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婚前程序及习俗
固原回族男女青年在举行婚礼前,从相识、相亲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程序,这些程序为:
(一)提亲 固原回族青年男女到婚配年龄阶段时,父母乃至整个家庭、家族都很重视。父母为督促子女成家,会经常性地与他人谈论此事,或自己或委托他人物色合适人选,并将了解到的各种情况不失时机地给子女讲明白,以期征得本人同意。子女听了情况后若有意,男方父母就请媒人前去女方家提亲。媒人择日带上礼品前往女方家向其父母说明来意,详细解说男方家的情况,包括姓氏、住处、家庭经济情况、社会影响、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女方家也同样请媒人到男方家观看家庭状况,并反馈给女方父母。男女双方家长若无反对意见,媒人就适时安排小伙子与姑娘非正式见面。若男女双方同意,男方母亲就会高兴地带上儿子和礼品,由媒人陪同前往女方家让未来的亲家验女婿,并让男女青年正式见面,相互观察。男方见到女方后要赠送见面礼,女方若收下,常常意味着本人接受了这门亲事。因此,“媒妁之言”在回族青年定亲时有着重要作用,正如下面这首“花儿”所唱的那样:
天上的咕噜雁向南飞,
要有个头雁者领哩;
咱两个再好白着咧,
要有个红线者拉哩。
这首“花儿”中的“红线”实质就是媒人。在今天,媒人虽说不起决定性作用,但如无他们的“牵线搭桥”和亲自“证明”,则一门婚姻常给人美中不足之感。
(二)定亲 俗称“插花”,表示给姑娘插上一朵美丽的花,寓意“明花有主”。固原回族对这一仪式非常重视,届时要隆重庆贺。是日,男方家要请一名阿訇来带领,由父母、长辈、兄嫂、姐姐和媒人等组成一班定亲人马,带上聘礼、化妆用品、衣料及其他物品,浩浩荡荡来到女方家。女方家也要请阿訇或长辈恭候迎接,见面后互道“色俩目”。男方进到女方家稍微休息后,就要由双方媒人出面,送上聘金,摆出所带礼物并逐一交代。在固原农村,尤其要说的是“四大百”或“五大百”(即大米、小麦、红砂糖或白砂糖、肉四样各百斤,有的另加一百斤清油为五种)。之后,女方家设宴款待所有来宾和前来祝贺之人,有的家庭还要过“尔麦里”,请阿訇诵念《古兰经》。在宴席完毕和男方定亲队伍请求返回时,女方家要给男方赠送礼品,包括象征性地退回一部分彩礼和给男方准备的一套服饰(主要有帽子、内外衣裤、袜子和鞋等),有的给男方父母也要回赠衣料。这时,定亲队伍即可告辞。
(三)说“色俩目” 说“色俩目”,即“定茶”或“道喜”。因固原回族在提亲之后,男女双方父母采用说“色俩目”的形式,商定子女的婚姻大事。说“色俩目”一般有两项内容:一项为简单仪式,就是选择主麻日或其他好日子,由男方本人和父母、媒人等一起带上礼物和“糖份子”与“茶盒子”前往女方家,女方则要设宴席招待。宴席完毕后,双方要当着众亲戚朋友的面,互道一声“色俩目”,表示这件婚事已定,不能有所反悔。另一项内容就是商定女方家索要的聘礼和物品。聘礼,也叫彩礼或财礼,是婚姻成立的前提条件之一。伊斯兰教认为,婚约要有合理聘金,没有是不合法的。聘礼及物品商定后,由男方家筹集齐全,待定亲之日送上。
二、婚礼程序及其习俗
在双方确定结婚吉日后,男方首先要收拾“新房”,房内张贴喜字(因教派不同有异)。其次,要提前几天“会和”人,即召集邻居和亲人,共同商讨完婚期间的各项事宜,安排布置“吃茶”和招待任务,强调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商讨如何招待好送亲人马、如何款待好前来道贺之人等事宜。另外,要在婚礼前几天“动锅灶”,即择日要提前做好蒸馍、炸油香、炸馓子、炸萝卜菜等系列饮食和宰羊、宰牛。结婚前要把肉煮熟,到婚日那天只在锅里烩菜,其余都是吃现成的。女方家在婚前几天,就要接待来道喜的亲戚朋友、乡亲邻里,来宾都要给新娘“填箱”,即送衣料、鞋、袜子、围巾、被面和钱等。
(一)扯脸 扯脸也叫“弦脸”或“开脸”“绞脸”等,即是请有资历、有威望的老年或中年妇女用交叉的丝线绞掉新娘脸上的汗毛。一般在出嫁的头一天晚上,弦脸者用准备好的线和鸡蛋(煮熟的)来扯脸:第一步是先用细线绞去新娘(还不算新娘,等念完“尼卡哈”之后才算)脸上的汗毛,绞得越干净越好,表示着由“毛女儿”(俗称未婚的姑娘)向“新媳妇”过渡;第二步就是用煮熟的鸡蛋在脸上“滚”一遍(或剥开皮儿滚一遍),表示新娘的脸由此会更加白白净净、漂漂亮亮,祝福她永远年轻美丽快乐,新娘如将“滚完”脸后的鸡蛋吃掉,就会更加吉祥。因地域与习俗不同,有些地方是新娘到婆家之后才扯脸,但基本程序相同。
(二)娶亲 到结婚之日,男方要派出娶亲人马,人员一般由堂姐夫带头,另派2~3人组成,一些地方还要请一位德淑贤惠完婚不久的新娘陪同娶亲,意即加喜。在解放前,娶亲人马可谓“精兵简从”,大多派数人用毛驴迎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固原回族群众开始用毛驴套架子车娶亲,新娘能够“坐车”了,比单人骑单驴情景要壮观得多。20世纪80年代后,因城乡群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大部分人开始用手扶拖拉机、家用农用车等交通工具来娶亲。今天,无论城乡都普遍租用面包车和大小轿车娶亲。娶亲人马在途中要认真负责,保证新娘平安到家。家门口有接亲的队伍,由受人尊敬的长辈、父亲和贵宾组成,一长辈手端盘子,里面放三个干果碟子,分别装有瓜子、核桃、花生,其余人跟随着。一些地区则要求接新娘的车不能直接开到门口,要由“扮妆”后的大伯子(新郎的哥哥)去“拉”到门口,这是大家表示喜庆的一种玩法。新郎则披红挂绿,由姐夫陪同快步迎上前去向送亲宾客道“色俩目”问好。然后恭请送亲领头(俗称“宴席头儿”)下车,与接亲队伍互致“色俩目”问好。送亲领头象征性地“口到”(吃)果碟中的东西,接着所有宾客下车,徐徐进入男方家门。这时负责给新房门上挂门帘的人(一般为新娘的弟弟或妹妹),要把准备好的门帘挂上,新郎家要给“挂帘钱”(一些地区则为开箱钱)。新娘由嫂子或姐姐搀扶陪伴进入新房,陪嫁物、陪嫁箱子等也抬进院子放在预先指定的地方。等客人都入位后,并不急于摆“宴席”,而要进行回族婚姻中最重要的“尼卡哈”仪式。
伊斯兰教婚姻的条件很多,下面简述七条:
一、穆斯林男子理应娶穆斯林女子
真主说:“真主绝不让不信道者对信道者有任何途径。”(4:141)
非穆斯林不可娶穆斯林的女子,因为丈夫统治妻子是很明显的。由统治产生顺从,由顺从变为俘虏,从而丧失宝贵的信仰。
二、穆斯林男子可以娶曾受天经的民族女子
真主说:“信道的自由女和曾受天经的自由女,对于你们都是合法的,如果你们把她们的聘仪交给她们。”(5:55)
穆斯林的男子允许娶曾受天经的女子,可是不允许穆斯林的女子嫁给曾受天经的男子。其道理是:穆斯林男子绝不能轻视非穆斯林的妻子的宗教根本。因为伊斯兰教让他坚信所有天启的宗教。
真主说:“我们对他的任何使者,都不加以歧视。”(2:285)
可是非穆斯林的丈夫不相信妻子的真教,他就轻视她的宗教,不让她立行她的教规,这将导致双方分手,或导致于使妻子叛教(愿真主护佑),真的,叛教是今后两世的亏折。
三、不可聘娶的女子有两种
1、永远不能聘娶。2、暂时不能聘娶。
永远不能聘娶的妇女
1、由血统关系被禁止的有七种:
真主说:“真主严禁你们娶你们的母亲、女儿、姐妹、姑母、姨母、侄女、外甥女。”(4:23)。
2、由哺乳关系被禁止的也是七种:
真主说:“真主严禁你们娶你们的乳母、同乳姐妹。”(4:23)
穆圣说:“禁止同乳关系,就象禁止血统关系。”
3、由姻亲关系被禁止的:
真主说:“严禁你们娶你们的岳母,以及你们所抚育的继女,即你们曾与她们母亲同房的,如果你们与她们的母亲没有同房,那末,娶她们无妨。真主还严禁你们娶你们亲生儿子的媳妇。”(4:23)“你们不要娶你们父亲娶过的妇女。”(4:22)
暂时不能聘娶的妇女:
1、绝不可同时娶姐妹两人,除非姐姐去世,再娶妹妹,或和姐姐离了婚后可以娶妹妹。
真主说:“严禁你们同时娶两姐妹。”(4:23)
2、不可娶有夫之妇。无论她在婚姻中或是在待婚期中。因为待婚期按婚姻来决定。
真主说:“严禁你们娶有夫之妇。”(4:24)
3、不可娶*妇,直至她虔诚悔过。
4、也不可娶以物配主的妇女,直至她坚信真主独一。
真主说:“奸夫只得娶*妇或娶多神教徒;*妇只嫁奸夫或嫁多神教徒。信士不可娶*妇。”(24:3)
真主又说:“你们不要娶以物配主的妇女,直至她们信道。已信道的奴婢,的确胜过以物配主的妇女,即使她使你们爱慕她。”(2:221)
5、离婚是三次。当一个男子休离妻子三次,那末他再不可娶她。除非她另嫁了一个男子后,他又离了她或他去世了。那么,前丈夫可以娶她。
真主说:“他如果休了她,那末,她以后不可以做他的妻子,直到她嫁给其他的男子。”(2:230)
四、结婚的条件
结婚的条件是有两个成年的穆斯林出席作证。或一男二女见证。
真主说:“你们在男子中邀请两人作证,如果没有两个男人,那末,从你们所认可的证人中请一男二女来作证。”(2:282)
穆圣说:“没有作证就没有婚姻。”
五、禁止临时婚姻
临时婚姻是一个男子邀请了两个证人后娶了一女子,数十天后又离了。穆圣对圣门弟子们一直严禁这种行为,直到复生日。
六、关于订婚条件
年龄小的儿女,父母为其作主订婚。至于年龄大的女孩,她纯粹有自主权。因为她有能力分别好坏。
真主说:“当她们与人依礼而互相同意的时候,你们不要阻止她们嫁她们喜爱的丈夫。”(2:232)
可是马立克和沙菲尔主张:无论年龄大或小的女子,不可自作婚姻主权而自己嫁自己。因为穆圣说,“没有主婚人就没有婚姻。”
七、聘仪及彩礼
婚前送给女人聘仪或彩礼,婚约已订。即使没有写下聘仪。如果一直没交给聘仪就通婚了,那么,婚约已解除。绝不允许把酒、猪当聘仪送。最少的聘仪是十个银币。
真主说:“你们应当把妇女的聘礼,当做一份赠品交给她们。”(4:4)
结婚的条件
一方要求,一方答应;阿语为伊札卜,格不力。
双方愿意。通常情形下,男方的愿意是很明显的,男方很少有讨厌结婚者,或讨厌有一位长期结伴的妻子者。
女方的愿意则是多方面的。如果是孀妇,她一定对她的求婚者表示愿意与否。因为她了解到了结婚是终身大事。所以,她并不羞于表示。如果是处女,对求婚者的愿意便是她的沉默。是她的愿意的沉默,而不是愤怒拒绝的沉默。如她哭,是为了分离时伤感,而不是愤怒和逃避。
穆圣说:“不和寡妇商量就不能和她结婚,不经少女同意不能和她结婚。”
圣门弟子们曾就此询问穆圣,她的同意是怎样的
穆圣回答:“她的沉默就意味着同意。”
无论是处女还是孀妇,在婚姻之事上,父亲不可强迫。
阿绮莎传述说:“一位女青年来对我说:她父亲把她嫁给他侄儿以此来提高他侄儿的地位,可是她却讨厌他。阿依莎说:‘你坐下等等穆圣。’穆圣来了后,她把这事告诉了穆圣,而后穆圣派人去找她父亲。最后穆圣让其父把婚姻权交给了那女子时,她说:‘穆圣啊!我现在同意我父亲订的这桩婚事,我来问你的目的,只是想让妇女们知道:父亲们决不可独占女儿们的婚姻权’。”
哈达姆的女儿罕澈绮说,“我父亲把我嫁给他的侄子,可是我不愿意。我把这事告诉了穆圣,穆圣对我说:‘你执行你父亲的愿望。’我说‘穆圣啊!我不愿意。’这时,穆圣说:‘你去吧!嫁你所愿意的人。’穆圣给我以自主权后,我就说:‘现在我执行我父亲的愿望,但是我要让大家知道:父亲绝不可垄断女儿的婚姻权’。
娶个回民媳妇最明显的感觉是生活习俗不同,需要慢慢适应。
汉族跟回族人结婚之后也要考虑到这一点,饭桌上不可以只准备猪肉,另外要准备羊肉,羊肉就给回族媳妇吃。因为每个民族习俗都不一样很多回族人信教,所以有回族媳妇可能会让全家人都改其他信教。
回族媳妇很讲道理,只要你敬她一尺,她就敬你一丈。同时她们胆大心细,善解人意,常常在生活细节中给你感动。更重要的是回族媳妇孝敬长辈,特别是自己的父母和老公的父母兄妹。在回族,女子认为的羞体不止是下半身,还有头发,耳朵,脖颈,而头戴“盖头”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它们,不被外面的男子看见。
回族人民的习俗
在日常生活中,见面都要问安。客人来访,要先倒茶,还要端上瓜果点心或自制面点招待,而且所有家庭成员都来与客人见面、问好。若遇上老年客人,还要烧热炕请老人坐,并敬“五香茶”或“八宝茶”。送客时,全家人都要一一与客人道别、祝福。有时远客、贵客还要送出村庄或城镇才分手。
回族人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不吃未经信仰伊斯兰教者宰杀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动物的血等;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禁用食物开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颜色像血一样红等。
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
回族人的结婚典礼,一般要分两步走。先由主家请来的阿訇,把新郎、新娘及家里的长辈集中在一起,用回族人的风俗习惯举行一个小小的仪式,这个仪式主要由阿訇主持,阿訇用回语对新郎新娘进行提问,让新郎新娘用心虔诚的回答,我觉得有点类似基督教堂婚礼,等这个仪式进行完毕后,正式结婚大典才能开始。
从婚礼用词上,司仪在典礼中,不能出现“酒”字和酒字的谐音字。因为回族的婚宴上一般是不摆酒的,宴席上只出现各种饮料和瓜子、糖块。汉民新婚典礼中的交杯酒这一项,在回民的结婚典礼中是不用的。主持婚礼的司仪如果不懂此项禁忌,典礼中出现酒字和酒的谐音字,就是对回民的不尊重。如:我们经常用到的,天长地久的“久”字,就要避开,或用其它词代替。还有拜天地的“拜”字。回族是信奉真主的。按照他们的说法是,我们不拜天,不拜地,不拜人,只拜真主。这个拜字只能用在拜真主时才行。为此,汉民婚礼上用的最多的“拜”字,就不能出现在回族人的典礼场。另外,回族人结婚不放炮。我们经常讲到的,鸣炮奏乐,也不要讲顺嘴了脱口而出。同时,在回族人的结婚典礼议程中,部分地区还有的加入了一项谢大厨,这和汉民婚礼议程截然不同。汉民婚礼中的谢大厨,是在典礼以后的敬酒,新郎新娘端着酒杯,向大厨致谢,而回族人则是必需作为典礼中的一项,在典礼台上隆重的向大厨行礼致谢。所以司仪也要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的调整,做到整场典礼按主家的要求来做,在不出现以上禁忌词语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使主家满意。
回族法定结婚年龄
中国对于回族的法定婚龄是:男性是20岁以上,女性是18岁以上。不受地区限制,凡中国的任何一个省区都是这个法定年龄。晚婚晚育应予鼓励。”为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现行规定,民族自治区可以根据本民族实际情况,对法定婚龄作变通规定。婚姻法规定的婚龄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法律也允许对婚龄作出例外规定。比如考虑我国多民族的特点,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结合当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体情况,制定变通规定。”
不受地区限制,凡中国的任何一个省区都是这个法定年龄。必须按实岁计算,不能按虚岁计算。不能按阴历计算。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可以以此制定补充规定。一方面考虑适当提高法定婚龄有利于广大青年的身心健康、工作和学习,以及计划生育工作;同时也注意到法定婚龄过高,不符合自然规律的要求,也脱离群众、脱离农村实际。回族和汉族没有结婚限制。但文化、饮食、习俗、信仰也很大的差异,比如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回族禁食猪、马、驴、骡、狗和一切自生的动物、动物血。汉族主要从事农业,主食以小麦、玉米、稻米等为主,辅以蔬菜、豆制品和鸡、鱼、猪、牛、羊肉等副食。但是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进步,文化交流日益繁荣,开始提倡婚姻自由信仰自由,不同的民族之间通婚也变得常见起来,汉族的男人也不用加入伊斯兰教才有能娶回族女孩,而是尊重他本人的意愿。主要也是为了让彼此以后的生活习惯等等能够融合特别是在信仰的宗教和饮食上面,都要有很多的契合点才行,否则的话双方在很多方面都不一样,就很难适应在一起生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六条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
第一千零四十七条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第一千零四十八条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第一千零四十九条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第一千零五十条登记结婚后,按照男女双方约定,女方可以成为男方家庭的成员,男方可以成为女方家庭的成员。
第一千零五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一)重婚;
(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
(三)未到法定婚龄。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第六条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
手势、拉手或握手。结婚拿手表示双方同意 回族穆斯林订婚、结婚礼仪拿手,回族(穆斯林民族)的订婚、结婚礼仪。世界各民族见面时都有约定俗成的礼节和习惯。一般都是以语言的问候,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表示。经常旅行的人都特别注意各地的见面礼习俗,必须入乡随俗尊重当地习惯,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走遍穆斯林世界,从最核心的阿拉伯半岛出发,向世界四面八方行走,一直走到天涯海角,不论到了哪里,也不论见到什么样人种的穆斯林,见面时的语言问候一律是“赛俩目”,都能得到准确的回答。互相道过赛俩目,如果进一步接近,双方便伸出双手,互相紧握,甚至摇动几下,这是“拿手”礼仪。见面时,互相双手紧握在各地不同的民族中也偶尔能遇到,但不象穆斯林世界那样普遍,地球的东西南北,凡是有穆斯林的地方,都一律如此,只限于同性,男人或女人之间,异性不拿手。
回族婚礼简介
婚礼,是回族人民一生中的一个大礼。回族老人常常把给儿子举行婚礼、完婚叫“卸担儿”,认为这是“终身大事”,是老人的责任。回族对婚礼特别重视和讲究,但由于回民分布在全国各地,回族婚礼形式多种多样。据史书中的记载,回族的婚姻习俗大都是按照教规来办的。
婚礼流程
提亲:回族当中有句俗话:“一家女儿百家奔”,当回族姑娘长到十六七时,就有人上门提亲。提亲一般都是男方家通过各种途径看准女方家的姑娘后,请媒人去提亲。回民请媒人一般要两个以上,一个代表男方家的媒人,一个代表女方家的媒人。不管是自由恋爱的,还是经人介绍的,只要双方表示同意,则要尽快准备“定茶”。
定茶:有些地方的回族也叫“说色俩目”或“道喜”。定茶一般要选择主麻日(星期五),男方家要准备回民喜欢喝的花茶、绿茶、陕青茶、龙井、毛尖等各种高中档茶叶,还要准备一些红糖、白糖、桂圆肉、核桃仁、葡萄干、红枣、花生米、芝麻等等,然后分别包成一斤重的小包,每个小包上放一条红纸,表示是喜庆的事。
插花:回族也叫“定亲”,有的地方还叫“提盒子”,也叫纳聘礼,意思是为姑娘插朵美丽的花。插花一般是在女方喝了“定亲茶”以后,媒人根据女方的需要,由男方纳合理的聘金,插花一般都定在主麻日,男方由一位阿訇等带领,父母和嫂子或奶奶、婶子跟随。女方家也有一位阿訇或回族老人在家迎客,接盒子接聘礼。女方家还要炸油香、宰羊、过“尔麦里”。
娶亲:回族青年男女结婚不看黄道吉日,一般都是以伊斯兰的主麻日或主麻日的前日以及阴历双日为佳期。回民也叫吃“宴席”。在送亲途中,若遇其他娶亲人马,新娘子要互相交换腰带,以防“冲喜”。
念祝福语:当新娘子入了洞房,送亲客人进屋后,主人一方面安排接待客人,一方面请阿訇给新郎新娘念“尼卡哈”:在堂屋正中设一张方桌,上方坐阿訇,左右坐证婚人和父母亲,地下铺上毯子,新郎、新娘跪或站在上面,聆听阿訇的教诲,阿訇宣读《古兰经》有关片断,祝福新婚夫妇。
回门:婚礼后三天或七天,新郎要准备礼品陪同新娘回门,也叫回娘家,看望岳父母及亲属。岳父母家也要事先做好准备,款待女婿女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