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的结婚人数呈下降趋势。根据民政部公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的结婚人数为7643万对,比上年下降了61%。而2022年的结婚人数为6833万对,创下了1980年以来的新低。从年龄分布情况来看,25-29岁年龄段最多,有5393万人;30-34岁年龄段其次,有3052万人;40岁以上年龄段为2979万人,20-24岁年龄段有2529万人,35-39岁年龄段有1332万人。总体来说,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年轻人婚恋观念的变化,结婚人数的下降趋势可能会持续。
现在的人们越来越不想结婚,并不是因为不想得到幸福的生活,而是现在结婚并不一定能够带来幸福的生活,高质量的单身更能够让自己愉快的度过美好时光。同比下降122%,中国结婚登记人数七年连降,这些城市的情况最为严重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为什么这些城市结婚率降低,离婚率高 !
北上广等发达城市
北上广这几个城市是我们中国最发达的几个城市。在这些大城市里,青年人数是最多的,工作人群也非常多,工作压力十分大。很多年轻人为了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自己,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并且为了不让结婚影响他们的工作年龄,他们决定晚婚或者不婚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很多人认为在压力那么大的大城市里面,一旦结婚就意味着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家庭的事情。如果因为结婚而降低了自己的追求,那么宁愿不结婚成为她们的主张 。在这些发达的城市,年轻人的思想比较“自私”,因为他们自己先要达到想要的高度 ,才有资格去谈论儿女情长 。
重庆四川
这两个地区虽然说不是我们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但是这两个地方出奇的彩礼非常贵 ,由于昂贵的彩礼,这个地区的很多年轻人都结不了婚,特别是男方家庭 。彩礼这个问题在整个社会中已经引起了十分重要的注意力,因为彩礼确实可以压垮一个人,并且让两个人的感情到此结束 ,很多人建议把彩礼降低或者说直接不要彩礼 ,但也不知道这种局面到什么时候才能够实现 。目前四川,重庆地区受彩礼影响比较大,所以他们的结婚率也慢慢变低 。
追求自身价值的人算是活的很明白的那种人,他们要为自己着想 ,不想让自己的后一辈活得艰难,自己达不到想要的经济目标就不结婚 !彩礼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 ,希望整个社会能够归纳过往的经验,做出最公平的决策 。
1987年到2017年,31年的民政部数据显示:“晚婚”现象明显,近5年25—29岁结婚登记的公民占最多。自2003年起,中国的离婚率逐年上升。每年,有多少中国人登记结婚年轻人为什么晚结婚了数据告诉你↓↓转给身边的青年参考!
结婚率逐年走低离婚率却在攀升 社会包容度提高婚姻不再是唯一选择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一中国传统理念正悄然发生变化。民政部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的结婚人数3017万对,同比下降57%,其中上海、浙江、天津等经济发达地区结婚率普遍较低。如果与5年前同期结婚人数的高位4282万对相比,2018年一季度已经下降了2954%。
专家分析认为,适婚人口数量下降、婚龄推迟、城市化进程加快都是结婚人数不断下降的原因。
结,还是不结民政部的统计显示,这一数据在不同地区有明显的差异。
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结婚率普遍较低,其中结婚率最低的5个省市分别是上海、浙江、天津、江西和山东,其结婚率分别为:045%、061%、061%、062%、063%。相比之下,结婚率最高的5个省份分别为贵州、安徽、西藏、青海、河南,结婚率均在091%以上,而这些地区人均GDP都相对较低。结婚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相反的走向。
结婚率走低,年轻人怎么想
在北京从事审计工作的于贤表示,大城市节奏快,竞争激烈,“审计行业加班出差是常态,没有时间约会,也没有时间相亲”,恋爱都顾不上谈,怎么可能结婚这反映了不少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面临的窘境。即使是有稳定恋情的年轻人,其中不少也表示不敢轻易“谈婚论嫁”。上海白领徐珊直言,“生活成本不断上升,结婚后又必然会考虑生子和育儿的支出”,从个人到家庭的转变并非易事。
经济发达地区房价相对高昂,一定程度上也延缓了年轻人步入婚姻的步伐。于贤直言:“没有房子,丈母娘肯定不愿意,住在合租房里也有诸多不便。但是像北京这样的高房价,35岁前难以买得起。”
此外,很多都市适婚青年表示“宁缺毋滥”,不着急结婚。在南京工作的陆子夫,有房有车有时间,但他仍表示“婚姻是一辈子的事情,还是要找到三观一致,能进行深层次沟通的人,年龄不是决定性因素”。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代际间的婚育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于很多“80后”“90后”而言,晚婚、不婚等现象越来越常见,社会包容度也在提高,婚姻不再是唯一的选择。有分析认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受适婚年龄人口数量和结构变化的影响,结婚率仍可能持续走低。
城市化进程是推手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教授表示,适婚人口数量下降,婚龄推迟和高速发展的城市化是自2013年以来我国结婚人数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
看出生率——我国人口出生率从1990年的2106‰下降到1997年的1675‰,之后出生率仍在持续走低。翟振武进一步说明:“自90年代起,出生人口数量不断下降,是如今结婚人数不断下降的最主要原因。这一变化既在意料之中,也与之前的预估相符。”
看结婚年龄——婚龄推迟成为当前结婚人数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江苏省发布的婚姻大数据显示,近5年来,江苏人平均结婚年龄每年大约增长1岁。上海的数据显示,2010年上海市女性平均结婚年龄2651岁,到了2014年达到2814岁。这一变化在王洁的意料之中,在北京读博的她说:“班里的同学都二十七八岁了,除了两个工作后重回学校读书的同学,毕业前大家都没有结婚的打算。”
翟振武分析,现在我国成年人口近一半会接受高等教育,进入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学生数量也在逐年上升,相应的年轻人独立、工作和成家的年龄也会推后。早些年,年轻人到了二十三四岁,很多就结婚了。现在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年轻人受教育的年限增加,可能本科毕业就已经23岁了,结婚的年龄必然会不断推后。相当一部分适婚年龄的人并没有结婚,也使得结婚人数偏低。
分析人士表示,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不断发展的经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代年轻人的婚姻选择。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推高了生活成本,加剧了市场竞争。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结婚率反倒走低,这在全球都是一种趋势。
鼓励婚育应受重视
面对逐年下降的结婚人数,多位专家表示,这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应多尊重多元化、个性化的个人选择,予以年轻人更多选择空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石智雷认为,地区经济条件越好,对单身和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也越宽容,“发展水平越高,社会越多元化。不结婚、单身或者离婚,都是个人选择。”
陆杰华认为,“80后”“90后”跟“60后”“70后”明显不同。“经济的发展带来收入增长,互联网提高信息化水平,更多年轻人看到了外面社会的变化,了解到世界的发展。对他们而言,结婚生子不再是必要的人生经历,而是个人选择的结果。”他认为对于随着社会发展出现的改变,人们应当转变思想,与时俱进,应对推迟结婚、事实婚姻、不婚等给予更多宽容。
然而,相比5年前,结婚人数下降1265万,这一变化仍值得政府层面关注。陆杰华说,在我国,结婚和生育密切相关,西方国家常见的未婚生育和事实婚姻等,在我国尚未得到承认。因此,结婚率降低会影响生育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人口数量和结构,最终影响未来国家的经济发展。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201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较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凸显我国老龄化加速的现状。结婚率和出生率的走低势必进一步加深老龄化社会的问题。
专家建议,针对二者的紧密联系,国家应当重视该问题,认真研究、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年轻人结婚生育。比如,可以适当延长婚假、产假,倡导人们平衡家庭和工作,从而促进结婚生育。此外,政府也应推出家庭友好的公共政策,比如以家庭为单位纳税的财政政策,降低家庭的税务负担;一线城市聚集了大量的优秀青年,但是高昂的房价让很多人难以在年轻时开始独立的家庭生活,因此稳定房价、为大家庭提供廉租房等措施将能缓解部分压力。
据中国新闻网2016年7月12日报道,11日,民政部公布的《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中国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3841万对,粗离婚率为28‰。中新网记者统计,相比2002年中国粗离婚率仅有090‰,13年来,粗离婚率逐年攀升。
去年中国3841万对夫妇离婚 离婚率逐年走高
日前,民政部印发《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15年全国各级民政部门和婚姻登记机构共依法办理结婚登记12247万对,比上年下降63%。2015年25-29岁办理结婚登记占结婚总人口比重最多,占394%,比上年增加14个百分点。
2015年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3841万对,比上年增长56%,其中:民政部门登记离婚3149万对,法院办理离婚693万对。粗离婚率为28‰,比上年增加01个千分点。
据媒体报道,从2002年开始,中国的离婚率就一路走高。2002年,中国粗离婚率仅有090‰,2003年达到105‰,到2010年突破2‰。当前数据显示,2015年粗离婚率为28‰,这也是2002年的3倍多。
何谓粗离婚率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介绍,从统计的角度讲,这里的“粗离婚率”是一般指一定时期内,离婚的次数或离婚的对数除以总人口数。之所以称作粗离婚率,是因为在计算离婚率时,严格意义上分母应该是已婚人数而非总人口数,但由于统计总已婚人数较难,故采用总人口数。
家庭纠纷案件保持高位运行 离婚官司占多数
无论统计口径如何,近年来,中国离婚走高已是不争的事实,偏高的离婚率也体现在数量众多的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上。
根据最高法此前发布的数据,近年来,中国的婚姻家庭纠纷案件始终保持高位运行,2013年至2015年10月底,全国法院审结婚姻家庭纠纷案件近400万件,且逐渐呈现出案件增幅快、适用法律难、审理难度大的特点。
其中,离婚案件也保持高位运行。去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杜万华杜万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2014年全年婚姻家庭类案件大约是160万件,其中,离婚案件为120多万件。
具体来看,以北京为例,据媒体报道,北京法院2014年受理一审家事案件38619件,其中离婚案件约占全部家事案件的一半左右。
近期,一些地方民政部门公布的离婚数据也佐证了中国社会偏高的离婚率。根据山东省民政厅日前发布的《2015年山东省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民政部门登记离婚185万对,比2014年增长22%,粗离婚率为38‰,比2014年增加01个千分点,自2007年以来人数最多。
为何越来越多的婚姻走向破裂
谈及中国离婚率增快的原因,翟振武表示,一方面与原来整体离婚率水平比较低有关,此前的离婚率一直处在低位,因此只要一增长便表现得格外明显;另一方面也与中国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以及舆论环境、社会观念变化有关。
翟振武分析,在2002年时,中国的粗离婚率不到千分之一,横向上看,发达国家的离婚率大都处在千分之四或五,相较来看,中国离婚率比较低。
“以前,婚姻赖以维系的环境比较稳定,婚姻也相对稳定。”翟振武表示,近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变化较大,各类社会环境也出现比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婚姻赖以稳定的条件形成了一定的冲击,诸如个人经济地位可能迅速出现变化,社会面也发生变化,加之当前人口流动率越来越高,婚姻在这些变量中,就比较不稳定。
结婚登记人数连年下降或是因为这些
结婚登记人数连年下降或是因为这些,自2013年结婚登记突破13469万对,创下近十年的历史高位后,其后六年连续减少。结婚登记人数连年下降或是因为这些。
结婚登记人数连年下降或是因为这些1国家统计局官网近期公布《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披露了2020年的婚姻登记情况。
在2020年,官方统计的结婚登记人数共计81433万对,比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
这也是自2013年后,连续7年下降。
而2020年登记结婚的人数,也创下了自2003年以来,近17年中的新低。
如果单纯从数据上来看,去年登记结婚的人数确实呈下降趋势。
也许有小伙伴会说,去年是因为疫情的原因,所以导致了登记结婚的人数减少。
在我看来,确实存在疫情影响的因素,但这只是其中之一,而且还不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除去疫情的原因,更多的可能是因为下面几个因素:
一、老一辈的观念 VS 现代年轻人的观念
我相信,十个年轻人中至少有九个听过家中长辈常说的一句话:年轻人,要先成家后立业。
这是中国古人传承下来的一种理念,其中的核心就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中国古人的人均寿命较短,早婚早育才是硬道理。如果是按照现代人的年龄才结婚,恐怕只有一半或更少的人在孙子出生,甚至看不到孙子出生就与世隔绝了。
更别说什么四代同堂了。
还有一个原因则是,在长辈眼中看来,未成家的男子始终还是个“孩子”。
只有在成家后满足了人们的心理和生理需求,让人承担起家庭、生育和感情的责任,进而形成完整的个人价值观,然后才能去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变好,再加上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结婚已然不是现代年轻人的一个必选项了。
更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智能化的生活方式占据现代年轻人大部分的时间,现实中的社交越来越少,不说结婚,甚至找对象都成问题。
而且受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结婚面临的成本更是巨大,所以大多数的现代年轻人的想法都是“先立业,后成家”,因为不立业根本就娶不到老婆。
二、男女择偶标准的条件不同
社会的发展,也让男性和女性的教育知识水平不断增加,这本来是一件好事。
原本是一件很好的事,却出现了让大部分的女性不愿意结婚,而很多男性找不到另一半的这类怪异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类现象?
大致上是因为“上迁”的原因,女性在选择另一半的时候,都会喜欢选择一个比自己高一个层次的男性作为结婚的对象。但男性不是很喜欢找比自己有能力的女性,他们更多想要找一个比自己层次低一点的女性。
其中有一部分的女性可能会因为自身的条件或是其他的原因而停留在各个层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剩女”。
有“剩女”自然也就会有“剩男”。
他们主要出现在社会底层,主要是因为没有女性会选择上迁到这一层,而且还常常因为自身不够“优秀”,无法晋升到上一个层次。
其实,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择偶标准的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有一点不同的是,就是反过来罢了。
三、社会经济越发达,人们越不愿意“妥协”
很多研究表明,经济越是发达的城市,人们对婚姻的渴望感就越低。
因为随着经济发达程度越高,人们的个性需求就越强,再加上每个人都意识到了自主独立性之后,人们就会不愿意去为了别人而妥协自己。
但是,婚姻偏偏就是“妥协”的产物。
它意味着个人变成了家庭,其中又涉及到了另外两个家庭或家族的关系,还有生育和教育后代等一系列的问题。
可有的人会问,恋爱作为婚姻的基础,为什么很多人会愿意花时间恋爱,而不愿意结婚呢?
我觉得,可能是因为哪怕恋爱是婚姻的基础,但恋爱的时候我们并不需要为彼此负责,更多的是道德上的约束,没有法律的约束。
而婚姻里面则是涉及了责任和义务,是受法律约束的。
所以,越是个性需求独立的人,反而越是不愿意“妥协”婚姻。
结婚登记人数连年下降或是因为这些2近年来,人口问题一再被提及,人口老龄化、低生育率备受关注。想要克服老龄化的影响,自然需要从生育率着手。在低生育率的背后,又牵扯着结婚人数持续减少、结婚平均年龄日渐增长、单身群体日益扩大等相关问题。
不得不说,近些年来,结婚现状确实令人堪忧。10月29日,民政部发布了2021年前三季度各省社会服务统计数据,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共有5886万对新人登记结婚。2020年同期,这一数据为5894万对。相当于较2020年同期减少了080万对,同比减少01%。
不过我们还要知道的是,受疫情的影响,2020年前三个季度的结婚数量下降幅度较大。因此,如果我们与2019年前三季度的7131万对结婚人数相比,就会发现,今年前三季度的结婚人数比2019年同期减少了高达1245万对,减少175%。此外,要知道,2020年我国的结婚人数创下了17年来的新低,可就在此情况下,今年结婚人数依旧出现了下降。
再看看近些年的情况,根据民政部的数据显示,自2013年结婚登记突破13469万对,创下近十年的历史高位后,其后六年连续减少。2014年降到13067万对,2015年降至12247万对,2016年减少至11428万对,2017年减少至10631万对。2018年继续保持在1000万对以上,但到2019年,跌破了1000万大关,降至9471万对。2020年更是夸张,直接下跌到了8131万对。
显然,目前我国结婚人数下降是一个明显的趋势,而且还是一个明显加速的趋势。结婚人数的减少将不可避免地对出生人口产生重大影响。在未来一段时期,育龄妇女和已婚育龄妇女数量的下降,也是影响出生人口数量增长的`重要客观原因。
为什么结婚人数不断减少?
事实上,这本身就是一个闭环。如今适婚的人群总量在减少,这也与我国出生人口下降有关。如今90后可以说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但在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我国出生人口就开始不断走低,1991年出生人口为2250万人,1992年下降到21126万人,1994年跌破2100万大关,到1998年跌破2000万大关。按照这个基数来看,未来几年结婚人数可能还将继续走低。
另一方面,就是人们对于婚姻观念的改变。如今,平均结婚年龄线越来越高,晚婚甚至不婚者越来越多。根据光明日报今年10月报道的针对2905名18~26岁的未婚城市青年问卷调查显示。对于“你将来会谈恋爱吗”的问题,128%的青年选择“不谈恋爱”,263%表示不确定。
对于“你将来会结婚吗”,251%的青年选择“不确定”,89%的青年选择“不会结婚”,也就相当于有34%的青年不再认为结婚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此外,我们还发现女性的结婚意愿明显低于男性。女性“不结婚”和“不确定会不会结婚”的人数占到了4392%,比男性多出1929%。
究其缘由,主要是因为当前很多人受教育的年限比较长,比如读了硕士、博士,结婚普遍较晚。就比如硕士毕业,一般都25、26岁了,工作几年就接近30岁了。之所以女性比较多,也源于女性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据2019年的数据显示,在高等教育阶段,在校女学生数量已经明显超过了男性。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女性都以结婚生子作为己任,男性方面也讲究“三十而立”,以及“孝文化”与“家族文化”。如今传统婚恋观也在时代的变迁下改变。新兴思潮的涌进以及素质教育的公平性的提升,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用新颖的视角来审视婚姻,审视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随着自我意识的提升,让大部分年轻人开始反思婚姻的意义,在这一情况下年轻人自然不再认为结婚是一件必须的事情了。这也造成了现代青年越来越独立,特别是女性青年都更愿意选择单身。
当然,思想国人再怎么转变,多少都会有家族情怀。但是由于城镇化快速提升,人口加速向大城市、中心城市转移,这也导致在城市生活的人们,住房、交通、消费等等都面临巨大压力。更多的人并非不想结婚,而是不敢结婚或者结不起婚。
大城市的高房价、高经济压力等因素,劝退了很多人的结婚意愿。尤其是男性,车、房、彩礼成为了结婚必备新“三大件”。即使是在小城市,最起码在结婚上都要花费上百万,结婚也给不少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
显然,如今结婚人数持续走低已经成为了社会一大难题,其中牵扯的问题太多,人们的婚恋观念、生育观念都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不过,想要促进生育,还是必须得从婚恋方面入手。
结婚登记人数连年下降或是因为这些3近日,两则与人口有关的报道引起热议:
一是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创下了1978年来的新低。
二是2020年的结婚登记人数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这也是自2013年后连续七年下降,也创下了自2003年以来,近17年中的新低。
关于前者,由于《中国统计年鉴2021》只列出1978年以来的全国人口出生率,所以,媒体报道说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创下1978年来的新低。但查询国家统计局官网就会发现,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创下了1949年以来的新低。
关于后者,根据民政部官网最新发布的数据,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结婚登记人数共计5886万对,比去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人数小幅下降。如果不出意外,2021年我国结婚登记人数仍然会继续下降,虽然降幅有所收窄。
在欧美国家,非婚生育的情况很普遍。根据经合组织(OECD)的数据,2019年欧盟国家非婚生子占新生儿比例平均是413%。但在中国,结婚和生育密切相关,非婚生子占新生儿比例很低,所以结婚登记人数下降必然对人口出生率有负面影响。
需指出的是,在结婚登记数据中,与出生人口更密切相关的数据是初婚人数,因为结婚登记人数中还包括部分再婚的中老年人,由于部分中老年人已过了生育期,对出生人口没有什么影响。从2013年后,到2020年,我国结婚登记人数和初婚人数已连续七年下降;从2017年到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和出生率已经连续四年下降。在这样的局面之下,人口出生率下降在预料之中。
我国结婚登记人数近年来为何不断下降?
首先是年轻人数量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80后(1980-19 89年出生人口,依此类推)、90后、00后人口分别为223亿、21亿和163亿,整体呈不断下降趋势。其次,由于结婚成本升高、工作压力大、女性的教育水平和经济独立程度大幅提高等原因,当代年轻人结婚意愿普遍下降。
另外,由于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出生性别比偏高,男多女少现象比较普遍,也是导致近年来结婚登记人数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七人普”数据显示,中国总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人,这3000多万人分布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中,20-40岁适婚年龄男性比女性多1752万人。总的来说,结婚登记人数下降,原因来自各方面,这应引起足够重视。
目前,我国人口出生率创新低已引发社会舆论关注。而要提升出生率,首先就要提升年轻人的结婚生育意愿。为此,各地需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年轻人结婚生育。最近有多个省份已通过了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普遍延长了婚假和产假,并设立父母育儿假。
虽然延长婚假和产假有利于鼓励年轻人结婚生育,但如果延长婚假和产假的成本全部由企业负担,企业为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可能更不愿意招聘女性员工。为此,政府需要分担延长婚假和产假的成本,这样既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也有利于防止企业在招聘中歧视女性。考虑到小孩长大并参加工作后就是社会的纳税者,因此,政府分担家庭的一部分结婚生育成本也是合理的。
另外,高房价也是阻碍年轻人结婚生育的一大“拦路虎”。为此,各地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降低年轻人的住房成本。比如在一些房价特别高的地方,为三孩政策履行者推出打折房价,或者对购买第1套房的实施无息贷款。政府在配租公租房时,对符合住房保障条件且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优先予以保障。
结婚生育问题,既是家事也是国事,既事关民生幸福与社会稳定,也与促进我国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息息相关,亟须引起社会各方的足够重视。
结婚登记人数7连降
结婚登记人数7连降,结合现实情况看,恋爱市场一直是人满为患,但是结婚市场却日益萧条,这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棘手社会问题。结婚登记人数7连降,为什么现在的人都不想结婚呢?
结婚登记人数7连降1近年来,人口问题一再被提及,人口老龄化、低生育率备受关注。想要克服老龄化的影响,自然需要从生育率着手。在低生育率的背后,又牵扯着结婚人数持续减少、结婚平均年龄日渐增长、单身群体日益扩大等相关问题。
不得不说,近些年来,结婚现状确实令人堪忧。10月29日,民政部发布了2021年前三季度各省社会服务统计数据,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共有5886万对新人登记结婚。2020年同期,这一数据为5894万对。相当于较2020年同期减少了080万对,同比减少01%。
不过我们还要知道的是,受疫情的影响,2020年前三个季度的结婚数量下降幅度较大。因此,如果我们与2019年前三季度的7131万对结婚人数相比,就会发现,今年前三季度的结婚人数比2019年同期减少了高达1245万对,减少175%。此外,要知道,2020年我国的结婚人数创下了17年来的新低,可就在此情况下,今年结婚人数依旧出现了下降。
再看看近些年的情况,根据民政部的数据显示,自2013年结婚登记突破13469万对,创下近十年的历史高位后,其后六年连续减少。2014年降到13067万对,2015年降至12247万对,2016年减少至11428万对,2017年减少至10631万对。2018年继续保持在1000万对以上,但到2019年,跌破了1000万大关,降至9471万对。2020年更是夸张,直接下跌到了8131万对。
显然,目前我国结婚人数下降是一个明显的趋势,而且还是一个明显加速的趋势。结婚人数的减少将不可避免地对出生人口产生重大影响。在未来一段时期,育龄妇女和已婚育龄妇女数量的下降,也是影响出生人口数量增长的重要客观原因。
为什么结婚人数不断减少?
事实上,这本身就是一个闭环。如今适婚的人群总量在减少,这也与我国出生人口下降有关。如今90后可以说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但在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我国出生人口就开始不断走低,1991年出生人口为2250万人,1992年下降到21126万人,1994年跌破2100万大关,到1998年跌破2000万大关。按照这个基数来看,未来几年结婚人数可能还将继续走低。
另一方面,就是人们对于婚姻观念的改变。如今,平均结婚年龄线越来越高,晚婚甚至不婚者越来越多。根据光明日报今年10月报道的针对2905名18~26岁的未婚城市青年问卷调查显示。对于“你将来会谈恋爱吗”的问题,128%的青年选择“不谈恋爱”,263%表示不确定。
对于“你将来会结婚吗”,251%的青年选择“不确定”,89%的青年选择“不会结婚”,也就相当于有34%的青年不再认为结婚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此外,我们还发现女性的结婚意愿明显低于男性。女性“不结婚”和“不确定会不会结婚”的人数占到了4392%,比男性多出1929%。
究其缘由,主要是因为当前很多人受教育的年限比较长,比如读了硕士、博士,结婚普遍较晚。就比如硕士毕业,一般都25、26岁了,工作几年就接近30岁了。之所以女性比较多,也源于女性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据2019年的数据显示,在高等教育阶段,在校女学生数量已经明显超过了男性。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女性都以结婚生子作为己任,男性方面也讲究“三十而立”,以及“孝文化”与“家族文化”。如今传统婚恋观也在时代的变迁下改变。新兴思潮的涌进以及素质教育的公平性的提升,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用新颖的视角来审视婚姻,审视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随着自我意识的提升,让大部分年轻人开始反思婚姻的意义,在这一情况下年轻人自然不再认为结婚是一件必须的事情了。这也造成了现代青年越来越独立,特别是女性青年都更愿意选择单身。
当然,思想国人再怎么转变,多少都会有家族情怀。但是由于城镇化快速提升,人口加速向大城市、中心城市转移,这也导致在城市生活的人们,住房、交通、消费等等都面临巨大压力。更多的人并非不想结婚,而是不敢结婚或者结不起婚。
大城市的高房价、高经济压力等因素,劝退了很多人的结婚意愿。尤其是男性,车、房、彩礼成为了结婚必备新“三大件”。即使是在小城市,最起码在结婚上都要花费上百万,结婚也给不少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
显然,如今结婚人数持续走低已经成为了社会一大难题,其中牵扯的问题太多,人们的婚恋观念、生育观念都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不过,想要促进生育,还是必须得从婚恋方面入手。
结婚登记人数7连降2最近,国家统计局在《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公布了关于我国2020年的婚姻登记情况,其主要信息来自于国内民政系统以及国家医疗保障系统。
我国国内婚姻登记率连续走低这件事,从身边越来越多适龄青年未婚就可以看出。在中国沿袭千百年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习俗,在世俗面前,正在走向边缘。
官方数据显示,自2020年起,官方统计的结婚登记人数共计81433万对,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这次自2013年134693万对后,连续7年结婚率下跌。而且这个数字也创下了自2003年8114万对以后的17年历史新低。
为什么大家对于结婚这件事,不感兴趣了?
自人类诞生至今,历史车轮的前进一直伴随的就是两个主线任务“生下来”和“活下去”。
婚姻是繁衍的前提,而后代则是保证国家健康发展的根基。之前我们常说“有国才有家”,但却忽略了家庭这个个体单元才是组成国家机器的零件,家庭如若崩溃,那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而抛出所有外因背后,结婚率走低的必然结果就是出生率的降低,而随之高涨的人口老龄化意味着,中国的人口增长已经拉响了警报。
在前不久对于90后的收入调研也反馈,不少90后在适婚年龄都是“负债生活”的,自己都难以养活,更何况是2个人,甚至3个人。
而导致90后负债的最大根源就在于“房价”,所以之前有人说“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和拆婚药”。
在水涨船高的结婚成本面前,即使看似坚不可摧的爱情,在现实面前也脆弱了。结婚前,双方老人见面,有多少因为彩礼和房子的事情拆散了鸳鸯。
先说彩礼,虽说国家现在出台了政策,对于“天价彩礼”的势头有所遏制,但部分地区的彩礼还是几万到十几万不等,再加上酒席等一系列费用,这就是一笔不少的开支。
但是,对于房价来说,这些付出又是杯水车薪。就目前各个城市的房价来看,百平米的房子就要几十万上百万,而且在农村结婚,女方也要求在城市有房,有的甚至会要求在房产证上署上双方的姓名,这人人都往城市跑,房价自然就是水涨船高。
所以,结一次婚,可能是耗尽了一家人半辈子的积蓄,按照普通工薪家庭的收入,这一门亲事,可能要在孩子15岁的时候就开始攒钱了。
抛去物质方面,就目前中国适龄青年对于婚姻的态度来说,更多的人对于婚姻持中立态度,这婚可结可不结,自己过得也不错,这种想法无疑是加剧了结婚率持续走低的现状。
过去结婚是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而现在结婚倒像是把城门打开了,你看了周围人结婚,自己反而不那么想进城了。
但无论如何,人类总在进化,繁衍一直在持续,在国家出台的促婚政策也可以看出,未来结婚的压力会越来越小。如果没有了彩礼、没有房贷,你愿意结婚吗?
结婚登记人数7连降3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显示,2020年的婚姻登记情况已连续7年下降,去年结婚登记人数创17年来新低。不过,离婚率则是罕见回落,止住了多年来的上升趋势。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官方统计的结婚登记人数共计81433万对,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这也是自2013年达到134693万对后,连续7年下降。2020年81433万对的结婚登记人数,也创下了自2003年以来,近17年中的新低。2020年,涉外及港澳台居民登记结婚人数也创下了多年来的新低。不过,离婚数据方面,2020年共有4339万对人离婚,较2019年减少了3616万对。离婚率则是罕见回落。从省份来看,离婚率最高的省份是天津,最低的省份是西藏。
国民的结婚数字和生育数字,一直都是两项重要的社会数据,因为这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乃至国运强盛。最近有关部门公开了一组数据,成为继三胎话题之后的新的讨论热点。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我国的结婚登记人数已经连续七年一路下跌。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什么结婚的人越来越少?
作为婚姻家事律师,赵律师帮大家分析一下,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生育妇女的数量在逐步减少。前些年,70后和80后妇女是生育主力,但是现在70后已经全部迈过40岁门槛,80后已经全部迈过30岁门槛,现在的育龄妇女主力军是90后和00后,可是这部分女性的数量,相比70后和80后,已经大幅度减少。简单说,就算想多生,也没有那么多适龄女性来生。
第二个原因,生活压力成本逐步增大。随着我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国民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衣食住行各项成本一直在攀升,尤其是安居乐业的住房成本更是居高不下,为了应付高成本生活,很多年轻人的结婚年龄被迫不断推迟,原来普遍的20左右步入婚姻,现在就算30多岁还没结婚,在众人眼中也变成了平常事。
第三个原因,传统观念受到了现代观念的严重冲击,年轻人的婚姻观念逐渐淡泊。首先男性的传宗接代意识逐步淡漠,原来社会推崇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已经难以让年轻人信服和接受。其次,随着女性的经济独立意识逐步提升,广大女性普遍进入社会赚钱养活自己,不再依附于男性。于是,男性觉得结不结婚无所谓,女性觉得结不结婚不重要,导致婚姻从原来的生活必须品变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导致青年男女对结婚的愿望逐年降低。
第四个原因,因为广大农村的男多女少问题,导致结婚彩礼一直是居高不下,水涨船高,有些男性付不起高额彩礼,只能推迟结婚的计划。
第五个原因,随着我国社会福利的完善和到位,尤其是大城市养老项目服务工程的逐步推进,“养儿防老”的观念也受到了冲击。对于有些新潮的年轻人想法,既然没有儿子将来也可以老有所养、老有所依,那貌似结婚也变成了多余。
第六个原因,离婚率的逐年攀升,让还没有步入婚姻的人越来越多的看到了婚姻的真相和纠结,导致了他们的恐婚心理,为了避免自己也落入婚姻的围城,于是他们选择谨小慎微的先观察,不急着结婚。
最后,结合现实情况看,恋爱市场一直是人满为患,但是结婚市场却日益萧条,这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棘手社会问题。结婚年龄一再推迟,不想结婚的人越来越多,这个现状必然会推动国家在生育补贴,教育补贴,住房改善上逐步为大家创造新的福利,创造新的条件,从而为广大年轻人营造出更好的结婚条件。
截止2021年底中国结婚率是541‰。
民政部最新发布的统计季报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结婚登记数据为7636万对,是2019年以来连续三年结婚登记人数破1000万对大关,连续两年跌破900万对大关,结婚登记数据再次跌破800万大关,创下了1986年以来民政部结婚登记新低,仅为2013年最高峰的566%。
从各季度来看2021年一季度,中国结婚登记人数2132万对,较2020年同期增加575万对;截止二季度中国结婚登记人数4166万对,较2020年同期增加287万对;截止三季度中国结婚登记人数5886万对,较2020年同期减少08万对。
2021年中国离婚登记
从各省市来看,2021年中国离婚登记超过10万对的省份分别是河南、四川、广东、江苏、山东、安徽和河北。其中户籍人口第一大省河南以152万对位居第一,四川147万对位居第二,广东145万对位居第三。
可以看出全国各地结婚、离婚登记人数与各地的人口总量尤其是户籍人口总量有较大关联。河南户籍人口最多,因此结婚、离婚登记人数都是全国第一,中国的离婚率一直在上升。2021年全国的平均离婚率已经接近4‰,达到393‰,较2020年增长83个千分点。
结婚人数是指双方登记结婚的数据。
截止2021年我国结婚登记数据为7636万对。中国的结婚数在2014年就开始下降,2013年为134693万对, 2019年跌破1000万对大关,2021年又跌破800万大关,创下民政部公布1986年以来结婚数据的历史新低。
从分季度数据看,2021年一季度结婚数同比增加369%,二、三、四季度同比减少124%,147%、218%。2021年结婚数降幅最大的是湖南省,减少155%,青海、天津、河北、安徽、江西、福建的降幅也超过10%。
只有新疆、西藏、山西的结婚数比上年增加。2021年结婚数最多是河南、广东、四川,分别为591万、591万、512万对。
结婚人数升降的原因:
首先是育龄妇女人口减少,其次,婚育年龄推迟也是重要原因。其实这也与当地的经济结构相关。河南有大批外出务工人员,也有大批夫妻因为经济原因要分居两地,长此以往,夫妻之间难免有感情问题,因此会有夫妻选择体面离开对方。
当然,这只是一部分原因,具体的问题还得具体去探讨。尽管结婚数据比离婚数据要高几百万,但是总体来说,结婚数量是比往年要低,而离婚数量要比往年要高。这背后的原因,其实也离不开现在的社会工作压力以及现在年轻人的婚姻观。
过高的房价和结婚成本促使他们不敢轻易进入婚姻,进入婚姻后,也保持着“能过就过,不能过就离”的态度。这一系列数据变化的背后带来的是社会低生育率以及社会老龄化的问题。
2021年,我国结婚登记人口中,20-24岁人群占比仅为165%,比上一年下降了21个百分点;25-29岁人均占比为353%,比上一年略微上升04个百分点,连续9年成为占比最高的年龄段。同时,30-34岁人群占比达到了20%,比上一年提升了07个百分点,连续两年超过20-24岁人群成为占比第二高的年龄段,比2005年提升了101个百分点;35-39岁人群占比达到了87%,比上一年提升了04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升了38个百分点;40岁以上人群占比达到195%。总体看,30-34岁和35-39岁这两个年龄段的占比都创下了近年来的新高。若以30岁为界来看,30岁以及以上人群占比合计达到了482%,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7个百分点,创下了新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