新娘的芳容,必须说出吉祥如意的“四句”,新娘才肯放下遮面的扇。也有一些生性诙谐的闹客,运用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的手法,把个新娘弄得不知如何回答。 特殊婚俗 过去,潮汕地区还存在许多特殊的婚姻习俗,随着社会的进步,这形形式式的婚姻习俗,有的已被淘汰,有的虽然尚存其名,但形式已经完全改观。 指婚(也称娃娃亲):旧交或要好亲友,由双方父母作主,指定怀胎的二家婴孩出世后若是一男一女即作未来夫妻,称指腹婚。男女双方长大后不管中意与否,由双方父母择日完婚,谓之‘转屋”。

潮汕媳妇的礼法:

嫁娶时传授家规:女子出嫁时,除父母长辈教以当媳妇的一般道理和知识外,有个仪式是要女儿坐在水缸上,然后才上花轿。此俗寓示女儿要像水缸一样要“大器量”,心胸豁达,勿斤斤计较。

认米缸:听翁姑介绍米缸位置、家中大小人口煮饭烧粥数量等。

采水缸:听翁姑告知到什么地方打水,水桶、桶担钩挂在什么地方以及饮水如何保持卫生等。

搅米泔缸:用木棒搅拌,让媳妇看看里面没有生米熟饭,示意不能浪费。

生火:教媳妇生火煮饭。习俗新娘进门要顶替翁姑或妯娌做饭。即使富户人家有女佣煮饭,也要十二天,或一月或四个月参加做饭。

站着吃饭:新娘初到要尊老惜幼,开始站着吃饭,且要为长辈添饭。待四天,十二天,父母劝儿媳坐着吃或不必为长辈添饭时才免此礼。还有,如不可站门槛,不可坐正堂;捧茶要按宾主排辈。

洗衣服:须先洗男服后洗女服,先洗长辈衣服,后洗小辈衣服,先洗深色衣服,后洗浅色衣服等

“冲广”(音译,春卷)。葵潭的特色小食是炸春卷。春卷里面的最基本的材料是切粒的葱,当然还有猪肉、蛋、香肠、香菇、虾、鱿鱼等等,这些因各人的口味而异,至于酱油,沙茶和味精之类的配料是少不了。春卷皮把这些包起来是用白色浆糊粘起来的。包好自然是下油锅炸啦。炸好时它是金棕色的,把它夹放在架上滴油纳凉,不久就可以食得了。吃“冲广”在冷天气时才比较盛行,大热天自然少些。这种“冲广”太上火了!不过爱吃的人自然不怕,因为太好吃了!一般午后至凌晨三四点买得到。

“泡面”(是动词),就是煮面条,面薄,粿条,饺子之类的东西(除了粿条,都自制的),可以说这是葵潭的特色经济快餐了,因为它便宜,煮得快,这种店很多,在其他地方几乎没有见过。加料是大家熟悉的“卷章”(在葵潭叫裹肉)和肉丸,还有猪肺,猪肠,肉皮,等等,还有配料卤汤和葱花油,因人而异。

“按粿”,也叫粿卷,在普宁叫粿汁,是比较厚的卷起的面片,汤跟煮汤圆的汤差不多,当然味道不一样。叫它“按粿”是因为它一般都被放在“按”(一种中间较大的缶缸)里。加料和配料跟上面的泡面差不多一样。价钱比泡面贵点。白天买得到。

“蚝烙”,既是一种煎蛋,蚝和鸡蛋混合后在一个大型的平底锅上用少量油煎出。依个人口味可添加番茄酱等配料。可以配上粉条等面食食用。老少皆宜!

葵潭也有猪脚饭,牛肉粿(有炒的,也有汤的,汤的就比较特色点),绿豆饼,结婚喜糖等等。

改革意味着飞跃,开放预示着富强,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只不过短短的几年时光,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家乡也奇迹般地改变着。

昔日,我的家乡只不过是一个小村庄。道路全部是泥路,坑坑洼洼的,残留在我脑海里的家乡,到处都是平房,所见的平房屈指可数,而且大多数都是瓦屋,刮风下雨时,严重的倒屋,轻则水会进屋。屋前的道路冷冷清清,没工厂,没商店,更不要说路灯了。一条街道简直是封闭的。在当年,拥有一辆自行车代步,已经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目的。人们那时穿的衣服都有补丁,以前有一句话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连鞋子也是靠自己那双灵巧的手做出来的,有草鞋、有布鞋……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我的家乡居然变成了一个小城市。繁荣而昌盛,美丽而可爱。从前低矮、破旧的老屋早已被新颖别致的高楼大厦取代了。当年泥泞的古道已不见踪影了。宽阔的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在平整、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车辆穿梭来往、川流息。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人来人往。以前的瓦房现在变成了豪华的住宅,放眼望去,看到的是一栋栋一排排拔地而起的崭新的高楼大厦。儿童乐园充满着欢乐声,彩灯喷泉装点得像仙境一样。只要你任意走进一个家庭,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如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电话等也得到了普及,不少人家还有手机、私家轿车呢,许多家庭还购置了电脑,用以浏览、查询资料和从事文化娱乐活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无穷的乐趣。商场、农贸市场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真是一年一个新面貌,一年一个新气象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9005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4
下一篇2023-10-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