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涛,1936年出生,中国女高音歌唱家,1956年加入了中国***,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国家歌唱家一级,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友歌舞团艺术指导。
历任绥远军区文工团演员,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独唱演员、合唱队教导员、歌舞团副团长、声乐艺术指导,第四届委员,中国音协第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扩展资料:
2019年4月著名歌唱家马玉涛去世的消息在网络上开始流传。本报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到马玉涛老师的女儿,明确得到证实马老师如今84岁了,身体近况非常健康。
"我妈妈每年都进行体检,指标都很好。老战友们也经常来家里看望我妈妈,感谢艺术界们的同行、广大观众和几代歌迷们对我妈妈的关心与惦念,马玉涛的女儿说。
—马玉涛
京剧(安徽省)、越剧(浙江)、黄梅戏(安徽)、评剧(河北)、豫剧(河南)。
1、京剧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
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越剧
越剧(汉语拼音为yuèjù,英语为Yue Opera)——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 ,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 ,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
亦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依次为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之一。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
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
越剧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黄梅戏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清,黄梅县戏风更盛。
黄梅戏前身即采茶调、采子、黄梅调等,后称黄梅戏。起源于黄梅县多云山区、太白湖畔的樵歌畈腔采茶调,形成于清道光年间,流播于长江中下游的湖北、安徽、江西、江苏等省周边的广袤区域。邢绣娘、余海先等一批先辈艺术家为黄梅戏的形成、发展和流播作出过杰出的贡献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评剧
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曾有观点认为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
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
1950年以后,以《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
评剧有东路、西路之分,而以东路评剧为主。
2006年5月20日,评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豫剧
豫剧是中国最大的地方剧种,居全国各地方戏曲之首。2006年,国家文化部门统计的国有专业豫剧团体数量为163个,是全国拥有专业戏曲团体和从业人员数量最多的剧种,成为中国戏曲三鼎甲之榜眼。
豫剧旧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由于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曾叫“河南讴”。“豫剧”之名最早泛指河南各剧种。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据文化部统计,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四川、甘肃、青海以及新疆、台湾等省市区都有专业豫剧团分布。
——京剧
——越剧
——黄梅戏
——评剧
——豫剧
一、读jiān时,组词如下:
瞬间 、间隔 、间歇 、间或 、离间
二、读jiàn时,组词如下:
离间、间苗、间断、反间、无间
三、释义:
[ jiān ]
1、方位词。中间:彼此~。同志之~。两国之~。
2、方位词。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田~。人~。晚~。一刹那~。
3、一间屋子;房间:里~。车~。衣帽~。
4、房屋的最小单位:一~卧室。三~门面。
5、姓。“闲”
[ jiàn ]
1、空隙:乘~。
2、嫌隙;隔阂:亲密无~。
3、隔开;不连接:~隔。黑白相~。
4、挑拨使人不和;离间:反~。
5、拔去或锄去(多余的苗):~萝卜苗。“闲”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间”与“闲”同源,后分化。闲,金文(门,代表家居)(“夕”或“月”,代表光阴转暗,由昼入夜),表示家居的夜晚时光。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夕”写成“外”,强调“闲”是由“野外”奔波转入“屋内”安歇。
没有电力的古代,夜晚没有足够的照明可以提供正常的劳动环境,于是“入夜”加“家居”,便构成无所事事的“安闲”。造字本义:动词,由白天的外出奔波,转入夜晚的家居休闲,含义与“闲”字近同。
文言版《说文解字》:闲,隙也。从门,从月。,古文闲。
白话版《说文解字》:间,缝隙。字形采用“门、月”会义。,这是古文写法的“闲”字。
二、词组释义:
1、瞬间[shùn jiān]
转眼之间:飞机飞上天空,~即逝。
2、包间[bāo jiān]
宾馆和餐饮、娱乐等场所设的供某位或某些客人专用的房间。
3、里间[lǐ jiān]
相连的几间屋子里不直接通到外边的房间。
4、车间[chē jiān]
企业里完成生产过程中一个工序或单独生产一种产品的单位。下设若干工段和生产小组。
5、阳间[yáng jiān]
人世间(对“阴间”而言)。
6、离间[lí jiàn]
从中挑拨使不团结、不和睦:挑拨~。~上下关系。
7、间苗[jiàn miáo]
为了使作物的每棵植株有一定的营养面积,按照一定的株距留下幼苗,把多余的苗去掉。
8、间断[jiàn duàn]
(连续的事情)中间隔断,不连接:试验不能~。他每天都去锻炼身体,从没有~过。
9、反间[fǎn jiàn]
指利用敌方间谍 给敌人提供假情报,使敌人中计,或使敌人内部发生矛盾分化。间(jiàn)。
10、无间[wú jiàn]
没有间隙:亲密~。
-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