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曾对鲁迅和周作人的散文的风格作了比较:“鲁迅的文体简练得象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重要之点,抓住之后,只消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主题道破……。与此相反,周作人的文体,又来得舒徐自在,信笔所至,初看似乎散漫支离,过于繁琐,但仔细一读,却觉得他的漫谈,句句含有分量,一篇之中,少一句就不对,一句之中,易一字也不可……。两人文章里的幽默味,也各有不同的色彩:鲁迅的辛辣干脆,全近讽刺,周作人的是湛然和蔼,出诸反语。”其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说:“中国现代散文的成绩,以鲁迅和周作人两人的最丰富最伟大。”这些可以说明周作人的早期散文在当时的影响之大。
一、思想的自由驰骋
《朝花夕拾》中,鲁迅在《无常》一文里,围绕着活无常的故事,忽而人间,忽而阴间,忽而“下等人”,忽而正人君子,他想得多么广,多么远,又多么自如呵!他想到:我们的人民——统治阶级眼中的“下等人”,是怎样地“活着,苦着,被流言,被反噬”。没有一点“生的乐趣”,他们竟然“神往”于“阴间”,这期间包含着多少辛酸,多少不平,多少愤怒啊!他想到:就是这些被统治者踏在地上的“下等人”,他们用自己的理想,创造了“活无常”,这是一个怎样“活泼而诙谐”,“爽直”而“有人情味的可爱的形象啊!这些“下等人”就是值得尊敬的珍贵的美的艺术品。他想到:有压迫,必定有反抗。即便在阳间不能反抗,就是到了阴间也要反抗!不是到了阴间无论贵贱,无论贫富,……有冤的得申,有罪的就得罚吗?“你摆尽臭架子也无益”!“哪怕你,铜墙铁壁!那怕你,皇亲国戚!”活无常的歌声不正代表人民的呼声吗?他想到“阳间”那些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又是多么的可恶!他们竟然不如“活无常”有人情——莫非入冥做了鬼,倒会增加人气的吗?吁!鬼神之事,难言之矣。我们本来就生活在这乾坤颠倒的世界啊……这真是:才华横溢,浮想联翩!一个最普通的题材,经过鲁迅上下驰骋的开掘,竟然引发出如此丰富,而又如此深刻的思想!而我们当前的一些散文,或所谓美文,读起来如此乏味,不正是因为站得不高,看得不远,想得不深吗?要想写好散文,就得老老实实向鲁迅学习,在“思想的开掘”上下一番功夫,让“思想冲出牢笼”,展开翅膀飞起来。
二、内容的自由驰骋
读鲁迅的《朝花夕拾》,你就像走进一个丰富的知识之林,科学的道理、历史的知识、生活的掌故、故事、神话、传说……无所不包,古今中外,无所不谈,使你大有“应接不暇”之感。《狗、猫、鼠》里有鲁迅自己的文章《兔和猫》,以及由此引起的议论;有德国文学家覃哈特博士的《自然史的国民童话》里关于猫与狗的故事,以及由此引起的议论;有 “翻筋斗”的猴,“请安”的象;有关于猫的特性的绝妙描写;有欧洲文艺复兴时代讽刺画家的铜版画;有学者弗里特的精神分析学说;有美国诗人和小说家爱伦坡的短篇小说《黑猫》;有中国《北史》关于“猫鬼”之说;有“八戒招赘 ”“老鼠成亲”的民间花纸;有“老鼠数铜钱”的传说;有关于隐鼠墨猴的有趣描写……这么丰富!这么渊博!你能不赞叹吗?你能不被深深吸引吗?这才是真正的艺术!比起当前的一些无病呻吟的散文,只有几个干瘪的条条,纯粹是在做文字游戏,真是有天壤之别啊!那么我们写文章为什么不敢放开写呢?为什么要把如此丰富的生活写得如此枯燥无味?为什么要把如此广阔的天地变得如此狭窄呢?既然是“散文”,那就散一些吧。鲁迅当年曾对读到《朝花夕拾》初稿的青年说过,要锻炼着撒开手,只要抓紧辔头,就不怕放野马,过于拘谨,要防止走上小摆设的道路。要知道:战战兢兢地抓住马鬃,亦步亦趋地蝺蝺而行,生怕离开划定的轨道一步,这样的“走马”是不会给人以任何美感的;只有在天边的原野上,撒开蹄子自由地飞奔,这样的“奔马”,才会给人以壮美,要写好散文就学习鲁迅,放开手,飞奔吧!
三、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人们往往被鲁迅天才的讽刺艺术所折服,习惯于把鲁迅看作是一个喜剧家,但实际上鲁迅同时是一个抒情诗人。如果说可以从鲁迅的小说《故乡》、《伤逝》、《在酒楼上》、杂文《纪念刘和真君》、《为了忘却的纪念》里,多少领略一点鲁迅那抒情诗人的气质的话,那么,在《野草》与《朝花夕拾》这样自我解剖的作品里,就处处响彻着抒情的乐曲,处处洋溢着诗的激情,处处充满着诗的意境。人们也往往被鲁迅作品中精辟入里的剖析所吸引,而把鲁迅看作是一个冷静的现实主义大师;但实际上,鲁迅同时是一个热情洋溢的浪漫主义,而且鲁迅是从革命浪漫主义走向革命现实主义的。鲁迅早期的诗歌创作(《祭书神文》等)。小说创作(《斯巴达之魂》等),都表现出对积极浪漫主义的偏好,更不用说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对拜伦、普希金等浪漫主义诗人的积极介绍;就是五四运动前后鲁迅的《狂人日记》、《铸剑》等创作里,都包含着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积极因素。当然鲁迅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是《野草》。在《野草》里,他近乎冷酷地剖析着自由的灵魂,不惜将灵魂最深处最隐蔽的黑暗,所有一切彷徨、怀疑、失望以至颓唐统统揭示出来,绝不是孤苦自赏,也不是玩弄这些东西,而是为着克服,为着更快、更彻底与纠缠着自己的可诅咒的“古老的鬼魂”决裂,与“旧我”告别,“我希望这野草的死亡与朽腐火速到来”,“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这不是浪漫主义是什么呢?这种雄奇的夸张,超能的想象,正如天马行空,潇潇洒洒,是写好散文的重要手法之一。
四、艺术创作上的真善美
鲁迅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抱着对广大人民的善良愿望抒发真实感情,反映人民真实的情况。《野草》中,人们很难忘怀那“困顿倔强的过客”。你看,他“黑须,乱发,赤足”,在“其间有一条似路非路的痕迹”的荒凉破败的丛葬中“走下去,走到一个地方去”——“前面”!这种自强不息,奋然前行的不断革命精神,这种反对妥协,倒退,绝不回转去,同旧世界彻底决裂的精神,是鲁迅创作《野草》时期的主导精神,即使苦闷、彷徨、怀疑,也是为了前进;即使倒在地上,不屈的头颅依然向着前方!这就是贯穿整部《野草》的革命灵魂,这是美的表现。《过客》里有一段描写十分重要。“过客”在与老翁辩论前进还是“回转去”的时候,谈到:“这声音在前面催促我,叫唤我,使我息不下去。”这声音,显然是被压迫人民的呼声。“过客”永远“倾听着”人民的呼声,与被压迫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是善的表现。而这段描写的意义还不仅于此:它给我们提供了理解鲁迅《野草》思想的一把钥匙。一刻也不脱离人民群众,永远倾听被压迫人民的呼声,时刻不忘人民的利益与要求——这正是鲁迅自身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与归宿,这又是真的表现。鲁迅所有这一切忧郁、踌躇、彷徨、怀疑,都出自对于被压迫人民的高度责任感,这包含着怎样一个伟大的热爱啊!鲁迅在《野草》和《朝花夕拾》中这样无情的解剖自己,这样憎恶自己灵魂深处古老的鬼魂,难道不也是出于人民的无限忠诚么?请读读鲁迅的这段文字吧:“还记得三四年前,有一个学生来买我的书,从衣袋里掏出钱来放在我手里,那钱上还带体温。这体温便烙印了我的心,至今要写文字时,还常使我怕毒害这类青年,迟疑不敢下笔。”是的,鲁迅无论在用笔战斗时,还是剖析自己时,眼前都浮动着革命下一代的形象,耳边都响彻着被压迫人民的呼声。他从不把思想的改造和写作看作是个人的事情,而是把它们与人民解放事业紧紧连在一起。“无私才能无畏”——鲁迅之所以能无畏地面对强大的敌人,能够无畏地解剖自己,就是因为他“无私”,心中只有人民,惟独没有自己。这又是何等的“善”啊!而如今社会上的一些散文,说的都是假话、空话,是在格子里填文句,没有丝毫作者自己的真实情感。如果一篇散文里,没有一点是真实的`东西;生活里有的东西,你不写;生活里没有的东西,你硬编;甚至为了经济利益,造谣惑众,它的寿命就必然短促地局限在当天的报纸上。写作,首先是为了反映现实生活,是为人民服务,抒发真情实感,抨恶扬善,针砭时弊。只有这样的文章,才会是永恒的。
五、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
翻开《朝花夕拾》,顺着次序,从《阿长与山海经》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到《父亲的病》、《琐记》,再到鲁迅散文特点鲁迅《呐喊》与《彷徨》。
一、《呐喊》、《彷徨》的地位: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始及成熟。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 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
二、《呐喊》《彷徨》的写作特点:
1、表现的深切:
(1)题材:鲁迅开创了“表现农民和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写作目的 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鲁迅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 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2)眼光(视觉):鲁迅始终关注“病态社会”里人(知识者与农民)的精神“病苦”。
这使得鲁迅的小说具有内向性、现代性、独特性的特点。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的无止 境的开掘,使鲁迅的小说具有一种内向性,它是显示灵魂的深的。鲁迅的目的正是要打 破“瞒和骗”,逼迫读者与他小说的人物,连同作家自己,正视人心、人性的卑污,承 受精神的苦刑,在灵魂的搅动中发生精神的变化。这样,他的小说实质上就是对现代中 国人的灵魂的伟大拷问,鲁迅称之为“在高的意义上的写实主义”,其实是最深刻地显 示了他的小说的现代性的。也显示了鲁迅的独特性:他确实残酷地鞭打着人的灵魂,但 他并不以拷问自身为目的,更从不鉴赏人的精神痛苦,也反对任何形式的忍从,他的最 终指向是“绝望的反抗”:对于社会,更是对于人自身的反抗。
(3)情节、结构模式:“看/被看”与“离去—归来—再离去”(归乡)式。
2、“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式的先锋” 鲁迅小说在形式手法方面的创造性与先锋性。如《狂人日记》中的两重叙述角度及与此 相关的反讽的结构。《孔乙己》外在喜剧性中所蕴涵的悲剧意味,《在酒楼上》作者主体 的渗入以及通过人物“对话”关系所形成的互相驳难的性质,都可以作为分析的例证, 考察鲁迅小说的实验性与先锋性。要注意体会鲁迅小说艺术是如何继承传统又冲破传 统,发挥了无羁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3、鲁迅对传统小说的革命性的突破:
(1)题材的变革。见上。
(2)从普通平凡的人事中,发现和体悟那“一切的永久的悲哀”。这就是所谓艺术的陌 生化。作家通过他的作品的描写,让读者重新打量自己所熟悉的,甚至是因为司空见惯 而已经有些麻木的生活,获得某种新的体验和想象。本来大家很熟悉很普通的人事,经 过鲁迅的感觉和构思,就不一样了,变得沉重了,要重新思考了。
(3)解释灵魂的深。鲁迅非常重视写人物的心理,尤其是国民精神上得病苦。他更关 注的是勾画国人的灵魂,深掘精神心理上的病苦,对传统的尖锐批判,以及对病态国民 性入骨的分析,都贯彻在小说创作中了。注重写灵魂,揭示心理之深的表现,是小说向 现代转型的显著特征之一。
(4)鲁迅小说艺术格局和语言方面的突破和创新。轮训的短篇基本上不再采用传统的 格式,而是创造了各种不同的格式,适应不同内容的表现。从结构看,有三分之二是采 用了“横切面”的方式,即选取几个细节或生活场面,连缀起来表现。其余的有些也有 相对完整的故事,但是打破时空的书序,按内容表现的需要去剪接场景和细节,叙述角 度也不再局限于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觉,而尝试了第一人称叙述、以及抒情独白体、类散 文体。鲁迅的小说有诗一样单纯的韵味,却又精粹、凝练、含蓄,可以反复欣赏。追求 表达的含蓄、节制,以及简约、凝练的语言风格。
4、鲁迅小说的艺术创造:
(1)鲁迅小说改变了我国传统小说以情节为主的特征,而将表现人、塑造人的性格置 于小说的首位。鲁迅突破了情节小说的传统模式,成为现代性格小说的创始人。他的小 说将情节的生动性、丰富性、巧妙性有效地服务于人物性格的塑造。
(2)在小说形式上做了多方面的创造,其提供的经验显示了现代小说的文体革新意义。
鲁迅的小说打破了传统章回体小说的旧套,在艺术上洗去了西方小说结构灵巧多变、形 式多样的优点,作了多方面的探索。在结构上,记游描写一个人物事迹为主的单线结构, 又有明线和暗线交错的双线结构。在叙述方式上,记游注重抒情的第一人称叙事,又有 侧重客观描述的第三人称叙事。
(3)鲁迅的小说融合了现实主义、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多种创作手法,为五四以来 的新文学创作运用多样化的创作手法开启了方向。并且,从鲁迅小说整体的描写方法和 小说风格看,它同传统小说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李晨说会拼尽全力保护范冰冰。
谢霆锋说会跟张柏芝好好在一起。
文章说这辈子最骄傲的就是娶了马伊琍。
然而,这些人口号喊得震天响,最后却离的离,散的散。
三个男人中,当属谢霆锋最会做人。
三个女人中,当属马伊琍最能隐忍。
如果了解她的过往经历,你会发现她和传统的小女人不一样。
她知性、通透、独立。
当然,也有心机,更有谋略。
1976年6月29日,马伊琍出生在上海虹口区。
父母都是很普通的工人,收入微薄,一家人住在一个拥挤的弄堂里。
即便生活很拮据,但父母总在能力范围之内,给马伊琍最好的物质生活。
马伊琍喜欢跳舞,父亲每天都在报纸的中缝里搜罗少年文艺团招生的信息,一期不落。
后来,父亲把马伊琍送到了上海电视台的舞蹈队。
舞蹈队离家很远,骑自行车要一个多小时。
为了不在路上浪费时间,父亲就在大门口一直等。
刮风下雨,每天如此。
1989年12月8日,上海的第一家肯德基开业。
不久后就在虹口区开了分店,当时还不叫肯德基,而是叫作“肯德基家乡鸡”。
当时一份套餐大概需要十几元,而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几十块钱,对他们来说真的是贵到吃不起。
有一天排练结束后,父亲想让马伊琍体验新鲜事物,便带着她去吃肯德基。
到了门口,父亲把钱塞到她手里说:“你进去吃,我在外面等。”
懂事的马伊琍拒绝了父亲。
回家之后,母亲准备了可口的饭菜,比那些洋快餐美味一百倍。
马伊琍读高中的时候,思想品德老师认为她跟多个男生早恋,便在她的成绩册上给了一个“差”的评语。
父亲得知之后并没有偏听偏信,而是让老师写出与马伊琍早恋男生的名字。
老师写出第一个后,父亲却坚持让她再写出一个,可能是由于尴尬,老师大冒肝火。
父亲说:“我的女儿我最了解,不跟你说了,还是去找校长吧。”
马伊琍很感激父亲对她的信任,这种信任有自尊,有自爱,更有底气。
她知道,无论发生什么,父亲都义无反顾地支持自己。
其实,大多数的高中生都早恋,但老师不应该说马伊琍和多个男生……
后来,父亲叮嘱马伊琍,如果跟男孩子出去吃饭,不能让人家付钱。
1993年,17岁的马伊琍被导演姚秦康选中,参演了她的首部**《刘海粟》。
这部**虽然反响平平,也没有给马伊琍带来更多的知名度,但她依然高兴得合不拢嘴,因为拿到了800块的片酬。
90年代初, 上海的大多数工人月薪差不多400左右。
这800块钱,从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家里的生活。
一家人把现金放在床上,数了一遍又一遍。
不久后,马伊琍得知林青霞主演的《六指琴魔》要在上海龙华寺取景,于是跟朋友跑到剧组去当群演。
她在片中饰演“四大护法”之一,可惜刚出场就领了盒饭。
幸好,她跟林青霞的合影被母亲收藏了起来。
1994年,马伊琍考入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和保剑锋等人成为同学。
第二年,两人就参与拍摄了电视剧《真空爱情记录》。
虽然请来了酒井法子演唱片尾曲,但该剧播出后依旧是不太理想。
1997年,管虎为**《夜行人》选角来到了上海戏剧学院,他第一眼就相中了马伊琍。
管虎出生于**世家,父亲管宗祥是北京**制片厂的老演员。
此时他已经凭借《浪漫街头》和《再见,我们的1948》在影坛崭露头角。
《夜行人》拍摄期间,管虎很欣赏马伊琍的表演,而马伊琍也被管虎的才华所折服,两人一拍即合,互生情愫。
之前,管虎的女朋友是孔琳,但后来被耿乐给挖了墙角。
提起孔琳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她最初是王全安的女朋友。
后来,王全安喜欢上了蒋雯丽,果断地跟孔琳分手。
老同学管虎在第一时间接盘,跟孔琳双宿双飞。谁曾想这段感情还没捂热乎,耿乐就出现了。
明星的感情就是这么错综复杂,绕来绕去让人眼花缭乱。
情人节前一天晚上,马伊琍给虎打电话说:“明天情人节,没人陪我过。”
管虎笑着说:“你认识我以后,就不会一个人过情人节了。”
第二天早上,马伊琍正在学校宿舍洗衣服,管虎突然打来电话说:“你知道怎么才能看到我吗?”
马伊琍:“很简单,买一张飞往北京的机票,两个小时就能见到。”
管虎:“不!你现在下楼就能看到我。”
马伊琍匆忙下楼,果然看到了手捧鲜花的管虎。
一个美妙的情人节,让两人关系更进一步。
1998年,马伊琍毕业后参与拍摄了**《玻璃是透明的》和《孔乙己》。
原以为两部**能让她跟观众混个脸熟,谁曾想《玻璃是透明的》上映后票房惨淡,而《孔乙己》至今都没能公映。
马伊琍的星途不顺利,管虎的导演路也不好走。
《上车,走吧》,是管虎专门给CCTV6**频道拍的电视**。
那时候他脑子里一团浆糊,只想着不能把**拍成电视剧的样子,所以除了高虎他没找其他的职业演员。
高虎见状,就把自己的哥们儿黄渤介绍了过来。
黄渤当时在歌厅当驻唱歌手,一天收入也不少。因为没有经验,所以他来剧组的第一天就把管虎气的直跺脚,摄像都关机了黄渤还在那儿演。
而且拍摄期间经常出框,每次都是高虎硬把他给拽回来。
如果不是看在高虎的面子上,管虎早就破口大骂了。
说来也怪,拍到第三天黄渤突然会演戏了,眼神、走位全都对。
高虎很纳闷,管虎也是一头雾水。
用黄渤的话说就是:我也不知道,我觉得没什么难的。
那年夏天,在亮马桥的马路上,管虎抱着监视器追着速度二三十迈的小巴车,黄渤扒着车门吆喝:“两块一位,上车,走吧!”
后来,管虎凭借《上车,走吧》拿了金鸡奖最佳电视**奖,还拿到了电视剧《黑洞》的投资。
2001年,马伊琍跟着管虎来到了海滨城市青岛。
此行的目的不是谈情说爱,也不是 旅游 观光,而是紧锣密鼓地拍摄《黑洞》。
管虎这次请来的演员很有意思,有陈道明、陶泽如、袁立、黄渤,还有前女友孔琳,以及未来的媳妇梁静。
拍摄期间,马伊琍和梁静成了无话不谈的好闺蜜。
因为孔琳在剧组,所以马伊琍一直担心管虎跟老情人旧情复燃,为此经常吃醋,吵得不可开交。
在感情上,马伊琍很强势,她喜欢把气攒足了一块发泄,这样对身体不好,那段时间她经常气得胃疼,好几次都住进了医院。
管虎见状心里直哆嗦,这脾气谁能受得了?万一闹出人命,事就大了。
也就是在这期间,管虎和马伊琍的好闺蜜梁静暗渡陈仓。
也许是心里愧疚想给马伊琍一些补偿,所以接下来让她主演了自己执导的**《西施眼》和电视剧《七日》。
可惜,马伊琍底子太薄,始终没能大红大紫。
2002年,琼瑶邀请管虎执导《还珠格格之天上人间》。
虽然他只是副导演,但权力很大。
别的演员需要试镜,马伊琍不需要,她直接进组饰演紫薇。
该剧播出后争议不断,可马伊琍还是靠着《还珠格格》前两部的红利,被观众所熟知。
既然事业步入正轨,那么两人的感情也该有个了结。
马伊琍和管虎分手时,文章正跟中戏的小师妹陈晓晔打得火热。
两人经常在操场牵手漫步,在小树林约会,有时候也会静下心来探讨人生。
2005年,电视剧《锦衣卫》开机。
29岁的马伊琍和21岁的文章终于见面了。
马伊琍是女主角,而文章只是一个小配角。
起初,两人没太多的交流,但后来文章发现马伊琍喜欢抽烟,所以时不时的凑过去递烟,顺便搭讪聊上几句。
马伊琍见文章长相不错,还挺会来事,所以留了****。
2006年,在《幸福在哪里》拍摄期间,马伊琍和文章的同班同学张博因戏生情。
文章也参与拍摄了这部剧,不过他的戏份很少。
看着两人每天眉来眼去,下班后勾肩搭背,文章心里不是滋味。
明星之间的感情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在躁动。
文章怕两人生米煮成熟饭,于是趁毕业之际与女友陈晓晔火速分手,开始猛烈追求马伊琍,光明正大的挖老同学墙角。
张博看文章来势汹汹,赶紧退出了这段“三角恋”。
不久后,他跟马伊琍的好闺蜜江珊坠入爱河。
2006年,导演赵宝刚筹拍《奋斗》,剧中其他的角色都定下了,唯独“夏琳”犯了难。
有一天,老赵领着文章、佟大为、李小璐等人去酒吧研究去哪找“夏琳”这个角色。
那时候,李小璐还没走“嘻哈风”,也没做头发。
所以他们去酒吧只是单纯的喝酒,一直喝到下半夜。
已经和文章同居的马伊琍打电话让他回家,但文章喝的五迷三道没接电话,马伊琍只好打给佟大为。
佟大为告诉她地址,就这样马伊琍来到了酒吧。
昏暗的灯光把马伊琍衬托的格外美丽,赵宝刚眼睛一眯:你很适合“夏琳”。
说好的来酒吧找“夏琳”,果真找到了。
赵宝刚,名不虚传。
2007年5月16日,《奋斗》在上海电视剧频道首播。
剧中演员都红得一塌糊涂,马伊琍也凭借夏琳一角名声大噪。
2008年,马伊琍怀孕,文章带她去医院做产检时被狗仔偷拍,二人恋情曝光。
当时, 娱乐 八卦媒体不看好他们。
圈中好友和粉丝也不看好他们,马伊琍的父母更是反对。
一个痞里痞气,一个安静自持。
一个初出茅庐,一个跻身一线。
一个二十出头,一个而立之年。
几乎没有人看好他们,质疑声铺天盖地。
有人说,文章就是小奶狗,永远奶不熟。
有人说,马伊琍在踩雷,一不小心就会万劫不复。
然而马伊琍不在乎这些流言蜚语,很快就跟文章领证结婚。
两人并未举行婚礼,据说马伊琍不忍心看到父亲把她交到文章手里。
2008年,马伊琍凭借**《江北好人》,获得第9届中国长春**节最佳女主角奖。
她挺着大肚子上台领奖,文章提前把准备好的情书交给了主持人。
当主持人念这封情书时,马伊琍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2008年11月,马伊琍得知好朋友六六和滕华涛要拍《蜗居》,赶紧推荐了文章。
马伊琍哪会想到,正是因为《蜗居》文章认识了姚笛。
《蜗居》播出后,文章的演艺事业开始扶摇直上。
2009年,他和李连杰一起主演了**《海洋天堂》,他在片中饰演自闭症患者王大福。
**宣传期间,李连杰对文章赞不绝口:
文章虽然年龄不大,但做人做事很有眼力见。
那段时间,他在李连杰的壹基金当义工,免费跑腿。
据说,李连杰高兴之余还收了他做干儿子。
能抱上 娱乐 圈数一数二的“大腿”,自然不愁影视资源。
紧接着就拍了《雪豹》、《裸婚时代》、《白蛇传说》和《失恋33天》。
凭借**《失恋33天》,文章还获得第31届大众**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并且还成立北京君竹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演艺事业上一路高歌猛进,文章飘了,飘得离马伊琍越来越远。
媒体曝出两人离婚的消息,但马伊琍并未作出回应。
其实,外界早就发现了文章和姚笛纠缠不清,早在《裸婚时代》里,两人就已经互生情愫,后来姚笛经常以朋友的身份去探班。
《失恋33天》让两人的地下情更进一步,甚至在大庭广众之下亲密接触。
2012年,文章入了周星驰的法眼,主演了《西游降魔篇》。
有了李连杰这条“大腿”,更有周星驰的加持,文章在 娱乐 圈不可一世。
在此期间养成了耍大牌的“好习惯”,这个“好习惯”一直到被封杀也没改过来。
2013年6月,文章在拍摄**《不二神探》时与陈妍希打得火热。
两人在片场举止亲密,频繁互动。
9月中旬,媒体再次曝出马伊琍和文章的婚变消息。
2014年3月,文章和姚笛在深圳约会的照片被媒体拍到。
期间,马伊琍刚生完二胎。
文章出轨被曝光后,很快就承认了错误。
其实, 娱乐 圈出轨的明星数不胜数,并且他们的妻子会很快站出来选择原谅并支持自己的丈夫。比如林丹夫妇、陈赫、小S等等。
出轨就是出轨,一个巴掌拍不响,苍蝇也不叮无缝的蛋,谁也别想能把自己摘干净。
文章出轨后,马伊琍选择了原谅。
众多网友见马伊琍都不追究,所以把火力全部集中在了姚笛身上。
文章老实了一段时间后,张黎力排众议邀请他出演《少帅》。
碎了一地的口碑,总算捡起来一部分。
文章出轨后,的确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打算痛改前非,但 娱乐 圈的同行们不给力。
有的红杏出墙,有的插足他人婚姻,有的甘愿当小三。
总之,每一段风波大家都会把文章拉出来溜一遍。
虽然马伊琍选择了原谅文章,但其实不是那么回事。
为了事业,婚姻不得不继续。
孩子年幼,婚姻不得不继续。
两人之间早就没了感情,但在外人面前还得摆出一副你侬我侬的模样。
当然了,与其相比姚笛更惨。
之前也算是 娱乐 圈有名的小花,前途一片光明。
出事后,被谩骂了何止一年?
这小三当的图什么?
即便你能成功上位,也要背负拆散别人家庭的骂名。
既然老公靠不住,马伊琍决定靠自己。
她一边带娃,一边拍戏。
在此期间,凭借《北上广不相信眼泪》获得第19届华鼎奖最佳女主角,拿下了从影以来的第一个视后。
之后又凭借《我的前半生》,获得白玉兰奖。
文章深爱她的时候,她可以心甘情愿的做家庭主妇。
文章不爱她时,她重拾老本行,事业一路开挂。
2019年,姚笛宣布结婚。
2019年,马伊琍和文章宣布离婚。
马伊琍发文:
文章也发文:
一个结婚,一个离婚,如此的巧合。
马伊琍和文章宣布离婚还得装作仍然深爱的样子, 娱乐 圈夫妻啊……
马伊琍曾说过这么一句话:
在感情上,马伊琍很单纯。
然而,越是单纯的人,越容易受到伤害。
等她把这些伤害攒足了,攒够了,在某一瞬间爆发……
马伊琍,不简单。
故都的秋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沈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象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象样。
在灰沈沈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曲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象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象橄榄又象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Days。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 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沈,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己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象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一九三四年八月,在北平
晚读秋诗
萧萧秋雨后,渐渐天愈凉。
我知道,那也许是今年最后的一场秋雨。傍晚时分,急骤的雨点儿如一群群黄蜂,齐心协力扑过我刚擦过的家窗。似乎那么的仓惶,似乎有万千鸟儿蔽天追啄,于是错将我家当成安全的所在,欲破窗而入躲躲藏藏。又似乎集体地怀着种愠怒,仿佛我曾做过什么对不起它们的事,要进行报复。起码,弄湿我的写字桌,以及桌上的书和纸……
春雨斯文又缠绵。疏于纡且渺漫迷蒙。故唐诗宋词中,每用“细”字形容,每借花草的嫩状衬托。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句;如“东风吹雨细如尘”句;如“天街小雨润如酥”句……而我格外喜欢的,是唐朝诗人李山甫“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句,将春雨的斯文缠绵写到了近乎羞涩的地步,将初蕾悄绽为新花的情景,也描摹得那么的春趣盎然,于不经意间用朴素的文字醇出了一派春醉。
夏雨最多情。如同曾与我们海誓山盟过的一个初恋女子,“情绪”浪漫充沛又任性。“旅行”于东西南北,过往于六七八月间,每踏雷而来,每乘虹而去。我们思想它时,它却不知云游何处,使我们仰面于天望眼欲穿,企盼有一大朵积雨云从天际飘至;而我们正喜悦于晴天的朗丽之际,倏忽间雷声大作,乌云遮空。于是“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阵雨是夏雨猝探我们的贯常方式。它似乎总是一厢情愿地以此方式表达对我们的牵挂。它从不认为它这种方式带有滋扰性,结果我们由于毫无心理准备,每陷于不知所措,乍惊在心头,呆愕于脸上的窘境。几乎只夏季才有阵雨。倘它一味儿恣肆地冲动起来,于是雷声远近连彻夜,大雨倾盆不终朝。于是“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球乱入船”;于是“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烦得我们一味儿祈祷残虹即刻收度雨,杲杲日出曜长空。当然夏雨也有彬彬而至之时。斯时它的光临凭添了夏季的美好。但见“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它彬彬而至之时,又几乎总是在黄昏或夜晚,仿佛宁愿悄悄的来,无声的去。倘来于黄昏,则“墙头细雨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则江边“雨洗平沙静,天衔阔岸纤”,可观“半截云藏峰顶塔”,望“两来船断雨中桥”。则庭中“落茫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可闻“过雨荷花满院香”,“青草池塘处处蛙”;可觉“墙头语鹊衣犹湿”,“夏木阴阴正可人”。而山村则“罗汉松遮花里路,美人蕉错雨中棂”。
倘来于夜晚,则“楼外残雷气未平”,则“雨中草色绿堪染”。于是翌日的清晨,虹消雨霁,彩彻云衢,朝霞半缕,网尽一夜风和雨,使人不禁的想说——
真好天气!
秋雨凄冷澹寒,易将某种不可言说的伤感,一把把地直往人心里揣。仿佛它竟是耗尽了缠绵的春雨,虚抛了几番番浪漫和激情的夏雨,憔悴了一颗雨的清莹之魂,心曲盘桓,自叹幽情苦绪何人知?包罗着万千没结果的苦恋所生的委屈和哀怨,欲说还休欲说还休,于是只有一味儿哭泣,哭泣……使老父母格外地惦念儿女;使游子格外地思乡想家;自省,忏悔和谴责自己曾伤害过女人心地的行为……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换上棉。在秋风萧刹、秋雨凄凄的日子里,人心除了伤感,其实往往也会变得对生活,对他人,包括对自己,多一份怜惜和爱护之情。因为可能正是在第二天的早晨,霜白一片雨变冰。于是不日“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秋风先行,但见“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秋风仿佛秋雨的长姐,其行也匆匆,其色也厉厉。扯拽着秋雨,仿佛要赶在“溪深难受雪,山冻不留云”的冬季之前,向人间替秋雨讨一个说法。尽管秋雨的哀怨,完全是它雨魂中的特征,并非是人委屈于它或负心于它的结果。
秋风所至,“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直吹得“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直吹得“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直吹得“多少绿荷相依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在寒秋的日子里,读如此这般诗句,使人不禁地惜花怜树,怪秋风忒张狂。恨不能展一床接天大被,替挡秋风的直接袭击。
但是若多读唐诗宋词,也不难发现相反意境的佳篇。比如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凉风晚步>>:
秋风堪悲未必然,
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
荷叶犹开最小钱。
家居附近自然无荷塘,难得于入秋的日子,近睹荷花迟开的胭红本色,以及又有多么小的荷叶自水下浮出,翠翠的仍绿惹人眼。
一日散步,想起杨万里的诗,于是蹲在草地,抚开一片亡草的枯黄,蓦地,真切切但见有嫩嫩芋芋的小草,隐蔽地悄生悄长!
想必是当年早熟的草籽,便本能地生根土中,与节气比赛看,抓紧时日体现出植物的生命形式。
寒冬是马上就要来临了。那一茎茎嫩嫩芋芋的小草,其生其长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不禁替他们惆怅。
晚秋的阳关,呼着节气最后的些微的暖意普照园林。刚一起身,顿觉眼前有什么美丽的东西漫舞而过。定睛看时,呀,却是一双小小彩蝶。它们小得比蛾子大不了多少。然而的确是一双彩蝶,而非蛾子。颜色如刚孵出的小鸡,灿黄中泛着青绿。翅上皆有漆黑的纹理和釉蓝的斑点儿。
斯时园林“是处红衰翠减”,风定秋空澄净。一双小小彩蝶,就在那暖意微微的晚秋阳光中,翩翩漫漫,忽上忽下,作最后的伴飞舞……
我一时竟看得呆了。
冬季之前,怎么还会有蝶儿呢?
难道它们和那些小草一样,错将秋温作误春暖,不合时宜地出身了么?
它们要与气节比赛似的,也仿佛要抓紧最后的时日,以舞的方式,演绎完他们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而且,分明的,要尽量在对舞中享受是蝶的生命的浪漫!…
我呆望它们,倏忽间,内心里被加感动。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人在节气变化之际所容易流露的感伤,说到底,证明人是多么容易悲观的啊!这悲观虽然不一定全是做作,但与那些小草,小蝶相比,不是每每诉说了太多的自哀自怜么?
这么一想,心中秋愁顿时化解,一种乐观油然而生。我感激杨万里的诗。感谢那些嫩嫩芋芋的小草和那一双美丽的小蝶,它们使我明白——人的心灵,永远应以人自己的达观和乐观来关爱着才对的啊!……
中国古典经验告诉我们,惹谁也不能惹文化人。
春秋时期,一位名叫南子的美女,因为没有答应与孔子同乘一撵,被孔子以“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一句名言,扣上了红颜祸水的帽子;盛世大唐,元稹本与崔莺莺是青梅竹马,但元稹却终因喜新厌旧而将其抛弃,而后再求崔莺莺复合时遭到拒绝,于是元稹写下《莺莺传》把崔莺莺黑了一千年。
惹文化人倒也算了,怕的就是惹到了既狂傲又有才的文化人,那才叫一个痛心疾首!恰恰诗仙李白就是这种人。李白之狂,相信大家都能在其字里行间索得一二,他不仅敢对当朝皇帝打马虎眼,更对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提出了颠覆性的意见!
开元二十五年,李白旅居至山东瑕丘,此地与孔子故里曲阜仅仅相隔数十里,当地多儒生,因此儒学气息十分浓厚。虽然唐朝受到释、道两家思想的影响很大,但李白心中还是对儒学充满了赤诚和向往。来到儒学的发源地,李白本想尽情挥霍热爱与青春,可没曾想现实却狠狠闪了他的腰。
李白自视有治世之才和雄韬大略,而且对此是相当自信,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完美展现了他的浪漫才情与文学肌肉。但熟悉李白的读者都清楚,政治才能一直是李白的软肋,外加李白过分的张狂,所以当瑕丘的儒生听说了他盲目的自信后,不免产生了轻视心理,进而对其发起放肆的嘲笑。
皇帝骂他他还要嘟囔几句呢,对于儒生的嘲讽,李白当然不能忍。李白大笑离去,提笔写下一首反讽诗,成为骂人的千古经典。
《嘲鲁儒》唐·李白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
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
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鲁地的老儒生谈论五经,白发到头只会死守章句不知变通。一问他治国方略,他就茫然如坠雾中。脚穿准备远游的履,头戴方山的巾,沿着直道走路,可还没走就掀起了尘土。秦朝丞相李斯早就不用褒衣博带的儒生了。你不是灵活变通的叔孙通,和我不是一类人。关于顺应时代潮流你一无所知,你还是回家种地去吧!
李白此诗摆明了就是讽刺儒生,但并不是对天下所有的儒生发起挑战,他针对的是那些“不知时变”的认死理儿的庸儒。
这类儒生平时故作庄严的神态,以祖宗之法不可变为原则决心立世抒怀,然而给人的印象却往往是啼笑皆非、滑稽不堪,像极了鲁迅笔下的人物孔乙己,自己努力想活得认真,实际却微小如尘。
此诗最经典的部分当属最后两句:既然不知时代变幻,还不如回家种地去!李白之言可谓辛辣,狠打庸儒之脸,他让一个学了大半辈子的儒生抛弃学业回家务农,一是对该儒生业务能力的不认可,二是对该儒生生存能力的不认可。
我们已无法得知瑕丘的这位老儒究竟是否真的死板,但是从他得罪了李白的那一刻起,他就是了。自此之后,每当我们读到这首诗,就会想起那个呆滞的鲁儒,穿得整整齐齐,嘲笑着诗仙,灵魂却显得扭曲。
《呐喊》收录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故乡》《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14篇小说作品。
《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1卷。
扩展资料:
《呐喊》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作品通过写实主义、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多种手法,以传神的笔触和“画眼睛”、“写灵魂”的艺术技巧,形象生动地塑造了狂人、孔乙己、阿Q等一批不朽的艺术形象,深刻反映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间中国社会生活的现状,有力揭露和鞭挞了封建旧恶势力,表达了作者渴望变革,为时代呐喊,希望唤醒国民的思想。
奠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现代文化史上的地位。1985年,日本出版的50卷本《世界最高杰作》,中国仅有《呐喊》与《论语》被收入;1999年6月,《呐喊》被《亚洲周刊》评选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之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