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的月光表达什么意思

德彪西的月光表达什么意思,第1张

《月光》描绘了幽暗的月光透过轻轻浮动的云,影影绰绰地洒在平静的水面上。作曲家采用柔美明净的和声和丰富的钢琴织体,把清冷的月光泻下的冰一样的银辉展示的淋漓尽致。乐曲开头所呈现的乐思寂静而优美:平行八度构成的主题徐徐向下浮动,仿佛月光的银辉清烟、梦幻般的倾泻到灰蓝色的

乐曲进入再现部时,上方声部仍以平行三度展示主题旋律,下方声部仍用流动的分解和弦与单纯的低音交替出现,展现了水面上那条长长的白绸般的银带在波浪中摇摆、动荡着的情景。

结束前的七小节,上行的琶音音型仍在继续,水浪声逐渐在迷梦般的月色中消逝……

水面。演奏这一乐段时若能控制好指尖的触键,空

灵、幽静、“寒沙蒙薄雾,落月去清波”般的意境就显现出来了。随之而来的是和弦构成的悠长乐句,就好像是微微动荡的水面映出闪耀的月光余辉。

德彪西(Claude Achille Debuss,1862~1918),法国作曲家,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他的作品以诗、画、自然景物为题材,借助标题和丰富的色调变化引起联想,表现感觉世界中的主观印象,与印象派画家对光、色的理解一样,德彪西通过音响来表现自然界中光和色的变化。《月光》是德彪西钢琴组曲《贝加摩组曲》中的第3首,也是流传、普及最为广泛的一首,属于由浪漫主义风格向印象主义风格过渡时期的作品,作于1890年。组曲的曲名来源于德彪西在意大利留学期间,对北部的贝加摩地区的优美景象留下深刻印象,有感而发而创作了此部作品。乐曲《月光》通过柔美的旋律、浓郁的调性(降D大调)、清澈的和声、流畅的织体,形象鲜明地描绘了月光下大自然美妙的景致。

古典流派:以定调音乐为主,为皇宫、皇室家族而作,奏鸣曲居多,多为无标题曲目,结构严谨,节奏稳定。多为小的、优美的、圆润的乐句,并出有比较明显的强弱、明暗关系的对比。代表人物为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其早期作品)。

浪漫派:突出的是炫技性,个人情感丰富,常用渐快、渐慢,经常改变速度,弹性速度运用较多,经常变换拍子,旋律极具歌唱性,乐句有长有短,乐句的波动性较大。转调方式多为远关系,力度变化丰富,有极想、极弱出现。代表人物有李斯特、肖邦、柴可夫斯基等等。

印象派:突出特点为用音程关系烘托气氛,音乐场景感十足,有如身入其境,用音色来“描绘”景色。代表人物为德彪西。其实印象派是属于浪漫派的一部分,二者皆处于浪漫主义音乐时期。

  德彪西生于1862年,11岁入巴黎音乐学院,14岁开始习作,真正有意义的创作是在他22岁获罗马大奖之后。在此之前,他必须在音乐学院接受被他视为毫无价值的专业训练,并且要有模有样地按照神圣不可动摇的传统音乐范式写参加罗马大赛的作品。参赛并获奖,几乎是他的唯一出路,那时他因离经叛道蔑视传统而面临被音乐学院除名。在家庭、老师和个人出路的三方面迫促下,德彪西终获1884年罗马大奖。获罗马奖者可免费去罗马法兰西学院研修四年。

  罗马法兰西学院建于十七世纪,名义上是法王路易十四对青年艺术家的庇护,实则由法兰西皇家绘画雕刻学院掌管,政府出面制定评选章程。罗马奖起初只给绘画雕刻学生,后来扩大到建筑师,十九世纪又增设音乐专业。得过罗马大奖的法国著名艺术家有新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浪漫主义作曲家柏辽兹等人。罗马大奖的获奖者要住到位于罗马附近的梅迪契别墅几年,这是个高规格待遇。梅迪契别墅是意大利望族梅迪契家族的产业,这是一个资产阶级大家族,文艺复兴时期对意大利历史进程起过很大作用。这个家族先后出过四位教皇,两个女儿嫁到法国去当王后,因此后来有三个法国国王是梅迪契家族的外孙。梅迪契家族的成员都热爱艺术,不惜花费大笔金钱保护艺术,是慷慨的艺术庇护人。意大利现存的许多辉煌的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当初是梅迪契家族建造的,位于罗马的梅迪契别墅是其中之一,这处别墅建于1574年,是风格主义建筑的重要范例。1801年法国共和军横扫欧洲大陆,拿破仑收购了梅迪契别墅,1803年起作为法兰西学院在罗马的总部,供获罗马大奖者使用。

  住在梅迪契别墅的青年艺术家都非常珍视这个机会,惟独德彪西是个例外,对他来说,这座富丽堂皇充满文艺复兴文化气息的殿堂无异于囚笼,他称这里是“古意大利坟墓“。学院式的教育他早已够了,每年按规定向学院交出的作品从没按时交过,学院要通过这些作品评判学生是否勤奋。管弦乐《春天》是他唯一及时交出的作品,学院拒绝了这部作品,在评判文字里有这样的话:“他应该小心这种模糊的印象主义,因为这是艺术真理最大的敌人之一。”这是对德彪西音乐所谓“印象主义”评语的最早版本。终于,德彪西放弃了法兰西学院的一切,回到巴黎,成为没有固定收入的自由音乐家。法兰西学院失去了一位桀骜不驯的才子,音乐史上由此产生一个流派。

  现在,德彪西的名字与“印象派”紧紧联系在一起了,但是,印象主义只代表他的艺术风格的一个方面,这个方面经常被夸大,以偏盖全地用以穿凿他的其它类型作品,所以德彪西本人有时很憎恶这个字眼,他曾说:“我正在被德彪西主义者毁掉。”

  有一点艺术常识的人都知道,“印象主义”一词来自美术界,指十九世纪晚期以莫奈、毕沙罗、德加、雷诺阿等人代表的法国一个绘画流派,他们拒绝传统,另辟蹊径,放弃以人为中心的宏大主题,在他们的绘画中人文题材退到次要地位,主角是光线和色彩。这些画家把传统画风中的主要内容从画布上抹掉,代之以普通、平淡、琐碎的生活素材,室外光线的表现使习惯于浪漫主义传统棕黄基础色调的学院派画家和批评家困惑而吃惊,他们恶意地用“印象主义”来嘲笑这种新画风。

  德彪西的管弦乐主要是通过和声和音色营造一种意境,虽然同为标题音乐,但是与传统的浪漫主义标题音乐有很大区别,他不求表达悲怆的英雄主题,也不叙述文学题材,只在于唤起一种飘渺无定的伤感情绪,在象征性标题的暗示下轻描淡写,与浪漫主义坦率的激情和强烈的感染力完全不同。德彪西的表现题材与印象主义画派近似,月光、云、水中倒影、海上迷雾、雨中花园,这一切都缭绕着微妙的梦幻色彩。所以,一位西方评论家在谈到“印象派”时说:“莫奈和德加的画是光的交响曲和组曲,而德彪西的音乐则是有声的印象画派。”这句话把印象画派与德彪西的音乐在风格上的互通之处归纳得很简洁、准确,便于人们把握印象派音乐的艺术特质,因此,尽管德彪西曾经很痛恨“印象派”这个词,但它表达了人们从他的音乐里感受到的东西,这个说法还是沿用下来了。

  印象派音乐在二十世纪初很活跃,许多作曲家倾向于这种风格,法国的拉威尔、杜卡,意大利的雷斯皮基、西班牙的法利亚、英国的戴留斯,都被划入印象主义乐派,今天看来,这些作曲家的艺术风格都与德彪西有所不同,没有谁能像德彪西那样镇定地运用这种表现方式,因此,印象主义是一个人的运动,一个人的流派。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5年德彪西的癌症迅速恶化,于11月做了一次大手术,这一切令作曲家陷入悲观。而四手联弹《六首古代墓志铭》和双钢琴作品《白与黑》,恰好创作于这两年,到1917年,德彪西完成了自己最后的一些作品,包括《十二首钢琴练习曲》和三首室内乐奏鸣曲,我们从这些战争期间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德彪西在创作方向上的某些转变,例如进入到新古典主义风格的领域——这一风格后来被斯特拉文斯基发扬光大。

鳟鱼五重奏(舒伯特)

小夜曲(舒伯特)

第八交响乐“未完成”(舒伯特)

第九交响曲“伟大”(舒伯特)

圣母颂(舒伯特)

菩提树(舒伯特)

乐与之时(舒伯特)

军队进行曲(舒伯特)

野玫瑰(舒伯特)

音乐瞬间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门德尔松)

仲夏夜之梦序曲(门德尔松)

结婚进行曲(门德尔松)

春之歌(门德尔松)

乘着歌声的翅膀(门德尔松)

第一钢琴协奏曲(门德尔松)

无词歌钢琴曲集(门德尔松)

第四交响曲“意大利”(门德尔松) A小调钢琴协奏曲(舒曼)

C大调幻想曲(舒曼)

第四交响曲(舒曼)

蝴蝶(舒曼)

狂欢节(舒曼)

童年情景(舒曼)

诗人之恋(舒曼) 马祖卡(肖邦)

波兰圆舞曲(肖邦)

F大调夜曲(肖邦)

F大调船歌(肖邦)

C小调夜曲(肖邦)

C小调即兴幻想曲(肖邦)

雨滴前奏曲

葬礼进行曲 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

爱之梦

钟(根据帕格尼尼的钟改编)

小夜曲 茶花女幻想曲

弄臣

阿依达

奥塞罗

安魂曲

★希望大家不要再把“维瓦尔第”与“威尔第”弄混 蓝色多瑙河舞曲

皇帝圆舞曲

春之声圆舞曲

蝙蝠序曲

闲聊快速波尔卡

电闪雷鸣波尔卡 第三号交响乐(勃拉姆斯)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勃拉姆斯)

摇篮曲(勃拉姆斯)

圆舞曲(勃拉姆斯) 阿莱城姑娘(比才)

卡门(比才)

小步舞曲(比才) 1812序曲(柴可夫斯基)

C大调小夜曲(柴可夫斯基)

第一号钢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

罗密欧与朱莉叶幻想曲序曲(柴可夫斯基)

降E大调那波里舞曲(柴可夫斯基)

如歌的行板(柴可夫斯基)

双人舞(柴可夫斯基)

四小天鹅(柴可夫斯基)

天鹅湖序曲(柴可夫斯基)

花的圆舞曲(柴可夫斯基)

胡桃夹子组曲 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德沃夏克)

幽默曲(德沃夏克)

金婚进行曲(德沃夏克) 朱尔的哀思(马斯奈)

泰绮思冥想曲(马斯奈)

沉思曲(马斯奈) 爱的礼赞

威风凛凛进行曲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家庭交响曲 月光曲(德彪西)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德彪西)

牧神的午后(德彪西)

小小牧羊人(德彪西)

布娃娃(德彪西)

雪之舞(德彪西)

大海(德彪西)

各个音乐时期

巴洛克时期:

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十二平均律》《马太受难曲》

亨德尔《皇家烟火》《水上音乐》

维也纳古典时期

海顿《104伦敦交响曲》《惊愕交响曲》

莫扎特《费加罗婚礼》《41朱庇特交响曲》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一钢琴协奏曲》

浪漫主义时期

舒伯特《第8未完成交响曲》《美丽的磨坊女》

舒曼《同年即景》《钢琴协奏曲》

门德尔松《无词歌》《英格兰交响曲》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第一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第六交响曲》

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波兰舞曲》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钟》

印象派

德彪西《月光》《牧神午后》

拉威尔《波来罗》

晚期浪漫主义时期

马勒《大地之歌》

理查-施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巴托克、兴德米特

20世纪音乐时期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

普罗科菲耶夫《三橙之恋》

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

勋伯格、贝尔格、梅西安

  说到欧洲古典音乐,不能不提到中世纪伊丽莎白时期,格里高利时期的音乐,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宗教音乐!当时的人们对基督的信仰与崇拜,直接影响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与音乐,当时的音乐,只是纯粹的宗教用途,只限于在教堂中演唱,没有乐器,但是,却对今后的音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到了1450年,欧洲音乐开始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因为当时的欧洲政治的不稳定,教廷的威信与势力开始衰弱,资产阶级萌芽,为了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的新思想,音乐开始宣扬以人为本的思想,所以在各个领域里都开始了文艺复兴运动,也就是在那时,欧洲传统的大小调式逐渐形成!

  欧洲到了1600年开始,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巴洛克时期,那时候不仅产生了象大家所熟知的巴赫,亨德尔等伟大的作曲家,歌剧,协奏曲,奏鸣曲等题材相继被创造发展出来。

  当欧洲音乐进入古典时期后,也就是在1750年巴赫逝世后,欧洲复调后继无人,乐风转向简洁实用的主调,那时候,出现了三位音乐大师:“交响乐之父”海顿,“神童”莫扎特,以及“乐圣”贝多芬!音乐的主题也从延续几个世纪的宗教音乐,逐渐变成富有丰富哲理内涵的古典音乐!

  在1827年贝多芬逝世后,结束了严谨的古典主义时期。当时的欧洲正在接受浪漫主义的洗礼,当时的作曲家把作曲当作抒发内心情感的手段,对音乐的审美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产生了炫技等音乐表现手法!如当时的帕格尼尼,李斯特等就是那时红极一时的演奏家!音乐表现,风格也日趋丰富,出现了一些以民族音乐语言进行创作的民族作曲家,如芬兰的西贝柳斯,挪威的格里格,俄罗斯的五人强力集团等,都是民族乐派的伟大作曲家~

  时间进入19世纪,出现了以德彪西为首的印象派音乐!音乐表现极具色彩化,和当时的绘画风格有相同之处!

  在浪漫主义后期,也就是欧洲调性体系发展到了最辉煌也是最后的时期,我不得不提到拉赫马尼诺夫,马勒等作曲家,他们把欧洲传统作曲法发展到了极致,当然也包括新的尝试,出现了象马勒第八交响曲《千人合唱》这样的宏大的作品。再者,就是斯特拉文斯基,他的新古典主义崇尚复调和对位法,采用多调性,为以后的传统作曲法到先锋音乐的过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时间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音乐又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以韦伯恩为开始的作曲家打破十二音作曲法,抛弃了近400年的欧洲调性体系,发明了十二音序列,之后无调性等音乐形式出现,如当时的勋伯格就是代表!在世界大战之后,科技更加发达,人们的思想也更加丰富,出现了电子音乐,以及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不断融合,产生了更加丰富的音乐形式,更加多元化!在1945年后的音乐被称为先锋音乐,这时候的音乐已经动摇了人们对音乐的美的看法,也更加理论化,产生了象无声音乐,噪音,微分音等人们无法理解的音乐形式!

  注:按广义的古典音乐定义:从17世纪到19世纪的专业音乐创作来看,印象派音乐和现代音乐皆不属古典音乐之类;若按严格的古典音乐定义,则古典是指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的音乐作品。

  中世纪时期

  (Medieval Period)(1450年前)

  这一时期主要是罗马天主教会所保存的在教堂中广为演唱的单声部歌曲集。大多用于两种礼拜仪式:一是弥撒,歌词为纪念基督最后晚餐及其献身事迹,这是教 堂仪式的中心;二是日课,就是修道院每天咏唱的八课圣事,主要以诗篇为主。 推荐:GREGORIAN CHANT

  巴洛克时期

  (Baroque)(约为公元1600—1750)

  这一时期的音乐是现代演奏会的先河。作曲家手下的巴洛克音乐带有显见的特性: 华丽、复杂、藻饰、扭曲, 著重于超现实和雄伟宏奇, 这些特质都能彼此融会贯通。如果说文艺复兴时代(以及后来的古典时代)代表著井然的秩序和澄澈的表现, 那么巴洛克时代 (及后来的浪漫时代)就是代表著骚动、不安和疑虑。四声部的和声, 以及加上文字指示和弦的「数字低音」 (figured bass) 都产生于巴洛克时代;旧有的教会调式消逝, 大小调音阶系统和沿用至今的相关调性之崛起, 是巴洛克时代大事。另外, 节奏思想也在这个时代萌芽, 也就是在音乐曲谱中加入小节线。这些形式日后直接衍生为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前奏曲与变奏曲。不过巴洛克时代也不乏一些自由的曲式--如触技曲、幻想曲、序曲和主题模仿(古幻想曲) 。

  古典主义时期

  (Classical)(约公元1750—1820)

  因为这一时期的三位代表性人物: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生活与创作主要都在维也纳,因此又被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或“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此时期作家中,莫扎特的小夜曲、嬉游曲等都很具亲和力。海顿的第一、二号大提琴协奏曲也会是很适合入门者欣赏的曲目。至于贝多芬的作品,轰轰烈烈的音响俯手可得,个人比较欣赏他的小提琴奏鸣曲《春》、钢琴奏鸣曲《悲怆》、《热情》、《月光》。

  浪漫主义时期

  (Romanticism)(约为公元1820—1900)

  这一时期的音乐更注重表达人的精神境界与主观感情,对自然景物的表现也愈加突出,创作上对民族和民间音乐的利用更加重视与频繁。19世纪中后期出现了以振兴本民族音乐为己任的民族乐派。在音乐体裁上出现了新的器乐独奏体裁,如夜曲,即兴曲,叙事曲,谐谑曲,幻想曲与无词歌等。此时期作品风情万种,各自独具特色,入门曲目有舒伯特艺术歌曲精选、《美丽的磨坊少女》;肖邦夜曲、钢琴协奏曲第二号;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第一、二号;华格纳歌剧序曲集;布拉姆斯交响曲第一、三号;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第一号、钢琴协奏曲第一号;拉赫曼尼诺夫钢琴协奏曲第二号、《帕格尼尼主题与变奏》;拉罗《西班牙交响曲》;拉威尔钢琴协奏曲G大调。

  20世纪的作品有布列顿的《青少年管弦乐指引》、《小交响曲》,斯特拉文斯基的《保钦奈拉》、《彼得洛希卡》,以及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奏鸣曲第七号、钢琴协奏曲第一号。在此推荐德国作曲家亨德密特的《韦伯主题交响变奏曲》、《画家马席斯》交响曲,以及美国作曲家科普兰的《马术竞技会》、《一个平凡人的号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078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